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铁钯.() 臆.断() 啮.沙() 曳.() 木柿.() 圮.于河() 溯.流逆上() 棹.数小舟() 湮.于沙上()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一寺临.河干()
(2) 山门圮.于河()
(3) 二石兽并.沉焉()
(4) 求.二石兽于水中()
(5) 竟.不可得()
(6) 以为
..顺流下矣()
(7) 曳.铁钯()
(8) 尔辈不能究.物理()
(9) 众服为确论
..()
(10) 然则
..天下之事()
3.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4, 下列各项划分停顿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 樟/数小舟,电/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B.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C.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5. 翻译下面句子。
(1)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酒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拓展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慕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研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呼?”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①汝多知②乎?”
(《列子》)
【注释】①为:同“谓”,说。②知:同“智”,智慧。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阅.十余岁()
(2) 棹.数小舟()
(3) 如是再啮.()
(4) 及其日中如探汤.()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沿河求之
A. 何陋之有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C. 然则天下之事
D. 康肃笑而遣之
3. 将【甲】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5、请用【甲】文中的结论,结合【乙】文具体内容说说两小儿为何会各执一词。
附【乙】文参考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yún) (pá) (yì) (niè) (yè)
(fèi) (pǐ) (sù) (zhào) (yān)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靠近)
(2) (倒塌)
(3) (一起)
(4) (寻找)
(5) (终了,最后)
(6)(认为)
(7) (拖)
(8) (研究、探求)
(9) (正确的言论)
(10) (既然这样,那么)
3.(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 结构助词,的)
4, (B )【点拨】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5. 翻译下面句子。
(1)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2)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
沉越深罢了。
(3) (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拓展阅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经过,经历)
(2) [划(船)]
(3)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4) (热水)
2. (D )(解析:A.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B.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结构助词,的;D. 与例句均为“代词"。)
3. 将【甲】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5.一个小孩只从太阳的大小判断距离,另一个小孩中从温度来判断距离,两个小孩都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仅凭主观判断,才会各执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