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合集下载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诗句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诗句

市容市貌
特色景观 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动静结合、比喻、夸张
生活图景
极力铺陈渲染
2.下阕从哪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
• 重湖叠
清嘉
——湖山胜状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四时风物
——昼夜笙歌
• 嬉嬉钓叟莲娃
——湖中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 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 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 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
• 名句欣赏: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 水里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 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 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 在同一幅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 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 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了他侵 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有一首诗 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 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 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然是传 说,但杭州的优美迷人和柳永的 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 关于杭州西湖美景的诗句: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 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望 海 潮
柳永
词牌及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 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江(今浙 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 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 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 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 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 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 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 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 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音律美、情趣美、意境美。

2.反复吟咏,让学生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以情导读、以诵读贯穿。

教学过程:一、导语温婉秀丽的西湖胜景、晴空排浪的钱塘大潮、馥郁芬芳的三秋桂子、摇曳多姿的十里荷花,美丽的景致、迷人的画面、繁华的都市、祥和的生活,在柳永的《望海潮》中一一展现。

江南自古令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望海潮》,一起领略情歌王子柳永别样的才华,欣赏人间天堂杭州迷人的美景。

二、感知先找一位同学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字音与节奏。

(教师点拨)学生齐读课文。

三、导读请同学们盘点自己的知识库存,回想自己学过的关于杭州西湖的古典诗歌。

【明确】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诵读指导】请同学们说说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整首词作者描绘了古都杭州的人烟生聚、湖山清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赞叹与艳羡。

【诵读指导】优美的风景,要读出审美的激情。

节奏鲜明、感情饱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明确】【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些描写杭州风景的诗句既要读得婉转清丽,又要透露出作者的惊艳赞叹之情;“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既要读出钱塘江潮的壮观,又要读出观赏者的惊叹之情;“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语气不仅要上扬还要回味无穷。

【下片】“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些写西湖美景,百姓温馨游乐的句子,文字优美,要读出舒缓婉转之感;“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许辉(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8)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5-0057-03 . All Rights Reserved.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些写官员宴酣之乐,山水之乐的诗句,要读出心中的陶醉、精神的愉悦。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3.13《柳永词二首》素材 柳永秦观《望海潮》比较赏析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3.13《柳永词二首》素材 柳永秦观《望海潮》比较赏析

柳永、秦观《望海潮》比较赏析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

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

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

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

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

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尽管秦观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这首《望海潮》却是反驳的最好证据。

李清照《词论》中评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但秦观这首词,故实甚多,也颇具富贵之态。

这种长于铺叙的手法,难道不正是柳永词的特点吗?当然,秦观此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柳词有不同之处,也是高明之处。

在秦词的下片,词人将隋炀帝时之扬州与词人时之扬州作出对比,在一盛一衰的变迁中抒发古今兴亡的感叹,起伏跌宕,感慨良深。

昔日的纸醉金迷如东流之水随时光而流逝,时过境迁,情绪悲凉。

而最后一句“一饮弃千钟”,又颇具豪逸之气,展示了秦词的不同气象。

柳永词两首《蝶恋花》《望海潮》

柳永词两首《蝶恋花》《望海潮》
借代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 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 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王国维:人生的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望海潮
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 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 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 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 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3. 柳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 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如果原句中的“伊人”不指人,联系生活你认为可以 指什么呢?这句话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事业、爱情、理想、目标、追求、学问…… (梦寐以求的事或物)
*上阙写登楼伫望情景,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 之态,笔意婉约含蓄。 *下阙先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 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 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
写思念意中人,抒发了刻骨相思之情。 感情基调:低缓,哀愁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望海潮[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2],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

天堑无涯[5]。

市列殊玑,户盈罗绮[6],竟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7],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约叟莲娃[8]。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9]。

异日较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 注释 ][1]此词描写杭州的繁盛和西湖的佳丽。

《望海潮》:词调名,首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2]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

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墉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一作“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参差:大约、将近。

一说形容楼房殿阁高下不齐。

[4]云树:高耸入云的大树。

堤:指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霜雪:比喻浪花。

[5]天堑:天然的壕沟、险阻。

旧称长江为天堑,此处指钱塘江。

[6]珠玑:此处泛指珠宝等珍贵商品。

罗绮:泛指丝织品。

[7]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云“重湖”。

迭:重迭的山峰。

清嘉:秀丽。

三次:阴历九月。

桂子:荷花。

[8]羌管弄晴:晴日吹奏羌笛。

菱歌泛夜:采菱船上传出的歌声。

泛,浮起、飘荡。

莲娃:采莲的姑娘。

[9]高牙:高高的牙旗。

此处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水色山光。

[10]图将好景:把这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

风池:即凤凰池。

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

此处泛指朝廷。

[ 古今点评 ]1.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2.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课件 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课件 人教版必修4
2、词的特点:①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词牌是一首词词 调的总称,词的标题是一首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种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 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4,词的风格: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 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 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 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婉约派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内容侧 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 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重大题材入词。它 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思考
• 下片从哪些方面写了杭州的生活? • 写了有关西湖的美景,以及达官贵人到此
游乐的场面,以达官贵人的不忍离去,来 烘托西湖之美。 • 作者对此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 惊叹、赞美、艳羡。 •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金主亮听说这首 词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合作探究
• 上片主要写杭州的美丽和繁华
• 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 的生活景象
思考
• 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繁华? • 形胜、繁华 • 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形胜的繁华? • 总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 • 分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三吴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东南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 绮,竞豪奢。繁华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与哥哥 三复、三接合称为“柳氏三绝”。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3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34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单句互文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3)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对句互文
《木兰诗》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毛泽东《沁园春.雪》 (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重湖 :指西湖。湖被白堤截为里 外两部分,故此称。 叠巘 : 西湖周围的山峦
三秋桂子
十 里 荷 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互 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 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 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 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 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 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 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 思的修辞方法。
创作背景:
柳永欲谒见杭州地方长官孙何,因 门卫森严不得进,遂作此词交给名妓 楚楚演唱于孙何的宴席之上,以为进 见阶梯。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 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 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谢谢!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柳永《望海潮》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词作鉴赏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柳永词两首-《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

柳永词两首-《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

柳永词两首|《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导入:北宋词人柳永,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人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进展宋词的巨匠,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走进他的情感世界。

首先我们来学习《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传奇金主完颜亮读罢这首《望海潮》,非常艳羡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入侵南宋之志。

请同学一齐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索这样个问题: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同学齐读《望海潮》)师:请同学瞧一瞧屏幕上的思索题,(出示幻灯片:思索: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哪位同学思索好了就可以发言。

生:我认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的野心,由于大家都把珠宝陈设在市面上面,而且相互攀比自己家的富庶,就可以看出这里是多么富庶,是多么有钱,那完颜亮发觉这里是如此富庶,他自然就起了入侵南宋的野心。

师:也就是物质生活的这种诱惑,家家户户是绫罗盈柜,珠宝玉石遍陈于室,人们都在比阔气,讲豪华。

特别好.生:还有哪位?来,你说说。

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句话描写当时杭州风景美丽,地理形势很优越。

假如侵占之后,可以占据地理优势,应当可以勾起他入侵南宋的野心师:哦!我听出来了,他除了艳羡这里物质生活的富有之外,还对这里风景的美丽引起他精神上的愉悦所憧憬。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生:“千骑拥高牙,沉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会引起他入侵的野心,由于高牙是个官,然后在这里过的这么闲适拘束,太舒适了,他假如统治了这里,就是这里最高的统治者了,所以他活的会更好。

师:治理有方,高牙并不是一个官,高牙是官员出行的仪仗队,那么也就是他非常艳羡这里的地方官。

他为什么艳羡这里的地方官,或者说这里的地方官为什么如此闲适拘束?哪位同学可以就他说的这句话深化地理解一下?生:我觉得他之所以艳羡这里的地方官主要有以下几个缘由:第一,钱塘也就是杭州这里历史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

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优越、美 好),三吴都会,钱 塘自古繁华。烟柳画 桥,风帘翠幕,参差 (cēn cī )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dī )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 (qiàn )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 qǐ) qǐ ,竞豪奢(shē ) 。
❖ 译文(上阙) 东南湖山优美,三吴
的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 翠绿的幕帐,房屋参差高 低。茂密如云的大树环绕 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 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 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 珠玉珍宝,家里充满着绫 罗绸缎,比奢华、斗阔气 。
原文(下阙)
重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 叟sǒu莲娃。千骑jì 拥高牙,乘醉听箫 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
译文(下阙)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
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 丽,有秋天的桂子, 十里的荷花。晴天欢 快地奏乐,夜晚划船 采菱唱歌,钓鱼的老 翁、采莲的姑娘都嬉 笑颜开。千名骑兵簇 拥着长官,乘醉听吹 箫击鼓,观赏、吟唱 烟霞风光。他日画上 美好景致,回京升官 时向朝廷夸耀。
词的有关知识:
❖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 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 3、词的分类: ❖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字以上) ❖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 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望海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的第一首

《望海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的第一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争取背诵全词。

2、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3、领会柳永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用他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京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图景,同样是北宋的另一位文学家,他用文字为我们记录了北宋繁荣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他的名作《望海潮》被人们称为描写杭州美景的绝唱。

他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这首词。

让我们通过柳永的文字来领略杭州之美。

板书:美二、整体感知1、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一名同学读,读后其他学生纠错)注意容易出错的字。

ppt展示2、再读,初知情感,读出语气。

请大家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词,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学生质疑3、齐读,注意重音、节奏。

从这首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杭州的的感情主要是?对杭州的热爱赞美和讴歌。

所以朗读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高昂的、愉快的。

4、请一名同学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遍,读出这种赞美之情。

三、合作探究前人曾评价柳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原因除了语言通俗外,内容上也贴近百姓生活。

那这首《望海潮》他会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个角色互换。

假如你是杭州市民,你可以为自己选择不同的身份,比如普通百姓,商人,或者是文人、官员、或者是初到杭州的游客,什么身份都可以,你读到这首词,你会对杭州的哪个方面感兴趣?你会发现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请分组讨论,深入赏析,小组代表发言。

提示:抓住词中的具体意象。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小结:我们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鉴赏体会到了柳永对杭州描写的全面,作者发现了杭州城的美丽,向往并享受着这种美,深深为这座城市的魅力所折服,深切表达了作者对于杭州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也是我们鉴赏诗词的一个重要方法,作者通过意象,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

如果有特殊的手法也要指出来。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对美的体验,齐背这首词。

四、结束语在柳永的眼中,杭州就是最美的,怎样极致夸张的语言都不足以表达他对杭州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宋】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

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

但本篇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

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

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课件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当两腻年情,、若金是语戈久言铁长含马时,又蓄气岂,吞在万朝多里朝写如暮个虎暮。人凭
遭遇或者男女恋情。主要作家有谁—柳问—永、秦、廉观颇《秦老鹊观矣桥、,仙尚》李能清饭照否?、—周—
邦彦等。
辛问弃君疾能《有永几多遇愁乐,》恰是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
北宋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对“东南形胜”的铺展 钱塘潮雄伟壮丽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商业贸易情况 衣着情况 总括繁华景象
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 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列”“盈”“竞”把经济繁华、生 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繁华富庶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山峰重叠 时间 空间
文学知识

1.词兴于隋唐,成熟于五代,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2.词是诗的一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也叫“歌词”,又 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3.词牌:是与韵律相配合的乐调情势。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曲调即 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 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 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 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理解大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钱塘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地区的都市,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 万人家。茂盛如云的林木环绕着沙堤,波涛汹涌像卷起的霜雪,广阔无边的钱 塘江是天然的壕沟。市场上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家庭里到处都是绫罗绸缎, 争比奢华富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 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 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字以上)
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 潮来时波滚浪翻。“卷”可以形象地表现 出钱塘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
态。 用“推”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
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 (分)
——染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 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 染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 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 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
柳永 望海潮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 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 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 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 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 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 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 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 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 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 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 的繁华与美丽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实甫《长亭送别》
问题探究4、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点Hale Waihona Puke 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 染
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
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 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 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判定作品是否用了点染方法,主要是抓住 两条:一条是看是否有抽象而简约的评点, 一条是看是否有围绕评点来展开的具体描 绘。一般地说,评点的句子仅一、二句 (慢词中或多至三句),而具体描写的加 句子则须两三句,或更多些。评点与描写 之间不能断开插入别的句子。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 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 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 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代表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柳永(约987——约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 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 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 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 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 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意谓 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 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 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经济 2、从历史传统上看 繁荣、生活安定 的都市生活图景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问题探究3: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 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 绘出来?
柳永词两首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 配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 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 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 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为小令(〈 58字)、中调(59—90字) 长调( 〉91字)
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 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
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 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 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 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 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 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都市繁华: • 远望:垂柳含烟,薄雾如纱,人烟阜盛, • 近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
安详,一派“都会”景象。 • 繁华:楼阁高下不齐,人口众多。 • 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 • 江潮:白色浪花如霜如雪,钱塘江天险壮阔。 • 街市: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
人们的衣饰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 “列”、“盈”、“竞”:经济繁荣、生活富庶
奢华
百姓安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意谓笛声歌 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 下荡漾。
•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 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 达官贵人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 鼓,吟赏烟霞。”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 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 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威武而又风流的地 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 是如何鉴赏的?
•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 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 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 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 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遐想万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