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赏析
《柳永词两首》解析
柳永(约987——约1053),北 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 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 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科举不得志, 终身潦倒。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 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 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 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北宋第一位 专业词人。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 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 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 章集》。
1.字音辨识
• 都会( )沙堤( )天堑( ) 珠玑( )罗绮( )叠巘( ) 嬉笑( )箫鼓( )吟赏( ) 骤雨( )凝噎( )暮霭( ) 雨霖铃( )参差( )( )千 骑( )船棹( )
1.字音辨识
• 都会(duī)沙堤(dī)天堑 (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 巘(yǎn)嬉笑(xī)箫鼓(xiāo) 吟赏(yí n)骤雨(zhòu)凝噎 (yē)暮霭(ǎi )雨霖铃(lí n) 参差(cēn)(cī)千骑(jì )船棹 (zhào)
柳永词两首
[北宋]柳永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 光与热? 谁不想施展才能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 世?古时没有现在这样成就可以多元化,要成名 只有一条道路——入世。所以就出现了在从政大 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 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 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心 系官场;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 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山建功立业。 柳永则是另类,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 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寻求慰 藉,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 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每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柳永这首《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就迥然相异。
从前人们喜欢用“婉约”和“豪放”两个词来区别它们的风格。
南来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
有一天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就不同了,须得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拍板来唱‘大江东去’。
”他这一席话惹得苏轼哈哈大笑起来。
柳永这首《雨霖铃》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代表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它的特点。
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告别的地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
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指秋季鸣叫的蝉。
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的人心情不好。
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
“长亭”是古代修建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
“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阵雨。
俗话说:一雨成秋。
阵雨使秋意更浓。
天色不早了。
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气息,烘托凄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诗词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目录•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两首词比较研究与评价•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柳永词作传承与创新思考01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柳永简介与成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宋词坛背景北宋时期,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成为当时词坛的两大主流。
北宋词坛注重音律和词调的运用,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同时,词人们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词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02《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主题思想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虚实相济,为见妙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出词人想象之景,富有清新之美。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词中有生活情节、有人物活动,抒情写景,构思巧妙,刻画入微。
.柳永词两首解析
题目介绍
《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
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
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 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 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 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 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 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 于写投赠之意。
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 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 “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 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 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 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 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 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 是美的。)
写作背景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 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 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 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 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 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 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 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 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 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 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 足的盛世景象。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 句,请加以赏析。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赏美文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接着,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阕写怀念故人之情。
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望”几句,笔锋转回自身。
词人用断鸿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柳永不是想当名词人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成了一个创作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运用角度]“环境与成才”“逆境与成才”“生命的高度”等。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
柳永词两首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将对柳永的两首经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进行解读。
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离别的凄美,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词人借酒消愁,却又无法排遣离别的伤感,只得催促船家启程。
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词人酒醒后不知身在何处,只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倍感凄凉。
词人感叹离别后的日子,即使有良辰好景,也无人共赏。
这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柳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以抒发春愁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片写词人伫立在高楼之上,眺望春景,却只见草色烟光、残阳如血,引发词人的愁绪。
词人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下片写词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排遣愁绪,却发现强乐还无味。
词人表示,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绝不后悔。
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柳永的这两首词作,分别以离别和春愁为主题,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柳永的诗词赏析3篇
柳永的诗词赏析3篇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永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远行·绣帏睡起词牌名:望远行|朝代:宋朝|作者:柳永绣帏睡起。
残妆浅,无绪匀红补翠。
藻井凝尘,金梯铺藓。
寂寞凤楼十二。
风絮纷纷,烟芜苒苒,永日画阑,沈吟独倚。
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
凝睇。
消遣离愁无计。
但暗掷、金钗买醉。
对好景、空饮香醪,争奈转添珠泪。
待伊游冶归来,故故解放翠羽,轻裙重系。
见纤腰,图信人憔悴。
此词为代闺怨体,因词中说“待伊游冶归来”,而柳永即是常年在外“游冶”,据此可以推断此词所代之人应为柳永之妻。
词中的女主人公思念着离她而去的远行人,与一般闺怨诗词不同的是,这位远行人不是去求仕、戍边、经商,而是去“游冶”,这就使女主人公处在更为悲惨的境地:相思之苦加上被弃之痛。
词从“绣帏睡起”开端,写了一整天的情况,实际是女主人公在爱人远行后长长一段时间的缩影。
看似平淡无奇,却为下文尽情展衍留足余地。
“藻井凝尘”言室内凌乱,无心洒扫,“金梯铺鲜”言室外冷落,无人来往,这是写她生活的环境。
“寂寞凤楼十二”一句中的“寂寞”二字,可说是对刚才的总结,也是上片的核心。
“风絮”二句以反衬的手法写美丽的春景,与“藻井凝尘,金梯铺鲜”形成鲜明的对比。
“永日画阑,沉吟独倚"是她一天寂寞生活的概括,突出女主人公无心欣赏美景的心态。
“望远行”二句写女主人公登高望远,希望游子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春已归却不见远人归影,着一“悄”字,说明女主人公不知几度登高又几度失望,这是寂寞中的希冀与希冀后的失落,失落自然更加重了她的寂寞。
过片换头“凝睇”二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不是她凝神远望归骑的目光,而是盼望落空后那失神而凝滞的目光,这目光又开启下片抒发内心情愫的一连申行动。
宋词柳永诗词鉴赏
宋词:柳永诗词鉴赏宋词精选:柳永诗词鉴赏【文章导读】像柳永大多数描写羁旅行役的作品一样,本词也是借秋景抒写离人之愁绪,但在手法上却与《雨霖铃》诸词的低回婉转不同,显得苍凉悲壮。
以下关于柳永的词,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此词写羁旅行役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望处"二字统摄全篇。
一起写雨收云断,暮色苍茫景象,自然逗起宋玉悲秋的联想。
面对肃杀摇落的秋景,词人剪取其中最典型的"水风"、"蘋花"、"月露"、"梧叶",而用"轻"、"老"、"冷"、"黄"四字加以形容,便见得秋光满纸。
"遣情伤"三字转到怀念故人之思。
【篇二】柳永——《雨霖铃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都门帐饮无绪,③留恋处,④兰舟摧发。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沈沈楚天阔。
⑧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⑩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柳永的词集古诗赏析
柳永的词集古诗赏析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柳永的词集代表作品:《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柳永。
其古诗全文如下: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翻译】夜幕降临,倏忽间清风吹散了薄烟,在窗棂竹帘之外,渐渐升起了一轮明月。
因畏路途杳杳更忧人心未合,即使能结同心,恐不能同处一地。
情义绵绵,思绪翩翩。
剪不断,理还乱。
云儿啊,再回去只怕了无踪迹(认不得归路)。
这样的事、情思应该只有在前世里显现,总是喜欢将两地鸳鸯放一起。
《八声甘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
其古诗全文如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翻译】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宋】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
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
但本篇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
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
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
柳永词两首
下阕: 写杭州人民和平
宁静的生活景象
2.上阕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钱塘”的繁华?
【提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都市 繁华 总括钱塘繁华 市井
面貌
钱塘江壮丽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竞豪奢。
参差十万人
家。
天堑无涯。
3.下阕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钱塘”的繁华?
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相见。
《雨霖铃》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 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 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
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 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 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 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3.背景介绍 《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 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 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 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 家去拜访的。 无奈之下,柳永就写下了
《望海潮》这首词,并使其在
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重湖” 里湖外湖 “清嘉” “三秋” 时间 不同季节
“叠
” 山峰重叠 水碧山青 “十里” 空间
的美景
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体现了西湖的景物特点
“三秋桂子”
照应
“十里荷花”
照应 ” “重湖”
写水里荷花
“叠
写山中桂花
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 的生活情景? 极 晴天丽日, 菱舟泛夜, 老叟怡 传来阵阵 然垂钓 富 处处音乐 歌声 悠扬 生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赏析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赏析这首词以“东南形胜”三句入手擒题,起笔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说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可理解为形容楼阁高下不齐,也可解释为大约之义,与下面的“十万”联系,大约十万人,未必是确数。
此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由大都市转写到郊外,一行一行的树围绕着钱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长,远远看去就像云雾一样。
一个“绕”字,把长堤曲折迤逦的形态写了出来。
接下来写了钱塘江水的气势的浩大。
历来钱塘江八月观潮是盛举。
三变用一“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
然后词人写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三句中三变从“珠玑”、“罗绮”和“竞豪奢”三个方面写出了杭州的繁华和人民生活的富庶,甚至达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景,更在于其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着实清丽可嘉;可是这里却有比画一样的西湖还美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句,无华的字宇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
“三秋”说明了桂花开的时间比较长,非常的清香扑鼻,长久不散;“十里”是说这一带的湖中大量种植着荷花,待到花开时就应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这一句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
柳永宋词代表作品赏析
柳永宋词代表作品赏析柳永生平介绍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
永少时流连于汴京,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
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
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
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
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
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
《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
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柳永大量作长调,作品多慢词,以长调的形式和手法为主,使北宋词至此而一变,由小令时期进入慢词时期。
柳永精于音律,词调多自创,作品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宜于歌唱。
柳词风格婉约,细致含蓄,缠绵悱恻,表现深刻,情感真挚,意境秀丽,情景交融。
柳词长于铺叙,曲尽形容,善于白描,多用口语,语言通俗显浅,普遍使用方言俗语。
题材内容上,柳永开拓和扩阔词的内容,铺叙城市风物,触及城市生活较广的一面,写妓女的不幸而寄予同情,沉溺都市繁荣生活的男女心理及男女之情,柳永也写羁旅愁思,离情别绪,山川胜景以及怀古喟叹。
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苏轼称“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秦观深受其影响,苏轼为此还批评秦观“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
”秦观答以“某虽不学,亦不如是。
”东坡指出:“‘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张先讥诮他的早行词“语意颠倒”。
柳永词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柳永词两首
柳永《望海潮》赏析"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想必大家耳目能详,这是陈寅恪的话。
北宋王朝及其后的南宋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欧洲的历史学家和旅游家们曾羡慕地记载道到:“(北)宋朝都城里的一个马夫的生活水平都比同时代的欧洲国王好!”谢和耐(JacqueGernet):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若拿起一幅"清明上河图"细细揣摩,则不得不感叹,赵宋确实是一个适合居住的时代,汴梁固然是清平的花花世界,便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也引来了强盗的觊觎。
柳永的一曲小调夸夸杭州的"重湖叠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让完颜亮立志"立马吴山第一峰"。
下面我们学习的一首词,便是关于这个人间天堂的朝代!《望海潮》柳永诗词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词牌简介《望海潮》,词牌名。
柳永创制。
始见《乐章集》,入“仙吕调”。
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
亦有于过片二字增一韵者。
[1]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柳永词两首》艺术特色
《柳永词两首》艺术特色1、《望海潮》:⑴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①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反映城市生活的词作,唐五代以来为数甚多,但生活面很窄,角度很片面,绝大多数都是限于樽前檀板的歌酒生活。
至于城市的繁荣面貌,在词这个文学领域,并未涉及。
而这首词却用浓墨重彩对杭州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展现了一派昌盛的景象。
“承平气象,形容尽致。
”(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时人范镇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
”(祝穆《方舆胜览》)②善于点染。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
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⑵感情饱满,夸张适度。
⑶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
2、《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
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
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柳永《两同心·伫立东风》全词赏析
柳永《两同心·伫立东风》全词赏析柳永《两同心·伫立东风》全词赏析《两同心·伫立东风》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回忆过去“酒恋花迷”的生活;下片以“别有”二字起,另辟一境,引出所怀之人,抒发相思之情。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两同心·伫立东风》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两同心柳永伫立东风,断魂南国。
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
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别有眼长腰搦。
痛怜深惜。
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
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注释】⑴两同心:词牌名,此调有三体,仄韵体创自柳永,平韵体创自晏几道,三声叶韵体创自杜安世。
此词《乐章集》注“大石调”。
双调六十八字,上片七句三仄韵,下片七句四仄韵。
⑵伫立:长时何地站立。
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⑶断魂:犹言消魂,形容哀伤的心情。
南国:南方,江南。
屈原《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 王逸注:“南国,谓江南也。
”⑷琼楼:仙境中用美玉砌成的楼阁。
此代指思念之人所居的青楼。
⑸蟾彩:即蟾光,月光。
古代神话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
韦庄《天仙子·蟾彩霜华夜不分》:“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迥:远。
香陌:此指妓院集中的街道。
⑹酒恋花迷:即“恋酒迷花”,喜爱美酒,迷恋女人。
花,指妓。
⑺役损:因劳神而损伤。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清宵夜好难捱,一天愁闷怎安排?役损这情怀。
”词客:词人。
⑻腰搦(nuò):一只手就能握住腰身,形容腰细。
搦,用手握。
⑼鸳会:鸳鸯相会,比喻情人相聚。
夕雨凄飞:傍晚冷雨纷飞。
凄,寒冷。
⑽锦书:《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箫鼓,吟赏烟霞。异 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 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
池夸。
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
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
耀。
五、分析内容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1总括钱塘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居民区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钱塘湖雄伟壮丽)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 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问题探究1: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 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 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 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 来?
问题探究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 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
三、诵读课文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 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 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 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 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 ,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
的
长调:90字以上
分 类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一、了解作者
柳永,(约987年—约 1053年),字耆卿,汉族,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 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 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 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 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 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
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下片极写西湖表现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重湖叠巘清嘉,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 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
花。羌管弄晴,菱歌 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
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
次感
都市繁华之美
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
钱塘自
古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民生安乐之美
市列珠玑,户 盈罗绮,竞豪 奢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
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 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 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 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 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人民富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总括湖山之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6民众悠闲的生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7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 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柳永词两首赏析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 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 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 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 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 现。
小令:58字以内
词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雨霖铃中的晓风残月
(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 词名日隆。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愁宗”:李煜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望海潮 》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 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 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 “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
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 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
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 全绝望。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 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钱塘江潮
二、了解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 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 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 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 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 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四、把握文意
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表现自然环境之秀美、
城市经济之繁荣。
东南形胜,三 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霜雪,天堑无涯。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 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 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 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 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 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 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 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 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 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 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 ,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 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 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 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 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 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