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佳能公司能力制胜
佳能公司案列分析.doc
佳能公司案列分析一、佳能的创立故事(1)佳能名字的含义佳能最早叫“Kwanon”,其读音为“Canon”,与日语词汇“观音”的发音相同。
采用与“观音”相同的发音是希望观音能够大发慈悲,助其早日实现制作世界最高端相机的梦想,LOGO标识也采用了千手观音的画像。
1935年,佳能面向全球市场,将品牌名改为在英语中表示“圣典、规范、标准”的词汇“Canon”,该品牌名称同时也蕴含了成为世界标准以及业界规范的企业精神。
(2)佳能创立佳能公司的创始人是位日本医学博士,取此名的灵感出自他抬头眺望天空而来。
其初衷只是为了研究高品质相机的发展。
该公司是由吉田五郎和他的义弟内田三郎筹划,而由内田三郎的好友御手洗毅筹资创建于1933年,名为“精机光学研究所”(Seiki-kougaku-kenkyuujo或Precision Optical Instruments Laboratory)。
在1934年夏开发了他们的第一台相机“Kwanon”(即“观音”之意)。
次年,该公司改名为“Canon”。
该公司最初的相机都是仿制莱卡螺旋口照相机的。
他们模仿得最好的一部是配合莱卡螺旋口镜头规格(M39)的机身,但添加了取景器和测距仪。
佳能最初也没有自己的光学制造厂,所以早期佳能镜头都是由尼康制造。
但佳能很快便开始自行制造镜头,并使用Serenar的品牌。
这种镜头直到现在仍受到大量莱卡旁轴相机使用者的喜爱。
尽管该公司非常注重照相机和打印机的市场份额,然而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办公用品部分,特别是模拟或数字式的复印机,以及imageRUNNER的生产线。
2009年11月17日Canon以7.3亿欧元((折合11亿美元))现金价收购荷兰专业输出设备商Oce,以扩张其打印机业务版图,并协助强化该公司在全球办公室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佳能的产品与业务1937年,佳能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制造世界一流相机作为目标而不断研发新技术。
到现在已成为世界前500强企业。
佳能——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典范
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典范
7 年 前 ,佳 能 公 司 从 一 个研 制 相机 的 6 小作 坊 起 家 ,历 经 几 十年 的拼 搏 ,2 0 年营 业 额 已达 到 4 9 9 2 人 08 4 .1 亿美元 , 并在 美 洲 欧 洲 、 洲 、 洋 洲 和 日本 地 区 建 立 了 区域 性 总部 。 亚 大 由于 连 续 几 年 的 出 色 业绩 , 能 于 20 佳 08 年 被 商业 周 刊 杂 志 列 为 “ 球 最 佳 品 牌 ”第 3 位 。目前 佳 能分 布 在 世 界 各 地 的控 股 子 公 司 已达 2 5 ,员 全 6 4家
I 牛 技座 e m 围科 素J
n t
术 路 径 , 发 独 特 技 术 , 成 垄 断 专 务 技 术 圈这 三 大技 术 支 撑平 台 。 间 化 芯 片技 术 用于 研 发 数码 相 机 和摄 像 开 形 期 利 .才能 独 霸市 场 , 终 才 能打 垮 德 开 发 出 世 界 首 创 强 介 电 性 液 晶 显 示 机 。 针 对 数 字 化 时 代 数 字 产 品 寿 命 最 国莱 卡 相 机 和 美 国施 乐 复 印机 。 是 器 、 眼 控 AF单 反 相 机 、全 彩 色 自动 短 .佳 能 公 司 通 过 它 的 共 用 技 术 平 正 这 种 对 技 术 创 新 的 不 断 追 求 , 能 公 双 面 拷 贝 复 印机 、 阳 能全 自动相 机 台 , 合 利 用 已开 发 的 各 类 专 用 技 术 佳 太 综 司在 其 发 展 的 7 年 期 间 , 断 向世 界 等 系 列 世 界 首 创 技 术 产 品 。 2 不 由于 持 续 和 通 用技 术 ,不仅 加快 研 发 速 度 , 迅
一
、
技 术创 新 的魅 力
日本佳能的成功之道
佳能的成功之道:日本与美国经营理念的统一会计1474班通过对佳能的成功之道案例分析,我得出了以下几点的结论:一、佳能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1、“美国的经验深深影响了我”富士夫的成功,除了模仿美国企业外,撷取日本企业及传统商业文化之所长也是佳能得以顺利转型的关键。
御手洗融合美日的管理,在公司对待员工的做法上展现无遗。
公司抛弃日本只以年资论薪资的做法,代之以工作业绩为衡量标准。
但是,他在日本坚持不裁员,提供员工终身职位的工作保障,并且采用了“主人翁”制度。
2、小型独立系统取代流水作业线佳能业绩成长的一条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将原始的流水式作业线改为一个个独立的超小型组装工作室,这一点也许是世界许多企业所没有的。
御手洗从1998年开始这项改革,以“蜂巢式的单元小组”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作业线。
他们还设计了斜袖以在拆卸零件时更为方便。
3、删减支出,增加利润他把经营的重心放在利润,而不是市场占有率。
另外,御手洗强调所有事业体都是这家公司的一部分,结束各自为政的时代。
过去,佳能有十几个主要的部门,各自独立运作,为了增加产品销售量,各部门往往不计任何代价。
如今,公司将部门合并缩编为只有复印机、打印机、相机和光学仪器四大部门,统整后减少浪费也增加效率。
4、个人与小组兼顾在全公司突显他的个人特质的同时也重视凝聚小组共识。
二、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1、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正是组织所需要的;管理者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忠诚度,管理员工的方式能够影响组织的财务业绩。
2、所有的管理者都从事特定的活动或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管理职能,以此来达到实现组织宣布的目标。
3、御手洗作为一个管理者,充分运用了四大管理职能,确定战略目标、制定计划,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指导和激励所有的员工,解决冲突,监控组织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最终使日本佳能公司走上了成功之道。
三、佳能的改革体现的管理会计的职能1、富士夫把传统的日本企业经营理念与追求利润的美式管理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管理会计中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能。
(完整word版)案例分析一 佳能的成功之道(答案)
案例分析一佳能的成功之道1.佳能的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成效?答:佳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是因为佳能采用细胞生产方式——改变意识、改变公司的生产法则。
细胞式生产方式(cell prouduction)简单的说,就是自律分撒型生产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
人们一般把细胞生产方式分为:U形生产日线(流程分割生产)、单人生产货摊式巡回生产方式、无传送带生产方式、单人货摊式生产方式、一人巡回生产方式等5种生产方式。
其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形式是单人货摊式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进行组装,由少数的精通多道工序的员工组装产品,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生产方式。
细胞生产方式在实际的生产方式线上,根据产品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和人员的不同,其形态也不同。
在细胞生产方式中,每个操作者在独立的制造生产线上操作,众多被称为"细胞"的生产线同时进行工作,但是每一"细胞"的生产并非为所欲为和各行其实,而是周密、严格的生产计划,一个产品在各个"细胞"中分别进行组装,最终完成一个成品的生产。
日本一些大企业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细胞生产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比如佳能集团,1997年废除总计约16000米长的生产流水线后,实施细胞生产方式改造,1998年后开始取得成效,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近50%,其中佳能集团在中国大连的工厂因采用细胞生产方式,一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370%,公司的边际利润率由1999年的2%提高到2004年的10%,升幅达5倍之多;公司每位员工贡献的利润在1999-2000年间的单年内升幅达80%,2004年的百分比更是1999年的四倍。
充分借鉴细胞生产方式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对现有流水线进行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能。
(1)组织好工序同期化,现实生产中,由于工序不平衡使得各工序的作业时间无法相等或相近,甚至各工序用时差距甚远。
管理学案例分析--佳能品牌效应
• • • • • • •
1965年:RCA中获得CPC技术 1968年:生产CANALL系列产品 1970年:运用NP技术生产NP1100产品 1972年:运用NP二代技术,生产NPL7产品 1975年:将激光打印技术加入NP技术 1978年:更大容量的NP技术产生 1979年:生产NP200系列产品
在一个层级森严的日本公司,CEO跨越四级高管直接与销售中层沟通; 销售员对经销商一对一盯促,靠灵活“搭货”策略控制其利润为了超越索尼, 佳能改进了销售策略。佳能与老对手索尼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焦灼了。
佳能渠道“搭售”策略扼制索尼
新产品
现有 代理商, 直销渠道
竞争者的 代理商
大量分销商
新产品 新市场
Canon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愿景竞争
能力竞争
市场竞争
愿景/目标
战略核心能力
竞争战略
●想象未来的市场 ●确定目标 ●公司目标
●资产和资源 ●技能与能力 ●技巧 ●其它
●行业的结构分析 ●战略细分与定位 ●一般战略,成本领先与差异化 ●其它
通过远景规划培育新的能力
通过战略创新寻求新的业务模式
远景与目标
战略核心能力
竞争战略
通过发现商业 机会设想未来
Canon 的核心能力建设
管理准则
质量, 制造价值工程
核心技术
微电子办公设备
专业光学
市场进入
自有销售组织
大量分销商
Canon 品牌效应
佳能的故事说明战略可以归结为管理两个互相关联的任务
1.不断发现利用现有资源和能力的方式去创造和寻求业务机会 2.不断利用现有的业务培育新的能力并加强现有能力
● ●
施乐Xerox
案例七佳能公司能力制胜
案例七佳能公司能力制胜1 前言日本佳能成立于1933年。
佳能成立初期的想法是生产一种35mm的精密相机,以期与世界一流的德国莱卡型相机抗衡。
仅仅两年时间,佳能便成为日本高级相机生产者中的领头羊。
战后,佳能成功地将高端相机推向市场,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佳能已经成长为日本最大的相机制造商。
佳能以光学技术为基础,不断扩大产品品种,推出了中端相机、8mm 摄像机、电视镜头、微型图形处理设备等产品,并把这些产品推向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目标的海外市场。
佳能发展壮大过程中,多元化战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1962年佳能成立了产品研究和开发部门,把领域延伸到复印机、家用放像机和电子计算器等新领域。
经过这些多元化的努力,佳能成立了一个独立运营的部门专门经营新的非相机产品。
该部门瞄准的第一个产品是电子计算器,1964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10键数字计算器Canola 130,依靠该型产品,佳能主宰了六十年代日本的电子计算器市场。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多样化努力都会成功。
1956年,佳能开始研制一种可用来读、写的工具;1959年推出这项产品,它采用的技术受到高度赞扬。
不过,由于产品设计没有专利权,另一家公司以该产品一半的价格推出了相似的产品。
于是高价而笨重的佳能产品就没有了市场。
2 进入复印机业务领域1959年,佳能开始研究复印技术。
1962年,佳能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普通纸复印(PPC)技术。
当时仅知的PPC技术被几百个施乐公司的专利所保护。
佳能感到,只有研制的技术和产品具有高质量、高速度、经济和易维护等特点,才可以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公司的经理层要求公司的专家研究一种既不违反施乐专利、又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新型PPC技术。
同时,佳能通过1965年取得RCA公司的涂覆纸复印(CPC)技术的特许权,进入了复印机业务。
开始,佳能不把公司名称写在产品上,而以Confax10000的品牌在日本市场推广。
佳能向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引进了流体技术,并把它与RCA技术综合,推出了CanAll系列。
佳能公司案列分析
佳能公司案列分析一、佳能的创立故事(1)佳能名字的含义佳能最早叫“Kwanon”,其读音为“Canon”,与日语词汇“观音”的发音相同。
采用与“观音”相同的发音是希望观音能够大发慈悲,助其早日实现制作世界最高端相机的梦想,LOGO标识也采用了千手观音的画像。
1935年,佳能面向全球市场,将品牌名改为在英语中表示“圣典、规范、标准”的词汇“Canon”,该品牌名称同时也蕴含了成为世界标准以及业界规范的企业精神。
(2)佳能创立佳能公司的创始人是位日本医学博士,取此名的灵感出自他抬头眺望天空而来。
其初衷只是为了研究高品质相机的发展。
该公司是由吉田五郎和他的义弟内田三郎筹划,而由内田三郎的好友御手洗毅筹资创建于1933年,名为“精机光学研究所”(Seiki-kougaku-kenkyuujo或Precision Optical Instruments Laboratory)。
在1934年夏开发了他们的第一台相机“Kwanon”(即“观音”之意)。
次年,该公司改名为“Canon”。
该公司最初的相机都是仿制莱卡螺旋口照相机的。
他们模仿得最好的一部是配合莱卡螺旋口镜头规格(M39)的机身,但添加了取景器和测距仪。
佳能最初也没有自己的光学制造厂,所以早期佳能镜头都是由尼康制造。
但佳能很快便开始自行制造镜头,并使用Serenar的品牌。
这种镜头直到现在仍受到大量莱卡旁轴相机使用者的喜爱。
尽管该公司非常注重照相机和打印机的市场份额,然而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办公用品部分,特别是模拟或数字式的复印机,以及imageRUNNER的生产线。
2009年11月17日Canon以7.3亿欧元((折合11亿美元))现金价收购荷兰专业输出设备商Oce,以扩张其打印机业务版图,并协助强化该公司在全球办公室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佳能的产品与业务1937年,佳能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制造世界一流相机作为目标而不断研发新技术。
到现在已成为世界前500强企业。
佳能中国的成功之道(一)
佳能中国的成功之道(一)——访佳能(中国)有限公司CEO足达洋六2004年,佳能公司首次进入《财富》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全明星排行榜(位居第34位)。
在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中,许多日本公司不堪其累,有些甚至出现了巨额亏损,而2003年佳能公司再一次保持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成为日本公司中的一个亮点。
佳能中国公司经过2002年重大的战略调整,现在也在向其2005年的目标(即销售额比2002年翻三倍,全部产品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
财富记者周展宏约请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足达洋六分享佳能中国公司的成功经验。
问:评价最受赞赏的公司有9项指标,请问在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佳能中国的经验是什么?答:佳能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做法,但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方针,就是严格地执行自己制定的政策。
佳能中国公司不是单纯的制造企业,同时也进行销售,而销售也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为了让我们的最终用户能够对佳能的产品满意、被我们的产品所吸引,我们要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我们将采取差异化的战略,创造性地强化我们的特长,而把弱项降到最小。
具体来讲,我们会在包括新产品推出、产品报修的方面加快速度,比如佳能每年在中国能够推出100多种不同型号的照相机,产品报修到公司作出反应的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现在的3天。
为提高速度,需要IT、物流、销售和维修网络等方面的保障。
三年前我到中国的时候,只有3个分公司,现在我们已经有15个分公司了。
问:请谈谈佳能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策略。
答:中国的人口众多,可以说是一个劣势,但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优势。
佳能也在致力于开发中国巨大的人才资源,如去年在中国成立了佳能学院来培养人才,但目前佳能中国公司高层还都是日本人,因为培养一个人一般需要10年的时间,即便是现在开始培养一个人,等他成为人才也是10年以后的事了。
其实公司是社会的缩影,年轻人一般不具有年长人丰富的经验,一个担当公司高层领导的人要有相当的经验,比如我们日本员工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
佳能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一)1.佳能模式2.本田模式3.英特尔模式4.微软模式第二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二)1.NEC模式2.IBM模式3.麦当劳模式第三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三)1.引言2.海尔价值观产生的源泉3.海尔核心价值观的层次第四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四)1.引言2.联想发展历史回顾3.发展核心能力矩阵第1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一)【本讲重点】佳能模式本田模式英特尔模式微软模式佳能模式佳能是日本著名的电子企业,其经营模式特点是拓展核心技术专长,发展核心技术产品。
【案例】佳能公司成立之初名为日本经济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主要生产照相机。
在半个多世纪中,它由一家生产照相机的企业发展为世界知名的现代大型电子集团公司,这都要归功于其在日本同行企业中遥遥领先的核心技术能力,佳能公司也因此多次获得日本通产省的嘉奖。
经过几代佳能人的不懈努力,佳能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控制技术等领域都掌握了核心技术。
佳能拥有的这些核心技术为其带来了双赢的结果,使其既拥有了高端的科技成果,也实现了营销利润的大幅递增。
佳能正是通过拓展核心技术专长最终把相关产品和最终产品扶植起来。
图1-1 佳能模式核心技术专长同心圆结构佳能的核心能力呈典型的“轮辐”状。
佳能充分发挥其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控制技术方面的技术核心技术专长和优势,有效拓展市场,成功地辐射照相机、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成像扫描仪、传真机、计算机和数字控制办公系统等领域,生产出300多类最终产品,建立了具有极高信誉的全球品牌。
佳能就是通过核心技术拓展它的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培育了核心竞争力,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本田模式本田的核心竞争力是几代本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所坚持的合作、敬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是现代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
【案例】本田公司成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最初只是一家家庭小企业。
佳能革命获胜生产者从局部人回归完整人
佳能革命获胜生产者从局部人回归完整人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新闻、广告和各种信息,这对于传统生产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佳能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者组织方式,成功地将局部人重新回归到完整人的状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引言佳能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者组织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这种组织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组织结构的变革,更是对传统生产者模式的全面革命。
通过佳能革命,生产者从局部人的状态逐渐回归到完整人的状态,实现了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佳能革命的背景、原理和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佳能革命的背景和原理佳能革命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生产者组织方式。
它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将各个生产者进行连接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佳能革命中,每个生产者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节点,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了节点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协同工作。
这种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佳能革命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性和透明性:佳能革命通过开放的生态系统和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共享。
这种开放性和透明性可以促进知识和资源的交流,激发创新和创造力。
2.分布式决策和组织:佳能革命中,每个生产者都可以独立制定决策,并通过网络进行协调和合作。
这种分布式决策和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效率,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和延迟。
3.知识共享和学习:佳能革命通过开放的知识共享平台,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学习。
每个生产者都可以从其他生产者的经验和知识中学习,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产过程中。
这种知识共享和学习可以加快创新的速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佳能革命的影响和价值佳能革命对于企业和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价值。
佳能制胜的法宝
佳能制胜的法宝张文娟【摘要】2010年4月16日,在北京的竞园,佳能举行了"给专家的答案"大幅面打印机新品发布会。
竞园是北京创意文化的地标,这里将被打造成亚洲第一的图片产业生产基地,这里的产业公司对影像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有极高要求。
【期刊名称】《中国政府采购》【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2页(P52-53)【关键词】佳能;2010年;新品发布会;创意文化;生产基地;输出设备;打印机;北京【作者】张文娟【作者单位】《中国政府采购》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632010年4月16日,在北京的竞园,佳能举行了“给专家的答案”大幅面打印机新品发布会。
竞园是北京创意文化的地标,这里将被打造成亚洲第一的图片产业生产基地,这里的产业公司对影像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有极高要求。
佳能将发布会的地址选在此地,足见其良苦用心。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商业影像、建筑、测绘等专业领域对输出质量的要求愈加严苛,正是基于对影像领域七十余年的深耕细作,佳能从而能够牢牢把握市场需求脉搏,新推出的3款12色新品全面升级了核心打印技术,并导入最新研发的机械平台和先进图像处理技术,可精准描绘创作者的作品,辅助用户输出完美图像,全方位体现出佳能在打印机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
该系列新品特别适合校样、图片等印刷艺术领域应用,通过高精度机械平台与新颜料墨水系统等跨时代技术,可实现照片打印效果的高精度还原和更逼真色彩,从而满足影像、印刷、艺术、图文等领域的超高画质需求。
从1937年成立到如今,佳能已经在影像领域打拼了七十余年。
这期间,影像市场中大大小小的品牌潮起潮落,佳能却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沿,佳能如何能够做得到,这让我们不禁探究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产品策略:以光学技术为根本1937年,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制造世界一流相机做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
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19世纪70年初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
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佳能公司能力制胜
佳能竞争战略分析1.1公司背景文化企业文化:佳能的理念是“共生”,共生是指忽略文化、习惯、语言、民族等差异,努力建设全人类永远“共同生存、共同劳动、幸福生活”的社会。
经营策略:技术创新,市场专业化水平,低成本高品质,多元化战略1.3公司目前需要解决的发展战略问题佳能在复印机行业的战略佳能如何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竞争能力佳能怎样使其建立能力的机制更有效的完成使命佳能的内部结构和销售模式该怎样适应市场需求改变佳能还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外部环境分析2.1宏观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日本政府积极倡导产业政策并利用产业政策扶持和保护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使得日本经济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转变,由技术追随国逐渐发展壮大为技术领先国。
经济环境:20世纪下半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趋于稳定态势,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同时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使佳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行业环境分析新进入者:对佳能产生威胁的主要行业带头的有施乐公司;70年代涌入的大批行业进入者 供应商:与供应商整合特殊零部件保持长期合作。
一方面大的供应商有向前一体化的可能性。
顾客:产品差异化不大,消费者越来越来越要求低成本高质量,产品的多样化。
替代品的威胁: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市场,替代品竞争日益增多。
竞争对手:涌入大量的竞争者,抢占市场份额,例如索尼,尼康等2.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优势:不断选择战略重点,建立事业健康发展的蓝图。
整合开发、制造和生产,以争取三位一体的竞争优势。
建立全球优良企业计划,佳能拿得起,放得下人才观。
竞争劣势:近年来,国际金融环境跌宕起伏,基于日本是以出口为导向的这一经济实情,佳能面对于全球其他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劣势。
2.4外部环境因素的预测1.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可以形成一定优势2.竞争将更激烈,企业的利润水平可能会下降3.市场会进一步细分,差异化战略会被广泛使用4.扩大海外市场后,更易受汇率影响3.0内部条件分析4.2战略备选方案SO:积极进攻型战略,抓住高品誉度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扩大业务量,利用自身已有的多样化产品优势,发展国外市场,利用技术优势研发新产品,使优势更优WO:市场跟随者战略,多元化战略,寻找合作伙伴,发展战略联盟,与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资企业合作,积极寻求政府支持。
佳能公司——技术核心竞争力
以优势技术抢占市场——德欧特案例一、公司概况:德欧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是由南开大学一批从事吸附材料和有机化学的海外归国学子和教授们组建而成,主要从事血液净化和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的开发和推广。
2008年9月入驻我中心,承租面积258m2,注册资金50万。
公司已掌握针对LDL(低密度脂蛋白)、类风湿关节炎、胆红素、内毒素、红斑狼疮、尿毒症、食物与药品中毒、脓毒症、哮喘等疾病的血液灌流成型技术与产品。
现主要项目(产品)包括纯化活性多糖的两亲型天然纤维素树脂、类风湿关节炎血液灌流吸附装置开发、低密度脂蛋白血液净化吸附装置、高胆红素血症血液净化吸附装置。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国际顶尖级的高分子材料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
其中,俞耀庭先生曾多次承担“973”、“863”项目,并完成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基金、天津市重大攻关等科研任务3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EI收录、引用300余次,2000年荣获国际生物材料和工程学会授予的“著名生物材料专家(FELLOW)”称号。
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奖”。
“至真至诚,铸造永恒”是德欧特的经营理念。
至真乃货真价实的真情奉献,至诚乃品德为根、诚信为本、童叟无欺;铸造乃大传承企业文化、永久奉献。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技术”作为公司的宗旨,以“客户满意”作为公司永恒的追求。
公司的主要项目“纯化活性多糖的两亲型天然纤维素树脂”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立项支持。
二、公司的发展之路公司成立之初,就依托其明显的技术优势,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制定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及资源整合规划。
并先后与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德国Dot公司、美国的罗门哈斯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致力于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佳能公司核心能力的案例
案例:日本佳能公司的核心能力佳能公司在1933年成立精机光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照相机制造和销售。
1957年决定开发生产同步计数器,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领域,动机是:通过这项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学习并掌握刚开始出现的电子技术,开展新项目可以激发企业活力,保持创业精神。
1960年,佳能录用许多电子工程师开发一种电子圆盘录音机。
尽管这些新的经营活动本身并没有成功,但是,佳能较早地积累了电子技术技能。
1961年实现了“赶超莱卡”的目标,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在精密机械和精密光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能和经验。
1964年,进入电子计算器领域,在成功地经营过程中,电子技术又得到更大的积累。
电子技术与其擅长的精密机械技术和光学技术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佳能公司在图像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70年代初,佳能公司进入复印机领域。
这个新的经营领域对佳能公司当时拥有的核心技术而言,有两种关系:一是佳能公司拥有的精密机械技术、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在这个新领域均能发挥其作用;二是仅依赖上述技术还是不够的,佳能当时缺乏非卤素照相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佳能在确认复印机大有前途后便大胆进入,其结果是佳能复印机产品较快地打入并占领国际市场相当份额,同时在经营过程中,佳能公司积累了相当的电子成像技术。
这种新获得的技术与已拥有的核心能力相互结合,形成了佳能公司在图像化方面更高水平的核心能力。
在80年代的发展中,佳能公司为充分有效地发挥企业核心能力的作用,大规模地进入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电子医疗设备领域,这些领域都是佳能核心能力可发挥的领域。
这样,佳能的核心能力与其经营领域之间构成了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循环体系。
思考:1、佳能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2、佳能公司核心能力的培育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三:佳能公司能力制胜11 前言日本佳能成立于1933年。
佳能成立初期的想法是生产一种35mm的精密相机,以期与世界一流的德国莱卡型相机抗衡。
仅仅两年时间,佳能便成为日本高级相机生产者中的领头羊。
战后,佳能成功地将高端相机推向市场,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佳能已经成长为日本最大的相机制造商。
佳能以光学技术为基础,不断扩大产品品种,推出了中端相机、8mm摄像机、电视镜头、微型图形处理设备等产品,并把这些产品推向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目标的海外市场。
佳能发展壮大过程中,多元化战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1962年佳能成立了产品研究和开发部门,把领域延伸到复印机、家用放像机和电子计算器等新领域。
经过这些多元化的努力,佳能成立了一个独立运营的部门专门经营新的非相机产品。
该部门瞄准的第一个产品是电子计算器,1964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10键数字计算器Canola 130,依靠该型产品,佳能主宰了六十年代日本的电子计算器市场。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多样化努力都会成功。
1956年,佳能开始研制一种可用来读、写的工具;1959年推出这项产品,它采用的技术受到高度赞扬。
不过,由于产品设计没有专利权,另一家公司以该产品一半的价格推出了相似的产品。
于是高价而笨重的佳能产品就没有了市场。
2 进入复印机业务领域1959年,佳能开始研究复印技术。
1962年,佳能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普通纸复印(PPC)技术。
当时仅知的PPC技术被几百个施乐公司的专利所保护。
佳能感到,只有研制的技术和产品具有高质量、高速度、经济和易维护等特点,才可以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公司的经理层要求公司的专家研究一种既不违反施乐专利、又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新型PPC技术。
1本案例的素材是作者通过对有关文献(如Bob等著的“战略过程、内容与环境”,1998)、佳能公司网站的有关材料提炼编写而成的。
同时,佳能通过1965年取得RCA公司的涂覆纸复印(CPC)技术的特许权,进入了复印机业务。
开始,佳能不把公司名称写在产品上,而以Confax10000的品牌在日本市场推广。
佳能向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引进了流体技术,并把它与RCA技术综合,推出了CanAll系列。
佳能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公司——国际印像工业公司,以在日本市场销售复印机。
在美国,佳能把复印机造出后卖给斯各特纸业,斯各特纸业用自己的品牌销售复印机。
到1968年,“新工艺(New Process; NP)”的推出意味着佳能研发PPC替代技术的目标最终实现。
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产生了替代技术,还使佳能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并很快对NP技术申请了近500项专利。
1970年,采用NP技术的第一台复印机NP1100推出。
这是一台用公司名字“佳能”做品牌的复印机。
它一分钟能复印10张纸。
依据日本市场的标准,从一开始,复印机就完全售给顾客。
获取两年的国内市场经验后,佳能开始用这个机器进入除北美之外的海外市场。
1972年,NP技术体系的第二代产品NPL7诞生。
NPL7在技术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它淘汰了复杂的熔合技术,复印过程更加简单,更加清洁,并且开始用液体着色剂,在复印中,着色剂的供给更加简单。
与施乐同类产品比较,佳能的产品更经济、更紧密、更可靠,同时,复印质量相当、甚至更好。
拥有NP系列,佳能开始了一项带来可观利益的业务。
采用特许经营策略,把第一代NP系列授权AM公司经营,佳能以OEM的方式提供机器;第二代NP系列授权AM、Saxon、Ricon和Copyer等公司。
这样,在1975到1982年间,佳能赚取了3200万美元的特许经营收入。
整个70年代,佳能都在进行先进的技术创新,引入一系列新产品。
1973年NP 系列添加了彩色复印。
1975年又增加了激光束印刷技术。
1978年一种瞄准施乐9200型的产品推出,佳能首次进入大型复印机领域。
1979年NP200诞生,并在莱比锡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是当时最经济的、复印量最大的机器。
到1982年,复印机取代照相机,成为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
3 个人复印机七十年代末,佳能高层管理人员开始为PPC复印技术寻找新的市场。
1976年AE-1照相机的引进,使佳能的高层管理人员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成功,他们便想在复印机业务方面取得同样的辉煌。
AE-1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单镜头相机,第一次使用微处理器电子式控制曝光、卷带和闪光等功能,它是由一个项目组开发完成的,该产品使用的元件数量大幅减少,自动生产线和部件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由于以上进步,AE-1与同类竞争产品相比,享有成本低20%的优势。
于是,佳能打算把这样的想法也用于复印机上。
研究了日本办公室的空间分布后,佳能决定将注意力集中在被施乐公司忽视的一个潜在市场:这个市场由一些小的办公室组成,它们希望得到光复印机的优点,但并不需要市场上现有复印机那么高的速度。
通过分析,“个人复印机”的概念得以产生。
这一概念不仅在小办公室创造了新的市场,而且潜在地使大办公室的复印功能可以分散进行,不再需要集中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印机甚至创造了家用个人复印机的需求。
这是一种迄今为止、人人认为不可能推出的复印机。
佳能感到,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个人复印机的价格必须是传统产品的一半,免费维修,及提供10倍的可靠度。
佳能的工程师们决定接受挑战。
此种复印机将偏离公司原先的微电子技术,而且在材料、功能性元件、设计与生产技术方面将更为深入。
研究组的口号是“让我们制造复印机中的AE-1”,表达了在照相机和复印机部门间进行技术转移的必要和他们想取得类似成功的欲望。
于是,公司成立了以研究中心主任为负责人的研究小组,该小组成员为200人,是仅次于研究AE-1照相机的项目小组的成员规模。
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关于复印机采用多大尺寸纸张的争议。
佳能在日本的销售机构希望用比信纸大的纸张,因为60%的日本市场使用这种纸。
但这种纸并不为海外市场所必需,这又会给复印机增加20%-30%的成本,同时使机器服务性能降低。
经历大范围的争论后,佳能决定把“服务世界市场”作为目标,决定放弃复印较大型纸张的功能。
三年后,这种概念成为现实,新的个人复印机技术开发出来。
因此,用户可不必经常维护复印机。
佳能的工程师达到成本和可靠性的目标。
这项革命性的产品是迄今为止最小的、最轻的复印机,创造了一个的巨大的市场。
大办公室调整了他们的复印策略,许多小的办公室和许多家庭可以购买个人复印机。
佳能的专利知识又一次被利用于保护此项研究,而且该项技术没有授权给其他生产者。
进入90年代后,佳能在个人复印机仍保持领先的地位。
4 建立能力佳能由于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专长、低成本高质量的制造而备受钦羡,这些都是公司力求成为领先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的结果。
佳能经常汲取外部技术,以使它可以把内部投资集中于培养具有战略意义的能力。
这种广泛求助外援和内部集中投资的方式需要公司高层始终如一的指导。
(1)技术促使佳能在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迅速成长的许多富有创造性产品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源于整合使用各种技术,以及管理快速技术变革的能力。
八十年代在全世界申请专利的数量而言,佳能是领先者之一,这一事实可用来证实公司富有创见的研究所产生的高产出率。
佳能在技术上的成功源于研究和开发分散化战略。
佳能的大多数研发人员分布于众多生产部门,公司80%-90%的专利产品来自于生产部门,每个生产部门有一个开发中心,中心承担中短期产品设计和产品改进的任务。
许多产品的研制由交叉职能的成员组成的小组完成,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协调各研究小组的工作;技术规划与运营中心负责长期的战略性研究开发规划;一个研究中心承担光学、电子、新材料和信息等研究工作;其他三个研究中心负责把这些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
佳能承认,公司既无资源也无时间从事所有必需的技术研究,因此,公司经常与外部合作伙伴交换技术,或者购买专项技术。
还有,公司以合资和技术转让等策略,来缓和与欧美的贸易紧张局势。
例如,佳能参股于德国CPF公司(一个办公室用具销售公司),一方面,可以替佳能复印机开拓德国市场,另一方面,佳能注意到CPF下属的Tetras公司正准备起诉日本复印机厂家倾销复印机,佳能利用OEM不仅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还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软件和技术。
除此之外,佳能还与柯达、德州仪器签订合作开发协议。
佳能还承认,公司取得的市场成功依靠迅速地将新技术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产品。
公司努力工作,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通过一种被称为TS1/2的跨职能规划,开发周期能缩短一半。
这种规划的突出优点在于,根据公司战略,按照项目需要的总时间和关键人员把研究项目分类,以优化配置这两项资源。
一类项目是瞄准新市场或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市场。
其他类别包括:必须与竞争对手的提供相当质量的产品;为提升顾客满意度的产品改良;需要很长时间研制的马拉松式的产品。
在所有开发分类标准中,佳能强调三个因素,以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高效的技术支持系统和各个阶段产品开发的仔细评价。
佳能正将产品由传统的、集中于某个产品的开发转变为针对多个分散市场的产品。
为达到此目的,佳能的研发人员参加国际产品战略会议。
除此之外,研究开发人员还要进行消费研究,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参加国内外销售机构该领域的会议。
(2)市场营销佳能采取步步为营、精心设计地推出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这非常有效。
通常,产品先在国内市场推出和完善,然后再走向国际市场。
佳能学会如何快速从日本市场学到经验,使国内外产品推出的时间差缩小到几个月。
而且,公司不会建立新的分销渠道来销售新产品,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原先的分销渠道推出新的产品,以使风险最小化。
只有产品成功推出后,公司才会寻求新的分销渠道。
NP复印机的面市就例证了这种策略。
佳能开始通过商用机器销售机构直接向市场销售复印机,这个机构成立于1968年,旨在销售电子计算器。
销售机构与1971年成立的照相机销售机构合并形成佳能销售机构。
到了1972年,有三年经验后,公司开始利用新的销售渠道,即通过中介商,以补充直接销售。
直到1974年,在日本顺利生产和分销NP复印机后,佳能才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的销售渠道类似于日本,七个销售机构从事直接销售和独立的中间商网络。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佳能在美国培育了坚实的中间商网络,以支持复印机的销售和服务。
复印机的快速销售归功于中间商渠道。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佳能复印机的销售几乎全部通过这一渠道。
佳能以诱人的奖励计划、培训和公关活动来支持中间商。
只有完成服务培训课程,中间商才可获得证书销售复印机。
佳能感到,与中间商的密切关系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资产,可以及时了解顾客需求和存在问题,并作出反应。
同时,为了瞄准大的顾客群和政府部门,佳能保留了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全资拥有的销售机构。
1983年,低档个人复印机推出时,公司进行类似的规划以使风险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