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
简述中国服装史上的五次服饰变革
简述中国服装史上的五次服饰变革
中国服装史上有五次重大的服饰变革,分别是:
1. 胡服骑射: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推出的一项政策。
为了加强军事训练和战争需要,赵武灵王下令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以紧窄利落的装扮替代了中原人宽衣大带的着装。
2. 开放唐装:发生在唐朝时期,是当时中国文化的高峰之一。
唐装的特点是宽大、舒适、流畅,以刺绣和花鸟图案为主要装饰。
3. 华贵清装:发生在清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的顶峰之一。
清装的特点是华丽、精致、严谨,以龙凤和珠宝为主要装饰。
4. 西服东进:发生在民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和西方服装的一次融合。
西服的特点是贴身、简约、实用,以纽扣和领带为主要装饰。
5. 现代时装:发生在现代社会,是中国传统服装和现代时尚的一次融合。
现代时装的特点是创新、个性化、多样化,以设计师的创意和面料为主要装饰。
这五次服饰变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中国服装史——先秦到南北朝服装史
西周时期的服饰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 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 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 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 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 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 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 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 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 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 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 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古朴端庄、等级严明的秦汉服饰
汉代服饰
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 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 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 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 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 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 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 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 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 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 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谢谢观看
古朴端庄、等级严明的秦汉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 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 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 饰制度严禁。
古朴端庄、等级严明的秦汉服饰
中国服装史读后感
中国服装史读后感中国服装史,就像一部华丽的视觉大片在我眼前播放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朝代的服装都像是一个独特的角色,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故事。
先说说先秦时期吧,那时候的衣服感觉特别古朴神秘。
看着那些宽袍大袖的设计,我就想象着古人穿着它们走路的样子,一定是慢悠悠、文绉绉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儒雅劲儿。
而且衣服上那些简单却又富有深意的纹饰,就像是古人在和天地对话的密码,什么云纹啦,兽纹啦,感觉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像是把整个宇宙的神秘力量都披在了身上。
到了汉朝,服装变得更加大气端庄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曲裾深衣,那长长的衣角绕来绕去,就像一条优雅的河流在身上流淌。
感觉汉代的服装像是在告诉世人,咱大汉的子民就是要有一种内敛而深沉的美,就像他们的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又不张扬。
这时候的服装颜色也很有讲究,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感觉古人在穿衣打扮这件事上可真是充满了智慧,把社会等级都穿在了身上呢。
唐朝可就不一样啦,那简直就是服装界的狂欢派对!唐朝的服装就像一个热情奔放的舞者,色彩斑斓,款式多样。
女孩子们穿着袒胸露臂的襦裙,那小细腰一掐,再配上华丽的披帛,简直美到没朋友。
我都能想象到唐朝的大街上,那些穿着鲜艳服装的女子们,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
而且唐朝的服装还受到了很多西域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的交融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唐朝的服装变得更加独特和迷人。
宋朝的服装则像是一首淡雅的小夜曲。
它没有唐朝那么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款式,反而变得简洁质朴起来。
但这种简洁可不是简单,衣服上那些精致的刺绣、淡雅的配色,都透着一种低调的奢华。
就像宋朝的文人一样,看似平淡,却有着深厚的内涵。
我觉得宋朝的服装很符合那个时代的气质,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穿着这样的衣服,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宁静与和谐。
明清时期的服装又有了新的变化。
明朝的服装给人一种规规矩矩的感觉,就像一个严守纪律的士兵。
那些官服上的补子,什么飞禽走兽的图案,一看就知道谁是谁,等级制度在服装上体现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中国服装发展史
第一章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思考题:1.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元素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2.服饰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对吗?3.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02年考试真题:论述题:中国服装史上,中国服装在何时、因何由开始吸纳西方(欧洲)服装样式?0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胡服骑射04年考试真题:简答题:《史记六国表》记载:“赵武灵王十九年,初胡服。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在清代服饰中,既可以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子,也可以看到 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交融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06 近代服装
近代服饰变革背景
西方文化的传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政治运动的推动
近代以来,一系列政治运动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对服饰变 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服饰与等级制度
唐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等 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体现了尊卑 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观念
服饰与外来文化
唐代服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波 斯、印度等国家的服饰元素在唐代服 饰中有所体现,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包 容性。
唐代服饰注重表现人体美,追求华丽 、鲜艳的审美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审美观念。
服饰与礼仪
02
明代服饰在礼仪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场合穿着的服饰也
有所不同,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
03
明代服饰在审美上追求自然、和谐,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05 清代服装
清代服饰特点
服饰等级制度森严
清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穿着的服饰有 明显差异,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明代男女服饰
男子服饰
男子服饰以长袍为主,搭配马褂、直裰等。官员服饰根据品级不同,图案、颜 色等有所区别。
女子服饰
女子服饰丰富多样,包括袄裙、背子、比甲、霞帔等。发饰也极具特色,如发 髻、发簪等。
明代服饰与等级制度
服饰与身份
01
明代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穿着的服饰在颜色、图
案、材质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饰史: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1原始社会
2商周
3春秋战国
4秦汉
5魏晋南北朝
6隋唐
7宋元
8明清
9近现代
中国服饰: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
《鉴略.三皇纪》:“袭叶为衣裳”,《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始衣皮”,记载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树叶、毛皮做成衣服。
中国服饰可以看作由此发端。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主要以汉服为主。
1 原始服饰:
▪追溯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2 商周服饰:
▪商代
▪西周
3 春秋战国:
4 秦汉服饰:
5 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
6 隋唐服饰:
7 宋辽夏金元: ▪宋朝
8 明代服饰:
9 清代服饰:
10 现代服饰:
11 对西方影响:▪历史描述
▪传统观念
▪与西方服饰
12 服饰分类。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明代罗颀《物原·衣原第十一》就有:“有巢始衣皮”的记载,说有巢氏最早教民用动物毛皮做成衣服。
中国服装史pdf
中国服装史pdf
中国服装史是一部有形有色的中国文化史,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在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和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了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有巢氏被记载为最早教民用动物毛皮做成衣服。
进入先秦时期,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开始初见端倪,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裳用间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深衣的出现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秦汉时期,中国的服装制度基本确立,秦人将强悍之风凝聚成戎装,汉代的丝绸之路则使中国服装文化走向世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服饰风尚。
隋唐时期,服饰更加华丽多彩,唐代的丝绸之路使中国服装文化更加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服装继续发展变化,各种配饰如簪、钗、耳环、项圈等逐渐普及。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
的传入,中国的服装开始向现代化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各种时尚元素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中国服装史是一部展示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时代变迁的瑰宝。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
金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 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 生活,古称“靺鞨”。公元 10世纪时,女真族在辽的统治之下。1115年, 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建立起奴 隶制政权,国号为“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 发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彻底推翻辽的 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 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 面对腐朽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 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 之后,被蒙古军所灭。
眉宇之间,以金、银、羽翠制成的彩花子“花钿”是面妆中必不可少的。
另有流行一时的梅花妆,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行于含章殿下,额上误 落梅花而拂之不能去,引起宫女喜爱与效仿,因而,亦被称为寿阳妆。
太阳穴处以胭脂抹出两道,分在双眉外侧,谓之“斜红”,传说源起于魏 文帝曹丕妃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所致。面颊两旁,以丹青朱砂点出圆点、 月形、钱样、小鸟等,两个唇角外酒涡处也可用红色点上圆点,这些谓之 妆靥,这还仅是唐代妇女一般的面妆,另有别出心裁者。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图
制作:267
一、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
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 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
二、 夏商周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 盛的相对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 力不断的发展,服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穿着冠、冕、芾(黻, fè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制,而在周朝这种 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丝绸、麻布 作衣料,并用朱砂染色 。
中国服装史
穿琵琶襟马褂及行袍者
2、马甲
3、裤
裤的形式为高腰,合裆, 裤腿肥阔,穿时裤腰抿掖,以 带系之。
三、封建社会
女子服饰
1、衫、袄
2、裙
晚清百褶裙 干裙
3、马甲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民国服饰
• •
男子服饰 女子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男子服饰
20世纪20年代,年轻人开始流行西服。一般乡间和劳 动人民主要还是上着衫袄,下着裤子。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一、原始社会
• 远古时代,生产 力低下,服饰主要 功能是实用,而不 是为了装饰。 • 兽皮服
一、原始社会
• 披发 • 用贝壳、兽 骨、兽牙等做 装饰物。
二、奴隶社会
① ② ③ ④
夏商周服饰概述 殷商时期服饰 周代服饰 胡服
二、奴隶社会
夏商周服饰
多承旧制,有
袄、衫、襦、裙 之制。
三、封建社会
隋唐服饰
• • • • 首服 男子服饰 唐代品官服饰 女子服饰
三、封建社会
首服
初期的襆头 各式襆头
三、封建社会
男子服饰
特征:头戴软脚襆头, 身穿圆领窄袖或 窄长袖的袍衫,袍 长及足或膝,下穿 宽口裤,足着软靴。
三、封建社会
唐代品官服饰
三、封建社会
三、封建社会
男子服饰
以襴衫为主 特点:为圆领,大襟,袖的大小、宽窄各不相同。衣摆长度从腰身至螺 部长短不一。 颜色多为浅淡之色。
三、封建社会
女子服饰
宋开档裤形制图
宋半臂衫与背子图
三、封建社会
辽金元服饰
① 辽代服饰 ② 金代服饰 ③ 元代服饰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一、夏、商、周时期服装(祭祀占卜、甲骨文诞生、好玉、曲裾服饰形成)1、夏:冕冠服制度确立,上一下裳形成。
服色多样(上玄下黄)且有纹饰,可用朱砂染色。
“鼎”青铜文化王权的象征,贵族佩戴玉器。
服饰特点:衣:短衣齐膝、后裾齐足、前衣短、斜裙绕襟、领袖脚口宽沿边。
形成“曲裾服”。
领:矩领、圆领、翻领、对襟。
腰带:束细腰、系宽腰带或用丝绸织物系蝴蝶结。
袖:小口大袖“琵琶袖”、袖长而小(袖头另附装饰如“长袖”,舞者袖管奇长)。
有袖口为“袍”,无袖口为“衫”,男女不分。
2、商:冕冠、玄衣、熏裳、赤舄(古代女子穿的鞋,赤色重底)、上衣下裳;配有黻、大带、革带、佩绶十二。
服饰特点:玄衣:交领、右衽、大袖垂弧、袂、领口有缘、腰有大带、下裳熏色、前韨(蔽膝)、裳下有裙裾、符合“衣作绣,锦为缘”的古代制衣。
3、腰腹下系一片“斧”式装饰品即:a韦鞸:使用皮革涂朱或彩绘称之b黻、韨亦作芾:以丝绸绘、织、绣、画、称之c汉后期又称蔽膝(汉以前用皮革,魏晋后用丝罗)。
d用途:商至元朝是一种祭服系腰间为跪拜所用。
加工精美,附有政治意义和权力的象征。
天子:色朱、绘龙、火、山三章;公候:菱形、用黄、朱色,绘火、山二章;卿、大夫:绘山章。
e形状:东汉“”状,汉代误认为“U”状f绣纹:为“”唐用于大袖,宋、明用于袍服中与龙旁或领口,金多用两龙、两兽对峙或相蟠,即为“蟠虺虯形象”。
4、面料;a全身着不同花纹,能织极薄的精细丝绸和提花织物。
b花纹:“”状纹、绮袔纹、云氣纹、龙兽相对或者相蟠图样、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
c工艺:印、绘、绣5、胡服:可能是商、周劳动人民以及战士一般的穿着。
6、珮:成组列珮玉也于这个时期形成。
7、着衣分季节:夏:着轻巧、长裙拽地、衣裳为黑白衫、多种领、袖、帽、结带领下。
冬:领袖露白处面积大,丰厚蒙茸“皮毛出峰”。
8、衣服样式分类:分大衣、中衣、小衣。
小衣和中衣款式相似,但面料和工艺不同。
如小衣素纱,中衣绣花等。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走进中国服装历史★★1服装服装,俗称“衣裳”、“衣服”。
它不仅起着遮体、护体、保健、御寒、防暑等作用,而且还起着装饰、美化、标志等作用,通过衣质、色彩、裁制和造型等的变化,能够充分显示人的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或表现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个性。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
2服装的整体特点中国服装的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
3服装的民族性特征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这些服饰都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
4服装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衣冠王国”,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系辞下》)中可见中国服饰与文明同步。
(1)一千万年前,古猿人用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
(2)几十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
(3)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已开始广泛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
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的裙衣式。
(4)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
考点二: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中国的服饰文化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公元前21世纪之前)关于服装的发明,陆氏《春秋》,《石本》和后来的《淮南子》都提到了黄帝,胡操或薄羽创造了服装。
出土文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旧石器时代,采集,捕鱼和打猎是人们衣食的来源。
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商顶洞男子遗址(大约19000年前)发现了一根骨头针和141件石头,骨头,贝壳和牙齿饰品(图1)。
骨针长约82mm,全身打磨,针孔窄,针尖尖。
事实证明,当时的简单衣服可以用动物皮等天然材料缝制。
在明代罗琦所著的《yuan源一源》第十一本书中有一个记录,其中记载说,cha超[1]首先教民用毛皮制作衣服。
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可以看作是其起源。
装饰品上有磨损痕迹,例如小石珠和穿孔的牙齿。
其中有五个在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一串项链。
另外25块也用赤铁矿粉染色。
赤铁矿粉颗粒也散落在埋葬在洞穴下室的骨头上,这可能与某种装饰仪式有关,也可能用于给衣服着色,反映出洞穴顶部的洞穴人的一些美感。
山。
为了狩猎野生动物,应对战争,避免锋利的利爪和箭的伤害或为了伪装和威慑,首先发明了原始的动物头帽,皮革盔甲,射击,Shin 服装和其他服装,因此导致了普通衣服的出现。
大约在一万年前,它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明,服装材料由人造布和丝绸制成。
结果,衣服的形式改变了,功能得到了改善。
头条,沙山府等斗篷已成为典型的服装,配饰也越来越复杂,这对服装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是一种普通的或普通的服装,是由整个织物组成的,不需裁切。
身体无袖,贯穿头部。
是膝盖的长度。
除了新石器时代的一般服装外,在一些陶器遗物中还发现了冠,靴子,头饰,装饰品以及用于发夹和脊柱bun头的骨头,石头和玉制发夹。
为了象征权威和特定身份,如易经中所述,原始社会中的部落首领,女巫和占卜者,黄帝尧和舜通过挂衣服来统治整个国家。
中国服装史
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红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
女着男装:
即全身效仿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他封建王朝。
女着胡服:
初唐到盛唐间,收胡服的影响,女穿胡服,成为唐代女装的又一大特点
(4)为兼顾两者派生出新的服式——缚裤。
8.裲裆:
(1)无领无袖,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纽扣系,男女均可穿着。
裲裆形式也被运用于军服之中,制成裲裆铠,改为铁皮甲叶,套在衬袍之外。
隋唐五代
圆领袍衫:
也称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常服服式当为常服。
圆领袍衫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一般为圆领、右衽,两侧开衩,领、袖及襟处有缘边。
(!)基于学生装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
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含义,如依据国之四维而确定前襟的四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五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而确定袖口必须为三个扣子等。
在西装基本样式上掺入中国传统意识。
19.旗袍:
本意为旗女之袍。
周代
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
冕冠:其板为綖板,上以玄,下以纁。
衣裳:上为红色,下为黑色。
十二纹章: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绣山形,取其稳重;
(2)绣龙形,取其应变;
(3)绣华虫,取其文丽;
(4)绣宗彝,取其忠孝;
(5)绣藻,取其洁净;
(6)绣火,取其光明;
b.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腰间束带
c.虽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敬之意,在此基础上把裤脚加肥,增大其效果,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
中国服装史
(1)续衽钩边:衣襟接长, 斜角绕至背后,以丝带扎系。 续衽:将衣服的前襟接长 钩边:滚边 (2)矩领,圆袖,下摆不开衩,领,袖,下摆的 边缘饰有素色或绣绘的滚边. (3)衣长至踝间
3
冕服
• 周“等级制度”,形成了完整的衣冠制度,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冕服 中国最重要的礼服,帝王卿相祭服。
• (1)冕冠 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 冠顶称綖(板) 上玄下纁,前低后高 冠身两侧各施小孔,名“组”, 带冠后冠以发笄, 冕板上有12“旒”、每旒上有12颗玉珠。
北京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穿孔的鱼骨、兽骨、兽牙、贝壳、石珠 用皮绳串起做装饰 装饰于头、颈、腰、腕、脚等
2 甲骨文记载 衣(上装) 裳(下装) 3 传说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 坤”
4 原始宗教 图腾崇拜 十二章文 图腾纹样 5 服装材料 蚕丝—我国是发源地 嫘祖,丝织物生产的发明传播者 “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 苎麻—天然植物纤维 动物毛皮
第二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
初始上衣下裳 发展冕服深衣 长衣长袍改为“胡服”
• 1 上衣下裳 上身为衣,下身为裙 ,对天地 的尊崇,体现在上衣下裳制和 玄衣黄裳的服色.
• 2 深衣(始于周,流行于战国) 上下连属,腰缝以上称‘衣’,以下称 ‘裳’ 裁制为12片,应一年12个月。 上合体,下宽广。
特点:
第五节 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少数民族之地 • 1 主要服饰: 1)袴褶: 犹如汉族长袄, 腰束革带, 裤管宽松,长及足 2)缚裤:裤冠增大, 在裤管的膝盖处丝袋 紧紧扎系 以便行动
• 3)
裲裆:前后两片,布帛,肩部皮质 褡襻,腰间皮带扎系。
• 2 妆饰 薄鬓 长眉 额黄之妆 花黄 薄鬓: 将鬓发梳成薄薄的一片,形如蝉翼, 被修理成狭窄的薄片, 长度通常处在颈间, 动荡飘逸的美感。
中国服装史研究报告
中国服装史研究报告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服装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服装史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展现中国服装的发展与变迁。
一、古代服装古代中国服装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服装主要以衣裳、袍服为主,并且在材质、颜色和刺绣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追求华丽和多样性,以丝绸为主要材质,并且出现了很多细致的刺绣和装饰。
二、封建社会的服装随着封建社会的到来,中国服装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和等级分明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服装的样式和材料被严格规定,以彰显官员和贵族的身份地位。
例如,唐代的官服以丝绸为主要材料,被织成华丽的图案和花纹。
这些衣物的颜色和图案都代表了不同的官阶和身份。
三、民族服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也有着独特的服装文化。
例如,蒙古族的传统服装主要是马褂和长袍,以及蒙古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服装也各具特色,代表了各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四、近现代服装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服装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西方服装在中国的引进,对中国服装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清朝末年的洋装即是外来文化的融合表现。
此后,中国的服装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20世纪,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服装的风格和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许多新的时尚潮流和服装品牌出现,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时尚和个性的需求。
五、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虽然现代服装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传统的服装元素仍然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设计师将传统的服装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服装。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展现了中国服装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承了中国悠久的服装文化。
六、结论中国服装史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服装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受到了历史、文化和外来影响的交织。
中国服装史大全
中国服装史
胡服
20
21
四、秦汉服饰
①秦代服饰特征 面料仍然注重锦绣 秦王规定: 官至三品以上—绿袍、深衣 庶人、白袍—以绢为之
22
中国服装史
②汉代服饰特征开辟了丝绸之路,服饰 日益华丽。
主要服饰:曲裾袍、直裾袍、禅衣、裤、 冠
冠:冕冠、长冠、武冠、法冠、梁冠 ③秦汉时期服饰 头巾:a.葛巾——士庶男子用
8
9
10
11
中国服装史
③西周时期,冠服等级制度更为 明显——“非其人不得服其服” 掌管王室服饰官职: 司服——主管王的吉凶衣服 内司服——主管王后六服
12
中国服装史
《尚书.益稷》:十二章服日、月、星辰 (照临)、山(稳重)、龙(应变)、 华虫(文丽)、宗彝(忠孝)、藻 (洁净)、火(光明)、粉米(滋 养)、黼(决断)、黻(明辨)
此成为帝王服章制度,一直延用至清朝
13
中国服装史
④“衣裳”成为服装统 称
宽带束衣: a.斧形韦韡wei,皮革
涂朱 b.”绂“fu或”赤芾
fei“丝绸绘绣
14
15
三、春秋战国时期服饰
纺织生产空前繁荣, 织绣工艺巨
大进步,服饰材料增 多。
图为春秋战国贵族服饰
16
中国服装史
①深衣-此时期盛行的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不开叉,衣襟加长下裳宽广长至足或及 地。男女、文武、贵贱皆穿。
产生 服装材料:皮、毛、麻、葛、丝绸 服装发展成贯头式及披风式 装饰物:冠、靴、头饰、配饰、发簪
(骨、石、玉笄ji……)
3
中国服装史
④黄帝尧舜时期出现服饰制度 《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 下治 衣服样式比较拖沓,服装随(军事、祭 祀等)活动有相应的改变——服饰制 度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服装演变PPT课件
周汛、高春明的《中国古代服饰风俗》(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2年版)
❖ 综上所述,近几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绩斐然,主要表 现在: 其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对服饰进行 了多方面的阐述和论证; 其二,研究方法可信,研究者多采取用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 结合考证的形式进行研究,增加了论证的科学性。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二、 魏晋时期
❖ 非汉民族在中原建立起政权。这个时 期民族间的交流十分普遍,受魏晋玄 学思想的影响,当时宽衣博袖成为这 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服饰色彩以 素色居多,由于佛教流入中原,佛教 艺术也影响着服饰形制和纹样。这种 文化交融,构成了中国南北朝时期服 饰文化的新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
前言
❖ 中国服饰研究, 是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服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 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 融合的产物, 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朝代不同 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 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 的轨迹”
一、 在战国时期
❖ 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次的变 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求,将北方 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 服装形式是改去下裳而着裤。穿起了胡 服。这种的服饰上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民 族的文化意义深远。这就是中国服装史 上第一次改革。
❖ 但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依然有缺憾存在: 其一,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服饰的论著较缺乏,尽管多数论 着是按照历代各个时期的结构去研究的,但视角往往局限 于某一层面; 其二,采用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者较少,多是基于或无法绕开 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所列资料; 其三,深入细致的分类研究论著较缺乏,特别是对古代少数 民族服饰的研究,虽具有多角度等特点,但在深入细致方面 还是有一定缺憾,如匈奴服饰文化就是学术界很少综合和 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ppt课件
3 公服:古代官吏在衙役处理公务时所穿的服装,形 制相对简单,无挂佩及蔽膝,后来以颜色区分等级, 礼节上轻于朝服
4 常服(宴服):即生活服
(1)圆领袍衫:圆领右衽,领、袖、襟 处有缘边,衣长及足踝或及地,足登乌 皮靴
(2)缺胯袍:两侧开衩,便于行动,多 为军装
(3)裙:麻织或毛织,上着短衣,下着 长裤
(3)软角幞头:用柔软的质料制成,两角插在脑后
硬角幞头:幞头两角硬挺,内有金属丝,使其有弹 性
(二)鞋:普遍穿皮靴,居家穿丝履
第二节女子服饰
一 首饰
1 幂篱:初唐时期,一种大幅方巾,由轻薄透明的纱 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
2帷帽:(席帽)高顶宽沿的笠帽,周围有面纱,下垂 至颈
3胡帽:较厚的锦缎或乌羊毛
(2)中晚唐至五代: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开 始流行,此时女子以肥胖为美,服饰趋向宽大、袒露 ,材料日趋轻薄
(3)五代时期宽衣大袖渐为窄衣合体,裙腰基本落于 腰间
四 女服样式
1 襦、袄、衫、袍、裙是女子的日常服饰
特点:a有织纹或绣纹
b领口样式较多,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
双弧领、翻领等
后有铭纹,根据品级高低和文武官级不同,具有不同
纹饰
4 袍的颜色:天子黄袍
文武官:
三品以上服紫 四品深绯
五品浅绯
六品深绿
七品浅绿
八品深青
九品浅青
四 首服与鞋
(一)幞头
1幞头与幞巾的区别: 幞头四角有带
幞巾四角无带
2唐代不同时期幞头形制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装史》是1999年04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华梅。
本书按时代顺序,系统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现代的服饰艺术发展演变史,包括服饰制度、服装形式、服装面料、服饰纹样、首饰配饰等。
华梅同志编著的《中国服装史》,运用了大量古代服装资料,系统地揭示出我国历代服饰的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从艺术出发,从美学出发,分析了服饰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把握服饰的发展规律,使我们从服饰艺术中看到了一个美的世界”。
本书特别注重考古科学的成果,与历史文献图籍相印证。
附有插图1036幅,内容丰富,史料确凿。
看看古代服装的大胆前卫,再看看今天人们着装色调与款式上的保守单调,阅读者必然会感慨万千。
目录:
第一章先秦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中国早期服饰
第3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
第4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第5节小结
第二章秦汉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袍服与冠履
第3节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第4节军事服装第5节小结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3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第4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柄裆
第5节小结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2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第3节女子冠服与妆饰
第4节军事服装
第5节小结
第五章宋辽金元暇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汉族官服与民服
第3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
第4节小结
第六章明代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3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4节小结
第七章清代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3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第4节太平天国服装
第5节小结
第八章20世纪前半叶汉族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长袍与西服
第3节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4节小结
第九章20世纪前半叶少数民族服装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
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民族服装
(1)朝鲜族服装
(2)满族服装
(3)鄂伦春族服装
(4)迭斡尔族服装
(5)鄂温克族服装
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装
蒙古族服装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服装回族服装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服装
(1)维吾尔族服装
2)乌孜别克族服装
(3)柯尔克孜族服装
(4)塔塔尔族服装
(5)俄罗斯族服装
(6)哈萨克族服装
(7)塔吉克族服装
(8)锡伯族服装
五、甘肃省与青海省民族服装
(1)裕固族服装
(二)保安族服装
(3)东乡族服装
(4)撒拉族服装
(5)土族服装
六、西藏自治区民族服装
(1)藏族服装
(3)珞巴族服装
七、四川省与贵州省民族服装
(1)羌族服装
2彝族服装
(3)苗族服装
(4)水族服装
(5)侗族服装
(6)布依族服装
八、云南省民族服装
(1)佤族服装
(2)景颇族服装
(3)纳西族服装
(4)基诺族服装
(5)德昂族服装
(6)傣族服装
(7)白族服装
(8)独龙族服装
(9)阿昌族服装
(10)拉祜族服装
(11)布朗族服装
(12)僳僳族服装
(14)普米族服装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服装
(1)壮族服装
(2)京族服装
(3)仫佬族服装
(4)毛南族服装
(5)瑶族服装
(6)仡佬族服装
十、福建、广东、台湾、湖南等省民族服装
(1)畲族服装
(2)黎族服装
(3)高山族服装
(4)土家族服装
第三节小结
第十章20世纪后半叶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列宁服与花布棉袄
第3节全民着军便服
第4节时装的多元化
第5节职业装的兴起
第6节小结
第十一章21世纪初期服装第1节概述
第2节时尚的进程
第3节小结
结语
附录
一、历代服装沿革简表
二、服饰专用名词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