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型标准42408
病例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标准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四个类型;A 型(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普通、单纯、慢性病为多,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住院日较B 型病例长,费用一般低于 CD 型,高于 B 型病例。
B 型(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费用一般低于其它型病例。
C 型(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住院时没有生命危险,不需要抢救,住院日长,费用消耗较多。
D 型(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
需要积极抢救,住院日较 C 型短,费用消耗多。
根据四型三线分型法,划为单纯病例 AB 型、复杂病例 CD 型。
对正在住院的病例,主管医师依据每天病情变化,在疾病的动态演变中随时分型。
实时动态跟踪病例分型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型三线”病例分型法第一步:病人住院后,相关科室的主管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基本医疗行为特征进行病例分型。
按照“四型三线”理论采用先划中线的原则初步划分为 AB 型和 CD 型病例。
根据卫生部 2004 年修定的《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分型取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入院情况、入院方式、诊断个数、输血与否、会诊与否、抢救成功与否、特护、一级护理、切口愈合情况、入院次数、出院诊断。
(1) 年龄> 70 岁或新生儿均为 CD 型病例;(2) 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 CD 型病例;(3) 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重急症的均为 CD 型病例;(4) 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 CD 型病例;(5) 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 7 天者为 CD 型病例;(6) 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者为 CD 型病例;(7) 抢救:凡经抢救者为 CD 型病例;(8) 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 B 、 D 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 CD 型病例;(9) 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 CD 型病例;(10) 护理等级: I 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 CD 型病例。
病例分型质量管理及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质量管理及分型标准1.分型概念病例分型概念起源于美国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霍普金斯大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计算机病情指数(CSI),弥补了DRGS未考虑病情严重程度的不足,建立了按诊断分类、按病情分级的病例组合分类模式。
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张力教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拟医师诊断治疗方法,提出以“三线四型法”对病情分型:A型单纯普通型;B型单纯急症型;C型疑难复杂型;D型疑难危重型。
深圳市卫生局2002年版《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办法》中对病例分型标准具体规定为:A型: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
B型: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型:病情危重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需做紧急处理的疑难危重病例。
综上,病例分型的总体思路应是:以病人入院时诊断为标准分类、病情的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级进行综合分型。
2.分类方法为了简化临床病例分型的复杂程度,可先采用疾病分类方法初步进行AB型和CD型分类。
根据卫生部2002年颁布《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从首页中提取10项指标作为初步分型标准:⑴年龄:新生儿、>70岁均为CD型病例;⑵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合并并发症、诊断不明等均为CD型病例;⑶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的均为CD型病例;⑷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入出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⑸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⑹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为CD型病例;⑺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⑻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⑼会诊情况:院际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⑽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
病例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病例分型标准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四个类型;A型(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普通、单纯、慢性病为多,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住院日较B型病例长,费用一般低于CD型,高于B型病例。
B型(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费用一般低于其它型病例。
C型(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住院时没有生命危险,不需要抢救,住院日长,费用消耗较多。
D型(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
需要积极抢救,住院日较C型短,费用消耗多。
根据四型三线分型法,划为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
对正在住院的病例,主管医师依据每天病情变化,在疾病的动态演变中随时分型。
实时动态跟踪病例分型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型三线”病例分型法第一步:病人住院后,相关科室的主管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基本医疗行为特征进行病例分型。
按照“四型三线”理论采用先划中线的原则初步划分为AB型和CD型病例。
根据卫生部2004年修定的《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分型取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入院情况、入院方式、诊断个数、输血与否、会诊与否、抢救成功与否、特护、一级护理、切口愈合情况、入院次数、出院诊断。
(1)年龄>70岁或新生儿均为CD型病例;(2)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重急症的均为CD型病例;(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5)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者为CD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10)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疾病分型A 型、B型、C型、D型二、病例分型标准2. “四型三线”分型法一般处理紧急处理不需处理需要抢救(A)(B)(C)(D)口诀:“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紧急处理是B型,需要抢救是D型三、一般还可依据下列条件进行简单的分型(1)年龄〉70岁,或新生儿大多为CD型病列;⑵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重症的均为CD型病列;(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5)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着为CD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10)护理等级:一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11)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位CD型病例;(12)接受输血的为CD型病例;(13)凡具备以上12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均划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四、具体病例分型方法(1)首先根据首页分类法分出CD型病例,AB型病例则根据入院时情况即可简单分型;(2)CD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危急程度,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住院处置措施,是否抢救或监护而进一步分型;(3)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情况变化,则应检查是否诊疗处置不当所致,因诊疗处置不当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 4 )不同等级的医院在以上基本分型的基础上,可根据各自诊疗技术水平制定不同级别的急诊和手术等级标准,以利于A、B、C型病例的诊治。
D型病例的评价标准则必须有反映病情危重的相关指标;(5)病例初步分型由主管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在病人出院时在首页上做出标记。
病历分型标准
附件六:病例分型质量管理及分型标准 1.分型概念 病例分型概念起源于美国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霍普金斯大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计算机病情指数(CSI),弥补了DRGS未考虑病情严重程度的不足,建立了按诊断分类、按病情分级的病例组合分类模式。
病例分型的总体思路应是:以顾客入院时诊断为标准分类、病情的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级进行综合分型。
深圳市卫生局对病例分型标准具体规定为: A型: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顾客。
B型: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型:病情危重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需做紧急处理的疑难危重病例。
2.分类方法 为了简化临床病例分型的复杂程度,可先采用疾病分类方法初步进行AB型和CD型分类。
根据卫生部2002年颁布《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从首页中提取10项指标作为初步分型标准: ⑴ 年龄:新生儿、>70岁均为CD型病例; ⑵ 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合并并发症、诊断不明等均为CD型病例; ⑶ 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的均为CD型病例; ⑷ 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入出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 ⑸ 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 ⑹ 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为CD型病例; ⑺ 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 ⑻ 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 ⑼ 会诊情况:院际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 ⑽ 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
根据首页分类法,以一项定型的方式作出初步鉴定。
凡具备以上10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者,均可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病例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标准病例分型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病例分型标准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将疾病进行分类和分型。
通过对疾病的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总结而成的。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分型标准,比如肿瘤的分型标准、心脏病的分型标准、糖尿病的分型标准等等。
这些分型标准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病例分型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临床表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病例分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方式等,心脏病的症状表现等。
通过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2. 病因,疾病的病因是病例分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比如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心脏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等有关。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选择更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病理生理,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也是病例分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比如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心脏病的病变特点等。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生理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之,病例分型标准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总结而成的。
通过对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病例分型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一、疾病分型A型、B型、C型、D型二、病例分型标准1.2.一般处理紧急处理不需处理需要抢救(A)(B)(C)(D)口诀:“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紧急处理是B型,需要抢救是D型三、一般还可依据下列条件进行简单的分型(1)年龄〉70岁,或新生儿大多为CD型病列;(2)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重症的均为CD型病列;(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5)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着为CD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10)护理等级:一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11)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位CD型病例;(12)接受输血的为CD型病例;(13)凡具备以上12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均划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四、具体病例分型方法(1)首先根据首页分类法分出CD型病例,AB型病例则根据入院时情况即可简单分型;(2)CD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危急程度,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住院处置措施,是否抢救或监护而进一步分型;(3)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情况变化,则应检查是否诊疗处置不当所致,因诊疗处置不当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4)不同等级的医院在以上基本分型的基础上,可根据各自诊疗技术水平制定不同级别的急诊和手术等级标准,以利于A、B、C型病例的诊治。
D型病例的评价标准则必须有反映病情危重的相关指标;(5)病例初步分型由主管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在病人出院时在首页上做出标记。
医疗病历分型标准(可打印修改)
医疗病历分型标准病例分型标准:A 、B 、C、 D 四型A型:一般病例--凡病种单纯,病情稳定(包括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的一般住院患者B型:一般急诊病例--凡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急诊患者C型:疑难重症病例凡病种或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患者D型危重病例凡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病例医疗缺陷的分度及种类一、分度标准临床病例的医疗缺陷根据其对患者形成负面影响的程度,可分为重、中、轻三度1. 重度:严重影响疗效,直接导致患者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甚至直接导致病人残废、死亡的严重后果;或违反医疗卫生法规、部门规章、诊疗常规造成严重后果者2 .中度:影响及临床病例(案)的医疗缺陷包括单项否决的重度缺陷、病历书写、诊断、治疗、手术与麻醉、抢救及医院感染方面的缺陷。
时诊断或治疗,延长疗程者;或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导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的可愈性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的不良后果;或者遗漏重要医疗记录,存在潜在的医疗安全或医疗纠纷隐患者。
3 . 轻度:虽存在医疗缺陷,但对患者不造成负面影响;或仅增加患者轻微痛苦,但不造成不良后果者。
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单项否决的重度缺陷1. 整份病历首页未填写(无首页)。
2. 无入院记录。
3. 入院记录未在24小时内完成。
4. 无首次病志。
5. 首次病志未在8小时之内完成。
6. 无手术记录。
7. 手术记录未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
8. 无死亡抢救记录或死亡讨论记录。
9. 无出院记录。
10.无手术同意书或手术同意书中无患者/家属、医师签字。
11. 无麻醉记录。
12. 无麻醉同意书或麻醉同意书中无患者/家属、医师签字。
13. C、D型病例无主任或教授查房记录。
14. 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
15. 无交接班记录。
16. 无转科记录。
17. 产科无新生儿出院记录,无新生儿脚印及性别有误。
病例分型标准
•(2)CD 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 危重程度,有否循环、呼吸、 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之 一者, 需要积极抢救与否 , 再划分为 C 或 D 型。 AB 型 再根据有否需要紧急处理划分 A 或 B 型;
•(3) 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 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 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 变化,则应检查是否因诊疗处 置不当所致。因诊疗处置不当 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 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
•6 、病例分型质量管理目标: •(1)CD 率三级医院≥ 45% 、病 例质量优良率≥ 80%
•(2) A 型:
•诊断不能出现 " 待查 " •初确诊符合率要达到 100% •2 周内重复住院率为 0 •药费超限率低于 20% •住院日超限率低于 20%
•(3)B 型:
•三日确诊率 100% •初确诊符合率达到 90% 以上 •住院日超限率低于 15% •药费超限率低于 15% •治疗费超限率低于 15% •治愈率达到 95% 以上 •术前住院日少于 3 天
•(6) 病案室每月将各型病例统计归 类报表;内容包括各型病例总数、 百分率、 CD 型病例率、平均住院 日、平均费用、费用超标率、各型 死亡率。 •(7) 医教科根据每月统计结果进行 病例分型质量分析及考核。
4 、计算机病例分型方法 :
•有 条 件 以 后 医 院 信 息 科 可 在 医院 HIS 基础上安装病例分型质量管理 程序和 CC-DRGs 系统,对病例分型 及费用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分型自 动化、质控标准化、操作规范化、 评价智能化
•应用病例分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 医院要有如下评价指标: CD 率、 病例质量优良率、住院日超限率、 医疗费超限率、出院患者满意度、 病例质量综合值、每病床综合值、 成本和毛利润。医教科对病例分型 的每月评价指标统计结果及病例分 型的实时质量进行分析及考核。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病例分型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们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病例进行分型,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病例分型的标准及方法,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病例分型的标准。
1. 临床表现,病例分型的第一步是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这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疾病的发展过程等方面。
通过对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病例的类型。
2. 化验检查,化验检查是病例分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病例的分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病史,患者的病史也是病例分型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可以更好地判断病例的类型,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二、病例分型的方法。
1. 分类分型,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可以将病例进行分类分型。
比如按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2. 综合分型,综合分型是指将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病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病例的类型。
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 动态分型,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动态分型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分型。
这种方法能够更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总结。
病例分型是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全面地进行病例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因此,医生们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病例分型,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好地进行病例分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病例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标准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四个类型;A型(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普通、单纯、慢性病为多,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住院日较B型病例长,费用一般低于CD型,高于B型病例。
B型(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费用一般低于其它型病例。
C型(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住院时没有生命危险,不需要抢救,住院日长,费用消耗较多。
D型(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
需要积极抢救,住院日较C型短,费用消耗多。
根据四型三线分型法,划为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
对正在住院的病例,主管医师依据每天病情变化,在疾病的动态演变中随时分型。
实时动态跟踪病例分型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型三线”病例分型法第一步:病人住院后,相关科室的主管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基本医疗行为特征进行病例分型。
按照“四型三线”理论采用先划中线的原则初步划分为AB型和CD型病例。
根据卫生部2004年修定的《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分型取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入院情况、入院方式、诊断个数、输血与否、会诊与否、抢救成功与否、特护、一级护理、切口愈合情况、入院次数、出院诊断。
(1)年龄>70岁或新生儿均为CD型病例;(2)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重急症的均为CD型病例;(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5)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者为CD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10)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
病例分型质量管理及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质量管理及分型标准1. 分型概念病例分型概念起源于美国 DRG (s 疾病诊断相关分类),霍普金 斯大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计算机病情指数(CSI ),弥补了 DRG 味考虑病情严重程度的不足,建立了按诊断分类、按病情分级 的病例组合分类模式。
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张力教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拟 医师诊断治疗方法,提出以“三线四型法”对病情分型: A 型 单纯 普通型;B 型 单纯急症型;C 型 疑难复杂型;D 型 疑难危重型。
深圳市卫生局 2002 年版《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办法》中对病例分 型标准具体规定为:A 型: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 般住院病人。
B 型: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 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 型:病情危重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 竭,需做紧急处理的疑难危重病例。
综上,病例分型的总体思路应是:以病人入院时诊断为标准分 类、病情的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级进行综合分型。
2. 分类方法为了简化临床病例分型的复杂程度,可先采用疾病分类方法初步进行AB 型和CD 型分类。
根据卫生部 2002 年颁布《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 类法。
从首页中提取 10 项指标作为初步分型标准:⑴ 年龄:新生儿、>70岁均为CD 型病例; 不需紧急处理的一但生命体征尚稳有较严重并发症发⑵ 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合并并发症、诊断不明等均为CD型病例;⑶ 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的均为CD型病例;⑷ 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入出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为CD型病例;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会诊情况:院际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一、疾病分型A型、B型、C型、D型二、病例分型标准2.“四型三线”分型法一般处理紧急处理不需处理需要抢救(A)(B)(C)(D)口诀:“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紧急处理是B型,需要抢救是D型三、一般还可依据下列条件进行简单的分型(1)年龄〉70岁,或新生儿大多为CD型病列;(2)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重症的均为CD型病列;(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5)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着为CD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10)护理等级:一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11)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位CD型病例;(12)接受输血的为CD型病例;(13)凡具备以上12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均划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四、具体病例分型方法(1)首先根据首页分类法分出CD型病例,AB型病例则根据入院时情况即可简单分型;(2)CD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危急程度,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住院处置措施,是否抢救或监护而进一步分型;(3)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情况变化,则应检查是否诊疗处置不当所致,因诊疗处置不当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4)不同等级的医院在以上基本分型的基础上,可根据各自诊疗技术水平制定不同级别的急诊和手术等级标准,以利于A、B、C型病例的诊治。
D型病例的评价标准则必须有反映病情危重的相关指标;(5)病例初步分型由主管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在病人出院时在首页上做出标记。
病例分型标准42408
一、二、病例分型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为什么要进行病例分型?病例分型是医院以病例为质量单元进行医疗质量评价的基础.在病例分型基础上进行病种病例组合是建立质量、费用标准管理的关键。
从医院质量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熟理论和技术,突出病例分型的特点,根据医院管理目标,确定分类及轴心。
下面就病例分型技术方法和特点作简要介绍。
一、病例分型特点1。
分型方法简便易掌握:“四型三线”分型法的优点是从诊疗行为角度判别病情,把判断病情与规范医疗行为结合在一起,易理解、易掌握。
比“要素分型法"更易操作,不易混淆。
2。
各病例组的同质性好:同组病例具有相同的诊断,相似的病情、疗程、诊疗措施和卫生资源消费需求;从统计学分析各型病例组内变异小,各组间的差异大。
慢支并据组合病例中C型和D型病例所占比例判定病种病例复杂性和病情严重度就比较客观。
4。
病例组合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对服务对象的评价比如军队和地方病人、手术和非手术病人、自费和劳保病人、大病统筹病人和医疗保险病人均可以分别组合,达到同类病例相比的要求.对服务单位的评价比如医院、科室、医生,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查询。
5。
有利于制定病例质量、费用指标:医疗单位病例组合方法的延续性为病种质量、费用的纵向管理奠定了基础,上一年度病种病例分型质量、效率、费用中位值、上限值,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规定加权后可成为下一年度的指标值.6.在分型指标的选择上,有意地剔除了诊断、住院日、医疗费3个与病情相关的结果性指标。
选用其它原始变量指标判别病情,主要是为了达到管理目的,即根据判定的病情分析评价住院日长短、医疗费高低是否与疾病、病情相符。
二、技术要点1.病例分型不能与疾病分型混淆:临床很多专科疾病都有“分型",如创伤、烧伤、心脏功能、糖尿病等。
病例分型与疾病分型概念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
疾病分型的目的是辨证施治和愈后评估,属于生物医学范畴;病例分型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合理评价医疗质量和费用成本,属于管理科学范畴。
病例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标准病例分型标准是指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生理特点等进行分类的标准。
病例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利于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
本文将就病例分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
在制定病例分型标准时,需要充分调研相关文献,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疾病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治疗手段的应用情况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病例分型标准。
其次,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临床实践的可操作性。
病例分型标准一旦制定出来,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因此,在制定病例分型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避免标准过于复杂或者过于抽象,导致医务人员难以理解和应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避免因为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而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或者不足。
另外,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随着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因此,病例分型标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
在修订和完善病例分型标准时,需要充分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确保修订后的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最后,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需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病例分型标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因此在制定病例分型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临床实践的需要。
只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病例分型标准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总之,病例分型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如此,病例分型标准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病例分型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为什么要进行病例分型?病例分型是医院以病例为质量单元进行医疗质量评价的基础。
在病例分型基础上进行病种病例组合是建立质量、费用标准管理的关键。
从医院质量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熟理论和技术,突出病例分型的特点,根据医院管理目标,确定分类及轴心。
下面就病例分型技术方法和特点作简要介绍。
一、病例分型特点1. 分型方法简便易掌握:“四型三线”分型法的优点是从诊疗行为角度判别病情,把判断病情与规范医疗行为结合在一起,易理解、易掌握。
比“要素分型法”更易操作,不易混淆。
2. 各病例组的同质性好:同组病例具有相同的诊断,相似的病情、疗程、诊疗措施和卫生资源消费需求;从统计学分析各型病例组内变异小,各组间的差异大。
慢支并据组合病例中C 型和D 型病例所占比例判定病种病例复杂性和病情严重度就比较客观。
4. 病例组合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对服务对象的评价比如军队和地方病人、手术和非手术病人、自费和劳保病人、大病统筹病人和医疗保险病人均可以分别组合,达到同类病例相比的要求。
对服务单位的评价比如医院、科室、医生,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查询。
5. 有利于制定病例质量、费用指标:医疗单位病例组合方法的延续性为病种质量、费用的纵向管理奠定了基础,上一年度病种病例分型质量、效率、费用中位值、上限值,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规定加权后可成为下一年度的指标值。
6. 在分型指标的选择上,有意地剔除了诊断、住院日、医疗费3 个与病情相关的结果性指标。
选用其它原始变量指标判别病情,主要是为了达到管理目的,即根据判定的病情分析评价住院日长短、医疗费高低是否与疾病、病情相符。
二、技术要点1. 病例分型不能与疾病分型混淆:临床很多专科疾病都有“分型”,如创伤、烧伤、心脏功能、糖尿病等。
病例分型与疾病分型概念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
疾病分型的目的是辨证施治和愈后评估,属于生物医学范畴;病例分型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合理评价医疗质量和费用成本,属于管理科学范畴。
2. 病案首页和医嘱的填写要正规不漏项:病例单元病情变量的选择,主要从病案首页和医嘱中选取变量。
误填和漏填都会影响分型结果。
3. 关于病情变化问题:分型以病人住院时的病情为准,住院期间病例可能发生病情变化。
病例分型的目的就是要提示临床医生注意这个变化,能发现变化就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忽视变化可能会贻误救治时机。
另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医生分析病情变化的原因,首先要分析病情变化有无医源性原因,如医疗差错、事故、医院感染等,这些导致病情变化的原因,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如果病情变化属于疾病正常演变,则提示医生应认真总结经验,今后对类似病例要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4. 计算机判断“失误”问题:首先应该找的原因是医生采集病人信息资料有无失误,资料误填或采取的治疗措施有误,都会导致分型“不准确”,问题的原因不在计算机,而在医生医疗行为不规范,要求规范医疗行为正是实行病例分型管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5. 增强质量管理透明度的问题:担心增强病例质量管理透明度的方法,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实际麻烦并不在这里,实行双向监督是医疗改革和医疗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疗单位没有透明度很高的、可靠的质量管理措施和信誉保证,医疗保险部门将不会与医疗单位签约,病人也不会选择就医。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
三、病情相关性分析“病情”是临床医生每天在病人身边巡诊、观察的主要工作内容。
规范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有利于对医疗行为作出正确的抉择。
医院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病例分型方法,有利于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医疗管理协调、反馈和评价。
为了避免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病例分型概念的混淆,需要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诊断、病情、转归相关性分析。
1. 从医生角度分析病情与医疗行为的相关性:医生习惯在接诊病人时考虑患者得的是什么病? 给病人作出诊断,并依据第一诊断的疾病将病人收入相关专科治疗。
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凭医生的经验和观察分析,很容易作出轻、重、缓、急的判定,如果医生判断是急症的病人,会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如果是危重的病人,会采取抢救的措施;如果是复杂疑难的病人会很快组织会诊。
这就是医生判断病情和医疗行为的相关作用。
医生对病情判断失误,往往贻误诊疗时机,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2. 从病人的角度分析病情与医疗转归的相关性:患者的第一诊断相同,但病情会有个体差异,如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发病时限、就诊时机、随同疾病等都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归。
不分析病情因素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就无法解释相同疾病住院日长短、医疗费高低差距很大的原因。
如果将病人病情和第一诊断疾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评价治疗结果和医疗费用,更趋科学合理,也有说服力。
3. 从医学和管理的不同角度分析转归与病情和诊断的相关性。
从医学角度,临床医学专家要关注具体疾病诊断与病情的相关性,这样有利于分析病情,辨证施治,评估预后。
而管理者要关注的是相同的第一诊断疾病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诊疗结果,如同样诊断是肺炎的病人,为什么有的可以治愈出院,有的可能死亡。
哪些结果与诊断和病情相关,哪些结果与诊断和病情不相关。
临床有的病例死亡,属于病情危重救治无效的正常死亡,有的属于医疗失误所致非正常死亡。
凡与诊断和病情相关的转归属于自然的、正常的,否则就要从诊疗行为和其它方面分析原因。
这就是管理者研究转归与疾病诊断和病情相关性的意义。
管理者采取的对策是针对不同的病情,对医生医疗行为提出不同的规范要求;同时还要对医生采取的医疗行为进行评估,合理评价医生的检诊质量、效率、效益,激励医务人员安心临床工作,尽心尽力的为病人服务。
综上所述,为便于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理解、掌握和记忆病例分型的方法,我们将分型原则简化为四句口诀:“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急需处理是B型,需要抢救是D型。
” 各类医务人员人员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很容易掌握这项管理技术,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病例分型的方法: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四个类型;A 型(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普通、纯、慢性病为多,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住院日较B 型病例长,费用一般低于CD 型,高于B 型病例。
B 型(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费用一般低于其它型病例。
C 型(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住院时没有生命危险,不需要抢救,住院日长,费用消耗较多。
D 型(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
需要积极抢救,住院日较C 型短,费用消耗多。
根据“四型三线”分型法,划为单纯病例AB 型、复杂病例CD 型。
对正在住院的病例,主管医师依据每天病情变化,在疾病的动态演变中随时分型。
实时动态跟踪病例分型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型三线”病例分型法第一步:病人住院后,相关科室的主管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基本医疗行为特征进行病例分型。
按照“四型三线” 理论采用先划中线的原则初步划分为AB 型和CD 型病例。
根据卫生部《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分型取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入院情况、入院方式、诊断个数、输血与否、会诊与否、抢救成功与否、特护、一级护理、切口愈合情况、入院次数、出院诊断。
(1) 年龄〉70岁或新生儿均为CD型病例;(2) 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 型病例;(3) 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重急症的均为CD 型病例;(4) 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 型病例;(5) 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6) 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者为CD 型病例;(7) 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 型病例;(8) 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 、D 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 型病例;(9) 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 型病例;(10) 护理等级:I 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 型病例。
(11) 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为CD 型病例。
(12) 接受输血的为CD 型病例凡具备以上12 项指标中任何1 项条件,均划分为CD 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第二步:在第一步分型分出CD 、AB 型的基础上,再根据A 、B、C、D 型的特点进一步分型。
(1) 首先根据首页分类法分出CD 型病例,AB 型病例则根据入院时情况即可简单分型。
(2) CD 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有否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之一者,需要积极抢救与否,再划分为C或D 型。
AB型再根据有否需要紧急处理划分A或B 型;(3) 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变化,则应检查是否因诊疗处置不当所致。
因诊疗处置不当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4) 医院在以上基本分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院诊疗技术水平制定不同级别的急诊和手术等级标准,以利于 A 、B 、型病例的诊治。
D 型病例的评价标准则必须有反映病情危重的相关指标。
(5) 病例初步分型由主管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在病人入院时完成,在首页上做出标记。
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变化,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
病例归档后由科室质控员和病案管理人员根据首页资料对分型病例进行复核(6) 病案室每月将各型病例统计归类报表;内容包括各型病例总数、百分率、CD 型病例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费用超标率、各型死亡率。
(7) 医教科根据每月统计结果进行病例分型质量分析及考核。
4 、计算机病例分型方法:有条件以后医院信息科可在医院HIS 基础上安装病例分型质量管理程序和CC-DRGs 系统,对病例分型及费用进行实时控制。
实现分型自动化、质控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评价智能化。
应用病例分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医院要有如下评价指标:CD 率、病例质量优良率、住院日超限率、医疗费超限率、出院患者满意度、病例质量综合值、每病床综合值、成本和毛利润。
医务科对病例分型的每月评价指标统计结果及病例分型的实时质量进行分析及考核。
5 、分型费用监控通过病例分型管理,可以采取设置同病种同型病例的医疗费用上限方式控制费用的增长。
即能够达到控制医疗质量的目的,又能取得降低医疗费用的效益。
(1) 各型病例人均费用:A 、B 型病例人均费用较C、D 型病例医疗费用低、其中单纯急症的B 型病例医疗费最低,复杂危重病例的D 型费用最高,C 型病例人均费用较AB 型多,D 型病例人均费用是C 型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