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化学感受器的生物学意义
鱼类摄食行为感觉基
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是研究鱼类行为和感觉的一个基本方向,自Wunder(1927)系统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来,至今已积累大量研究资料。
特别是在前苏联,鱼类行为与感觉的研究在其鱼类学学科中占有显著地位。
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综述论及某一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的作用,但缺乏对多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共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总结。
Ⅱa 0B和KacyM:q~t论述鱼类觅食过程中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的先后替代及食物识别、定位可靠性的保证机制。
本文着重介绍不同生态习性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及其感觉模式的一般规律。
1 食浮游生物鱼类1.1 利用视觉白昼摄食食浮游生物鱼类一般生活于水体中上层,鱼的活动性随照度的增加而增强,银汉鱼和竹荚鱼是典型的白昼集群鱼类,在白昼高照度条件下摄食,这些鱼的视觉在摄食时具有主导意义,通常被称为“视觉鱼类”。
太平洋竹荚鱼的摄食强度在低照度时仅能摄食通常照度下的一半数量的卤虫,而在黑暗情况下则完全不能摄食。
美洲红点鲑和湖红点鲑幼鱼在50-1400lx 照度范围时摄食正常,而在l0-501x照度范围则摄食强度下降。
上述食浮游生物鱼类的摄食活动均依赖于特定的照度水平,说明视觉对这些鱼的摄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2 利用化学感觉夜间滤食有些食浮游生物鱼类可以在夜间或黑暗中摄食,但仅能以滤食方式进行,嗅觉对饵料化学刺激可用于探测饵料密度,能诱导滤食反应。
如大西洋鲱和白鲢一样都能够在黑暗情况下用滤食方式摄食。
1.3 利用特化视觉夜间捕食大型浮游动物另一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仅在夜间到水的表层摄食,可选择单个的浮游动物,而不是通过滤食方式进行摄食的。
研究表明其视网膜外存在十分发达的银色反光层,因而这些鱼类可利用其特化的视觉捕食夜间才进人水层的大型浮游动物,例如,大眼鲷和黑边单鳍鱼等。
1.4 利用侧线机械感觉夜间或极低照度下捕食浮游动物有一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可以在夜间捕食浮游动物,是利用侧线机械感觉在夜间对猎物进行识别和定位的。
鱼类的感觉和行为-----行为学fishethology
二. 行为学研究方法 现场观察 渔获试验 水槽试验 数学模拟
第三节 光感觉和行为反应
一. 鱼眼对光的敏感性 1.光刺激阈 眼睛所能感受到的最低光强度 某些深海鱼类比人的光刺激阈要低10倍左右 光刺激阈一般低层鱼类比上层鱼类要低
第20章 鱼类的感觉和行为 -----行为学 fish ethology
第一节 行为的定义和产生过程 一.行为(behavior)定义 动物对内部或外界环境变化的外在反应。 即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切活动。
二. 行为的产生过程: 1.(声、光、电、化学物质等)刺激 2.眼、耳鼻、侧线等感受器 3.神经系统 4.(肌肉、鳍等)效应器
2.内耳 功能:听觉16-12000Hz)、平衡
三.行为反应 1.趋音性 依靠侧线、内耳对声音刺激产生的行为反应
正趋音性:沙丁鱼、金枪鱼、鲨鱼等 渔业利用:声诱捕鱼 负趋音性:鲻鱼、鲐鱼,许多上层鱼类对海豚叫声敏感。 渔业利业利用:研究鱼类洄游、设计鱼道、确定拖网速度等
(2)巡航速度:20-60min内 纺椎形:一般2-3 B.L/s 其他体形者约为最大速度的1/3-1/4
二.集群行为 1.鱼群定义 论述很多,但不统一 “具有一定规律的空间定位” “由于同伴间的互相引诱所形成的集团” “时刻调整自己的速度和方向,以配合群中其他成员的鱼的组合” “同种的、年龄和体长几乎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生物学意义:引诱饵料运动、威吓、迷惑敌害、照明环境、辨认等 渔业意义:灯光捕鱼
2.变色 鱼类体色远比昆虫和鸟类丰富。极大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环境而变化 变色器官:体表的4种色素细胞,黑色素、黄色素、红色素(热带)、光彩细胞 生物学意义 防御(保护色、拟态)、威吓、生殖、集群等
鱼类行为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鱼类的趋性:自由运动的动物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朝向一定方向运动,这种反应称为趋性。
趋性是适应性行为的最简单方式。
鱼类的趋性包括:(1)趋光性(指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特性),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
(2)趋动性(视觉运动反应)---指鱼类为了将其视野内的的运动目标保留在视网膜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
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等行为中期重大作用。
(3)趋音性(鱼类能够依靠内耳和侧线对各种声音刺激产生相对灵敏的感觉,并会由此出现各种行为反应)(4)趋流性(大部分鱼类的生活都不同程度的与水流有关,趋流性在鱼类的洄游过程中有重要意义)(5)趋化性(鱼接近饵料的行为是由趋化性所决定的)(6)趋电性(7)趋触性(8)趋地性2.进化稳定对策(ESS):如果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都采取某种行为对策,而这种对策的好处又为其他对策所不及,这种对策又可称为ESS。
环境的每次大变动都会引起种群的不稳定,但一旦一种ESS确定下来,种群就会趋于稳定,任何偏离ESS的行为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3.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注:帮手鱼存在的原因: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充当帮手的远期利益: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4.领域行为:是动物的一种重要行为。
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性,是指与保卫领域有关的一些行为活动。
鱼类领域行为: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尽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领域行为。
5.生理学变色:动物在在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短暂改变体色的现象,变色非常迅速,当刺激消失时立即恢复原来的体色。
由色素在色素细胞中的重新分布引起。
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理学鱼类生理学一一·鱼类生理学定义:研究健康鱼类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功能:是生物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二·鱼类学研究层次: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方法:离体器官:离体器官→模拟在体条件→刺激1·急性实验:活体解剖:麻醉或破坏大脑→暴露器官→刺激优点:直观、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以完整、健康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无菌、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待2·慢性实验:动物清醒和恢复健康后进行实验优点:充分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正常规律。
1·新陈代谢:物质交换、能量转移、自我更新2·兴奋性:活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或抑制)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3·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4·生殖: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四·稳态的定义: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现象1·保持新城代谢正常进行意义:2·维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3·使机体适应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五·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六·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的机能的调节方式: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迅速、精确、短暂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八·体液调节:由某一器官或组成分泌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另一器官,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特点:缓慢、持久、弥散九·反馈的概念:由受控制部分发出的返回信息对控制部分的作用负反馈: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保持稳态,是可逆的正反馈: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不可逆过程二一·血液的机能1·营养功能2·运输功能(一)血液的机能:3·维持内环境稳定4·参与体液调节5·防御和保护功能二·血浆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晶体构成,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分布2·胶体渗透压:出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构成)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三·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主要有0.9% Nacl和5%GS四·NaHCO3与Na2CO3的比例为20:1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碱储三一·溶血:RBC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O2和CO22·缓冲血液酸碱物质生成调节:体液性调节,受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刺激RBC 生长发育,增加骨骼肌肌力。
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应用
水产养殖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应用中国海洋大学曾端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杨春贵水产动物摄取食物需要通过多种感觉器和感觉器官来确认食物的方位和特征,化学感受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了解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有助于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和应用。
!水产动物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摄食过程!"!水产动物摄食化学感受器水产动物摄食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鱼类的嗅觉感受器通常是一些嗅觉上皮内陷形成的嗅囊,嗅囊内的嗅觉上皮通过形成褶皱(即初级嗅板),增大表面积,增加其与外界水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强化鱼类的嗅觉功能。
初级嗅板数量的多少与鱼类嗅觉灵敏度有关,嗅板数目多其嗅觉上皮的相对面积也大,鱼类的嗅觉也较灵敏。
表!是几种常见鱼类初级嗅板的数目。
嗅板数量较多的鳗鲡,嗅觉检测的结果也同时证明,欧洲鳗能感受浓度为#$!%&’()*+,的芷香酮和-".$!%&!/()*+,的苯乙醇,其嗅觉灵敏度与狗相似,超过人类嗅觉能力的!#%%倍。
因此,不同鱼类嗅觉感受灵敏度不同,其诱食剂的种类和有效浓度也应该有所差异。
表!几种常见鱼类初级嗅板的数目对鱼类品种初级嗅板的数目鱼类品种初级嗅板的数目大口鲶-%01.日本鳗鲡.1革胡子鲶!20##斑点叉尾鱼回#.0#3黄颡鱼-#0-1泥鳅.03长吻鱼危.%0’’鲤鱼!.0!’鱼类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嗅觉灵敏度也有差异。
单保党(!//.年)报道,黑鲷初孵仔鱼的嗅囊很小、很浅,细胞没有分化,.4后嗅囊细胞开始分化,#14嗅囊分化完毕,嗅觉开始功能化,参与摄食反应。
5678)9:;:(6<:在对牙鲆的研究中也发现,初孵仔鱼嗅囊中没有感觉细胞,#.4的稚鱼嗅囊中各种细胞均分化完毕并功能化。
因此,根据鱼类的不同发育阶段,诱食剂的浓度也应该有所变化。
甲壳动物的化学感受器与脊椎动物相比差别较大,由于其视觉较原始,因此化学感受器在甲壳动物的摄食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暗纹东方鲀化学感觉行为学研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探索的开题报告
暗纹东方鲀化学感觉行为学研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探索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且富含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功效。
然而,由于其毒性,对暗纹东方鲀的品种鉴定和食品安全控制一直是海产品加工和消费领域的难点之一。
因此,对于暗纹东方鲀生物学、毒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学感觉行为学的方法,研究暗纹东方鲀的嗅觉和味觉特点,探究其对与其生存、繁殖等相关的化合物的感知和辨别能力,同时深入挖掘影响其化感行为的分子机制,探索其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并为其品种鉴定和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暗纹东方鲀嗅觉和味觉行为研究:采用水池和迷宫等实验装置,观察和测定暗纹东方鲀在不同浓度和种类化合物的刺激下的嗅觉和味觉反应,分析其感知和辨别能力,并探究其感知机制和行为表现。
2. 暗纹东方鲀嗅觉和味觉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与暗纹东方鲀嗅觉和味觉相关的基因,并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探索其在感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3. 其他相关研究:另外,还将对暗纹东方鲀的生殖生物学、生长发育等其他相关生物学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深入研究暗纹东方鲀的嗅觉和味觉行为,分析其感知机制和行为表现,筛选出与其嗅觉和味觉相关的基因,并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为其品种鉴定和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暗纹东方鲀的生物学、毒性机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其品种鉴定和食品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有助于保障公众对于暗纹东方鲀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同时,本研究所得数据和成果还可以为其他类似海产品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鱼类行为学gogo
鱼类行为学(Fish ethology)是研究鱼类行为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动物行为学的范畴,主要研究鱼类对外部(声、光、电、磁等)刺激和内部刺激的反应,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模式、反应机理及其在渔业上应用的一门学科。
鱼类的机械感觉是哪些内容,有何作用?指鱼类对各种机械性刺激——能够引起感觉其细胞机械性变形的刺激的感觉。
机械感觉在鱼类的摄食、生殖、防御、洄游、集群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鱼类的皮肤感觉器官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芽、陷器、侧线及罗伦氏器前三种具有多种功能,触觉、听觉、水流、水压、水温感觉及电感觉等。
鱼的耳与人和哺乳动物的耳有何区别?鱼类只有内耳无中耳和外耳;鱼类最重要的感觉结构是球状囊和听囊而不是耳蜗。
鱼类的内耳的听觉和鱼鳔的听觉有何不同?内耳的听觉是当外接声音传到鱼类内耳时,其中的耳石和内淋巴液就会产生震动,耳石震动的相位与传入波不同,给感觉细胞是假一种周期性的切应力感觉细胞就会因其上的纤毛束受到牵拉弯曲而发放冲动,并分布到感觉上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此兴奋通过传听神经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行处理,即可产生听觉。
鳔内充满气体会与声波发生强烈共振,从而把压力转变成位移能量,然后传给内耳,鱼鳔其转换器的作用。
能放大声音,就收高频声压波。
鱼类内耳的机能是什么?内耳上半部为平衡感觉,下半部为听觉。
鱼类的嗅觉和听觉的区别嗅觉中枢在端脑;味觉中枢在延髓。
嗅觉器官为内陷的嗅囊即鼻孔,感受器具有低刺激阈;味觉器官为分布范围极广的味蕾,感受器具有高刺激阈。
区别鲨鱼味觉与嗅觉(实验)可以利用经奎宁溶液浸泡过的食物。
投放时鲨鱼会游近并抓住,送入口中,会立即吐出。
原因:奎宁是没有气味而味道很苦的物质。
结论:鱼类的化学感觉除嗅觉外,还有味觉的存在。
鱼类有没有电感觉?磁感觉?如何验证鱼类的电磁感觉?有电感觉和磁感觉。
电鱼寻食时,利用电脉冲探测食物。
将鲨鱼养在玻璃纤维直径为7米的原型水槽中,水槽避外纺织一个直径为20cm的线圈,未通电时鲨鱼习惯在水槽内壁兜圈游泳,通电时鲨鱼会主动避开磁场。
鱼类视觉生物学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鱼类视觉生物学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鱼类是水中常见的生物,对于人们而言,鱼不仅是美味佳肴,还是常见的宠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生物。
在众多的水生生物中,鱼类在视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鱼类视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入手,探讨鱼类视觉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并分析鱼类视觉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一、鱼类视觉生物学基本原理的研究1. 鱼类视觉感受器官鱼类视觉感受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哺乳动物相比有所不同。
鱼类视觉感受器官主要包括视网膜、角膜、玻璃体和巨觉器官等。
其中,视网膜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感光细胞和视神经,是鱼类的主要视觉感受器官。
与此同时,鱼类的巨觉器官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感受到周围的水流动情况,帮助鱼类定位和探测饵料等物质。
2. 鱼类视觉生物学的研究鱼类视觉生物学的研究包括感光细胞的类型和构造、覆盖物质对光的吸收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类的视觉生物学习性,进而实现对鱼类行为的研究和预测,从而有助于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发展。
二、鱼类视觉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 养殖环境的模拟与控制鱼类的生存繁殖和生长发育受到养殖环境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中,借助鱼类视觉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模拟和控制养殖环境,从而控制养殖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2. 饲料的研究和改良鱼类的视觉生物学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鱼类对于不同颜色和形状饵料的选择和摄食方式。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人们可以根据鱼类视觉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进行饲料的研究和改良,从而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
3. 疾病的预测和控制鱼类视觉生物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鱼类的行为和生理特点,还可以预测和控制鱼类的疾病。
通过对鱼类视觉生物学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分析和了解鱼类视觉感受器官的反应和变化,从而提前检测鱼类疾病的发生,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鱼类视觉生物学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的发展十分重要。
通过对鱼类视觉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类视觉感受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探究鱼类的行为和生理特点,从而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需求。
鱼类无脊椎动物光感受器器官的演化与分化
鱼类无脊椎动物光感受器器官的演化与分化鱼类是无脊椎动物中较为成熟的类群,其光感受器器官的演化与分化对于生命系统的进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有着丰富繁复的形态和功能,基于对其演化和分化的深入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细致全面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
本文将针对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对面光和侧光的适应性、光敏单元的区分,以及对颜色的识别等几个方面,阐述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的演化与分化。
面光和侧光的适应性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可以对面光和侧光的适应性进行分化。
对于面光,鱼类的眼球一般为球形或扁球形,而对于侧光,鱼类的眼球则为扁平形。
从整体上来看,鱼类在水中生活,因此需要适应水中的光线特性,这就需要它的光感受器器官能够灵敏地处理各种光线的变化。
在面光的情况下,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需要识别远处物体透过水面的光线,这种光线较弱,波长长,需要鱼类的眼球能够对其进行聚焦和增强,同时也需要鱼类的视网膜有较高的灵敏度。
而在侧光的情况下,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主要用于识别水中环境的细节,这种光线强度较大,波长较短,需要鱼类的眼球和视网膜对其进行调整。
光敏单元的区分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中包含有光敏单元,它是用于接收光信号的基本单元。
光敏单元可以分为对面光敏和对侧光敏两种类型,用于不同的光信号的检测。
对面光敏单元主要用于检测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信号。
它的结构主要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
视锥细胞通常用于检测颜色和细节,但对于低光强的环境则比较弱;而视杆细胞则适用于低光强的环境,对面光的敏感度比较高。
对侧光敏单元主要用于检测来自水中环境细节的光信号。
它的结构主要分为多极细胞和感光细胞两种。
多极细胞主要用于检测光线方向和光线强度的变化,通常用于鱼类的导航和方向控制;而感光细胞则主要用于检测光线的颜色和亮度,这对于鱼类的猎食和交配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颜色的识别鱼类的光感受器器官不仅能够识别光线的方向、强度和颜色,还能够区分不同颜色之间存在的微小差异。
化学感受器在生物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化学感受器在生物行为中的作用研究化学感受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化学物质的生物感受器官,也是人、动物互相识别和沟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对化学感受器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人们对这些感受器在生物行为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化学感受器的分类和功能化学感受器的分类主要依据其敏感化学物质的种类,目前已知的化学感受器包括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两大类。
嗅觉感受器主要位于鼻腔上部的黏膜上,能够感受化学物质的气味;味觉感受器则分布在舌头和口腔内侧的黏膜上,能够感受化学物质的味道。
此外,还有一些化学感受器位于皮肤、眼睛等身体其他部位,能够感知不同的化学刺激。
化学感受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嗅觉感受器能够帮助人和动物识别、区分和辨别食物、危险信号以及同种个体的气味,是动物导航、识别同类和配偶的主要途径之一。
味觉感受器则能够帮助人和动物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确保体内所需的物质得到充分补充。
二、化学感受器在生物行为中的作用1. 食物与繁殖化学感受器在食物选择和繁殖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动物们通过嗅觉感受器来辨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同时也能够在异性个体的气味中找到自己的配偶。
许多动物利用味觉感受器辨别食物的品质和营养成分,同时也能够在异性个体的体味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性伴侣。
2. 社交及领域行为许多动物利用嗅觉感受器识别和辨别自己的同类,以及让对方识别自己。
例如,猫会用脸颊和身体摩擦来交换气味,狗则会在标志物上留下自己的气味。
这些气味能够帮助动物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领域或领地,防止其他个体的侵入。
3. 自我防卫一些动物的身体表面会分泌出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或敌对性,能够有效地驱散敌害或天敌。
例如,柿饼蛾就会释放出一种强烈的甲基丁香酚来抵御天敌。
三、化学感受器的研究进展对于化学感受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暴风雨激酶”的蛋白质能够在脑海中转化嗅觉和视觉信息,帮助大脑处理视听信息和方向感信息。
海洋生物的感知能力与智能行为
海洋生物的感知能力与智能行为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生命形式之一,他们在庞大的海洋世界中展示着令人惊叹的感知能力和智能行为。
虽然我们常常将高智能与复杂行为归功于陆地生物,舞台背后的大部分工作却是由海洋生物主导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洋生物的感知能力和智能行为,并探讨这些特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 感知能力海洋生物以其独特的感知能力在水下世界中生存和适应。
他们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电感知等多个感知通道与环境进行交互。
1.1 触觉感知海洋生物通过触觉感知来感知周围的物体、环境以及其他生物。
触觉在海洋生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它们定位食物、避开危险和寻找伴侣。
例如,鲨鱼以其敏锐的侧线系统感知周围的水流,从而追踪猎物和游动。
1.2 视觉感知视觉是海洋生物中另一个关键的感知通道。
一些海洋生物拥有适应各种水下环境的视觉系统。
例如,海洋哺乳动物如鲸鱼和海豚以其高度进化的视觉系统在深海中寻找食物,并与伴侣进行协调行动。
1.3 听觉感知听觉是海洋生物交流和感知环境的重要方式。
由于水的高密度和传导性,海洋生物能够听到远距离传播的低频声波。
许多海洋生物,如海豚和鲸鱼,依靠听觉感知声音以定位、通信和导航。
此外,海洋生物还能通过听觉感知检测潮汐和其他生物的生物声。
1.4 嗅觉感知嗅觉是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感知食物、伴侣和危险的重要方式。
许多海洋生物,如鲨鱼和鱼类,利用嗅觉感知挥发性化学物质来追踪猎物和识别伙伴。
1.5 电感知电感知是一种仅存在于一些特定海洋生物中的感知能力。
这些生物通过感知和产生电场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生物。
电感知在深海中尤为重要,帮助生物在黑暗和稀缺的光线环境中导航和感知。
2. 智能行为海洋生物展示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智能行为,这些行为令人难以置信,可以与陆地生物的行为相媲美。
2.1 合作行为一些海洋生物展示出令人惊叹的合作行为。
例如,虎鲸使用合作狩猎的策略来捕食鱼群,它们一起集结,制造波浪以将猎物推到水面上,使得捕食更容易。
海洋生物的感知世界了解它们的感知器官与感知能力
海洋生物的感知世界了解它们的感知器官与感知能力海洋生物的感知世界:了解它们的感知器官与感知能力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它们栖息于水下各个层次,并且依赖自身的感知器官来获取关于环境的信息。
了解海洋生物的感知器官和感知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一、视觉感知大部分人类对视觉的依赖较高,但在海洋中,视觉变得十分困难。
海水中的光线弱化、过滤和散射,使得可见光无法远距离传播。
然而,一些海洋生物如海豚和鱼类,具备较为发达的视觉感知能力。
它们适应了海洋环境中的特殊光线状况,生长了较大、适应性强的眼睛,以便在有限的光线下看清周围的事物。
二、听觉感知海水的传导性较空气差,但在水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却较快。
因此,海洋中的许多生物,如鲸鱼和海豚,借助听觉感知来探测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生物。
它们的听觉器官比陆地生物更为灵敏,并且可以分辨出远距离内的声音源头及其特征,帮助它们在大范围内追捕猎物或者寻找伴侣。
三、嗅觉感知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浓度较高,许多海洋生物可以通过嗅觉感知来辨别周围水体中的化学信号。
像鲨鱼和鲑鱼这样的迁徙性鱼类,通过嗅觉感知来准确定位洄游路线和追求配偶。
同时,一些底栖生物,如螃蟹和海星,通过嗅觉感知来识别食物、判断目标位置以及回避危险。
四、触觉感知海洋生物的触觉感知通常是由众多的感觉细胞和触须组成。
触须有助于生物感知周围的物体、水流和温度的变化。
例如,章鱼会利用触手来探索周围环境,感知潜在的危险并捕捉猎物。
此外,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则借助触手来捕捉食物并建立领地。
五、电感知有些海洋生物,如电鱼和鳐鱼,具备电感知的能力。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和感知微弱的电场来感知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
电感知在海底环境中特别有用,因为它不受光线和水质的影响,并且可以帮助生物在暗处或泥沙中寻找食物、规避天敌。
六、磁感知海洋生物中的一些迁徙性物种,如海龟和鲸鱼,通过磁感知来导航和定位。
它们可以感知地球的磁场,并利用这一信息来准确判断自身位置和迁徙方向。
海洋生物的感觉器官与感知能力
海洋生物的感觉器官与感知能力海洋生物是与海洋环境紧密联系的生物群体,它们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与感知能力来适应和感知海洋环境的变化。
海洋生物的感觉器官与感知能力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行为、生态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视觉感知能力视觉是海洋生物感知外界环境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不同海洋生物拥有各自独特的视觉感知能力,以适应其生存环境。
1. 海洋生物的眼睛结构大部分海洋生物的眼睛结构与陆地生物相似,但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深海生物的眼睛通常较大,以适应光线稀少的环境。
一些深海鱼类甚至发展出了红外视觉能力,可以感知红外辐射。
2. 近岸生物的彩色视觉相比深海生物,近岸生物通常具备优秀的彩色视觉能力。
这是因为海洋浅层存在丰富的光谱,近岸生物通过彩色视觉可以更准确地辨别物体,从而有效地捕食和逃避捕食者。
二、听觉感知能力听觉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海洋中存在丰富的声音资源,包括水流声、生物叫声等。
海洋生物通过听觉感知能力可以追踪猎物、识别伴侣、避开捕食者等。
1. 鱼类的内耳结构大多数鱼类拥有内耳,它们通过内耳来感知水中的声音。
内耳结构的差异使得不同鱼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有所不同。
一些鱼类能够感知极低频的声音,以便于在大范围海域中追踪猎物。
2. 海洋哺乳动物的声音通信海豚、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通过声波通信是广为人知的。
它们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信号,用于群体间的交流和定位。
这种声音通信方式在海洋环境中传播距离较远,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传递。
三、化学感知能力化学感知是海洋生物适应和感知环境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海洋中存在众多的化学物质,包括激素、气味物质等,海洋生物能够通过感知这些化学物质来识别猎物、寻找伴侣以及感知环境的变化。
1. 鲨鱼的气味感知鲨鱼拥有高度敏感的气味感知器官,可以感知微量的气味物质。
它们利用这种感知能力追踪猎物,甚至能够察觉到人类血液中微量的化学物质。
2. 海底生物的感知能力一些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如海参、海葵等,通过感知周围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来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
化学感受器官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化学感受器官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感受器官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化学感受器官是指一类能够感知和区分化学物质的感受器器官,包括味觉、嗅觉以及化学感知神经元等。
它们在动物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帮助动物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动物的社交、交配、求偶等方面的行为。
味觉是一种感知食物味道的感觉,对于许多动物,味觉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于植食性动物,味觉可以帮助它们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避免有毒有害的饮食。
在一些昆虫中,味觉的作用更加突出,它们能够通过感知植物化学物质来判断植物是否适合作为它们的卵产地或食源。
嗅觉是一种感知气味的感觉,它不仅能够帮助动物识别食物和危险,还可以影响动物的社交和繁殖行为。
例如,在狗的社交中,嗅觉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它们可以通过嗅味来辨别同种、异种以及其他的信息,通过嗅觉来寻找和判断其他狗的状态。
而在某些昆虫中,嗅觉的作用更加重要,因为它们在寻找食物、卵的产地和配偶时,都需要依靠嗅觉。
化学感知神经元是一种细胞,能够感知化学物质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
它们分布在动物的口腔、鼻子、触角等部位,帮助动物感知和分辨化学物质。
这些神经元有助于动物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比如,毒物的气味、异性的信息等等。
化学感知神经元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感知环境的能力,还有望为制定新的感知学习模型提供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感受器官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年龄、后代的繁殖需求等等。
因此,在研究化学感受器官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到这些不同情况下的影响,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结论。
总之,化学感受器官在动物行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化学感受器官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行为,并为人类行为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同时,我们也应该立足于尊重动物自然环境和权益,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推动动物保护和福利的进步。
鱼类化学感受器的生物学意义
鱼类化学感受器的生物学意义水产与生命学院生物学陈新页M120110237摘要: 鱼类化学感受器是鱼类化学通讯的主要工具, 将种间、种内及无机环境各种化学信息联系起来, 从而使鱼类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本文综述了鱼类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及化学感受机理新进展及生物学意义, 包括嗅觉途径、嗅觉感受相关蛋白、信息传导、编码、加工处理、整合输出、感受谱及味觉感受机理, 为探索利用鱼类行为控制剂来监测、必要的科研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化学感受器鱼类生物学意义Abstract:Fish chemoreceptors the fish chemical communication tools , interspecific and intraspecific and inorganic environment of various chemical information linked , so that the fish to make the appropriate behavioral response . Fish chemoreceptors type and mechanism of chemosensory new progress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 including the olfactory pathway , the olfactory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 signal transduction , coding, processing , to integrate output , feel the spectrum and taste receptor mechanism , is to explore the use of the fish behavior control agents to monitor the necessary research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Chemoreceptor Fish Biological significance鱼类的化学通讯一直是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大部分鱼类是依靠种特异的性信息素通讯和相关的化学感受器来完成种群繁衍及相关功能的。
鱼类学:第十章 感觉器官
二、脑垂体的机能
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很多,可以影响到鱼的生长、体 色、控制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发育等等。
1. 中腺垂体:产生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促皮质激素、催乳激素等。 2.前腺垂体:产生黑色素集中激素,它使鱼在白色背景
下能使黑色素集中。 3.后腺垂体:产生中叶激素,能调节色素,并能刺激新
黑色素细胞的形成。 4.神经垂体:它产生的激素不如腺垂体重要,分泌血管
加压——抗利尿激素和催产激素。神经垂体常有许多神经纤维 束伸入腺垂体部分,因此它在机能上可能是控制腺垂体的器官。
24
第二节 甲状腺(thyroid)
硬骨鱼类的甲状腺多为弥散性的, 主要分布在腹主动脉及鳃区的间隙组 织里,有时也随着入鳃动脉进入鳃, 甚至有弥散到眼、肾脏、头肾和脾脏 等处。少数鱼类有结实的甲状腺。板 鳃鱼类的甲状腺位于基舌骨腹面的凹 陷内。
胰岛或称蓝氏岛。板鳃鱼类的胰岛埋藏在结实的 胰脏组织内,硬骨鱼类的胰岛组织存在于胆囊、脾脏、 幽门盲囊及小肠的周围,与胰脏是分开的。
胰岛产生胰岛素(insulin),具有调节碳水化合 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机能,是调节体内糖代谢的重要 激素,它能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
胰岛还分泌一种胰高血糖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糖 原分解、脂肪分解及尿素生成,主要作用的器官是肝 脏。它是体内促进能量动员的一个主要激素,对维持 体内能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与胰岛素的作用是颉 抗的。
14
鱼类眼球的结构就如照相机的构造。鱼的晶状体是 圆球状的,缺乏弹性,一般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鱼眼 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一般不超过10—12m。
鱼没有泪腺, 所以不会流泪。鱼 也没有真正的眼睑。
15
第四节 嗅觉器官——嗅囊
嗅囊以外鼻孔与外界相通, 是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 它分化为嗅觉细胞和支持细胞。
鱼类嗅觉器官结构进化的初步研究
鱼类嗅觉器官结构进化的初步研究摘要:鱼类的嗅觉器官是重要的化学刺激感受器,由鼻孔、鼻腔和位于鼻腔内的嗅囊构成,对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在实际生活上具有汇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文根据鱼类嗅觉器官的进化发展以及嗅觉器官在鱼类的生活中的应用上,着重对鱼类嗅觉器官的结构组成、嗅觉生理、摄食行为和进化适应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Abstract:The olfactory organ of fish is important to stimulate the receptors of the chemical by the nostrils, nasal cavity and olfactory sac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nasal cavity. It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lfactory organs of fish in the actual life. This article is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fish olfactory org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olfactory organ, as well as the lives of fish, it focu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sh olfactory organ, the olfactory physiology, feeding behavior and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elaborate present.关键词:鱼类,嗅觉器官,嗅觉生理,进化适应。
Keywords:fishes, olfactory organ, olfactory physiology, evolutionary adaptation.鱼类的嗅觉器官作为其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之一,可以感受外界气味,寻觅食物等行为,还可以用来侦察敌情,鉴别水质及追求异性等。
最新什么是水产养殖PH水温传感变送器-它的功能特点及应用。.docx
水产养殖PH水温传感变送器,它的功能特点及应用酸性水环境对许多水产养殖动物的代谢作用不利。
pH的变化影响鱼类对氧的利用程度,并降低对低氧条件的耐受力,而且在pH过高或过低时,都将提高其窒息点。
在酸性条件下,大多数鱼类对低氧耐力的减弱更为显著。
在酸性条件下,鱼类的摄食吸收率降低。
pH的变化与水产养殖动物繁殖与发育也有密切关系。
很多动物在pH过高或过低时发育都不良,鱼卵在pH低的酸性水中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易提早破膜,pH大于9.5时卵膜也会提早溶解。
pH对微生物也有影响,当水环境pH超过或低于其适宜生长范围时,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同时,微生物的组成及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pH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
例如在低pH下,铁和硫化氢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与低pH有协同作用,pH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的pH又会增大氨的毒性。
另外pH偏离了中件到弱碱性范围而变得过高或过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腐败菌的分解作用;而前者又会影响到水体的氧气状况和养殖动物的呼吸条件,后者会影响到水中有机质的浓度。
pH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产力。
首先pH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
如果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都会降低肥效;在氮的循环中pH也起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 7.0~8. 5最适宜,遇到酸性或强碱性条件都会受到抑制。
其次,pH通过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代谢<一>PH值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水体pH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
1、鱼虾适宜的pH值为6.5~8.5,鱼虾最适宜的pH值是7.5~8,呈弱碱性。
超出这个范围鱼虾就会受害。
pH值高于8.5,时间超过24小时,会使鱼鳃组织因受腐蚀而患烂鳃病;低于6.5,会使鱼虾血液循环受阻,酸性增加,降低载氧能力,造成因缺氧、消化力差而出现浮头病。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庄平;章龙珍;罗刚;张涛;冯广朋;刘健【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08(032)004【摘要】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幼鱼生活史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本文通过分别封闭中华鲟幼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等),研究了这些感觉器官在中华鲟幼鱼摄食行为中的重要性,旨在为改进中华鲟幼鱼的保护措施和人工培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63尾实验鱼于2006年5-6月采集于长江口水域,实验鱼在试验开始前暂养适应2周,实验设计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期水温为24.5-27.0℃.实验结果显示:封闭视觉、侧线感觉和电感觉器官后幼鱼的摄食量与正常幼鱼(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嗅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34.76%.封闭触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73.80%.同一时间封闭嗅觉和触觉后,幼鱼的摄食量仅为正常幼鱼的17.01%.因此,可以推断嗅觉和触觉在中华鲟幼鱼觅食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总页数】7页(P475-481)【作者】庄平;章龙珍;罗刚;张涛;冯广朋;刘健【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相关文献】1.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新记录 [J], 赵峰;庄平;张涛;徐军民;刘鉴毅;章龙珍;王敏;石琼2.上海长江口现大量中华鲟幼鱼 [J],3.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的长江口中华鲟幼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孙丽婷;赵峰;张涛;纪严;庄平4.长江口现大量中华鲟幼鱼数量为10多年之最 [J], 谢克伟;徐承旭5.达氏鳇稚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J], 胡佳;李艳华;王成友;邹远超;危起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化学感受器的生物学意义水产与生命学院生物学陈新页M120110237摘要: 鱼类化学感受器是鱼类化学通讯的主要工具, 将种间、种内及无机环境各种化学信息联系起来, 从而使鱼类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本文综述了鱼类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及化学感受机理新进展及生物学意义, 包括嗅觉途径、嗅觉感受相关蛋白、信息传导、编码、加工处理、整合输出、感受谱及味觉感受机理, 为探索利用鱼类行为控制剂来监测、必要的科研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化学感受器鱼类生物学意义Abstract:Fish chemoreceptors the fish chemical communication tools , interspecific and intraspecific and inorganic environment of various chemical information linked , so that the fish to make the appropriate behavioral response . Fish chemoreceptors type and mechanism of chemosensory new progress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 including the olfactory pathway , the olfactory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 signal transduction , coding, processing , to integrate output , feel the spectrum and taste receptor mechanism , is to explore the use of the fish behavior control agents to monitor the necessary research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Chemoreceptor Fish Biological significance鱼类的化学通讯一直是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大部分鱼类是依靠种特异的性信息素通讯和相关的化学感受器来完成种群繁衍及相关功能的。
化学感受器在鱼类化学通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鱼类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最小功能单位, 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鱼类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化学刺激而产生感觉的过程叫做化学感受作用。
化学感受器是水生动物感受水环境中化学信息的专门器官.它们由特化了的细胞群组成。
就鱼体来说,按其分布的部位不同.有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两类。
它们的功能都是将化学刺激的信息转换成生理信息一感受器电位。
在鱼类的行为学研究中,一般所指的化学愈受器,多数是指分布在鱼的体表和口腔粘膜等处的外部跳学感受器。
包括了鱼类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
1 鱼类嗅觉感受器及其感受机理1.1 龟类的嗅觉和嗅觉感受器鱼类长期生活在水环境,其能见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变动很大。
江河水域中的透明度常常只有几米,甚至少于1米。
鱼类单靠视觉和侧线器的物理感觉将不能从环境中辨别远距离的猎物和敌害,也不能发现底栖的或不活动的食物。
因此.鱼类在长期的适应水环境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套具有许多特性的嗅觉感受系统。
嗅觉感受器是具有纤毛或微绒毛的双极神经元。
早期的实验已经证实.鱼类的嗅觉是一种“距离”感觉。
近期的生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鱼类具有非常敏锐的嗅觉。
根据托马森等人1983年对蛙、蹲鱼类和欧洲鳗鲡进行的嗅电图研究表明,这些鱼类对氨基酸刺激产生反应的浓度阑值为10-9mol/L。
康洁生等人1988年研究了二种石斑鱼嗅上皮对10种氨基酸刺激的嗅电图反应,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闭值为10-9mol/L。
这意味着当1克丙氨酸溶于一万吨水中时,石斑鱼都可以辨别出来。
有研究证实,鳃鱼能够辨别每百万吨水中1克浓度的L一丙氨酸.这些充分说明了鱼类其所以能够远远发现职学源,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应的、高度灵敏的嗅觉感受器来检测水中浓度很稀的叱学刺激物.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鱼类嗅觉在以下几方面有重要的机能作用:①、嗅觉对鱼类的摄食行为至关重要。
包括最初对食物的探索、被食物所吸引和摄取食物。
②、嗅觉与鱼类的非摄食行为有关,即:生殖徊游、群居关系、识别配偶、逃避敌害、对污染水域的探测等。
1.2 鱼类的味觉和味觉感受器早在192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鱼类具有味觉.斯蒂克在1924年首先采用条件实验法证明了一种够鱼的味觉能够分辨出葡萄糖、醋酸和嗤泞。
一般认为,鱼类的味觉感受器是一种“接触”感受器。
它不仅分布在鱼类的口腔上皮,而且分布在鱼类的唇、须、头部或躯体皮肤、鳍、鳃、咽等处.鱼类的味觉器官是由10一20个感觉细胞聚集而成为花蕾状.叫味蕾。
鲤科和蛙科鱼类的味蕾在上胯聚集而形成“愕器”。
鳅科、鳃科和婚科鱼类的味蕾遍布全身。
据测量,一条长22厘米的黄绘,其触须和全身体表有17500。
个味蕾,口腔和」l因喉只有2000。
个。
一般来兑.鱼类的味觉比人敏感。
有人测定畔鱼对熹塘的味觉敏感度比人高900倍,对葡萄塘的味觉敏感度比人高1575倍,而墨西哥的一种侧带脂鲤的味觉敏感度超过够鱼数千倍。
大多数鱼类在吞咽口中的食物以前都要依靠味觉作出判断。
例如,希戴克等人1978年发现当豹斑余方纯将含有奎泞的淀粉面团摄入口中时,会立叩吐出这种味苦的淀粉面团。
研究表明.部分鱼类的味觉感受器也具有探究食物的能力。
巴达杰等人1967年在实验中切断了云斑叉尾纲的嗅觉和现觉系统,鱼仍然能在几米远的距离内找到食物,但是.除去鱼的一边触须就可干扰鱼的探究行为。
综上所述,除少数种类的鱼因味蕾遍布全身,有可能利用味觉寻找食物和进行通讯外,其他鱼类的味觉则主要是用于选择食物.嗅觉和味觉这两仲完全不司灼比学感觉之间的生物学区别,在于它们各育不同的优学感受器并由不同的猫神经支配。
但是它们却育着共同的化学刺激物质。
2、鱼类的化学感受作用在科研中的相关意义随着经济鱼类的大规模养殖.解决各种养殖鱼类的配合饵料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鱼类对纪合饵料约嗜食性.人们利用鱼类的化学感受乍用来寻找、筛选各种不同鱼类所喜好的气味物质,添加到配合饵料中去,以便提高配合饵料的适口性、摄食率和利用率,降低成本,减轻水质污染.其次,另一类是通过鱼的化学感受作用记录实验鱼的嗅电图变化,来确定引诱剂的种类和浓度范围.这方面大量的研究资料丧明.鱼类对各种摄食引诱剂的化学感受作用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种间特异性。
例如.能够刺激硬骨鱼类产生强烈反应的甘氨酸.对软骨鱼类的刺激作用却很微弱.斑点叉尾蛔、鳗鲡、余方纯、真绸等鱼类的味觉感受器对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脯氨酸都有敏感性.其中丙氨酸对已经试验过的鱼几乎都起作用,但大西洋娃则例外。
在物质特性方面,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是L一型氨基酸较其他型的氨基酸,其活性为最高。
鱼类均选择性摄食.是先夭获得的本能行为,人们了以利用它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在配合饵料中添加鱼类喜食的引诱成分,以提高配合饵料的质显。
参考文献( References)Albert PJ, 20031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sucrose from a gust atory sensillum on the larval maxillary palp of the spruce budworm,Choristoneura fumif erana ( Clem. ) ( Lepidopt era: Tortricidae) . J .Insect Physi ol . , 49( 8) : 733- 7381 Anderson P, Hallberg E, Subchev M, 20001 Morphology of antennal sensilla auricillica and their detect ion of plant volatiles in the Herald moth, Scoli opteryx li batrix L. ( Lepidoptera: Noctuidae) . Arthropod Struct .Dev . , 29: 33- 411Ansebo L, Coracini MDA, Bengtsson M, Liblikas I, Ramr 'ez M, Borg-Karlson AK, Tasin M, Witzgall P, 20041 Ant ennal and behavioural response of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to plant volat iles. J. Appl . Entomol . , 128( 7) : 488- 4931Ansebo L, Ignell R, LÊ fqvist J, Hansson BS, 20051 Responses to sex pheromone and plant odours by olfact ory receptor neurons housed in sensilla auricillica of the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 J. Insect Physiol . , 51: 1 066- 1 0741Anton S, Homberg U, 19991 Antennal lobe structure. In: Hansson BS ed. Insect Olfact ion. Springer, Berlin. 97- 1241Asaro C, Sullivan BT, Dalusky MJ, Berisford CW, 20041 V olatikesassociat ed with preferred and nonpref erred hosts of the nantucket pine tip moth, Rhyacionia frustrana. J . Chem . Ecol . , 30( 5) : 977- 9901Barnea G, O. Donnell S, Mancia F, Sun X, Nemes A, MendelsohnM, Axel R, 20041 Odorant receptors on axon termini in the brain. Science ,304: 1 4681Berg BG, Galizia CG, Brandt R, Mustaparta H, 20021 Digital atlases of the ant ennal lobe in two species of tobacco budworm moths, the Oriental Helicoverpa assul ta (male) and the American Heliothis virescens (male and female) . J. Comp . Neurol . , 446: 123- 1341Bernays EA, Chapman RF, Singer MS, 20001 Sensit ivity t o chemically diverse phagost imulants in a single gust atory neuron of a polyphagous caterpillar. J . Comp . Physiol . , A186: 13- 191Bernays EA, Chapman RF, 20011 Taste cell responses in the polyphagous arct iid, Grammia geneura : towards a general pattern for cat erpillars.J . Insect Physiol . , 47: 1 029- 1 0431Bernays EA, Chapman RF, Lamunyon CW, 20031 Tast e receptors for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in a monophagous caterpillar. J . Chem. Ecol . ,29( 7) : 1 709- 1 7221 Bernays EA, Chapman RF, 20041 Variability of gustatory responsiveness to phenylalanine in the generalist caterpillar, Grammia geneura (Lepidoptera, Arctiidae) . J . Insect Physi ol . , 50: 1 113- 1 1201Bernays EA, Chapman RF, SingerMS , 20041 Changes in taste receptor cell sensitivity in a polyphagous caterpillar reflect carbohydrate but not protein imbalance. J . Comp . Physiol . , A190: 39- 481 Breer H, 20031 Sense of smell: recognit ion and transduct ion of olfactorysignals. Biochem . S oc. Trans. , 31: 113- 1161 Campanacci V, Lartigue A, H¾llberg BM, Jones TA, Giudic-i Ort iconi MT, Tegoni M, Cambillau C, 20031 Moth chemosensory prot ein exhibit sdrastic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nd cooperativity on ligand binding.PNAS , 100( 9) : 5 069- 5 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