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案
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如图例1所示
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二、如图例2所示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用图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三、如图例3所示
1.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1)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砝码。
(2)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中的砝码。
2.观察如图所示的天平,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想一想,等式怎样变化,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3,完成试一试
四、如图例4所示
1.如图所示天平,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五、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2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2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2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解方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
2.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原理,以及如何在解方程过程中运用这一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性质。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等式。
2.准备一些方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课件,用于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等式。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买了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明白等式的含义,即左右两边相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方程,让学生观察等式的性质。
如2x + 3 = 7,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x的值?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减去3,得到2x = 4,再同时除以2,得到x = 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简单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发掘和创造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题中变量的选择和处理。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等式的定义;2.等式的性质。
课时安排1.导入:引入等式的性质;2.学习等式的定义和性质;3.练习等式的基本运算;4.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安排1.导入: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3.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4.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5.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运用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导入: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在实际问题中练习运用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3.总结运用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课堂互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课件;•教科书;•黑板和粉笔。
五、评价方式通过练习题、小组探究、个人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既注重考核学生解题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也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实例演练和课堂互动,深入探究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仍然无法准确理解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建议在后续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通过天平的平衡来探究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写出几个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写的方程,并说出它为什么是方程。
3.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再让“天平”这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继续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页例3第一幅天平图。
谈话:怎样在天平的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
(天平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出示左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等式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10=50+10。
出示右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a克的砝码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a=50+a。
谈话:观察这两组图及等式,分析、比较等式两边及结果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出示例3下面两幅天平图。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先完成填空,再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说说填写的等式。
板书:x+a=50+a→x+a-(a)=50+a-(a)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出示刚才的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述等式的性质。
第一单元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第一单元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一、巧设情境—引“探究”1.这个天平为什么不平?怎样让它变平?2.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8-x=3 20+30=505+x>9 y-16=54【设计意图:结合上节课学习内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准备】二、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一:结合天平左右两边的等量关系推导等式的性质1结合教学例3师: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自己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3图) 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你的发现。
讨论可能出现的结果:·天平的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仍然保持平衡。
·天平的左右两边都加上50克的砝码,仍然保持平衡。
·天平的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天平就能保持平衡。
2.师: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3下面图)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你的发现,可以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想一想,等式怎样变化,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汇报交流,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注意:该性质满足条件必须满足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二者缺一不可】老师提问: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完成教材第3页的“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注意:课件出示书本图3情境。
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实物与图片直观感受】任务二: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师:看图列方程并尝试求出x的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4图)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你的想法。
讨论可能出现的结果:01:根据图中的天平所示平衡情况,可以列出方程x+10=50。
因为40+10=50,所以x=40。
02:我列出的方程也是x+10=50,因为50-10=40,所以x=40。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的两幅天平图,说一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学生交流后板书:X=50,X+20=50+20
谈话:比较这里的两个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相机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
教师收集学生资源。
在处理学生资源中规范格式写法。
引导: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
你打算怎样检验,教师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引导小结:像x=40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灵活解决问题。
(2)如果在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要使天平恢复平衡还可以怎么办?出示图2,观察,谁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板书20+10=20+10)
(3)同时出示图1和图2,请同学们比较这里的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汇报想法。
(6)启发猜想:如果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会怎样呢?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出示例3第三组和第四组天平图,你能用等式分别表示每个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与变化后的关系吗?
教师收集学生资源。
启发:请同学们比较这里的两组天平图和相应的两组等式,它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了解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会判断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懂得等式和方程的联系和区别。
(教案)第一单元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掌握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
2.学习使用加减法反向操作解一元一次方程。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加减法反向操作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引入例子:老师拿出一支笔和一本书,问:“有没有两件物品相等呢?”2.让学生思考,引出等式的概念和符号“=”。
3.举例子:2+3=5、6=4+2等。
4.引出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式仍然成立。
二、练习题1.带着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课时一、解一元一次方程1.回顾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2.引出方程的概念和符号“=”。
3.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例子:2x+3=9、6x-4=2x+3等。
4.学习使用加减法反向操作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练习题1.带着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第三课时一、应用练习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例如:小明现在有5块钱,他想买一些文具用品,根据商店提供的折扣,买10元及以上可以打8折,小明想知道他最多能购买多少元的文具用品。
二、练习题1.带着学生做一些应用练习题,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考察学生对等式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考察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
3.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的概念,以及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每一步的操作和思路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理解每一步操作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和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的性质。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解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方程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课堂讲解:老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6.课堂小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主要讲述了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数学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解方程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原理。
2.学会解方程的方法,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3.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动有趣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发现解方程的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生动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过程。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方法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结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丨苏教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等式的基本解法,并通过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等式的性质积极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与演绎找出等式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找出等式的规律。
(2)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道简单的方程题目,引发学生对等式的兴趣和思考,并启发学生注意等式的特点和规律。
2. 学习新知识(1)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分为变量相等、等式两边加减相等性质。
通过图示和具体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等式的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从解释方程的含义开始,引导学生通过逆运算解方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掌握。
既有简单的计算,也有应用题。
4. 拓展延伸通过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解方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探索和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等式的性质。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最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2. 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方程的求解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示例;2. 学生自备草稿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等式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解方程的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 练习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板书设计1. 等式的性质;2. 解方程的方法;3. 练习题及解题过程。
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2. 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示例,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像中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导入、新课导入、例题讲解、练习题讲解和课堂小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来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一)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一)|苏教版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为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第一章,涵盖了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等式推导和解方程的方法,这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技巧,与此同时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分析本章中,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1.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分类3.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2.掌握各类等式的用法及区分3.能应用已有的知识推导简单的等式关系4.能基础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1.检查预习情况通过让学生讲一讲前一天晚上的预习内容,观察个别学生的情况,确认学生的学习状态。
2.引出新知通过PPT和口述,向学生介绍等式的性质及其分类,并举例讲解。
3.答疑解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和分类,老师将向学生详细解答在课前学生自习时间进行练习时出现的问题。
4.板书将等式的性质和分类整理成表格,让学生更方便地理解和记忆。
5.例题练习通过大量的例题练习,让学生增强理解并掌握各类等式的用法及区分。
6.巩固知识点通过教学策略的不同,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练习推导等式和解方程的能力。
7.课堂检测通过相应题目的测验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总结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学生逐步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帮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相信学生能在本节课中,获得有效的启发并取得进一步的进步,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促进全面成长。
(教案)第一单元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 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学生对方程解法的熟练程度。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步骤。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等式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等式的性质。
2. 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等式的性质,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解方程的步骤:(1)观察方程,找出未知数。
(2)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
(3)求解未知数。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 准备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尝试用等式的性质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应适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的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从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解方程的障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如,买3个苹果需要9元,那么买6个苹果需要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引出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有关等式性质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等式的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主要介绍了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同时,本节课还会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解方程这一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2.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能够独立完成解方程的练习,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黑板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方程。
例如,给出方程:2x + 3 = 7,让学生尝试解方程。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同时,讲解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
例如:1.解方程:3x - 4 = 12.解方程:5(x - 2) = 1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方程的解答。
例如:1.解方程:4x + 6 = 182.解方程:2(x - 3) = 5x - 6在解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等式有一定的了解,但解方程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题目。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展示、步骤讲解等内容。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等式“2x + 3 = 7”,让学生观察等式的两边,思考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解方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等式的性质,尝试解方程。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解方程的题目,让学生上台展示和讲解解题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方法的掌握。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题目可以是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数学竞赛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式的概念,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等式的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概念,让学生感知等式的存在。
2.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3.解方程: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体会解方程的方法。
4.应用拓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方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教学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教学解方程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x 3=7,x-5=2等。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一、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二、解方程1.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例如:x 3=7,x-5=2等。
七、作业设计1. 课本练习题。
2. 补充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2. 是否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教案)第一单元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等式的加、减、乘、除两边的性质。
2.能够解一步代数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解一步代数方程。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实物教学法。
3.板书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实物、黑板笔准备。
2.学生准备文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拿出一张等式的卡片:“5 + 3 = 8”,问学生这张卡片是什么,如何读。
2.引导学生根据卡片意思说出等式的定义、符号、性质。
3.教师解释等式的定义:等式是指两个或多个数或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形成的算式。
二、重点难点讲解4.用实物“秤”和“砝码”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和性质。
5.用板书讲解如何对等式进行加、减、乘、除操作,以及会影响等式结果的情况。
6.让学生练习检验等式的正确性。
三、引导解题7.让学生观察解方程的几种情况并进行口算、书写式子,完成练习题。
8.教师展现猜数游戏并引导学生求解代数方程(如:x + 3 =7)。
四、师生互动、总结9.让学生讲述所学知识点。
10.反馈:学生小组合作,让其中一个同学在白板上写出两个数之间的等式,其他同学判断等式是否正确。
五、作业布置11.布置作业:完成《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四季”的P11-P15练习。
12.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实物教学、口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等式的定义和性质;通过互动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从而加深学习的效果。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认真解释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等式是由两个或多个数或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形成的算式,代表两边相等的关系。
等式有传递性、对称性和反身性三个性质。
传递性指若a=b,b=c,则有a=c,即如果两个数分别等于另外两个数,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性质;2.掌握解一步一次方程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三、教学重难点1.等式的性质;2.解一步一次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简洁明了地讲解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解一步一次方程的步骤;2.演示法:通过几个例子演示如何解一步一次方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3.课堂练习:进行一些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本课时的主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点拨学生解题的步骤。
第二步:教学(35分钟)1. 等式的性质(20分钟)1.等式的定义;2.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相等,可以交换等式两边的表达式,等式两边同乘(同除)一个非零数,等式依然成立;3.举例说明上述性质。
2. 解一步一次方程(15分钟)1.解释什么是一步一次方程;2.解方程的步骤:移项和化简;3.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解一步一次方程。
第三步:课堂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发放练习题;2.学生自己完成;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互相修改。
第四步:总结(5分钟)1.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的顺序和重要性进行总结;2.预告下一节课的主题。
六、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2.独立完成作业本相关题目。
七、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引言等方式,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气氛,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讲解与演示方程式的解法时,老师强调了解题的步骤,并通过例题演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课堂练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使其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下节课将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高级解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加强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苏教版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通过天平的平衡来探究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写出几个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写的方程,并说出它为什么是方程。
3.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再让“天平”这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继续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页例3第一幅天平图。
谈话:怎样在天平的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
(天平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出示左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等式可以怎样写?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10=50+10。
出示右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a克的砝码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a=50+a。
谈话:观察这两组图及等式,分析、比较等式两边及结果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出示例3下面两幅天平图。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先完成填空,再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说说填写的等式。
板书:x+a=50+a→x+a-(a)=50+a-(a)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出示刚才的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述等式的性质。
教师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板书:等式的性质)
(4)完成教材第3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填“+25”和“-18”?加、减号如何确定?可以填写其他数吗?
学生交流: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左边“+25”和“-18”,右边也要“+25”和“-18”,加号、减号、数字必须完全一样,否则等式左右就不相等了。
2.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3页例4,提问: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方程。
指名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x+10=50。
(2)提问: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40)+10=50,x=40。
②因为50-10=40,所以x=40。
学生反馈,教师肯定这两种方法。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用等式的性质来求x的值。
教师边示范解题过程,边讲解书写格式:
①首先要写“解”字;
②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这道题要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
③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格式错误。
(3)指导检验。
谈话:x=4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验,只要把x 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即可。
教师边板书边说明检验方法及书写格式。
(4)师生共同回顾求x值的过程,并明确: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三、反馈完善
1.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以及检验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馈:第1题中天平的两边同时拿走一个梨,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以看出1个梨和3个桃同样重。
第2题中天平两边同时拿走3个橘子,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以看出2个橘子和1个苹果同样重。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到黑板前板书自己;列出的方程。
集体订正:第一题列出的方程可以是x+22=84、84-x=22,如果学生列出84-22=x这样的方程,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列方程时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方程。
第二题列出的方程可以是x+x+x=96、3x=96,可以让学生比较哪个方程更简洁。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可以用解方程的思路解答,也可以根据方程的检验方法来找答案。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学会了用它来解只含有加或减的简单方程。
五、课堂作业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