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评课稿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下册的一章内容,旨在让初二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原理和变异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遗传与变异对生物种群演化和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本章核心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 遗传基本概念介绍遗传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DNA等,帮助学生建立起遗传的基础知识。

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并能够理解不同基因的组合产生了物种多样性。

2. 遗传的规律性解释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并详细介绍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通过实验和实例,学生可以观察、记录和分析基因的遗传规律,进一步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3. 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变异的概念与分类。

通过实例,学生可以观察和分析常见的自然变异和人工变异现象,并探讨变异对生物适应环境的作用。

4. 突变与进化介绍突变的概念和突变的原因。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突变是物种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学生可以理解突变对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并了解突变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探究式学习法本章的教学应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己发现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和原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遗传病例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与变异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课本《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相关章节•多媒体课件:包括图表和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原理。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评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评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及目标《生物的变异》是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以生物的变异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性变异和环境引起的非遗传性变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分类;•掌握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的原因和表现形式;•理解生物变异在物种进化和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变异的概念•通过引入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重要性;•解释生物变异是指在物种群体中出现的个体间差异,并介绍生物变异的分类。

2.遗传性变异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讲解遗传性变异的原因,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遗传性变异中的作用;•介绍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概念,以及常见的遗传性变异表现形式,如色素沉着变异和形态变异。

3.非遗传性变异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变异的影响;•介绍非遗传性变异的原因,包括环境变化和个体行为等因素;•着重介绍环境引起的非遗传性变异,如植物叶片形态的变化和动物的行为适应。

4.生物变异的作用•解释生物变异在物种进化和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并与自然选择理论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与物种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变异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自己发现生物变异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2.多媒体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呈现生物变异的例子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和讨论课堂案例,分享个人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示范实验和观察练习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的现象,安排示范实验和观察练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及反思

2.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及反思

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人与人之间、图片中动植物之间的不同特征;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4、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叶草四叶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遗传现象。

2、抽生说一说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不同之处。

二、学习新课(一)人与人的不同1、找一找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不同之处。

(1)课件展示比较的8个方面。

(2)分小组找一找自己属于哪一个特征,再与同学比较。

(3)整理统计。

2、比较孪生姐妹之间的不同。

3、教师小结。

4、提问:人与人之间除了外形上不同以外还有哪些不同?5、学生交流。

6、课件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各个不同之处。

7、总结变异的概念。

(二)动植物之间的不同1、课件展示动物之间不同的图片。

2、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之处。

3、小结:动物也有变异现象。

4、课件展示植物之间不同的图片。

5、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之处。

6、小结:植物也有变异现象。

7、小结:生物都有变异现象。

8、欣赏生物的变异带给人们的不同。

9、学习三叶草变异成四叶草。

10、指导说出变异的谚语或俗语(三)了解变异的种类1、学生自学课本。

2、学生说说什么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举例。

3、小结三、巩固练习。

2019年生物的变异,评课-优秀word范文 (6页)

2019年生物的变异,评课-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生物的变异,评课篇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评课记录(林小兰)201X0606201X-201X学年下学期理化生组公开课评课记录单篇二:生物评课稿8生物评课稿辛然老师《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以生动、丰富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图片中的人或其他生物大胆预测是什么关系?是完全相似吗?很好的引入课题。

紧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探究过程中,4人一小组,有记录的、测量的、计算的、绘图的,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效率奇高,我很欣慰,得出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我适时引入:假如把大花生平均分为2份,一份种在贫瘠的土壤上,一份种在肥沃的土壤上,长出来的一定是大花生吗?学生众口一致(不一定)。

我引导总结:生物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接着和学生们一起了解了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课堂效果较好。

篇三:初中生物评课稿初中生物评课稿吴老师上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布广泛的细菌的真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2024年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2024年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2024年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3.1 变异的概念与类型,3.2 变异的原因,3.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掌握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异的原因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不同品种的狗、多指畸形等),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变异的定义、分类(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2)变异的原因: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分析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变异的选择题,巩固学生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玉米籽粒颜色变异”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异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的类型3. 变异的原因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使生物种群出现多样性。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从而推动生物进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变异的知识。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 掌握生物变异的形式和原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变异。

教学重点:1. 生物变异的定义和分类;2. 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性变异的解释;2. 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回顾之前所学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介绍生物变异(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介绍生物的变异形式,如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并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Step 3 生物适应性变异(25分钟)教师引入生物的适应性变异概念,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变异。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性变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Step 4 生物变异与进化(2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教师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解释生物变异如何促进物种的进化,通过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5 案例学习(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生物变异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案例中生物的变异现象,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异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Step 6 总结和拓展(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扩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变异的意义、未来研究的方向等。

二、反思:本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导入环节设计得当: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变异的形式和原因;3. 提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案例,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变异;但也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内容较为繁多,导致时间不够充裕。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第一篇: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

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

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

由于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

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变异的普遍性及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

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及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让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生物的变异现象》2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生物的变异现象》2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2 生物的变异现象》2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2 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变异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容易将变异和遗传混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变异现象可能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学会判断遗传和变异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2.教学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异现象的思考,导入新课;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变异的概念和类型;3.课堂讲解:讲解变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变异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变异现象的认识;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类型:…•原因:…•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的掌握程度;2.学生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作用的理解程度;3.学生在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复杂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异,为什么会有变异。

2. 新课内容:(1)介绍变异的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分析不同类型的变异。

(2)讲解变异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概念。

(3)探讨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3.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变异知识点的掌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变异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变异的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变异现象,并分析其类型和原因。

(2)简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示例:①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突变;②番茄的红色和黄色,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重组;③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染色体变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遗传物质在生物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而本节内容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物的变异现象,使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肤色的人种等,引入变异的概念。

然后详细介绍了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通过实例说明了两种变异类型的区别。

接着,教材阐述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来培育新品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的变异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变异的本质和类型等知识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4)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以及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教学难点(1)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评课稿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评课稿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评课稿王老师上的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章节复习内容。

本节课对第20章进行了知识点的整理与复习,知识点多,内容难,均为考点、重点、难点,所以知识量大,从而增大了复习的难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学生梳理知识点,层层递进。

二、教学目标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三、教学过程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

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效率高。

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学生们通过复习课,对原有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更近了一步。

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五、教学方法得当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物的变异》观课报告

《生物的变异》观课报告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生物的变异》观课报告观看了赵心红老师的《生物的变异》一课,受益匪浅,赵老师把一节抽象的课上的气氛十足。

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非常愉快的掌握了学习内容,现将我将观课的感受归纳如下: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利用教材和各种视频资源让学生很乐意且很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和素养,培养和提升情感。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一、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特点,富有吸引力。

本堂课一开始,赵教师就用周杰伦的《稻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接着,赵老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周杰伦的妈妈,先对生物的变异有个大体认识,并用了当代年轻人的偶像做例子,瞬间抓住了学生的心,顺其自然的将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

二、充分运用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升课堂气氛。

本节课赵老师准备了各种水果,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品尝味道、观察大小、颜色等来感受生物之间的差异,认识变异现象。

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服务者。

再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并且大量的图片辅以学生关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的看法与交流,更加活跃课堂气氛。

三、赵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在小组学习还是课堂展示环节都能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回答问题,提问面广,并且相似的问题能有多个学生回答,使他们人人都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学习生物的成功感受;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四、构建知识网络,内容层次清晰,板书精美,概念教学简单明了。

赵老师的板书是最值得我学习的优点之一,板书简单明了,思路清晰简洁,知识网络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从各个角度串联起来。

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板书一目了然,并且便于学生记忆学习。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 (2)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 (2)教案与反思

2.生物的变异现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2.学生讨论。

(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出示成龙一家三口的照片)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

(幻灯片出示人的外形差异图片)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8.了解变异的种类。

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课堂训练1.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

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

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生物的变异说课稿3篇1教学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教材分析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

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3篇2一、教材简析《生物的变异》是初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4节〈人的性别遗传〉。

而本节内容是上节內容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与反思-2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与反思-2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课方案张湾二中刘宝清一、教材剖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长。

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确立了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答案,并能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鉴于对教材啊剖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课重难点。

要点: 1.认识生物变异的原由。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研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剖析八年级的学生开朗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激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设计教课活动时要充足调换学生们的踊跃性,鼓舞学生着手动脑,培养研究精神。

(知识贮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要素有所认识。

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应从生活实质出发,指引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研究变异的原由。

三、教课目的联合教课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构造及其内心特点,我拟订以下教课目标。

知识与技术:1.理解变异的观点及影响要素。

2.认识遗传变异在实质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1.经过实例指引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广泛性。

2.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指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定、研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沟通,培养他们的实验研究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认识生物的变异及原由使学生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巧妙力量,使学生拥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经过研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研究生命的神秘,拥有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要点,打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边的教法学法。

五、教课过程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一样的花生课时安排:一课时。

下边我将从创建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察看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察看实例、剖析原由、弄清实质→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增添见解四个方面来睁开新课。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2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2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2苏科版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全班同学间个体差异的比较活动,使学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知道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

4)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变异的意义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学习“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能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

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变异》评课稿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变异》评课稿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变异》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变异》是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中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变异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变异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变异的概念:了解变异是指物种遗传信息的改变,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两种;2.变异的分类:根据变异的形式和来源对其进行分类;3.变异的作用:探究变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2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生物的照片或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变异的探究欲望;2.讲授法:通过讲解、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系统介绍变异的概念、分类和作用;3.探究法:设计一些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发现和总结变异现象;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5.总结归纳: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教学流程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教学素材(变异生物的图片或描述)、实验器材等;•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3.2 活动设计活动一:引导思考(导入活动,约15分钟)1.展示一组变异生物的图片或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这些生物与普通的同类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异?活动二:知识讲解与探究(约40分钟)1.讲解变异的概念和分类:通过PPT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的概念,并根据变异的形式和来源进行分类;2.实例探究:设计一些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实例中的变异现象,并进行分类;3.思考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变异》说课课件(含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变异》说课课件(含反思)

七、说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 生物变异分为两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引起学生对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的关注,并 对此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 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学生在汇报的 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和评价,这样的处理有利 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的成果,培养了学生 的批判、反思思维。教师最后的点评,补充了学生的评价,使整个汇报活动更加完 整,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把更多的 时空留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视频展示了彩椒及太空椒的培育的全程,让学生有了 直观感性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对突破本课的难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组表演 让学生对培育的过程有更直观的了解,并使内化的知识实现外化和应用。
生物的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可遗传的变异,一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2)这两种生物的变异各有什么特点?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3)怎样区分这两种生物的变异? 区分生物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关键看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没 有发生变化。 (4)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可遗传的变异?哪些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呢? (5)出示课本20页最下面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预设: 高茎豌豆变成了矮茎豌豆,这是可遗传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了近视,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6)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可遗传的变异?哪些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呢? 可遗传的变异: 无籽西瓜这是由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如果取无籽西瓜的枝条进行无性繁殖,所得到的还是无籽西瓜,这是可遗传变异。 无子番茄是由于涂抹生长素引起的,如果取无子番茄的枝条进行无性繁殖,所得到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和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 不可遗传变异: 同样一株植物,施肥长的好,不施肥长的差。 由暴饮暴食造成的肥胖。 环节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知道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 异,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生物的变异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评课稿
今天听了廖老师的《生物的变异》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评论一:优点:教学过程预设问题较好,能够引导学生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评论二:优点:本节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该教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点:普通话有待进一步提高。

评论三:优点: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能有效结合。

缺点:普通话有待提高,教态也有待提高,如提问学生时,最好不要用一个手指指着学生等。

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以生动、丰富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图片中的人或其他生物大胆预测是什么关系?是完全相似吗?很好的引入课题。

紧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探究过程中,四人一小组,有记录的、测量的、计算的、绘图的,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效率奇高,我很欣慰,得出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我适时引入:假如把大花生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种在贫瘠的土壤上,一份种在肥沃的土壤上,长出来的一定是大花生吗?学生众口一致(不一定)。

最后老师引导总结:生物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接着和学生们一起了解了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课堂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