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脑梗死的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脑梗中医调理方案

脑梗中医调理方案

脑梗中医调理方案简介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发生阻塞或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的病症。

中医认为,脑梗是由于痰瘀阻滞、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调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本文将介绍脑梗中医调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调理等,希望对脑梗患者有所帮助。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脑梗中医治疗的重要方面之一。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1. 天麻钩藤饮主要成分:天麻、钩藤、白芍、枳实等。

功效:具有开窍醒脑、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用法用量: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

2. 通络还阳汤主要成分:川芎、红花、桃仁、当归等。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还阳的作用。

用法用量: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3. 卧蚕散主要成分:地龙、蜈蚣、全蝎、雄黄等。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

用法用量: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饮食调理除了中药调理,合理的饮食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脑梗患者应注意的饮食调理方面的建议:1. 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脑血管的负担,因此患者应忌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

2. 多食用纤维食物纤维食物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垃圾物质,保持血管通畅。

建议多食用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3. 控制食盐摄入量过量的食盐摄入会导致水分潴留,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脑血管的负担。

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生活习惯调理除了中药和饮食调理,调整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功能,减轻症状。

2. 适度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但是脑梗患者在进行锻炼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心理调节心理压力过大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脑梗患者应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进行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5)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1)风火蔽窍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中医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中医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急性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脑梗死的中医诊疗方案

脑梗死的中医诊疗方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版)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

一、诊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施治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暴亢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黄芩9g,栀子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20g,减栀子、黄芩。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栀子加丹参12g,桃仁9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2)风痰阻路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9g,天麻9g,白术9g,茯苓12g,陈皮9g,僵蚕9g,川芎12g,九香虫12g,干姜9g,红花12g,炙甘草6g)。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一、中药治疗
1.祛瘀通络: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以促进
脑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

2.补益脑神经:选用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黄芪、酸枣仁等,以
调节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

3.祛风化痰,利水通络:选用祛风化痰的中药,如天麻、土鳖虫、钩
藤等,以促进痰湿排泄,并改善脑血管功能。

4.改善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治
疗肢体活动受限的,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二、针灸治疗
1.头针疗法:通过在头部穴位上施针,如百会穴、前囟穴、风池穴等,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症状。

2.四肢针疗法:通过在四肢经络上施针,如阳关穴、曲池穴、合谷穴等,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3.耳针疗法:通过在耳朵上施针,如胸膺部、大脑皮质等穴位,以调
节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语言能力。

三、康复训练
1.运动训练:包括肢体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旨在恢复患者
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2.语言训练:包括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训练,通过口语和书面交流,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

3.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旨在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

总之,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综合运用中药治疗、针灸和康复训练等方法,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神经功能,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中医临床也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疗效。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中风病中医概念: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西医概念:脑动脉栓塞后,由其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

如缺血梗塞区中伴有点状出血时,称为出血性或红色梗塞,否则称为缺血或白色梗塞。

中医病因病机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

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

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

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发病机制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中医临床表现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

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

中医治疗脑梗死(痰瘀阻络型)经方1则,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中医治疗脑梗死(痰瘀阻络型)经方1则,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中医治疗脑梗死(痰瘀阻络型)经方1则,祛风化痰,活血通

脑梗塞的发生与血管本身病变、血管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相关。

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眩晕”范畴,病位在心、脑,与肝、肾、脾相关;痰、瘀、毒、风、火、气是最常见的病理因素,痰瘀乃中风的基本病理环节。

组成:生水蛭,生南星,地鳖虫,地龙,生黄芪,茜草根,川芎,三七,天麻,川牛膝,甘草。

主治:脑梗死(痰瘀阻络型)。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积,南星通经络、祛风燥湿化痰,二者相伍为君,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

臣以地鳖虫、地龙,性咸寒,善走窜,搜风剔络,发挥破血通经逐瘀之效。

黄芪益气化瘀;川芎、川牛膝、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天麻、茜草根祛风通络平肝,改善脑供血。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是一种以脑功能受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卒中的康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病脑梗死中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中风病主要由气血不畅所致,常见的病因包括气虚、瘀血、湿浊等。

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血管内发生血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1.因病因不同,采取治疗方法有所差异。

在综合施治的基础上,中医中药治疗在脑梗死中具有一定疗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

2.补益气血:中医治疗脑梗死的重点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血竭、龙胆草、柴胡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灸治、针刺等手段来促进气血的运行。

3.祛痰湿:湿浊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祛湿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如茯苓、砂仁、陈皮等具有祛湿消痰的作用。

4.温通经络:脑梗死多伴有肢体活动能力降低,中医通过温通经络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方法有推拿、腰椎疏通等。

5.针灸疗法:针灸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足三里、合谷等。

三、病例分析患者陈,男,50岁,中风病脑梗死。

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瘀湿内阻。

治疗方案如下:1.中药治疗:采用当归、川芎、黄芪、桃仁等药物,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2.针灸治疗:选取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病情。

3.推拿推腰椎:通过推拿技术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4.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摄入。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1.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物质,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适量的运动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3.避免受寒受潮,以防止气虚寒湿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4 11 201628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联系人:张 洋 联系电话:************,131****7122征订方式:货到付款4学”要求员讲党课学系列 讲话,做合“学党印发〈关016〕2”学习教全面贯彻三严三实、创先争进一步坚以上率下“决胜全做合格尊《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治疗规范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68元▲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年2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急性脑梗死中医方案

急性脑梗死中医方案

急性脑梗死中医方案一、中医病因病机血瘀痰浊闭塞心脉,心脉不通。

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不足,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包括寒凝、气滞、血瘀、痰浊,以血瘀、痰浊为主。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候包括: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心脉证、正虚阳脱证。

二、四种常见症候的证治1.气虚血瘀证:心胸刺痛,胸部闷滞,动则加重,伴乏力、短气、汗出,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剂:补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加减:合并阴虚者,可合用生脉散或人参养荣汤。

附1:补元汤:川芎、当归、白芍药(酒炒)、熟地黄各1钱,紫草(酒洗)、红花(酒洗)各7分,陈皮、甘草各3分,白术(土炒)1.5钱。

功能主治:小儿气有余而血不足,痘顶充满而根盘不聚,色不红活者。

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盏,加糯米50粒,大枣2枚,煎服。

附2:保元汤:《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人参1钱,黄芪3钱,甘草1钱,肉桂5-7分(参芪桂甘)。

功能主治:补气温阳,滋养益气,扶弱补虚。

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晄白,睡卧宁静,痘顶不起,浆不足,及有杂症。

《博爱心鉴》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芪,助阳需凭官桂。

2.痰瘀互阻证:胸痛剧烈,如割如刺,胸闷如窒,气短痰多,心悸不宁,腹胀纳呆,恶心呕吐,舌苔浊腻,脉滑。

(痰在胸为窒,为痛,在腹为腹胀纳呆,在舌为浊腻,在脉为滑)治法:活血化痰,理气止痛。

推荐方剂: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加减:痰浊郁而化热者,可以黄连温胆汤加减;痰热兼有郁火者,可加海浮石、海蛤壳、黑山栀、天竺黄、竹沥;大便干者,可加大黄;伴有热毒者,可合黄连解毒汤。

附: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温胆指示二陈将找竹茹(无茯苓)。

温胆汤:理气化痰,合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夫胆者,心之母也。

脑梗塞的中医药治疗与辨证施治原则

脑梗塞的中医药治疗与辨证施治原则

脑梗塞的中医药治疗与辨证施治原则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由于脑血管发生堵塞而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的损伤。

中医药在治疗脑梗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药物治疗和辨证施治原则。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辨证施治原则。

一、中医药治疗脑梗塞的方法1. 辨证施治根据中医学理论,脑梗塞可以有不同的病因和证候类型,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脑梗塞主要从调整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以促进脑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脑梗塞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中药有天麻、川芎、丹参、红花等,它们可活血化瘀、祛痰开窍、促进血液循环等,从而改善脑血管功能,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脑梗塞的治疗也有独特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风池、百会、合谷等,可以改善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二、辨证施治原则1. 气血亏虚型脑梗塞气血亏虚型脑梗塞表现为头晕、乏力、口干、心悸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气血,例如,可以选用大枣、黄芪、党参等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

同时,合理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体力。

2. 瘀血阻络型脑梗塞瘀血阻络型脑梗塞表现为语言不清、四肢麻木、面色晦暗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例如,可以选用丹参、川芎、红花等具有疏通血脉作用的中药。

此外,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可以加速瘀血的排出。

3. 痰瘀阻络型脑梗塞痰瘀阻络型脑梗塞表现为口吐白沫、眩晕、抽搐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祛痰化瘀,例如,可以选用天麻、半夏、陈皮等具有祛痰开窍作用的中药。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食物,有助于痰液的消散。

4. 气滞血瘀型脑梗塞气滞血瘀型脑梗塞表现为胸闷、胁肋隐痛、情绪烦躁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行气活血,例如,可以选用香附、青皮、山楂等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中药。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对恢复也有重要作用。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脑梗死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脑梗死

脑梗死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指脑部供血中断又无充分的侧支循环代偿供血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性坏死,进而产生的神经系统症状群,不包括全脑性缺血缺氧性坏死,如窒息、心跳和呼吸暂停引起的全脑病损。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属于中医学“中风”“暴厥”“薄厥”“偏枯”“卒中”“半身不遂”“缺血中风”等范畴。

中医病名:中风病;西医病名:脑梗死。

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可根据: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少数为会神经全面功能缺损;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④脑CT或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⑤脑CT或MRI示有梗死病灶。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

当前国际广泛使用TOAST病因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以及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五型。

【中医辨证分型】中风的病因主要为风、火,痰,虚、气、瘀六端,此六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瘀阻,脑失其用,而发中风。

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

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虚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但其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中医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指南中风病(脑梗死)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诊疗指南对于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本文将对中医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中医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中风病脑梗死的病因多种多样,如肝风、痰火、气滞、瘀血等因素的累积,导致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2.中医病名与病证的辨析:中医对于中风病脑梗死的命名较为复杂,包括中风、中风瘫、中风痰瘀证、瘀血内阻证等,这些名称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需要进行准确的辨证。

3.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风病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病情,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一般包括症状、体征、舌质、脉象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4.中医治疗原则:中医对于中风病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祛痰活血、行气通络、清热解毒等。

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恢复和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5.中医治疗方法:中医通过草药治疗、针灸、推拿和艾灸等方法,来改善中风病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草药方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常用的有活血化瘀方、祛瘀通络方、化痰开窍方等。

6.中医防治措施和护理:中医认为,中风病脑梗死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此外,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摄入。

7.中医预后评估和效果评估:中医对于中风病脑梗死的预后评估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如神经功能恢复、体力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同时,通过临床观察和病例分析来评估治疗的效果,以指导后续的治疗。

总之,中医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指导,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中风病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但是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方剂

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方剂

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方子:血竭10克.全蝎10克,地龙10克,桂枝10克,红花各10克.柴胡20克,姜黄10克,升麻20克,桔梗20克,威灵仙10克,蔓荆子20克,川芎20克,菖莆30克,山甲10克,制川乌10克,甘草10克.每日1付,水煎分早.中.晚服.脑梗塞是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毁伤使脑动脉管腔狭小,进而因多种身分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小加重或完整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逝世,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的重要身分有:高血压病.冠芥蒂.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很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一) 脑梗塞的预兆症状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歇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悟来,发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器械失落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产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痹感,措辞不清,一过性面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摇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预兆症状一般很稍微,中断时光短暂,经常被人疏忽.(二) 脑梗塞的临床表示: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合,最轻易消失的表示如下:(1)起病忽然,常于安静歇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岑岭.(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所以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所以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消失吞咽艰苦,措辞不清,恶心.吐逆等多种情形,轻微者很快晕厥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示中的几种.(3)脑CT检讨的意义:脑CT检讨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精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精确率100%.是以,早期CT 检讨有助于辨别诊断,清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合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讨往往不克不及供给精确诊断.须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耽搁治疗.(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稍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讨发明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形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随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芥蒂.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重复发生发火,有的病人最终成长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固,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看重,在预防上持积极立场.(三)脑梗塞食物:芦笋: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有必定疗效.红薯:具有清除活性氧感化,活性氧可诱动员脉硬化.卷心菜:能使胆固醇转化为酶后排出.芹菜: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芥蒂.芥菜:煮粥可以高免疫力,冲茶降压.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不成或缺的微量元素.大蒜:预防血汗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延缓血管硬化,加强心肌压缩力,使动脉硬化减轻,预防血栓形成.蕨菜:含萝卜素.Vc.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16种以上氨基酸,具恢复脑细胞功能,安神降压.大葱:有清除血管内不正常凝固,防止动脉硬化.番茄:含番茄素,可以或许呵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损坏,可削减血汗管疾病,降低心肌梗塞和高脂血的产生,防止动脉硬化.黑木耳:能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芥蒂有特特效益.黄瓜:丙醇二酸在人体内可克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预防冠芥蒂的功能.苦瓜:富含VB1,保持心脏正常功能.内含Vc,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呵护心脏等感化.菠菜:含大量抗氧化剂,促进细胞增殖感化,即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加强活气.南瓜:含多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有必定后果.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养分元素,能软化血管.草莓: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芥蒂,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必定功能.猕猴桃: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资,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硕,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杏:食用杏仁对心脏有呵护感化.西瓜: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感化.柿子:柿叶含大量VC,具有降压.呵护血汗管感化.柿子中含维生素较一般生果高,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都大有益处.其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有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汗管疾病产生率.柑橘:在生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血汗管疾病.核桃: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渣,能改良心脏功能.石榴:软化血管.枣:帮助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缓和动脉硬化.苹果:天天食300g,血液中胆固醇程度即可降低,血管也不会硬化.脑梗塞康复练习:应进行恰当适量的体育锤炼及体力活动,不宜做激烈活动,跑步.登山均不成取,可进行漫步.柔嫩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活动.但应依据小我的身材情形选择,不成过量以不过度疲惫为度.恰当的体育锤炼可增长脂肪消费.削减体内胆固醇沉积,进步胰岛素迟钝性,对预防肥胖.掌握体重.增长轮回功能.调剂血脂和降低血压.削减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栓塞)的积极措施.脑梗塞靠得住用药:对于没有得过脑梗塞的人来说,食物有必定的预防感化,但对于已经得过脑梗塞的患者,仅靠食物是不克不及起到预防感化的,也就是说食物只有一级预防感化,而二级预防(防止复发)照样要用药物,脑梗塞的复发率很高,我国五年复发率在40%阁下,是以必须用药物进行预防.今朝用西药预防脑梗塞运用比较普遍,但长期服用轻易引起胃出血和脑出血等副感化,并且多半西药,包含阿司匹林都邑产生不合的耐药性,最重要的是西药感化靶点单一很难做到一些大复方现代中药可以或许从血液及血管同时治疗的目标,而脑梗塞恰是血液(血浆粘度高级)及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小等)病变同时感化的成果;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欣洛达醒脑在造胶囊具有长效性强,感化靶点多,服用安然,没有耐药性等治疗优势,但也消失质量不稳固,服用剂量大的缺陷.所以对于脑梗塞患者,只有选择靠得住的中西药合理并用,才干够达到增效减毒,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才干够在有用改良症状.缩短病程的同时,防止脑梗塞复发的多重最佳的治疗后果,今朝临床上最好的防治中药是欣洛达醒脑再造胶囊,最经常运用的防治西药是阿司匹林.。

脑梗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脑梗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脑梗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脑梗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处方组成】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5克豨莶草30克。

【加减】眩晕较甚且痰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石菖蒲;大便干结者,加大黄、黄芩、栀子;头痛甚,耳鸣目眩者,加钩藤、石决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午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功效】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头晕头痛,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涩或小滑。

【注意事项】本方仅供参考,因个人体质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脑梗死方秦艽牵正汤组成:秦艽18...

脑梗死方秦艽牵正汤组成:秦艽18...
随证加减: 兼热者加黄芩、石膏;痰多者去生地、加胆星;血虚者加熟地、鸡血藤。
功能 养血,祛风,通络。
主治: 脑梗死,证属风痰阻络。症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舌苔白或兼滑腻,脉浮数或弦数。#中医##健康过大年#
秦艽18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附子10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茯苓15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羌活10克防风6克白术12克
脑梗死方秦艽牵正汤组成:秦艽18...
脑梗死方 秦艽牵正汤
组成:秦艽18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附子10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茯苓15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羌活10克,防风6克,白术12克。

脑梗死验方

脑梗死验方

脑梗死验方脑梗死验方;组成:生水蛭6~10克,生南星10克,地鳖虫10克,地龙10克,生黄芪20克,茜草根10克,川芎15克,三七10克,天麻10克,川牛膝10克,甘草6克。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脑梗死(痰瘀阻络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中风化瘀解瘫散【组成】;黄芩 50 克、葛根 20 克、川芎 20 克、益母草 20 克、毛冬青 40 克、丹参 20 克、红花 15 克、地龙 10 克、陈皮 15 克、天麻 15 克、秦艽 10 克、连翘 20 克、石菖蒲 15 克。

【功能】;补气活血,化瘀消栓宁络。

【组治】;中风之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语蹇口涩为主证者。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脑出血后遗症或脑栓塞出现中风之中经络者,及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10 克重,日服 2 — 3 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

散剂每服 4 克,温开水冲调,每日 2 — 3 次。

更可作煎剂服用。

【禁忌】: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女月经期、孕妇均忌服。

【益肾通络汤】组成:生熟地各20g,黄芪50g,土鳖虫6g,水蛭6g,全蝎2g,蜈蚣2g,广地龙15g,僵蚕15g,制胆星10g,石菖蒲15g,白茯苓10g,怀牛膝15g,巴戟天15g,杜仲25g,丹参30g,赤芍20g,甘草15g。

功效:益肾通络,化痰熄风。

主治:缺血性脑血管病。

用法:每日1—2剂,水煎2次,6小时服1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亦可做丸服。

方病述略:缺血性脑血管病,广义包括脑梗塞、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但本方主要用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病变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一般认为,多为50岁以后起病,男性较多,主要为脑动脉内膜病变,由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或脑部各种感染、头颈部外伤、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血管腔狭窄、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流缓慢,而导致血管闭塞所出现的偏瘫等神经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版)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畴。

一、诊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施治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暴亢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黄芩9g,栀子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20g,减栀子、黄芩。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栀子加丹参12g,桃仁9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2)风痰阻路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9g,天麻9g,白术9g,茯苓12g,皮9g,僵蚕9g,川芎12g,九香虫12g,干姜9g,红花12g,炙甘草6g)。

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30g益气扶正;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2克,浙贝12克,桑白皮15g、竹沥12g以淸化痰热;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全蝎3g,当归12g以活血通络。

协定处方:风眩宁方(法半夏12g、川芎12g、白术12g、天麻12g、皮12g、石菖蒲9g、泽泻12g、葛根30g、徐长卿15g、怀牛膝20g、炙甘草6g等),每次125mL,每日两次。

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等。

(3)痰热腑实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方选《验方》星蒌承气汤加减。

胆南星9g,全瓜蒌30g,生大黄9g,芒硝(冲服)9g。

如药后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痰热减,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

本方使用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9g-15g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

腑气通后应改用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胆南星9g,全瓜蒌30g,丹参12g,黄连19g、鸡血藤15g,赤芍12g;如头晕重者,可加法半夏12g、天麻12g,皮9g、菊花9g以清利头目;如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12g,沙参12g,玄参12g,茯苓9g,夜交藤12g等滋阴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4)气虚血瘀: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炙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桃仁9g,红花12g,地龙15g。

如半身不遂较重者加桑枝15g,穿山甲9g,水蛭3g等药加强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9g,远志12g化痰开窍;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茯苓12g,泽泻12g,薏仁12g,防已12g等淡渗利湿;如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术12g,山药12g以健脾。

如见肢体痉挛,加木瓜12g,伸筋草15g以柔肝缓急;如舌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青紫加全蝎3g,水蛭3g,鸡血藤15g以破血通络。

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舒血通注射液等。

(5)痰瘀阻络症状:半身不遂或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重,納呆,心悸,胸闷,气短,恶心欲呕,舌质紫暗或红绛、有瘀点或瘀,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九香虫12g,川芎15g,桃仁12g,当归15g,赤芍12g,法半夏9g,皮9g ,香附12g,木香9g,石菖蒲9g,生姜9g,生甘草6g。

如伴乏力,舌边有齿痕,脉象弱者,加炙黄芪30g-60g,白术12g益气,气足则血化,气足则痰化。

如瘀象明显者,加水蛭3g,虻虫3g以破血逐瘀。

如痰湿征象明显,加胆星9g,薤白12g,枳实9g以走窍逐痰,通其经络。

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舒血通注射液等。

(6)气虚痰阻症状:半身不遂或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重,納呆,心悸,胸闷,气短,恶心欲呕,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或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药:益气化痰通络汤加减。

当归15g,红花12g,丹参12g, 川芎12g,法半夏10g,皮9g ,香附10g,木香9g,石菖蒲9g,胆星9g,生姜9g,生甘草6g。

如伴乏力,舌边有齿痕,脉象弱者,加炙黄芪15g-30g,白术12g益气,气足则血化,气足则痰化。

如瘀象明显者,加水蛭3g,虻虫3g以破血逐瘀。

如痰湿征象明显,加薤白12g,竹沥12g,枳实9g以走窍逐痰,通其经络。

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舒血通注射液等2、中脏腑(有意识障碍)此型多较重,一般梗死面积较大或部位不好,如脑干、小脑等,多伴有脑水肿,可配合脱水、降颅压治疗。

(1)痰热闭症状: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甚至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降。

舌苔褐黄干腻,脉眩滑数。

治法:淸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服)0。

6g,石决明(先煎)30g,夏枯草12g,丹皮12g,天竺黄9g,石菖蒲9g,郁金12g,远志9g。

如大便数日不行,可合用星蒌承气汤或大小承气汤以通腑泻热;痰多者加胆星9g,鲜竹沥20g,桑白皮30g 淸热化痰。

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2)痰蒙淸窍症状: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痰声漉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质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制半夏9g,茯苓9g,皮9g,胆南星9g,石菖蒲9g,远志9g,丹参9g,竹茹6g,枳实9g。

如痰声漉漉,舌苔厚腻者加苏子15g,全瓜蒌30g,桑百皮30g以化痰降逆。

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3)元气败脱症状:昏迷不醒,目合口,呼吸短促或间歇止,肢体软瘫,手撒肢冷、周身冷湿,二便自遗,脉微欲绝或虚大无根,血压下降。

闭证中如见脱象,血压呈下降趋势,即应及时兼用救脱方药,否则危殆立至。

方药:参附汤。

生晒参另煎兑服15克,附子先煎半小时9克。

汗出不止:炙黄芪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克;冷汗肢厥:合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参附注射液20-6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或参脉注射液60—100ml 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注:如脑梗死病情较重,有脑水肿或颅压高征象者,应使用脱水剂降颅压,如有抽搐者给予镇静剂治疗,如有呕血或便血者给予止血治疗,可用中药白药。

如高热不退者给予冰枕物理降温,中药予以紫雪散或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伺,紫雪散每次1.5g-3g,每日2-3次。

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如呃逆不止给予针刺或穴位注射或中药辩证治疗。

总之,如病情急、重时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头针疗法为主,体针治疗根据Brunstrom分期选用不同的针刺方法。

脑出血早期(24小时)不予针刺治疗,以避免引起血压波动,加重病情。

针灸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辩证取穴。

中医辨证分型、症状、治法同脑梗死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辩证取穴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⑴、肝阳暴亢:风池、外关、太冲、太溪、合谷⑵、风痰瘀阻: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丰隆⑶、痰热腑实: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外水道、外归来、丰隆⑷、气虚血瘀:心腧、膈腧、脾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⑸、痰瘀阻络:心腧、脾腧、丰隆、足三里、三阴交2、中脏腑(有意识障碍)脱证不予针灸治疗⑴、痰热闭:“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⑵、痰蒙淸窍:“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二)、“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

具体方法如下:1、选穴主穴: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2、手法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沿胫骨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3、治疗时间每日针1-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三)头针疗法1.单侧肢体病,一般选用病肢对侧的刺激区。

双侧肢体病,选用双侧刺激区。

2.一般针对不同疾病在脑部的定位,选用该代表刺激区为主,还可根据兼证选用其他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

如下肢瘫痪,除选用双下肢运动区外,还可配足运感区;上肢瘫痪又肩关节疼痛时,可针上肢运动区配上肢感觉区等。

(四)、中风的体针针刺方法1、BrunstromⅠ-Ⅱ级,软瘫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