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1ad3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b.png)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
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
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吹角连营: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
②:“八百里”句: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
麾下:部下。
炙:烤熟的肉。
③:“五十弦”句:各种乐器齐奏军歌。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④:“沙场”句: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⑤:“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
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⑥:“弓如”句:弓弦像惊雷那样响。
⑦:“了却”句: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指收复中原)。
⑧:“赢得”句:获得了不朽的荣誉。
翻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赏析】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首句叙写了现实,“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
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14951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0.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赏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
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
“八百里”,这里代指牛。
“麾下”,即部下。
“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
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
“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
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
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
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
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
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3a4fc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9.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作品原文: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⑵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作品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d9303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d.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标签抒情、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记梦、壮志难酬、豪放、战争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
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59c5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6.png)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欢迎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及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ec4f4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9.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及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原文和翻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翻译: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
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
《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c7ee896c175f0e7cd137e7.png)
《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f1b849b84ae45c3a358c09.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原文】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⑵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创作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55a98c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2.png)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及注释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68a30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6.png)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牛之名。
五十弦:瑟。
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
”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指演奏。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9288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f.png)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②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①陈同父:即陈亮,见前《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注①②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
这里语意双关,兼指耿京义军连营之广。
炙:熟牛肉。
麾下: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③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刘备所乘马就叫的卢,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世说》。
“弓如”句:语出《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马快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趁着酒兴我拨亮了油灯,抽出宝剑细看它的锋棱。
虽然酒醒后梦境消失了,耳畔还响着连营的号角声。
记得在宽广的营寨里,熟牛肉分给了每个官兵;各种乐器演奏起雄壮的边塞乐曲,秋天里我们集合在战场检阅队形。
跨上那烈性的战马,飞快地追杀着敌兵。
弓弦象迅雷一般震响,金人听了就胆战心惊。
想的是完成君王的统一大业,要博取生前和身后的功名。
可惜壮志还没有实现,头上却已经白发丛生!【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搔着同甫痒处。
”(《古今词统》卷十)清·陈廷焯:“字字跳掷而出,‘沙场’五字,起一片秋声,沉雄悲壮,凌轹千古。
”(《云韶集》卷五)近代·梁启超:“无恨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
”(《艺蘅馆词选》丙卷引)现代·顾随:“看他自开首‘醉里’一句起,一路大刀阔斧,直至后片‘赢得’一句止,稼轩以前作家,几见有此。
若以传统底词法绳之,似乎不谓之率不可得也。
苦水则谓一首词前后片共是十句,前九句真如海上蜃楼突起,若者为城郭,若者为楼阁,若者为塔寺,为庐屋,使见者目不暇给,待到‘可怜白发生’,又如大风陡起,巨浪掀阁天,向之所谓城郭,楼阁塔寺、庐屋也者,遂俱归幻灭,无影无踪,此又是何等腕力,谓之为率,又不可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的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f0c93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3.png)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的翻译及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的翻译及赏析【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破阵子:词牌名。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
挑灯:挑一拨灯芯,使灯光明亮。
梦回:梦醒。
这里指回到梦里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
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igra一ve;),烤熟的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各种乐器齐奏军歌。
五十弦,指古瑟。
李商隐“琴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全句的意思是全军将士分烤牛肉吃。
沙场秋点兵: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
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弓如霹雳弦惊:弓弦像惊雷那样响。
霹雳,疾雷声。
这里形容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声响。
了却君王天下事: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
了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事业。
赢得:博得。
可怜:可惜。
【翻译】夜深人静带着几分醉意,忍不住又点亮灯来,玩看着佩身的宝剑;恍惚之间,听见各个军营接连不断地响起了号角。
八百里范围内军营里的兵士分吃烤牛肉,军乐演奏着边塞的乐曲。
这是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拉弓射箭的响声如如同惊雷。
完成了皇帝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也赢得一生功绩,千古扬名!可悲的是,从梦中惊醒,才发觉自己已经满头白发,所有的壮志弘愿,只能付之一叹!【赏析】(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以恢复为志。
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
初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和译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ff984c227916888486d779.png)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
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
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516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7.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1c98c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c.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古诗简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翻译/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回到,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da74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6.png)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1.陈同甫:即陈亮。
2.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蹿角。
”这里语意双关,兼指耿京义军连营之广。
炙:熟牛肉。
麾下: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3.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卢,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世说》。
【译文】夜深人静醉酒朦胧,挑亮了——昏暗的灯,抽出宝剑,细细看那青色的剑锋。
酣梦初醒耳闻此伏彼起的凄厉的号角长鸣。
割开熟牛肉,大块地分吃呀,在威武的军营。
五十弦的古瑟呀,弹奏着,悲壮凄凉的边声,秋日的沙场正有威武的阅兵!骏马如闪电般飞腾,弓弦如霹雳般雷鸣。
辅佐君王——完成统一的大业,千载奇功——获取生前身后的英名。
唉!可叹而今白发已生!【赏析】《破阵子》,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破阵子》极其威武雄壮。
陈晹《乐书》云:“唐《破阵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旌”(《词谱》卷十四引)。
被甲执戟发扬蹈厉。
晏殊曾用此调写了“燕子来时新社”一词,与《破阵子》的原来风格无关,而辛弃疾此词,“大声鞺鞳”,豪迈激烈,正似为《破阵子》填词,而《破阵子》之雄风遗响,也为辛词添了几分畅快淋漓之气。
此词题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陈亮(字同甫),稼轩挚友,“鹅湖之会”,至今仍为美谈。
《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谓此词为“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别后所作。
朱东润先生认为此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期”。
可知,此词所写,无论是连营吹角,还是飞马惊弦,都非实境。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1aad2426fff705cd170a28.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分类标签: 战争诗初中豪放诗壮志难酬作品赏析【注释】: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
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
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
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内容评析]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
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
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
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
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
「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
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
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d615e80c22590103029d07.pn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文学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
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原文译文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
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
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
“八百里”,这里代指牛。
“麾下”,即部下。
“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
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
“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
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
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
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
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
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
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
“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
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扩展阅读:辛弃疾轶事典故之名士相会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
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
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
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
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
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
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
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
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
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
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