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版演示文稿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 PPT
3、分类诊断
➢ 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前者根 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与慢性,后者根据发病是否与物 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具体见表1。
➢ 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疹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如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
六、治疗
患者教育 病因治疗 控制症状
1、患者教育
➢应告知荨麻疹患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本病病 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除极少数并发 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该 病具有自限性,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2、病因治疗
①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②对诱导性荨麻疹,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③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时,可考虑避免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④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且其他治疗抵
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 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的荨麻疹有一定的 疗效;
⑤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 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 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其他: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40mg/d,po, 4~5天后停药, 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或肌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重症或 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患者; (2)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0.2~0.4ml皮下或肌内注射,可用 于急性荨麻疹伴休克或严重的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患者; (3)儿童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根据体重酌情减量;
诊断为慢性生物制剂或光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
¹;Hº»}>?¼½i¾}>?_b31¿}ÀÁÂÃD E<FG}¯Ä«¬BÅÆÇÈ}ÉÊ[ÀÁ¦ËÌÍÎ}Ï ÐÑPBÒÓ!0±²ÔiÕÖ×Ôi\ØÙ×ÔiÚÔi ÛÜÔiÝÞÔ}ßO3àábâ})ãÔ}äåæ}QH3 äçèé3ÏÐêëìímî !9 ïðñòóôõ®-./ö÷øùúû0òóî =< üý~òóD®º}þÿ;×ÀÁ³ÕÖB±²!¸î J< üýס"#i×Ç$%B&®º'(0)*+Þêëì í,£}~-./!¸0òó}D®ºi012i345i 6789:iy;<Í=>i& ìí9:i?h@@A:B) hmî Cø£~éDEFíGHói NIi:hDJS$ Kð R KLLMK@LMNOPÕÖQ5}éRS@T5!¸UÌ n;×!0HÝ Bî N@O VM0 NFíGn-./;×! 0HÝÀ¦W0}&FíGòXYZí[\T1]î ¦a^ 0_p~`¡DEabicd'&e0 N;Kðî DP 18 fg ô Y Â×Ô@hò} h -./1 i :;<@ LM<î jýkl×ÇÀÁ ; I1i=<³J<}[ýk l ;×ÀÁ³NO U ̦¸} 1 i NO<@NO<-. /}Ãmn # 56©o18î ~é¦pABpAéq89 -./nr©üý!sn}J<:;<-./ÂÃPQ./î $9 Q7fgôtø³-./<DEuQ7} [ýõ®>? !$ ' éq}Svwx[y¦ ËÌÍÎ}×Oz{¦DEu<|Fî }~÷ ø³ni>?BDE<FG_`04°Ù× -./9Þ/i DJ×{ìíi /<-. /iË8PÕÖi`P L0(22 ×i < DE<FGmQ7î iêë #9 üýôí-./üý}4ÀJ <-./üý} ×× U ö }סì x ;H} ×Çq} SÃ;B4°V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上课讲义
(2018版)
一、定义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五、病情评估 六、治疗
一、定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 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 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 间>6周。
二、荨麻疹的病因-外源性
分类
食物
药物 植入物 物理因素
病因
动物蛋白如鱼虾类、蛋类等 蔬菜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西红柿等 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等 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 林等 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用钢板或钢钉等
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
3、分类诊断
➢ 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前者根 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与慢性,后者根据发病是否与物 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具体见表1。
➢ 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疹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如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
六、治疗
患者教育 病因治疗 控制症状
剂时,可考虑避免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④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且其他治疗抵
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 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的荨麻疹有一定的 疗效;
⑤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 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 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免疫及非免疫因素激活肥大细胞活 化后释放组胺等一系列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导致特征性炎症的 发生。 ➢免疫机制包括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IgE依 赖的I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活化等途径; ➢非免疫机制包括直接由肥大细胞释放剂或食物中小分子化合 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 等。
简化2019中国荨麻疹指南 20页PPT文档
奥洛他定显著降低瘙痒介质NGF过 度表达
奥洛他定显著抑制人结膜肥大细胞 组胺的释放,其抑制作用随着浓度 的增加达到平台期,不会破坏肥大 细胞膜,不增加组胺释放。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clin j Dermatol. 47 (7): 514-516.(ref 1) Zuberbier, T., et al.,. Allergy. 2019 Jul;69(7):868-87. (ref 3)
2019中国指南提出需行辅助检查的 情况
2019版中国荨麻疹指南
—
—强调持续性和隐匿性
特别指出: 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clin j dermatol. 47 (7): 514-516.(ref 1)
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大 不相同
急性荨麻疹
食物 昆虫叮咬 病毒感染
接触 输血反应 药物反应
慢性荨麻疹
特发性 自身免疫 物理性 冷球蛋白 荨麻疹血管炎
• 既往个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
• 病程
• 感染病史
• 发作频率
• 内脏疾病史
• 皮损持续时间
• 外伤史
• 昼夜发作规律
• 手术史
• 风团大小、数目
• 用药史
• 风团形状及分布
• 心理及精神状况
• 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
• 月经史
• 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
• 生活习惯
• 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
荨麻疹指南解读PPT课件
Maurer, M., et al.,Allergy2011;66: 317–330. (ref 4)
荨麻疹的病因-外源性
分类 食物
药物 植入物 物理因素
病因 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 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 大蒜、西红柿等 腐败食物(不新鲜食物分解产生碱性多肽可促进组胺的释放) 食品添加剂 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婴幼儿(遗传性),成人(常是获得性)
数月至数年 疗效中等-良好,常有剂量依赖性
常终身 无效
无 阴性
反复发热,乏力,关节/骨骼疼痛, 及其它全身症状,
常持续升高
无
常有
22
Krause et al,Allergy,2012.
荨麻疹治疗原则
尽可能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药物副作用
23
荨麻疹的治疗-病因治疗
荨麻疹分类
类别
自发性 诱导性 1.物理性
类型 急性自发性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人工荨麻疹(皮肤化痕症)(urticaria factitia/dermographic urticaria)
冷接触性荨麻疹(cold contact urticaria)
延迟压力性荨麻疹(delayed pressure urticaria)
自身抗 体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考虑加用免疫 抑制剂、自体血清注射治疗或血浆置换等。
25
荨麻疹的治疗-控制症状
控制症状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以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 案。
自身炎症病与CSU临床鉴别要点
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概述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关于荨麻疹治疗的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
诊断荨麻疹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以下特点对于荨麻疹的诊断很关键:- 突然出现的病情- 皮肤上出现丘疹、水泡或肿块,伴有瘙痒- 丘疹出现快速消退的现象- 可能伴有其他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腹泻等)如上述特点出现,且其他病因得以排除,则可以诊断为荨麻疹。
治疗原则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包括:- 避免诱发因素:对确定的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进行避免,以减少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刺激性洗涤剂和热水,使用舒缓性护肤品。
-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口服或局部使用的类固醇药物,以及其他辅助治疗药物,根据病情和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选择高效、非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例如赛庚啶、非洛地平等,口服或局部使用。
- 类固醇药物:对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或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或局部使用的类固醇药物。
- 其他药物:如有需要,医生可酌情选择其他辅助治疗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预防预防荨麻疹的复发或加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摄入过敏食物或刺激性食物- 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特殊注意请注意:本指南仅提供一般性的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决定。
参考资料:1. 中国荨麻疹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版)2.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2017 update)。
荨麻疹指南PPT课件
7
荨麻疹认识的进步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 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 患者体内有抗高亲和力IgE受体( FcεRI )抗体,
或有抗IgE抗体(IgG型) • 单纯抗组胺治疗往往效果差(难治性) • 可用自身血清皮试(ASST)筛查,阳性率约
为70%
8
荨麻疹的诊断步骤
12
荨麻疹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图
13
治疗的目的
消除或减轻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药物副作用
14
荨麻疹的治疗的三个基本环节
✓ 病因治疗 ✓ 抗组胺治疗 ✓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15
病因治疗
——理想的治疗,艰难的治疗
详细询问病史,努力发现可疑病因,鼓励患者记日 记(食物等日记)以找到刺激因素或可疑病因
自身血清皮试(ASST)
ASST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组胺释放的活体试验
敏感性约为70%, 特异性为80%。 ASST阳性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机制 操作简便,可在门诊常规使用
方法:在未受累部位(通常可选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05 ml 新鲜血清,以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
风团直径超过对照1.5mm即为阳性 ASST只是筛查诊断,不是确诊试验,确诊需要进行体外试验
2
寻找和获得荨麻疹的病因
是诊疗的关键一环
分类 食物
病因
鱼、虾、蟹、贝壳类、蛋类、以及部分动物肉(牛羊肉等) 植物或水果类(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 西红柿等) 奶制品 腐败食物(不新鲜食物分解产生碱性多肽可促进组胺的释放) 食品添加剂
药物
变态反应性(青霉素、磺胺类药、呋喃唑酮、 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制剂) 直接促组胺释放(吗啡、可待因、 可卡因、奎宁、阿司匹林等) 其他药物
荨麻疹诊疗指南PPT课件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病因及诱因
根据荨麻疹的面积、数量、伴随症状 等评估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因和诱因,选择相应的治 疗药物和措施。
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 耐受性不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方案选择依据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病因及诱因
根据荨麻疹的面积、数量、伴随症状 等评估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过敏
食物、药物、接触物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 反应。
其他因素
遗传、内分泌、代谢等因素也可能与荨麻 疹的发病有关。
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 。
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引起的 皮肤反应。
物理因素
冷、热、日光、摩擦等物理刺激引起的皮 肤反应。
危险因素评估
01
02
03
04
过敏史
有过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荨 麻疹。
遵医嘱规范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药物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
轻度荨麻疹可选用抗组胺药物,中重度荨麻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 或免疫抑制剂。
注意药物副作用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避免滥用药物
遵医嘱规范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荨麻疹的诊断 。
鉴别诊断
在诊断荨麻疹时,需与一些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药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这些疾病虽然也有皮肤瘙痒和皮疹表现,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与荨麻疹不同, 因此需仔细鉴别。
荨麻疹诊疗指南ppt课件
慢性荨麻疹
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 咪唑斯汀 氯雷他定 非索非那定 西替利嗪 依巴斯汀 左西替利嗪 地氯雷他定 氮卓斯汀 依匹斯汀
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对策(3) 与其他药物联合
荨麻疹类型
物理性荨麻疹 人工荨麻疹
一线治疗用药
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
二线治疗用药
酮替芬(参见慢性荨麻疹)
单一疗法 首选:泼尼松20~40mg 次选:甲氨蝶呤 柳氮磺吡啶 联合疗法 首选:孟鲁司特+第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 次选:酮替芬+尼美舒利 冷脱敏 赛庚啶 酮替芬 孟鲁司特 羟基氯喹 血浆置换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酮替芬 丹那唑
19
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性血管炎又称“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 基本损害为风团,持续时间较一般荨麻疹长,可持续24 小时以上 皮损疼痛,瘙痒不明显,消退后常遗留鳞屑和色素沉着
伴发热、关节痛、血沉快及持久而严重的低补体血症
实验室检查:血清补体降低 组织病理学特征: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伴真皮浅层水 肿 一般抗组胺药物无效
•
给予甲状腺素或甲状腺粉治疗可在12周后显著缓解临床荨麻疹的评分
18
振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多发生于组织疏松处如面部(嘴 唇、眼睑)、舌、咽、喉、手、 足、外生殖器或肢体某侧
起病突然,为突然发生的局限性 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 肤色正常或淡红,有时稍有胀痛 感,约数小时消退 多为单发,偶发于两处以上,亦 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发生于喉头粘膜时,可有气闷、 喉部不适、声嘶、呼吸困难,甚 至窒息、死亡
愈后留有炎症后紫癜或色素沉着
与中性粒细胞性荨麻疹的鉴别:
皮损疼痛,损害持续时间更长 组织学检查来评估最为关键
22
低补体血症性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诊治指南ppt课件
6
排除3
非典型风团
ur pigmentosa (cutaneous
mastocytosis)
urticarial vasculitis
familial cold ur?
nonhistaminergic angioedema (HAE,
hereditary angioedema,
AAE,acquired angioedema)
10
为什么要治疗
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等同冠心病
不如呼吸道过敏
11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或诱发因素 对症治疗 诱导耐受
12
治疗目标
无症状、连续治疗 无病?
13
去除或避免诱发因素
必须首先确定此因素
标准:双盲激发试验
自我缓解常见
14
诱发因素
药物 物理 感染 其他炎症:胃炎、胆囊炎 自身免疫 食物
生指导下使用。 左西替利嗪 依巴斯丁10mg 非索非那定
33
肾功能减损患者
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适当减量 非索非那定谨慎60mgQD 地氯雷他定无影响 依巴斯丁无影响
34
儿童
依巴斯丁>=12,10-20mg;6-11,5mg;25:2.5mg
非索非那定>=12,60mgbid;6-12,QD 咪唑斯汀>=12,10mg 氯雷他定2, 西替利嗪>=12,10mg;6-11,5mg;1--
29
RCT否定: 六氨基己酸、止血芳酸、?色甘酸钠
30
替代治疗:低证据
多塞平: 酮替芬 羟氯喹 血浆置换 自体血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荨麻疹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研究者们对免疫球蛋白E( IgE)介导的过敏反应、T细胞亚群的变化等免疫学机制进行 了深入研究,为荨麻疹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荨麻疹的临床治疗研究新成果
生物制剂治疗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荨麻疹的生物制剂(如抗IgE抗体、JAK抑制剂 等)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为荨麻疹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06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典型荨麻疹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典型荨麻疹通常通过皮肤症状进行诊断,如瘙痒、红肿、风团等。医生可能还需 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以及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皮肤疾病的 可能性。
治疗策略
治疗典型荨麻疹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 组胺药物、外用抗过敏药膏、避免诱发因素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激 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案例三:荨麻疹合并其他疾病的综合治疗
诊断方法
在荨麻疹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 确定合并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荨麻疹合并其他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相互作用。医生可能会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免疫调节、生活方式调整等,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并降低副 作用风险。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可进行心理疏导,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建立信心
向患者普及荨麻疹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疾病的病程和治疗方法,增 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05
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荨麻疹的基础研究进展
遗传因素研究
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了多个与 荨麻疹发病相关的基因区域,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解析荨麻 疹的发病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荨麻疹的病因-内源性
分类
病因
感染
慢性隐匿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 生虫等。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 重要的因素)
精神因素 劳累或精神紧张
系统性 疾病
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以 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 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
三、发病机制
二、荨麻疹的病因-外源性
分类
食物
药物 植入物 物理因素
病因
动物蛋白如鱼虾类、蛋类等 蔬菜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西红柿等 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等 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 林等 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用钢板或钢钉等
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
3、分类诊断
➢ 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前者根 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与慢性,后者根据发病是否与物 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具体见表1。
➢ 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疹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如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
六、治疗
患者教育 病因治疗 控制症状
类型
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异丙嗪、 组胺药 酮替芬等
第二代抗 组胺药
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 定、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 斯汀、咪唑斯汀、苯磺贝他斯汀、奥洛他定等
其他: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40mg/d,po, 4~5天后停药, 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或肌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重症或 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患者; (2)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0.2~0.4ml皮下或肌内注射,可用 于急性荨麻疹伴休克或严重的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患者; (3)儿童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根据体重酌情减量;
1、患者教育
➢应告知荨麻疹患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本病病 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除极少数并发 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该 病具有自限性,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2、病因治疗
①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②对诱导性荨麻疹,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③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临床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形式多样, 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多伴有瘙痒。病情严重的急性 荨麻疹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 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状。 分类:见表1。
类型
定义
自发性
急性自发性荨麻疹
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6周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6周
➢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免疫及非免疫因素激活肥大细胞活 化后释放组胺等一系列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导致特征性炎症的 发生。 ➢免疫机制包括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IgE依 赖的I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活化等途径; ➢非免疫机制包括直接由肥大细胞释放剂或食物中小分子化合 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 等。
剂时,可考虑避免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④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且其他治疗抵
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 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的荨麻疹有一定的 疗效;
⑤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 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 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版演示文稿
一、定义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五、病情评估 六、治疗
一、定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 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 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 间>6周。
⑥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酌情考 虑加用免疫抑制剂、自体血清注射治疗或血浆置换等。
3、控制症状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律使用的原则,以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 疗方案。
一、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去除病因,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
2、实验室检查
➢急性患者:血常规,了解发病是否与感染相关。 ➢慢性患者如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或对常规剂量的抗组胺药治疗反应差时, 可考虑行相关的检查(血常规、粪虫卵、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红细胞 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相关自身抗体和D-二聚体等)。必要时可以 进行变应原筛查、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甲状腺自身 抗体测定和维生素D的测定等。 ➢诱导性荨麻疹还可根据诱因不同,做划痕试验、光敏试验、冷热临界阈 值等检测。 ➢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可提示机体对特定食物的敏感性,其结果对明确 荨麻疹发病诱因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多数慢性荨麻疹发病诱因的提示作 用较为有限。
诱导性
物理性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机械性切力后1-5min内局部形成条状风团
冷接触性荨麻疹
遇到冷的物体(包括风、液体、空气等),在接触部位形成风团
延迟压力性荨麻疹
垂直受压后30min至24h局部形成红斑样深在性水肿,可持续数天
热接触性荨麻疹
皮肤局部受热后形成风团
日光性荨麻疹
暴露于紫外线或可见光后发生风团
红斑和水肿
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肤受产热刺激如运动、摄入辛辣食物或情绪激动时发生直径23mm的风团,周边有红晕
非物理性
水源性荨麻疹
接触水后发生风团
接触性荨麻疹
皮肤接触一定物质后发生瘙痒、红斑或风团
表1 荨麻疹的分类及定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及体检
➢应详尽采集病史并完成视诊、触诊等皮肤科专科检查,包 括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病程、发作频率、皮损持续 时间、昼夜发作规律,风团大小及数目、风团形状及分布、 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消退后是否有 色素沉着,个人或家族的过敏史、感染病史或内脏疾病史、 外伤史、手术史、用药史、心理及精神状况、生活习惯、工 作及生活环境以及既往的治疗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