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学-眼睛屈光状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球面特性、折射率。
眼的调节与集合
•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 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accommodation)。
• 前表面增加屈光力
• 调节力也以屈光度为单位。如一正视者阅读40cm处目标, 则此时所需调节力为1/0.4m=2.50D。
(1)轻度近视:<-3.00D; (2)中度近视:-3.00D ~-6.00D;
(3)高度近视:>-6.00D。
三.按照是否有动态屈光参与分类:
(1)“假性”近视 (2)真性近视 (3)混合性近视
四.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 屈光力<-6.00D,镜片矫正视力好
2.病理性近视 20岁后眼球仍在发展并有病理性 变化者。
一.根据远视度数分类:
(1)低度远视:<+3.00D 调节进行代偿,40岁以前不影响视力;
(2)中度远视:+3.00D~+5.00D 视力受影响,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可能内斜;
(3)高度远视:>+5.00D 视力受影响,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
反而不明显
二.按解剖特点分类:
• 相机是眼睛的复制品 • 镜头、光圈、快门、暗箱 、胶片
眼屈光系统
• 眼屈光系统的组成:
角膜(cornea)
横径11.5-12mm 垂直径10.5-11 厚度:中央0.5-0.55mm
周边1mm 曲率半径:前7.8mm
后6.8mm 屈光指数:1.337 屈光力+43D
房水(anterior chamber)
• 前房房水约0.2ml • 中央深度约2.3-3mm • 屈光指数1.3336-1.36 • 前房深度减少1mm,眼的
总屈光力增加约1.4D • 人工计算
虹膜和瞳孔(iris and pupil)
• 瞳孔: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晶状体( lens) • 放射状的纤维层构成,形成对称的衍射光
晕 • 核中心折射率1.40-1.41,边缘为1.375 • 弹性和透明度 • 屈光力:+19D
调节幅度
• 从眼的静息到眼充分调节所 具有的调节能力称为调节幅 度或调节力。
• 最小调节幅度= 15-0.25 ×年龄
远点(far point):眼在调节放松(静止)状态下所能看清最远一点。 近点(near point):眼在极度(最大)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
•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的间距为调节范围。
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
• 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 为集合(convergence)。
•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是一个 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 调节时还将发生瞳孔缩小。因此调节、集 合和瞳孔缩小为眼的三联动现象
模型眼和简略眼
• 为了便于理解,还可将模型眼进一步简化为单一 光学面,称为“Emsley简化眼”
总屈光力(非调节状态下)定为60D 眼球屈光介质的平均折射率为1.336, 前焦距为-16.67mm, 后焦距为22.27mm。
正视、屈光不正
• 一、正 视(emmetropia)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
行光线(5m以外)经眼的屈光 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 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 视.
正视眼的临床标准-0.25D— +0.5D。
眼视光学 眼睛的屈光状态与屈光不正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锁健
学习目的
一、掌握正视、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 差、老视的基本知识。
二、熟悉眼屈光系统的基本光学结构、正视 眼的关系状态和集合关系
三、了解模型眼的基本知识
眼睛获取约90%的外界信息
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视觉生物器官,因此
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 光学系统.
病理性变化: 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 眼底近视弧形斑、 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白 色萎缩斑,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后巩膜葡萄肿。
近视的临床表现
• 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 • 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
眼。 • 外隐斜或外斜视: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
集合功能相应减弱,使用的集合也相应减少。
远 视(hypermetropia或hyperopia)
•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
• 远点:在眼后,为一虚焦点 • 近点:当调节力>远视总量,近点为眼前空间内一
点;当调节力<远视总量,近点为为无穷远.
• 差异透镜:凹透镜
玻璃体(vitreous)
• 透明的凝胶 • 折射率:1.336 • 容积4.5ml,占球内容积4/5
视网膜(retina) • 成像的屏障,凹面球形 1.光学系统成像具有凹面弯曲的倾向 2.接受更广阔的视野
眼的屈光和屈光力
• 当外界物体的光线在眼光学系统各界面发生偏折 时,该现象称为屈光.
•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F)的概念来 表达,屈光力取决于两介质的折射率(n)和界面的 曲率半径(r)。
• 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 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 非正视(ametropia)或屈光不正 (refractive error)。
• 眼的屈光状态是否正常取决于:
1.眼轴的长度 2.眼的屈光率
• 屈光不正: 1.近视 2.远视 3.散光 4.屈光参差
近 视(myopia)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 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 F=(n’-n)/r
• 屈光力大小可以用焦距(f)来表达,即平行光线 经某透镜后聚焦为一点,该点离透镜中心的 距离为焦距。
• 屈光力=1/f (f以米为单位) 。 如一透镜的焦距为50cm,则该透镜的屈光力为:
1/0.5=2.00D。 • 单位:屈光度(D) • 眼的屈光力取决于:各屈光成分的位置、曲率半
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处。 近点:眼在极度(最大)调节
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
差异透镜:凸透镜
一.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 (1)曲率性近视:圆锥角膜、巨大或小角膜、 角膜移植术后、球形晶状体等 (2)屈光指数性近视:急性虹睫炎、初发白内障、糖 尿病患者等。
2.轴性近视 3.混合性近视
二.按照近视度数分类:
眼的调节与集合
•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 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accommodation)。
• 前表面增加屈光力
• 调节力也以屈光度为单位。如一正视者阅读40cm处目标, 则此时所需调节力为1/0.4m=2.50D。
(1)轻度近视:<-3.00D; (2)中度近视:-3.00D ~-6.00D;
(3)高度近视:>-6.00D。
三.按照是否有动态屈光参与分类:
(1)“假性”近视 (2)真性近视 (3)混合性近视
四.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 屈光力<-6.00D,镜片矫正视力好
2.病理性近视 20岁后眼球仍在发展并有病理性 变化者。
一.根据远视度数分类:
(1)低度远视:<+3.00D 调节进行代偿,40岁以前不影响视力;
(2)中度远视:+3.00D~+5.00D 视力受影响,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可能内斜;
(3)高度远视:>+5.00D 视力受影响,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
反而不明显
二.按解剖特点分类:
• 相机是眼睛的复制品 • 镜头、光圈、快门、暗箱 、胶片
眼屈光系统
• 眼屈光系统的组成:
角膜(cornea)
横径11.5-12mm 垂直径10.5-11 厚度:中央0.5-0.55mm
周边1mm 曲率半径:前7.8mm
后6.8mm 屈光指数:1.337 屈光力+43D
房水(anterior chamber)
• 前房房水约0.2ml • 中央深度约2.3-3mm • 屈光指数1.3336-1.36 • 前房深度减少1mm,眼的
总屈光力增加约1.4D • 人工计算
虹膜和瞳孔(iris and pupil)
• 瞳孔: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晶状体( lens) • 放射状的纤维层构成,形成对称的衍射光
晕 • 核中心折射率1.40-1.41,边缘为1.375 • 弹性和透明度 • 屈光力:+19D
调节幅度
• 从眼的静息到眼充分调节所 具有的调节能力称为调节幅 度或调节力。
• 最小调节幅度= 15-0.25 ×年龄
远点(far point):眼在调节放松(静止)状态下所能看清最远一点。 近点(near point):眼在极度(最大)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
•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的间距为调节范围。
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
• 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 为集合(convergence)。
•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是一个 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 调节时还将发生瞳孔缩小。因此调节、集 合和瞳孔缩小为眼的三联动现象
模型眼和简略眼
• 为了便于理解,还可将模型眼进一步简化为单一 光学面,称为“Emsley简化眼”
总屈光力(非调节状态下)定为60D 眼球屈光介质的平均折射率为1.336, 前焦距为-16.67mm, 后焦距为22.27mm。
正视、屈光不正
• 一、正 视(emmetropia)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
行光线(5m以外)经眼的屈光 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 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 视.
正视眼的临床标准-0.25D— +0.5D。
眼视光学 眼睛的屈光状态与屈光不正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锁健
学习目的
一、掌握正视、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 差、老视的基本知识。
二、熟悉眼屈光系统的基本光学结构、正视 眼的关系状态和集合关系
三、了解模型眼的基本知识
眼睛获取约90%的外界信息
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视觉生物器官,因此
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 光学系统.
病理性变化: 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 眼底近视弧形斑、 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白 色萎缩斑,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后巩膜葡萄肿。
近视的临床表现
• 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 • 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
眼。 • 外隐斜或外斜视: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
集合功能相应减弱,使用的集合也相应减少。
远 视(hypermetropia或hyperopia)
•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
• 远点:在眼后,为一虚焦点 • 近点:当调节力>远视总量,近点为眼前空间内一
点;当调节力<远视总量,近点为为无穷远.
• 差异透镜:凹透镜
玻璃体(vitreous)
• 透明的凝胶 • 折射率:1.336 • 容积4.5ml,占球内容积4/5
视网膜(retina) • 成像的屏障,凹面球形 1.光学系统成像具有凹面弯曲的倾向 2.接受更广阔的视野
眼的屈光和屈光力
• 当外界物体的光线在眼光学系统各界面发生偏折 时,该现象称为屈光.
•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F)的概念来 表达,屈光力取决于两介质的折射率(n)和界面的 曲率半径(r)。
• 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 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 非正视(ametropia)或屈光不正 (refractive error)。
• 眼的屈光状态是否正常取决于:
1.眼轴的长度 2.眼的屈光率
• 屈光不正: 1.近视 2.远视 3.散光 4.屈光参差
近 视(myopia)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 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 F=(n’-n)/r
• 屈光力大小可以用焦距(f)来表达,即平行光线 经某透镜后聚焦为一点,该点离透镜中心的 距离为焦距。
• 屈光力=1/f (f以米为单位) 。 如一透镜的焦距为50cm,则该透镜的屈光力为:
1/0.5=2.00D。 • 单位:屈光度(D) • 眼的屈光力取决于:各屈光成分的位置、曲率半
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处。 近点:眼在极度(最大)调节
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
差异透镜:凸透镜
一.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 (1)曲率性近视:圆锥角膜、巨大或小角膜、 角膜移植术后、球形晶状体等 (2)屈光指数性近视:急性虹睫炎、初发白内障、糖 尿病患者等。
2.轴性近视 3.混合性近视
二.按照近视度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