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单元测试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20 题选择题(总分 54 分,共 18 题)1. (3分) 2016年12月31日在陕西举行了“黄陵谒祖祈福中华——2017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系列活动。
该活动旨在号召全球华人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 炎黄二帝B. 尧C. 舜D. 禹2. (3分) 位于今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遗址是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半坡居民房屋的样式是()A. 穴洞式B. 半穴居式C. 干栏式D. 蒙古包式3. (3分)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4. (3分) 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是指()A. 东亚地区B. 波斯湾两岸C. “新月沃地”东部D. 黄河与长江流域5. (3分) 象形文字最早出现在()A. 埃及B. 印度C. 两河流域D. 中国6. (3分) 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
“禅让”的主要标准是()A. 财产B. 血缘C. 贤德D. 出身7. (3分) 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8. (3分)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常见的历史纪年方法有很多。
其中“甲午年”属于()A. 帝王纪年法B. 干支纪年法C. 年号纪年法D. 公元纪年法9. (3分) 下列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既是“部落联盟首领”,又是“奴隶制国家国王”,具有这双重身份的是()A.黄帝B.舜C.大禹D.尧10. (3分)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筠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中记载的这段文字最早可能反映的是()A. 元谋人时期B. 北京人时期C. 山顶洞人时期D. 炎黄时期11. (3分) 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2021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第二轮复习单元试卷集训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3)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3)一、单选题1.“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这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珠算口诀。
相传我国发明算盘是在哪个时代()A. 尧帝B. 舜帝C. 禹D. 黄帝2.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脚剁下,你认为所使用的工具最有可能是()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器C. 青铜剑D. 铁斧3.下列关于我国冶铁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我国使用铁比发明冶铁技术要早B. 冶铁技术在商代发明的C. 冶铁技术的发明是工具材料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D. 铁器工具一经发明就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生产工具4.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A. 英国人都是希腊人的后裔B. 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C. 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D. 希腊人曾统治过欧洲5.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有(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②铁农具的使用③牛耕技术的推广④井田制的实行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6.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7.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地区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 B.C. D.8.“周口店一带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草原和湖泊,温暖而湿润,成群的动物也在这里生活,当然也有各种猛兽出没。
他们用粗糙的石器、木棒作为工具同大自然斗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当时( )①生态环境较好②矿产资源丰富③生产工具落后④生存境况艰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9.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现于云南元谋县B. 使用打制石器C.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D. 具有贫贱差别10.韩非子在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 学会制造工具B. 住在山洞里C. 懂得用火D. 过群居生活11.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A. 纺织、养蚕B. 纺织、造船C. 纺织、打井D. 养蚕、造车12.在进行“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研究性学习时,你认为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有()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③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3.民国时期,新式邮政业得到发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揭示其独特性和影响力。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逐步形成。
这一时期,古人民利用原始生产力发展农业、制陶术、纺织业等,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氏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态。
同时,他们也开始形成了一系列的信仰体系、礼仪习俗以及文字系统。
这些早期的文化元素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孝道等,这些价值观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文明还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和精神内涵。
其中的中国传统绘画以水墨画为代表,以其独特的笔触、构图手法和意境,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的瑰宝。
此外,中华文明还对于其他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文明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文化和经济方面。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的伦理、宗教信仰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则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只有通过对自身文化历史的了解和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为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和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和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指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从而揭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脉络。
该工程的成果和意义如下:
1. 发现历史真相: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揭示了中华文明形成的具体过程,还原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真相,有助于消除历史上的误解和歧视。
2.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搜集和整理,并研究其内在精神和价值观,为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3. 丰富国家认同感: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展示,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有助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了人们的国家自豪感。
4. 交流与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有助于加深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5. 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强调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促进了学界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培养了学术研究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思维方式。
总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揭示了历史真相和文化精髓,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
化做出了贡献,同时对于增强国家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以及推动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8.1原始先民的家园
远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
人类进化说
西方:上帝造人说
中国:女娲造人说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 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一、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使用工具: 粗糙的石器、木棒 •生产方式: 采集、狩猎 •生活方式: 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 已掌握控制和管理火
半坡人
•距今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黄河流域)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陶器(生活工具): 彩陶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粟;猪、狗 •定居(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
农业聚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这对 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你认为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和陶器的发明, 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பைடு நூலகம்始先民有了稳定的 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存和 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 件,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 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 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 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 落出现在西亚地区(约 旦河谷)
新石器时代特征: (距今约一万年)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磨制石器;陶器;定居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 (长江流域)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陶器(生活工具): 黑陶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水稻 •定居(房屋样式): 干栏式
•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 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工取火的成功; 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w W w .x K b 1.c o M1、四大文明发祥地: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特里克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玛雅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一、中华文明的曙光: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初一历史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课件
远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
人类进化说
西方:上帝造人说
中国:女娲造人说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 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一、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使用工具: 粗糙的石器、木棒 •生产方式: 采集、狩猎 •生活方式: 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 已掌握控制和管理火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人类起源学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大河流域的文明;爱琴文明;中美洲文明)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新石器时代;炎黄尧舜禹传说;夏朝) 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纪年法;不同类型的资料及其价值)
第八单元 前言
史前时代: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
的技术(天然火)
火对于人类的意义
天然火的形成
森林自燃生火 雷电生火
煤的自燃 偶然碰撞生火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为主(有少
量磨制石器)
•生产方式:采集、狩猎、捕鱼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血缘关系) •火的使用:人工取火
二、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原始农业、畜牧安的半坡村 (黄河流域)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陶器(生活工具): 彩陶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粟;猪、狗 •定居(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
农业聚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这对 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你认为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和陶器的发明, 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定的 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存和 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 件,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 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 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 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文明探源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单元⽂明探源⽔平测试卷含答案⼈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单元⽔平测试⼀、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史前时代是指()A、有⽂字记载以前的⼈类历史B、没有⽂字记载的⼈类历史C、有⽂字记载以后的⼈类历史D,原始社会的⼈类历史2、北京⼈是远古⼈类的典型代表。
他们⽣活的年代距今()A、三四百万年B、约170万年C、约70万~20万年D、约7000年3、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站拜谒了陕西桥⼭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A.是⽂字的发明者B.曾经打败了炎帝C.治理⽔患,“三过家门⽽不⼊”D.是中华民族的⼈⽂初祖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A、东亚地区B、南亚地区C、北⾮地区D、西亚地区5、我国历史上第⼀个王朝(夏朝)的建⽴者是()A、商纣B、禹C、启D、周⽂王6、被考古界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明最精致之制作”的历史⽂物指的是()A、蛋壳⿊陶杯B、司母戊⼤⽅⿍C、⽟琮D、四⽺⽅尊7、⼈类进⼊⽂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①农耕、畜牧的发明②⽂字的发明③定居⽣活的实现④国家的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在黄帝之后的⼀段时间内,黄河流域的部落推举⾸领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选举制;D、定期轮换制9、⽂字是⼈类⽂明进步的表现之⼀。
下图中⽂字的发明者是()A、苏美尔⼈B、印第安⼈C、玛雅⼈D、中国⼈10、下列属于新⽯器时代⽣活⽅式的是()①⼈⼯种植粮⾷②饲养牲畜③定居村落④陶器的使⽤。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11、元谋⼈、北京⼈、⼭顶洞⼈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类。
获得他们⽣产⽣活的第⼀⼿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12、2013年6⽉11⽇神⾈⼗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成功发射。
亿万观众通过视频见证了这⼀历史时刻。
这段视频是()①实物资料②⼝述资料③⽂献资料④⾳像资料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3、浙江绍兴出⼟的丝织品残⽚和黄河上游出⼟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们已懂得( )A、纺织、养蚕B、纺织、造船C、纺织、打井D、养蚕、造车14、下列有关磨制⽯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磨制⽯器为主要⽣产⼯具的时代被称为旧⽯器时代B、打制⽯器尽管⽐磨制⽯器落后,但打制⽯器⽐磨制⽯器更耐⽤C、磨制⽯器相对于打制⽯器来说,可以⼤⼤提⾼劳动⽣产率D、以打制⽯器为主要⽣产⼯具的时代被称为新⽯器时代15、下列标题,不符合⼤河流域——⼈类⽂明的摇篮这⼀选题的是()A、爱琴⽂明B、⾦字塔的国度C、楔形⽂字的故⼟D、棉花的故乡16、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明是()A、克⾥特⽂明B、迈锡尼⽂明C、玛雅⽂明D、奥尔梅克⽂明17、古代亚⾮拉⽂明主要有中国古代⽂明、古代印度⽂明、古代埃及⽂明、古代两河流域⽂明,孕育这些⽂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A、海洋B、沙漠C、⾼⼭D、河流18、有⼈根据玛雅⽂明的历法编造了2012是世界末⽇的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1、你认为故事中有可信的成分吗?这些成分得到考 古证实了吗? 2、如何理解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之 间的联系? 传说故事不全是虚构的,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 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 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书本内容,农业聚落扩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平粮台古城与农业聚落有何不同之处?
平粮台古城遗址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垃圾箱 陶质排水管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女神头塑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1、读图,图中观察到的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崇拜(宗教) 2、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哪些?
工 商
神农氏
制作衣裳
仓颉造字
教人打井 3.黄帝的贡献 发明车船
养蚕织布
轩辕氏
建造宫殿
骨笛
蚕纹象牙盅
船形彩陶壶
出现 原始音乐
懂得养蚕、纺织 船已作为交通工具
汉字的起源,自古就众说纷纭, 最为流行的传说就是黄帝手下的 仓颉造字。相传,长着四只眼睛, 两只用来仰视天上群星运行之势, 两只用来俯察底墒龟文鸟迹之象。 他从自然造化中受到启示,创造 了文字 。 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 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耳相 传,文字就多了起来……鲁迅《门外文谈》
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它包括了天体、自然力和自 然物三个方面,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风雨雷电 等,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过来。即在亲缘意识中 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 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 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 一般以动物居多,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
中华文明探源 文明标准
中华文明探源文明标准中华文明是指中国上古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成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连贯性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的探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远古时代,通过对其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根源和特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国家,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
农耕社会的出现使人们在经济上变得相对富裕,出现了城镇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
此时,人们开始有了时间去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等问题,这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中国古代时期,中华文明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夏朝的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部落冶进入国家形态,夏王代表着人与自然力量和谐相处的理念,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观念的基础。
其次是商朝的兴起,商王朝的首都在黄河流域,继承了夏朝的文化传统,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商朝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发展,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文化和艺术。
然后是周朝的崛起,周朝的勃兴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社会的形成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周朝的统治者通过建立封建制度,对各个部落进行整合和统一,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的兴起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出了君臣、父子和夫妻等各个关系的道德准则,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另外,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与其他文明有着显著的区别。
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默默无闻、勤俭节约、克制欲望等价值观,而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攀比心理。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与中国长期的农耕经济和封建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耕经济注重勤劳和劳动,封建制度侧重稳定和秩序,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延续至今。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质量评估试卷(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C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发展C.建筑技术的进步D.饲养水平的提高【解析】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原始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2.“囊古之世,无君无臣。
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
最符合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 A )A.河姆渡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解析】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均生活在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不懂得凿井取水和农耕,仍处于采集和渔猎阶段;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A项符合题意。
3.人类社会迈进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C )①村落的产生②火的利用③阶级的分化④国家的出现⑤文字的发明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⑤【解析】一般来说,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这一知识点后,某班同学计划以此为素材,设计一节活动课。
你认为下列不能作为活动课主题的是( D )A.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B.从尼罗河到恒河之旅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原始人类的代表【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大河流域”四个字,原始人类与此没有关联。
5.下图为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该地属于( B )A.黄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解析】从地图中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可知此处为两河流域。
6.下列遗址或出土的文物中,能够反映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有( A )①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②东北辽河流域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③河南濮阳市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堆塑④良渚遗址的一处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等大量玉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年属于________。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第二框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
第二框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见学生用书P95]1.古代传说(1)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2)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
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炎帝、黄帝的贡献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4.华夏族的形成(1)时间:距今__五六千年__前。
(2)形成:①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__部落联盟__时期。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__蚩尤部落__。
②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__华夏族__。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尧舜禹时期(1)禅让制:尧、舜、禹都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__禅让__的方式成为首领的。
这种部落联盟__推选首领__的办法,历史上叫作“__禅让__”。
◆思维延伸尧――→禅让制舜――→禅让制禹――→世袭制启(2)大禹治水:①背景:尧舜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的灾害。
舜任用__禹__去治水。
②方法:禹采用__疏导__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领导人民最终治服了洪水。
③优秀品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__忘我奉献__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和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等。
6.夏朝的建立(1)背景:禹做部落联盟首领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2)建立:约公元前__2__070__年,禹建立__夏王朝__。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一、选择题1.歌曲《龙的传人》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其前身是( D )A.戎族B.鲜卑族C.蚩尤部落D.华夏族2.如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
中华文明探源目标
中华文明探源目标一、探源中华文明的目标探源中华文明旨在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与全球文明的关系,通过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全方位考察,揭示其内在的演变规律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全球文明的研究和对话贡献中国智慧。
二、探源中华文明的意义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探源中华文明,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2. 促进文明交流:探源中华文明有助于深化对其他文明的理解,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传承创新:对中华文明探源的研究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文化创新的灵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学术发展:中华文明探源的研究将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深入发展,提升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学术人才。
三、探源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1. 文明起源:研究中华文明从无到有的过程,探索农业起源、城市起源、文字起源等关键节点,以及这些起源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
2. 文明发展:分析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演变和特点。
3. 文明交流:考察中华文明与外部文明的互动,包括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等,以及这些交流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影响。
4. 文明特质:挖掘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包括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艺术风格、科技成就等方面的特色和贡献。
5. 文明遗产:对中华文明留下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和保护,包括古代建筑、遗址、文物、古籍等。
四、探源中华文明的方法论1. 多学科交叉:采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综合交叉研究。
2. 实证研究:以考古发现和史料研究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3. 比较研究:将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背景下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共性和特性,提升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方案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方案一、引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而辉煌的文明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华文明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个旨在通过科学资源勘探和文化传承推广的国家级工程,旨在挖掘和保护中华文明的源头,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
这些文化代表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为后世的商代和周代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系统性的多学科研究和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同时,该工程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进行科学考证和积极保护的举措,为现代社会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基本内容1. 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通过对中华文明核心地区的考古发掘,挖掘出更多的史前遗迹和文物,并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研究。
2. 史料汇编和整理:收集整理中华文明的相关史料,包括古代文献、碑铭、考古报告等,形成可信的史料数据库。
3. 现代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加强对中华文明的资源勘探和文化成果的保护。
4. 文化传承和创新: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激发文化创造力。
五、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方法1. 多学科研究合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需要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和调查。
2. 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立中华文明数据资源库,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资源共享。
3. 政策法规支持: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支持,保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顺利实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第1课时)与社会
No 们(tā men)推测,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陶文。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
余产品 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 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 拜行为。总结
12/9/2021
第八页,共二十页。
文字 的雏 (wénzì) 形
陶器(táoqì)上的这些刻画符号 说明了什么?
文字(wénzì)的萌芽
12/9/2021
半坡遗址出土的 陶器上的陶文
第九页,共二十页。
阶级 的分化 (jiējí)
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 出土。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 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 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 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练成统一 的整体。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 壳,质地细腻(xìnì)坚硬。该器形仅 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极可能是 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 由此,北方形成了粟作农业,这种农业生产模 式一直延续至今。
12/9/2021
第五页,共二十页。
长江流域
12/9/2021
第六页,共二十页。
长江流域
•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水网(shuǐwǎng)密布,气候 温暖。
• 由此,南方形成了稻作农业区,这种农业生产 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12/9/2021
第十一页,共二十页。
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 社会的分工推动(tuī dòng)了商品交
换
公有制解体(jiětǐ) 私有制出现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内容和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内容和意义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啊,那可太重要啦!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去了解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比如说良渚文化,那精美的玉器难道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吗?2.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意义非凡呀!这就好比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
瞧瞧三星堆出土的那些神秘青铜器,不正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吗?3. 你知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内容吗?那可是对我们文明源头的深入探寻啊!就像寻找宝藏一样令人兴奋。
比如陶寺遗址的发现,不就是一个大惊喜吗?4.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真的超级有意思!它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根在哪里。
想想看,龙山文化的那些遗迹,不正是历史的见证者吗?5. 哎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这简直就是在拼凑一幅巨大的历史拼图。
像红山文化的玉器制作工艺,多让人惊叹啊!6.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可真是个伟大的工程!它就如同一位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古老的时光。
比如二里头遗址,那规模不就显示出了古代的辉煌吗?7. 你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不是很神奇?那可是在挖掘我们文明的源头活水啊!看看河姆渡文化的那些稻作遗迹,不就是古人生活的生动写照吗?8.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真的太有必要啦!这就好像在为我们的文明追根溯源。
想想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那美丽的图案难道不是艺术的瑰宝吗?9. 哇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太重大啦!这简直是在为我们找回失落的记忆。
比如殷墟的甲骨文,不就是历史的密码吗?10.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真的非常了不起!它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就像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那壮观的场面谁能不震撼呢?我觉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让中华文明的光芒永远闪耀。
中华文明探源 文明标准
中华文明探源文明标准
探源工程是指对人类起源、文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在探源工程中,文明标准的探讨是重要的一环。
对于文明标准的理解,一般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文明起源的标准:探讨文明是如何起源的,需要从历史记录、考古发现、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学者们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提出了多元一体的观点,认为中国文明是在多个地域、多个民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2.文明发展的标准:分析文明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中国文明的发展,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研究,提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论,认为中国文明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因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3.文明传承的标准:探讨文明是如何传承的,需要从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中国文明的传承,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的研究,提出了中华文明传承不绝的观点,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能力。
在探源工程中,文明标准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同时,通过对文明标准的深入研究,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结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结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结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起源定位:中华文明起源于华夏族群,以黄河流域为主要发源地,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逐渐形成。
文明起源定位为中原地区,它的繁衍与独立发展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
二、特征与成就:中华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与辉煌成就。
其中包括:基于中央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尊重家族道德与传统价值的社会结构、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理念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与古代科技、传统医学与农业文明的发展等。
三、传承与变迁:中华文明通过不同的朝代和历代的更替而不断传承与演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文明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变革,但传统思想、制度与文化价值观在变迁中得以保留与更新,持续影响着中国社会。
四、多元融合: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多元融合。
自古以来,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域、民族和文化间形成了复杂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中国文化不断吸纳、融汇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五、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明之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
例如,中国的发明创造、哲学思想、文学艺术、
农业技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科学、文化、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宝贵贡献。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结论是:中华文明起源于华夏族群,以黄河流域为主要发源地;中华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与辉煌成就;中华文明通过不同的朝代和历代的更替而不断传承与演变;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多元融合;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明之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结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结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联合研究的
重大科研成果,其结论不是只看一项数据或偏信一个学科的研究成
果,而是一个综合全面的研究成果。
该工程通过对29个核心遗址的考古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时间方面:距今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
5800年这个时间正好对应着安徽的凌家滩遗址的最早时间,它是良渚文明的前身。
阶段方面:从距今5800至距今3500年这个时间段被划分成了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对于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知识点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1、史前时代: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生活了逾百万年,被称为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与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2、我国古人类遗址:元谋人(约170万年前);北京人(约70~20万年前);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
3、北京人与山顶洞人比较:
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约70~20万年前约3万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外貌特征面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工具情况打制石器打制石器为主
获取食物
火的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
生活群体群居血缘氏族
说明:1、共同点: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
2、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3、有了火,人类受寒冷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大大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对比:
劳动工具食物来源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动物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相比,进步之处: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研磨,可多次使用,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农业村落:
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对比: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生活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环境特征气候湿润,水网密布气候干燥,河流少
建筑形式干栏式半地穴式
粮食作物水稻粟
饲养动物牛,猪,狗猪,狗
陶器黑陶彩陶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四大文明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之处:①在大江大河的下游沿岸; ②处于中纬度带
原因:(1) 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3)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生长 2、四大文明:
河流名称 地理位置 文字 遗址遗迹 文明标志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 东非 象形文字 孟菲斯 阶级分化 国家出现 文字发明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西亚 楔形文字
乌鲁克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古印度) 南亚
摩亨佐.达罗
黄河长江流域 (中国)
东亚 甲骨文 二里头
二、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1、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 中美洲文明(中美洲指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区):最早的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之后,中美洲相继存在了多个独具特色的文明,最杰出的是玛雅文明。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早期农业:北方粟作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文字萌芽:发现刻划符号的陶器(中国文字的雏形) 阶级分化:蛋壳黑陶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美之制作)、玉棕等 早期城市:平粮台古城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文字的雏形、阶级的分化、城市的出现和原始宗教的产生都是文明起源的标志。
龙的信仰则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
二、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 什么是传说?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
被称为传说。
2、 炎帝、黄帝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轩辕氏):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造衣裳,教人们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3、 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纺织、养蚕。
船型彩陶壶证明当时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
陶埙、骨笛证实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
4、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何意义?
两者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史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无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中华文
明的曙
光
5、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6、尧——————舜——————禹——————启
7、距今400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时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一、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和纪年 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 公元
公元纪年法
许多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
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
世纪 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是
在20世纪40年代。
年代 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时代
一个较长的时段
例: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
中国王朝纪年 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时首创
以年号纪年。
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二、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资料的表现形式: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 口述资料
资料价值的不同: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历史资料
禅让制 禅让制 世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