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块硬骨头,一、他们识字不多,二、他们理解能力有限,三、他们易“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针对以上特点,我在实际教学中,反复琢磨,从以下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浅谈如下:

一、手势引导,体会含义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应用题时,不能较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致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如:原来有4只小兔,又来了1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兔?有些学生不明白问题中“一共”的意思。为了让学生理解“一共”的含义,我带领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打手势:伸出左手(表示“原来有4只小兔”),再伸出右手(表示“又来了l只”),然后两手同时向中问靠拢,学生通过打手势,理解了“一共”就是“合在一起”的意思,知道该用加法来计算。在动手操作,思考反思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效果明显,又如:王老师有9本书,借给别人4本,王老师现在有多少本?学生对“现在有多少本?”这个问题琢磨不透。于是我教学生拿出自带的铅笔:同桌共同操作,示范演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即从一个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所剩一部分是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通过简单手势的配合,学生能够自主地准确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比起教师单纯的说教更加形象、生动,而且学生在打手势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获得

成功的体验。

二、联系生活,感悟生活。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最重要的还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呢?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以编一道这样的文字应用题:过春节了,爸爸买了一篮子又香又甜的苹果共l0个,给姥姥送去4个,还剩几个?这样似乎累赘,但很明显学生感觉到四个苹果是从篮子里拿出来的,拿出来即“去掉”,“去掉”就用减法,从l0个里去掉4个,则用l0减去4得6个。又如教学“小明要写9个字,已经写了6个,还要写几个?”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就画9个田字格,在6个格子中写6个字,指着剩下的空田字格问学生“还要写几个”。写一个字就相当于去掉了(手势)一个格(因为这个格子写过了就不能再写了),写6个字去掉了几个格?去掉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还要写几个用减法,用总数减去已经写的个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至于怎样表述更有利于不同的学生理解,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导方式了。联系生活,快乐的接受知识,可以更多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很好的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由被动变主动,才是教学的良好氛围!

三.画图引导,理清关系。

排队类型的应用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解

题时总会出现多数或漏数的错误。如:小朋友排队照相,小明左边有5人,右边有6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许多学生单凭想象,对题意理解不透,机械地将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数字相加,得出答案是11人,显然是错误的。教学中发,通过画图的方法就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很快地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纸上先画出小明(可以画成简易的小人,也可以用小黑点来代替),然后分别画出位于他左右韵人有时数量较多,也不必一一画出,用圆圈或方框代替即可),图一画完,学生很快明白,原来自己在解题没有把小明本人算在队伍之中,因此还要把小明加上,正确列式应该为:5+6+1=12(人)。学会了画图之后,学生再做排队类型应用题时出错率明显降低了。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能够更清楚地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许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四、多说多想,互相提高

沟通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才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在教学应用题时,主要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

去”、“拿掉”、“奖给”、“吃掉”、“藏起来”、“遮住”、“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此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思维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创造性。“三个臭皮匠”能“抵”几个“诸葛亮”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一年级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此外,在解答第二册提问题、填条件、自编或改编应用题这些开放性题目时,应尽力激活学生的无意识思维,先理解给出的条件或问题的意思(熟悉具有现实意义的背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五、动手动脑,强化思维。

这里是指学生的动手操作,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第一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增加学生操作活动的内容,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写道:“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观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虽然它后面所提及的内容字面上与应用题关系不大,但我在教学求两种事物的总数和求其中一种事物的数量的应用题(特别是文字应用题)时,让学生边听题边操作边理解,或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效果很好。还有教学认识图形时,动手参与更能直观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理解能力。实际上这也是学生从解图画应用题向不借助任何实物独立完成文字应用题的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大大降低了今后教学应用题和学习应用题的难度。

六、灵活多变,练习强化。

练习即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解应用题的训练。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照顾全体,辅差培优,这样既可稳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练习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使练习收到实效。比如:既要设计一些选择、改编、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基本形式的练习,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如答案不唯一,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余条件、条件不够等。让他们在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