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练习题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典例01】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B【详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典例02】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石蜡融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详解】A、燃烧前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B、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典例0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
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C.获得结论D.收集证据【答案】B【详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不符合题意;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符合题意;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不符合题意。
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视频教案例题小结 作业 测试
化学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目的:探究(1)石蜡的各种性质;(2)石蜡在点燃前后的变化;(3)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通过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品(主要仪器及药品):小刀、烧杯或水槽(盛水)、火柴、干燥(干冷)的烧杯、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1)石蜡具有如下性质:白色蜡状固体,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物理性质;石蜡燃烧能产生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 化学性质。
(2)石蜡受热时发生如下变化:先发生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发生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 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石蜡与助燃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燃烧,有火焰和放热现象,最终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问题和讨论:(不要记笔记,只要跟着老师一起来思考和讨论)1.蜡烛为何能燃烧?蜡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该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用什么方法证明石蜡比木材软?★ 3.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可分为哪几层?其中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4.如何用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可能含有哪些元素? ★5.仔细观察,可看到烧杯底或白瓷板上有一层黑色的物质(炭黑C)。
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有机物在不充足的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结果,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6.熄灭蜡烛,有何现象?再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又有何现象?▲7.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是石蜡蒸气或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8.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焰心物质是可燃性气体(CO)?▲ 9. 蜡烛在充足的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是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若发生不完全燃烧,还可能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10. 若实验中没有水珠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若实验中没有变浑浊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拓展:对木条(木片、纸张、酒精、沼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秸秆、塑料等有机物)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课题1.2.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含答案
课题1.2.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前预习【知识梳理】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分为层,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将烧杯倒过来后,迅速向烧杯中滴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现象是,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预习检测】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2.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如下内容: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②点燃蜡烛,可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你如何知道哪层温度最高: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③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和。
分层作业【A组·基础达标】1. 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什么变化都没有2.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石蜡的密度B.石蜡的硬度C.石蜡的溶解性D.石蜡的可燃性3.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推理4.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蜡烛切成小块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5. 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组·能力提升】1. 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 空气2. 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我们必须做到()A.及时记录活动所需时间B.善于观察合作者言行C.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探究活动D.观察并记录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3. 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食盐水B.澄清石灰水C.纯净水D.蔗糖水4.下面记录的是探究普通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5.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图l—4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A.a 熄灭,b 更旺B.a 更旺,b 熄灭C.a 、b 都变旺D.a 、b 都熄灭6.小明发现罩在蜡烛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探究实验一_对蜡烛和燃烧的探究(视频、教(学)案、例题、小结、作业、测试)
化学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目的:探究(1)石蜡的各种性质;(2)石蜡在点燃前后的变化;(3)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通过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品(主要仪器及药品):小刀、烧杯或水槽(盛水)、火柴、干燥(干冷)的烧杯、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1)石蜡具有如下性质:白色蜡状固体,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物理性质;石蜡燃烧能产生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 化学性质。
(2)石蜡受热时发生如下变化:先发生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发生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 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石蜡与助燃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燃烧,有火焰和放热现象,最终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问题和讨论:(不要记笔记,只要跟着老师一起来思考和讨论)1.蜡烛为何能燃烧?蜡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该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用什么方法证明石蜡比木材软?★ 3.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可分为哪几层?其中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4.如何用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可能含有哪些元素?★5.仔细观察,可看到烧杯底或白瓷板上有一层黑色的物质(炭黑C)。
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有机物在不充足的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结果,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6.熄灭蜡烛,有何现象?再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又有何现象?▲7.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是石蜡蒸气或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8.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焰心物质是可燃性气体(CO)?▲ 9. 蜡烛在充足的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是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若发生不完全燃烧,还可能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10. 若实验中没有水珠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若实验中没有变浑浊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拓展:对木条(木片、纸、酒精、沼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秸秆、塑料等有机物)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综合检测练习题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综合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燃烧中蜡烛熔化B. 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 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2.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 CO2B. O2C. H2OD. N23.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以下三种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的是()A. 氢气、氧气、氮气B. 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C.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D. 水蒸气、氧气、氢气4.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A. 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 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C.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体5.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B. 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C. 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D. 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下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分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A. 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B. 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少部分被消耗C.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D.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7.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 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C. 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D. 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8.在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B.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C. 取两块玻璃片,对着一片呼气,比较水蒸气含量的多少D. 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气体,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9.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结论A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B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D 集气瓶正放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A. AB. BC. CD. D10.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其中正确的有()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⑥C. ②③⑤⑥D. ②③⑥11.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 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 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有明显的增加D. 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2.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C. 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D. 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1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14.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无色液滴D. 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15.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二、填空题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1)写出C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2)①一定有___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实验设计]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________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 ,则猜想①成立.[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O元素,因为________ .(5)写出C的两条化学性质________ .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在图甲中A端吸气20秒,此时________(填“呼出气”或“空气”)从B端进入石灰水,结果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在图乙中B端吹气20秒,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据此判断:在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18.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物中有________将内壁涂有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还含有________元素.19.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观察与思考】发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反思与结论】实验结论:________ 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和碳元素.20.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图)。
初中化学试题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学生姓名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操作评分表
学校学生姓名得分
监考老师签名:日期: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师实验报告
学校教师姓名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师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师操作评分表
学校教师姓名得分
监考老师签名:日期:。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人教版)(含答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人教版)试卷简介: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两个实验的探究,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已有知识进行一些准确判断、合理推理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或设计实验去验证结论。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8分)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B.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说明此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C.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重新燃烧D.将冷的白瓷片放置在蜡烛的火焰上,可以得到少量炭黑答案:C解题思路: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因此用火柴点燃白烟可以重新燃烧,所以C的说法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下面是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或得出的结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蜡易受热熔化成蜡油是由于蜡的熔点较低B.将蜡烛放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难溶于水C.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得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答案:C解题思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有CO2生成,因为澄清石灰水中本来含有水,所以不能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H2O,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可用干而冷的烧杯,所以C的说法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3.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B.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答案:C解题思路:结合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A.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所以A的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CO2气体,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的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所以C的说法错误;D.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所以D的说法正确。
历届中考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历届中考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2.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2)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3)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只答一点).3.(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4.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两个条件,只要破坏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燃着的小蜡烛一会就熄灭了,当他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时,铝盒中的白磷却立即燃烧起来了.[实验反思1]小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表达与交流]针对上述实验事实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对可燃物燃烧条件更深的一点认识是:.[实验反思2]该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专练(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实验再现蜡烛点燃前蜡烛燃着时(1)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2)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3)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实验内容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结论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取一个干燥的大试管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然后迅速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熄灭后实验目的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结论探究白烟的成分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有白烟飘出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气,而后燃烧。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拓展训练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2.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高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B.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5.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56)1.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
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②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③蜡烛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A.②③B.①②C.①④D.①②③2.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2)关注物质的;(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可靠的。
3.某同学对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s后取出,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部分温度最高。
4.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
实验结论:。
5.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生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二氧化碳;B.白烟是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如下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
但这样做(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6.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A.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B.炼丹术、炼金术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现代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D.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性质;变化;结论3(1)【答案】小(2)【答案】a;外焰【解析】:由蜡烛浮在水面上可知,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只要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就可发现,蜡烛火焰分三层,火柴梗a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三化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2.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3.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4.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作业:(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器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19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相关习题及答案.doc
[课堂练习]1.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将某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观察分析,你认为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是…()①焰心②内焰③外焰A.①B.②C.③D.①②答案:1.D 2.C 3.C我夯基我达标1.(2010山东课改中考)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思路解析:该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注意题目中的“这一过程而言”,题目中间的是过程,所以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实验而不是假设。
答案:B2.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的蒸气是石蜡蒸气。
熔化的蜡烛,由焰心产生石蜡蒸气,在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刚熄灭时,从内焰蒸发出的石蜡蒸气没有燃烧,遇冷凝结,生成白烟。
答案:3.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气体。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目。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
答案:二氧化碳4.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在实验室中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请你们将它们区分开来。
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来进行鉴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2.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D 5.C 6.C 7.D 8.D 9.C 10.C 11.B 12.C 二.填空题
13.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14. 白;固;小;小 三.实验探究题
15. (1)小 (2)外焰 (3)水;二氧化碳 (4)石蜡固体小颗粒 16. (1) 小
5/6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内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
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不能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 A.关注物质的变化 B.关注物质的性质 C.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现象 D.关注探究活动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格式 5.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有黑烟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C.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A
B
4/6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目的是探究蜡烛的____________;然后把它放入水中, 观察蜡烛是否浮在水面上,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 A 可知,蜡烛三层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 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图 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______,这说明物质的性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一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专题:“蜡烛燃烧实验”知识拓展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蜡烛燃烧实验”知识拓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 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 均匀地被烧黑B.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C. 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D.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A. 蜡烛中有水B.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C. 蜡烛中没有水D. 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4.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
这个实验说明了A. 蜡烛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生成炭黑B. 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 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 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5.梦鑫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6.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白烟可燃烧并引燃蜡烛。
则此白烟可能是()A. 氮气B. 水蒸气C. 二氧化碳D. 石蜡蒸汽冷凝的固体小颗粒7.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 吹灭蜡烛火焰产生一缕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8.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C. 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D. 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9.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外焰温度最高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蜡烛燃烧能发光、放热④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 D. ①②③④10.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对点教材实验专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对点教材实验专项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做过“母子火焰”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C.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2.完成下表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实验结论点燃前蜡烛的颜色为_____、状态为______、形状为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_ (填“溶”或“不溶”)于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浮于水面蜡烛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燃烧时(1)火焰分为__________层,________层最明亮,一根火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1)说明火焰的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2)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熄灭后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的白烟,蜡烛是否重新燃烧?__________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如图1所示,并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2所示的密闭容器中,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B.图2实验开始时密闭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C.由图3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一定值时将无法支持蜡烛燃烧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其他气体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
姓名:
[夯实基础题]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结论
2.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分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建议
B 交流评价
C 设计实验
D 作出结论
3.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先熔化后燃烧
B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杯
4.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蜡烛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蜡烛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在常温下,蜡烛呈固态,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的焰心温度最低
[整合提高题]
6.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
为了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想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实验
D 交流讨论
7.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8.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木条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 氮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9.在做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活动中,小明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综合探究题]
10.有关蜡烛性质探究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分为三层,分别是、、。
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
到在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变。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