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NMR光谱法可检测和鉴别有机物质结构
NMR光谱法可检测和鉴别有机物质结构近年来,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光谱法在化学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用于有机物质结构的检测和鉴别。
NMR光谱法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通过对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核进行观察,可以得知分子的结构、化学键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本文将介绍NMR光谱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有机物质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NMR光谱法的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外部磁场的作用后,能够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的现象。
在NMR光谱法中,通过将样品放置在强磁场中,然后在外加射频电磁辐射的刺激下,观察原子核的共振吸收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分析得到关于分子结构、化学键等信息。
NMR光谱法在有机物质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NMR光谱法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
通过观察响应的共振吸收峰,可以得知分子中存在的原子种类和其排列方式。
此外,由于不同原子核的化学位移信息会产生特定的共振吸收位置(称为化学位移),可以通过比较化学位移数据来鉴定分子中不同原子核的化学环境。
这对于判断分子结构的存在和确定化学键类型非常重要。
其次,NMR光谱法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化学键的信息。
通过观察共振信号的形状和强度,可以推断出化学键的类型和数量。
例如,双键和三键会显示出不同的峰型和峰区位置,从而使得判断化学键类型成为可能。
此外,通过测量峰强度的比例,还可以估计不同化学键的相对数量,从而进一步了解分子的结构。
另外,NMR光谱法还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官能团、立体化学和溶剂效应等信息。
通过观察溶剂效应,可以了解分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方式。
如果有机物质结构中存在手性中心,NMR光谱法还可以提供关于立体化学特征的信息。
此外,官能团的特定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信息可以用于鉴定分子中存在的特定官能团。
需要注意的是,NMR光谱法虽然在有机物质结构分析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核磁共振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核磁共振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非常有效的技术。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核磁共振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核磁共振谱的原理核磁共振在物理学上指的是核磁矩在磁场中发生的现象。
在强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呈现自旋状态,其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当原子核处于外加射频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核磁共振吸收谱,这个谱是一种特殊的光谱。
核磁共振谱的原理就是将物质放入强磁场中,利用核自旋量子数和核磁共振所产生的能量差异,测定样品中核原子的类型和数量。
核磁共振谱主要是用于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和分子排布,因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在相同的磁场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这使得核磁共振谱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化合物结构的工具。
例如,氢核磁共振谱的主要应用就是用于分析一些含有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
二、基础核磁共振谱最常见的核磁共振谱是基础核磁共振谱,它仅测定样品中的氢信号。
此处的氢信号是指样品中H原子产生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即氢原子在其发生共振现象时发出的能量。
基础核磁共振谱是用来确定原子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磁环境。
对于氢原子,它们通常被归为三类:α(顺式)、β(反式)和γ(孤立的)。
除了氢核共振,还有碳共振。
由于碳是一种核磁共振活性低的元素,因此采用的谱仪比氢核共振谱仪复杂得多。
碳核磁共振谱,可以分析分子的骨架结构。
其分析范围更广泛,通常用于分析各种化合物、分子和聚合物。
三、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High-Resolu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R-NMR)是一种针对复杂分子中信号重叠问题的高级核磁共振技术。
在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中,谱仪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从而可以分离并分析分子中的多个组分。
这种技术能够让研究人员更加准确地分析分子结构,并且可提高谱图的信噪比。
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是现代化学和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的诞生不仅改变了化学和生物学研究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提高了科学研究的精度和有效性。
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用于物质分析、核磁共振成像等领域,还可以在分子结构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分子结构的鉴定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单独或者与其它谱学技术结合使用,如红外光谱、质谱等,来对分子结构进行鉴定。
基于核磁共振谱图数据并结合分子结构图,可以通过对谱图中不同的峰的变化和数量的分析,初步确定分子的基本结构,如分子中含有哪些基团、它们相互的化学成键方式等。
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对新发现的化合物或者未知的天然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以实现对它们的分析,进而挖掘它们的潜在生物活性。
2.分子构象的研究分子的构象是指分子空间排列的几何形态,对于理解分子的性质和探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对分子的空间构型进行分析,来研究分子的构象。
核磁共振技术通常会在分子的分子环境和构象上发生变化,从而在谱图中呈现出不同的信号。
根据这些信号变化,可以通过分析来确定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构象。
例如,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带有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它们有两种绝对体式,即L型和D型,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我们可以得到它们不同的谱图,从而确定分子的绝对构型。
3.分子动力学的研究分子动力学研究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内反应和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获得分子的动力学数据,比如反应速率、反应机理等。
同时,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根据信号强度或者其他特征来定量分子的动力学变化,例如研究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该技术在后续的应用中也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核磁共振光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核磁共振光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是一种应用于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非常重要的技术,其主要基于物质所具有的核磁共振现象。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线圈产生的强磁场使样品中的核自旋在外界干扰下出现磁共振现象,通过测量不同核种类的共振谱图,可对样品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定量。
一、核磁共振光谱技术的原理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基于物质所具有的核磁共振现象,即核自旋在外界干扰下出现的能态跃迁所放出的电磁辐射。
这是因为物质中的原子核都具有自旋,而磁场会引起原子核自旋的定向,每种核自旋的数量和强弱不同,因此不同的核对外加磁场的反应也不同,它们会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即信号在NMR光谱上的峰位位置不同。
因此,通过测量各种核的NMR信号,就可以获得其所在分子的结构、分布、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把待分析的样品置于强磁场之中,并非常精确地调整外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这时,电子轨道对于磁场的响应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核磁共振信号非常弱,为了探测到弱的共振信号,我们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电子学仪器。
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加入能量到样品中时,如通过微波等电磁波辐射样品,样品吸收能量,相当于系统的能态跃迁,如果样品中存在其它原子核,则释放出特定频率的辐射信号。
二、核磁共振光谱技术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在历史上是为了研究分子结构和运动,但是现在许多其他重要的应用已被发现。
与其他技术相比,核磁共振技术最吸引人的特点是非常高分辨率和选择性。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解析、量子化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
1. 化学领域在化学分析中,核磁共振技术已经成为最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之一。
因为它可以快速地提供高分辨率的分子结构信息,在用于无机气体分析和液体混合物分析时,它已经成为样品分辨率的标准方法。
此外,和其他方法相比,它更加可靠,能够检测出非常细微的物质成分。
2. 医疗领域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可以获得生物分子和组织的非破坏性显像信息。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核磁共振光谱与分子结构的解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核磁共振光谱与分子结构的解析核磁共振光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领域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观察分子中核自旋的行为来获取分子结构以及化学环境的信息。
在有机化学中,核磁共振光谱对于研究和解析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中与核磁共振光谱相关的内容,并探讨核磁共振光谱在分析有机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一、与核磁共振光谱相关的基础知识1. 核磁共振现象:核磁共振光谱是利用原子核间磁场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核的自旋将在不同能级之间发生跃迁。
这种跃迁会产生电磁辐射,形成核磁共振信号。
2. 磁共振频率: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称为磁共振频率(Resonance Frequency)。
磁共振频率与核自旋数量、核的磁场以及外部磁场的强度有关。
3. 磁共振现象的解释:核磁共振现象的解释可由量子力学的角度进行。
根据量子力学,原子核的自旋(S)可以描述为“上自旋”和“下自旋”,分别用ms=+1/2和ms=-1/2表示。
二、解析核磁共振光谱核磁共振光谱通过观察化合物在外部磁场下的核磁共振信号,可获得化合物分子结构以及化学环境的信息。
在解析核磁共振光谱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化学位移:化学位移是指分子中不同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在频率上的差异。
化学位移可用于确定分子中不同原子核的化学环境。
化学位移值一般以δ表示,单位是ppm(parts per million)。
2. 可观测核的选择:核磁共振光谱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观察哪些核的共振信号。
常见的核包括1H(氢-1,质子)、13C(碳-13)、19F(氟-19)等。
3. 积分峰面积:核磁共振光谱中的峰面积与对应核的数量成正比。
通过测量峰面积,可以推断相应核的数量关系,从而解析分子结构。
4. 耦合常数:耦合常数是指在核磁共振光谱中观察到的峰的分裂情况。
有机化合物和药物结构分析中的核磁共振技术
二维NMR谱与有机化合物和药物结构分析随着化学、化工、生化、制药等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蛋白质、天然及合成药物或其他天然产物等复杂分子的结构和构型。
从1970年代起国际上发展了自旋-自旋耦合质子的二维NMR技术,即在同核1H-1H 化学位移相关谱中,采用各种脉冲序列,在两个独立的时间域进行两次傅里叶变换得到两个独立的垂直频率坐标系的谱图。
二维NMR 大大提高了谱分辨率,清楚准确地反映出各种复杂分子结构中各种原子之间的链接、耦合及空间信息。
二维核磁共振谱主要有三类谱图:J分解谱(即自旋耦合分解谱)、化学位移相关谱和多量子跃迁谱。
其中化学位移相关谱(又称δ-δ谱)是二维核磁共振谱的核心,它表明共振信号的相关性。
这其中共有三种位移相关谱:同核耦合、异核耦合和化学交换。
在研究中可以通过相敏的1H-1H化学位移相关谱研究分子结构中各种氢的相关性,再通过灵敏度增强的异核位移相关谱,1H-13C 相关谱实验以及带有梯度场脉冲的1H-13C异核远程相关实验来研究分子结构中碳与氢的互相键合与耦合关系,还可以通过空间效应谱实验来研究更为复杂的分子空间立体结构。
1H-1H化学位移相关谱是全相关谱,在该谱中,可发现所有同为相同自旋体系部分的质子的交叉峰,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共振重叠的地方解释谱图,得到的信息在研究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时十分重要。
13C-1H异核多量子化学位移相关谱实验和13C-1H异核多键远程相关谱实验也称为反向(inverse)实验,即通过采集1H的信号,显示13C-1H之间的相关信号;与它们相反的正向实验分别是二维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XHCORR)和长程耦合的异核位移相关谱(COLOC),是通过采集13C信号显示13C-1H之间的相关信号。
反向实验由于是采集具有最高?酌值(旋核比)的1H信号,因此灵敏度比正向实验高很多。
这种技术使得13C化学位移能够与那些相隔2~3个键的质子的化学位移相关。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核磁共振光谱与化学环境的解释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核磁共振光谱与化学环境的解释核磁共振光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基于原子核自旋的物理现象的分析技术。
它在有机化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结构和分子环境的详细信息。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一、核磁共振光谱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光谱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自旋核磁共振的基础是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都具有自旋角动量。
自旋角动量可以理解为核的旋转,它会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磁矩。
2. 磁性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与磁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磁矩的方向与自旋角动量的方向相同。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具有自旋的核会取向于磁场的方向。
3. 能级分裂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核的能级将发生分裂,形成两个能级。
具有自旋的核会分为两个能级,分别对应着自旋同向和自旋反向两种状态。
4. 吸收和发射当核从一种能级吸收能量转变到另一种能级时,会产生吸收信号。
这个过程被称为共振吸收。
核磁共振光谱就是通过检测共振吸收信号来获得分析样品的信息。
二、化学环境对核磁共振的影响化学环境对核磁共振光谱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化学位移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光谱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不同核在共振时的吸收位置。
它与化学环境密切相关,受到周围电子云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化学位移越大,表示核周围的电子环境越剥离。
2. 化学位移标准参照物为了确定化学位移的数值,通常使用一个化学位移标准参照物。
常用的参照物包括二甲基硅烷(TMS)和氯仿(CHCl3),它们都具有明确的共振峰位置。
通过与参照物的化学位移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各个核的化学位移。
3. 化学环境的影响化学环境的不同会导致化学位移的差异。
例如,对于质子核磁共振谱,共振峰的化学位移受到取代基和化学键类型的影响。
不同的官能团和取代基会在化学位移上产生特定的效应,从而提供关于化学结构和分子环境的信息。
hhcosy谱在结构鉴定中的意义
结构鉴定一直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方法被用来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
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等。
其中,高分辨质谱技术在结构鉴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hhcosy谱作为高分辨质谱技术的一种,更是在结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hhcosy谱的概念hhcosy(Homonuclear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HHCOSY)是核磁共振谱技术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测定核间的耦合常数,从而确定化合物分子内的部分结构。
hhcosy谱是在2D-NMR谱技术中的一种,通常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认。
2. hhcosy谱的原理hhcosy谱的原理是利用波谱图上峰与峰之间的关联信息,并通过相关峰之间的相对强度来确定其相关的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hhcosy谱,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包括两个氢原子之间的连接信息,从而帮助确定有机分子中碳骨架的一部分结构。
3. hhcosy谱在结构鉴定中的作用hhcosy谱在结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确定有机化合物中不同氢原子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帮助确定分子中碳骨架的部分结构。
由于hhcosy谱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它能够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关联信息,有助于确定复杂有机分子的结构。
在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等领域,hhcosy谱被广泛应用。
4. hhcosy谱与其他谱技术的比较与其他NMR技术相比,hhcosy谱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的1D-NMR相比,hhcosy谱能够提供更多的关联信息,从而帮助确定更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
与其他2D-NMR技术相比,如hmqc、hmbc等,hhcosy谱更加直观,易于解析,并且在分子内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确定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5. hhcosy谱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hhcosy谱在结构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一种能够研究物质结构和属性的重要分析技术,在化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表征等方面。
一、定性分析核磁共振可以用于物质的定性分析,通过对样品中的原子核产生的NMR信号进行解析,可以得到关于样品分子的信息。
其中,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谱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可以提供原子核所处化学环境的信息。
通过与已知物质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存在及其结构。
此外,核磁共振还可以用于分析样品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比例,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除了定性分析,核磁共振还可用于样品中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通过测定核磁共振谱中峰的面积或峰的积分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
这是因为不同化合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成正比。
同时,核磁共振还可以通过内标法来进行定量分析,即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通过内标物与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比值来计算目标物的浓度。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且不需要破坏样品。
三、结构表征核磁共振在化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结构表征。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包括化学键的类型、连接方式、官能团的存在等。
通过对核磁共振谱中峰的位置、形状和强度等参数的分析,可以推断样品中的官能团并进一步确定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还可以用于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如聚合物的分子量、分支度、链段长度等。
此外,核磁共振还可以结合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和红外光谱,来对复杂样品进行深入的结构表征。
总结:核磁共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表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化合物的信息,并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
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并在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1
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聚醚聚醇的两种三氟乙酸酯可以用 19F NMR 谱加以区别,如图 2-3,与伯醇及仲醇反应后的 三氟甲基的 19F 共振峰被分裂成间隔为 0.5ppm 的两部分。根据他们的积分强度比,可算出 原来共聚物中伯醇端基占整个端基的比例,即
伯醇%
[ I1 ] 100% [ I1 ] [ I 2 ]
图中 m 表示等规立构排列,mm 表示三元组立构序列;相关性可以判别出 1H 峰对应的立体规整度的序列 r
3.2 分子链的相互作用
二维 NOE 谱简写为 NOESY(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spectroscopy),2D NOESY 可以 用来研究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分子作用。如果两个质子靠得较近,2D NOESY 中的交叉峰 能够反映出质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即使没有任何化学键把他们连接在一起。 由于 NOE [12] 反比于核间距的 6 次方,若核间距大于 5 挨,就不会有 NOE 相关的交叉峰出现 。 NOESY 成功地被用来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中的甲氧基质子与苯 乙烯-磺酸苯乙烯共聚物中芳烃质子间的空间偶极作用[13]。被用来测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 酯交替共聚物的相邻链段的质子间的距离[14]。
2 溶液 NMR 谱在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溶液 NMR 谱用于研究高分子结构已有较长的历史,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与知识。 将高分子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测定其 NMR 谱,可以得到样品的化学位移,共振峰的 积分强度,偶合现象和偶合常数,弛豫时间 T1 及 T2,以及旋转坐标系中的弛豫时间 T1ρ等重 要信息。分析这些波普信息,便可以推断出有关的化学组分、相对分子质量、支化度、几何 异构和分子链序列结构等知识。溶液 NMR 谱在高分子结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分子结构分析
化学分子结构分析化学分子结构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对分子的构成和结构的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化学分子的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子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子结构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揭示分子结构。
光谱分析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多种技术。
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量分子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吸收光谱,可以提供有关共轭体系、芳香性和颜色方面的信息。
在分子结构中,共轭体系和芳香性对分子的性质和反应有重要影响。
红外光谱可以用来分析化学键的类型和官能团的存在。
它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频率的红外光的吸收来确定分子中的功能基团。
通过红外光谱,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官能团的结构。
核磁共振光谱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分子中核自旋的行为来揭示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光谱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的化学环境、结构和互作用的信息。
它能够确定分子中不同原子的相对数量和相互关系,从而帮助确认分子结构。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化学分子结构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化合物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并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分子的结构。
质谱分析法包括质谱仪和质谱图两个主要部分。
质谱仪通过将化合物蒸发后电离,生成带电离子,并根据离子之间的质量差异对离子进行分析和排序。
质谱仪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的分子量、分子离子的裂解模式和相对丰度等信息。
质谱图是通过质谱仪测得的数据所绘制的图谱。
质谱图通常以质量分子数为横坐标,相对丰度为纵坐标。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确定分子中不同基团和官能团的存在,并推测出分子结构。
三、计算化学方法计算化学方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算法的化学分子结构分析手段。
它可以通过计算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分子力学,来确定分子的构象和性质。
计算化学方法包括分子力学、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等多种技术。
分子力学模拟可以通过模拟分子系统的核框架位置和相互作用,来优化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构象。
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0 —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考试论文学院(中心、所):材料与化工专业:材料学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班级10级材料学学生姓名周宇学生证号10080502210008课程名称:聚合物结构分析论文题目: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任课老师:廖双泉教授(以上由学生填写)教师评阅:阅卷教师(签名):年月日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1 核磁共振的机理核磁共振是材料分子结构表征中最有用的一种仪器测试方法之一。
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对样品进行照射,可使特定化学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在照射扫描中记录发生共振时的信号位置和强度,就得到核磁共振谱。
1.1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组成原子核。
原子核具有质量并带有电荷。
某些原子核能绕轴做自旋运动,各自有它的自旋量子数Ⅰ,自旋量子数有0、1/2、1、3/2…等值。
Ⅰ=0意味着原子核没有自旋。
每个质子和中子都有其自身的自旋,自旋量子数Ⅰ是这些自旋的合量,即与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有关,若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均为偶数时,Ⅰ为零,原子核无自旋,如12C、16O原子,他们没有NMR 信号。
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或偶数、质量数为奇数时,Ⅰ为半整数,原子序数为奇数、质量数为偶数时,Ⅰ为整数,如表1-1所示。
原子序数质量数Ⅰ实例偶偶0 12C 16O8偶、奇奇半整数13C6 17O8奇偶整数2H110B51.2原子核的磁矩与自旋角动量原子核在围绕核轴做自旋运动时,由于原子核自身带有电荷,因此沿核轴方向产生一个磁场,而使核具有磁矩μ,μ的大小与自旋角动量(P)有关,它们之间关系的的数学表达式为:μ=νp式中,ν为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数。
依据量子力学原理,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其状态是由核的自旋量子数Ⅰ所决定,P的绝对值为P=h/2 [Ⅰ(Ⅰ+1)]1/2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
1.3磁场中核的自旋的能量在一般的情况下,自选的磁矩可以任意取向,但是当把自旋的原子核放入外加磁场(H o)中,除自旋外,原子核还将绕H o运动,由于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核磁矩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NMR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结构鉴定
NMR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结构鉴定NMR(核磁共振)光谱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分析物质结构的技术。
它通过观察分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核自旋能级间的跃迁,从而获取关于分子中不同原子核的信息。
由于其非毁性测试和高分辨率的特性,NMR光谱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领域的结构鉴定中。
化学结构鉴定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对于化学研究、有机合成以及药物开发非常重要。
通过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化学性质、活性和功能。
在这方面,NMR光谱作为一种无损分析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NMR光谱提供了分子内部原子的化学位移信息。
化学位移是通过测量原子核与参照物质之间共振频率的差异来确定的。
原子核的化学位移受到周围化学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提供对分子结构中功能团和官能团的定位和识别。
这种信息对于确定有机分子的结构非常重要。
其次,NMR光谱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通过测量不同原子核之间的偶合常数和关联实验(例如二维NMR),我们可以推断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空间关系。
这种信息对于分子的立体构型、手性和对映体的鉴定至关重要。
NMR光谱在手性药物和化学合成中的应用广泛,能够提供宝贵的立体化学信息。
此外,NMR光谱还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相对强度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的相对数量。
通过积分峰的面积,我们可以推断化合物中不同结构单元的相对数量,从而进一步了解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这种信息对于确定杂质含量、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非常有用。
要确保NMR光谱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条件和技术细节。
首先,溶液的浓度和样品纯度对于NMR谱图的质量至关重要。
高浓度的样品可以提供更强的信号,从而提高谱图的信噪比。
同时,纯度高的样品可以避免杂质的干扰,从而获得清晰的谱图。
其次,正确的选择仪器和探头也非常关键。
NMR仪器应具有稳定的磁场和准确的频率锁定系统,以确保光谱数据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选择适当的探头对于获取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谱图至关重要。
有机结构分析薛松版课后题答案
有机结构分析薛松版课后题答案有机结构分析薛松版课后题答案1. 对于有机结构分析的定义和作用:有机结构分析是将存在于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官能团、碳骨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各种分析手段进行测试和验证,以便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它的作用是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帮助科学家研究并探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2. 有机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
(2) 微量分析:包括易燃性分析、氮元素含量分析、卤素分析、有机元素含量分析等。
(3) 熔点、沸点测定: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来判断它们的纯度。
(4) 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氢化反应、氧化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等。
步骤:提取、分离、测定、确定结构。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用于定量测定、定性分析、结构分析等。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定化合物的浓度、纯度、理化性质等,还可以通过分析化合物的吸收峰和波长等信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
4. 红外光谱的特点和应用:(1) 特点:广泛适用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生物分子等的分析;能够检测官能团的存在和位置,具有简便快速、非破坏性等优点。
(2) 应用: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质量控制、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分析药物活性成分、分析环境污染物等方面。
5. 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核磁共振光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结构分析方法。
它可以揭示化合物的分子式、官能团、碳骨架、立体异构体等信息。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物理、化学、材料、医学、生物等众多领域。
6. 质谱的应用:质谱主要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和化合物中的各种官能团等信息。
由于质谱仪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分析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生物分子的分析、环境分析、医学分析等方面。
核磁共振光谱 作用
核磁共振光谱作用
核磁共振光谱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它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检测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吸收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和动态的信息。
以下是核磁共振光谱的一些主要作用:
1. 分子结构的确定:核磁共振光谱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原子的化学环境和键的信息。
通过分析光谱中的化学位移、耦合常数和峰的形状等参数,可以推断出分子的结构,包括官能团的存在、化学键的类型以及立体构型等。
2. 纯度和成分分析: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确定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存在和相对数量。
通过比较光谱中各个峰的强度,可以推断出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比例。
3. 动力学研究: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动态过程,如分子内的旋转、化学键的振动和化学反应的速率等。
通过监测光谱中峰的变化,可以获取有关分子运动和反应机制的信息。
4. 聚合物研究:核磁共振光谱在聚合物领域有广泛应用,可以分析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分布、立构规整性以及聚合物链的动力学等。
5. 药物研发:核磁共振光谱在药物研发中用于药物分子的结构鉴定、纯度分析和药物代谢产物的研究。
光谱学在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光谱学在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光谱学是指研究物体在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下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来区分和分析物体的科学技术。
随着光学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光谱学在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分子结构解析中,光谱学的应用异常广泛且重要。
光谱学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光谱特征对不同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由此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成分,为化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其中,红外光谱学、紫外光谱学、核磁共振光谱学、拉曼光谱学是光谱学在分子结构解析中常用的技术。
红外光谱学红外光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线区域的反射、吸收和散射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于检测物质的成分、结构、纯度等信息。
物质中的原子、分子在特定频率下会吸收传播在红外区域内的光,每个分子都有其独特的吸收特征,通过测量红外谱图中的特征峰位和峰形,可以确定物质中的结构和成分。
红外光谱学在生化、医学、制药和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用于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结构研究、农药、烟草中毒性化合物的检测等。
紫外光谱学紫外光谱学是测量物质分子在紫外线区域内吸收能谱的一种方法。
分子在紫外线下吸收能量后会激发内部电子的运动状态,达到不同的激发态。
通过测量紫外谱图中的特征峰位和强度,可以了解分子的结构、含量和纯度等信息。
紫外光谱学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医学、制药、环境和化学等领域。
例如,测定药物的纯度,判断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等。
核磁共振光谱学核磁共振(NMR)光谱学是通过测量分子中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来研究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核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可以通过放置一个强大的外部磁场,使得这些核可以达到共振,然后用特殊的探测器来测量共振信号。
由于每个核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他们的共振信号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用于分析物质中不同原子的数量和位置关系等。
核磁共振光谱学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测定化合物结构、定量分析蛋白质、了解酶催化过程等。
核磁共振光谱NMR在化学成分分析上的作用
核磁共振光谱NMR在化学成分分析上的作用陈老师(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杭州哲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哲博检测,Email:zhebocs@,杭州310023)在各种各样的化学分析仪器中,核磁共振谱仪被公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和测试工具,它的许多功能是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
核磁共振谱仪可以给出小到原子核在分子中的精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微小变化,大到整个人体的断层成像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信息。
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化学、生物、医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核磁共振是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F.Block和哈佛大学E.M.Purcell各自独立发现的,两人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0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论的新学科。
一、基本原理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ΔE = γhB0(1)其中:γ为旋磁比,h为约化普朗可常数,B0为稳恒外磁场。
如果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hν(2)其中:ν为交变电磁场的频率。
当该能量等于粒子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时,即:hν = γh B0(3)2πν = γ B0(4)低能极上的粒子就要吸收交变电磁场的能量产生跃迁,即所谓的磁共振。
简单地说,核磁共振波谱法就是将自旋核放入磁场中,用适宜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它们会吸收能量,发生原子核能级的跃迁,同时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谱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法1. 试样配制:取混合烃样0.05mL(约1滴液体试样)小心装入样品管中,加0.6mL氘代氯仿(含0.1%TMS)溶液,盖好盖子,振荡使试样完全溶解;将3种卤代烃溶液分别放入3根NMR管内。
2. 样品管的准备:将外壁擦拭干净的样品管套上磁子,并用量规调整好磁子位置。
3. 启动空压机;启动NMR操作软件。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化学分子的认知也不断深入。
化学分子的结构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成为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而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在分析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核磁共振技术在分析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核磁共振技术简介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核属性的无损分析手段。
该技术利用磁场的作用使原子核产生特殊的共振现象,从而能够探测和分析样品中的不同核素、分子的结构、电子密度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手段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最终得到样品的详细信息。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分析分子结构方面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在分析分子结构方面的应用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核磁共振光谱、核磁共振成像等方面。
其中最常用的是核磁共振光谱,该技术通过对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样品中的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光谱分为核磁共振质子谱(Proton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Carbon NMR)两种。
常见的质子谱主要用于分析有机分子,通过测定分子中的不同质子的化学位移以及强度等信息,可以有效地确定分子的结构。
而碳谱则主要用于分析无机化合物及其复合物等样品,同样能够提供详细的结构信息。
三、核磁共振技术在分析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除了在分析分子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外,核磁共振技术在分析分子相互作用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互作用可以被视为物质之间互相作用的能力和性质,不同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形式各异。
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非常灵活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解析。
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研究,二是分子之间的距离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分子相互作用的认识和掌握,为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和特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光谱分析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光谱分析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利用物质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别。
在化学领域,光谱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组成分析、结构确定、反应动力学研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光谱分析在化学领域的几个重要应用。
一、紫外可见光谱在物质组成分析中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吸收电磁辐射时,会发生电子的跃迁。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特征,因此可以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来判断物质的组成及其浓度。
例如,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水中溶解有机物的浓度,判断水质的好坏。
同时,紫外可见光谱还可以用于分析化学反应的进程和动力学参数等。
二、红外光谱在结构确定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是一种用于确定物质结构的重要工具。
物质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特定的振动模式,不同的化学键、官能团在红外光谱图谱上有独特的峰位和形状。
通过对物质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官能团、无机物的键合方式等结构信息。
例如,常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以用来鉴定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区分同分异构体等。
三、核磁共振光谱在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核磁共振(NMR)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合物结构和成分的重要技术。
核磁共振仪通过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下的能级差异而产生的共振现象,可以提供化学量子力学、动力学、空间取向等信息。
不同原子核的共振频率和峰位可以用来确定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同时核磁共振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可以准确测定复杂有机分子的结构及其相对含量,对有机合成化学和药物研发有重要的意义。
四、质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质谱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合物质量和结构的重要技术。
质谱仪通过将化合物分子通过电离技术转化为带电粒子,然后通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测定质谱图谱。
质谱图谱提供了化合物的质量、结构和相对丰度等信息,能够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有机合成和生物分子识别等领域。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多糖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多糖结构分析中的应⽤2019-07-18摘要:多糖由于结构复杂使解析结构⾮常繁琐和困难,使对各种多糖的深⼊研究受限。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解析物质结构最有效的⼿段,近年该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
本⽂综述了⼀维核磁共振(1D-NMR)和⼆维核磁共振波谱法(2D-NMR,包括COSY,TOCSY,ROESY,NOESY, HMQC,HSQC与HMBC)在多糖结构分析中的应⽤。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如多糖的单糖组成、单糖残基间的顺序、单糖残基在糖苷键中的位置、环状结构的类型和糖苷键的构型等许多信息,成为分析多糖结构不可缺少的⼯具。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法;多糖;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Q532⽂献标识码:A⽂章编号:1672-979X(2007)08-0039-05多糖是⽣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类⽣物⼤分⼦,糖结合物在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具有重要的功能。
⽬前已从多种⽣物体中提取了多种活性多糖,发现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降⾎糖、降⾎脂等作⽤。
因此,多糖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1,2]。
结构是多糖活性的基础,多糖⼀级结构的研究包括单糖残基的种类和顺序,多糖残基在糖苷键中的位置,环状结构的类型和糖苷键的构型。
⽽组成多糖的单糖品种繁多,单糖的连接顺序、连接位置的不同以及是否存在侧链使多糖结构更具复杂性,其结构鉴定也更困难。
⽬前常⽤的多糖结构分析⽅法主要分为化学分析法、⽣物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3⼤类,其中物理分析法包括核磁共振波谱(NMR)、红外光谱、质谱、X-射线衍射光谱等。
现将近年来核磁共振波谱在多糖结构分析中的应⽤进展作⼀综述。
1⼀维核磁共振NMR检测组成有机化合物分⼦的原⼦核性质及其与周围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维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维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可为多糖的结构分析提供有⽤的信息。
1.11H-NMR多糖上的羟基信号峰较宽,化学位移值(δ)可变,⼲扰其它氢信号,所以常通过重⽔交换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0 —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考试论文学院(中心、所):材料与化工专业:材料学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班级10级材料学学生姓名周宇学生证号10080502210008课程名称:聚合物结构分析论文题目: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任课老师:廖双泉教授(以上由学生填写)教师评阅:阅卷教师(签名):年月日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1 核磁共振的机理核磁共振是材料分子结构表征中最有用的一种仪器测试方法之一。
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对样品进行照射,可使特定化学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在照射扫描中记录发生共振时的信号位置和强度,就得到核磁共振谱。
1.1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组成原子核。
原子核具有质量并带有电荷。
某些原子核能绕轴做自旋运动,各自有它的自旋量子数Ⅰ,自旋量子数有0、1/2、1、3/2…等值。
Ⅰ=0意味着原子核没有自旋。
每个质子和中子都有其自身的自旋,自旋量子数Ⅰ是这些自旋的合量,即与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有关,若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均为偶数时,Ⅰ为零,原子核无自旋,如12C、16O原子,他们没有NMR 信号。
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或偶数、质量数为奇数时,Ⅰ为半整数,原子序数为奇数、质量数为偶数时,Ⅰ为整数,如表1-1所示。
原子序数质量数Ⅰ实例偶偶0 12C 16O8偶、奇奇半整数13C6 17O8奇偶整数2H110B51.2原子核的磁矩与自旋角动量原子核在围绕核轴做自旋运动时,由于原子核自身带有电荷,因此沿核轴方向产生一个磁场,而使核具有磁矩μ,μ的大小与自旋角动量(P)有关,它们之间关系的的数学表达式为:μ=νp式中,ν为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数。
依据量子力学原理,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其状态是由核的自旋量子数Ⅰ所决定,P的绝对值为P=h/2 [Ⅰ(Ⅰ+1)]1/2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
1.3磁场中核的自旋的能量在一般的情况下,自选的磁矩可以任意取向,但是当把自旋的原子核放入外加磁场(H o)中,除自旋外,原子核还将绕H o运动,由于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核磁矩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核磁矩的取向数可用磁量子数m来表示,m=I、I-1、I-2、…、-(I-1)、-I,共有2I+1个能级。
每个能级的能量E=-μHH oH O为外加磁场强度,μH为磁矩在外磁场方向的分量,μH=γmh/2π,所以E=-γmh/2πH o由于自旋核在外磁场中有(2I+1)个能级,这说明自旋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同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E。
根据量子力学选率,只有△m=±1的跃迁才是允许的,则相邻能级之间跃迁的能极差为△E=γ△mh/2πH o1.4核磁共振的产生1.4.1拉莫尔进动如图3-1所示,在外加磁场Ho中,自旋核绕自旋轴旋转,而自旋轴与磁场Ho又以特定夹角绕Ho旋转,类似一陀螺在重力场中运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拉莫尔进动。
进动频率(又称拉莫尔频率)由下式算出W o=2πν0=γ H0而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其在磁场方向的分量P z和磁量子数(m)关系为P z=mh/2π,因为m共有2I+1个值,与此相应,P z也有2I+1个值,与此相对应自旋核在z轴上的磁矩:μz=γP z=γmh/2π则μ与H o相互作用能量E=-μz H o将格式代入其中得:E=-γmh/2πμ因m是量子化的,所以E值也是量子化的。
这说明自旋样在磁场中的能量同样是量子化的。
1.4.2核磁共振的产生根据上式可知,在外加磁场中,自旋的原子核具有不同的能级,如用一定频率ν的电磁波照射样品,并使ν=ν0,即hν=△E=γh/2πH o时,原子核即可进行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核磁共振吸收,得到核磁共振波谱。
而ν=△E/h=γHo/2π此即是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
2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2.1 化学位移由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可知,自旋的原子核,应该有一个共振频率ν。
例如,在H核的NMR中,由于它们的磁旋比是一定的,因此,在外加磁场中,所有的质子的共振频率应该是一定的,如果这样,NMR对分子结构的测定就毫无意义。
事实上,在实际测定化合物中处于不同环境的质子时发现,同类磁核往往出现不同的共振频率。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质子各自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核周围的电子云的密度受外磁场的作用,产生一个与H o 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外加磁场对原子核的作用减弱,实际上原子核感受的磁场强度为:H=(1- σ)H0式中σ称为屏蔽常数,是核外电子云对原子核屏蔽的量度,对分子来说是特定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的反应。
那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的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为ν0=[γ/(2π ) ](1-σ)H0因此,分子中相同的原子核,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共振频率发生了变化。
一般的,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2.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由于屏蔽效应而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变化是极小的,按通常的表示方法表示化学化学位移的变量极不方便,且因仪器不同,其磁场强度和屏蔽常数不同,则化学位移的差值也不相同。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一个与仪器无关的相对值表示,即以某一物质的共振吸收峰为标准νTMS,测出样品中各共振吸收峰ν样与标准的差值,并采用无量纲的差值与νTMS比值δ来表示化学位移,由于其值很小,故乘以106,以ppm作为单位,其表达式为:δ =[(ν样-νTMS)/νTMS]106 (ppm)测试中选用的标准物质为四甲基硅烷(TMS),此时其位移常数δTMS=0TMS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屏蔽强烈,位移最大。
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因此,是最理想的标准参比物。
2.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首先是电负性--去屏蔽效应,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其次是磁各向异性效应,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
再次,苯环上的6个π电子产生较强的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
最后是诱导效应,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
3自旋的偶合与裂分各种化学样品中都有几种化学环境的核磁,NMR谱图上就应有几个吸收峰。
而由于内部相邻的碳原子上自旋的氢核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核的自旋-自旋偶合。
由自旋偶合作用而形成共振吸收峰分裂的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另外,核的等价性包括化学等价和磁等价。
3.1 化学等价核分子中有一组核,如果它们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化学位移也应该相等,则这组核称为化学等价核;反之,化学环境不相同,化学位移也不相等的核,为化学不等价核。
例如CH3CH2Cl中的CH3,三个质子的化学位移相同,可称为化学等价核。
而CH2的两个质子的化学位移也相同,则CH2中的两个H也是化学等价核。
3.2 磁等价核分子中有一组化学等价核,若它们对组外任何一个核的偶合作用都相等,则称这一组化学等价核为磁等价核,若一组化学等价核,它们对外核的偶合作用大小不同,则这一组核称为磁不等价核。
例如,氯乙烷分子中的CH3的三个H是化学等价核,又因这三个质子中的任何一个与CH2中氢的偶合作用相同,所以这三个H也是磁等价核,同样CH2也是磁等价核,而在偏氟乙烯CH2=CF2中,两个H和两个F都是化学等价的,但是他们之间又是磁不等价的,对任意一个F如F1,H1与其顺式偶合,而H2与之反式偶合,因此,两个H和两个F都是磁不等价的。
实际上,化学等价核,不一定是磁等价核,而磁等价核则都是化学等价核。
3.3 自旋偶合机理由于甲基可以自由旋转,因此甲基中任何一个氢原子和H的偶合作用相同。
质子能自旋,相当于一个磁铁,产生局部磁场,在外加磁场中,氢核有两种取向,即平行于磁场方向或反向于磁场方向,两种取向的概率为1:1.因此,甲基中的每个氢有两种取向,三个氢就有8种取向(23=8),即它们的取向方式可以有8种。
这就是说CH3自旋取向组合结果产生四种不同强度的局部磁场,而使-CH2-CH3中CH2的H 质子实际上受到四种场的作用,因而H的NMR谱图中呈现出四种取向组合在谱图上即表现为裂分为四个峰,各个峰的强度为1:3:3:1。
同样CH2的H产生三种局部磁场,使-CH3上的质子实际受到3种磁场作用,NMR谱图中出现3重峰,也是对称分布,各峰面积之比为1:2:1.4 核磁共振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NMR是聚合物研究中很有用的一种方法,它可用于鉴别高分子材料,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研究动力学过程等。
但在一般的NMR的测试中,试样多为溶液,这使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受到限制,而固体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法,采用魔角旋转及其他技术,可直接测定高分子固体试样。
同时高分子溶液黏度大。
给测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并提高测试温度。
4.1 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的测定NMR可用于研究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三种不同的立构结构,两个链接排列次序如下:图1 PMMA的链接顺序在等规结构中,亚甲基的两个质子H A和H B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在H谱谱图上裂分四重峰(H A,H B各两个峰),在间规结构中,H A与H B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一样,在NMR谱图上呈现单一峰。
而其他许多小峰则归属于无规聚合物。
从谱图2中还可以看出各种结构的CH3的化学位移明显不同。
等规为 =1.33ppm,无规为1.21ppm,间规为1.10ppm。
根据CH3峰的强度比,可确定聚合物三种立构的比例。
图2 PMMA的1H-NMR谱图溶剂:氯苯;仪器:60Hz (a)100℃;(b)145℃应用聚合物的碳谱也可以进行上述结构研究。
图3为聚丙稀的13C-NMR谱图。
全同聚丙烯的13C谱只有三个单峰,分属于亚甲基(CH2)、次甲基(CH)和甲基(CH3)[图3(a)];无规聚丙烯的三个单峰都较宽,而且分裂成多重峰[图3(b)],从化学位移值可辨别出不同的立构体。
无规聚丙烯的甲基碳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出现了三个峰,分别属于mm,mr,rr三个单元组,如图3(b)所示。
图3 聚丙稀的13C-NMR谱图60℃,邻二氯苯溶液(a)5%的全同聚丙烯(b)浓度20%的无规聚丙烯4.2 共聚物组成的测定利用共聚物的NMR谱中各峰面积与共振核数目成正比例的原则,可定量计算共聚物的组成。
图4是氯乙烯与乙烯基异丁醚共聚物的1H-NMR谱图,各峰归属如图所示。
图4 氯乙烯与乙烯基异丁醚共聚物1H-NMR谱图 100Hz,溶剂:对二氯代苯,温度:140%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比可通过测定各质子吸收峰面积及总面积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