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五乐”养生
白居易的“五乐”养生
白居易的“五乐”养生作者:潘春华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4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少年时聪明好学,但身体虚弱。
他27 岁才中进士,踏入仕途正值藩镇割据,社会动荡。
他宦海沉浮,屡遭打击和贬谪。
到了中年鬓白齿掉、未老先衰,暮年更是病疾缠身、花发脱落、几乎失明。
但他迎战病魔,仍享寿75岁,成为古人养生楷模。
白居易的长寿之道是多方面的,后人对他的“五乐”养生法推崇备至。
养德乐尽管白居易一生坎坷,但他始终把“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作为立身处世准则,乐观处世,以德养寿。
他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明,同情关心劳动人民。
如他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写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同盖洛阳城。
”在忠州任上,他为了帮助百姓早日脱贫,引导大家植树造林,带领百姓种了一片又一片的桃、杏树,还特地作了一首《种桃杏》诗:“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为官期间,白居易为各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并以此修身养德,乐在其中。
如在杭州修筑西湖的“白堤”,疏浚六眼井;鼓励江州百姓种茶;晚年捐出家财开凿洛阳以南的八节滩和九峭口等,受到历代人们的赞颂。
知足乐一般官吏往往难过“致仕(退休)”关,很不适应无权、年老、少俸禄的生活。
而白居易58 岁时就主动“致仕”,在简朴的生活中快乐地度过17 年。
其长寿的关键就在于心胸豁达乐观,知足常乐。
他在《斋居偶作》中说:“知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
”晚年他写过一首《狂言示诸侄》诗,把自己与一般人对比,所以越比越乐:“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64岁时,他在《鉴镜喜老》诗中写道:“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谁人知……”白居易认为老是人生的积累,人生既然可恋,老年则更珍贵,所以要珍视衰老,充分利用时间享受人生的快乐,不必悲天悯“老”。
赋诗乐感事赋诗是白居易终生的乐趣,即使遇到伤心事,也以此来倾泄心中的忧愁和悲痛,求得心理平衡。
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作者:贾冬梅来源:《祝您健康》2012年第02期唐诗中养生方面的选题和内容颇多,其中白居易的“养生诗”数量最多,最为全面。
他本人即是一个成功养生的典型。
白居易早年体弱,疾病缠身。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即年少时由于昼夜苦读,导致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此后通过自己养生之道的钻研和实践,这位眼看夭折的香山居士活到了75岁。
下面选几首诗词来看看他的养生之道。
1气功修炼晨兴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
铜炉添早香,纱茏灭残烛。
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清晨时的一段生活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气功中常见的“叩齿”。
叩齿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牙齿保健方法。
有一种说法叫“叩齿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三十六下,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相传这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方法。
现代科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了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可见,叩齿确实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2饮食起居偶作二首(节选)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战,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这首诗中提到了饮食养生中的“粗细搭配”和“饮食适量”。
粗细搭配可以增强粮食的营养价值,提高营养吸收率,并能有效预防多种“富贵病”。
而饮食的适时适量更加重要,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
凡食过多,则结积聚,饮过多,则成疾癖也。
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即气短、烦闷。
善养性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
白居易诗话养生
白居易诗话养生白居易诗话养生在我们看来,诗是抒情明志的艺术,让人们在欣赏品味中陶冶性情。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唐代政治家、诗人。
自进士及第开始做官,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司户参军、江洲司马、主客郎中、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等职,为官46年。
历经唐大历、建中、兴元、贞元、永贞、元和、长庆、宝历、太和、开成、会昌等11任皇帝。
白居易终生为官、终生写作,他对自己的诗文编辑整理“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创作极丰!在白居易的诗作中,有相当篇幅是有关养生的,既有对前人养生经验的传承,更是他自己养生实践的概括。
在唐代,50岁便被认为是寿终正寝,当时流行说法是“五十不为天”、已经算是长寿了,而白居易寿达75岁,大概应属高寿吧!白居易一生做官,他的长寿是养尊处优的结果吧?其实并非如此。
诗人为官清廉、勤苦,其政治讽喻诗直刺统治者的痛处,屡遭打击迫害,仕途蹭蹬。
诗作《赢骏》写一匹被主人遗弃的骏马,笔调凄婉:“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那是诗人被贬谪后悲愤的心声。
所以,诗人忧“安史之乱”后国运衰败、忧主上不明、忧百姓疾苦、忧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加之公务繁累,30多岁就体质大衰,疾病缠身,到40岁已病得不轻了。
他在《沐浴》诗中写道:“经年不沐浴,污垢满肌肤。
”因重病已快一年没有洗澡了,而当洗澡时,诗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悲观、很伤感:“老色头鬓白,病形肢体虚……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
”也是“祸不单行”,恰在这一年,白居易3岁的爱女不幸天亡,几位挚友也相继故去,诗人精神崩溃,心情坏到极处、苦闷到极处:“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亲爱零落尽,安用独身存?”痛苦无以复加,到了不堪独活的地步!“悲来四肢缓,泣尽双目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忧、愤、悲、思,诗人未老先衰。
怎样解脱?白居易与许多正直的封建士大夫那样,在对君王失望、政治抱负落空的极度苦闷的思索中,遂转向老、庄,看破“红尘”、堪透生死、幡然觉悟。
白居易关于养生的诗句
白居易养生的诗句白居易关于养生的诗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白居易负冬日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
2《快活》: 白居易饱食安眠消日月,闲谈冷笑接交亲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3《不出门》:白居易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
4咏兴五首·池上有小舟身闲心无事,白日为我长。
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
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
我今异于是,身世交相忘。
5对酒闲吟赠同老者白居易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
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
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
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
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
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
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
寄问同老者,舍此将安归?6《偶吟》: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于蕙荷中。
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7自在安泰良有以,与君论梗概。
心了事未了,饥寒迫于外。
事了心未了,念虑煎于内。
我今实多幸,事与心和会。
内外及中间,了然无一碍。
所以日阳中,向君言自在。
8狂言示诸侄 :白居易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9斋居偶作白居易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
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
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10早服云母散白居易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11闲游:白居易欲笑随情酒逐身,此身虽老未辜春春来点检闲游数,犹自多于年少人。
白居易养生白居易通过养生保持健康
白居易养生白居易通过养生保持健康白居易养生白居易,唐代文学家,他的养生之道备受后人推崇。
白居易通过一系列的养生方法,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健康。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白居易的养生之道,以及他的一些健康秘诀。
一、饮食养生白居易非常注重饮食的养生。
他主张“吃得饱而不过”,即吃饭时要保持适量,不过度饱腹。
他认为过度饱腹会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身体的健康。
此外,白居易还强调饮食的清淡和均衡。
他喜欢素食,认为素食可以清热解毒,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他还主张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保证体内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入。
二、适量锻炼白居易非常重视适度的锻炼。
他每天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比如散步、跳绳等。
他认为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并且有助于心情的舒畅。
他特别喜欢散步,认为散步可以让思绪更加清晰,同时也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他的养生之道告诉我们,适量的锻炼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三、注意调息白居易主张调息养生,他认为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平复情绪,舒缓压力。
他经常会在空闲的时候坐下来,闭上眼睛,调整呼吸,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他相信通过调息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他的养生之道告诉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呼吸,调整好自己的内心状态,以保持健康的身心。
四、保持乐观心态白居易非常重视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认为人的心情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他总是保持平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的乐观心态无疑对于他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的养生之道告诉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结起来,白居易通过饮食养生、适量锻炼、注意调息以及保持乐观心态等方法,保持了自己的健康。
他的养生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养生之道,注重饮食的均衡、适当运动、调整呼吸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从白居易的“闲适”诗中体会其养生之道
白居易为 自己取字乐天 , 也 表明 了诗人乐 天知命 的人 生态度。他在 《 得微之到官后 书备知通 州之事 怅然有感 因 成四》 中写给元稹 : “ 莫 遣沉愁 结成 病 , 时 时一 唱濯 缨 歌” , 就是劝慰 元稹 , 不管环境 好坏 , 都要 心情乐 观 , 善于自
2 豁 达 自处
所以年四十 , 心如七 十人 ” ( 《 自觉》 其一) … , 忧、 愤、 悲、
思, 使 得 他体 质 大衰 , 疾 病 缠身 , “ 经 年不 沐 浴 , 污垢 满 肌 肤。老色头鬓 白, 病形 肢 体虚 …… 自问今年 几 , 春 秋 四十 初” ( 《 沐浴》 ) 。虽然历经苦难 , 诗 人却 以“ 闲适” 的心
盎然生机 , 它和诗人的整个心灵融成一片 。
修心养性 , 做到 心无 旁 鹜 , 排 除一 切杂 念 , 返 璞 归真 , 顺乎 自 然是 自居 易养生 追求 的精神 境界 。嵇 康 《 养 生论》
中提 出 : “ 修性 以保 神 , 安 心 以全 身。 ” 万 全《 养生 四要》云 : “ 心常静则神安 , 神安 则精 神 皆安。经此 养 生则 寿。 ” 强 调 精神 的清静 内守 , 专一不 杂 , 白居易 的养生 观与之 相一致 , 通过 打坐静心 养神 , 练习导 引术 “ 调气 ” 、 “ 固精 ”, 通畅 气 机, 保养肾精 , 运化气 血 , 诗人重视感悟养生之道 。
的养 生保健 经验 有重要 价值。
关键词: 白居易; 闲适诗 ; 中医养生
中图分 类号 : 1 1 2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6— 0 0 5 6— 0 2
白居易的长寿养生之道
白居易的长寿养生之道白居易的长寿养生之道诗人白居易长寿养生之道是如何的?白居易的长寿有什么秘诀呢?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古代越过七十岁谢世的人确是很少的。
经历了唐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个皇帝的白居易,以七十五岁的高寿辞世。
他在唐代诗人中是最有养生之道的人。
白居易清贫、高洁、爱民、重养德。
在少年时很有志向和抱负。
虽然家境贫寒,但读书刻苦,在二十九岁时中第四名进士。
步入仕途,在官场不得志,不断遭受贬降,四十岁前一直疾病缠身,未老而先衰。
在他与医生、药书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生不满百”是因为“不得长欢乐”的缘故,届来他特别注重培养乐观性格,修德养生。
诗人在三十七岁才与夫人杨氏结婚,婚后他写了《赠内》一诗与妻子共勉:“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人生未死问、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梁珍?……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皆老同欣欣。
”诗文充分表达了白居易的为人正直坦荡和与妻子甘愿风雨同舟,白头到老的乐观情丝以及高尚的情操。
他在为官期间,廉洁清正、经常深入民间,了解农桑疾苦,为民办实事。
在杭州任刺史期间,在西湖为百姓加筑长堤,拦洪蓄水、打井六口,灌溉农田,为农夫解决干旱之苦。
白居易寄情山水,乐以释忧。
在唐代的诗人中,白居易创下了“三个新高”。
一是寿命高,终年75岁,远远超过了李白、杜甫;二是著作多,现存诗文2800多首(篇),在唐代当属第一;三是文学成就高,留下的佳作名句最多,千古不朽,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堪称第一流大诗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他一生乐观情绪的写照。
白居易一生足迹遍布半个中国,浏览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触景生情、尽情抒情托志。
例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诸。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他在抒发情感中欢乐、感悟、作诗、陶冶情操。
当诗人在忧愁悲伤或不得志时,就感事作诗、发泄感情。
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给他 的作品增添了异彩,同时也 留给后人一个很好的启示。
中原因很值得探讨。
(《唤起闲行》),叩齿不计其 首先表现 在不 生气 、不 烦
白居易主张养 生从青 数,直至“入静”为止,这种 恼。他“自知气发每因情,情
年时期开始,他本人也从青 跏趺坐,能使人心静,气匀、 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
年时期就开始读养生书,练 “入静”一刻,胜过睡眠一 与 浅 , 此 身 应 与 病 其 生 ”
人年轻,体多健,时光逝,到老年。 体渐衰,疾病添,重养生,保平安。 心态好,首当先,人知足,要乐观。 防七情,少忧愁,勿激动,心坦然。 宰相肚,心胸宽,多欢笑,变少年。 善交往,多爱好,多谦让,少欲念。 心不顺,赏花草,听音乐,妙难言。 与亲朋,多联系,忘年交,回童年。 常旅游,心更宽,勿独居,有事干。 常运动,气血畅,走为主,太极练。 勿竞争,莫过劳,量力行,是关键。 持之恒,莫间断,享高寿,养天年。
在各种负性情绪中,老 年人最怕老和病,他的一首 诗《自觉》,对此有相当精辟 的见解: “始知年与貌,衰盛 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 病 弥 缚 ,不 畏 复 不 忧 ,是 除 老病药。”
人的寿命与容颜,随着 精神状态是忧愁还是快乐而 不同,忧者衰,乐者盛,怕老 的老的更快,愁生病的越发 容易被疾病缠身。所以白居 易把“不畏复不忧”当成抵抗 衰老和疾病的一剂药方。□老年保人健
孙 清
三
白居易“坐禅”养生获高寿
37长寿林苑益 寿2014.12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
这样冲击上腹部,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
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
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5.海氏法还可以用来自救。
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
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
老年人的饮食安全应引起更多关注。
老年人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各种疾病之外,还应注意做到五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饮酒宜少,心宜平静,食不宜语。
老年人进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少进食干硬、粘滞的食物,放慢进餐速度,少吃多餐,尽量少讲话,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就防噎而论,关键是一个“慢”字,黏性大或水分少的食物更要小口小口地嚼碎后再咽。
滚烫的食物易让人心急火燎地想咽下去。
粗硬的食物也易被噎,这样的食物也要切碎细嚼再咽下。
有一养生方法是“每口至少嚼30次”,另一保健之道是“食不言”,即吃东西时不大声说笑。
如能这样做,自然会有防噎之功。
【编辑:修远】白居易54岁时初患白内障,后又因坠马伤及足和腰,“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书难。
辞官归去缘衰病,莫作陶潜范蠡看。
”白居易58岁时辞官退隐香山寺,但他没有为病痛所困,消极悲观厌世,而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探求心理恬静和安乐康复之道;正如他在《眼暗》一诗中所写:“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在医学尚欠发达的唐代,白居易的白内障无法根治,但他仿效佛陀僧人:闭目坐禅养生。
这在其晚年诗作《白香山诗集后集》卷十四《斋戒满夜戏招梦得》中的“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等诗句中亦可见打坐参禅是白居易老年养生的方法。
白居易诗文中的养生思想
白居易诗文中的养生思想壹、前言白居易(公元772─846年)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1]而且享寿尤高者[2],他尽管一生仕途坎坷,宦海中几经沉浮,由于白居易处世达观,养生有道,仍能著作等身、终生勤奋殚精竭虑而能获高寿,独享天年,他留下了3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他的众多诗篇中,有不少是书写他的生死观和养生方法的。
在他的散文里也常见其养生思想与乐天知命的处世智慧,其<动静交相养赋>全篇考察天地万物,辩证地论述了动静二者的关系,认为动静互济则两全而交利,不养则两伤而交病。
他的长寿养生之道是多方面的,白居易的气功养生方法及思想,散见于他所写的各种诗词文赋中,其理论融贯儒、道、释三家学说,简而易明,颇具特色。
因此,本文拟从几个方面探讨诗人的养生之道。
贰、白居易的养生之道一、乐天的思想在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白居易能突破古稀之界,活到高寿75岁,比号称诗仙的李白、诗圣杜甫都活得长寿,这其中的奥妙关键就在一个「乐」字上。
白居易,字「乐天」,诗人也确实以乐天的人生态度为其处世哲学。
宋晁迥在《法藏碎金录˙卷九》中曾论道:白公名居易,盖取《礼记˙中庸》篇云「君子居易以俟命」。
字乐天,又取《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
予观公之事迹,可谓名行相副矣。
可谓名符其实,白居易旷达的乐天态度正如《旧唐书˙本传》中所称颂的那样「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为意」、「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
这是因为白居易能乐天知命,始终保持心情的开朗、豁达。
乐天者,乐天派也。
白居易正因为是乐天派,才使他赢得了高寿。
但白居易并非生来就具有乐观性格的。
他年轻的时候,也曾「非忧即疾」,后来他在生活的道路上渐渐悟出了「人生不满百」,是因为「不得长欢乐」的原故,于是渐渐演变成了乐天派。
自居易自小体弱多病,加上5岁起即学诗,29岁考中进士,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文弱书生。
就是他30岁后先任谏官左拾遗,后任翰林院大学士也是仕途坎坷不顺,三起三落,比起与之情谊笃深、生性豪爽的终生好友元稹以及与之同年生的诗人刘禹锡,自然更多人生忧患和心理抑郁悲苦,但其寿命却比这两位好友高。
白居易长寿因“四乐”
白居易长寿因“四乐”作者:郑华金来源:《养生大世界》2008年第11期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存诗愈三千,居唐代诗人之冠,而且享年75岁,是古代诗人高寿者之一。
他的长寿之道是多方面的,而世人对他的“四乐”养生之道推崇备至。
第一乐:仕途坎坷处世乐白居易29岁中进士入仕途,但人生道路并不是“春风得意”。
昏暗官场使他壮志难酬,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又移忠州刺史。
后被招回朝廷,但不久又遭排斥,只好自请外任杭州刺史,后任苏州刺史。
回京后又做过闲官,晚年辞官,闲居洛阳而终。
尽管白居易一生坎坷,但他始终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处世准则,乐观处世,以德养寿。
在为官数十年中,清正廉明,同情关心劳动人民。
如他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写道:“心中为念农桑葚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同盖洛阳城。
”他为各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在杭州修筑西湖的“白堤”,疏浚六眼井;晚年捐出家财开凿洛阳以南的八节滩和九峭口等,爱到历代人民的赞颂。
第二乐:感事释怀赋诗乐感事赋诗是白居易终生的乐趣,即使遇到伤心事,也以此来倾泄心中的忧愁和悲痛,求得心理平衡。
白居易40岁时,母亲陈氏去世,同年长女金銮子又夭折,他“朝哭吾所亲,暮哭吾所爱”,还专门写了一首《病中哭金銮子》。
61岁时儿子阿崔死了,又写了《哭阿崔》。
后来好友元稹、刘禹锡死了,又写诗哭元稹,哭梦得,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还写了著名的《琵琶行》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内心苦闷。
在白居易大量诗作中,随处可见诗人这种心中烦恼自释怀的经历。
第三乐:陶情怡性山水乐白居易一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他都要浏览名胜,观赏风光,寄情山水。
诗人在杭州时爱西湖之美,写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咏,晚年闲居洛阳时仍深情怀念。
白居易以山水为乐,陶冶了情性,开阔了胸境,和悦了身心,同时登山涉水也锻炼了体魄。
【推荐】医药诗词——白居易诗中的养生思想
【推荐】医药诗词——白居易诗中的养生思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贞元十六(公元800)年考中进士后,长期为官,政绩卓著;写诗作文不辍,留下一部七十一卷的《长庆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有一部分吟咏心性修养即养生的诗,至今读来仍有浓厚兴味和启迪作用。
白氏养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养心。
他在《病中五绝句》之四中写道:“身是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至于如何养心,白氏突出一个“乐”字。
无论在任何境遇下,他都能找出“乐”的理由。
升迁,他乐;贬谪,亦乐;富有,他乐;贫穷,亦乐。
然则何时而忧耶?除了国家、民众的灾难及亲友死伤之事,就个人遭遇而言,几乎无事不乐。
白氏四十二岁时,曾由朝廷大员,一度赋闲,退居渭上。
此时正值壮年,英姿勃发,壮志凌云,但却无事可做。
一般人受此打击,往往郁郁寡欢,甚至众病丛生。
然而白氏却乐在心里。
他找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诗集,反复吟诵,并仿其体,作诗十六首以自娱。
在第九首中写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簟。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况此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白氏此诗透露了他身处逆境而能自乐的一个秘密,即与先贤比较。
颜回和原宪是孔子的弟子,是著名的安贫乐道者。
《论语。
雍也》记孔子赞扬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据《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原宪隐居于卫国,住在藜藿穷阎之中,摄敝衣会见来访的时为卫相的老同学子贡,而不以为耻。
与他们一比,白氏自觉境况好得多,没有理由不乐。
白氏不仅与先贤比,还与当时的农民比。
他四十九岁时由地方赴京城长安任职,途中宿于一个老农家中。
看到这个老农“岁种一顷田,春驱两黄犊。
从白居易诗中看音乐养生
龙源期刊网 从白居易诗中看音乐养生作者:胡汉平来源:《华人时刊》2012年第12期许多人通过音乐陶冶心情,克服心理障碍,在养生与治疗中取得效果。
这里就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篇中有关内容,作点简单介绍。
如果有兴趣,你也能通过音乐陶冶心情,增进健康。
白居易在《听弹古渌水》一诗中写道:“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竞日有馀清。
”一曲《渌水》使他心平气和,整天都有好心情。
在另一首《听幽兰》中写着:“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说明幽兰使他身心安静、良好,同时他还身有体会地说“自弹不及听人弹”。
可见以音乐来使人放松、安静,以聆听为最好方式。
在白居易的诗中,不仅可以看到以音乐“平心”的生动描写,还可以看到音乐对人的强烈移情作用。
在《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可见诗人在音乐的感动下,情感上的剧烈反应。
诗人在《五弦琴》一诗中有“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商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的诗句,说明那些坐客的心理、行为已经随着音乐而引起变化,这就是音乐心理、行为治疗的原理所在,也是音乐治疗实施中所追求的移情效果。
诗人在另外一首《五弦弹》中写道:“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
铁声杀,冰声寒。
声声入耳肤血惨,寒气中人肌骨酸。
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坐相对愁无言。
”在这里,音乐的心理反应强烈,已经引起肤、血、肌、骨等组织的生理变化,是音乐引起生理变化的确切记录。
许多人对传统医学中的“五音”理论深有体会,音乐不但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使人心旷神怡,身心健康。
如能在闲暇中倾听音乐,也许能使你心情舒畅,进入恬静、和谐、美好的境界。
有了良好的心境,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音乐能养生治病,道理也在此了。
白居易的心灵养生观
(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自小体弱多病,少年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战乱年代,中年一心为国效力却数度遭贬。
但令人吃惊的是,经历如此坎坷的白居易却享年75岁。
要知道在唐代,活过50岁便可称为寿终正寝。
白居易一生注重养生,尤其是在“心灵养生〞方面,那就是:乐天知命,安于淡泊,不惧老。
他一生创作了三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大量诗作是关于养生的,既有自己的养生经验和感受,也有总结前人的养生精粹。
今天读来,仍可供我们借鉴参考。
乐天知命,顺其自然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顺之多吉寿,违之多凶夭〞。
虽然宦途坎坷、屡受打击,但白居易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做官还是被贬为平民,无论是居于闹市还是乡野,始终保持着豁达的心胸,保持着“知足常乐〞的心态。
白居易以“乐天〞自许,在《白香山集》里他在诗中打趣道:“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无论遇到大事小事,不自寻烦恼是白居易的处世原那么,“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假设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如果遇到不快乐的事,他也总能一笑了之,淡然处之。
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是白居易所追崇的品质,在每次被贬官或被迫辞官后,他都能认命自乐。
他被贬到江洲时,反而喜形于色说:“匡庐在念久矣,今得青山绿水中为风月主人,幸甚!〞“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在诗人白居易的眼中,能充饥即是美食,可容膝便为安居。
简单饮食,静坐养生白居易的早餐通常是云母粥和嫩笋。
白居易对竹笋似乎情有独钟,竹笋在他的诗中经常出现。
而据现代科学分析,竹笋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高胆固醇症有一定疗效。
他的午、晚餐也以素食为主,就是开荤,也不过是“饭热鱼鲜香〞。
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
作者:吴昆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2年第08期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75岁寿终。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这是相当长寿的了,而关于长寿的原因以及独特的养生之道,他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
”白居易的第一个养生之道是多吃粗粮与菜蔬。
白居易对食物并不挑剔,讲究自然简洁、新鲜应季。
他强调做菜的口味一定要清淡,新鮮的菜蔬与粗粮是日常食谱。
当然,白居易并不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鸡鸭鱼肉并不是不吃,而是点到为止,这样的做法也和现在的饮食养生之道非常契合。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白居易的第二个养生之道是晒太阳。
老年时代的白居易经常坐在自家院落中晒太阳,冬季也坚持。
晒太阳可以促使血液流动加快,细胞增生,这样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就会得到改善,最终达到和气生肌肤的效果。
“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白居易的第三个养生之道是保持乐观。
在生活中应清心寡欲,对事物保持乐观,及时行乐,懂得知足。
尽管白居易仕途坎坷,总是遇到挫折,但他是一个乐天派,心情总是保持愉悦的状态。
愉快的心情对身体的调节也十分有益,可使身体保持强劲。
“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
”白居易的第四个养生之道是顺势而为。
身体有病就及时诊治,身体不舒服就及时休息,绝不讳疾忌医,也不强撑自虐,将小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发展成危险的问题。
(摘自《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
*导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享年74岁,在当时是位高寿诗人。
在他的诗篇中,有不少是介绍养生之道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享年74岁,在当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享年74岁,在当时是位高寿诗人。
在他的诗篇中,有不少是介绍养生之道的。
*养生以动
白居易认为,活动养生十分有用,因此他很喜欢步行游览名胜。
在一首《玉泉》诗中云: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
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
手把青筇仗,头戴白纶巾。
兴尽下山去,知我是何人。
诗句描述了白居易游览杭州西湖玉泉时的情景,可见他已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陶醉,达到了忘我境界。
*养生以静
白居易认为,静亦可养生。
他在《消暑》诗中曰:何以尚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做回人间翁。
酷暑苦夏,诗人自有对付它的妙法,即所谓心静自然凉。
*养生练功
白居易晚年常以练气功养生。
他在一首《练功》诗中说: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扶。
初似饮醇醪,又如蜇苦旁。
外融为骸畅,中适一念除。
旷至忘所存,心与虚俱无。
诗句生动描绘了练功时的场景。
练功养生,诗人身心舒畅,简直如痴似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诗人白居易的养生诗
诗人白居易的养生诗唐诗中养生方面的选题和内容颇多,其中白居易的“养生诗”数量最多,最为全面。
下面一起来看看!1 气功修炼晨兴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
铜炉添早香,纱茏灭残烛。
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清晨时的一段生活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气功中常见的“叩齿”。
叩齿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牙齿保健方法。
有一种说法叫“叩齿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三十六下,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相传这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方法。
现代科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了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可见,叩齿确实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2 饮食起居偶作二首(节选)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战,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这首诗中提到了饮食养生中的“粗细搭配”和“饮食适量”。
粗细搭配可以增强粮食的营养价值,提高营养吸收率,并能有效预防多种“富贵病”。
而饮食的适时适量更加重要,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
凡食过多,则结积聚,饮过多,则成疾癖也。
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即气短、烦闷。
善养性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
3 闲适清娱好听琴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唐诗中闲适清娱的.有不少。
一方面是唐人活得的确潇洒,另一方面也是闲适清娱时容易做出好诗。
这一篇《好听琴》不算多么出彩,但却道出了音乐给人的宁静镇定之感,这也是养生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 防疾养病戒药(节选)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
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
以之资嗜欲,又望延甲子。
白居易的养生之道
白居易的养生之道乐天知命豁达养心——白居易的养生之道一.盛唐寿星白居易,字乐天(772~846)。
幼年体弱多病;少年时代,适逢战乱,历经颠沛流离;青年时代,在京城长安,拼命苦读,勤奋写作,严重损害了健康。
刚20岁,就“未老而齿动发白”。
中进士后,长期为官,政绩卓著;写诗作文不辍。
中年以后,虽一心为国效力,却屡屡遭贬,“谪居卧病浔阳城”。
然而,如此坎坷的人生经历,诗人却能活到75岁的高寿。
须知,唐代人均寿命约30岁左右,50岁死亡,就叫做‘寿终正寝’。
白居易的寿限比当时的平均水平翻了一番;在唐代可称为寿星了。
盛唐诗人层出不穷。
其中生活在公元700至850这150年间、并著有大量堪称唐诗中“阳春白雪”诗作的著名诗人有李白、王维、杜甫、韩愈、自居易、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等。
这些诗人传世诗作最多的前三位是白居易,传世诗作3000多首;杜甫大约2000首;李白将近1000首。
而寿命最高的前三位是:白居易享年75岁:刘禹锡享年71岁;李白和王维享年60岁。
其余者皆享年50左右,李贺只活了26岁;李商隐活了45岁,元稹52岁。
若论诗人们著作等身、终生勤奋殚精竭虑者都莫过于白居易,而白居易却能独获高寿,享尽天年,其奥妙何在呢??白居易长期写诗作文不辍,留下一部七十一卷的《长庆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有一部分吟咏心性修养即养生的诗,至今读来仍令人兴味盎然,对当代人的养生保健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白居易的,《病有十可却》,或许能帮我们解开他高寿的秘密:?静坐观空,觉四大原从假合,一也;烦恼现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三也;造物劳我以生,遇病稍闲,反生庆幸,四也;宿孽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家室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常自观察克治,七也;风寒谨防,适欲淡薄,八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务适毋强,九也;觅高朋亲友,讲开怀出世之谈,十也。
”?二.知足常乐白居易养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养心。
白居易养生 白居易养生有三宝(3)
白居易养生白居易养生有三宝(3)--> 第四乐:恬和身心交友乐白居易平生爱交友,善交友,由于他心地善良,交友诚挚,所以交得的友情都很牢固。
他与元稹情谊甚笃,且诗也齐名,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交往至深,故人称“刘白”。
他喜欢与朋友欢聚,或书信往来,或唱和酬答,吟诗作赋,乐在其中,这使他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
白居易是怎么养生的少年时代的白居易,为了能在京城长安崭露头角,拼命苦读,勤奋写作,以致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刚刚20岁,就出现了“未老而齿动发白”的症状。
以后他被贬,“谪居卧病浔阳城”,按常规难以高寿。
然而,诗人却活到75岁。
奥秘何在呢?首先,白居易乐天如命,始终保持心情的开朗、豁达他有一个着名的观点:“心是自医生。
”(《达哉乐天行》)《旧唐书》本传说他“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为意”。
他高歌“无忧乐性物,寡欲清心源”(《养拙》),“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求崇里观居》)。
就是对人类无法避免的衰老现象,他也是旷达视之。
比如他的头发脱落严重,他不忧不躁,认为这样“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反倒省事。
正是由于树立了这种乐天知命的思想,白居易总是处于一种安然自得的恬淡心境,于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其次,白居易十分注重饭食之补他的早餐很简单,不外是“一杯云母粥”,或“烹葵炮嫩笋”。
嫩笋其味鲜美,增人食欲,据现代科学分析,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高胆固醇症有一定疗效。
白居易养生有三宝
白居易养生有三宝白居易养生有三宝相信每一个都有听说过白居易,甚至是学习过很多他的古诗。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知名诗人,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永垂不朽的诗句。
其实,白居易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在诗坛的成就,还有他的养生精髓。
白居易早衰,然而却获得高寿,这与他懂得养生分不开。
那么白居易都有哪些养生方式呢?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白居易作为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相信到现在很多人仍是非常熟悉他。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白居易也是一名养生家。
他出生在乱世,一生坎坷,却活到了75岁。
其实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窥探出他的养生之道。
白居易作为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相信到现在很多人仍是非常熟悉他养心心主神明,所以中医养生首重养心、调心。
白居易诗中说,“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这是他养心的重要体现,和《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的养生精髓是一致的,也是他长寿的最重要秘诀。
饮食均衡中医倡导清淡饮食,不过食肥甘厚味。
白居易就非常注重素和荤的搭配。
据记载,他的早餐就是云母粥或嫩笋,午餐晚餐也照样素食为主,“午斋何简洁,饼与蔬而已”,“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是对他健康饮食的明确记载。
《黄帝内经》强调,“膏粱之变,足生大”,这恰恰反映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大鱼大肉,肥甘厚味,再加上酗酒,对健康非常不利。
身心运动现代医学强调“心理、运动和饮食干预”,其实,白居易很早就意识到并且实践了这三点。
白居易常年坚持散步,少则绕庭几圈,多则远足;并且还有练习气功、打坐调神的习惯,而且已经达到了“中宵入定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的境界。
在中医中,中医认为,运动其实不仅仅是形体的.运动,最重要的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调气,如练太极拳就非常强调呼吸的调节。
白居易“坐禅”养生获高寿白居易54岁时初患白内障,后来又因坠马伤及足和腰,“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书难,辞官归去缘衰病,莫作陶潜范看”,所以白居易58岁时辞官退隐香山寺,但他绝不让病痛所困,消极悲观厌世,而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探求心理恬静和安乐康复之道;正如他在《眼暗》一诗中所写:“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药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的“五乐”养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少年时聪明好学,但身体虚弱。
他27岁才中进士,踏人仕途正值藩镇割据,社会动荡。
他宦海沉浮,屡遭打击和贬谪。
到了中年鬓白齿掉、未老先衰,暮年更是病疾缠身、花发脱落、几乎失明。
但他迎战病魔,仍享寿75岁,成为古人养生楷模。
白居易的长寿之道是多方面的,后人对他的“五乐”养生法推崇备至。
养德乐尽管白居易一生坎坷,但他始终把“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作为立身处世准则,乐观处世,以德养寿。
他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明,同情关心劳动人民。
如他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写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同盖洛阳城。
”在忠州任上,他为了帮助百姓早日脱贫,引导大家植树造林,带领百姓种了一片又一片的桃、杏树,还特地作了一首《种桃杏》诗:“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为官期间,白居易为各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并以此修身养德,乐在其中。
如在杭州修筑西湖的“白堤”,疏浚六眼井;鼓励江州百姓种茶;晚年捐出家财开凿洛阳以南的八节滩和九峭口等,受到历代人们的赞颂。
知足乐一般官吏往往难过“致仕(退休)”关,很不适应无权、年老、少俸禄的生活。
而白居易58岁时就主动“致仕”,在简朴的生活中快乐地度过17年。
其长寿的关键就在于心胸豁达乐观,知足常乐。
他在《斋居偶作》中说:“知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
”晚年他写过一首《狂言示诸侄》诗,把自己与一般人对比,所以越比越乐:“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64岁时,他在《鉴镜喜老》诗中写道:“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谁人知……”白居易认为老是人生的积累,人生既然可恋,老年则更珍贵,所以要珍视衰老,充分利用时间享受人生的快乐,不必悲天悯“老”。
赋诗乐感事赋诗是白居易终生的乐趣,即使遇到伤心事,也以此来倾泄心中的忧愁和悲痛,求得心理平衡。
白居易40岁时,母亲陈氏去世,同年长女金銮子又夭折,他“朝哭吾所亲,暮哭吾所爱”,还专门写了一首《病中哭金銮子》。
61岁时儿子阿崔死了,又写了《哭阿崔》。
后来好友元稹、刘禹锡相继亡故,又写诗哭元稹、哭梦得。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还写了著名的《琵琶行》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内心苦闷。
42岁时,他曾由朝庭大员一度赋闲,退居渭上。
一般人受此打击,往往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而白居易却调整心态,找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反复吟诵,并仿其体,作诗十六首以自娱。
他在第九首诗中写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在白居易大量诗作中,随处可见这种“心中烦恼自释怀”的经历。
交友乐白居易平生爱交友,善交友,由于他心地善良,待友诚挚,所以交的友情都很牢同。
他与元稹情谊甚笃,且诗也齐名,世称“元白”;后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交往至深,故人称“刘白二狂翁”。
他喜欢与朋友欢聚,或书信往来,或唱和酬答,吟诗作赋,乐在其中。
他的名篇《长恨歌》,就是与王贤夫、陈鸿同游周至县仙游寺时,一起讨论后写出的。
在他73岁时,还在洛阳故居香山与六位年过七旬远离世俗的文友组成“七老会”,后又加入了95岁的僧人如满和尚及百岁高龄的李元爽,号称“香山九老”。
他们志趣相投,耽于清淡,饮酒赋诗,高谈阔论,不亦乐乎。
白居易更是豪气不减当年,为此留下了《七老会诗》《九老图诗》等诗篇,传为千古文坛佳话。
游览乐白居易虽然失意于官场,却寄情于山水,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他一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要尽情地游览名胜,观赏风光,以山水?槔郑?并轻松吟出“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
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兴尽下山去,如我是何人”的千古绝唱。
他晚年定居洛阳,经常与刘禹锡结伴出游,相互唱和,其乐无穷。
这种既开阔胸襟、和悦身心,又锻炼了体魄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及年轻态,足
以垂范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