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规范实施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一、前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为了规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无法正常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昏迷、重症肌无力、消化道肿瘤等。
2. 胃肠道功能不良,但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如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
3.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如创伤、感染、手术后等。
禁忌症1. 胃肠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如胃肠道穿孔、梗阻等。
2. 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患者。
3. 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全身状况危重的患者。
4. 对肠内营养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
三、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1. 营养评估1.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疾病诊断等。
2.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3.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包括食欲、呕吐、腹泻等。
2. 营养配方制定1.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3. 调整营养配方,以满足患者特殊的营养需求,如高蛋白、高脂肪等。
3. 营养输注1. 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如口服、鼻饲、经皮内镜胃造瘘(PEG)等。
2. 输注速度从慢到快,逐渐增加,以避免胃肠道不耐受。
3. 监测患者的耐受情况,如胃肠道症状、血糖水平等。
4. 营养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体重、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2. 观察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呕吐、腹泻等。
3.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营养需求,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护理1. 胃肠道并发症1. 恶心、呕吐: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性质,必要时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2. 腹泻:观察患者的粪便性质,调整营养制剂的温度和浓度,必要时暂停输注。
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注意事项
1、如无禁忌,卧床病人抬高床头30°~45°,鼻饲完成后保持原卧位20~30分钟。
一定要抬高床头!
2、采采用输注泵时,以每小时25~50毫升的速度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调整到每小时100~125毫升。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
居家或没有输注泵时,可以手推注射器缓慢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鼻饲过程中患者如有呛咳、误吸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注。
鼻饲前后用注射器抽取20~30毫升温开水进行脉冲式冲管,以保持管道通畅,避免鼻饲管内食物残留。
鼻饲后30分钟内尽可能避免吸痰,清醒患者尽可能避免用力咳嗽,以防患者出现呕吐及误吸的现象。
3、营养液温度不宜超过38~40℃,患者感觉舒适、一般以滴在手腕上不烫为宜。
若患者平时喜食温热食物,请告知护士,可采用加温输注的方法。
4、营养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变质,24小时内用完。
调配和盛放营养液的容器要保持清洁。
5、按照制剂说明书配置标准浓度的营养液,如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时,可通过稀释营养液或减速输注改善症状。
6、肠内营养期间要关注患者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消化吸收功能受损的患者, 如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
等。
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或昏迷的 患者。
01
需要进行大手术或严重烧伤
的患者。
02
03
老年人和儿童患者,由于咀 嚼和吞咽困难需要补充营养
。
04
05
需要进行化疗或放疗的患者 ,由于食欲不振和恶心呕吐
需要补充营养。
02
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流程
对肠内营养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肠内营养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 质量。
06
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长期卧床患者的肠内营养管理
患者情况
01
长期卧床,无法自主进食,营养需求较高。
管理方案
02
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
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鼓励患者多 活动,必要时使用通便药物。
代谢并发症
高血糖
减少输注速度和量,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给予 降糖药物治疗。
低血糖
在输注过程中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输注速度 和量。
电解质紊乱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根据结果调整肠内营养配 方。
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
确保输注管位置正确,避免误吸 ,如有吸入性肺炎症状,及时就 医。
03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与使用
制剂类型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
适用于消化吸收不良、严重代谢紊乱等患者,提供高蛋白、低脂 肪的营养供给。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好、需要补充营养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素 。
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
适用于特定营养素缺乏的患者,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可单独或组 合使用以满足患者特定需求。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入或口腔摄入不足的患者。
肠内营养的使用规范非常重要,既能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支持,又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对肠内营养的使用规范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严格的适应症是肠内营养使用的前提。
肠内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包括无法通过口腔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呕吐、口腔疾病等)、口腔进食不足的患者(如食欲不振、吞咽困难、进食量限制等)以及营养需要增加的患者(如手术后、消瘦患者、严重烧伤患者等)。
在应用肠内营养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肠内营养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其次,正确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方法。
肠内营养可分为胃肠营养和肠道营养两种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胃肠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吸收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胃管或空肠管给予营养液;肠道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受损的患者,通过肠造瘘或肠外瘘给予营养液。
在选择肠内营养方法时,需考虑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预计肠内营养持续时间等因素。
第三,合理选择适当的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液的制剂种类较多,可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制剂。
一般肠内营养液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还可以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促进肠道吸收的药物。
在选择营养制剂时,需考虑患者的肠道功能、肠道耐受性以及制剂的安全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然后,确保肠内营养的正确操作。
肠内营养液的给予应在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肠内营养液的配制和给予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制剂误配等错误。
同时,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给予量,以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
最后,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肠道滞留、胃肠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
在给予肠内营养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肠道功能、肠吸收和营养状况,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实施肠内营养管理制度
实施肠内营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的肠内营养管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有关文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疗科室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人员。
第二章肠内营养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三条安全优先原则肠内营养管理工作应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确保肠内营养的选择、制备、监测和管理过程均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四条个体化原则肠内营养管理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和肠功能状态进行个体化评估,订立适合患者的肠内营养方案。
第五条团队合作原则肠内营养管理工作应由跨学科的医疗团队共同参加,包含但不限于营养师、医生、护士等,确保患者的有效管理和全面照护。
第六条定期评估和调整原则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动、营养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第三章肠内营养管理的工作流程第七条评估和筛选1.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含病情、体格指标、肠功能状态和营养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2.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肠内营养的筛选,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肠内营养。
第八条方案订立1.针对符合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订立肠内营养方案,包含营养目标、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予以方式等。
2.肠内营养方案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肠功能健康程度进行个体化订立,确保方案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九条营养支持与监测1.肠内营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包含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取量、消化汲取情况等。
2.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包含体重、肌肉质量、营养素水平等,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和调整方案。
第十条配置与予以1.肠内营养的配置工作应由专业营养师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完成,保证配比准确和制备过程的卫生安全。
2.肠内营养的予以方式可以采用胃管或肠道插管,具体选择依据患者的肠功能和情况确定。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以促进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旨在提供一套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
目标- 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提供给医疗人员一个参考框架,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最新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规范内容1. 患者评估- 在确定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治疗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疾病特点和预期治疗期限。
-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确定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最适合的营养配方。
2. 营养配方选择- 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特点和预期治疗期限等因素。
- 营养配方的选择应基于最新的营养治疗指南和临床证据。
3. 肠内导管插入- 在进行肠内导管插入之前,医疗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在插入肠内导管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消毒和穿刺部位准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在插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导管固定的原则。
4. 肠内营养管理- 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患者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 医疗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肠内营养接受情况、营养摄入量、液体平衡和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 患者的肠内营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定期调整。
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医疗人员应密切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识别,如肠梗阻、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 在出现并发症时,医疗人员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并与专业团队协作处理。
6. 患者教育和营养支持- 医疗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肠内营养治疗的相关信息和教育,包括治疗目的、操作技巧和并发症预防等。
- 医疗人员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营养咨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肠内营养治疗。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的基本内容,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1. 引言肠内营养护理是一种通过肠道给予患者所需营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
为了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2. 操作准备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和适应症,确保肠内营养护理适用于该患者。
- 医嘱确认:确认医生已经下达了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医嘱,并明确所需营养成分和剂量。
- 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肠内营养管、营养液和输注泵等设备,并确保其清洁和完好无损。
3. 操作步骤3.1 插管操作1.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半卧位或仰卧位。
2. 管道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如胃管或空肠管。
3. 滴管插入:采用无菌操作,将肠内营养管插入患者口腔,通过食管插入到胃或空肠。
确保插管过程中患者感到舒适,避免损伤黏膜。
4. 定位确认:通过X光或其他适当方法,确认肠内营养管的准确位置,避免误导管。
5. 固定固定:将肠内营养管固定在患者体表,确保管道稳固不易脱落。
3.2 营养液输注1. 营养液准备:按照医嘱要求,准备合适的肠内营养液,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输注装置选择:选择适当的输注泵或滴注装置,确保输注速度和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连接管路:将肠内营养管与输注装置连接,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避免漏液或感染风险。
4. 输注监测:定期检查输注装置的运行情况,避免堵塞或漏液等问题。
同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
4. 操作注意事项为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风险。
- 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管的通畅性和位置,防止误导管或脱落。
- 注意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适应症,及时调整营养液成分和剂量。
-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相关指标,评估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
-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腹胀等。
5. 总结肠内营养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护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最新的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管理制度
肠内营养管理制度
1.患者肠内营养种类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2.留置鼻胃管患者,鼻饲前需抬高床头30-45°(特殊情况除外),持续至餐后30分钟;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的患者,要持续抬高床头。
3.确保喂养管位置安全有效,每日观察并记录喂养管置管刻度。
输注营养液前,应确定喂养管的位置,经胃内营养者,应用三种方法确认在胃。
4.规范固定各种肠内营养管道,更换固定贴时,要检查固定处的皮肤,避免粘膜和皮肤的损伤。
5.持续肠内营养输注使用专用营养输注器,放置床头,与其他管路区分;每24小时更换营养输注管及50ml肠内营养注射器。
6.根据营养液性质和患者耐受程度必要时使用加热器,选择最低加热温度为原则,做好防烫伤、电效能监测措施;使用期间,注意安全、加强巡视,控制好温度及摆放位置。
7.保证营养泵使用效能,应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测肠内营养泵、加热器的使用效能,能做到及时维修,有检修记录。
8.营养液开启后24h内有效;营养液单独使用,不加药物。
9.鼻饲药物要充分研磨,给药前后用10-30ml温水冲洗胃管,冲洗器容量应≥20ml。
10.使用连续喂食泵每4小时进行温开水常规脉冲式冲管,必要时增加管路冲洗频率,以防堵管。
医院肠内肠外营养管理规范
医院肠内肠外营养管理规范一、前言营养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合理的营养摄入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肠内肠外营养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主要手段,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肠内肠外营养管理,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范。
二、肠内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1.肠内营养适应症:(1)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口腔、咽喉部疾病、食管癌等。
(2)胃肠道功能不全或部分丧失的患者,如重症胰腺炎、胃肠道手术后等。
(3)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患者。
(4)需要增加营养摄入的患者,如烧伤、创伤、感染等。
2.肠外营养适应症:(1)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患者。
(2)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道手术后等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
(3)重症胰腺炎、重症感染等严重疾病患者。
(4)新生儿、早产儿等特殊情况。
3.禁忌症:(1)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2)严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者。
(3)急性胃肠道穿孔、梗阻等。
三、肠内肠外营养管理流程1.营养评估:(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营养状况、疾病情况等。
(2)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了解营养状况变化。
2.营养治疗计划:(1)根据患者病情、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等制定个性化营养治疗计划。
(2)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联合。
3.营养制剂选择:(1)根据患者病情、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
(2)肠内营养制剂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应根据患者需求调整配方。
(3)肠外营养制剂包括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应根据患者需求调整配方。
4.营养支持实施:(1)肠内营养:通过鼻胃管、胃造瘘、空肠造瘘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
(2)肠外营养: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5.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肠内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
肠内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肠内营养治疗提供规范和管理规定,以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给予营养物质来维持患者营养状态的方法,而规范和管理规定的实施将确保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规范要求
1. 选择适当的患者:仅对确实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专业评估来确定需求。
2. 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
3. 营养补充剂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营养补充剂,确保其符合质量监管机构的要求。
4. 技术选择: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肠内营养技术,例如肠内管道插入等,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监测与调整: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供营养支持。
管理规定
1. 专业人员资质:确保参与肠内营养治疗的医务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2. 治疗流程:建立明确的治疗流程,包括患者评估、营养方案制定、技术操作、监测与调整等环节。
3. 错误防控措施:制定错误防控制度,包括对治疗方案、营养补充剂、技术操作的核查和验证,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4. 患者知情同意:在开始治疗前,明确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并获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5. 安全措施:确保治疗设备的安全和卫生,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以上规范和管理规定将有助于确保肠内营养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医疗伦理,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指南
如吸入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 等,主要由喂养管污染或患者免
疫力下降引起。
针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
严格掌握肠内营养适应症和禁忌 症
根据患者病情、营养需求及胃肠道功能等 因素,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规范喂养管管理
定期更换喂养管,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堵 塞和污染。
调整营养液配方和输注方式
加强患者教育和护理
感染并发症
如吸入性肺炎等,应注意喂养管护 理和口腔卫生,避免误吸和感染。
03
规范化管理策略与实践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
制定肠内营养支持团队的工作职 责和流程,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 和工作内容,确保团队协作顺畅
。
建立肠内营养制剂的采购、储存 、配制、输送和使用的标准化流 程,确保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制定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 理措施,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机
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水平
加强医护人员肠内营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配制、 使用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肠内营养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估,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练度。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肠内营养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指 南。
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建立
数据收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收集系统,收集 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 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差异 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以揭示肠 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
反馈机制
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将分析结果 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和患者,以
观察并发症发生Biblioteka 及严重程度03记录并比较实施指南前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变化
肠内营养护理的管理与实施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肠内营养路径
➢ 鼻胃管 ➢ 鼻空肠管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 ➢ 术中胃/空肠造口 ➢ 肠瘘口置管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第8页
胃管固定 固 定 法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第9页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空肠(胃)造口管固定
PEG\PGJ管固定
第10页
肠内营养给予方式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第3页
肠内营养生理优点
❖ 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符合生理
❖ 局部营养和促进肠上皮修复作用
▪ 促进肠蠕动
▪ 促进门静脉系统血流
▪ 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 保护肠道生物和免疫屏障,降低肠道细菌易位
❖ 降低肠道炎性介质合成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第4页
肠内营养其它优点
➢ 营养全方面 ➢ 易于消化吸收 ➢ 抗原性弱、方法简便 ➢ 价格低 ➢ 比肠外营养并发症少 ➢ 安全
给,增加脱机难度) ➢ 糖尿病用膳食:瑞代、益力佳 ➢ 免疫增强型膳食:瑞能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第15页
肠内营养护理实施——六防
1
6
防移 位
防堵 管
2
防误 吸
5
防拔 管
4
防污 染
3
防接 错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第16页
防堵管
堵管原因:
➢导管打折 ➢营养液粘稠 ➢导管内径小 ➢冲管不及时、不充分 ➢管饲给药方法有误
拔管前可饮20ML石蜡油,或旋转胃管迟缓拔出
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第35页
肠内营养制剂浓度及量使用规范
第1日用1/4总需要量,营养液浓 度可稀释1倍
第2日可增加至1/2总需要量
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物质来维持患者营养需求的方法,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或无法经过静脉输入营养的患者尤为重要。
重要性肠内营养护理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肠内营养护理,可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规范内容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适应症和禁忌症:明确了哪些患者适合接受肠内营养,以及哪些情况下不适合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2. 营养评估:介绍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以确定患者的营养需求。
3. 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了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制定肠内营养方案的指导原则,包括营养成分的选择和摄入量的计算。
4.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了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操作步骤,包括饮食准备、管道插入和管道护理等。
5. 监测和评估:介绍了对肠内营养护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
6.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指导医护人员在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肠梗阻等。
7. 家庭护理指导:提供了患者及其家属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实施建议为了正确实施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建议:- 在开始肠内营养护理前,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需求。
- 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
- 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 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理解和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并提供必要的家庭护理指导。
结论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对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该规范,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相关建议,医护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肠内营养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最新版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最新版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制定肠内营养护理的规范标准,旨在提供指导和参考,以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背景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通过口腔进食不足的患者,提供特殊配方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该护理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消化系统功能受损或无法摄取足够食物的患者。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护理人员要求- 执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营养配方的选择和给予方法,并能正确管理营养管道。
-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惯,并严格遵守手卫生、消毒和无菌操作要求,以减少感染风险。
营养配方选择和准备- 营养配方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进行合理评估。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并遵循相关的制备指南。
- 营养配方的准备和给予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配方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营养管道管理-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管道的通畅性和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 遵循正确的插管和拔管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对于长期使用的肠内营养管道,应进行定期更换和清洗,以减少感染风险。
监测和评估- 对接受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包括体重、血液指标、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等。
-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配方和给予速度,以确保患者的营养状态良好。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肠内营养护理的规范标准,包括护理人员要求、营养配方选择和准备、营养管道管理以及监测和评估等方面。
执行本文档的内容,可以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新修订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全新修订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1. 总则1.1 修订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患者安全》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对原有肠内营养护理规范进行了全新修订。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从事肠内营养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2. 肠内营养护理基本要求2.1 护理人员要求2.1.1 资质要求从事肠内营养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2.1.2 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肠内营养护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2 患者评估2.2.1 一般情况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营养状况等。
2.2.2 疾病状况评估包括原发病、并发症、胃肠道功能状况等。
2.2.3 心理状况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肠内营养的认识和态度,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2.3 营养配方制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必要时请营养师参与。
2.4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2.5 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2.5.1 口服适用于病情较轻、胃肠道功能良好的患者。
2.5.2 鼻饲适用于病情较重、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
2.5.3 经胃/肠造瘘口给予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丧失或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
2.6 监测和评估2.6.1 一般监测包括体重、身高、营养状况等。
2.6.2 胃肠道功能监测包括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出血、感染等。
2.6.3 营养状况监测包括血浆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等指标。
2.7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2.7.1 预防措施合理选择肠内营养制剂,注意营养液的温度、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度喂养。
2.7.2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
3. 附则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同时废止。
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制定相应的肠内营养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前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因此在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规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我们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规范。
1. 肠内营养的基本原则1.1 营养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等。
1.2 营养目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目标。
1.3 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目标,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多种制剂。
1.4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营养液的剂量和速度,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肠内营养。
2.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2.1 营养液的准备和储存:肠内营养液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准备,避免污染。
已配制的营养液应储存在4℃以下的冰箱内,并在24小时内用完。
2.2 营养液的输注:营养液的输注应遵循“渐进、持续、均匀”的原则,避免突然大量输注导致患者不适。
2.3 监测患者的耐受情况: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食欲、胃肠道症状、电解质平衡等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液的剂量和速度。
2.4 保持胃肠道通畅: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通便药物。
2.5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营养液的污染。
对于长期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肠道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3.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护理3.1 胃肠道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调整营养液的剂量和速度,或暂停肠内营养。
3.2 代谢性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
3.3 肝肾并发症: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需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必要时调整营养液的剂量和成分。
4. 教育与培训4.1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肠内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肠内营养的认识和接受度。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1、选择合适胃管,营养管放置后应经抽吸、X线检查等证实其在消化道内;2、清洁度:配置营养液的容器必须清洁、消毒后使用;3、舒适度:妥善固定喂养管,防止移位及滑脱,避免损伤鼻、咽、食管;口腔护理2次/日;4、喂养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喂养速度:24小时匀速输入,营养液泵控制速度,初始输注速度15-30ml/h,之后每4-12h 增加15-20ml,直至达到目标速度;每6h检查胃潴留,胃液潴留,停止喂养,胃排空,2h后速度为原速度1/2始;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喂养温度:38-40度;喂养浓度: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5、防堵管: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输入前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一旦发现堵管,应及时用20ml注射器抽温水反复冲吸,也可将胰酶溶于5%碳酸氢钠后冲管;6、防腹泻: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首日500ml,尽早达到全量;24小时匀速输入,营养液泵控制速度,初始输注速度15-30ml/h,之后每4-12h增加15-20ml,直至达到目标速度;7、防误吸:床头抬高30-45度,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低流速、匀速、恒温喂养方式进行鼻饲;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GCS评分<9分以及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危重患者检查有无腹胀、返流等误吸危险因素,听诊胃肠蠕动1次/4h;测得胃内残留量>150ml时应延缓肠内营养使用;8、防胃潴留:经胃喂养者第一个48h,患者有反流、腹痛、腹胀时,每4h检测胃内残留量,达到喂养的目标速度后或使用小口径的胃肠管可每6-8h检测一次;胃内残留量>200ml,可遵医嘱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胃残留量<500ml时,若没有不耐受的其他表现,不应终止肠内营养;9、肠内营养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波动,目标血糖控制在6.1-10mmol/L;10、帮助患者了解所输营养液的成分与效用,认识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起始“慢”
浓度,稀释“低” 温度,加热“暖”
10
24小时均速输入,初始输注速度15~30ml/小
时,之后每4~12小时增加15~20ml,直至达到 目标速度;
每6小时检查胃潴留,胃液潴留>150ml时停 止营养,胃排空,2小时后原速度的1/2起始;
11
总量:首日500ml,尽早(2-5天内)达到全量。(D
用具消毒应彻底,用前彻底清洗,煮沸消毒10min;
出现腹泻应少进或不进含脂高饮食; 鼻饲液温度适应,一般以38 C~40℃为宜; 严重腹泻时,暂停鼻饲营养液。
短肽-百普力
20
吸人性肺炎
长期鼻饲病人常因误吸而致吸人性肺炎。因病人多有不同程度 的缺氧、胃肠蠕动减慢,且昏迷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引起 吸人性肺炎。 对策: ①鼻饲前应吸尽呼吸道内分泌物; ②鼻饲时病人取坐位或将病人床头抬高30。~45。,管饲后30 min~60 min再放下床头.以防食物反流; ③每隔4 h观察鼻饲管位臵1次,并做好记录。同时对病人的胃 肠功能进行评估.监测胃内容物残余量,应保证残余量<200 mL,否则应暂停管饲,同时监听肠鸣音,判断胃肠蠕动情况;
级)
速度:
营养泵控制输注速度(A级)
管道:每4小时用20-30ml温水冲洗管道1次,每次中
断输注或给药前后用20-30ml温水冲洗管道(A级)
12
病人的耐受程度,如何判断?
临床症状:腹胀
腹泻 呕吐
13
病人的耐受程度,如何判断?
需要听肠鸣音么?
14
化验室检查,告诉我们什么?
白蛋白
肠内营养的规范实施
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 完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肠梗阻、肠缺血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 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和严重吸收不良
2
纽迪希亚有完整的肠内营养输注产品
3
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
体位
营养管
喂养速度 病人的耐受
化验室检查
4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17
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18
高糖血症
高糖血症常见于接受高热量膳食、糖尿病、高代谢及皮 质激素治疗期间。老年病人由于糖耐量不足特别容易发 生。 对策:管饲期间可4 h~6 h检查尿糖和酮体1次,营养液 输注达到全浓度和最大量至少48 h后,检查结果持续阴 性.则改为12 h检查1次或停止检查。 如出现高糖血症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专用剂型----康全力
7
EN Routes
口服 鼻胃管
鼻十二指肠管/空肠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J)
术中胃/空肠造口术 胃、肠造瘘口
8
预期管饲>6周者考虑造瘘;
鼻肠管放臵后摄腹部平片观察导管位臵; 鼻肠管放臵失败2次,考虑胃镜下放臵;
9
喂养速度
关键词: 把握三个“度”: 速度、浓度、温度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 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5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原则
对重症患者来说,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一需要
控制应激性高血糖
合理的热量供给是实现重症患者有效营养支持的保障
6
体位
ASPEN In all intubated ICU patients receiving EN, the head of the bed should be elevated 30-45º . (Grade: C) 床头抬高30-45º ,避免误吸
19
腹泻
腹泻 腹泻源于水和电解质与肠内吸收或转运的异常。 常见于: ①营养液高渗透压或输注速度过快; ②营养液被细菌感染; ③长期使用抗生素.致菌群失调; ④营养液温度过低。 对策:观察并记录大便性状、颜色、量及次数; 必要时保留标本送常规检查或培养;
对冷液体加温,液体温度保持在40℃左右。
22
④出现反流时,应尽快吸尽气管及口鼻腔内反流物。
鼻-空肠管的应用
21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因溶液注入速度过快或者量过大引起.易 与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增高混淆。 对策:注意溶液输注的浓度、速度、容量和温度,应遵 循: 从低到高、由少到多、先增高浓度后提高容量、速度由 慢到快的原则。
血糖 电解质
15
小结
肠内营养的实施:循序渐进 肠内营养的监测:遵守原则
事缓则圆 关注细节
16
肠内营养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泻 便秘 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胃排空不良,意识障碍
代谢并发症:输入水分过多和电解质紊乱、高/低血糖
机械相关并发症: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炎、鼻窦炎、中耳 炎、管腔堵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