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
沙汀教案
如对主任方治国的描写:“他的声口和 表情照例带着一种嘲笑的意味,至于嘲笑自 己还是嘲笑对方,那就要任凭你猜了。他是 经常凭借了这点武器来掩护他自己的。而且 经常弄得顽强的对手哭笑不是。他们叫他做 软硬人。”“看见吵吵松了劲,主任知道可 以说理的机会到来了,赌咒发誓地分辩起来, 说他是一辈子都不会做出这样大胆糊涂的事 情来。”
简评你对沙汀作品的看法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沙汀作为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半个世 纪的创作实践中为现代文学园地增添了硕果,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上终不失为一位有特殊贡献和卓越成就的优秀作家。 沙汀的作品在对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现实政治黑暗的 暴露,以及对于人们的苦难、愤怒和反抗情绪的表达方面; 在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对于解放后农村社会主 义新人的刻画和讴歌方面;在坚持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写出 个性鲜明而又有深刻概括意义的人物形象和艺术形式上的追 求方面;在短篇小说体裁的运用和富有特色的四川农村风俗 画的绘制方面等,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而为中国现代文 学的历史画卷提供了新的画幅。 沙汀的笔触虽然冷峻犀利,却又不够舒展泼辣;严谨精当, 但显得有些拘谨简约;含蓄深沉,也略见沉闷晦涩。
历任西南文联副主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 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四川分 会主席,中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 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 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沙汀创作
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 暘露、讽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 会。细致刻画人物的典型细节,绘出一幅幅富有社 会风习的画面。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 地方色彩著称。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 《还乡记》《淘金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 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有《沙汀 选集》(四卷)。
第二十三讲 沙汀
一、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沙汀,原名杨朝熙, 沙汀,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于四川一偏僻的山 年生于四川一偏僻的山 区小镇上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区小镇上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1922年,到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 年 到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五四”新思潮,并与学友艾芜热心于新文艺。 “五四”新思潮,并与学友艾芜热心于新文艺。 1927年夏加入共产党。1929年前往上海海 一起和鲁迅通信,受到鼓励并开始小说创作, 一起和鲁迅通信,受到鼓励并开始小说创作,成 为左翼又一新人。
沙汀30年代小说在选材上体裁“ 沙汀 年代小说在选材上体裁“狭小而深 年代小说在选材上体裁 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 入”,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并表现出阴 深沉的写实风格。 郁、深沉的写实风格。 (二)沙汀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四川民俗色 彩,充满了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描绘。 充满了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描绘。 如抗战后1940年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的 年短篇代表作《 如抗战后 年短篇代表作 茶馆里》 茶馆里》
就是一篇颇具讽刺戏剧特色的短篇佳作。 就是一篇颇具讽刺戏剧特色的短篇佳作。 吃讲茶” 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四川地方 的“吃讲茶” 风俗, 风俗,也代表了沙汀创作风格的另一个侧 辛辣而讽刺。 面:辛辣而讽刺。
(三)长篇小说的创作 三记” 长篇《淘金记》《还乡记》 》《还乡记 “三记”:长篇《淘金记》《还乡记》 困兽记》和以上的《在其香居的茶馆里》 《困兽记》和以上的《在其香居的茶馆里》 是沙汀小说艺术的高峰。其中以《淘金记》 是沙汀小说艺术的高峰。其中以《淘金记》 最为厚实和深刻。 最为厚实和深刻。 三记”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读, 三记” “三记”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三记” 对四川农村生活的描写则非常丰富和开阔。 对四川农村生活的描写则非常丰富和开阔。
沙汀创作中底层人物叙事
浅析沙汀创作中的底层人物叙事摘要: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四川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也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注重写川西北部的乡村生活,将自身的感受融入其中,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底层形象。
纵观他的小说,应该说在底层人物描述上可以看出系列性。
因此,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反映出了隐藏在他们背后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
关键词:底层形象;怜悯与同情;痛恨与厌恶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行底层形象塑造的作家不占少数,成就也比较突出,而这些作家大多是有着底层的生活经历,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于自己的作品中,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开始也有着一位作家在关注着底层人的生活,用他的笔在记录并反映着这样一群民众的生活,他就是川西文学的代表——沙汀。
沙汀的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线便是1935年因奔母丧重回四川故乡。
沙汀在1935年的回乡,使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触动,因此,他的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真正的形成了他阴郁、深沉的写作风格。
鲁迅曾特别指出:“就自己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要有严肃的创作态度”“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①p(369)所以,他开始选取熟悉的生活作为创作背景,因此之后的的创作有了质的飞跃。
那么,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塑造了一些典型性的人物,大多是底层的人物,而这些底层的人物是他所熟知的,有他同情的也有他痛恨的。
因此,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就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系列。
即怜悯与同情的以及痛恨与厌恶的。
1935年之后,沙汀写了一批反映下层人物的佳作。
包括《兽道》、《在祠堂里》、《代理县长》、《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等优秀的作品。
《兽道》是一部具有浓重悲剧意识的小说,它的悲剧性是故事本身就具有的,那么转到人物身上,可以说是悲惨而又令人深思的,魏老婆子是姑父家的佣妇,为人和善勤恳,有说有笑,守寡过年,养大儿子,讨了媳妇。
沙汀主要作品
沙汀(1904-1992)作家。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
在成都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
抗战后任教于成都协进中学。
历任西南文联副主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
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
有《沙汀选集》(四卷)。
《俄国煤油》,写于1931年4月,最初收入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莹儿》,写于1931年10月,最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线》。
《码头上》,发表于《文学月报》第1卷第4期(1932年11月15日),收入《法律外的航线》。
《恐怖》,写于1932年4月,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线》,又收入1980年版《祖父的故事》。
《法律外的航线》,写于1932年8月,收入同名短篇集。
《法律外的航线》(短篇小说集),上海辛恳书店1932年10月初版。
《土饼》,发表于《现代》第三卷二期(1933年)。
《老人》,《文学》第1卷2号(1933年8月1日)。
《丁跛公》,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146期(1935年4月7日),又收入《大公报·文艺丛刊》(1936年8月)。
《凶手》,《文学》第4卷6号(1935年6月1日)。
《赶路》,《创作》创刊号(1935年7月15日)。
《兽道》,《光明》创刊号(1936年6月10日)。
《苦难》,《文学》第7卷1号(1936年7月1日)。
《在祠堂里》,《文学界》创刊号(1936年6月)。
《灾区一宿》,《光明》1卷2号(1936年6月25日)。
《土饼》(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代理县长》,《国闻周报》第14卷第1期。
《航线》(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初版,为《法律外的航线》的新版本。
沙汀
一个农村痼疾的严峻解剖家——沙汀一、教学安排1.沙汀的生平简介。
2.沙汀小说的创作分析。
㈠《淘金记》1.小说梗概。
2.淘金记鉴赏。
㈡《在其香居茶馆里》1.请班上某位同学概述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3.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4.小说的结构艺术。
5.沙汀创作讽刺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地让学生了解沙汀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鉴赏作品选中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着重掌握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讽刺手法的运用,进一步体会地域性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并掌握文章的结构艺术。
三、教学内容◆导语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一个深具“恋乡情节”的,传奇的“土著”文化人;一个在时代旋涡中走向成功之路,又长期饱尝创作苦痛而九死不悔的孜孜求索者,一个四川农村和小城镇生活的形象表现者;一个农村痼疾的严峻解剖家——沙汀。
◆生平简介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杨子青,四川安县人。
他在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豪绅们的腐败情形。
17岁时他进入城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9年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相遇,共赴文学道路。
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救小说的题材问题。
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一”。
1938年秋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在这期间他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即柏高文学《记贺龙》。
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
这篇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我会在后面替大家作一个全面分析。
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长篇,简称三记。
和其他三部曲一样,他的三记中也数第一部《淘金记》写的最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沙汀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变,转而歌颂新型的农民,代表作有《卢家秀》,《你追我赶》,《老邬》。
文化经典第十一讲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第11讲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是一位非常敏锐的作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农村社会为故事背景,将冷峻、客观的白描与含蓄、深沉的讽刺融合为一体,通过典型细节的刻画,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俗的画面。
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在其香居茶馆里》奠定了沙汀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也是其讽刺小说中杰出的一篇。
小说反映的是川北回龙镇围绕兵役问题而引起的一场闹剧,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小说通过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富有个性的语言行动展现、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特定的细节勾勒以及以“丑”否定“丑”的艺术构思增强了讽刺的意味。
也正是这种把永恒的思考融入平凡事例的写法更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
沙汀是一位非常敏锐的作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农村社会为故事背景,将冷峻、客观的白描与含蓄、深沉的讽刺融合为一体,通过典型细节的刻画,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俗的画面。
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在其香居茶馆里》奠定了沙汀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也是其讽刺小说中杰出的一篇。
小说反映的是川北回龙镇围绕兵役问题而引起的一场闹剧,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小说通过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富有个性的语言行动展现、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特定的细节勾勒以及以“丑”否定“丑”的艺术构思增强了讽刺的意味。
也正是这种把永恒的思考融入平凡事例的写法更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
下面就让我们和沙汀一起进入其所带给我们的、充满戏剧性和讽刺性的、独特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教学目标1、了解沙汀与其创作的基本情况2、思考并归纳《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内蕴3、把握并分析方治国、邢么吵吵等人物形象4、分析并总结小说的结构特色5、探讨并归纳沙汀小说创作讽刺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1、小说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刻画艺术2、小说的双线结构特点3、小说的讽刺特色4、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色教学内容1、沙汀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深具“恋乡情结”的“土著”文化人;《还乡记》、《淘金记》、《归来》等著作的内容。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2、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 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以鲜活深刻的 印象。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富有个 性特征的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以此既揭示他们的反动共性,又刻画 各人的独特个性。
3、小说人物的性格: 方治国:是国民党政权基层组织的当权 人物。他凭借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敲 诈民财;但由于出身卑微,又缺乏强硬 的后台,这就形成了他软硬人的性格。 何况在这场争斗发生时,他又"为了种种 糊涂措施"而"正处在全镇市民的围攻当 中"。
6、小说的结局的布局效果。 结局艺术效果有三点: ① 出乎意料。茶馆内邢幺吵吵和方治 国大打出手,但问题并未解决。蒋门神 来报告人已经放出,这一结局出人意料。
②画龙点睛。这一结局说明新县长和 地方豪绅势力很快勾结上了,整顿兵 役只是一句空话。国民党政权,无论 是基层或是县级,无论是老的还是新 上任的,都是如此腐败。作品的主题 由这一结局得到更深刻的表现。 ③具有强烈讽刺的喜剧效果。
邢幺吵吵:是地方豪绅,大哥和舅子都是 县里的头面人物,所以在冲突中表现得粗 鲁而蛮横。然而,从他对这场讲茶的精心 设计中,也可看出他绝非是个头脑简单的 草包。他开始自己出马,对方治国施加种 种压力,以令对方感到难堪和畏惧,然后 让陈新老爷出面调停,调停不成再大打出 手。从这种安排程序上,便可以看出他在 处理这类纠纷方面的老到。这就活脱脱地 勾勒出一个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在使用手 段逼人就范方面有手段的豪绅形象。
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如张三监爷、黄毛 牛肉等,也富有个性,毫不雷同。小 说对这些人物的刻划,其主要特点是 紧紧抓住了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和个性化的语言的描写。作者对新县 长和邢幺吵吵的大哥则用暗写的手法, 笔墨不多,却突现出他们幕后操纵者 的嘴脸。
沙汀先生简介及作品
沙汀(1904.12.19—)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杨朝熙、杨子青。
生于四川安县。
7岁开蒙读私塾。
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毫绅们的腐败情形。
17岁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6年毕业后曾赴南京、北京,求学不成返回四川。
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
不久,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乡遇,共同走上文学道路。
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教小说的题材问题。
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一。
以后陆续发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县长》等作品,着力表现真正熟知的四川农村社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回川。
1938年秋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
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
新的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新的色调。
他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即《记贺龙》)、《奇异的旅程(即《闯关》)。
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
此作对国统区乡镇统治者之间围绕兵役的勾心斗角,作了辛辣的讽刺。
这时的作品还有《磁力》、《联保主任的逍遣》、《老烟的故事》、《堪察加小景》等。
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长篇以及其他作品。
《淘金记》写大后方地主劣绅为发国难财争夺金矿而引起的内讧。
这一时期的短篇《范老老师》、《呼嚎》、《医生》等,表现人民争民主、反内战的新主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沙汀担任全国和四川省文学界的领导工作,同时继续创作,写了《卢家秀》、《你追我赶》、《老邬》等,转而歌颂新型的农民。
1976年后重新执笔,以不凡的创作活力连续发表中篇小说《青枫坡》、《木鱼山》、《红石滩》。
沙汀自30年代以来。
论沙汀作品中的典型四川要素
论沙汀作品中的典型四川要素沙汀是一位生于四川、长于四川的乡土作家。
他以自己多年来对四川乡土生活的种种独特体验与感悟为基石,为读者构建出了一个文学世界中的川西北。
在这个过程中,沙汀发掘出了四川这片土地上特有的典型要素,并熟练运用。
在沙汀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典型四川要素则是:方言、茶馆与饮食。
最终这些四川要素也在其小说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四川方言四川方言具有不同于其他方言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麻辣与幽默。
几乎每一位四川的乡土作家,在小说中都运用了大量的四川方言,使其作品别具一格、生动活泼。
沙汀就是一位十分喜欢使用方言的作家,方言也为他的作品打上了独特的标签。
(一)方言入文在沙汀的小说中,总是不乏对四川的方言土语的书写,主要表现在人物名字(外号)、日常用语的形象化和大量的人物对话中。
沙汀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不仅蕴含着强烈的生活意味,更因四川方言的使用而显得格外生动。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类人物名字可以告知读者此人的癖好和性格。
比如:“邢幺吵吵”说明此人性格急躁,爱吵闹,可能很小的事情都会被他闹得天翻地覆;而“丁酒罐罐”则明显突出此人嗜酒如命,做事也有点儿像喝醉了酒一样疯疯癫癫。
还有一类是名字与此人面貌特征联系起来。
“塌鼻子”是说此人的鼻梁扁平,“幺跨子”是说此人的腿脚不便。
第三类与此人的性别年龄有关,“何丘娃”强调此人为小男孩儿,“范老婆子”此人系女性长辈。
从以上人物名字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四川方言在具体使用时的生动与灵活,当然其中也不乏幽默感。
除此之外,沙汀利用四川方言将日常词汇变得更加形象化。
比如,“塞炮眼”“砍脑壳”,这是四川人用来咒骂某人不得善终的说法。
在军阀混战时期,四川当地盛行抓壮丁去当兵,有很大的生命危险,有可能被砍掉脑袋(脑壳)、被大炮轰死,所以四川当地就自造“塞炮眼”“砍脑壳”等词语表达某种怨气。
在这些日常词汇中,四川方言更是显示出其特点,这既让普通平凡的事物有了更形象的表达,也让读者对四川方言的幽默与麻辣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沙汀作品与乡土文化
不 必趋 时 。 自然 不必硬 造一 个突破 式 的革命 英 雄 ,自 称 ‘ 命文 学 ’ 革 ;但也 不可 苟安 于这一 点 ,没 有改革 ,
以致沉 没 了 自己— —也 就是 消灭 了对 于时 代 的助力 和
贡献 。 艾 、沙 两 人联 名 与鲁 迅 的这次 通 信 ,次 年 发 ”
文化
_ _
沙 汀 作 品与 乡 土
口 孙 晓芬
沙汀 是我 国著 名的作 家 ,其 作 品 以浓烈 的 四J 乡 I I
土气 息独 具一格 ,在 中国现代 文坛 中与艾 芜 齐名 ,同
是一 道亮 丽 的风景 线 。
一
到家 乡安 县文教 界 工作 。
1 2 年夏沙 汀到 上海 ,与杨 伯 凯等人 创 办辛 垦书 99 店 。第二 年春在 中华 艺术 大学 听鲁 迅讲 演 ,终 于第一
芜加 入到 中国左 翼作 家联源自盟 。1 3 年 《 93 现代 》文 学期
刊 四卷 四期 把 沙 汀 、艾 芜 列 为 “ 9 3 文 坛 上 的新 13 年
人” ,从 此 这 两位 同乡 、同龄 、同窗 人 ,同步 于 中 国 文 坛 进入 到 文 学 事 业 的新 阶 段 。6 年 后 .1 9 年 1 O 92 2
巴蜀吏志・024 1 2 1 ・・5
月 ,这对 中 国文坛 的双 星在 同年 同月相继 逝 世 ,艾老
5 日病逝 ,不 到 十天 ,沙老 1 4日病 逝 ,享 年 8 岁 。真 8
校攻 读 ,加 速 了沙 汀 成 为一 个 文学 青 年 。 “ 一 师 ” 省
师资力 量强 ,学 风好 ,有蜀 中著 名文 人张 秀熟 、袁 师 尧 ( 中共地 下党 骨干 )等执教 ,并与 艾芜 同窗 成 为终
我所理解的沙汀
我所理解的沙汀一、 沙汀其人,其作品二、 沙汀与讽刺三、 沙汀所受其他讽刺作家的影响一、 沙汀其人沙汀,原名杨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没有自信,勇气,不可能有艺术第一师范学校。
求学期间接受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思想并广泛爱好新文艺。
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乡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豪绅及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的腐败情形非常熟悉。
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
由于政局动荡,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白色恐怖迫使他于1929年前往上海。
与流亡上海的四川同仁创办“辛垦书店”。
1931年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在上海相遇,共同研究探讨小说创作。
1938年与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奔赴延安。
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
同年11月随贺龙同志去晋西北和冀中一带体验生活。
后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奇异的旅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沙汀从上海回到故乡。
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义愤与抗争,同时也亲见了统治者是怎样以抗战为名,争权夺利,巧取豪夺。
他决心用自己的创作揭露这些社会“痼疾”,表现人民的抗日热情。
因此,抗战后沙汀的小说创作有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期间,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有《磁力》、《爱》、《呼嚎》、20多部。
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执笔,以不凡的创作活力连续发表中篇小说《青·坡》《木鱼山》《红石滩》。
晚年以顽强的意志撰写《回忆录》。
与张天翼一样,作为“左联”新人而登上文坛。
(P234)沙汀是抗战之后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具有与鲁迅逼似的沉郁厚重讽刺美学品格。
在鲁迅身后,赵树理之前,沙汀在讽刺中国农村现实方面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家。
(P382)沙汀其作品成名作《法律外的航线》前期作品还有:《丁跛公》《代理县长》《凶手》《兽道》《在祠堂里》《龚老法团》(P235)(左联时期)黄金时期作品(第三个十年):《在其香居茶馆里》(短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长篇)短篇集:《呼嚎》《医生》其它作品《勘察加小景》《奇异的旅程》《磁力》(P383—384)沙汀与讽刺以《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进行分析1、讽刺的体现故事情节,叙述方式,人物关系2、讽刺的特点(1)白描手法,简明扼要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2)开口小,挖掘深,针砭时弊(3)崇尚真实,写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4)含蓄深刻,少见直抒胸怀,把永恒的思考融入平凡的事例。
沙汀
• 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 茶馆里》。此作对国统区乡镇统治者之间 围绕兵役的勾心斗角,作了辛辣的讽刺。 • 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 《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 长篇以及其他作品。
• 《淘金记》写大后方地主劣绅为发国难财 争夺金矿而引起的内讧。
•
1949年新中国成 立,沙汀担任全国 和四川省文学界的 领导工作。继续创 作出版短篇小说散 文集《过渡》,赞 美新生活、新人物。
沙汀
•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毕业于四川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共组织 领导的革命活动。沙汀,原名杨朝 熙、杨子青。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 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
• 7岁开蒙读私塾。少年时期经常出 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 方军阀和毫绅们的腐败情形。17岁 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 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 影响。
沙汀小说的创作风格
• 沙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主要以四川作 为他故事的背景。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 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中国现代农村。 他擅长描写四川社会风习,渲染场面气氛, 捕捉人物的典型细节。他的小说以极强的 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 不轻易流露主观感情,用简洁、含蓄、乡 土气息浓郁的笔墨,严格遵循生活本身的 逻辑,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对事物作客 观的描绘,从而使作品的倾向性在鲜明、 逼真的画面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走上文学道路的开始
• 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 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 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相遇, 共同走上文学道路。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回川。1938年秋 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 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 和冀中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沙汀
○缅怀情丝抗日战争时期的沙汀陈兴荣 沙汀,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四川省安县人。
他在大革命时期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是中共安县地下党组织创建人之一。
30年代初,沙汀在上海初叩文学大门,以反映土地革命风暴、军阀血腥屠杀制造的白色恐怖和讴歌人民的抗日热情、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而成为文学新人,被鲁迅列入“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妄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
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当时在中国文艺家协会工作的沙汀,毅然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笔,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及时地来反映种种震撼人心的战争”。
他参加了由夏衍组织的以卢沟桥事变为中心的长篇小说《卢沟桥演义》的集体创作,他执笔完成的《前夜》在《救亡日报》上发表,以唤起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沙汀耳闻目睹了被日军踢下河滨的妇女和婴儿,被日军用刺刀活活捅死的百姓,被日军飞机炸得血肉模糊的肢体。
他大声忿詈,以杂文《这不比强盗更可恶么!》,将日军的罪恶行径公之于世,动员人民投入抗战。
在上海保卫战的日日夜夜,沙汀联络作家,组织募捐,慰问伤员。
他四处奔走,渴望上前线去战斗,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未能如愿。
1938年春,沙汀回到四川开展抗日活动。
他与周文积极联络成都文化界人士,筹组“抗敌宣传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他参加了车耀先主编的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的《大声周刊》社组织的抗战军人家属慰问团。
沙汀在四川目睹了国统区抗战现实中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有力地提出了抗战前后方“一面在严肃地工作,一面是荒淫和无耻”的尖锐的社会问题。
他先后发表了《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慰问抗战军人家属小记》、《送穆老太太进医院》、《用不着忏悔》等文。
对国民党在大后方“底面不符”的“国防”措施加以辛辣讽刺;为抗战士兵家属的不幸境遇大声疾呼;对国民党当局的“过桥抽板”行径痛加申斥。
试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试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内容提要:写于1940年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沙汀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对该作品的创作特色分析如下:一、新颖独特的选材。
二、别具匠心的结构。
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
最后比较沙汀与同时期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张天翼的不同讽刺手法在效果上的差异。
主题词:讽刺喜剧腐败政权别开生面出人意料软硬人冷峻客观沙汀(1904~1992),他是30年代初期左联培养的有较高成就的新作家之一,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在讽刺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写于1940年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作,作品如一幕精心构思的绝妙的讽刺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抗战时期国统区在兵役问题上的内幕,尖锐而深刻地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黑暗腐败和“大后方”土豪劣绅集团的横行不法,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尔虞我诈,营私舞弊的丑恶本质,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下面,我准备就《在其香居茶馆里》的创作特色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新颖独特的选材作者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创作素材,选材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川西小镇的闹剧:联保主任方治国熟悉新县长要整顿兵役,而密告了邢么吵吵的二儿子四次逃避兵役。
而象邢么吵吵这样有钱有势的头面人物照常情是不在被征招之列的,这回竟然被抓,当然有时体面,就此引发了方治国和邢么吵吵的矛盾冲突,在其香居茶馆里演出了一幕丑剧。
开始时一进一退,互相嘲讽,谩骂。
邢么吵吵一上场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而方治国却不予其正面交锋,继而是双方僵持不下,陈新老爷出面调解,调解不成最终两人大打出手,正在闹得不可开交之时蒋米贩子从城里带来消息:邢么吵吵的儿子因为“报数报错了,队长说他没资格打国仗,就开革了。
”于是,一场乌烟瘴气的“讲茶”就成了毫无意义的闹剧。
作品通过对川西农村事态人情和风俗习惯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风云。
作品选择了集聚各类人物的茶馆作为舞台,让主人公邢么吵吵和方治国以及他们的帮忙、帮闲们充分表演。
沙汀名词解释
沙汀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沙汀吗?沙汀啊,那可是文学界的一位厉害人物呢!就好比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例子: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就像乔丹在篮球界一样耀眼。
)
沙汀,原名杨朝熙,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呀!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例子:读他的作品就如同在品味一杯年代久远的红酒,韵味无穷。
)
他的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百态,把各种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那些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有血有肉,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例子:小说里的人物就像我们周围的邻居,鲜活而真实。
)沙汀特别擅长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把那些平凡人的故事讲述得那么精彩,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沙汀的作品时,哇,真的是被深深吸引住了。
那种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例子:我当时的惊喜就像突然找到了失传已久的宝藏图。
)他的文字有着一种魔力,能把你带入到那个场景中去,让你和那些人物一起经历他们的生活。
沙汀的作品不只是文字的堆积,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他通过作品传达出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例子:这就像一位智者通过故事向我们传递着人生的真谛。
)他的创作对后
来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一块基石,为后来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子:他的贡献如同为后来的文学大厦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
总之,沙汀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的作家。
他的作品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将永远闪耀着光芒。
我们应该多读他的作品,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魅力,去领略他文字的魔力。
人物小记沙汀阅读答案
人物小记阅读答案-沙汀目录人物小记阅读答案-沙汀 (1)人物小记-沙汀 (1)问题 (4)答案 (5)人物小记-沙汀在一条靠近城墙的小巷子里,在那尽头处的一排破房子当中,同着他的寡媳,和一个十岁上下,发育不全的孩子,老头子像一匹“地牛”似的生活着。
他看不见天光,也看不见一切事物的像貌,白日和黑夜,在他是没有多大的分别的。
人们叫他做“幺鸡”①。
然而这可怜的眼睛的失职,虽然使得他一切日常的行动,都要仰仗他那从一群难民队里,用那种买卖鸡鸭时“过秤论斤”的方式买来的孙儿推动,这却并没有阻碍他对于银钱的爱好和辨认。
当收到一块洋钱的时候,他总先用大指头去审查一下花边的匀称,然后拿两个指颠箝住适中的地方,放近挺直的胡须边吹一口,再送往耳朵上去。
有时候碰见声誉恶劣的人,他尽可以再拿到口里去麻烦一下他的牙齿和舌头。
至于铜元,不管是如何的复杂和作弊,他只要在台子上摔几下,在手里过一过就明明白白的了。
他本不是这城里土生土长的人,十多年前,为了躲避土匪的麻烦,才从乡坝里搬来的。
他的失明,也就正是这时期的事。
在一个冬天的夜里,老头子的独生子被土匪们绑架去了。
那头目起首是把嘴张得很大的,开口要一个足够使这个爱钱如命的人破产的大价。
但直到把价目减低到十分之一了,老头子还是不动声色,也不看一看那可怜的媳妇脸上的眼泪。
这一半是为了那儿子滥赌的恶习,一半是想用他那急死人的冷淡来等候一个更低的数目。
但是在这样僵持了半年之后,那儿子被撕票了。
他在这城里还没住上一年,便和一切需要“急钱”用的人弄熟识了。
因为银子钱藏在床脚下固然不必担心老鼠小偷,可是终是不会生儿子的。
他和他们的往来,就只为了放帐。
因为眼睛的关系,他倒并不注意那些麻烦的手续,他只须依靠他的记性就够了。
他把一切放帐的日期都归划在初一和十五。
“今天十五呢。
”他自言自语地说,于是便动口咒起他的媳妇来了,唠叨着她会搅晏了他的时间。
“你这个娼妇,”老人咬着牙齿骂道,“叫你早点烧饭,你这个娼妇!……”他平常总是十分镇静的,但一到了这时候,他便要显得焦躁不安了。
沙汀主要作品
沙汀主要作品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沙汀(Sattin)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广泛的题材而闻名。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尽管他的创作领域很广泛,但沙汀的作品通常都充满了深度和思想。
沙汀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小说《迷宫之眼》。
这部小说以一个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多层次的角色描写而著名。
故事围绕着一个神秘的迷宫展开,主人公们必须通过解开迷宫的谜题来逃离。
小说融合了冒险、悬疑和哲学思考,使读者陷入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中。
除了《迷宫之眼》,沙汀还创作了许多其他备受喜爱的小说。
例如,《时间旅行者的日记》是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奇幻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探索了时间和命运的复杂性。
《失落的幻影》是一部黑暗奇幻小说,讲述了一个身世神秘的女孩和她的旅程,揭示了隐藏在世界背后的阴谋和秘密。
沙汀不仅仅以小说而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也备受称赞。
《日常生活的美学》是他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对生活中微小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捕捉,沙汀展示了生活的美妙和价值。
这本散文集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成为了沙汀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沙汀还涉足诗歌和戏剧领域。
他的诗集《抒情之梦》融入了他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力。
这些诗歌既充满了浪漫情怀,又透露出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他的戏剧作品《谎言与真理的边界》则是一部富有象征意义的戏剧,以对真相和虚假之间模糊界限的探索为主题。
总的来说,沙汀主要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都展示了他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神秘感和哲学意味,使读者不仅在故事中获得乐趣,还能对生活和人类经验有所启发。
沙汀的作品在文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影响了许多读者的文化和思维。
沙汀作品简析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摘要:茶馆不仅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更是巴蜀文化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茶馆”是沙汀作品中乡镇要素之一,展示着乡镇文化及浓郁的世俗性。
沙汀曾言:“除了家庭,在四川,茶馆恐怕就是人们唯一寄身所在了。
”沙汀,四川安县人,中国现代作家。
代表作品《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社会剖析的写实手法的讽刺风格,通过四川一个小镇回龙镇在兵役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兵役问题上的黑幕。
本文主要论述茶馆在沙汀作品中的展现。
关键词沙汀茶馆巴蜀文化标题《在其香居茶馆里》以及故事发生的整段地点,都是围绕着茶馆进行的,在其香居茶馆里,众生百态皆形相毕露。
首先出场的是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联保主任方治国与嘴里照样吵嚷不休的邢么吵吵,于是围绕二者的争执甚至是打斗就在茶馆里在茶客面前激烈的展开了。
联保主任是当地人们所称的软硬人:碰见老虎他是绵羊,如果对方是绵羊,他又变成了老虎。
除了这一点,主任的声调和表情还是经常带着一种嘲笑的意味,借这种惯常的嘲笑来掩饰自己。
地方实力派么吵吵,他有个在全县都极有威望的耆宿大哥,财务委员的的舅子,都是很不好沾惹的,而他本人又是个不忌生冷的人,什么话都敢说,一副“地头蛇”作风。
除二人各自的帮手之外,还有一大堆的茶客,也就是一大群的看热闹的人。
茶馆是当时人们消遣放松甚至是处理私事的一个重要场所。
由于前一任县长是因为壮丁问题而被撤职,新县长要整顿役政,糊涂而又胆怯的主任为保住自己的脑袋,密告了么吵吵的二儿子,可纸包不住火,事情败露了。
就在这种情形下,么吵吵找上了联保主任。
么吵吵一出场,就是“嘴里照样吵嚷不休”地“一路吵过来了”。
到了茶馆后,是连续的“干笑着嚷叫”“横着眼睛嚷道”“放开嗓子叫嚷”“板起脸嚷道”“嗓子更加高了”“简直在咆哮了”“一直嚷叫下去”,也正如他时常打起哈哈在茶馆里自白道:“老子这张嘴么,就这样:说是要说的,吃是要吃的;说够了回去两杯甜酒一喝,倒下去就睡!”甚至于邢大老爷于新县长间的勾结交易也是在茶馆里进行的。
在其香居茶馆里
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
3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并加入”左联”,成为有影响的左翼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土饼》、《苦难》,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
1.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内容。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1940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它如一幕经过精心构思的绝妙的讽刺喜剧,淋漓尽致地揭穿了抗战时期国统在兵役问题上的内幕,尖锐而深刻地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大后方”豪绅集团的横行不法,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尔虞我诈、营私舞弊的丑恶本质。
小说写的是某城镇两个头面人物为抓壮丁的事情展开的一场狗咬狗的斗争。
国民党反动政权对农村的直接迫害,就是依靠征粮抓壮丁。
但是征粮抓丁的对象都是穷苦的劳动人民,那些有钱有势的头面人物是不在被征被抓之列的。
这已经成了常情,成了上层人物的体面。
而这次土豪邢幺吵吵的二少爷因联保主任方治国的告密,竟然被抓,当然有失体面,这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茶馆里演了一幕丑剧。
先是互相嘲讽、辱骂,继而陈新老爷出面调解,调解不成,终至大打出手,正在闹得不可开交,城里却带了信来,人早已被那个决心整顿兵役的新任县长放了出来。
作者选择了这样一个争吵事件,无疑是要让这些头面人物在争吵中现出原形,让人们看到了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的丑恶行径,从而抨击这个腐朽的社会制度。
2.分析《在其香居茶馆里》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和方治国、邢幺吵吵的性格。
《在其香居茶馆里》着力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联保主任方治国和土豪邢幺吵吵。
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首先在情节曲折变化中,紧紧抓住人物性格的表现,使情节成为性格的发展史,而性格又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演进。
小说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由于方治国的告密,邢幺吵吵的二儿子被抓进城当壮丁去了。
一上场,邢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向方治国要人;而方治国却以守为攻,软推硬磨,不予正面交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名著导读与欣赏》课程作业,希望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阅读经历,选取自己最喜欢最崇拜的一位名家,结合其作品完成一次大作业。
要求:
1、在熟知研究该名家的基础上,用600字对其加以简要介绍与评析。
2、熟读该名家的代表作,用600字对其加以简要概述与介绍。
3、就该名家名作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余字的文章
(或赏析、或感想、或收获等)。
统本室内0902 杜芳
我喜爱的名家:沙汀
简介:
沙汀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暴露、讽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会。
细致刻划人物的典型细节,绘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习的画面。
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沙汀(1904-1992)作家。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
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
沙汀,原名杨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
7岁读家塾。
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乡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豪绅及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的腐败情形非常熟悉。
历任西南文联副主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主席,中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
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
有《沙汀选集》(四卷)。
生于四川安县。
7岁开蒙读私塾。
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毫绅们的腐败情形。
17岁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6年毕业后曾赴南京、北京,求学不成返回四川。
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
不久,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乡遇,共同走上文学道路。
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教小说的题材问题。
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一。
以后陆续发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县长》等作品,着力表现真正熟知的四川农村社会。
代表作:
1. 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
此作对国统区乡镇统治者之间围绕兵役的勾心斗角,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小说通过四川一个小镇回龙镇在兵役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兵役问题上的黑幕。
①国民党基层政权镇联保主任方治国借此(壮丁费)敲诈勒索,中饱私囊。
②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家的适龄青年可以不服兵役,如玄吵吵这种家庭一直就没中过签。
方治国和邢么吵吵是《在其香居茶馆里》着重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他们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
方治国是川北回龙镇联保主任,国民党政权基层组织的当权者。
他的第一个特点是“两眼黑黑,见钱就拿”,凭借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敲诈民财。
第二个特点是阴诈,是
个“软硬人”:碰见老虎他是绵羊,如果对方是绵羊,他又变成老虎了。
由于出身卑微,又缺乏强硬的后台,形成了其软硬人的性格特征。
他的性格、处境,决定了其在面对有强硬后台的邢么吵吵的挑战时,先是装聋作哑,后是矢口抵赖,最后为明哲保身而断然拒绝。
从他施展的软硬两手中,暴露出了他狡猾、贪婪、毒辣而又懦弱的本质。
邢么吵吵是回龙镇有钱有势、惯于仗势欺人的地方豪绅,实力派。
他的性格特点是粗野。
因为有强硬的后台,所以在这场冲突中表现得粗鲁而蛮横,但也绝非是头脑简单的草包。
从他对这场“吃讲茶”过程的安排程序中,便可以看出他在处理这类纠纷方面的老到:先是自己出马,对方治国施加各种压力,令对方感到难堪和畏惧,然后让陈新老爷出面调停,调停不成再大打出手。
小说活脱脱勾勒出了一个在地方上横行无忌,在使用手段逼人就范方面颇有手腕的豪绅的形象。
——喜剧中的悲剧
《在其香居茶馆里》围绕兵役问题,通过描写一个边远小镇中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揭示了其内部尔虞我诈的肮脏内幕,说明了其反动统治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命运。
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正是抗战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当局不顾民族存亡的大义,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企图将中国引向黑暗,以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强行推行兵役制,到处抓丁拉夫,表面上是为了抗日,实际上是为扩充反革命势力,强化法西斯统治,并借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在其香居茶馆里》正是以其现实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和尖锐的讽刺性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其香居茶馆里》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是适应内容的需要,成功地运用了讽刺喜剧的艺术。
沙汀继承了“五四”时期鲁迅等人的乡土讽刺,发展成为真正的喜剧型讽刺小说家。
他的讽刺带有农民的幽默和聪慧,浓厚的生活趣味,而又常常不露声色,虽然笔锋直指官官相护权钱交易的社会锢疾,却把嫌恶与憎恨的主观情绪都隐藏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之中,虽把可恶写成可笑,幽默和讽刺无处不在,甚至连标题也蕴含着讽刺,故事发生在“其香居茶馆”,演出的却是一出其臭无比的丑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一个极富世俗画色彩的“吃讲茶”场面,容纳了一个牵涉到抗战时期政治的清浊和民族存亡的兵役问题,以小见大,既世态毕现,又韵味深藏,无情地揭露了所谓抗战大后方政治上的腐败,兵役负担取决于金钱和权势,县长的政令可以在宴席上朝出夕改等种种黑暗现实。
其次,采取了明暗线交织的讽刺结构,具有独具匠心的结尾。
小说具有两条情节线索,结构紧凑,明写实写茶馆,主要是表现邢么吵吵和方治国之间矛盾冲突,暗写虚写邢大老爷和新任县长的交易,虽然着墨不多,但整个事件乃至所有的在场人物,又无不受到这两个人的操纵。
沙汀非常善于组织情节的起伏、张弛,小说情节时紧时松,几次起伏后峰回路转,趋向顶点,又使高潮徒然跌落,故事在一个哑剧中嘎然而止。
第三,从场面上凸现人物性格,即从矛盾的最尖锐处入手,在激烈的交锋中,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将个人的性格凸现出来,从不做静态的描写。
作者把冲突巧妙地集中安排在了茶馆这个典型的环境中,一开始就激化矛盾。
邢么吵吵取攻势,是挑战示威而绝非说理,方治国取守势,软软地抵挡,也不时露出狼牙,从而把方治国的“软硬人”性格、邢幺吵吵的“不忌生冷”的火炮性子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简洁、精炼而准确。
小说中人物所用的口语无不切合人物身份,其间插入的短短的叙述更是画龙点睛,直穿人物的灵魂。
作者以极简洁的句子,最经济的手法,不仅使两个主要人物呼之欲出,就是那些次要人物,如九娘子、方母、黄毛牛肉、张三监爷、俞视学以及
未出场的新县长等,也都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将地方上的种种风习和茶馆里的氛围描写得生动逼真,使读者如同置身于其中。
第五,具有浓郁的四川地域特色。
沙汀的小说就以浓郁的地方色彩蜚声文坛,但他很少写巴山蜀水的风景画,也很少写川西北穷乡僻壤的风俗画,而是在独特世态人情的描摹中散发着盎然的乡土诗意,人物对话浓烈火爆、川味十足,如《在其香居茶馆里》对茶馆的描写,陈新老爷一露面,那呼唤声,那怒吼声,那跑去塞钱的动作,都表现了四川人所特有的浓烈而夸张的“诚恳”,这“诚恳”又折射出帮会头目、土豪劣绅的权威以及阿谀权贵的社会风气。
后记:沙汀认为搞文学创作重视生活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文化艺术各方面的素养。
他认为搞文学创作不懂得哲学的基本知识不行。
他曾建议《人民文学》杂志办的函授要开哲学课,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他说,初学写作的人认真选读名著十分重要。
这些名著不仅在艺术方面有所借鉴,更重要的是帮助你如何观察和体验生活。
沙汀还说:“我们过去曾强调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现在又强调反映当前的改革以体现时代精神,总的来说,我是同意的,但不能绝对化,要看具体情况。
因为作家的年龄、阅历、经验不同,读者的欣赏趣味也很不一样,因此,作家的创作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
”
我认为,沙老所谈的创作经验、总结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初学写作者及中青年作家所提的希望和建议,对当今文坛都不无补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