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主要作品
112在其香居茶馆里

沙汀(1904年生),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左联”成员之一(茅盾、沈从文)《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合称《三记》《在其香居茶馆里》发表于1940年12月《抗战文艺》第六卷第四期,是沙汀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中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作品结构紧凑,作者把矛盾集中于其香居茶馆中展开,类似一出独幕剧。
斗争激烈,忽而又急转直下,收到了大起大落而不显生硬的艺术效果。
人物塑造,也富有特色。
在不长的篇幅里,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共性,又刻划了各个人物的独特性格。
联保主任方治国的阴诈,邢么吵吵的粗野,其他如张三监爷、黄毛牛肉等人的个性也毫不雷同。
作者对新上任的县长和邢么吵吵的大哥则用暗写手法,笔墨不多,但整个事件以至所有在场人物,又无不受到这两个人的操纵。
结尾通过蒋米贩子带来的消息使得一场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立刻变成一出无谓的笑剧,而国民党的兵役黑幕也揭露无遗,不啻画龙点睛,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其香居茶馆里》的写作背景正值抗战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不顾民族存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企图将中国引向黑暗,以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强行推行兵役制,到处抓丁拉夫,表面为抗日,实则为扩充其反革命势力,强化法西斯统治,并借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这些正是这篇小说描写的重要题材。
小说围绕着兵役问题,描写了发生在四川某乡镇的一出丑剧。
揭示了国民党抓丁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暴露了当时当地袍哥、地痞、土豪劣绅之间的狗咬狗的斗争,小说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讽刺性。
1.简述《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主题。
答:《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沙汀在抗战前期发表的一篇重要小说。
作品以当时四川某乡镇一个茶馆为生活舞台,围绕着国民党当局抓壮丁的一幕幕丑剧,揭示了反动统治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暴露了当地袍哥、地痞、土豪劣绅之间狗咬狗的争斗。
第二十三讲 沙汀

一、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沙汀,原名杨朝熙, 沙汀,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于四川一偏僻的山 年生于四川一偏僻的山 区小镇上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区小镇上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1922年,到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 年 到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五四”新思潮,并与学友艾芜热心于新文艺。 “五四”新思潮,并与学友艾芜热心于新文艺。 1927年夏加入共产党。1929年前往上海海 一起和鲁迅通信,受到鼓励并开始小说创作, 一起和鲁迅通信,受到鼓励并开始小说创作,成 为左翼又一新人。
沙汀30年代小说在选材上体裁“ 沙汀 年代小说在选材上体裁“狭小而深 年代小说在选材上体裁 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 入”,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并表现出阴 深沉的写实风格。 郁、深沉的写实风格。 (二)沙汀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四川民俗色 彩,充满了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描绘。 充满了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描绘。 如抗战后1940年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的 年短篇代表作《 如抗战后 年短篇代表作 茶馆里》 茶馆里》
就是一篇颇具讽刺戏剧特色的短篇佳作。 就是一篇颇具讽刺戏剧特色的短篇佳作。 吃讲茶” 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四川地方 的“吃讲茶” 风俗, 风俗,也代表了沙汀创作风格的另一个侧 辛辣而讽刺。 面:辛辣而讽刺。
(三)长篇小说的创作 三记” 长篇《淘金记》《还乡记》 》《还乡记 “三记”:长篇《淘金记》《还乡记》 困兽记》和以上的《在其香居的茶馆里》 《困兽记》和以上的《在其香居的茶馆里》 是沙汀小说艺术的高峰。其中以《淘金记》 是沙汀小说艺术的高峰。其中以《淘金记》 最为厚实和深刻。 最为厚实和深刻。 三记”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读, 三记” “三记”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三记” 对四川农村生活的描写则非常丰富和开阔。 对四川农村生活的描写则非常丰富和开阔。
试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试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内容提要:写于1940年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沙汀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对该作品的创作特色分析如下:一、新颖独特的选材。
二、别具匠心的结构。
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
最后比较沙汀与同时期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张天翼的不同讽刺手法在效果上的差异。
主题词:讽刺喜剧腐败政权别开生面出人意料软硬人冷峻客观沙汀(1904~1992),他是30年代初期左联培养的有较高成就的新作家之一,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在讽刺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写于1940年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作,作品如一幕精心构思的绝妙的讽刺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抗战时期国统区在兵役问题上的内幕,尖锐而深刻地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黑暗腐败和“大后方”土豪劣绅集团的横行不法,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尔虞我诈,营私舞弊的丑恶本质,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下面,我准备就《在其香居茶馆里》的创作特色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新颖独特的选材作者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创作素材,选材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川西小镇的闹剧:联保主任方治国熟悉新县长要整顿兵役,而密告了邢么吵吵的二儿子四次逃避兵役。
而象邢么吵吵这样有钱有势的头面人物照常情是不在被征招之列的,这回竟然被抓,当然有时体面,就此引发了方治国和邢么吵吵的矛盾冲突,在其香居茶馆里演出了一幕丑剧。
开始时一进一退,互相嘲讽,谩骂。
邢么吵吵一上场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而方治国却不予其正面交锋,继而是双方僵持不下,陈新老爷出面调解,调解不成最终两人大打出手,正在闹得不可开交之时蒋米贩子从城里带来消息:邢么吵吵的儿子因为“报数报错了,队长说他没资格打国仗,就开革了。
”于是,一场乌烟瘴气的“讲茶”就成了毫无意义的闹剧。
作品通过对川西农村事态人情和风俗习惯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风云。
作品选择了集聚各类人物的茶馆作为舞台,让主人公邢么吵吵和方治国以及他们的帮忙、帮闲们充分表演。
当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汇总

当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汇总多看看当代文学作品对我们一生受益。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当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汇总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主要作品有:(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集:《朝花夕拾》;(3)散文诗集:《野草》;(4)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16部)。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
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
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代表作为《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等。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有《春》《匆匆》《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代表作为小说《骆驼祥子》,另外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
现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小说有《斯人独憔悴》,散文有《小桔灯》《樱花赞》《寄小读者》,诗有《繁星》《春水》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国现代剧作家。
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作有《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为《死水》。
《文艺战线》与何其芳、卞之琳、沙汀

《文艺战线》与何其芳、卞之琳、沙汀作者:林夏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4年第10期《文艺战线》为双月刊,1939年2月16日出版。
创刊号目录下面有版权记录:周扬主编。
编委会有:丁玲、成仿吾、艾思奇、沙克夫、沙汀、李伯钊、何其芳、周扬、柯仲平、荒煤、刘白羽、夏衍、陈学昭、卞之琳、周文、冯乃超。
发行人为夏衍。
出版者为文艺战线社。
“《文艺战线》在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了。
正如它的名字所表示出的,它是一个战线,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民族自卫战争的意识形态上的一个战斗的分野”。
周扬在六千字的发刊词《我们的态度》里,阐述了中共在文艺界统一战线、文艺创作的原则和对作家的要求等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鼓励作家到前线去,指出作家正确世界观获得的重要性。
杂志维持了一年,1940年2月16日终刊。
编者说,原本希望《文艺战线》成为“所有站在民族立场上的作家的共同地盘,他们互相来往、互通声气的精神的桥梁”。
但是,“由于地域的隔离,交通的不方便等原因,我们没有能够做到使这刊物成为全国的作者们发表作品的地方。
六期中的作者差不多都是在延安的和在华北战场的。
”(《启事》)不过,有三位作家却是例外,他们是《文艺战线》创刊之前,结伴从成都去延安的何其芳、卞之琳和沙汀。
何其芳(1912—1977年),四川万县人。
1935年清华大学毕业,先后在天津、山东教书。
1938年年初奔赴成都,在一所中学任国文教员。
前一年秋冬之际,何其芳的好友卞之琳也来到成都,在四川大学外文系教书。
卞之琳(1910—2000年),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何其芳到成都后结识了沙汀。
沙汀(1904—1992年),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
共产党员。
1937年10月离别上海,回成都在一所中学任教。
两人早就相互闻名,学校相距不远,就彼此熟悉了。
何其芳、卞之琳和李广田出过诗合集《汉园集》。
“年轻作者都崇拜叶芝、艾略特和瓦雷里,这体现了他们个人主义的倾向,但1938年对他们来说是动荡煎熬的一年。
沙汀

一个农村痼疾的严峻解剖家——沙汀一、教学安排1.沙汀的生平简介。
2.沙汀小说的创作分析。
㈠《淘金记》1.小说梗概。
2.淘金记鉴赏。
㈡《在其香居茶馆里》1.请班上某位同学概述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3.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4.小说的结构艺术。
5.沙汀创作讽刺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地让学生了解沙汀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鉴赏作品选中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着重掌握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讽刺手法的运用,进一步体会地域性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并掌握文章的结构艺术。
三、教学内容◆导语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一个深具“恋乡情节”的,传奇的“土著”文化人;一个在时代旋涡中走向成功之路,又长期饱尝创作苦痛而九死不悔的孜孜求索者,一个四川农村和小城镇生活的形象表现者;一个农村痼疾的严峻解剖家——沙汀。
◆生平简介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杨子青,四川安县人。
他在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豪绅们的腐败情形。
17岁时他进入城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9年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相遇,共赴文学道路。
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救小说的题材问题。
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一”。
1938年秋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在这期间他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即柏高文学《记贺龙》。
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
这篇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我会在后面替大家作一个全面分析。
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长篇,简称三记。
和其他三部曲一样,他的三记中也数第一部《淘金记》写的最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沙汀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变,转而歌颂新型的农民,代表作有《卢家秀》,《你追我赶》,《老邬》。
文化经典第十一讲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第11讲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是一位非常敏锐的作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农村社会为故事背景,将冷峻、客观的白描与含蓄、深沉的讽刺融合为一体,通过典型细节的刻画,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俗的画面。
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在其香居茶馆里》奠定了沙汀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也是其讽刺小说中杰出的一篇。
小说反映的是川北回龙镇围绕兵役问题而引起的一场闹剧,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小说通过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富有个性的语言行动展现、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特定的细节勾勒以及以“丑”否定“丑”的艺术构思增强了讽刺的意味。
也正是这种把永恒的思考融入平凡事例的写法更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
沙汀是一位非常敏锐的作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农村社会为故事背景,将冷峻、客观的白描与含蓄、深沉的讽刺融合为一体,通过典型细节的刻画,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俗的画面。
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在其香居茶馆里》奠定了沙汀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也是其讽刺小说中杰出的一篇。
小说反映的是川北回龙镇围绕兵役问题而引起的一场闹剧,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小说通过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富有个性的语言行动展现、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特定的细节勾勒以及以“丑”否定“丑”的艺术构思增强了讽刺的意味。
也正是这种把永恒的思考融入平凡事例的写法更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
下面就让我们和沙汀一起进入其所带给我们的、充满戏剧性和讽刺性的、独特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教学目标1、了解沙汀与其创作的基本情况2、思考并归纳《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内蕴3、把握并分析方治国、邢么吵吵等人物形象4、分析并总结小说的结构特色5、探讨并归纳沙汀小说创作讽刺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1、小说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刻画艺术2、小说的双线结构特点3、小说的讽刺特色4、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色教学内容1、沙汀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深具“恋乡情结”的“土著”文化人;《还乡记》、《淘金记》、《归来》等著作的内容。
沙汀主要作品

沙汀主要作品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沙汀(Sattin)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广泛的题材而闻名。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尽管他的创作领域很广泛,但沙汀的作品通常都充满了深度和思想。
沙汀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小说《迷宫之眼》。
这部小说以一个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多层次的角色描写而著名。
故事围绕着一个神秘的迷宫展开,主人公们必须通过解开迷宫的谜题来逃离。
小说融合了冒险、悬疑和哲学思考,使读者陷入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中。
除了《迷宫之眼》,沙汀还创作了许多其他备受喜爱的小说。
例如,《时间旅行者的日记》是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奇幻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探索了时间和命运的复杂性。
《失落的幻影》是一部黑暗奇幻小说,讲述了一个身世神秘的女孩和她的旅程,揭示了隐藏在世界背后的阴谋和秘密。
沙汀不仅仅以小说而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也备受称赞。
《日常生活的美学》是他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对生活中微小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捕捉,沙汀展示了生活的美妙和价值。
这本散文集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成为了沙汀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沙汀还涉足诗歌和戏剧领域。
他的诗集《抒情之梦》融入了他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力。
这些诗歌既充满了浪漫情怀,又透露出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他的戏剧作品《谎言与真理的边界》则是一部富有象征意义的戏剧,以对真相和虚假之间模糊界限的探索为主题。
总的来说,沙汀主要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都展示了他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神秘感和哲学意味,使读者不仅在故事中获得乐趣,还能对生活和人类经验有所启发。
沙汀的作品在文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影响了许多读者的文化和思维。
现代文学史的作家们及其作品

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
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名文。
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
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
中国文学常识——文学作品“三部曲”

三一文库()〔中国文学常识——文学作品“三部曲”〕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岐路》、《炼狱》、《十字架》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曹禺“话剧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阳翰笙“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沙汀“农村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冯德英“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杨沫“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赵德发“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维吉尔主要的三部诗作:《牧歌》、《农事诗》、《埃涅阿斯记》法国市民文学韵文故事三部:《驴的遗嘱》、《农民医生》、《阿麦尔贡斯当》但丁“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但丁流亡期间三部作品:《飨宴》、《论俗语》、《帝制论》克里斯托弗?马洛三部悲剧:《帖木尔》、《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巴尔扎克第三时期传奇剧三部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三部作品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约翰弥尔顿宗教体裁三篇长诗:《失乐园》、《复乐园》、《斗士参孙》若望雅克卢梭主要三部作品:《新爱洛伊丝》、《爱弥尔》、《忏悔录》雨果“双城之三部曲”:《复活》、《金钱》、《暴风雨的踪迹》毕西纳三个剧本:《丹东之死》、《莱昂莱和莱娜》、《沃伊采克》福娄拜“三故事集”:《淳朴的心》、《圣?玉连外传》、《希罗底》肖伯纳三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鳏夫的房产》、《华论夫人的职业》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工人生活三部作品:《小酒店》、《萌芽》、《人兽》左拉《三名城》三部作品:《鲁尔德》、《罗马》、《巴黎》德莱赛“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赛维勒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
沙汀

鲜明的民族风格——沙汀个人简介沙汀(1904-1992)作家。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
原名杨朝熙、杨子青。
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
沙汀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暴露、讽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会。
细致刻划人物的典型细节,绘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习的画面。
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沙汀作品在人物刻画上,大量真实精确、独特典型的细节的运用,也与作品不露声色、情感潜藏的客观描绘相一致。
作品推荐《淘金记》写的地方虽然只是四川的一个乡镇,场面却不小:一批地方上的恶棍,趁战争带来给后方社会上的大变动,“为了满足随涨的私欲”,如何向一个原先产金旺盛的山墩,一对富孀母子家的“发坟”,苍蝇逐臭似的一齐进攻,而又相互间剧烈的勾心斗角。
他们的心机复杂得不下于道格拉斯飞机厂里的新机器,而得心应手的作者,却跟高悬在这些可恶的可怜虫上边的一个命运似的,稳稳的作了他们的主人。
冷静的客观描摹——煮沸与蒸腾着人性的贪鄙与奸诈,凸现出三十年代川西小镇群丑跳梁。
淘金、贩大烟、囤积乌药,袍哥、瘾君子、寡妇、劣绅个个从喉咙里伸出手杆,将抗战大后方的僻远小镇搅得光怪陆离……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写的是川北回龙镇两个头面人物为抓丁事情争吵殴斗的故事。
这篇约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标志着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
这篇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的小说和作者的其它作品一样,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形形色色的封建余孽和官僚恶霸地主豪绅——不可抑制的愤怒和嘲笑。
通过这件事暴露了国民党基层政权在兵役上的舞弊和土豪劣绅的横行霸道,揭露了国统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黑暗。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在结构上,作者匠心独运,从矛盾冲突的紧要处入手,采用明暗线相互交织,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方法。
《在其香居茶馆里》

浅谈《在其香居茶馆里》【摘要】《在其香居茶馆里》作为沙汀的代表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可以说具有很高的造诣。
在小说中沙汀对人物与故事的安排,体现了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也表现了一种讽刺艺术。
小说虽为短篇,但却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关键词】生平;戏剧性;讽刺沙汀出生于四川省安县县城的一个地主家庭。
沙汀原名杨朝熙,祖父做过典史,父亲是清朝的廪生,这样看来沙汀的家庭也称得上是书香门第。
这种文人气质潜流于沙汀的血脉之中,成就了沙汀的创作生涯。
但沙汀的幼年是悲伤不幸的,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之后就由母亲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虽然这样,但是母亲并没有放弃对沙汀的教育,拖欠借贷,请先生到家教读。
因此沙汀在幼年时期接受了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熏陶,为他走上创作道路打下了功底。
后来,在沙汀十多岁的时候,他跟随在哥老会有了一定地位的舅父郑慕周四处奔走“经常出入县城、小市镇和乡村之间,因此他对四川农村的反动基层政权和地主豪绅、帮会组织及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的情形非常熟悉。
”这就为沙汀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
沙汀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提到自己写作《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过程。
在一次“小说座谈会”的晚会上,作为主持人的沙汀接到一张纸条上写的:“现在兵役问题积弊很多,经常闹得鸡犬不宁,作家为何不揭发?”这使他想到一些关于“役政”的事情。
“我初到重庆,曾经在南岸铜元局华裕农场住过一段时间,认识一位姓陈的农艺师。
闲谈之间,他告诉我,他曾经回过一次家乡,因为他的一个侄儿被抓了壮丁了。
但是,经过他的“活动”,又释放了。
”“当一想起这个故事,一些我所熟悉的小城、小镇上的“头面人物”,都浮上脑际,似乎都准备为我的创作冲动服务。
当然我也想起一般市民们的生活和对此类“土劣”的态度,以及城镇生活的规律和气氛。
”可见正是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创作《在其香居茶馆里》提供了大量素材和人物的形象真实性。
《在其香居茶馆里》描写了一个戏剧性的故事。
三部曲知多少

“三部曲”知多少所谓“三部曲”,现在是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作品。
为了开阔大家的视野,下面分别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中的一些“三部曲”。
中国作品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一、二部和《田惠世》。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女性”三部曲——《卓文君》、《王昭君》、《聂安》。
郭沫若的自传体三部曲——《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三部曲——《惶惑》、《偷生》、《饥荒》。
李乔的“寒夜”三部曲——《寒夜》、《荒村》、《孤灯》。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梁羽生的“唐代”三部曲——《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移》、《复兴》。
洪琛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
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
沙汀的“三记”三部曲——《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梁斌的“农民”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蒲风的“抗战”三部曲(诗歌)——《茫茫夜》、《生活》、《钢铁的歌唱》。
田间的“中国农村的故事”三部曲(叙事长诗)——《饥饿》、《扬子江上》、《去》。
李季的《杨高桩》三部曲——《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
冯德英的“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沙汀作品与乡土文化

不 必趋 时 。 自然 不必硬 造一 个突破 式 的革命 英 雄 ,自 称 ‘ 命文 学 ’ 革 ;但也 不可 苟安 于这一 点 ,没 有改革 ,
以致沉 没 了 自己— —也 就是 消灭 了对 于时 代 的助力 和
贡献 。 艾 、沙 两 人联 名 与鲁 迅 的这次 通 信 ,次 年 发 ”
文化
_ _
沙 汀 作 品与 乡 土
口 孙 晓芬
沙汀 是我 国著 名的作 家 ,其 作 品 以浓烈 的 四J 乡 I I
土气 息独 具一格 ,在 中国现代 文坛 中与艾 芜 齐名 ,同
是一 道亮 丽 的风景 线 。
一
到家 乡安 县文教 界 工作 。
1 2 年夏沙 汀到 上海 ,与杨 伯 凯等人 创 办辛 垦书 99 店 。第二 年春在 中华 艺术 大学 听鲁 迅讲 演 ,终 于第一
芜加 入到 中国左 翼作 家联源自盟 。1 3 年 《 93 现代 》文 学期
刊 四卷 四期 把 沙 汀 、艾 芜 列 为 “ 9 3 文 坛 上 的新 13 年
人” ,从 此 这 两位 同乡 、同龄 、同窗 人 ,同步 于 中 国 文 坛 进入 到 文 学 事 业 的新 阶 段 。6 年 后 .1 9 年 1 O 92 2
巴蜀吏志・024 1 2 1 ・・5
月 ,这对 中 国文坛 的双 星在 同年 同月相继 逝 世 ,艾老
5 日病逝 ,不 到 十天 ,沙老 1 4日病 逝 ,享 年 8 岁 。真 8
校攻 读 ,加 速 了沙 汀 成 为一 个 文学 青 年 。 “ 一 师 ” 省
师资力 量强 ,学 风好 ,有蜀 中著 名文 人张 秀熟 、袁 师 尧 ( 中共地 下党 骨干 )等执教 ,并与 艾芜 同窗 成 为终
我所理解的沙汀

我所理解的沙汀一、 沙汀其人,其作品二、 沙汀与讽刺三、 沙汀所受其他讽刺作家的影响一、 沙汀其人沙汀,原名杨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没有自信,勇气,不可能有艺术第一师范学校。
求学期间接受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思想并广泛爱好新文艺。
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乡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豪绅及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的腐败情形非常熟悉。
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
由于政局动荡,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白色恐怖迫使他于1929年前往上海。
与流亡上海的四川同仁创办“辛垦书店”。
1931年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在上海相遇,共同研究探讨小说创作。
1938年与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奔赴延安。
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
同年11月随贺龙同志去晋西北和冀中一带体验生活。
后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奇异的旅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沙汀从上海回到故乡。
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义愤与抗争,同时也亲见了统治者是怎样以抗战为名,争权夺利,巧取豪夺。
他决心用自己的创作揭露这些社会“痼疾”,表现人民的抗日热情。
因此,抗战后沙汀的小说创作有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期间,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有《磁力》、《爱》、《呼嚎》、20多部。
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执笔,以不凡的创作活力连续发表中篇小说《青·坡》《木鱼山》《红石滩》。
晚年以顽强的意志撰写《回忆录》。
与张天翼一样,作为“左联”新人而登上文坛。
(P234)沙汀是抗战之后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具有与鲁迅逼似的沉郁厚重讽刺美学品格。
在鲁迅身后,赵树理之前,沙汀在讽刺中国农村现实方面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家。
(P382)沙汀其作品成名作《法律外的航线》前期作品还有:《丁跛公》《代理县长》《凶手》《兽道》《在祠堂里》《龚老法团》(P235)(左联时期)黄金时期作品(第三个十年):《在其香居茶馆里》(短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长篇)短篇集:《呼嚎》《医生》其它作品《勘察加小景》《奇异的旅程》《磁力》(P383—384)沙汀与讽刺以《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进行分析1、讽刺的体现故事情节,叙述方式,人物关系2、讽刺的特点(1)白描手法,简明扼要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2)开口小,挖掘深,针砭时弊(3)崇尚真实,写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4)含蓄深刻,少见直抒胸怀,把永恒的思考融入平凡的事例。
沙汀先生主要作品

沙汀先生主要作品《俄国煤油》,写于1931年4月,最初收入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莹儿》,写于1931年10月,最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线》。
《码头上》,发表于《文学月报》第1卷第4期(1932年11月15日),收入《法律外的航线》。
《恐怖》,写于1932年4月,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线》,又收入1980年版《祖父的故事》。
《法律外的航线》,写于1932年8月,收入同名短篇集。
《法律外的航线》(短篇小说集),上海辛恳书店1932年10月初版。
《土饼》,发表于《现代》第三卷二期(1933年)。
《老人》,《文学》第1卷2号(1933年8月1日)。
《丁跛公》,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146期(1935年4月7日),又收入《大公报·文艺丛刊》(1936年8月)。
《凶手》,《文学》第4卷6号(1935年6月1日)。
《赶路》,《创作》创刊号(1935年7月15日)。
《兽道》,《光明》创刊号(1936年6月10日)。
《苦难》,《文学》第7卷1号(1936年7月1日)。
《在祠堂里》,《文学界》创刊号(1936年6月)。
《灾区一宿》,《光明》1卷2号(1936年6月25日)。
《土饼》(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代理县长》,《国闻周报》第14卷第1期。
《航线》(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初版,为《法律外的航线》的新版本。
《龚老法团》,《光明》2卷11期(1937年5月10日)。
《苦难》(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文艺阵地》1卷5期(1938年6月16日)。
《堪察加小景》,《文艺突击》(1938年11月1日)。
《联保主任的消遣》,《文艺战线》1卷2号(1939年3月16日)。
《随军散记——我所见之一个民族战士的素描》(报告文学),知识出版社1940年11月重庆初版。
本书曾以《我所见之贺龙将军》为名,由新时代出版社1950年出版。
沙汀

• 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 茶馆里》。此作对国统区乡镇统治者之间 围绕兵役的勾心斗角,作了辛辣的讽刺。 • 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 《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 长篇以及其他作品。
• 《淘金记》写大后方地主劣绅为发国难财 争夺金矿而引起的内讧。
•
1949年新中国成 立,沙汀担任全国 和四川省文学界的 领导工作。继续创 作出版短篇小说散 文集《过渡》,赞 美新生活、新人物。
沙汀
•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毕业于四川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共组织 领导的革命活动。沙汀,原名杨朝 熙、杨子青。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 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
• 7岁开蒙读私塾。少年时期经常出 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 方军阀和毫绅们的腐败情形。17岁 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 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 影响。
沙汀小说的创作风格
• 沙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主要以四川作 为他故事的背景。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 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中国现代农村。 他擅长描写四川社会风习,渲染场面气氛, 捕捉人物的典型细节。他的小说以极强的 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 不轻易流露主观感情,用简洁、含蓄、乡 土气息浓郁的笔墨,严格遵循生活本身的 逻辑,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对事物作客 观的描绘,从而使作品的倾向性在鲜明、 逼真的画面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走上文学道路的开始
• 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 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 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相遇, 共同走上文学道路。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回川。1938年秋 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 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 和冀中抗日根据地。
在其香居茶馆里

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
3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并加入”左联”,成为有影响的左翼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土饼》、《苦难》,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
1.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内容。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1940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它如一幕经过精心构思的绝妙的讽刺喜剧,淋漓尽致地揭穿了抗战时期国统在兵役问题上的内幕,尖锐而深刻地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大后方”豪绅集团的横行不法,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尔虞我诈、营私舞弊的丑恶本质。
小说写的是某城镇两个头面人物为抓壮丁的事情展开的一场狗咬狗的斗争。
国民党反动政权对农村的直接迫害,就是依靠征粮抓壮丁。
但是征粮抓丁的对象都是穷苦的劳动人民,那些有钱有势的头面人物是不在被征被抓之列的。
这已经成了常情,成了上层人物的体面。
而这次土豪邢幺吵吵的二少爷因联保主任方治国的告密,竟然被抓,当然有失体面,这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茶馆里演了一幕丑剧。
先是互相嘲讽、辱骂,继而陈新老爷出面调解,调解不成,终至大打出手,正在闹得不可开交,城里却带了信来,人早已被那个决心整顿兵役的新任县长放了出来。
作者选择了这样一个争吵事件,无疑是要让这些头面人物在争吵中现出原形,让人们看到了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的丑恶行径,从而抨击这个腐朽的社会制度。
2.分析《在其香居茶馆里》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和方治国、邢幺吵吵的性格。
《在其香居茶馆里》着力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联保主任方治国和土豪邢幺吵吵。
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首先在情节曲折变化中,紧紧抓住人物性格的表现,使情节成为性格的发展史,而性格又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演进。
小说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由于方治国的告密,邢幺吵吵的二儿子被抓进城当壮丁去了。
一上场,邢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向方治国要人;而方治国却以守为攻,软推硬磨,不予正面交锋。
现代作家作品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等。
郭沫若: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诗作《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他是鲁迅之后的中国文坛领袖。
茅盾:著名作家,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还有“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剧本等大量作品,《白杨礼赞》是散文名篇。
巴金: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真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现代文学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老舍: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名篇有《在烈日和暴雨下》。
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田汉: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名优之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歌词,还有文学剧本《月光曲》等,戏曲剧本《白蛇传》等。
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诗文、散文,学术著作,散文成就最高,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春》、《绿》等。
夏衍:著名剧作家、翻译家,主要著作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秋瑾传》、《赛金花》等,报告文学《包身工》,译著长篇小说《母亲》等。
林语堂: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风云》。
周作人:现代散文作家,著有《自己的园地》、《过去的生命》等,其诗《小河》被誉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许地山: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散文名篇《落花生》、《春桃》等。
邹韬奋:现代作家,新闻记者,主要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等。
张恨水:现代小说家,代表作长篇章回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
郁达夫: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沙汀老烟的故事赏析

沙汀老烟的故事赏析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许多伟人,比如政治家里面,斯大林的烟斗,丘吉尔的雪茄,毛泽东爱抽烟,邓小平爱抽烟,等等, 好多人都知道。
有许多文人, 比如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也爱抽烟,这也是知道文学的人所知道的事情。
无论政治家,还是文人,都要动脑筋,都不容易,抽点烟放松放松,大概也是有好处的。
我最近读了沙汀的《老烟的故事》,知道一点有关沙汀与鲁迅的烟缘,简单说一说吧。
沙汀这个人,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
在出《法律外的航线》集子之前,沙汀一直用自己在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起的名字杨子青。
在出这个集子的时候,依照当时的风气,他该取个与自己作品风格相衬的笔名。
他想起了家乡淘金人被称作“金夫子”,用作笔名会很有象征意味。
于是取名“沙丁”二字。
艾芜说,有些突兀,不如在"丁”字前加上与“沙"字一-样的偏旁。
于是,中国文坛上沙汀由此诞生。
这其中也包含着艾芜的一片情意。
沙汀任"左联"的常委会秘书,有一-次在四达里沙汀家中召开了一次"左联" 常委会,鲁迅、茅盾、周扬和彭慧都来了。
沙汀开会时眼睛时不时关注着鲁迅。
从始至终鲁迅说话不多,对别人的谈话只是轻微地点头表示同意或者微蹙眉头似乎正在思考。
他抽烟很凶,一支接一支,很快便被浓重的烟雾包裹起来,身体显得更加瘦小。
沙汀注意到他抽的是”品海牌”香烟,这在当时是一种中等的品牌。
这天开会以后,沙汀也去买了一包“品海”,抽起来觉得和先生更亲近了一些,于是很长一段时期便改吸这个牌子。
1936年10月19日,鲁迅辞世。
沙汀听到噩耗,感到难以接受。
第二天, 沙汀去万国殡仪馆志哀。
鲁迅先生看上去更加瘦小,他已经把全部精力献给了这个纷乱的世界,拖着疲倦的身躯离去了。
两天后,沙汀赶去出殡。
巴金临时让沙汀抬棺,沙汀成为启灵的四个青年作家之一。
沙汀感到先生的离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沙汀和洪深商量重组一-批纪念鲁迅的稿件,增辟特辑,以表达自己和周扬等人的哀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汀(1904-1992)作家。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
在成都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
抗战后任教于成都协进中学。
历任西南文联副主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
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
有《沙汀选集》(四卷)。
《俄国煤油》,写于1931年4月,最初收入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莹儿》,写于1931年10月,最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线》。
《码头上》,发表于《文学月报》第1卷第4期(1932年11月15日),收入《法律外的航线》。
《恐怖》,写于1932年4月,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线》,又收入1980年版《祖父的故事》。
《法律外的航线》,写于1932年8月,收入同名短篇集。
《法律外的航线》(短篇小说集),上海辛恳书店1932年10月初版。
《土饼》,发表于《现代》第三卷二期(1933年)。
《老人》,《文学》第1卷2号(1933年8月1日)。
《丁跛公》,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146期(1935年4月7日),又收入《大公报·文艺丛刊》(1936年8月)。
《凶手》,《文学》第4卷6号(1935年6月1日)。
《赶路》,《创作》创刊号(1935年7月15日)。
《兽道》,《光明》创刊号(1936年6月10日)。
《苦难》,《文学》第7卷1号(1936年7月1日)。
《在祠堂里》,《文学界》创刊号(1936年6月)。
《灾区一宿》,《光明》1卷2号(1936年6月25日)。
《土饼》(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代理县长》,《国闻周报》第14卷第1期。
《航线》(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初版,为《法律外的航线》的新版本。
《龚老法团》,《光明》2卷11期(1937年5月10日)。
《苦难》(短篇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文艺阵地》1卷5期(1938年6月16日)。
《堪察加小景》,《文艺突击》(1938年11月1日)。
《联保主任的消遣》,《文艺战线》1卷2号(1939年3月16日)。
《随军散记——我所见之一个民族战士的素描》(报告文学),知识出版社1940年11月重庆初版。
本书曾以《我所见之贺龙将军》为名,由新时代出版社1950年出版。
《磁力》,《抗战文艺》7卷2、3期合刊(1941年3月20日)。
《老烟的故事》,《文艺阵地》6卷1期(1941年1月10日)。
《在其香居茶馆里》,《抗战文艺》6卷4期(1940年12月1日)。
作家出版社1959年12月、1960年二次列入“文学初步读物”中出版。
《这三年来我的创作活动》,《抗战文艺》7卷1期(1941年1月1日)。
《公道》,收入《十人小说集》(沙汀等著,1943年7月重庆文聿出版社初版),后收入沙
汀短篇小说集《小城风波》。
《艺术干事》,写于1941年6月,收入短篇小说集《小城风波》。
《淘金记》(长篇小说),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5月初版。
《模范县长》,《文艺杂志》1卷1期(1942年1月15日)。
《和合乡的第一场电影》,《文艺杂志》一卷三期(1942年3月15日)。
《磁力》(短篇小说、论文集),系艾芜主编《文学丛书》之一。
1942年9月三户图书社出版。
《闯关》(中篇小说),建国书店作为“当今文艺丛书”之一于1945年6月初版。
《奇异的旅程》(即《闯关》),重庆当今出版社“当今文艺丛书”之一(1944年5月初版)。
《小城风波》(短篇小说集),重庆东方书社发行“东方文艺丛书”之一(1944年4月初版)。
《困兽记》(长篇小说),重庆新地出版社1945年4月、1946年出版。
《替身》,《文哨》1卷3期(1945年10月1日)。
《呼号》(即《呼嚎》),《中原、文艺杂志、希望、文哨联合特刊》1卷2期(1946年1月2 0日)。
《范老老师》,1946年1月9日、10日《新华日报》。
《播种者》(短篇小说集),上海华夏书店1946年2月、8月两版;复兴书店1946年亦出版。
《兽道》(短篇小说选集),群益出版社1946年4月出版。
《催粮》,《萌芽》1卷1期(1946年7月15日)。
《烦恼》,《人世间》复刊第1期(1947年3月20日)。
《意外》,《大公报·星期文艺》第61期(1947年12月7日)。
《还乡记》(长篇小说),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7月初版。
《呼嚎》(短篇小说集),新群出版社1947年、1950年出版。
《钟敖》,写于1947年11月29日。
收入短篇小说集《医生》。
《选灾》,《小说》1卷1期(1948年7月1日)。
《堪察加小景》(短篇小说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8月出版。
《医生》,写于1949年11月。
《炮手——蒋管区生活实录》《小说》4卷1期(1950年5月1日)。
《酒后》,《小说》4卷4期(1950年11月1日)。
《减租》,《大众文艺》1卷1期(1950年5月)。
《医生》(短篇小说集),上海海燕书店1951年5月出版。
新文艺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
《谈谈人物的创造》(论文),《西南文艺》1953年第6期。
《沙汀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
《堰沟边》,《人民文学》1955年7月号。
《卢家秀》,1955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过渡》,《人民文学》1955年12月号。
《老邬》,《人民文学》1957年5、6期合刊(1957年5月20日)。
《摸鱼》,写于1957年3月6日,发表于《文艺月报》1957年第6期。
《开会》,《收获》总第一期(1957年7月)。
《在牛棚里》,《人民文学》1957年9月号。
《夜谈》《人民文学》1958年11月号。
《沙汀选集》(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
《过渡》(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63年二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4月初版。
《欧么爸》,《人民文学》1959年12月号。
《漫谈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峨眉》1960年第1期,转载于《人民文学》1960年3月
号。
《作家的责任》(论文),1960年8月3日《光明日报》。
《你追我赶》,《人民文学》1960年10月号。
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艺小丛书”,于196 1年7月出版。
《假日》,《上海文学》1961年2月号。
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艺小丛书”,于1961年7月出版。
《夏夜》,写于1961年6月15日。
《一场风波》,写于1963年2月至6月21日。
《煎饼》,写于1964年4月14日。
《青枫坡》(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谈),《收获》1979年第1期。
《过渡集》(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关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通信》(文艺评论),《文艺报》1980年第4期。
《敌后七十五天》(回忆录),《收获》1981年第2期。
沙汀的作品在对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现实政治黑暗的暴露,以及对于人们的苦难、愤怒和反抗情绪的表达方面;在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对于解放后农村社会主义新人的刻画和讴歌方面;在坚持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写出个性鲜明而又有深刻概括意义的人物形象和艺术形式上的追求方面;在短篇小说体裁的运用和富有特色的四川农村风俗画的绘制方面等,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画卷提供了新的画幅。
沙汀的笔触虽然冷峻犀利,却又不够舒展泼辣;严谨精当,但显得有些拘谨简约;含蓄深沉,也略见沉闷晦涩。
但瑕不掩瑜,沙汀作为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中为现代文学园地增添了硕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终不失为一位有特殊贡献和卓越成就的优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