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理念在农药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晚稻种植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农药成本节约和粮食增产效果分析
户主兼业
是=1,否=0
—
0.63
0.48
施Hale Waihona Puke 经验农户中施药者喷洒农药的年限
—
24.42
7.35
户主健康意识
户主认为施药对健康的影响:没有=1,较小=2,
—
2.04
0.82
一般=3,很大=4
户主环境意识
户主认为施药对环境影响:没有=1,较小=2,
—
2.03
0.94
一般=3,很大=4
种植规模
晚稻种植面积
量分析,必须要考虑农户农药施用成本决定因素的间接影响。考虑到 y1 与 y2 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及
双向因果关系等问题,本文研究构建包含水稻产量估计方程和农药施用成本估计方程的联立方程模 型来分析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农药成本节约和粮食增产效果。
在联立方程模型中,农户水稻产量 y1 和农药施用成本 y2 分别由(3)式和(4)式决定,是联
- 78 -
晚稻种植农户 IPM 技术采纳的农药成本节约和粮食增产效果分析
Yee and Ferguson(1996)的研究则表明,采纳 IPM 技术导致棉农农药施用量增加;McNamara et al. (1985)则认为,IPM 技术采纳对棉农农药施用量没有显著影响。对 IPM 技术采纳的增产效果的研 究结论也不尽相同。例如,Daku(2002)研究认为,IPM 技术采纳提高了橄榄树产量;而 Fernandez-Cornejo(1996)分析了 IPM 技术在西红柿种植中的应用后认为,IPM 技术采纳对西红柿 产量影响不显著;刘道贵(2005)研究发现,棉农采纳 IPM 技术后节约了 12.1%的农药成本,并带 来了 10.7%的产值增加。
①本文研究在确定水稻产量和农药施用成本的影响因素时,参考了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例如蔡书凯、李靖(2011), 周曙东、朱红根(2010),廖洪乐(2005)。
ipm综合虫害管理名词解释
ipm综合虫害管理名词解释
IPM是综合虫害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缩写,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和园艺虫害管理方法。
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虫
害管理策略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同时最
大限度地控制和预防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IPM中,虫害管理不再依赖单一的化学农药,而是采用综合
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和识别,通过监测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识别虫
害种类和密度,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自然敌害,控制和
减少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3. 文化措施,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密度、间作等方式,改变虫害的生境和营养条件,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4.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陷阱、屏障、网罩等,阻止虫
害的入侵和传播,减少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5. 化学防治,在其他措施无法控制虫害时,采用合理、有针对
性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在IPM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应尽量减少,避免滥用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综合虫害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最
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策
略和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降低虫害发生的风险,
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ipm管控措施
ipm管控措施IPM是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综合有害生物管理。
它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利用各种有害生物防治手段的管理措施。
IPM管理措施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破坏,同时最小限度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从IPM的基本原理、控制手段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IPM的基本原理IPM的基本原理是综合利用各种有害生物防治手段,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调控农田环境等。
综合利用这些手段可以在最小的代价和最小的环境污染下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一原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保护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二、IPM的控制手段IPM的控制手段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自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如陷阱、网罩、高温等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是指通过遗传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对某些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控制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和农田环境选择使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三、IPM的实施步骤要实施IPM管理措施,首先需要进行病虫害监测和病虫害发生预测。
通过观察农田的病虫害情况,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程度,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情况。
然后根据监测和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防治方案要综合考虑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防治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时机。
在实施防治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同时,还要加强农田环境的管理,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减少有害生物的滋生和繁殖条件。
四、IPM的优势和挑战相比传统的单一防治手段,IPM具有许多优势。
美国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概况介绍
美国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概况介绍38植保技术与推广PlantProtectionTedlmolo~andExtension1999,19(5)2.3药害情况观察试验中观察,在供试浓度范围内,20%杀叶h可湿性粉荆对温州蜜柑的叶片,嫩梢和果实均无药害;对瓢虫,捕食蜡等天敌的杀伤力也比速扑杀4o%乳油防治区小3结论1)加%杀叶h可湿性粉剂对柑橘矢尖蚧若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雌成虫也有较强的杀伤力,使用浓度以1000—1500倍液为宜,其总体效果优于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与速扑杀4o%乳油相似残效期在30d以上.2)20%杀叶h可湿性粉剂对温州蜜柑等柑橘品种无药害,对天敌的安全性比速扑系4o%乳油高,成本明显比速扑杀4o%乳油低,在柑橘生产上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建议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收稿日期:1999⑧{g,{7捆.%g.生农.代障哗01—-20j椎f佛捧悻^叫美国病虫窖综合防治(IPM)褫况介绍5钾/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外经处北京1130026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素质,艋续组织了省,地和县农业部门有关领导和技术专业人员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国外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收益匪浅.现将美国的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有关内容舟绍给大家1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来由和做法印年代以来,由于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人们对其负面效果达成了共识:化学农药严重污染环境;造成人畜中毒,特别是农药残留致使食品质量安全下降;大量有益生物被杀死,自然控制作用降低,次要病虫上升,成为新的威胁;抗药性致使病虫害猖獗; 过高的生产成本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影响着美国的农业生产.基于对环境保护, 社会安全.蜇!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1972年美国政府发出了不能单靠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警告, 197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首先提出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即/IN.迄今为止,全国应用lPbf面积占整个作物面积90%以上,应用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果树,病虫害防治成本比原来下降30%左右.美国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故在培训农民上,使她们明白病虫防治为什么要采用删方法?怎样开展/IM?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决策综合防治?密戢根州推广/IN运作过程如(图1).该图突出了2个重点:一是围绕太田作物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既有利于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物生长,降低防治成本,又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二是培训和教育农场主成为实施lPbf的决策者.具体地讲.通过生物监测看病虫害是吾达到了防治指标.至于何时防治.则通过监测看天敌量的多少,是否能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看施药间隔期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采取防治措施等.这些信息分别传递到lPbf决策支持帮助系统和农场主.IPM决策支持帮助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专家组成.负责病虫害监测和lPbf技术研究,为农场主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另一部分为推广人员,包括大学推广站及县推广站推广员,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农场主根据/IN决策支持帮助系统和自己掌握的有关监测信息, 决定是否防治,选择确定具体个/IN措施和策略.很显然,实施/IN的关键在于农场主和lPbf技术水平的高低.生物监测IPM决策支持帮助系统决策者(农场主)/iN战略和策略选择实施IPM珂目措施太田作l物生态系统围1密歌根州推广IPM运作过程2实施和推广lPbf的成功经验1)建立完善的lPbf推广体系.密歇根州共有83个县,建立县级农业推广站81个,拥有推广人员400 人,平均每个推广员负责400个农场.这400人中有150名推广员由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兼任,其余人员为州大学派出.这些推广员主要来自学校的植物病理1999,19(5)植保技术与推广PlantProteeliondIn0l0gyandExtensi~系,昆虫系和园艺系.根据专业不同分成4个组,即大田作物组,果树组,蔬菜组和家政组.除家政组外,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监测病虫发生动态,向农民提供有关信息,培训农民如何决策实施IPM.2)实施规范的培训措施.密歇根州立大学每年要举办各种类型的IPM培训班.农民培训班,使农民系统地掌握IPM知识和新技术;推广员培训班则重点放在提高推广员水平,作为师资力量推广IPM技术. 同时,县推广站分季节,作物,通过室内,室外(现场会)不定期地进行IPM培训.培训的另一种形式是各现场成立青少年四健(4一H)会,四健即灵话的大脑(H】D),灵巧的双手(H帅),健康的体魄(r~LTH),美好的心灵(HEART)=每周举办1—2次小学生培训在培训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向他们讲述IPM知识,通过他们影响各自的家庭.推动IPM项目的实施.3)运用广泛的IPM传播手段.密歇根州立大学在农作物病虫发生季节.每周召开2次电话会议,参加人员为各县推广员和学校各专业组的专家教授,汇集各县,点的情况,分析确定病虫发生趋势预报,研究生产中的问题然后编印出资料,小报分发到各农场,并输入到互联网中,让农民随时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查阅有关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向农民传播,建立免费热线电话,昼夜向农民提供咨询服务.4)开展大量的IPM试验示范,不断提高1PM技术和应用范围目前.密歇根州IPM项目已从农业发展到林业,从单一的实施IPM措施发展到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转基固工程的开发应用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刺激IPM项目的进程3IPN研究的新进展1)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系统工程方法近些年来,美国一些大学和研究部门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研究病虫害发生与防浩问题,取得r很大进展.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把年度间的资料信息,不同地域问的资料信息,包括气象资料,农作物品种抗性,有益有害生物资料,生态变化等信息集台在一起进行分析处理,找出数学模型.对病虫害的发生作出预测,对将要采取的肪治措施进行评价,进而科学地指导生产.密歇根州立大学昆虫系StusaG噼博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先进的实验室, 研究出了当地一些病虫害发生预测和IPM模型,并把它输入因特网中,免费供农场主查寻,大大方便了生产.这种思维方式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推动病虫害IPM项目向纵深发展:2)生物技术在抗病虫育种中的新进展.目前美国在农业上有5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通过生物工程,改变了植物对某些害虫的抗性.如棉花中转入gl"基固.大大提高了对柿铃虫的抗性.二是通过生物工程,改变了植物对某些病毒的抗性.如番茄中转人弱病毒基因,减轻了病毒为害.三是通过生物工程, 改变了植物对某些灭生性除草剂的敏感性,使这类除草剂仅对各种田问杂草有作用而对植物安全.四是通过生物工程提高植物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如干旱, 淹水等.五是通过生物工程来延长植物体的绿色时问,避免早衰,提高了作物产量与品质.生物技术在抗病虫育种中应用的基本方法,一是组织培养繁殖大量单细胞(植株);二是筛选和提取有用的基因,这些基因有的在植物体筛选,有的在某些细菌中提取,也有的在某些病毒中提取;三是把筛选的基因通过一种特殊的装置(基因枪)打人组培动植物细胞中;四是繁殖转基因后的种苗,出现性状分化者则为导人基因的种苗.通过进一步培养,观察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转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现状和问题.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性品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的研究和利用还处在初步阶段.许多可利用基因都是在偶然中发现的,但从理论上讲,DNA是一个大分子,可用化学方法改变其分子结构.通过计算机设计新的基因,这就需要对有关基因的知识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制作转基因过程中,有些基因转入后并;表现(称为隐性基因).需要发明一种工具使隐性基因能够按照人们的要求表现出来;转基因的品种对该品种原有的生产,质量等性状一般不会有改变,但对于这种转基因产品的质量及其对人体是否会产生影响. 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如欧洲,日本等国禁止转基因产品输八.3)化学除草密歇根州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喷洒化学除草荆的方法来解决农田杂草的肪除问题,其中小麦进50%,玉米,大豆达99%,使用的除草剂多为选择性除草剂,长期使用导致r农田草相的变化,使药效下降,而一些灭生性除草剂虽然效果较好,但对农作物也有同样的灭杀效果,限制了使用近些年来美国已将抗农达(ROUNDLT)的基因导人玉米,使这一灭生性好的除草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民再不愁玉米田杂草的防除了.1998年玉米抗除草剂的其他转基因品种也进入推广阶段.另外在大豆上也转^抗农达的基因,预计到2OOO年,25%的大豆为抗性大豆.抗性甜菜2a后可投人生产.由于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农作物,促进丁一些农药公司的发展.如生产"农达"的盂山都公司把某些种子公司买下来,使种子部门培育与"农达"相配套的品种,既解决了种子销售问题,也解决了农药销路,农民也欢迎,公司有了发展市场.收稿日期:1999一o5—17。
植保通论-农药篇综合治理
防治策略的演变
(一)古代“修德减灾”防治策略 (二)近代以消灭为主的防治对策 “全面消灭,重点肃清”(1958年我国植保
方针), 手段:依赖化学农药。
9
防治策略的演变
(三)现代的综合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974年我国植保方针,第一次全国农作物
主要病虫综合防治讨论会 ):“综合防治是 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作物、 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 的辨证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必要的防 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消灭或控制病 虫危害,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使用无害种苗 组培脱毒
21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3、调整播种方式
(1)适当调整播期: (2)改变种植方式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3)加强土肥水管理:
小麦赤霉病
例如,通过开沟 滤水,降低地下 水位,中耕松土 等措施,可控制 小麦赤霉病等病 害的发生。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植物检疫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
有害生物的一种防 治技术。
化学防治
抗病虫品种
作物抗害品种是指具
有抗害特性的作物品 种。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 、人工和器械防治 有害生物的植物保 护措施。
二、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农业防治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
4、加强田间管理 排灌、施肥防二化螟,
棉铃虫的蛹 田园卫生要与合理修
剪同时进行。
田间修剪防治梨火疫病
23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ipm原理
ipm原理
IPM原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综合虫害管理)是一
种可持续性的农业管理方法,旨在最小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该方法结合了生物学、生态学和化学控制技术,以减少农业系统中有害生物种群的大小,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IPM原理需要基于对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的深入了解。
通过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调查,农民能够确定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和病害的发生程度。
根据这些信息,农民可以制定适当的管理策略,以减轻害虫和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IPM原理的关键是采取多种控制方法的组合,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生物和物理控制方法是IPM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或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另外,利用物理方法如屏障和陷阱来防止害虫入侵农作物。
这些非化学方法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学控制方法在IPM中也发挥作用,但需谨慎使用。
农民应
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和病害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化学农药,同时选择具有低风险和对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的产品。
此外,化学农药的使用应遵守正确的操作指南和安全规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通过实施IPM原理,农民能够将农作物损失最小化,并同时
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这种综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
的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
ipm的工作原理
ipm的工作原理今天咱们来唠唠IPM,这可不是啥神秘的外星科技,而是超酷的害虫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哦。
IPM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保卫战,目标就是那些老是在我们的庄稼地、果园或者家里捣乱的害虫。
它的理念呢,特别有人情味,不是那种简单粗暴地见虫就杀。
它觉得害虫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是有时候它们太调皮,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或者生产了。
想象一下,咱们的农田就像一个小社区。
IPM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了解这个社区里的每个成员,特别是那些害虫。
它会像个好奇的小侦探一样,去调查害虫都有哪些种类,它们喜欢吃什么,什么时候最活跃。
比如说,有些害虫就特别喜欢在晚上出来搞破坏,而有些呢,就趁着大中午大家都休息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啃庄稼。
然后呢,IPM还会关注害虫的生活习性。
就拿小蚜虫来说吧,它们特别喜欢聚集在嫩叶子的背面,那里就像是它们的小乐园。
IPM知道了这个秘密,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啦。
在IPM的世界里,预防可是个超级重要的环节。
这就好比我们在冬天提前把房子修修补补,防止春天的雨水渗进来一样。
在农田里,这可能是选择抗虫性强的作物品种。
比如说,有些玉米品种天生就对玉米螟有一定的抵抗力,种上这样的玉米,就像给农田穿上了一层防护衣。
还有呢,合理的轮作也是个很棒的预防手段。
今年种小麦,明年种大豆,这样可以打乱害虫的生活节奏,让它们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就像我们突然换了菜单,那些挑食的害虫就会饿肚子啦。
就算预防做得再好,有时候还是会有一些害虫来捣乱。
这时候,IPM就会启动它的监测系统。
这个监测系统就像一个个小哨兵,分布在农田的各个角落。
这些小哨兵可能是一些粘虫板,害虫飞过去就会被粘住,这样我们就能知道有多少害虫在活动了。
还有可能是一些性诱捕器,利用害虫的“爱情”来吸引它们,雄性害虫闻到雌性害虫的味道就会飞过去,结果就掉进了陷阱。
通过这些小哨兵的报告,我们就能知道害虫的数量是不是已经多到需要采取行动了。
IPM技术在东至县农业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IM 技术 的基 本病 虫防 治 策略 是培 育健康 作 物 、保 护 P
和利 用 天敌 、 小 负面 影 响的 化学 防 治 。基 于这 一 理念 , 最 我
广 工作 增 添 了新 的亮 点 。 因为 创 建 节 约 型社 会 , 共创 和 谐 社会 。 需要农 民 的参 与 。 因农 业 资源 最 终 使 用 者 多是 农 民 。
种 , 而错 过 适 宜播 期 的温 光 条件 , 成 僵 钵 , 苗 扎 根 困 反 形 棉
难 , 成翘 脚 苗 、 弱 苗 、 造 瘦 迟发 苗 。 为 我地 每 年 的老 大 难 问 成
题 。P 技术 传播 后 。 民 根 据冷 尾暖 头 、 晴 播种 、 IM 农 抢 温度 稳 定通 过 1  ̄ 为标 准 育 苗 , 在 3月底 至 4月 中 旬 , 晴 制 6( 3 即 抢 钵 播 种 , 使 高温 一 播 全 苗 。 低 了拦 种 、 苗 、 苗 率 , 促 降 烂 僵 改 变 了农 民 传统 的 旧 有技术 模式 。使农 民 接受 了 结 合天 气预 报 、 活安排 生产 活 动 的新 理 念 。再 如 , 花 不抗 旱 向抗 旱 灵 棉 转 变 , 栽时 一次 性施 肥 向多次 施肥 转 变 , 靠 他人 经 验栽 移 依 培 向 自己主 动观 察 棉花 和病 虫 转变 。棉花 密 植 向根 据 品种 适 当稀 植转 变 ,简 单选药 向配方 施 药及 棉 田细 致 工 作转 变
维普资讯
《 代农 业科技 ) 0 6年 7月 现 20
工作 研究
IM 技术在东至县农业 中的应用效 果初探 P
陈益 平 裴敬 平 刘 明媛
我国病虫害综合防治(IPM)策略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这 些 年来 ,在 中 国得 到 了较 好 的有 效 发 展 。 以下 是对 近 期 的具 体 没能 被 加 以运 用 。 在用 药方 面 ,也会 出现用 药 错误 ,剂量 不 精 确
实施 情 况进 行总 结 。
等 等 情 况 ,错 过 了最 佳 的综 合 防 治期 ,所 以就 导致 防 治 的效 果差
了蔬 菜 、水 稻 、棉 花 等 农 作物 ;第 二 ,IPM项 目在 涉 及 的地 点 方 响到综 合 防治 的效 果 。
面 ,也 较 为广 泛 ,其 包 括地 区有浙 江 、广 东 、安徽 等 各 个地 区 ;
在 防治 病 虫害 方 面 ,防治 意识 还 不 够 ,有 一些 地 区依 旧采 用
IPM这 一项 目,在 中 国 实施 当 中 ,涉及 的范 围 比较 广 ,具 有 一 , 最 终使 得 综 合 防治 的结 果 达 不到 预 期效 果 。在进 行 防治 的 过 以下 几个 特 点 。第一 ,其包 含 的项 目内容 广泛 而 丰 富 ,其 中包 括 程 当 中 ,所 用 _丁具也 较 为 老式 ,就会 存 在许 多 问题 ,这也 严 重影
响 ,使 得 农作 物 的 收成 、农业 生 态 环境 ,以及 农 作 物 的正 常生 长 还 存在 防 治专 业 性 人才 短 缺 的问 题 ,因为受 各 种 因素 的影 响和 制
等各 个 方 面 ,均 受 到 了严 重 的影 响 ,这 对 于社 会 的 稳步 发 展 ,以 约 ,导 致 工作 者 在 素质 和 水平 上 出现 严 重 不 足 ,也不 能 及 时的 引
及 经 济利 益 的发展 是非 常不 利 的 ,所 以本 文 首 广 大农 民的 需求 不 能够 得 到
现状 进 行 了解 分 析 ,然 后 详细 的探讨 综 合 防治 农 作 物病 虫 害 的意 完全 满足 。
IPM理念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IPM理念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摘要基于IPM理念,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4个方面阐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IPM理念;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应用效果化学农药在防治危害农林业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障农林业安全生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导致农药中毒及残留现象频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害生物抗药性不断增强以及有害生物再猖獗等诸多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实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即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势在必行。
1 IPM理念IPM要求在进行有害生物防治时,要采取综合的植物保护措施以及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中整个有害生物复合体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理环境的作用、考虑管理策略对农业生态系统以外生态学的影响,即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协调使用多种战术(包括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生态控制、抗逆品种、预测预报以及防止有害生物在各地区间传播的检疫检验等),以达到把有害生物的数量及危害控制在可容忍的水平,要求只有在有害生物的数量达到经济阈值的情况下才进行防治,尤其要谨慎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1]。
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必须改变现有的植物保护人才现状,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IPM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
我国的植物保护人才主要来自各高校的植物保护专业,而《植物化学保护》是该专业的三大骨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原理与方法,其主体是农药[2]。
要培养具有IPM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
近年来,结合山东省教改项目《现代农业产业背景下IPM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实施[3],在《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中强化了IPM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IPM的农业虫害防治信息化技术研究
基于IPM的农业虫害防治信息化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农业领域,一直以来都需要应用到科学技术来解决一些难题和问题。
比如说,农业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农业生产的难题,而基于IPM的农业虫害防治信息化技术,就成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IPM技术?IPM是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缩写,即集成虫害管理。
它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全面性的综合性虫害防治技术。
它通过减轻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同时降低市场成本,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IPM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控制虫害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更加理想的效果。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往往主要采用农药来预防和治理农业虫害,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
而IPM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农业虫害。
如何实现IPM技术信息化?IPM技术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管理。
具体来说,IPM技术的实现涉及到多个方面:1. 虫情监测虫情监测是IPM技术实现的第一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了虫情监测的高效性、准确性、及时性。
例如,利用无人机技术以及地面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现虫情监测,精确掌握虫害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加精确地制定防治措施。
2. 数据整合和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虫害信息库,将各类虫害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和管理,为虫情监测以及后续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这些数据也需要经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分析处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推断和预测结果。
3. 防治措施的推荐和执行依据虫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结合多年的农业经验和专业智慧,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同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精准喷洒、抓虫机器人等,实现防治措施的精准执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和成本。
美国持续农业与IPM技术推广
文献综述文章编号:1005-6114(2000)05-0027-05美国持续农业与IPM技术推广 (1)肖家浩 (2)邵振润 (3)王振厚 (4)梁光华 (荆州市植保站)(1)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2)(山东省植保总站)(3)江西省植保站)(4) 6月30日至7月21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植保培训团,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 ichigan State U niversity,M SU)进行了为期21天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即IPM)技术培训。
在美期间,我们研修了持续农业、IPM与持续农业、蔬菜果树IPM与生物防治、病虫害抗药性、杀虫剂抗药性分子生物学机制、农药应用管理与培训、美国农业发展概况及农业政策、美国及密西根州推广体系、联邦体制及立法程序等课程,参观考察了生物试验站、果树IPM试验站、试验农场及县推广站、农业合作社,并访问了农场主。
现将培训、考察中学习的有关内容,结合我地实际思考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
1 持续农业与IPM技术及其推广这次到M SU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持续农业。
通过培训,我们对持续农业的概念及其从提出到发展的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M SU的Richard Horw ood教授认为,持续农业要立足于生态的观点,持续农业首先是生态农业;农业生态系统从土壤开始,持续农业的基础是把C、N利用好;把非活性碳转化为活性碳并使之在作物需要的时候活动,通过种植适宜的覆盖作物和进行合理的轮作使土壤中微生物活跃进而减少N素流失,并为天敌提供越冬场所,是我们所要研究达到的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体系;减少养分流失和减少农药用量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两个主要办法。
M eadow s, M eadow s和Randers(1992)指出持续农业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可更新资源(如土壤)的速度不能高于系统的再生速度;二是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的速度不能高于可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三是产生污染(废物)的速度不能高于系统分解(或同化)的速度;四是提供理想的高品位的生活;五是保持跨世代的平衡。
生物农药: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切实服务于农民和种植者
生物农药: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切实服务于农民和种植
者
金朵
【期刊名称】《世界农药》
【年(卷),期】2015(37)2
【摘要】在SCI生物资源团队的帮助下,欧洲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心(EUCIPM)、天然源物质研究中心(NRI)和欧洲网络企业(EEN)于2014年4月10日在格林威治大学共同举办了关于生物农药的第2次会议,其中92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与去年召开的第一次会议的模式一样,都是在早上进行,并致力于3个主题,紧接着是来自于寻求相互合作机遇的其他组织12名代表的演讲。
下午安排了这些组织的见面会,为推进他们之间的合作提供机会。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金朵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0
【相关文献】
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潜在组成植物源农药 [J], 徐敦明;张兴
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几点探讨 [J], 王子迎;檀根甲;付红梅
3.风险规避及收入对农户采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的影响 [J], 刘岩峰;王
绪龙
4.高明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事业的发展 [J], 陈鹏生;杜细文
5.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与可持续农业 [J], 陈泽坦;刘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农药施用更有效
让农药施用更有效
周卫平
【期刊名称】《世界农药》
【年(卷),期】2001(023)002
【摘要】最近50年,农药使用显著增加,同时也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
然而农药对环境存在潜在的有害影响,特别是滞留期最长的有机氯杀虫剂,最终却成人们开发综合有害生物治理(IPM)理念的主要因素。
许多综合有害生物治理提倡有害生物防治应重点放在生物防治和栽培防治,把农药应用作为最后求助手段。
毋容置疑有害生物治理还需要其他农业措施提供充分保护以保障潜在高产。
因此,许多国家更多的以综合作物管理(ICM)取代综合有害生物治理(IPM),而将IPM作为其关键的组成部分。
要达到作物高产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农药。
在已开发的农业作业体系中,大多强调杂草治理,甚至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作物生长关键阶段意识到杂草竞争和劳力紧张时都会毫不犹豫增加除草剂施用。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周卫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添加喷雾助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药施用方法 [J], 田琳
2.添加喷雾助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药施用方法 [J], 田琳;
3.合理调控化肥农药施用有效促进农业节能减排 [J], 秦淑平;韩国新;王雪萍
4.艺康:让世界更清洁、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效——访艺康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兼中国区总经理徐昇宏先生 [J], 马永娇
5.2020年减税降费:更实更细更有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诱导防御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诱导防御在农业上的应用植物诱导防御(Plant Induced Defense),简称PID,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一种自然响应方式。
它是植物通过化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将环境信号转化为内部信息,从而加强和调节其抗病虫害、耐逆性等防御反应。
PID已经成为近年来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PID的原理及机制PID的机制是通过植物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如寄生虫、病菌、气候变化等,从而启动其天然免疫系统,进而加强植物对这些异物的防御能力。
PID的原理是通过让植物自身产生内源化合物来激活其防御系统。
这些内源化合物可以是植物自身分泌的挥发物,也可以来自于植物通过代谢途径合成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触发一系列防御反应,包括产生抗菌、抗虫、抗逆等物质。
二、PID在农业上的应用1、植物提高自身免疫力PID可以让植物在面对外界环境刺激时,能够自主产生防御物质,从而增强植物自身的免疫力,减轻病虫害对植物的侵害。
这对于农业生产中的保护作物、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减少农药的使用利用PID提高植物本身的免疫性,可以减轻使用农药的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毒害,有利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同时,这也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3、应用在种植生态模式中生态农业的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PID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有效地提高保护生态农业的能力,为生态农业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4、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PID的技术手段,可以让植物更好地利用环境资源,产生更多更高质量的农产品。
例如,在生产葡萄酒时,通过让葡萄自身产生PED的手段,在葡萄果实中产生更多的抗氧化剂,从而提高了葡萄酒的质量。
5、提高植物的耐逆性通过PID技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加强植物对环境逆境的反应,提高植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从而帮助农民有效地抵御灾害带来的影响,减轻农业生产中的损失。
专家建议发展符合IPM要求的农药
专家建议发展符合IPM要求的农药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科技市场》》
【年(卷),期】2002(025)009
【摘要】在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硫磷、氧化乐果以及敌敌畏等高毒农药即将被禁用之际,专家倡导以IPM即有害生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取代甲胺磷等高
毒农药。
实际证明,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充分发挥自然的控制因素,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方法与化学防治相协调的IPM技术,是解决农药残留超标和冲破“绿色壁垒”的唯一有效途径。
【总页数】2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7
【相关文献】
1.终端用户谈包装的可持续发展——家电瓦楞纸箱包装的可持续发展须符合包装与环境的双重要求 [J], 陈德明
2.从IPM角度论化学农药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J], 欧晓明
3.科研及检测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符合标准要求——第三届中国实验室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 [J], 许欢
4.白蚁控制IPM策略的发展及对药剂的要求 [J], 李小鹰
5.农地乐和乐斯本农药符合绿色生产要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M理念在农药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基于IPM理念,本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师资队伍专业多样性建设、实验课设计、教学方式改变等5个方面阐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念在《农药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使农药概论课程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并为社会输入更多具有IMP理念的农业人才。
关键词:IPM 理念;农药学概论;教学方式
项目基金: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特色园艺专业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lnykj2012005
中图分类号:S48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06.072
从化学农药开发至今,其对农林牧业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及对保障农林牧业安全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但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及其挥发到空气、水体和土壤沉降聚集,严重污染农畜渔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人们更加关注对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即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在农业上的应用。
1 IPM理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如何真正做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一是要明确有害生物不能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二是要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掌握防治措施和方法运用。
做到这点,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农药的使用者及技术指导者观念的转变,必须向社会输入具有IMP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
《农药概论》主要讲授农用药剂学概论,其主体是农药。
要培养具有IPM 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
2 将IPM理念设计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中
根据新的形势,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传统课程中的化学部分做了适当精简和合并,增加了生物、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比重,比如增加了生物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进展、农药抗药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农药的应用、农药如何在环境中转变为友好行为;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其他与农药学概论课程相关的书籍阅读范围,诸如基因工程进展、植物生理学、现代生
物技术、环境毒理学。
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更容易产生创新思路,也能更好的将多元化融入农药学概论课程中,除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更能将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到教学中,将IMP理念深深树立于每个学生的观念中,使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得到提高。
3将IPM理念体系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
毕业论文是对一个本科学生4年学习考量的一个综合体,毕业论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总结问题经验,锻炼的是“学中用、用中学”的综合能力。
以往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时往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某一特定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
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试验”,学生和老师在设计试验方案及实施试验过程时,更多的关注防治效果,而忽视了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及环境友好的这一理念。
现今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中,IMP理念已深深植入每个老师及学生心中。
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已从原来的单一的防治效果,转变为对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农药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除草剂对杂草生物群落的影响等”不但学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农药,而且能更为完备地进行综合防治。
不但使IMP理念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更能使其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上把IMP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成为具有IMP理念的植保人才。
4注重师资队伍专业多样性建设,强化观念碰撞
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保障。
因此,对于新型理念学生的培养,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内外对于IMP理念的应用,并能将其通过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案例如“DDT的兴衰历史、色质联用在农残分析的使用、生防菌研发等”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将IMP理念融入进农药概论课程的每节课中。
还积极邀请具有影响的学术名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及学术沙龙。
使学生都不出学校即可学习当前本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方法和最新进展。
5将IPM理念应用于农药概论实验课设计中
采用必选实验和任选实验两种选课方式。
《农药学概论》实验项目共设有8个,其中4个必选实验,4个任选实验。
必选实验是以基础实验为主,所有学生必须独立或协作完成。
基础实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农药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包括:杀虫剂的内室毒力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对峙法、抑菌圈法)、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农药制剂加工配制和质量检测。
以上4个实验是为基础实验,在对学生实验考核时,加入了IMP理念的考核,如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天敌生物影响的观察。
完成必选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4个任选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2个实验老师在设计实验大
纲时,只给出实验方向,不给出具体内容及步骤,任选实验的内容具有一定得研究性质,学生主要结合理论所学及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进行实验。
如同学在实习中发现三叶草周围很少生长其他的杂草,故在任选实验中,设计对三叶草提取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实验。
这是很好地对IMP理念的理解和研究。
将其融合进了实验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6 IPM理念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通过动画、表格、视频、对比等形式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原来枯燥的板书及教师说教中更为形象生动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
另外学生也参于了课件制作,实习的时候去农药厂参观,学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除了对生产设备及农药制作过程的拍摄,还对农药厂周边环境、水体进行了拍摄,这些图片都在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学生除了对农药加工方法加工剂型的这些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更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分成2组进行自由辩论,更加深刻的理解农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
提高了学生对农药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
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将IPM理念真正的融入了整个理念中。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2-63.
[2]李海平,李灵芝.关于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8-159
[3]宋宝安,赵德刚,杨松,等.农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2014,31(1):130-136.
[4]周小毛,任新国,刘祥英.《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新课程(教研),2010,(9):125.
[5]金林红,罗亮指,薛伟,等. 农药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1):137-140.
作者简介:李宛泽,硕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药分析及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