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的土地上师教学说课修订版

合集下载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一、课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2. 掌握和运用本课的相关词汇和语言知识。

3. 能在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

四、教学重点
1. 正确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本课所学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五、教学难点
1. 学习背诵课文;
2. 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含义。

六、教学准备
1. 本课的课文;
2. 情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七、教学过程
(一)热身:
1. 让学生结合地理图和地图唱一首有关冬季的歌曲。

2.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来谈论一节课中学习的主题。

(二)导入:
1. 请学生观看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关的短片,然后谈论他们对雪
的感受。

2. 通过了解地理特点,学会说出全国哪几个地方下雪最多。

(三)理解:
1. 让学生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给每个部分找出一个中心词,用英文
简单表达课文内容。

2. 学生解释一下第一段话中的“snowflakes”和“silence”的解释。

(四)应用:
1. 请学生给出一些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来描述雪的美丽;
2. 运用所学知识给出一段话作为课文的结尾,完成课文的整体思路。

(五)归纳:
1. 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学习情况;
2. 总结本课所学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八、课后检测
1. 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2. 听写对本课的理解。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其艺术特色。

(3)了解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其诗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艺术特色。

3. 了解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其诗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准备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文本。

2. 收集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提问:“表达了什么含义?”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划分章节。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雪”、“土地”等。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问:“诗人想要传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2)学生课后搜索其他艾青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对艾青诗歌欣赏短文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教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借助这首诗引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崇尚。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培养学生的个人欣赏能力,理解深层次的意义。

3.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表达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的美丽风景,如长城、雪山、丹霞地貌等,引起学生对中国祖国的热爱和向往。

2.解读诗歌(20分钟)安排学生一起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理解诗歌(20分钟)帮助学生分段理解,梳理出诗歌的表达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丽景色、人文历史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语言表达训练(30分钟)分小组进行诗歌表达和讨论,每组选择一段或一句诗句进行解读,讨论、分析其意义和感受,并整理出自己的表达方式。

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和阐释自己选择的诗句,同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互动。

5.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学生对祖国表达深深的情感和真实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标准1.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敬仰。

3.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互动,展示个人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写下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2.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比分析不同译者的翻译技巧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感受,创作自己的一首诗歌或短文,表达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 分析并欣赏艾青的诗歌风格和技巧。

3. 了解诗歌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艾青的诗歌风格和技巧。

3. 深入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诗歌情感的把握。

2. 艾青诗歌风格和技巧的鉴赏。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歌主题和情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艾青的诗歌风格。

3. 欣赏法:欣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实践法:学生背诵诗歌,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原文和注释、艾青的诗歌作品集、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讲解诗歌背景(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

三、分析诗歌内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词和难句。

2. 学生分享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欣赏艾青的诗歌风格(10分钟)1. 教师展示艾青的其他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诗歌风格。

2. 学生分组讨论艾青的诗歌风格和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诗歌(5分钟)教师检查学生对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背诵情况。

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诗歌创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诗歌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模仿艾青的诗歌风格。

2. 学生现场创作并进行分享。

2. 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感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抒情手法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2)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艾青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学会欣赏诗歌。

(2)举行诗歌朗诵会,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理解。

(2)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歌朗诵会:评价学生在朗诵会上的表现,鼓励优秀的学生。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 有关艾青的生平介绍。

3. 诗歌朗诵音乐、视频等资料。

4. 生僻词汇和句子的解释。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重点难点1.重点:表现对祖国、人民最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2.难点:这首诗形象地体现了艾青的诗歌理论。

二、背景材料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浙江金华人。

艾青先后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北方》等。

作为一个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诗人,艾青一踏上诗坛,就显出与众不同。

他善于把个人的感触与劳苦者的现实处境、祖国的屈辱灾难紧紧联系在一起。

2.写作这首诗时,日寇的铁蹄已逼近武汉。

时局的严峻、心境的沉重和天气的寒冷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帷幕。

“七·七”事变的前一天,艾青乘车从上海到杭州,在车厢里写下了《复活的土地》。

此时,抗战的激情高涨,一大批文化人来到了战时的首都武汉,艾青在杭州呆不下去了。

这年冬天,他赶到了武汉,遇到了胡风、肖军、田间等人。

艾青到武汉后看到国民党要员、达官贵人照样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国民党策划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已出现征兆。

且日寇的铁蹄已逼近武汉,武汉正面临保卫战前夜。

12月28日,艾青百感交集,披衣伏案,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后收入诗集《北方》。

三、内容剖析1.层次分析。

本诗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诗歌一开头创造出悲怆凄凉的情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这两句也是全诗的主旋律,它贯穿于以下各部分之中。

第二部分从“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到“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诗人把个人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之情同时代之情融为一体。

这个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先用“风”象征着时代的苦难,写出环境之恶劣;再勾勒灾难中北方农夫的形象;然后叙述“我”与人民有相同的命运,一样的愁苦。

第三部分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到“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如此的泥泞呀。

”选择典型画面进一步描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忧郁。

最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说课)

最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说课)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说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苦难和诗人的赤子情怀。

2.感受艾青的诗风:沉雄、忧郁而感伤。

教学重点:通过对画面的赏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歌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不管这片土地在经历着怎样的风雪的洗礼,诗人艾青却始终以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中国。

今天,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深沉的爱,学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诵读感受教师配乐诗朗诵,学生思考:①诗歌有没有线索?②诗歌的内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展开的?③诗歌给我们描述了哪些受难的场面?④诗人最终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课件展示思考问题)三、具体研习1.诗歌有没有线索?它属于什么线索?【明确】诗歌的线索是反复出现的两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是诗歌的情感线索,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

但这两句诗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起承转合”中的插曲,它是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的感受,一次强烈的呐喊。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了对华全面侵略。

流亡的艾青来到武昌,面对着内忧外患,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诗人却丝毫没有看到任何新的希望和新的气象。

诗人终于将满腔悲愤喷涌而出。

两个“中国”更加表明这场空前的灾难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个叹词“呀”和省略号,使诗句平添了沉重、犹豫、哀伤的气氛。

2.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漫天大雪中,诗人独自伫立,发出内心的呐喊。

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除了开头就提到的雪,诗人还想到用什么来表现灾难呢?【明确】风。

诗人采用移情的手法,把自己对祖国灾难深重的悲悯之情,移到风的身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3. 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把握;2. 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资料: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2. 朗读诗歌(5分钟)(1)学生齐读诗歌;(2)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分析诗歌(15分钟)(1)引导学生从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2)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深层含义。

4. 讨论与感悟(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2)分享感悟: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诗歌鉴赏写作。

6. 课堂反思(课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歌,并理解其含义;2.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3. 学生能够表达出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2.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3. 在课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冬季气候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促进学生背景知识的拓展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冬季的景象。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冬天来了,你见过中国的冬天吗?中国的冬天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简单讨论。

Step 2:呈现与讨论(20分钟)1.展示中国冬季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简要介绍中国冬天的景象。

2.与学生一起讨论图片或视频中的景象特点,如大雪纷飞、冰封河流、白雪覆盖等。

3.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中国冬季的景象。

Step 3:小组活动(15分钟)1.分组让学生准备一份小短剧,内容围绕中国冬季。

2.鼓励学生用课堂现有的知识和想象力编写小短剧。

3.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表演短剧,其他学生则用英语进行观察和评论。

Step 4:综合练习(1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给出一张只有原始山脉和大片白雪的中国冬季地图。

2.学生用英语描述地图上的景象,如山脉高耸、雪花纷飞等。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想象,给出更多的形容词和句子。

Step 5:梳理知识点(5分钟)复习本课所学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Step 6:作业布置(2分钟)每个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冬季景象,并且用英语表达出来。

Step 7:总结与反思(3分钟)请几个学生分享自己写的短文,并互相给予评价。

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各地的冬季风俗和活动,比如北方的冰灯展、南方的春节等。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地图描述和作文,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教师可以听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冬天来了,你见过中国的冬天吗?中国的冬天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简单讨论。

雪落在中国说课

雪落在中国说课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苦难的琴音”为主题,5首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涉及到了人间的磨难和痛苦。

诗人们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感应着历史的巨大变动,以一己的悲欢映衬时代的庞然身影。

他们只选取了日常化的可感细节,但通过这些细节流露出的情感却超越了时空,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共鸣。

教参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人构思的深度与广度,学习诗人表达强烈情感的技巧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一、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基本情绪。

二、体会诗人抒发情感的手段、技巧。

三、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艾青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排脱枷锁的歌手”而蜚声于三十年代的诗坛。

抗战初期,诗人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土,挣扎流徙的难民,内心时时激荡着沉痛情感。

于是诗人写下了一组关于“北方”的诗。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这组诗中,极为重要的一首。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于 1937年12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在当时苦难的中国,诗人看到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感到了透彻心扉的寒冷和绝望,他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而曲折,于是写下了这首比雪还要寒冷的诗。

这首诗一方面具有活生生的现实画面与生活形象,另一方面,诗的形象又具有极宽泛的概括层面和深邃的暗示性。

诗的主旋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整首诗中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它传达出的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婉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

同时这两句诗既是北方寒夜的生活写照,也是诗人对时势的一种高度概括。

采用“寒冷”“封锁”这样富于弹力与表现力的语言,就更加充实了诗歌形象的容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雪夜”为背景,从北方到南方,勾勒出了四幅饥馑流亡图,图中有“雪夜赶车的中国农夫”、“蓬发垢面的少妇”、“蜷缩着的年老的母亲”,还有“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释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中的语言和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诗的节奏和韵律;(3)诗的主题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2)诗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3)将诗的主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2)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3)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2)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意象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雪”、“土地”等;(2)讨论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3. 诗歌节奏与韵律:(1)引导学生关注诗的节奏和韵律;(2)分析诗的音节、押韵和节奏感;(3)让学生朗读并体会诗的音乐美。

4. 诗歌主题与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诗中的象征和隐喻;(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1)检查学生对诗的分析和理解;(2)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合作态度;(2)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汇编两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象和本诗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感受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忧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读出作者用意象展现的“痛苦与灾难”的当时国民生存状态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2、品味本诗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体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暴虐地扑向中华大地,成千上万手无寸铁的人们被黑压压的枪口对准着,就像一头头羊羔,被战争的大火无情地炙烤着,扭曲着。

黑暗,缓缓地掩埋那布满尸体的战场,灰烬中偶尔露出一只焦黑的手,或者是一个血肉模糊的头。

悲剧朝每一个方向无所顾忌地扩张,人们在绝望的大地上哀泣于是,艾青就用雪为背景写下了饱含血泪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思考:你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患,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

所以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苦、忧郁的。

2、在作者的情感指引下,要求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一段诗,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设想:可追问为什么选这个段落,力求学生能在诵读中体会感情,体会到中国正处于一种灾难当中。

三、体会意象的基本内涵--苦难的中国人民1、为了表现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承受着的“苦痛与灾难”像雪夜一样广阔而漫长,作者选了哪些主要的意象,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呢?明确:“苦苦前行的农夫”“失去保护的少妇”“流离失所的老母亲”“向天乞援的垦殖者”(学生也许还会说“雪”、“大地”、“风”等)2、以同桌为单位,寻找一个特别让你有感触的意象,进行诵读和分析,交流你心灵被震撼的原因。

(步骤:诵读--分析)(1)苦苦前行的农夫“赶着马车”的“中国农夫”“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可见是个典型的北方农民,在沦亡了的国土上,早已到处为“寒冷”所“封锁”,以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却不得不离开那片熟土。

“你要到哪儿去呢?”--实际上是在说“你能到哪儿去呢?”这里虽然没有仰天长啸之悲,却让人悲痛之至,只因为无家可归,而且无路可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诗歌解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诗人艾青的照片和简介、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和视频;3. 准备诗歌解析的参考资料和思考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诗歌朗读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提问:“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意味着什么?2. 诗歌解析:(1)让学生通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土地”、“雪花”、“劳动者”等;(3)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3. 诗人简介:(1)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来源。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2)邀请学生朗读诗歌,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感悟;(3)总结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思考角度;六、课后作业与评估1. 作业:(1)背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3)选择一首类似的现代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教案:品味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教案:品味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教案:品味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品味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近年来,在课堂上使用影片进行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

电影的生动形象和复杂情节,往往能够深刻地感染着学生的心灵,从而更好地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而对于中学生而言,一部既发人深省,又充满 poetry 的影片绝对是一个好选择。

作为一部以大自然和人文情怀为主题,既富有意境,又投射着人文家国情怀的电影,《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受到越来越多中学教师的青睐。

一、教学目标:1.了解贵州大山深处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

2.感受冬日雪景下大山深处的精神品质,领会生命坚韧不灭,自然和人文的交融。

3.感知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明确对生态文明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是一部讲述自然和人之间的故事,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智慧和文化价值。

影片串联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边防部队的战斗、雪景下的山乡风光,让人对贵州大山深处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1.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贵州大山深处的自然风光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片中描绘的大山深处不仅有巍峨的山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更有自含自然与人情之美的生活景象。

影片中的边防官兵们在迎接暴风雪的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和豁达,与山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情感的赞颂,交织出了一篇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2.生态环境保护影片中反映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和人类对自然的摧毁。

从片中的贵州大山深处生态环境的真实状态来看,如果破坏者不停止他们的过渡性伐木,这片天地就不会再恢复过去的荣光。

毁林开湿地不仅毒害了环境,更严重影响了山区人民的生计。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山区人民的生活”这样的主题,也是影片传递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听写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影片对诗句进行深刻分析,增进学生的对于细致描摹自然的敏锐程度。

通过听写练习,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剧场版教学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表演,角色扮演等走进剧场式的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后反思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首诗。

艾青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广大中国人民在日军侵略下的悲惨的受难图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并通过雪、寒冷、夜等背景性的描绘,更突出了凝重、沉郁的意境。

所以在教这首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深入解读,才能把握诗人深沉的情感。

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是:
1 教师能够与学生融洽地交流,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教学。

2 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课堂导入自然,直接切入主题。

这堂课不理想的地方是:
1 在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时,讲解略显简单。

2 由于时间关系,在分析诗歌意象时,讲解不够深入。

3 时间安排有些仓促。

4 课堂容量不大,没有课外延伸的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深,讲透。

注意课外知识的拓展和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

雪落在的土地上师教学说课

雪落在的土地上师教学说课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导学案教师寄语: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学习目标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3、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诗歌;学习重点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学习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导入诗人是什么一位丹麦的哲学家和诗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给了自己的回答:诗人是一个不幸者;他的内心埋藏着深沉的痛苦,他的声音也变得哀婉和抽泣;这个说法在艾青那儿得到了证实;因为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分明有一个痛苦而颤抖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回荡;让我们的时光倒流七十几年,先来看看1937年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场浩劫;播放卢沟桥事变视频这是一段伤痛的历史,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民族的利益,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中国正义之士,同学们试想,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于是有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二、简介作者及背景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他被送到本村的一户人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她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右派,1959年到新疆石河子垦区劳动;1979年平反;主要作品有大堰河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旷野北方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调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魔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不想着全力抗日,而是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诗人怀着急切突入战斗的决心来到当时有“抗战中心”之称的武汉,却发现报国无门权贵们依旧作威作福,而自己的同胞却苟延残喘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早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而神州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这首诗;诵读感知1、读准字音:絮聒xùguō后裔yì垢面gòu 蓬发péng暴戾lì蜷伏quán啮啃nièkěn饥馑jǐn憔悴qiáocuì颤抖chàn颤栗zhàn乞援qǐyuán2、先全班散读,再全班齐读;课堂小结第二课时阅读讨论赏析诗中物象及画面1、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咏雪的诗句,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卖炭翁,这些诗句中的“雪”既指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指人生的坎坷;说说本首诗中的“雪”有什么含义教师点拨:本诗中的“雪”既指现实中的降雪自然环境的表象,也指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当时局势的象征;2、小组讨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主旋律”诗句反复出现,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从情感表达与篇章结构两个角度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情感表达上,这两句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从篇章结构上这两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效果教师点拨:四次出现,是反复咏叹;从情感表达上成为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从篇章结构上是全诗结构的骨架,串连起多个画面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4、这两句诗引出了几幅“痛苦与灾难”画面找一找,给每个画面拟小标题;5、选择最令自己震撼的一幅画面说说其中有什么形象为什么令自己震撼画面一3——4冒雪赶车的农夫“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你要到哪儿去呢”——“你能去哪儿呢”无家可归;北方农夫:大雪、丛林、赶马车、戴着皮帽、冒着大雪、刻满皱纹、痛苦、憔悴——无可去之处画面二7乌蓬船里的少妇“垂着头”“蓬发垢面”家被烧、夫离去陷入“死亡的恐怖”担忧恐惧南方少妇:雪夜、河流、破烂的乌篷船、垂着头、蓬发垢面、充满恐怖的眼神、受尽侮辱、家毁夫亡——无安身之所画面三8家中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像异邦人”“不知明天”如何无数母亲:寒冷的雪夜、破屋、蜷伏、异邦人、无助、绝望——无归宿之地画面四10拥挤绝望的垦植者失去了“家畜”和“田地”,颤抖着”两臂向天乞援;无数垦殖者:雪夜、草原、失去家畜、失去田地、拥挤在污巷、绝望、饥馑、颤抖——无生存之根诗人通过一幅幅画面逼真地再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6、这些画面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概括力教师点拨:这些画面从“男女老少”的不同层面,“由北至南”,循序渐进地呈现出劳动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失去依靠——不知去向——向天乞援;画面中的“男女老少”是当时中国老百姓的代表;四幅画面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的浓缩,也是中国社会黑暗的写照;7、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形象生存中国是怎样的中国诗人是怎样描绘的提示:分析意象——雪、风当时的中华大地处于日寇铁蹄的践踏之下,正如“雪落在中国的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也是对当时中华大地惨遭战乱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合作探究1找一找诗中你认为最真挚感人的诗句说明理由;“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这样写,诗人就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诗人不仅是苦难的旁观见证者,也是苦难的经历者,有双份的痛苦,他的抒情更加真实;“中国的道路,是如此的崎岖,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血液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是诗人沉痛的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诗人的赤子情怀,愿用自己的诗句温暖苦难的祖国;2同学思考:生于和平年代我们应如何理性的爱国联系热点钓鱼岛事件引导学生思考2、规律总结品读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加强诵读,感受诗歌语言;掌握手法,分析诗歌意象;品读意象,体会诗歌情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比较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任选角度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一、说教材艾青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广大中国人民在日军侵略下的悲惨的受难图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并通过雪、寒冷、夜等背景性的描绘,更突出了凝重、沉郁的意境。

所以在教这首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深入解读,才能把握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说学情学生背诵过不少古诗,但对于把握诗歌里抽象感情的能力是很弱的,而且写这首诗的时代(1937年)距离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这首诗中的深沉感情是有难度的。

所以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的特点,然后通过联想、反复朗读并联系时代背景来把握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并基于上述教材、学情的基本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抓住画面、把握特点、体会情感”为核心,从三个维度加以设计:1.知识技能: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四副图景中人们凄惨的生存状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所起的作用(难点)2.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语言、想象理解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内心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四副图景中人们凄惨的生存状态。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所起的作用。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情境”。

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我们的学生,多数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再加上这个年纪人生经历所限,对这些具有特定时代背景的诗歌内容也许会感觉有些陌生,难以沉浸到诗歌中去,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然而感知苦难对他们肯定是有益的。

幸福使人美好,苦难却能使人深刻。

所以本课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非常重要。

2、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雪落在的土地上师教案

雪落在的土地上师教案

雪落在的土地上师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导学案教师寄语: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学习目标】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3、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学习重点】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学习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导入诗人是什么?一位丹麦的哲学家和诗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给了自己的回答:诗人是一个不幸者。

他的内心埋藏着深沉的痛苦,他的声音也变得哀婉和抽泣。

这个说法在艾青那儿得到了证实。

因为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分明有一个痛苦而颤抖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回荡。

让我们的时光倒流七十几年,先来看看1937年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场浩劫。

(播放卢沟桥事变视频)这是一段伤痛的历史,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民族的利益,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中国正义之士,同学们试想,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于是有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

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他被送到本村的一户人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她的乳儿。

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4 人教课标版优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4 人教课标版优教案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执教者李蕾教学目标:1、训练朗诵能力,注意重音、停顿、语调、语速和感情2、感受艾青的诗风:沉雄、忧郁而感伤。

3、从背景入手,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苦难和诗人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赏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感悟诗中多幅画面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全诗一、朗读全诗,读准读顺二、再读全诗,找出意象,再现画面三、三读全诗,感悟画面的内涵四、四读全诗,读出感情,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五、了解时代背景六、思考探究:1、各个画面有什么内涵?为什么要刻画这些画面?2、再找一找,诗中涉及的人物,诗人是用什么样的人称去称呼这些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试着通过朗读来感受这样安排的好处。

把感受写下来作为旁批。

3、赏析一、二段的意象的作用4、诗中“雪落在——”这一“主旋律”诗句反复出现,在诗中起什么作用?5、此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觉得此诗是否太过压抑消沉,从而使这首诗显得消极悲观?为什么?(找此诗中的诗句或其他的诗人和诗句来佐证你的观点)6.比较阅读,了解诗人艾青的诗歌风格和忧郁悲苦的情调以及产生这种风格和情调的原因。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九位文艺女神中,最动人、最有魅力是谁?(诗神缪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学星空中,最明亮、最璀璨夺目的是诗的星座。

诗的历史最为悠久,诗的生命却永远年轻。

在生活中,诗总是和艺术、美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又要到哪里去寻找美呢?(生活、充满爱的生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

”一句话,便点出了美的发现、诗歌的创作与爱的关系。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当代诗人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从中感受诗人那美好的、深沉的爱的情怀。

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象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怀(——写作时间:年月日夜间,这是一个什么背景?抗日战争时期)6、请快速浏览全诗,看看艾青在诗中涉及到了哪些人物,展示了哪些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落在的土地上师教学
说课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导学案教师寄语: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学习目标】
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3、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学习重点】
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学习难点】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一、导入
诗人是什么?一位丹麦的哲学家和诗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给了自己的回答:诗人是一个不幸者。

他的内心埋藏着深沉的痛苦,他的声音也变得哀婉和抽泣。

这个说法在艾青那儿得到了证实。

因为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分明有一个痛苦而颤抖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回荡。

让我们的时光倒流七十几年,先来看看1937年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场浩劫。

(播放卢沟桥事变视频)这是一段伤痛的历史,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民族的利益,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中国正义之士,同学们试想,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于是有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

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他被送到本村的一户人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她的乳儿。

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
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

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

1957年被错划右派,1959年到新疆石河子垦区劳动。

1979年平反。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旷野》《北方》《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调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

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魔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不想着全力抗日,而是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诗人怀着急切突入战斗的决心来到当时有“抗战中心”之称的武汉,却发现报国无门!权贵们依旧作威作福,而自己的同胞却苟延残喘!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早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而神州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

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诵读感知】
1、读准字音:絮聒xùguō后裔yì垢面gòu蓬发péng暴戾lì蜷伏quán啮啃
nièkěn饥馑jǐn憔悴qiáocuì颤抖
chàn颤栗zhàn乞援qǐyuán
2、先全班散读,再全班齐读。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阅读讨论】
赏析诗中物象及画面
1、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咏雪的诗句,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白居易《卖炭翁》),这些诗句中的“雪”既指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指人生的坎坷。

说说本首诗中的“雪”有什么含义?教师点拨:本诗中的“雪”既指现实中的降雪(自然环境的表象),也指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当时局势的象征)。

2、小组讨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主旋律”诗句反复出现,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从情感表达与篇章结构两个角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从情感表达上,这两句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

从篇章结构上这两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效果
教师点拨:四次出现,是反复咏叹。

从情感表达上成为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从篇章结构上是全诗结构的骨架,串连起多个画面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

4、这两句诗引出了几幅“痛苦与灾难”画面?找一找,给每个画面拟小标题。

5、选择最令自己震撼的一幅画面说说其中有什么形象为什么令自己震撼
画面一(3——4)冒雪赶车的农夫“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你要到哪儿去呢”——“你能去哪儿呢”无家可归);北方农夫:大雪、丛林、赶马车、戴着皮帽、冒着大雪、刻满皱纹、痛苦、憔悴——无可去之处
画面二(7)乌蓬船里的少妇“垂着头”“蓬发垢面”家被烧、夫离去(陷入“死亡的恐怖”担忧恐惧)南方少妇:雪夜、河流、破烂的乌篷船、垂着头、蓬发垢面、充满恐怖的眼神、受尽侮辱、家毁夫亡——无安身之所画面三(8)家中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像异邦人”(“不知明天”如何)无数母亲:寒冷的雪夜、破屋、蜷伏、异邦人、无助、绝望——无归宿之地
画面四(10)拥挤绝望的垦植者失去了“家畜”和“田地”,颤抖着”两臂向天乞援。

无数垦殖者:雪夜、草原、失去家畜、失去田地、拥挤在污巷、绝望、饥馑、颤抖——无生存之根
诗人通过一幅幅画面逼真地再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

6、这些画面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概括力
教师点拨:这些画面从“男女老少”的不同层面,“由北至南”,循序渐进地呈现出劳动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失去依靠——不知去向——向天乞援。

画面中的“男女老少”是当时中国老百姓的代表。

四幅画面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的浓缩,也是中国社会黑暗的写照。

7、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形象生存中国是怎样的中国诗人是怎样描绘的
提示:分析意象——雪、风
当时的中华大地处于日寇铁蹄的践踏之下,正如“雪落在中国的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也是对当时中华大地惨遭战乱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

【合作探究】
1找一找诗中你认为最真挚感人的诗句?说明理由。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这样写,诗人就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

诗人不仅是苦难的旁观见证者,也是苦难的经历者,有双份的痛苦,他的抒情更加真实。

“中国的道路,是如此的崎岖,如此的泥泞呀。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血液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是诗人沉痛的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表现诗人的赤子情怀,愿用自己的诗句温暖苦难的祖国。

(2)同学思考:生于和平年代我们应如何理性的爱国?
联系热点钓鱼岛事件引导学生思考2、规律总结
品读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加强诵读,感受诗歌语言;掌握手法,分析诗歌意象;品读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任选角度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