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

合集下载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党正在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合民心,顺民意,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随着群众对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进步的关注显著增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任危机。

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群众对党的干部乃至党的工作有抵触情绪。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为官员多为腐败分子,作风不实,只为自己不为群众。

二是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多为混世魔王,不务正业、吃拿卡要、办事拖踏。

三是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帮扶措施态度淡漠,认为是作秀,常以得到钱物多少看帮扶成效。

(二)沟通弱化。

一是多数干部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不能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常以过去行政命令、说教方式做群众工作,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怕解答问题不清、怕群众起哄、怕做群众工作会激化矛盾。

或认为群众知识水平低、素质不高,不屑与群众交流。

二是群众认为“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反映问题常常以找领导或集体上访方式解决,认为走正常渠道是浪费时间,同一般干部反映问题如石沉大海,对各项政策扶持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靠、要思想抬头。

(三)期望值过高。

群众对各级干部所做的工作期望值过高,认为干部能力不足,不能给他们带来理想化的物质、资金、政策支持。

而一旦这些主观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对干部产生不满情绪。

甚至群体上访,或反复上告。

尽管基层干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有些群众仍不理解,甚至怨声载道。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干部作风问题1、学习作风漂浮。

虽然各级各部门都在适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不同方式的集中学习,但多停留在读报纸、读文件、读行业规定上,联系实际学、深入群众学、围绕中心学做得不够。

浅析煤矿企业影响基层干群关系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煤矿企业影响基层干群关系的原因及对策

谐 企业的 目的具有 重要意义 。下 面就煤矿企业影 响基层干 群关系 务, 基层领 导干 部往往采取强 制命 令的方式来进行任 务布置 , 处理


影 响 干 群 关 系 的 主 要原 因
职 工 违 反 劳 动 纪律 及 任 务 完 成 方 面 采 取 以 罚 代 管 的 方 式 ,缺 乏 系
造 成 了职 工 对 领 导 干 部 的 意 见 和 不 满 增 多 , 从 而 影 响 到 ( 一) 基层领 导干部思想上对干群 关系重要性 认识不足 。煤矿 统 的 管 理 ,
企业 , 特 别是基层 区队大 部分领导干部 认为生产是第 一要素 , 只要 基层 的干 群关系发展 。
生产 搞 上 去 , 其它工作 都是次要 的, 因 此 在 思 想 上 对 于 处 理 好 干 群 二、 改 善 干 群 关 系的 措 施 建 议 ( 一) 通 过 思想 建 设 促 进 干 群 关 系 和 谐 。 拥 有 良好 的思 想 政 治 素 质 是 处 理 好 干 群 关 系 的基 础 , 针 对 当
关系不够重视 ,大部分领导干 部都觉得 自己的职 责就是安 排任务 和 督促工人做 好工作 , 只要工作任 务完 成了 , 职 工满意不满 意并不
是很 重要 。个别领导干部甚至 ‘ 地位观 ” , 觉得 自己是干部高人一 前党员干部在 安全生产工作上投入 的精 力多 ,在思想政 治素养方 等, 不愿 意与职工混在 一起 , 于是产生 了不愿 意征求和 听取 职工 的 面学习 的少 , 以至于在 思想 上对干群关系重要性 认识 不足 的问题 , 意见 , 甚 至存在不愿 意多和职工接触沟 通的 问题 。时间长 了, 职工 企业可 以通过将集 中教育与专题教 育相 结合的方式加 强对 基层干 也就疏远 了干 部 , 有 意见或 问题也 就不愿意说 出来 , 进而 导致干部 部 的 培 养 和 教 育 。 一 方 面 ,可 以通 过 开 展 “ 党 支 部 书 记 队 长 培 训

村干群关系的调研报告

村干群关系的调研报告

村干群关系的调研报告村干群关系是农村发展和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村级组织内部管理和协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村庄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为了深入了解村干群关系的现状和问题,我对某个农村村庄进行了调研。

一、村干群关系概述该村村干部均为选举产生,同时具备经验和能力,能够很好地协调管理村级事务。

基层群众对村干部大致认同,但是存在一些不信任和猜疑,并对村干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提出了质疑。

同时,对于一些村干部的工作实绩也存在分歧。

二、影响村干群关系的因素1. 村干部的聘用机制。

该村村干部均是选举产生,但是选举过程和程序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基层群众对他们的认可度受到影响。

2. 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度。

在一些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基层群众缺乏对于决策过程和计划的详细描述,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的难度较大。

3. 组织体系不完善。

在村级组织架构中,村干部与其他群众组织协同的机制不够有效,影响着村民的参与度和自治水平。

4. 村干部的服务态度。

部分村干部的服务态度存在不足,基层群众反映有些不耐烦和不够礼貌,这对于村干群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5. 基层群众的理解和参与度。

基层群众对于村级事务的认知程度不同,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也不同,这影响着村干群关系的发展和协作。

三、改善村干群关系的建议1. 完善选举机制。

建议增加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并完善选举程序和作风,提高选举的公正性和民主化程度。

2. 加强信息和公示。

各项政策和决策的原因、结果和方案应该公示并透明化,并接受基层群众的监督和反馈。

3. 建立群众组织生态。

建立起村干部与其他群众组织之间的良好协同关系,促进互动和对话,提高基层民主自治水平。

4. 加强服务和沟通。

村干部应该改进服务态度和方式,积极与中下层群众沟通。

同时,在推进重要项目时,应尽量参与基层群众,并鼓励他们对村级事务的理解和参与。

5. 加强宣传和培训。

需要加大对基层群众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四、结论村干群关系是推动农村治理、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它的健康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各方面的举措来加以改善。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关于泾河镇干群关系的情况调查刘贵志基层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一线,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干群关系问题则是基层干部所面对客观现实问题。

深刻认识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以及今后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实现新跨越,谋求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干群关系的根源当前基层干群关系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关系和谐融洽。

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能够较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二是关系若近若离。

这一类型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泊、自律意识不强。

三是关系互不相融。

个别村的干部素质低,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怨声载道。

特别是第三种表现,导致干群关系疏远、互不相融,究其成因有其深刻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个人能力素质缺乏,群众信任度不高。

当前,基层干部队伍的中个别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有:一是现代知识的缺乏,本领上服务不了群众。

在基层工作的广大干部由于知识陈旧,特别是在管理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二是思想动机不正,观念上背离了群众。

存在着“三观”的现象:第一,就业观,认为当个基层干部如同进工厂就业一样,拿份工资养家糊口;第二,地位观,一些同志认为自己当上干部地位提高了,把自己临驾于百姓之上;第三,发财观,认为升官意味着有权,有权就可以发财。

三是自律意识不强,利益上伤害了群众。

一些同志没有职务千方百计谋职务,谋了职务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利益,平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见好处就上,一有机会就钻,一遇难题就让。

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

四是服务观念淡泊,感情上偏离了群众。

一些同志认为职务是自己奋斗来的,是上级给予的,与群众无关,因而感情上、态度上偏离了群众。

出现了群众呼声充耳不闻,群众困难视而不见。

五是方法简单,意识上渺视群众。

少数同志认为自己是个干部,群众就得服从,不让群众讲话,不顾群众感受,不了解群众实际,武断下结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群众,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浅析当前影响烟草基层干群关系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影响烟草基层干群关系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之三。一少部分烟草基层干部抓发展的能力不强。邓小平同志早就科学地论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由于烟草有些干部素质偏低,目光短浅,只顾自己任期内的短期目标,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往往在如何率领企业在错综复杂的竞争中不断前进,率领职工干部企业兴,职工富谋发展上缺乏套路、手忙脚乱、束手无策,缺乏服务意识,群众威信不高。
原因之五。一部分烟草群众期望值过高。有的群众一旦遇到问题,就找干部,希望尽快解决,心情一般都十分迫切 ,但又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比较合理的要求,往往是不顾实情,期望值过高,要求过分,而一旦这些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不满情绪。如有的认为,买断后年金定的太低,补偿不够,没有达到自己的主观愿望而群体上访,或反复上告;有的认为,系统内子女就应该予以安派等等。尽管基层干部任劳任怨,做了很多工作,但有些群众仍不理解,甚至怨声载道。
二、解决烟草干群关系的对策
决不紧紧是烟草行业,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使企业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就必须搞好干群关系。中国共产党从她一诞生的那一天起,走的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这是我们党的干部应牢记的与群众的一种鱼与水的关系。所以,烟草行业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干群之间的互谅互信,来打造和谐烟草。
因此,烟草行业应注重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运用“企业兴,职工富”的战略思想,不断协调干群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使干群关系走上良性互动的正常轨道,最终实现干群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烟草干群关系的趋势
烟草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由于体制问题、历史问题等多元化的利益要求不断提高,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烟草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行业内整合力度的加大,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将继续保持一种有个别冲突,又有群体合作的状态。由于中高管理层的疏导和制约,又使这种矛盾和冲突不会走得太远。尽管不少群众因为烟草行业内的一些腐败案件、贪污案件、领导处理事情不公等而对于一些中高层干部的评价不是很高。但是,近年来,国家局采取了一系列深得人心的措施,基层群众还是比较满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群众对中高层干部的信任,中高层干部对基层矛盾的干预,将会极大的缓解基层干群关系的紧张程干群关系不断调整;而随着党性教育的深化,党的各级干部素质的提高,这种人民内部矛盾将越来越小。

论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论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论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农村干群和谐意味着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然而,要实现农村干群和谐,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和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

一、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农村干群和谐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稳定乡村社会农村干群和谐可以有效地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在农村,干群之间的关系往往密不可分,如果干群之间出现矛盾,将会影响到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

因此,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有利于减少矛盾,稳定社会。

2.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干群和谐有助于推进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和谐的工作关系能促进优秀干部和有成效的农民组织合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的因素实现农村干群和谐需要充分认识干群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思想观念的差异农村干群由于职业、文化、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2.不同工作角色的冲突农村干群之间由于工作内容不一致,可能会出现在工作分配、权力范围等方面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3.互信不足农村干群之间可能因为工作不同,经常没法分配合适的任务,互相对对方的能力和诚信存疑,缺乏足够的互信。

三、提高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的措施为了提高农村干群关系的和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应大力宣传干群之间需要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通过培训、讲座、党组织活动等方式,提高干群对内部和外部交往的意识和观念。

2.建立健全制度可以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合理分配工作、公开透明、密切联系、信息及时共享等制度,包括加强村委会组织建设,推进村委和各村民小组之间的联系,促进村干群之间信息共享和传递。

3.增强互信在农村干群之间建立良好的友好关系,有助于增强彼此的互信。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增进干群之间的感情,使干群之间充满更多的互信,减少矛盾和误解。

4.促进合作建立优质的干群协作机制,为农业生产、社区改进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提供支持和资源,促进跨领域和跨部门的协调,并充分利用乡村人力、技术和资源。

关于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经济》1999年第4期关于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思考与对策何正财 干群关系问题是一个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带有全局性、政治性的重要问题。

但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够融洽的倾向却日益明显,农村基层工作也越来越难做。

为什么干群关系会如此紧张呢?一、原因11农民负担是影响干群关系的首要问题。

“土地不要动,负担不要重”,这是近几年来农民的普遍呼声,虽然中央三申五令,下发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农民认为农业税较轻,“三提五统”相对较重,而对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农民意见最大。

所以,农民负担问题是干群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

21干部形象问题是干群疏远的重要因素。

在农村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平时不下乡,收税催款时就找起农民来;有的下乡只是走马观花,不与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作风飘浮,下村就是大吃大喝,打牌赌博……从而将自己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把自己孤立起来。

所以说干部形象严重影响着干群之间的关系。

31办事不符民意,是干群关系紧张的又一原因。

一些地方的干部,思想上不尊重群众,感情上不贴近群众,行为上不深入群众。

有的在办“实事”时脱离实际,不尊重群众意愿,好大喜功,超越了群众的承受能力;有的在兴办群众迫切要求办的事时,方案不周密,措施不妥当,致使好事没办好,劳民伤财;有的处事不公,优亲厚友;有的在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时,麻木不仁,一推二拖。

致使群众极为不满。

二、措施1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当前,在干群关系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农村基层干部更应该加强理论学习。

把江总书记倡导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而共同奋斗。

21坚决贯彻落实农民负担政策。

必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不超标收取农业税、提留统筹费,不搞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对农民不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向农民强行收取,不用警力、暴力对付农民,实行农民负担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接受农民监督。

干群关系

干群关系

我乡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基层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一线,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干群关系则就是基层工作中的客观现实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深刻认识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不与谐的根源以及今后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当前基层干群关系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形:一就是关系与谐融洽。

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能够较好地执行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群众信任干部并支持工作,关系十分融洽。

二就是关系若近若离。

这一类型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泊,自律意识不强,群众对干部将信将疑,不完全信任支持。

三就是关系互不相融。

个别干部素质低,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怨声载道。

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干部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就是得力的,在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就是尽力的,兴办了一批诸如抗御旱涝灾害、架电修路建校等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但就是,由于近几年旱涝灾害频繁,农产品价格下调,农民收入减少,群众普通反映农民负担重,有的干部作风不扎实、粗暴,形式主义严重,生活没有得到更大的改善。

二、影响干群关系与谐的主要根源:导致干群关系疏远、互不相融,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个人能力素质缺乏,群众信任度不高。

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中个别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有:一就是现代知识缺乏,本领上服务不了群众。

部分干部由于知识陈旧,特别就是在维护稳定与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方面欠缺,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二就是思想动机不正,观念上背离了群众。

存在着“三观”的现象:第一,就业观,认为当个干部如同进工厂就业一样,拿份工资养家糊口;第二,地位观,一些同志认为自己当上干部地位提高了,把自己临驾于百姓之上;第三,发财观,认为升官意味着有权,有权就可以发财。

三就是自律意识不强,利益上伤害了群众。

一些同志没有职务千方百计谋职务,谋了职务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利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见好处就上,一有机会就钻。

人大主任关于密切干群关系的认识体会

人大主任关于密切干群关系的认识体会

一、当前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一)行政管理主体与服务对象关系调整不好,往往成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甚至会演化为干群矛盾。

政府部门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干部习惯过去的一套管理手段,以及固定的工作思维模式:“我讲,你听”“我指示,你服从”,因而头脑中缺乏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

所以,即使政府对群众的管理职能开始逐步淡化,服务群众的职能日益凸现,但是,一些党员干部也一时难以适应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使少数地方仍然存在“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子”的“两头急”,中间执行层的部门工作人员却“慢吞吞”“冷冰冰”的现象,“冷拒横推拖”等歪风依然存在,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老百姓称此种现象为机关“中梗阻”。

行政机关中的“中梗阻”现象,直接导致的就是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不到位,引发群众对方方面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导致与群众关系越来越疏远。

(二)利益主张与获得的落差,往往成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甚至会演化为干群矛盾。

现阶段,一些党员干部抱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群众对政府的付出越来越不“买账”了,群众对于官员的说服越来越不理解了。

这些问题其实都和“利益”有关。

在当前,大部分群众也知道,政府搞工业化城镇化,改善了环境,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让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正因如此,群众还是支持征地拆迁工作的。

但谈到安置补偿,部分群众对政府的赔偿政策不满足,不切实际的要价,甚至无理阻挠,另外,在一些完全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合理公平解决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赔偿等问题上,一些家属伙同社会上一些不良用心的人,捏造事实博取同情,聚众政府门口闹事,其实质,就是利益主张与获得有落差,从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三)大量信访工作中诉求期望与实现的差距,往往也会成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因素,甚至会演化为干群矛盾。

近年来,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要求明显增强,对自身利益和社会事务表现出了较强的关切,由此产生了包括利益诉求、民主诉求、信息公开诉求等在内的多种诉求,而且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018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新时代干群关系怪象

2018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新时代干群关系怪象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新时代干群关系怪象背景资料:这是一种极其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是对抗南阳市一千多万群众为迎接农运会而齐心协力改善我市交通状况努力奋斗的大潮流,你的想法也好、呼吁也好,完全是逆潮流而动,是螳臂挡车。

公安机关将对你听其言、观其行、观后效,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

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在回复网友关于交通整治变质的留言有上面的语言,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回帖。

原因分析:造成这种新时代干群关系怪象的原因有许多,老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对于干群关系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缺乏政府服务意识认识不到位,行动上缺少沉下去,与群众亲密接触的切实行动,不利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存在执政意识与执政理念上的偏差,在具体的过程中存在依赖强制手段,不当行为和乱作为,不仅未能消除和化解矛盾,反而激化了问题的扩大,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到广泛改善;在十七大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四个大兴,首要的就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二是近年来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财富分配政策未能及时调1 / 18整,贫富矛盾开始突显,部分群众不满情绪开始显现;另一方面,我们现行的体制不健全,使得部分权力未能得到有效监督,部分官员官权力寻租、官本位现象未,恶化了干群关系。

三是部分干部执政能力与执政素质不高,无法赶上我国当前的具体形势变化,在具体执政过程中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四是当前社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价值观多元化,部分干部和群众思想受到影响,出现觉悟下降,认识不清的状况。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干部形象受损
干群关系紧张导致干部 形象受损,失去群众信
任。Biblioteka 经济发展受阻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 经济发展,阻碍乡村振
兴进程。
干群关系紧张的后果
01
02
03
04
社会稳定受影响
干群关系紧张可能引发社会不 稳定因素,增加社会治理难度

政府公信力下降
干群关系紧张导致政府公信力 下降,影响政府决策的实施效
果。
农村发展受阻
推进村务公开透明是改善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加强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减少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提高村民 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改善干群关系。
启示三
建立健全的制度是改善干群关系的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障村民的合 法权益,可以为改善干群关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05
结论与建议
案例二分析
阳光村务工程通过推进村务公开透明,加强了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减少了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提高了村 民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改善了干群关系。
成功案例的启示
启示一
加强村民参与是改善干群关系的关键。通过让村民参与到村务决策中,可以提高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村民对 村干部的信任和支持。
启示二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干部培训和教育 活动,提高干部的政策理 论水平和服务能力。
考核与激励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激 励干部积极作为,提高工 作效能。
提高群众参与度
拓宽参与渠道
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拓宽群众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增强服务意识
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了解群众需求,积极解决群众困难。
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最新-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 精品

最新-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 精品

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干群关系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集体各项工作开展得好坏,首先取决于党组织的领导,而干群关系则是党组织政令能否畅通、决策能否贯彻的基础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扩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农村党建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创造健康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干群矛盾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有扩大甚至激化的趋势,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

我认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自身来看,干部自身素质与现实条件的不相适应,是一项重要原因。

一、影响干群关系的几方面因素(一)职权定位不正确错误的职权定位,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而腐败现象直接加剧紧张的干群关系。

本来,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当利用其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

但是,有的干部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只要对上级或是某个领导负责;有的认为权力是自己挣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

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必然会滋生权力腐败、金钱腐败、色情腐败的思想。

这种党员干部,一旦取得了权力,轻者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重者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权钱交易、钱色交易。

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一些干部对职权定位不正确导致腐败,而腐败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干部的权力观念错位,由此而加剧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

这一现象的另一后果,是导致干部逐渐由人民群众的公仆转变为人民的主人,成为从人民群众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傲视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特殊阶层,导致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悄然解体,干部的社会地位畸形高涨。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今后的志向选择“党政官员”为居首,比例为70%,其次是研究人员、律师、会计等专业人才,最后是工人农民,占比不到10%。

这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官本位”的思想在当代青少年中有扩大之势。

最新-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精品

最新-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精品

浅析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而且在有些村表现的非常尖锐、复杂、激烈。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顺利贯彻执行。

村干部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难以得到保证。

一、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针对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表现突出的问题,镇纪委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我们认为产生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一)、在土地开发、租赁方面引发的矛盾普遍突出。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些工业征地项目、旧村改造项目、公路建设等,征占了农民一定面积的土地。

一方面农民对失去土地表示珍惜,部分群众不同意土地被征占和租用。

另一方面群众对土地补偿金如何使用十分关心和关注。

由于前几年,我区在土地承租、开发、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政策上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资金完全由村集体控制使用。

有的村用承租土地的钱购车、发工资、修街道、建健身广场、请客送礼等,对此,群众十分不满。

群众怕干部把土地开发、承租的钱给挥霍掉,所以提出要求把此项钱分给群众,由于群众的要求一时得不到满足,所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出现了大范围的群众集体上访,有的长时间围堵村队部,甚至围堵镇政府机关,使干群矛盾升级,镇村两级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

就目前而言,由土地引发的各种矛盾比较普遍,是干群矛盾的焦点,也是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燃点,因此,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是产生干群矛盾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有些村之所以干群矛盾加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所造成的。

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的[本文转载自[表现形式在不同村之间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脱离群众。

有的村主要干部自以为当干部多年,经验多、成绩大,凭以往的成绩和经验在干工作,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不和群众交心、不关心群众生活,严重的脱离群众,底下群众意见多、怨声大,群众怕打击报复,一时间敢怒不敢言,村干部自以为是,还自认为村里稳定,结果等矛盾爆发,局面难以控制,才开始醒悟,使工作陷入被动。

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与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与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与对策作者:王吉刚来源:《中国农业信息》2011年第10期当前农村干群关系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一些深层矛盾在发展并逐渐暴露出来。

深刻分析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因素,认真探索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增长缓慢,经济利益得不到维护,是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原因。

一是目前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少,有的村集体经济甚至成为空壳,村集体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削弱了村集体服务群众的功能,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二是群众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依然突出。

当前群众最盼、难度最大的就是增收问题。

但有的农村干部,要么群众意识淡薄,要么能力不强,不带领或无法带领群众致富,导致农村干部说话办事没底气,群众不服气。

2.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法不得当、作风粗暴,是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直接原因。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群众“情感淡薄”。

有的总认为群众是“最落后的群体”,有的甚至视上访群众为“刁民”;有的面对群众,嫌麻烦、怕负责,长期处于不作为状态;有的不愿和群众交朋友,而是热衷于和老板走得很近。

目前农村干部存在四种现象:说的是联系群众,实际上是“群众联系”;说的是“为群众服务”,实际上是“等群众上门求助”;说的是为民分忧,实际上“见事就溜”;说的是鱼水关系,实际上是“油水关系”。

二是素质能力不强。

有的农村干部面对新情况,存在着“本领恐慌”问题,面对群众,存在“群众工作恐慌”的问题,讲政策、讲法律讲不过基层群众,更讲不过上访户,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群众很不满意。

三是工作方法、作风不适应。

农村干部存在“工作方法不得当”和“作风粗暴”等问题。

四是少数农村干部为政不廉,成为当前干群矛盾激化的直接诱因。

3.干群之间缺少交流沟通,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利益要求不能及时地给予答复或有效的解决,是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因素。

主要表现在:从农村干部来看,有的缺乏群众情感,不想沟通;有的沟通方式简单陈旧,不会沟通;有的素质能力较差,不敢沟通;有的不了解基层,没法沟通。

浅析影响干群关系的十种原因

浅析影响干群关系的十种原因
公款旅游名曰考察常常是公费私吃私事公办也有的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借机敛六是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部放松学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养情人包二奶行贿受贿腐化堕落有的甚至甘当不法之徒的保护伞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政法观察
近年来,一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和谐 的现象偶有发生,比如:群体上访、发生 干群冲突、官民对簿公堂等,凡此种种, 不一而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 以下十个方面:
害群众利益。
(编辑 黄晓玉)
这种方式也深有隐患。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 年长
三角 16 个大中城市中,苏州的人均 GDP 是最高的,但是人均收入排在第 7 位。王 珉曾在 2003 年苏州市改革大会上指出: “我们各方面指标都比宁波高,为什么唯 独人均收入上不去,关键在于我们的改 革没有完成。”富民强市始终贯穿在王珉 的施政中。
王荣任期内,苏州的民生工作也上 了一个新台阶,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工 作都走在全国前列。
(编辑 黄晓玉)
政府法制 2009 年
25
三是存在执法不公 特别是一些具 有行政执法权部门的有些同志,不加强 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意识淡薄,依法 行政水平低,存在执人情法、执关系法的 现象,有的甚至以权代法、以言代法、贪 赃枉法。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 有的干部不深
浅析影响干群 关系的十种原因
□何益龙
入基层调查研究,不体察民情,不了解民 意,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冷暖, 整天“围着会议转,拿着文件念,对着电 话喊”,作起报告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干起工作来却无声无息,软弱无力,嘴上 说一套,暗里干一套,成了说话的巨人、 干事的矮子。
工作不透明,村务政务不够公开,或公开
只是搞形势,走过场,做表面文章。

最新-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 精品

最新-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 精品

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干群关系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集体各项工作开展得好坏,首先取决于党组织的领导,而干群关系则是党组织政令能否畅通、决策能否贯彻的基础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扩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农村党建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创造健康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干群矛盾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有扩大甚至激化的趋势,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

我认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自身来看,干部自身素质与现实条件的不相适应,是一项重要原因。

一、影响干群关系的几方面因素(一)职权定位不正确错误的职权定位,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而腐败现象直接加剧紧张的干群关系。

本来,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当利用其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

但是,有的干部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只要对上级或是某个领导负责;有的认为权力是自己挣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

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必然会滋生权力腐败、金钱腐败、色情腐败的思想。

这种党员干部,一旦取得了权力,轻者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重者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权钱交易、钱色交易。

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一些干部对职权定位不正确导致腐败,而腐败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干部的权力观念错位,由此而加剧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

这一现象的另一后果,是导致干部逐渐由人民群众的公仆转变为人民的主人,成为从人民群众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傲视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特殊阶层,导致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悄然解体,干部的社会地位畸形高涨。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今后的志向选择“党政官员”为居首,比例为70%,其次是研究人员、律师、会计等专业人才,最后是工人农民,占比不到10%。

这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官本位”的思想在当代青少年中有扩大之势。

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摘要:我国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属共生共荣的统一体,融洽干群关系,意义重大。

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关系因素是多元的,科学动态地把握与优化这些因素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在具体的优化策略上提出了如下观点:传统因素的优化必须贯彻实施执政为民理念,利益因素的优化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信任因素的优化必须强力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因素的优化必须“以民为本”,现代因素的优化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关键词:干群关系;利益因素;信任因素;管理因素中图分类号:D422 6;F3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11)02-0042-0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国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是共生共荣的统一体,其中,群众是主体,干部是主导,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至关重要。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干群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干群整体矛盾的非对抗性。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村的各种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干群关系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研究我国的农村问题不仅要缘于历史,更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看待和处理农村干群关系。

一、构建和谐农村干群关系意义重大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

农村干群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制约着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限制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关系重大。

(一)农村干群和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村的各种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并且共性问题明显,干群关系紧张就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当前影响干群关系的原因与对策

当前影响干群关系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 王本勇
作者机构: 中共泌阳县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页码: 36-37页
主题词: 干群关系;干群矛盾;邓小平理论;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群众;工作方法
摘要: 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江泽民在中纪委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万不要忘记群众,不要脱离群众。

”当前,干群关系在基本协调的情况下,也存在不少矛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因素干群关系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集体各项工作开展得好坏,首先取决于党组织的领导,而干群关系则是党组织政令能否畅通、决策能否贯彻的基础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扩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农村党建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创造健康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干群矛盾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有扩大甚至激化的趋势,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

我认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自身来看,干部自身素质与现实条件的不相适应,是一项重要原因。

一、影响干群关系的几方面因素(一)职权定位不正确错误的职权定位,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而腐败现象直接加剧紧张的干群关系。

本来,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当利用其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

但是,有的干部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只要对上级或是某个领导负责;有的认为权力是自己挣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

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必然会滋生权力腐败、金钱腐败、色情腐败的思想。

这种党员干部,一旦取得了权力,轻者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重者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权钱交易、钱色交易。

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一些干部对职权定位不正确导致腐败,而腐败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干部的权力观念错位,由此而加剧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

这一现象的另一后果,是导致干部逐渐由人民群众的公仆转变为人民的主人,成为从人民群众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傲视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特殊阶层,导致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悄然解体,干部的社会地位畸形高涨。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今后的志向选择党政官员为居首,比例为70%,其次是研究人员、律师、会计等专业人才,最后是工人农民,占比不到10%。

这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官本位的思想在当代青少年中有扩大之势。

(二)工作能力不适应当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也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

具体表现有:1现代知识的缺陷。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今天,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早已今非昔比,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发明层出不穷。

我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基础薄弱,建国0多年来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成人文盲率由建国时的80%降为16%,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是,应该看到,在基层工作的广大干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整体上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能力还有差距,特别是在管理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2.工作作风的缺陷。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也是党的优良传统。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却抛弃了这些优良传统,表现为作风漂浮、方法粗暴、等等,工作上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封建主义的现象。

官僚主义表现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有的干部工作中只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生拉硬套、照抄照搬,对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客观的调查和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地区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发展起来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模式和经验。

但是,同样的模式和经验,拿到别的地区可能就不适合该地区的情况。

现实中,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缺乏实际调查研究,盲目照搬、套用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结果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引发群众的不满。

形式主义表现为华而不实、急功近利。

有的干部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热衷于包装自己,追求报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有的干部为迎接上级工作检查,热衷于造大声势、搞花架子;有的干部为升官晋爵,热衷于树立个人形象,搞面子工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胜枚举。

封建主义表现为独断专行、党同伐异。

有的干部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封建家长制,实行一言堂,决策中主观武断,一意孤行,扶持、拉拢亲信势力,压制、打击持不同意见者。

结果是君子遭殃、小人得志,失去民心。

3.党性修养的缺陷。

党性修养是干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能否对党忠诚的思想保证,一名干部即使能力不强,但是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他不会对工作、对群众造成大的损害;反之,一名干部能力很强,但思想觉悟较差,就可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欺上瞒下,损公肥私。

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腐蚀,丧失了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的本色,当官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私欲膨胀,长于拉关系、交朋友,对上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寻找政治靠山,跑官、买官、卖官,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吃喝玩乐,奢侈浪费,沦为害群之马。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集中,能够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某些方面集中的过多,民主发扬的却不够。

反映在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对干部的监督、约束、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措施不够得力。

第一,对干部的(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行为监督不够。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等价交换,很多党的高级干部走上腐败和犯罪道路的过程中,都把接受社会上不法分子的行贿,而后利用手中职权为其谋利的做法看作是礼尚往来、价值交换。

必须看到的是,二者之间的权利与利益的交换必然导致国家、集体或是个人利益的受损,而二者之间权与利的交换之所以能够得逞,客观上应归咎于腐败分子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下级群众对其行为监督的力度和措施不够,腐败分子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得不到有力的监督,尤其是下级群众没有知情权,腐败分子的行为得以隐藏。

第二,对干部的权力约束不够。

干部本是人民的公仆,代表人民利益,行使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但由于约束不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权力在本部门、本单位基本上可以自由发挥,封建主义的一言堂就有了存在的土壤和环境。

在干部的升降去留上,基层群众无法充分行使发言权、表决权,无法对干部任免提供真实而全面的意见,由此等于放任了干部滥用职权、假公济私。

第三,对干部的政绩考核不够。

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实行能者上、庸者下、腐败者惩以党纪国法。

但在现实中,干部考核的方式主要是上级组织的调查、谈话,单位职工群众的评议、打票,考核往往走了过场,流于形式。

由于对干部的行为监督和权力约束不够,往往一个干部在职时各项工作面上看不出问题,而对干部的离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又不健全,往往是留给了群众一个大窟窿、烂摊子,而责任人一拍屁股,换个地方当官,换个位子发财,受损的是国家、集体,但从根本上讲是直接的受害者是当地的人民群众。

二、新时期农村问题和矛盾的特点分析:一是权益性: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大多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从平时接待的来访、受理的纠纷情况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折迁安置、税费征收、环境污染等方面,而这些问题都与群众利益相关,且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去体现。

要调整现时期的干群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工作作风问题,而应从调整政府与群众利益的矛盾上解决。

二是群体性:在常见的矛盾纠纷中,往往是利益一致,要求相似的群体性纠纷。

如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税费征收等关系到较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情。

这些矛盾纠纷处理不好,调解难度增大,对社会的稳定危害也更大。

现在的干群矛盾动不动就出远门和成群结队,往往表现为一群人与一批干部的干群对峙。

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项研究指出:当前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增多。

群体性事件所涉及到的已不再仅仅是个体利益,而往往是群体利益。

三是抗衡性:不少上访者认为:找别人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

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要挟党委和政府,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意在把矛盾推向社会,扩大事态,以引起上层关注。

农民上访往往直接从县级以上开始,到省到北京的目前已比较普遍,因为成规模的征地一般都与县以上政府有直接有关。

在上访失败的情况下,农民往往转向直接抵抗,有时甚至发生群体性暴力抗法等恶性事件。

四是组织性:上访农民为了共同目标,往往高度团结。

为了上访成功,在一些大规模的征地案中,农民还会聘请一些专家或律师参与,使上访农民具有较高法律知识、政策水平。

政府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件的时候,如果不具备相当高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就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

三、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目前农村干群关系既不是互相依存、生死与共、团结协作的鱼水关系,也不是处于对抗态势的水火关系。

从总体上讲,应该是处于较为紧张的油水关系。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干部威信下降,工作难开展。

有的乡村,领导无权威,无号召力,无凝聚力,说话没人听,指挥不灵,政令不畅,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二是情绪对立,相互不信任。

乡村干部对群众的埋怨情绪不断增加。

群众对干部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有的从不满发展到愤慨,见到干部就骂声不断。

干群之间互不满意,互不信任,互不支持现象较为普遍。

如一般性的问题大都越级上访,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是冲突不断,不稳定因素增多。

农村矛盾普遍,而且非常尖锐,随时可能激化,给农村稳定带来了压力。

很多矛盾又集中反映在干群矛盾上,干群冲突一有机会立即爆发。

如干部打击群众,群众报复干部现象时有发生,从损坏财产到伤害人身事件越来越多。

这表明农村干群关系较为紧张。

造成这种紧张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有体制的、政策的;有干部的、群众的;有上级的、下级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有物质的、意识的。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不是从某一、两个方面就能解决问题,必须综合地、配套地、系统地进行,才能收到实效。

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根本措施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从根本上讲,是体制转换形成的。

一是农村现行经营体制中某些不完善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

但目前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意见大,这些意见直接落在基层干部身上。

二是制度不完善,利益矛盾突出,加重了干群矛盾。

改革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调整,市场经济又强调了人们的物质利益,致使农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期望值较高,而现实中又难以实现,加上转型期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不公现象时有发生,利益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这种利益矛盾最终表现为干群矛盾。

比如,农民收入下降,负担加重。

一方面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民净收入呈下降态势。

另一方面负担越来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