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成分;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3.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仪器与试剂,课件,PPT等;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模板和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实验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空气的特点和组成。
2. 理论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重点讲解氧气对大气中的燃烧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40分钟)3.1 实验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所需试剂和仪器摆放整齐,保持实验台的整洁;2.取两只干燥的烧杯,称取适量待测空气样品,记录质量;3.将待测空气样品中的氧气与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用烧杯称点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待测空气样品中氧气的含量。
3.3 实验记录与分析学生按照实验记录表的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并与理论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和验证。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今后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化学的意义。
四、教学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空气成分的实验,如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等,拓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等;2.阅读相关教材中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内容,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应用;3.思考并总结氧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写一篇文字作文。
以上就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的编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案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案
实验名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到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了解到氧气在空气中的百分含量。
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与硫化铁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氧化亚铁。
利用氧化亚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比色反应,通过比色计测定生成的氧化亚铁的浓度,进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硫化铁
2. 氢氧化钠溶液
3. 带有刻度的试管
4. 比色计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并在试管中放入一小撮硫化铁。
2. 将试管倒立在试验台上,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盖上试管盖,摇晃试管使硫化铁完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 等待反应完成,观察试管中生成的沉淀。
5. 用比色计测定试管中的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需戴好安全眼镜,注意保护眼睛。
2. 硫化铁为有毒试剂,操作时要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
3. 比色计的使用需要按照操作手册进行,避免操作错误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到利用化学反应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和百分含量的计算方法。
希望学生能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2)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推理分析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二、实验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三、实验教学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以及分析教材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四、实验器材:红磷、药匙、装有水的烧杯、带有导管和燃烧匙的橡皮塞、集气瓶、酒精灯、火柴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总结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哪些?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新课】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室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要求:1、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2、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3、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4、瓶底要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实验步骤:1、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 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记号;实验装置3、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4、等红磷燃烧停止,温度降低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实验原理:点燃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2P2O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思考:1、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2、根据现象分析:(1)烟和雾是一样的吗?(2)集气瓶内的水平面上升了五分之一说明什么?3、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4、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5、(1)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什么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1/5(2)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什么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1/5?本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2、红磷要足量;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到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后才打红磷开弹簧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内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燃烧除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2、了解燃烧除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误差分析。
3、培养学生设计并操作简单实验的技能。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实验、资料和生活获取有用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整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3、树立学生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2、药品选择及误差分析教学难点:1、药品选择及误差分析2、改进装置的原理及优点教具准备1、 教师用具 (1)多媒体(2)集气瓶、带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红磷、火柴、酒精灯、燃烧匙、药匙 2、学生用具(9组)集气瓶、带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红磷、火柴、酒精灯、燃烧匙、药匙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客观存在”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对象,通过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等化学家的介绍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燃烧除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药品: 红磷(P )红色固体实验仪器: 集气瓶、带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红磷、火柴、酒精灯、燃烧匙、药匙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物为固体,使集气瓶中的内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色固体) (白色固体)反 应 式: P + O 22O 5 实验步骤: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集气瓶中注入极少量的水。
③ 向导气管中注满水,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 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并用酒精灯点燃。
⑤ 迅速将燃烧匙伸集气瓶中,并盖好橡皮塞。
⑥ 待红磷熄灭后,轻轻摇动集气瓶,使之迅速冷却。
初中数学氧气含量测定教案
初中数学氧气含量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学重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实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管、水槽、酒精灯、红磷、氧气瓶等。
2. 实验试剂:红磷、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多少?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学生分享已知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实验原理介绍(10分钟)1. 介绍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原理。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操作技巧。
2. 教师点评实验情况,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镇头中学赵静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理解实验探究的化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教学媒体】PPT课件,视频【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实验教学,是整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整节课始终贯穿“一个重点,一个解决方案,一个结果,一个最后思考”这条主线,通过实验来解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问题,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再对实验进行反思与评价,中考,最后将知识拓展迁移。
教学时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并进行反思与评价,形成完整的科学探究体系。
这样,就可以为后面学习《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做好铺垫。
世界因化学而进步,化学因实验而精彩。
欢迎来到化学课堂!今天,我们仿照拉瓦锡的著名实验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化学反应原理: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内。
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
2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广口瓶、燃烧匙、导气管、弹簧夹、大烧杯、。
实验药品:红磷3 实验操作:(1)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以上空间分为5等分。
(2)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
4 实验分析与归纳: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到室温打弹簧夹,水进入广口瓶大约1/5处.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反应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1 实验的误差分析:弹簧夹没有夹紧;偏大 红磷量不足;(水面上升大于1/5) 装置漏气;偏小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水面上升小于1/5) 点燃红磷后伸入广口瓶的速度过慢; 2 瓶中水的作用------(1) 降温(2) 吸收白烟【教学反思】通过《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与现象进行归纳,得出了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规X 表达能力。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材内容的安排应以此为基础,但要避免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进行研究具体物质,首先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空气。
(讲授新课)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由于空气无色无味,人们发现空气的成分比较晚,人们曾长期把空气看作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后来,科学家作了深入研究,才认识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8世纪70年代)。
1.拉瓦锡的结论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⑴现象:有大量白烟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上升为原空气体积的1/5。
(分析):由于红磷燃烧时消耗了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而且生成的新物质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所以水被压进去。
⑵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讨论):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⑴红磷量不足,氧气有剩余⑵集气瓶内还没有冷却到室温,气体压强还比较大⑶装置漏气⑷燃烧匙插入不够深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过渡)空气是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象空气这样的物质就是混合物。
点燃错题(难题)集锦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一个隔热效果良好的容器上方安装一个可自由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起始位置在5刻度处)。
加热容器,使容器温度达到80℃(已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请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白磷 ,产生大量___,活塞先向 __ 移动,再向移动,最后停在刻度处。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并对实验结果加以观察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共享实验成果,发展学生善于协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策略本节课总的教学策略是创设教学情景,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可能多地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导课:谜语导入,提出探究问题老师先请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学生回答:是空气。
教师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与空气有关,然后提问学生: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如何用学过的知识证明他们的存在?因为这些知识是学生生活中能亲自感悟到的问题,所以有很高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给车胎打气;风;空玻璃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时,有气泡冒出;树叶飘落下来,等等。
教师引出探究性问题: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那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探究: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生分成6个活动小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想象,分析和推理,能主动地或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大胆的提出假设。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一)、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二)、做出猜想与假设: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三)、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组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教师给以适时地点拨、引导,共同得出实验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我首先向学生介绍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排水法、抽气法等。然后,我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在讲解过程中,我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分析等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实验完成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3.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4.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5.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问题导向激发思维: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何测定、不同环境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有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3.小组合作提高能力: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分组完成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分析等任务,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掌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教学设计
3.思考题:结合实验过程,探讨如何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并从实验操作、仪器选择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4.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一个简单的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与课堂上学到的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c.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力。
e.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如雾霾、工业废气排放等,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3.实践操作,注重指导:在实验环节,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4.合作探究,提高能力பைடு நூலகம்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5.适时拓展,丰富知识: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制氧原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2.介绍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实验原理、所需仪器和操作步骤。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氧气含量测定的具体操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实验步骤,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空气污染图片,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含量。
3.实验探究:
a.学生分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b.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c.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交流讨论: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重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对空气的组成已有初步了解,但对于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教学中需着重讲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段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内容,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的原因,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燃烧、呼吸等。
a.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b.教师点评各小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的原因。
5.总结与反思:
a.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b.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科学探究活动遵循___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同时,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并借助先进的氧气浓度传感器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原理。
本活动旨在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研究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并领会该实验设计的意图,加深对___研究空气成分时的实验思路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转换法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更缺乏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完成的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和实验探究抱有极大的研究热情。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能力,通过对拉瓦锡实验要素的分析。
2、落实学生实验探究、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从实验的设计、分析、操作、数据的处理以及误差的分析这一整套流程中。
3、通过研究课前动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五、重点难点重点: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
六、教法学法教法:问题链驱动下的引导探究。
学法: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
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推送动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让学生反复观看动画,思考前集资料、自主研究、独立思考的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本节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学生活动:1、以人为镜:搜集相关资料,思考从___、___、___和___的事迹中,学到了什么?2、以史为鉴:根据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请学生设计另外一套实验装置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设计的要素,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思路的理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通过问题链驱动下的引导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思路】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2. 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
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2)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的误差,并分析,设计合理的装置进行改进。
【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教学、启发讨论、多媒体辅助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行程。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课方案思路】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关于认识空气的构成起侧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课——《氧气的性质》供给了基础。
2.学情剖析:(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旁最熟习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必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
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2)心理特点:基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擅长提问,擅长怀疑的阶段,在教课中,经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良实验的对照,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激烈冲击,引起求知欲念。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身旁最常有的物质──空气,并认识空气的构成;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断,并能利用教师供给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察看实验现象并加以描绘,对有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说。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研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察看、实验的方法获守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研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沟通、议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渐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激烈的研究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对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渐建立珍惜资源、爱惜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看法;【要点与难点】O2的体积分数。
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能要点:经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空气中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如何指引学生去发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的偏差,并剖析,设计合理的装置进行改良。
【教课方法】本节课以“实验研究”为主,情境教课、启迪议论、多媒体协助下,经过创建问题情形→实验研究→总结概括→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术和价值观的行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步骤,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相关的科普文章或教材,了解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理论知识讲解
结合课本,详细讲解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教学设计
a.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强调实验操作要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b.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其测定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c.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展示一些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图片和新闻,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随后,提出问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如何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总结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差异,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空气组成、氧气含量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
2.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好课堂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1.以生活现象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3.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该章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学会利用实验方法测定氧气含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生活中常见的实验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通过讲解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差异,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接着,运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巧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设计思路】
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2.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
这些为
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2)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O
的体积分数。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2
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的误差,并分析,设计合理的装置进行改进。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教学、启发讨论、多媒体辅助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行程。
让学生更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
让一学生吸气,并观察现象。
思维迁移:仿照此实验,提供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否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
实验探索: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
1.(如上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d。
并将广口瓶从b-d 处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
2.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3.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4.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
5.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于谁的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并有大量白烟,最终燃烧停止。
学生观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1/5。
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回答。
【板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原理分析:4P+5O
2=2P
2
O
5
↓
实验设计
↓
交流评价:(1)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影响因素:气密性、燃烧物用量、操作规范
反思改进
【教学设计特色】
课堂开始,以“猜谜语”引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与空气有关,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接下来的探究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思考。
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倒入新课”、“实验演示,学习新知”、“归纳总结,智能反馈”、“交流研讨,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前两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实验现象,
并得到结论;后两个环节先总结前面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然后对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并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情境素材】
情景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其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2]《化学教学》2014年第2期《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