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溴、碘的提取练习

高中化学-溴、碘的提取练习
高中化学-溴、碘的提取练习

高中化学-溴、碘的提取练习

知识点一:溴、碘的性质

1.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

Cl

2比Br

2

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D.溴离子可以用AgNO

3

酸性溶液来检验

解析:溴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在反应中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溴单质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答案:B

2.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

C.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D.加碘食盐难溶于水

解析:加碘食盐中加入的是无毒的KIO

3,因KIO

3

受热易分解,造成碘损失,

因此“忌高温蒸炒”,B项正确;此食盐是NaCl和KIO

3

的混合物,且加入的是

易溶性的KIO

3

盐,故A项、C项、D项均错。

答案:B

3.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

2

发生作用以

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

2+SO

2

+2H

2

O===2HBr+H

2

SO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r

2

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B.SO

2

在反应中被还原

C.Br

2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

解析: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Br

2

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A正确;S元素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SO

2在反应中被氧化,B错误;Br

2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C

错误;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D错误。答案选A。

答案:A

4.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用装置乙分离CCl

4

层和水层

C.用装置丙分离CCl

4

和液溴

D.用仪器丁长期贮存液溴

解析: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会将液体排除,故A错误;CCl

4

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C错误;液溴能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5.稀的碘水和溴水的颜色非常浅,近乎无色。检验稀碘水和稀溴水时,所用的最佳试剂是( )

A.淀粉溶液B.氯水

C.NaOH溶液D.NaBr溶液

解析:淀粉溶液遇碘变蓝,故可检验稀碘水和稀溴水,A正确;氯水、NaBr

溶液与稀碘水和稀溴水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B、D不能检验;NaOH溶液与稀碘水和稀溴水均反应,溶液变为无色,不能检验,C错。

答案:A

知识点二:溴、碘的提取

6.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

(1)实验室灼烧海带,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试管B.烧杯

C.坩埚D.泥三角

E.铁三脚架F.酒精灯

(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

A.甲苯、酒精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D.汽油、甘油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右图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呈

(5)小组用CCl

4

________色;他们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未见液体流下,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下面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____里聚集。

解析:(1)灼烧海带需要的仪器是坩埚、坩埚钳、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因此选CDEF。

(2)反应①得到滤渣和溶液,说明操作是过滤,反应③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说明操作是萃取分液。

(3)选择的萃取剂:①不能与原溶剂互溶;②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③被萃取的物质与萃取剂不反应,因此选项B正确。

(4)整个操作中需要过滤和萃取分液,因此缺少的仪器是普通漏斗和分液漏斗。

(5)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碘在四氯化碳中显紫红色,因此下层为紫红色,分液漏斗使用时为了使液体顺利流下,分液漏斗需要打开活塞或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对准,现在未流下,分液漏斗的活塞未打开。

(6)①蒸馏烧瓶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根据装置图,未垫石棉网;②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略低于支管口,图中温度计在液面以下;③冷凝水进水是下进上出,图中冷凝水的进水方向反了。

(7)水浴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温度便于控制,固体碘聚集在蒸馏烧瓶。

答案:(1)CDEF (2)过滤萃取分液(3)B

(4)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5)紫红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小孔未与空气相通

(6)①缺石棉网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7)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加热温度不至过高蒸馏烧瓶

7.查阅资料知:Br

的沸点为58.8 ℃,密度为3.119 g·cm-3微溶于水,

2

有毒。Br

2能氧化I-,SO2-

3

等还原性离子。

Ⅰ.(1)常温下,单质溴通常呈________态,保存时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________。

Ⅱ.工业生产中,海水提取溴常用空气吹出法。其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某化学实验小组模拟该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从浓缩的海水中提取液溴

实验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b、d;打开活塞a、c,向A中缓慢通入Cl

2

至反应结束;

②关闭a、c,打开b、d,向A中鼓入足量热空气;

③关闭b,打开a,再通过A向B中通入足量的Cl

2

④将B中所得液体进行蒸馏,收集液溴。

(2)当观察到A中液面上方出现________(实验现象)即可判断步骤①中反应已经结束。

(3)X试剂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尾气处理选用______(填序号)。

a.H

2

O b.饱和食盐水

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Na

2SO

3

溶液

(4)蒸馏时应该选择________,操作中应控制的关键实验条件为________。

解析:Ⅰ.(1)溴在常温下为液态,液溴易挥发,密度大于水,微溶于水,所

以保存时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水进行水封。

Ⅱ.(2)氯气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当反应完成时,A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

(3)溴能够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氯气都

有毒,可用碱液吸收;溴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

2+H

2

O+

Na

2SO

3

===Na

2

SO

4

+2HBr。

(4)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

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管,所以选择的仪器有:①③⑤⑥⑦;蒸馏实验依据的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所以实验中应控制的关键实验条件为温度,Br

2的沸点为58.78 ℃,则应该控制温度在59 ℃(或58.8 ℃)。

答案:Ⅰ.(1)液水

Ⅱ.(2)黄绿色

(3)d c

(4)①③⑤⑥⑦控制温度在59 ℃(或58.8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提取1 mol Br

2,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 L的Cl

2

B.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

2

冶炼金属镁

C.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D.工业溴中含少量Cl

2

,可用NaOH溶液除去

解析:因需要两次氧化溴离子,若提取1 mol Br

2

,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

L的Cl

2,A正确;金属镁在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MgCl

2

冶炼,B正确;富集溴元

素过程中,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使用空气吹出法,C正确;卤素单质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故除去氯气的同时溴也反应了,D错误。答案选D。

答案:D

2.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图示装置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A 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

B 无色橙色紫色白色

C 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

D 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

解析:

3

+6HCl(浓)===

KCl+3Cl

2↑+3H

2

O,产生的Cl

2

分别与NaBr、KI、NaOH反应:Cl

2

+2NaBr=== 2NaCl

+Br

2、Cl

2

+2KI===2KCl+I

2

、Cl

2

+2NaOH===NaCl+NaClO+H

2

O。由此可知①②③

④处的颜色分别是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

答案:A

3.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

2、H

2

、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

若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 )

A.HBr B.HCl

C.Cl

2D.H

2

解析:a、d两瓶混合见光爆炸,必为H

2和Cl

2

;a、b混合出现暗红色小液

滴,必为Cl

2和HBr(发生Cl

2

+2HBr===2HCl+Br

2

);则a为Cl

2

,b为HBr,d为

H

2

,c中只能为HCl。

答案:B

4.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2,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I-的物质的量的( )

A.1/2 B.1/4

C.1/6 D.1/8

解析:还原性:I->Br->Cl-,通入一定量的Cl

2

,Cl-、Br-、I-三者物质的

量之比由2∶3∶4变为4∶3∶2,说明溶液还有剩余的I-,则溶液中的Br-不反应,设开始Cl-、Br-、I-三者物质的量分别是2 mol、3 mol、4 mol,则反应后分别为4 mol、3 mol、2 mol,则Cl-增加4 mol-2 mol=2 mol,由方程式2I

-+Cl

2===I

2

+2Cl-可知参加反应的Cl

2

为:2 mol×

1

2

=1 mol,所以通入Cl

2

的物

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之比为:1 mol

4 mol

1

4

,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5.(1)欲分离出固体NaCl中的I

2

,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这是利用了碘的________性质;欲提取出碘水中的碘,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这是利用了碘_______的性质;欲证明碘水中的碘提取完全,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

A.KI溶液B.淀粉溶液

C.NaOH溶液D.氯水

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顺序变化:

a.无色→b.棕黄色→c.蓝色→d.无色

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

②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碘易升华、易溶于有机溶剂、遇淀粉变蓝的性质。

(2)溶液显棕黄色,说明溶液中有I

2生成,氯水和KI溶液反应生成I

2

,而

氯水显浅黄绿色,故a为KI溶液,b为氯水,溶液显蓝色是由于淀粉遇I

2

形成

的,故c为淀粉溶液;又由于I

2+2NaOH===NaI+NaIO+H

2

O,加入NaOH后I

2

渐消失,蓝色将逐渐褪为无色,故d为NaOH溶液。

答案:(1)加热易升华萃取、分液易溶于有机溶剂取样品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色碘遇淀粉溶液变蓝

(2)①ADBC

③I

2+2NaOH===NaI+NaIO+H

2

O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掌门1对1教育高中化学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知识精要 1.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提溴: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因此海水提溴可以选取氯气作氧化剂。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①浓缩(富集):海水中的Br-的浓度很小,大约0.067g/L,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的Br-浓度较大,可作提取溴的原料。 ②氧化:向苦卤中通入氯气。Cl2+2Br-=2Cl-+Br2 ③提取粗溴:向溶有溴的苦卤中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使溴挥发而分离出来。 ④粗溴提纯:通入SO2: Br2 +SO2+2H2O 2HBr+2H2SO4,再次用Cl2氧化,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即可得高纯液溴。简单表示为:Br2 Br-Br2 。 海水提溴的流程图如下: (2)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①从海洋植物中得到碘离子:将海带晒干,灼烧成灰,用水溶液浸泡,使I-进入水中, 过滤,除灰渣。 ②氧化:通入氯气,使I-转化为I2 。 ③提取碘: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蒸馏除去四氯化碳得到粗碘,利 用升华法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 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叫萃取。萃取所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见右 图)。萃取剂的要求是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 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质不发生反应。 (4)分液:利用液体间不相溶解的性质,将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2. 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重点色、态、味及溶解性) 物理性质溴单质碘单质 颜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状态液体固体 水中可溶;黄色到橙色难溶;黄色到浅棕色

溴碘的提取说课稿

苏教版高一化学 专题二、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1)、本教材选用的是苏教版新课标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取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化学1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本课时安排在学习了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将有较强的基础理论指导;同时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对后面的专题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材内容 本节课程是典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前半部分是溴、碘的提取原理,后半部分是前面原理的实际应用。它在对氯气的性质和生产原理学习的基础上,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溴、碘的性质及从海水(或海带)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得到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性认知。这不仅为本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为本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其它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介绍卤素单质的制备时,注重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体现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一学科特点,突出学好化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这一学习目标。 教材同时结合卤素单质的性质,巧妙地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逐步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并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 2.说学生 制取溴、碘的反应原理对于学生是陌生的知识,新教材强调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因此给出反应原理只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而溴、碘的提取,学生只需要理解每个步骤的意图即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理解所学溴、碘的提取原理及其一些物理性质,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意图。 3、教学目标 (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 (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 (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6)、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二、教法学法: “溴、碘的提取”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了解其工业制备以外,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溴、碘的提取,知道卤素单质的性质差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实验提取流程设计,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2.3 碘的性质和提取 川沙中学郭玉芬【教材分析】 在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海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教材以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为背景,学习卤素的相关性质,能使学生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中的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第三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第一课时,在掌握碘单质和碘离子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习用萃取的方法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本节内容涉及氯、碘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为下一课时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做好铺垫。除此之外,本节中出现了升华、萃取、蒸馏等分离操作,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物质分离方法打下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学生群体是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化学基本功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实验-讨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以碘的溶解性、特性和碘离子的氧化反应为切入点,以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实验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碘的溶解性、碘的特性。 (2) 理解萃取的原理。 (3) 掌握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提纯物质。 三、教学用品 碘单质、碘水、蒸馏水、四氯化碳、酒精、淀粉、分液漏斗、氯水、碘化钾溶液、烧杯、滤纸、酒精灯、火柴、试管、铁架台。

高中化学-溴、碘的提取练习

高中化学-溴、碘的提取练习 知识点一:溴、碘的性质 1.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 Cl 2比Br 2 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D.溴离子可以用AgNO 3 酸性溶液来检验 解析:溴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在反应中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溴单质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答案:B 2.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 C.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D.加碘食盐难溶于水 解析:加碘食盐中加入的是无毒的KIO 3,因KIO 3 受热易分解,造成碘损失, 因此“忌高温蒸炒”,B项正确;此食盐是NaCl和KIO 3 的混合物,且加入的是 易溶性的KIO 3 盐,故A项、C项、D项均错。 答案:B 3.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 2 发生作用以 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 2+SO 2 +2H 2 O===2HBr+H 2 SO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r 2 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B.SO 2 在反应中被还原 C.Br 2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

解析: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Br 2 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A正确;S元素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SO 2在反应中被氧化,B错误;Br 2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C 错误;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D错误。答案选A。 答案:A 4.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用装置乙分离CCl 4 层和水层 C.用装置丙分离CCl 4 和液溴 D.用仪器丁长期贮存液溴 解析: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会将液体排除,故A错误;CCl 4 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C错误;液溴能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5.稀的碘水和溴水的颜色非常浅,近乎无色。检验稀碘水和稀溴水时,所用的最佳试剂是( ) A.淀粉溶液B.氯水 C.NaOH溶液D.NaBr溶液 解析:淀粉溶液遇碘变蓝,故可检验稀碘水和稀溴水,A正确;氯水、NaBr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浙江慈溪中学陈仙军 315300 摘要:笔者于2015年11月参加了在黄岩中学举办的浙江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以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作为案例,结合专家的点评,以及观摩学习了其他选手的精彩课堂,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以此文与各位青年教师共勉: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反思溴碘的提取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溴碘的提取》选自化学一专题二第一单元第四节内容。学生了解了如何从海洋中提取氯单质,掌握了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并初步学习了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再通过本节课了解与氯相似的溴、碘的性质及从海洋中提取溴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 黄岩中学学生基本功扎实,基本能达到对选考的能力要求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溴、碘的性质 (3)了解溴离子、碘离子的检验方法 (4)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氧化还原角度的分析与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溴、碘的提取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培养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溴碘提取的原理和工业流程 5.教学过程设计

6.板书设计 存在形式:Br-I- 二、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思路简介 从海洋资源引入,了解溴、碘的存在;感官认识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通过类比迁移氯气的知识,了解溴、碘单质的部分化学性质,为提取打下基础。联系实际,寻找生产生活中含溴、碘物质的身影,从而建立获取的需求。原理分析,实验探究,了解化学知识在物质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流程推敲,初步了解工业上提取工艺的共性。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流畅,呈现有序,一气呵成,也得到了评课专家的认可。 板书设计围绕溴碘的提取为中心发散出“存在”、“性质”、“应用”和“原理”,与设计

溴碘的提取

溴、碘的提取 海宁市高级中学姚宏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了解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3)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4)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的探究,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三.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台州市个海边城市,大家知道海洋除了存在大量氯化钠外,还有两种元素的储存量也很高,你知道吗? 投影:地球上99%以上的溴蕴藏在大海中,海水中溴的总储量高达1×1014t,因此被称为“海洋元素”。海水中还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据估计,碘的总量可达8×1010t。 设问:溴、碘及其化合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投影图片:胶卷、变色眼镜、人工降雨、加碘盐。 教师:溴和碘不仅它们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单质也有重要的用途。 展示:华素片—西地碘含片。 投影:华素片说明书,了解华素片主要成分及性状。 展示:碘固体。 实验:碘升华。 投影: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展示:液溴(上面加少量的水)。 投影:溴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既然溴和碘的单质及化合物这么重要,那我们如何制备它们呢? 思考:1、自然界溴、碘元素主要存在于哪里? 2、它们以什么形式存在? 3、如何把它们转化为单质呢? 学生:主要存在于海洋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加氧化剂将它们氧化就可以得到单质。 讨论:现有分别有KBr和KI溶液,你如何将它们转化为单质并提取出来呢? 学生实验:【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分别由两位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投影:溴和碘在水中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高一化学教案:溴、碘的提取

溴、碘的提取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三、设计思路 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PPT2-3)[过渡]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PPT4)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 l2+2KBr=Br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

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 [活动与探究2]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PPT5)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I=I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方法、解释其中的原因。比如解决如下问题: 1.“干海带”在浸泡前是否应做适当处理? 2.实验室过滤的基本操作? 3.“提纯”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操作? 4.怎样将提纯后得到的碘和四氯化碳(或苯)进行分离,得到碘单质? 5.生产流程能否做其他改变?(学生可讨论“氧化”和“过滤”两个流程是否可以掉换位置。) [小结]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趋利避害。 [练习](PPT5-7) 1.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 A. 加入NaCl B.加入适量的NaBr C.加入适量的Cl2 D. 加入适量的Br2 答案:B。 2.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 酸钾(KIO 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 - 3 可和I-发生反应:IO - 3 +5I-+6H+=3I2+3H2O,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 -3 。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 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答案:A。

从海水中提取碘

从海水中提取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样:3g 干海带,刷掉表面的附着物(不要用水洗,有 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 使灰分中的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 进入 溶液 2I - + H 2O 2 + 2H + = I 2 + 2HQ 淀粉遇碘显蓝色 萃取剂的条件: 1、 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不反应 2、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更大 打开 活塞,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原因: 玻璃塞未打开,或塞上凹槽未对准漏 斗上的小孔,而使漏斗内外空气不想 通 海带变成黑色粉末或小颗粒, 期产生大量白烟 将海带中的碘离子转化为可溶于水 的无机碘化物 7、蒸馏分离得12 解释 I-),将海带剪碎(便于灰化),用酒精润湿(便 4、氧化 溶液变成棕黄色 2I - +CI 2 = 2Cl - + I 2 变蓝色 溶液分两层,上层近无色,下层 紫红色;下层液体送下放出,上 层液体从上倒出。 1ml 新制氯水,或者 1m 硫酸 +5ml H2O2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二L的的宀沁仏;證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的的电动势 | 反映溶液中欣二科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 V(Ag?COs) mL15.0019 0015.S01工 98 20. K20.0221.0023.00氏00 E mV■225-200-t50-10050.0175275300325 实验(二)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1 )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 A ,仪器B (2 )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350——:————:————:————:————=————:————:————:———— 实验(一)碘含量的测定 W QQ| 畫鬲-ms.猜 移- 含【w躅 CtS)浸馭暉莊別沁 请回 ■ = - -SL

溴碘的提取-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第3课时溴、碘的提取 目标与素养: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掌握Cl-、Br-、I-的检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溴、碘的提取 1.反应原理

(1)溴的提取: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通入氯气将其中的溴离子转化为单质溴。 (2)碘的提取:海水中碘的浓度很低,工业上不直接由海水提取碘,而是以具有富集碘能力的植物如海带、海藻为原料提取碘。 3.提取流程 (1)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艺流程: 微点拨 Cl2、Br2、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 Cl-、Br-、I-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l-。 二、溴、碘的性质 1.单质的物理性质

氯易液化,溴易挥发,碘易升华。溴是室温下唯一一种液态单质。 2.Br-、I-的检验 (1)试剂: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化学方程式:NaBr+AgNO3===AgBr↓+NaNO3,NaI+AgNO3===AgI↓+NaNO3。 (3)现象:分别出现淡黄色沉淀、黄色沉淀。 3.溴、碘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1)溴可用于生产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药剂。 (2)溴化银是重要的感光材料。 (3)碘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元素,也应用于含碘食品的生产。 (4)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食盐中的KIO3 (×) (3)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有Cl-存在 (×) (4)某无色溶液先通入Cl2,溶液变成棕黄色,再滴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又变蓝,则原溶液中有I-存在(√) 2.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区课教案新部编本】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海带提碘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海带提碘(第二课时) 上海市曹杨二中赵炜瑜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教材简单介绍了从海带中提碘的预处理过程,对于实验设计和具体步骤没有在书中呈现,但在配套的学生练习册中有较为完整的实验内容。 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来看,已经学习了部分卤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对本节课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本节课所接触的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和一般思路以及包括萃取、分液、过滤等操作也为接下来学会自己合理科学地设计实验、正确规范地进行物质分离提纯等操作打下了基础。从教学内容的功能分析,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思路有助于日后合理科学设计实验提供导向,掌握萃取、分液等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生活生产中做物质分离的方法和意义,通过教学的设计,在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操作之后进一步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研讨和再探究,提升学生实验操作和反思质疑能力;分析本实验的流程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实验过程的同时体验人类从自然界提炼物质的一般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高一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学生刚刚接触以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也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层面已经初步掌握过滤操作、萃取操作等。学生善于思考、探究积极热情高,可以较好地通过现象分析原因,能够再引导下质疑和讨论,但对于实际探究思维还不够发散,设计实验原则和方法思维上还不够系统,大胆分析异常现象还需要加强。本节课重点围绕海带提碘中的核心反应和后处理探究,以实验为载体,融汇实验设计方

从海水中提取碘

从海水中提取碘 海带灰 煮沸、冷却 30ml蒸馏水 1ml硫酸+5ml H2O2 、检验:加淀粉 7、

的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 碘含量。测的的电动势反映溶液中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 已知: (2)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

②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溶液的体积为,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 为。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控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④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 (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

二、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为什么 (3)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溴出口温度为何要控制在80—900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 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分离时液溴从分离器的_____(填“上口”或“下口”)排出。 (6)为什么不直接用含溴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__ _ 。

氯气的性质及溴碘的提取教案

氯气的性质及溴碘的提取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 课题:专题二、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 (第5 课时) 学校:福州第四十中学班级:高一(1)班 时间:2008年11月25日执教:陈敏 一、教材分析: (1)、本教材选用的是苏教版新课标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取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第五课时溴、碘的提取 (2)、本节课程是典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前半部分是溴、碘的提取原理,后半部分是前面原理的实际应用。它在对氯气的性质和生产原理学习的基础上,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溴、碘的性质及从海水(或海带)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得到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性认知。这不仅为本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为本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其它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制取溴、碘的反应原理对于学生是陌生的知识,新教材强调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因此给出反应原理只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而溴、碘的提取,学生只需要理解每个步骤的意图即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理解所学溴、碘的提取原理及其一些物理性质,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工业 生产中每一步的意图。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在获取化学基础知识(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两类重要反应)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能形成自然资源的利用需要化学科学的发展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氯、溴、碘单质的主要性质极其差异。 (3).认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掌门1对1教育高中化学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知识精要 1.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提溴: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因此海水提溴可以选取氯气作氧化剂。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①浓缩(富集):海水中的Br-的浓度很小,大约L,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的Br-浓度较大,可作提取溴的原料。 ②氧化:向苦卤中通入氯气。Cl2+2Br-=2Cl-+Br2 ③提取粗溴:向溶有溴的苦卤中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使溴挥发而分离出来。 ④粗溴提纯:通入SO2: Br2 +SO2+2H2O 2HBr+2H2SO4,再次用Cl2氧化,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即可得高纯液溴。简单表示为:Br2 Br-Br2 。 海水提溴的流程图如下: (2)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①从海洋植物中得到碘离子:将海带晒干,灼烧成灰,用水溶液浸泡,使I-进入水中, 过滤,除灰渣。 ②氧化:通入氯气,使I-转化为I2 。 ③提取碘: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蒸馏除去四氯化碳得到粗碘,利用升华法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叫萃取。萃取所用

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见右图)。萃取剂的要求是 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 与溶质不发生反应 。 (4)分液:利用液体间不相溶解的性质,将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2. 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重点色、态、味及溶解性) 小结:① 溴、碘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 溴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且液溴极易挥发,保存时应盛放在棕色瓶中,表面覆盖一层水,形成水封,减少挥发。且液溴会使橡胶老化,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应该用磨砂玻璃塞。 ③ 碘易升华,遇淀粉变蓝,这是碘的特性。 3. 氯、溴、碘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体现在氧化性的强弱)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溴碘的提取教案

溴、碘的提取 【教学目标】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Br—、I—的检验 【教学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溴元素在海水中以溴离子(Br—)的形式存在,碘元素在海带中以碘离子(I—)的形式存在,生产中从海水中提取溴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化学反应原理如何呢?怎样将溴离子和碘离子转变为溴单质和碘单质呢? P46活动与探究: [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溴水,再分别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总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讨论,并填写如下表2—4。 表2—4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实验 氯单质能将溴化钾、碘化钾中的溴和碘置换出来:

2KBr+Cl2=2KCl+Br22KI +Cl2=2KCl+I2 溴单质能将碘化钾中的碘置换出来:2KI+Br2=2KBr+I2 [问题情境]由上面实验和分析可知氯、溴、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Cl >Br >I [问题情境]氯、溴、碘单质化学性质有差异,而其物理性质又如何呢? [实验探究]学生观察溴、碘单质样品,并进行“溴、碘单质分别溶于水、酒精、四氯化碳”的实验,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归纳概括溴和碘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溴单质是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碘单质是紫黑色的固体,易升华。 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 Br2和I2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由稀到浓)的颜色变化 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的知识。 [问题情境]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Br—、I—呢? [实验探究]学生做NaBr溶液、NaI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由此形成Br—、I—的检验方法。 [问题情境]工业上如何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和碘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述。

第二单元 2.3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汇总

2.3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学习目标】 1.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基本原理,了解提取过程,认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知道溴和碘的性质。 3.掌握氯、溴、碘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4.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树立“对立与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掌握Cl -、Br -、I -离子的检验方法,提高检验物质的实验技能。 6.学会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计算,会进行过量反应的计算。 【学习内容】 Ⅰ 相关知识回顾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电子式。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的电子式为: 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是活动性很强的非金属。 (2)氧化-还原反应(得氧与失氧)。 得到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失去氧的称为还原反应。 2.化学实验技能。 试管实验技能。 在没有注明用量的情况下,试管内一般用2-3毫升,加入另一试液时要逐滴滴加,滴加后需振荡,使反应液混合。滴管不要伸入试管内,以免污染试液。 3.元素化合物知识。 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原子半径较小,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有毒。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氯气是化学活动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易于几乎所有金属、大多数非金属、水和碱溶液等反应。 氯气的化合物性质较稳定。食盐是最常见的氯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变成氯气。工业上利用食盐生产氯气是在通直流电条件下进行的。 氯离子与氯分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微粒。氯化钠中存在氯离子,但不存在氯分子。氯离子是没有颜色的。 4.海水中提取食盐。 5.海水中氯化钠的含量很高,提取时常采用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风力使其蒸发浓缩,达到饱和后进一步使食盐结晶析出。这种方法称太阳能蒸发法(即盐田法)。 Ⅱ 新知识点讲解 一、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和碘 1.从海水中提取溴。 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目前世界上生产的溴,80%以上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尽管有溴是“海洋元素”之说,但海水中的溴元素的含量较少,据测定,海水中的溴含量约为65mg/L ,提取时首先将海水浓缩,再用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根据溴的沸点比水低的特点,通入水蒸气将溴+17 2 8 7Cl .......

示范教案(溴、碘的提取)

溴、碘的提取 从容说课 本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让学生了解目前工业上生产溴和碘的主要来源,同时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工业方法,了解海水中的溴和碘来源丰富,溴主要贮存在海水中,而碘主要存于海洋中的某些植物如海带中。同时了解溴和碘的主要用途。本课时仍然用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学习溴和碘的性质,继续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实际上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观察出溴和碘的物理性质,从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出发,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保存液溴和单质,根据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中这一性质特点,对溴和碘分别进行萃取,观察实验现象。这一知识点是采用对比氯气进行分析其性质上的差异。对单质溴和碘的特性,由老师引导,做好示范。 教学重点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设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图片、相关实验仪器、药品。 三维目标 1.了解工业上提取溴、碘单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溴和碘的性质及其差异。 3.认识卤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4.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 5.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6.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8.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丽日当天水满畴,晒来如雪喜丰收,粒粒结晶白如霜,日丽云蒸斥卤忙”这是描述海水晒盐的场面。 师利用海水可以晒盐,也可从海水中提取溴。溴被人们称为“海洋元素”,因为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大海中。据计算,海水中溴的总储量可高达1×1014 t。海水中碘的总藏量约为8×1010 t。海水是人类获取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重要资源。 推进新课 板书: 一、溴、碘的提取 1.溴的提取 师工业上是怎样将海水中的溴提取出来呢? 生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将氯气通入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成单质溴;②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将溶解在水中的溴“蒸发”出来,得到粗溴;③粗溴精制后可得高纯度的单质溴。 板书: 2.碘的提取 师工业上是怎样将海带中的碘提取出来呢? 生经过以下几步骤:①将海带用水浸泡一段时间;②用氯气将浸泡过的海带进行氧化;③过滤;④提纯得到单质碘。 师根据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我们再进行探究性的实验进行论证。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从海水中提取的元...》28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海水提溴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知道海带提碘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3、知道几种分离物质的方法 4、认识溴、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5、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些过程和方法。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前一晚上学习和消化第一课时,第二天课堂上分小组上台展示、分析、讲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晚修学习微课 [微课学习]:在晚修时利用20分钟学习含有第一课时内容的微课,再利用20分钟完成学案,并讨论出最终答案(不

给学生发放任何答案,全靠学生小组合作推导)。 2.课堂上组长展示讲题,老师协助解答。(40分钟) (一) 【微课内容】 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 引言: 溴在科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用途。陆地上溴的储量只占地球上溴的总储量的1%,剩余99% 的溴分布在海洋中。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用量很大,然而我国溴的年产量仅数千吨,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海水提溴的研究和开发。 1) 提问溴的用途:学生回答不全面 教师总结: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它可以用于生产多种药剂,例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等。 2) 介绍提溴方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 早在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就发明了提取溴的传统方法(以中度卤水和苦卤为原料的空气吹出制溴工艺),这也是目前

专题二溴、碘的提取教案三新课标人教版

专题二溴、碘的提取教案三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 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 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三、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索﹑实际操作﹑引导启发 四、教学思路 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本身去探索和归纳知识及与社会实践的 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注重从实验本身出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性质,再由教师引导及 学生讨论一起获得知识理论,再来认识实际应用。很好的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可能在坐的各位许多都喜欢拍照,按下按扭,美丽的图案就很快的呈现在我 们面前。感光胶片在这一刹那起了决定性作用。那什么东西使感光胶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 [学生回答] 碘化银 [教师评价] 非常的好!同学们复习新课非常到位。 [教师讲述] 碘化银是一种很好的感光材料,可以用来拍照。它也有另外一种类似于干冰 的重要用途—人工降雨。 人体含有少量的碘,但碘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碘缺乏可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智力发 育造成严重危害,缺了碘就会得“大脖子”病,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制定了“2000年全球消灭碘缺乏病”的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海水中提取溴﹑碘。 [板书]: 一.溴、碘的提取原理 [演示实验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微项目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海水提溴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知道海带提碘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3、知道几种分离物质的方法 4、认识溴、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讲解、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新课过程 [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的资源,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从海洋中提取氯的方法,但海洋还有大量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开发。 O外含量最高、最容易获虽然在海水中几乎存在所有的常见元素,海水中除了H 2 得的物质是食盐。大多数的元素含量较低。但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经形成产业。 分析表中数据: 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的物质如镁、钾等; 另一类是陆地含量极少,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如溴、碘等。 (一)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 引言: 溴在科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用途。陆地上溴的储量只占地球上溴的总储量的1%,剩余99% 的溴分布在海洋中。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用量很大,然而我国溴的年产量仅数千吨,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海水提溴的研究和开发。 1)提问溴的用途:学生回答不全面 教师总结: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它可以用于生产多种药剂,例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等。 2)介绍提溴方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早在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就发明了提取溴的传统方法(以中度卤水和苦卤 为原料的空气吹出制溴工艺),这也是目前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惟一成熟方法。 2)此外,树脂法、溶剂萃取法和空心纤维法提溴新工艺正在研究中。随着新方

溴、碘的提取——教案

溴、碘的提取——教案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本节课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学习了氯气的制取与性质后,对溴碘的学习是对卤代烃知识的完善,其次,溴碘的提取方法主要是利用了氧化性强弱的关系进行置换提取,补充了学生物质提取的方法,最后溴碘等的学习,对之后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性以及有机物卤代烃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教学重点:从海洋中提取溴、碘单质的方法;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同一主族元素,氯气、溴单质、碘单质以及其相应负一价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比较,以及氧化还原性的比较。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在心理特征上看,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喜欢发表意见,且动手能力强,对化学实验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同时,利用实验引发学生的教学兴趣。 从认知状况上来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氯气的提取和性质,对卤族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且不管在初中时期还是进入高中后,对溴和碘都有一定的接触,并不是非常的陌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溴碘的提取及性质的深入学习,但是他们缺少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缺少把氯、溴、碘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似点进行整理理解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书写出溴、碘提取过程中主要的方程式 2、能说出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3、能够知道检验溴、碘离子的主要试剂以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比较氯气、溴单质、碘单质以及其相应负一价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氯、溴、碘的学习,探讨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物化性质之间的联系。 2、通过氯、溴、碘单质以及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比较方法,形成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氧化还原性大小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氯气学习延伸到溴碘的内容,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断溴、碘的性质,树立良好的化学整体观念。 2、通过实验以及溴水碘水缤纷的色彩,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利用幻灯片分别展示溴水、液溴、溴蒸气、四氯化碳溴溶液,在另一张幻灯片上展示碘水、固体碘单质、碘蒸气、四氯化碳碘溶液。 【老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是不是颜色很漂亮啊?看第一张幻灯片上这几副图都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橙黄色(棕黄色)、深红棕色、红棕色、红棕色。 【老师】那这张幻灯片上都是什么颜色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