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有性生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履虫的有性生殖

摘要以尾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主叙述了草履虫有性生殖期间核及皮层胞器更替的细节,并指出它与多细胞动物有性生殖的相似性和不同点。相似性在于同是通过受精作用建造下一代新个体的过程;不同点是草履虫没有亲子两代并存的时期。

关键词革履虫接合生殖自配生殖受精作用大核系

草履虫是动物学课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动物,也是实验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一般动物学教科书中对草履虫的有性生殖有所介绍,但细节不清,生物学意义不全。本文以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的接合生殖为主,将前人的知识结合作者自己的观察,作此简要介绍,也述及其它草履虫的接合生殖及其它有性生殖方式,以期对动物学教材有所补充。

1 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草履虫有性生殖的特征及性质与其细胞结构有密切关系。草履虫和其它纤毛虫一样,是高度进化的原生动物,它们虽为单一细胞,但有了两种细胞核的分化:大核又名体核,司当代无性系细胞的营养代谢和无性繁殖:小核又名种核,司保存完整染色体及其基因,在有性生殖时由它产生两性原核,再通过受精作用,重建新一代细胞。大核来自有性生殖时的小核,但其结构已不同于小核。大核内失去染色体,因为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在大核内变短,但就其含量,大核又都是多倍体,例如尾草履虫大核DNA含量是其小核的80倍,双小核草履虫复合种(paramecium aurelia complex)之一的大核DNA是其小核的450倍。大核DNA

变短和含量多倍化是它在分裂时采取“无丝分裂”方式的原因。大核在电镜下其染色质以数万个球形小体形式存在,其间有大量较大的球形核仁。大核DNA能转录各种RNA入细胞质,控制整个细胞的生命活动。大核功能及其结构的形成是它在草履虫有性生殖时通过大核胚基的长时间发育而实现的。草履虫的小核是典型的二倍体核,染色体在小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出现。草履虫小核染色体数目都较多较小,又因任何分裂时期核膜都不破,因此计数较难,至今都属估计数字,如尾草履虫为2n≈300,双小核草履虫为2n≈160。小核内无核仁,至今未发现小核有转录功能。近年发现小核对细胞分裂时皮层结构的正常维持起一定作用,其机制仍在研究中。无疑小核的主要功能是在有性生殖中体现的。

草履虫细胞除核高度分化外,细胞皮层结构也达到高度发展,这在教科书中有所描述。口胞器也属于皮层,是重要的摄食结构,它陷入细胞质深处,至少由7

种成分构成(可参看《动物学报》1980年第3期第205页)。这些结构在有性生殖时也有其更替过程。

2 草覆虫的接合生殖

草履虫有性生殖的主要和普遍方式是接合生殖(Conjugation)。草履虫可视为雌雄同体,其接合生殖相当于雌雄同体多细胞动物的交配和异体受精。草履虫不是任何2个个体之间都能交配,一般须属于不同大核系的不同接合型的虫体之间才发生接合。大核系是当初有性生殖第1个大核诞生后虫体以大核繁殖大核形成的无性系。同1个大核系的虫体属同一接合型,不同大核系的虫体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同一接合型,这是由大核系第1个细胞的遗传基础决定的。能发生接合的2个接合型(大核系)名互补接合型,属于互补接合型的两虫相遇,也并非随时都能接合,还需2个必要条件:一是性成熟度,即大核系诞生后需达到足够的分裂次数才能接合;二是营养状态,饱食或过度饥饿的虫体不能接合,接合只能发生在饱食转入饥饿的数小时之内。另外适宜温度和格兰氏阴性细菌为食物都有利于接合。所有草履虫接合的最初表现都是粘着反应,由于纤毛表面不同接合型物质的相互作用,使2个虫体间发生粘着,最初粘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约半小时后二接合体自动调整位置,成为前后一致的口面相接,接合面纤毛脱落,表膜互相紧贴在一起,同时唤起内部核的一系列发育和演变,以及皮层胞器的更替。现以尾草履虫为例(图1.A),将其接合过程分期简述如下:

2.1 小核的成熟分裂尾草履虫具一小核和一大核。接合开始后小核首先发动3

次成熟分裂(图1.A,Ⅰ-Ⅲ),其中前2次为减数分裂,这是通过细胞光度测量测出两次分裂后小核DNA含量减半证明的,由染色体行为上证明尚有待显微技术的改进。这2次分裂以第一次历时最长,约占二接合体保持接合状态所需时间的2/5。此次分裂小核先膨大,同时拉长,然后形成新月形,名“新月核”。新月核的体积可大到接近大核的程度。新月期后核变成椭圆形,出现光镜可见的染色体。接着过度到分裂中期。更细的过程只能在另文中报告,本文只提出一个论点,即新月核形成历时之长结构之复杂与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和纺锤体微管的建

成有关。小核第1次分裂产生的子核立即进入第2次分裂,这与一般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核行为相似。减数2次分裂产生的四个单倍体子核中只有一个进入第3次成熟分裂(非减数),其它退化。进入第3次分裂的核一定位于口旁,分裂完了留在口旁的子核是迁移原核(精核),离开口旁的是静止原核(卵核)。

2.2 迁移原核的交换和受精尾草履虫的迁移原核稍小于静止原核,呈长纺锤形,形成后立即通过口区的细胞质桥穿入对方并移向对方的静止原核,接着二原核以纺锤体的长轴互相平行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子核(图1.A,pn,sk)即实现了异体受精。

2.3 合子核的配后分裂和胚核的诞生合子核初形成时,被恢复的二倍染色体处于前期状态,很快进入中期,接着完成第1次配后分裂。接合体一般在第1次配后核分裂的前后分开而成接合后体。由接合开始至接合体分开,25℃下约需18h,合子核在接合后体内连续完成3次配后分裂而成为8个胚核(图1.A,1、2、3)。刚诞生的胚核分2组各4个位于接合后体的两端,接着很快移至中部成一群,并进行发育。

2.4 老大核的碎解和消亡尾草履虫的老大核在接合体内一直坚持为完整的一个,在接合后体中随胚核的形成,老大核先抽成条,再断成碎块,随新核的诞生,逐渐被吸收。这些碎块可被视为亲代大核的尸体。

2.5 胚核的分化和大小核胚基的发育初形成的8个核胚基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很快进行分化。它们同时胀大,出现二倍染色体,此时可见4个较小,即为小核胚基,另4个较大,即为大核胚基。染色体只能维持很短时间,接着4个小核胚基的染色体以解螺旋方式保存下来,而成较均质的染色质,核体积也再次缩小,其中3个始终保持圆形,10余小时后被吸收,只有其中1个始终保留并发育成长圆形,至接合后体第1次胞质分裂后发育成新小核。4个大核胚基继续长大,其中的染色体首先产生网结,先形成粗大的染色质网络,接着此网络团块边缩小边消减,最后完全消失。此过程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段的融合与消减,常染色质则保留,这是草履虫成熟大核失去染色体的根本原因,其细节至今缺乏电镜的揭示。大核胚基染色体瓦解后进入DNA贫乏期,其DNA含量之少几乎不被核染料着色。自大核胚基DNA贫乏期至新的大、小核诞生要经过2至3天的发育和两次接合后体的胞质分裂才能完成(图1.A,a,b),这期间的长短与营养状况有关,因为此前口胞器一直处于废弃(接合后即不摄食)和更替(新月核以后老口胞器即瓦解)阶段,细胞内营养物几近耗光,约在大、小核胚基分化时新一代口胞器才建成,接合后体也才开始摄食和营养自己。此后大核胚基的发育是DNA的反复复制,含量也反复加倍,同时核仁出现并逐渐增多。此发育过程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