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一、编制目的
2013年海东撤地设市以前,各县自行组织编制县级单元城市总体规划,地区政府没有编制过全市范围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对海东发展“五句话”的定位要求,海东市在科学评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政府作出了科学编制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二、规划范围
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1.市域:范围为市辖两区四县,即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约1.32 万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为乐都区东至马厂乡岔沟村西边界,西至高店镇西边界,南至瞿昙镇朵巴营村,北至仓家峡;平安区东至平安东边界,
西至哈拉直沟及小峡与西宁交界,北至哈拉直沟乡北边界,南至白沈沟古城镇山城村,面积约992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为乐都区北至引胜河上李家村,南至瞿昙河沈家庄,西至乐都平安交界地区,东至老鸦峡;平安区南起南山,北到机场北和红崖子沟,东至平安与乐都交界处,西到海东工业园区西侧三十里堡一带,面积约212 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30年。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1-2050年。
四、城市性质
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经济区重要支点和新型产业基地,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五、城市职能
1、青海省对外联系的窗口和门户枢纽
2、青藏高原商贸物流中心
3、兰西经济区新型产业基地
4、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5、河湟文化旅游展示服务基地
6、功能优化、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地区
六、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37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5平方米;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7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4.23平方米。
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近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190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8‰,城镇化水平为50%;远期2030 年市域总人口22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5‰,远期2030 年城镇化水平为63%。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海东市市域形成“一轴一带、双核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一轴:沿湟城镇核心发展轴;一带:沿黄生态特色城镇带;双核:即乐都城区、平安城区,双核兼具省级和市级职能,其中乐都城区强化市级和省级医疗、职教等公共服务职能,平安城区强化省级门户枢纽、生产服务职能;三区:北部发展区、中部发展区和南部发展区。
3、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乡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一级城镇1 个,即市域中心,为海东市中心城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70 万人;二级城镇2 个,即市域次中心,分别为民和城区、互助城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15-20 万人;三级城镇3 个,即县域中心,分别为化隆城区、化隆群科新区、循化城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5-10 万人;四级城镇19 个,即中心镇,
规划城镇人口0.5-1 万人;五级城镇61 个,即一般乡镇,规划城镇人口小于0.5 万人。
4、市域重点产业布局
规划形成“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的产业布局。一区:海东工业园区;四园:临空综合经济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和互助绿色产业园;两个集中区:化隆工业区和循化民族产业集中区。
5、市域综合交通
市域综合交通系统结构为“两主两副,三横三纵”。
“两主”:平安区为青海省省域门户,空铁公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乐都区为海东市域枢纽中心,辐射全市各区市县;“两副”:民和市为青海省东大门,辐射兰州红古区;群科新区为西成铁路南入口,辐射黄河河谷城镇带;“三横”:北部北山通道、中部沿湟水河通道、南部沿黄河通道;“三纵”:民和南北通道、乐都南北通道、平安南北通道。
6、市域历史文化格局
市域历史文化格局可以概括为“一带、两区、三廊、多点”。“一带”:河湟文化发展带;“两区”:互助土族文化区、循化撒拉族文化区;“三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线性遗产、青海长城线性遗产、撒拉东迁线性遗产;“多点”:市域分布的众多史前遗址和古代文化遗址。
7、旅游开发空间结构
海东市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为:“一心、三带、七圈”。
一心:青藏高原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平安;
三带:祁连北山生态旅游带、湟水河城市旅游带、黄河休闲旅游带;
七圈:乐都河湟文化旅游圈、平安古驿休闲旅游圈、民和丝路花儿旅游圈、互助土族风情旅游圈、循化撒拉风情旅游圈、化隆黄河丹霞旅游圈、加定北山生态旅游圈。
8、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充分发挥海东市区域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把海东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2)环境污染防治目标
中心城区和各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良好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不低于85%。湟水河干流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实现达标,各河流水功能达标率100%。
9、四区划定
(1)将区域空间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
(2)禁止建设区主要位于南北两山山体及湟水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生态限制区;河流生态保护范围;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