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1. 引言1.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在于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育人、共同教育。
这种德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到知识,家庭得到情感和家庭教育,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在实施方式上,首先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成长环境,制定针对性的德育计划和措施。
学校也应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其次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
学校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开展各类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体验。
社会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德育知识,引导公众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学校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小学生最主要的教育场所,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首要责任。
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德育课程和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集会活动、校园文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考评制度,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引导,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和秩序。
其次,家庭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家庭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承担者,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要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意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应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社会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社会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他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力量。
社会应当为学校提供支持与帮助,积极参与到小学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榜样和行为示范。
社会各界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向家长传递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履行教育责任。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可以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阳光、正直的人格。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小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识,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在小学德育活动中,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家,承担着德育的首要责任。
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目标,制定德育措施。
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在课堂上,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导入生活例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外活动中,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
家庭是小学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归宿,是最早接触和影响孩子的环境。
家庭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倡导家庭和睦、温暖的氛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家长要做好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品德和道德行为的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是小学德育的重要支撑。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广阔舞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社会也要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与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学生德育发展。
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德育资源,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者机构等,给予学生更多的德育培训和实践机会。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有机结合的德育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指的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育人的一种工作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家庭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的最主要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和塑造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行。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持。
社会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学习实践道德原则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环境。
社会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关心孩子的成长,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庭要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社会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德育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向。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他们共同构成了学生德育的全方位培养体系。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对小学德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习惯和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团结友爱,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1.1、德育活动多样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如组织德育主题班会、励志演讲比赛、德育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心灵的震撼,使德育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1.2、德育课程全面化学校应该在德育课程设置上注重灌输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普及道德知识、提高道德情操、培养道德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3、德育督导评价科学化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还需要重视德育督导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德育督导评价体系,加强德育成果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家庭德育模式的引导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德育模式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德育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素质的摇篮,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庭德育需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规则,培养良好的家风和家教。
2.1、家风的力量家庭德育模式需要强调家庭文化和家风的塑造,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行为和品德榜样,引导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和睦,懂得珍惜和关爱亲人,养成优良的家庭美德和家庭价值观,促使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初的力量和支撑。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三位一体”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责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
学校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设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建立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我管控和自我约束能力。
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孩子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家庭。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帮助他人、团结友爱等行为。
同时,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自我修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境,社会教育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和成长空间。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体验,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等,让孩子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同时,社会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不良影响的源头,家庭和学校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和负面影响,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防范各种安全风险和身体伤害。
以“三位一体”为基础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协作,彼此支持,构建起一个合理的德育教育体系。
这一模式能够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发挥其优势,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
在小学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品质的责任。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模式。
本文从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出一种有效推进小学生德育的方式。
二、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品质。
小学是学生道德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增强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2. 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3. 增强学校的整体教育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增强学校的整体教育力量。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模式。
构建这种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需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组织领导,制定德育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配备专职德育教育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加强家庭德育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家庭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孩子德育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学校要加强对家庭德育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提供家庭德育教育的相关资源和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3. 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德育教育。
社会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外部环境,社会力量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参与和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
相互配合的德育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和社会为辅助,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学校在小学德育模式中起到主导作用。
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
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德育课程,进行德育主题活动和班会,通过
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德育
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成果的考核和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家庭在小学德育模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道德观念形成的主要场所,家
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
家长可以
通过与孩子的谈心交流,讲述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告诫孩子不良行为的后果,以及
积极榜样的故事,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
家长还可以组织家庭活动,培养孩子
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也是德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
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引导。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德
育主题活动和宣传,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社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美好与不足,从而增长见识和提高道德素养。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并协同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领域的资源,通过相互融合、互动和互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将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校:德育基地和主体学校是德育的重要基地和主体,承担着初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任务。
学校通过德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如班级会议、集体活动、德育主题讲座等,借助课堂教育、学习评估等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学校中,德育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如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团结友善等。
学校也应加强学生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提供适宜的德育环境,如建立德育处罚机制、监督学生的行为等,并通过班主任、学生会等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其提供爱的滋润和安全感,促进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父母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活动,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孩子的德育素养。
三、社会:德育教育的拓展平台社会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拓展平台,通过社会参与,可以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企业、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提供良好的道德榜样和正面引导,倡导公正、正义、勤劳等社会价值观,为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在我国,小学德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小学德育旨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品德素养。
实践证明,小学德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
下面将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来探讨小学德育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
一、学校角度学校角度是小学德育模式的核心,学校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品德道德的培育基地。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分为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
1.硬件层面硬件层面主要是关于教学设施,并利用一些通过绘画、拼图、雕刻等方式的感性体验项目作为德育教育的辅助工具。
实例包括:(1)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与校园硬件建设同等重要的任务,从校园形象设计、标志设计、指示标语、悬挂画横幅、风景和水系的建设等方面着手,创造一个协调、美观、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2)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场馆、自然环境中广泛接触、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从而全面锤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潜能,而不仅仅是注重考试成绩。
(3)讲究师生的生活仪式正确的生活仪式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养成一些积极向上、敬重师长的生活习惯,如仪式仪表、日常行为的讲究、课间、午饭时间的安排、放学后的自主学习等等,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敬仰之心和责任心。
软件层面就是关于学校德育教学制度及德育教育的落实规范。
实例包括:(1)学校开齐多样的德育课程德育之于小学生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把德育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程之内,建立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公德、劳动教育、生活规范、学科道德等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德育活动,如整顿班级卫生、开展减负陪伴行动等,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品德素养。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共同负责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校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开展各项德育活动的责任。
学校通过开设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和合作意识。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制定规范的校规校纪,建立奖惩机制,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
家庭是小学德育的基础和源泉。
家庭是孩子道德成长的第一课堂,承担着德育的主导责任。
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心、爱护孩子,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自己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
家庭也是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地,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会是小学德育的实践基地和渗透环境。
社会是小学生增长见识、形成行为意识、建构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青少年活动、义务劳动等方式,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也是小学生感受社会风貌、拓宽视野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组织参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中,各方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与学校密切合作;社会则要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和教育资源,为小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支持。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需要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帮助。
具体来说,学校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教育教学、文化活动、职业咨询等,积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伙伴。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心理,让孩子成为有责任心、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人。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尽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发展潜力,提高能力和素质。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社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伦理行为的主体,并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增强社交能力、心理健康和实践能力。
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人生的不同阶段。
在实践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需要各方积极合作,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工作。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体系,制定明确的德育规划和目标,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师生沟通和互动。
家庭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为孩子提供关心、支持和指导。
社会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担当感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实现全方位、全方位的教育和帮助学生成长。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优化各方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学生德育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三位一体”。
在小学德育中,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小学德育的模式,以探讨如何构建良好的小学德育体系。
一、学校德育的功能和特点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德育有以下几个功能和特点:1. 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
学校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2. 效果显著,影响深远。
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通过学校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组织有序,制度完备。
学校德育工作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和德育活动主体制度分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操作程序。
二、家庭德育的作用和特点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家庭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德育的作用和特点如下:1. 在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家庭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深远,家庭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 教育方式多样,效果直接。
家庭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这些教育方式直接面对学生,效果更加直接和明显。
3. 与孩子的教育联系最为密切。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场所,家庭德育是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德育形式,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这里,我们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以期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模式。
学校在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不仅要负责传授学术知识,更要承担起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和引导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班会、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受品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德育课程,选修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也是孩子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品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
家长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的道德价值观,比如遵守规则、讲诚信、尊敬他人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需要扮演好引导和榜样的角色,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社会也是孩子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孩子在社会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社会的多元化、复杂性给孩子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的运作和规律,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校、家庭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观念,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品德等多方面的培养,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方案,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负责,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这一模式的详细分析。
学校在小学德育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主题班会、道德讲座和德育活动,通过讲故事、讲道德、讲规则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义感。
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道德经典文化课程,如国学、诗词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
家庭在小学德育模式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社会环境,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影响巨大。
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品德,例如分享生活经验,传递正能量。
家长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活动和亲子互动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比如共读书籍、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家庭可以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社会在小学德育模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是孩子接触到的更广阔的环境,社会舆论和社交圈子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可以通过各类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参与小学德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社会也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评选、德育竞赛等活动,树立道德典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德育培养模式。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家庭通过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和道德评选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德育体系。
它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作为小学生德育的主要场所和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和教育方案,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指导和管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和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提供了许多德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小学生的德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要加强合作与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社区服务站等,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尊重、合作和奉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该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共同育人、共同育德,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学校:做德育的“家园”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学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学校中,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们要积极利用课堂、操场、宿舍等教育场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
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确保学生在一个阳光、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源泉。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家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归宿,是孩子人格的塑造者,是孩子价值观念的传承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生活。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和自立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心理需求,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家庭成员还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社会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三支柱,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外部环境。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社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舞台,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推行的一个重要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德育工作负责。
学校在这种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作为学生主要教育场所,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教育人员。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制,确保德育工作的合理组织和良好推进。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明确学生的德育目标和培养方向。
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例如开展班级活动、主题讲座、社团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德育兴趣和主动性。
家庭在德育模式中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家庭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德性和价值观的责任。
家庭要教育孩子“德者,民之所欲也”,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家长应注重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家庭还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广阔舞台,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德育模式。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我们应积极倡导、推广并践行这种模式,为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而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三位一体”模式,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德育教育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在学校里,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中,以学科教育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风校纪建设、班级管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培养等方面。
学校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校风校纪。
良好的校风校纪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通过规范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需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道防线。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家庭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和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有助于学生个性、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而“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正是一种科学、全面、有效的小学德育工作模式。
本文将对“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三位一体”即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联系,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一定的育人合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它强调教育主体的共同育人责任,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各自发挥作用,互相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形成做出努力。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学校是主体,负责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施。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和教育阵地,要落实德育工作,制定并贯彻实施相关政策和制度。
学校组织并实施各类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等。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庭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力,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家庭要肩负起教育责任,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要给予孩子关爱和培养,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鼓励孩子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庭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培养学生。
社会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场所。
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参与角色模式的机会,使学生走入社会拓展学习领域,与社会中各种资源、各类群体进行互动。
学校和家庭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支持,为小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保障。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责任,各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将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证实,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同心教育,对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三者的协作作用。
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通过实践证明,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而且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德育教育需要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作用,给小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来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探讨“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依旧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升学质量,教育的重点也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升学的影响似乎并不大,所以一些小学认为,德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一些小学仅仅安排少量的德育教育课时。
这些小学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
目前社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而人才在竞争过程中除了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之外,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两种品质是在日常的小学教育中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形成的。
但由于一些小学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2.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谈话式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主流形式,所以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影响着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那就是德育教育的形式过于传统和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深刻影响,老师一般都采用谈话式教育形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谈话式教育并不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深入的情感共
鸣,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
但是,这种谈话式教育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原本就不够,枯燥单一的课堂形式更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如果老师并未完全掌握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德育教育课堂,那么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小学德育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教学方式运用的不充分,将大大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W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分析
1.发挥学校作用,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应该具有一定差别。
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也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德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系表面来看并不是十分明显,短时间内也无法看出成效[3]。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这种单一枯燥的形式很难长时间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道德与法制课教师应该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对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在创新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语言魅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
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2.发挥家庭作用,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促进小学生德育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5]。
在此过程中,家长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家长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促进孩子思想和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德育教育计划,使德育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
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社会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老师应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组织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比如可以针对小区卫生情况开展调研活动,重点关注街道卫生、胡乱粘贴小广告等不良现象,让小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4]。
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清理工作,鼓励小学
生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之中,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小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环境,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思想和道德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优势,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的工作形势,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朝雯.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1):59.
[2]叶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2):142.
[3]韩伟东.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教育[J].神州(下旬刊),2016(12):148-148.
[4]石文生,高光斌.“三位一体”提升德育实效性[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6):68.
[5]贾娜尔?贾曼.试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