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四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力训练: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力训练:第三单元《荀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e193b7fbec3a87c24128c418.png)
【状元之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力训练: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延伸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4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生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选自《荀子·天论》) 注:①应:适应。
②本:指根本,农业生产。
③养:指养生的东西。
④动时:指耕作适时。
⑤病:困顿。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行有常.常:常规B.养备.而动时备:准备C.寒暑未薄.而疾薄:迫近D.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然:代词,“这”解析:备:周备、周全。
答案:B13.下面对本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本文段中,作者指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与“天人合一”的儒家道家传统观念背道而驰。
B.人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行为要服从并改造客观的自然规律,这是人们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的又一种表述。
C.作者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出发,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
D.在本文中,荀子明确地把人与自然分开,同时又强调人能改变自然、影响自然的思想。
解析:B项中“改造”错。
答案:B1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生而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单元双基训练(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单元双基训练(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0e5d07c2e2bd960591c677a5.png)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单元双基训练(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者错.,无安国 错:错误 B .物之罕.至者也 罕:少 C .上下乖.离 寇难并至 乖:违背 D .籴.贵民饥 籴:买米 解析 A .错:交错。
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祅是生于.乱生于.今而志乎古 B.⎩⎪⎨⎪⎧ 上明而.政平因物而.多之 C.⎩⎪⎨⎪⎧ 风雨之.不时物之.已至者 D.⎩⎪⎨⎪⎧则是其.在我者也而不慕其.在天者 解析 A .从/在;B.都表递进关系;C.用在主谓之间/定语后置的标志;D.助词,不译/代词,那些。
答案 B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译文:只要不违背礼义,何必在意人的言词呢?B.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译文:小人把错误归于自己,而指望天来帮助自己。
C.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译文:觉得这些事情奇怪,是可以的;而害怕它们,就不对了。
D.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译文:国家不施行礼义,那么功业名声就不清白了。
解析A.恤:忧虑;B.错:舍弃;D.白:显著。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只要言之成理,有何不可呢?(各执一词)..,智者见智B.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真实透露向大陆市场推出新3G版Iphone 的计划,但苹果公司对亚洲市场并没有忽视。
如果有合适的运营商合作,Iphone进入大陆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C.在号称法制完备的日本,竟有相当数量的政治家漠视法律规定的国民义务,足见养老金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已到了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的程度。
(积重难返)D.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对于袁贵仁来说,自己的火还未烧起,民间对教育部长的殷切期望就已经火焰高涨了。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先秦诸子散文第三单元《荀子》3含答案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先秦诸子散文第三单元《荀子》3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7889ab0c22590102029de5.png)
D.万物皆备于我矣
解析: A 项是宾语前置 ,B、 C、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7~10 题。
治乱天邪 ?曰 :日月、星辰、瑞历 ,是禹、桀之所同也 .;禹以治 ,桀以乱 ,治乱非天也。 时邪 ?曰 :
繁启、蕃.长于.春夏 ,畜积、收藏于秋冬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禹以.治 ,桀以乱 ,治乱非时也。地邪 ? 曰 :得地则生 ,失地则死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禹以治 ,桀以乱 ,治乱非地也。《诗》曰 :“天作高山 ,
D.勉.力.不时
()
答案: C
解析: A 项 ,古义 :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 :表示常量的数。 B 项,古义 :农事。今义 :本领。 C 项 , 古今义相同。 D 项 ,古义 : 力役 ,人民所服的劳役。今义 :努力 ,尽力。
5.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君子道.其常 B.雩而雨.
大王荒之。彼作矣 ,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
矣 ,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 君子道其常 ,而小人计其.功。 《诗》曰 :“礼义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
言兮 !”此之谓也。
楚王后车千乘 ,非知也 ;君子啜菽饮水 ,非愚也 :是节然也。 若夫志意修 ,德行厚 ,知虑明 ,生于.今
精品精品
资料精 品精品 资料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三者错.,无安国
错 :错误
B. 物之罕.至者也 罕:稀少、少
C.上下乖.离 ,寇难并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https://img.taocdn.com/s3/m/51c1f2c067ec102de3bd8996.png)
三、东海之大乐不读《秋水》篇,胸襟终不开阔。
细玩似未然。
此犹是庄子皮肤语,第其议论痛快,笔势纵横发越,要自亘绝古今,所以人多喜之。
《秋水》篇论大不大,论小不小,说在人又不在人,文字辟阖变化,如生龙活虎。
美字体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赏美文读庄子缥缈仙云躺在文字的波上,随着水流,思想脉脉地涌动。
那些忧伤的,幸福的,快乐的,失落的情绪,深深地嵌进每一个字符的缝隙,这一刻,身体与灵魂作一次长谈……人们总是需要一种力量支撑起自己心灵的旅途。
不是不够坚强,只是无法停止那如潮水般涌动的思绪。
人生的伤痛处,有血,有泪,有沉思,还有感悟和觉醒。
面对决堤而来的苦与悲甚至乐与笑,总希望可以平静地化解突如其来的寂寞。
于是,就在此时此刻,我和文学相遇了,确切地说,是我和庄子相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幸的,有幸的,荒芜的,华丽的,长久的,瞬间的,坚实的,易碎的,公平的,不公平的……但是对于庄子,也许是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他那一篇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逍遥游》。
哲学就是带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而在这漫长的寻找路程中和诗人相遇,那么诞生的将是瞬间之永恒。
就像庄子。
读庄子,品味这刹那间永恒的芳华。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庄子的世界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
那个烽火四起、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而庄子,这个槁项黄馘、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了!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
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摆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
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人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痔疮……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ebb232a2c281e53a5902ffa6.png)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
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
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美字体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赏美文荀子的伟大人格刘志轩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是赵国都城邯郸人。
战国末期,诸侯征战不断,人民期盼天下一统。
荀子作为一个社会大转变时期的思想家,他遵循中国儒家既重视社会责任又注重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一生为谋取中华民族的和谐、幸福而艰难奋争,表现出伟大的圣人品格。
荀子说:“学者,故学为圣人也。
”荀子的人生目标,就是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极大的热忱,按照人民的意愿,寻求中国结束分裂、走向大一统的道路。
并且以超人的智慧,主动担当起为未来大一统国家建设理论基础的历史重任。
荀子出身贫苦,但他立志于学。
少年时代,恰逢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赵文化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意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他十五岁离开家乡,徒步到千里之外的齐国稷下学宫求学。
在那里,成为稷下学宫最有学问的学者,三次担任学宫的祭酒。
齐襄王称他“最为老师”。
荀子属于游说之士。
游说之士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新兴阶层。
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人生追求也不同,鱼目混珠,形色各异。
在这些人中,有卑鄙污秽的人,恣肆放荡的人,贪财图利的人,触犯刑律的人,不讲礼义只热衷于权势的人。
还有没有知识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荀子决不与这些人同流合污。
荀子到处游说,为社会谋幸福,推行治世的正道。
荀子一生追求真理,提出了许多针对现实的崭新观点,开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许多第一。
他是中国系统确立朴素唯物主义天道观的第一人,是创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人,是创建中国社会学的第一人,是将儒家思想应用到军事理论的第一人,是拯救儒学并且使儒学产生质的飞跃的第一人,是制定中华大一统封建国家理论的第一人,又是开创议论散文、赋体、说唱体文学样式的第一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b2a28e376baf1ffd4fad30.png)
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
变动,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很少出现的事情。
觉得它们奇怪,是
可也;而畏之,非也。
可以的;而如果害怕它们,就不对了。
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
在已经到来的事情中,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是可怕
也。
楛耕伤稼,枯耘失
的。
耕作粗恶不精而伤害庄稼,锄草粗恶不精而得不到好年
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
成,政治险恶而失去民心,田地荒芜而庄稼长不好,米很贵百姓
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
买不起而挨饿,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
祅。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
常现象。
政府发布的法令不明确,举动违背时节,具有根本意
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
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让百姓服劳役,那么牛就会
错误!
甚尔,其灾甚惨。
可畏也,而不可道理很浅近,它们引起的灾祸则十分惨重。
这是可怕的,而不可以
怪也。
传曰:“万物之怪,感到奇怪。
古代解释经书的书籍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
书不说。
”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经书上是不说的。
”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抛弃掉不去
治。
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研究。
至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区别,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那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舍弃了。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
祭神求雨,结果下雨了,为什么呢?回答说:没有什么啊,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71e730f01dc281e43af00f.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一.诗歌与散文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欣赏》5.《外国小说欣赏》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7.《影视名作欣赏》三.新闻与传记8.《新闻阅读与实践》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四.语言文字应用10.《语言文字应用》11.《演讲与辩论》12.《文章写作与修改》五.文化论著研读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16.《中国民俗文化》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花江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禇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选修2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精读:《天狗》/郭沫若略读:《井》/杜运燮 《春》/穆旦 《无题》/邹荻帆《川江号子》/蔡其矫 \思考与探究一走进诗的世界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精读:《贺新郎》/毛泽东 略读:《也许——葬歌》/闻一多 《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 《秋歌——给暖暖》/痖弦 《妈妈》/江非 思考与探究 诗的发现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精读:《蛇》/冯至 略读:《预言》/何其芳《窗》/陈敬容《你的名字》/纪弦《神女峰》/舒婷思考与探究三诗的意象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精读:《河床》/昌耀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地之子》/李广田《半棵树》/牛汉《边界望乡》/洛夫思考与探究四诗的语言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略读:《老马》/臧克家《憎恨》/绿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雪白的墙》/梁小斌思考与探究五诗的鉴赏 散文部分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略读:《汉家寨》/张承志 《特利尔的幽灵》/梁衡思考与探究一现代散文的形与神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精读:《新纪元》/李大钊略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美》/曹明华 思考与探究二现代散文的情与理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精读:《都江堰》/余秋雨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合欢树》/史铁生思考与探究三现代散文的小与大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茅盾略读:《云霓》/丰子恺《埃菲尔铁塔的沉思》/张抗抗思考与探究四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精读:《葡萄月令》/汪曾祺略读:《光》/杨必《树(节选)》/林燿德思考与探究五现代散文的疏与密选修3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第一单元导言讲读: 1、《老虎》 2、《秋歌》 3、《三棵树》思考与探究第二单元导言讲读:1、《故乡》 2、《西风颂》 3、《当你老了》思考与探究第三单元导言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 2、《石榴》 3、《雪夜林边驻脚》思考与探究第四单元导言讲读:1、《应和》 2、《刘彻》 3、《窗前晨景》散文欣赏思考与探究第五单元导言讲读:1、《我与绘画的缘分》 2、《带着蛙鱼去旅游》思考与探究第六单元导言讲读:1、《自画像》 2、《贝多芬百年祭》思考与探究第七单元导言讲读:1、《英国乡村》 2、《寂寞》思考与探究第八单元导言讲读:1、《奴性》 2、《懒惰哲学趣话》思考与探究选修4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西游记》 《聊斋志异》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三言》 《红楼梦》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家》 《白鹿原》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呼兰河传》 《长恨歌》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小二黑结婚》 《平凡的世界》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子夜》 《骆驼祥子》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红旗谱》 《红高粱》选修5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阅读:《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 ☆《墙上的斑点》/(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话题:叙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思考与实践第二单元 阅读:《炮兽》/(法国)雨果☆《安东诺夫卡苹果》/(俄国)蒲宁话题:场景 在场景中生活 场景的功能☆风景的意义☆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思考与实践第三单元 阅读:《丹柯》/(苏联)高尔基☆《炼金术士》/(巴西)保罗•戈埃罗话题:主题 小说的灵魂——主题 主题的形成 主题的实现 ☆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主题的演变思考与实践第四单元阅读:《娜塔莎》/(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素芭》/(印度)泰戈尔 话题:人物 “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 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思考与实践 第五单元 阅读:《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志贺直哉 ☆《在桥边》/(德国)伯尔话题:情节 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情节运行的方式 ☆情节运行的动力思考与实践第六单元 阅读:《牲畜林》/(意大利)卡尔维诺 ☆《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话题:结构谋篇布局 结构的“常”与“变”思考与实践第七单元阅读:《山羊兹拉特》/(美国)艾萨克•什维斯•辛格 ☆《礼拜二午睡时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话题:情感 情感的魅力 情感的处理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现代小说:激情过后思考与实践第八单元阅读:《沙之书》(阿根廷)博尔赫斯 ☆《骑桶者》(奥地利)卡夫卡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 ☆虚构使我们富有 ☆事实与真实的区别思考与实践注:“阅读”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精读文章,标有☆的是略读文章;“话题”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本话题,标有☆的是延展话题。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5.5 恶乎往而不可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5.5 恶乎往而不可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80cf2a76c66137ee06199d.png)
五、恶乎往而不可《庄子·大宗师》中“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称得上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说“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
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
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所选部分还是寓言故事,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悟深刻的思想。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庄子的“安时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学习体会庄子寓言说理的技巧。
1.字音字形①尻.(kāo)②曲偻.(lóu)③颐.(yí)④句.赘(ɡōu) ⑤沴.(lì) ⑥跰.⑧县.解(xuán) ⑨怛.(dá)⑩蘧.然(qú) ⑪哀骀.它(tái) ⑫期.年(jī)⑬眴.若(shùn) ⑭翣.(shà) ⑮郤.(xì)⑯翦.(jiǎn) ⑰镆铘..(mò yé) ⑱刖.者之屦.(yuè jù)2.通假举要①颐隐于齐.:“齐”通“脐”,肚脐②女.恶之乎:“女”通“汝”,你③亡.,予何恶:“亡”通“无”,不④予因以求时.夜:“时”通“伺”,“时夜”即“伺夜”⑤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倒悬⑥不翅.于父母:“翅”通“啻”,只,仅仅⑦佚.我以老:“佚”通“逸”,安逸⑧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婚娶⑨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规”通“窥”,窥察⑩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乱⑪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兑”通“悦”,愉悦⑫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⑬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时”通“是”,善,美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一起②子祀往问.之:问候,慰问③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屈曲不伸展的样子④阴阳之气有沴.:不和⑤女恶.之乎:厌恶⑥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假令、假如⑦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这里指车驾坐骑⑧无怛.化:惊恐⑨今一犯.人之形:遇,承受⑩成然..寐:安闲熟睡的样子⑪蘧然..觉:惊喜的样子⑫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倡导、带头⑬无聚禄以望.人之腹:本指月满,引申为满⑭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猜想,意料⑮不至乎期年..:一周年⑯少焉眴若....:少焉:不多时。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五十七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五十七](https://img.taocdn.com/s3/m/8153067d83c4bb4cf6ecd149.png)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先秦诸子散文第三单元《荀子》3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先秦诸子散文第三单元《荀子》3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33d09b9ce2f0066f53322a5.png)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迖标妙$ •固即目# • •DAEIAOXUNL1AN CUSHUANGJX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者错,无安国错:错误B. 物之罕至者也罕:稀少、少C. 上下乖离,寇难并至乖:违背,不协调D. 籴贵民饥籴:买进粮食项,错:交错产生。
2.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人袄则可畏也B.怪星之党见C.其说甚尔D.无用之辩,不急之察答案:D解析:A项,袄同妖”,反常怪异的事物。
B项,党,通傥”,偶然地;见,同现”,出现。
C项,尔,通迩”, 近。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君子道.其常③天作高山④彼作矣,文王康之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B解析:①名词风尚;②动词,遵行;③动词,产生、兴起;④动词,建筑房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地有常数矣B.本事不理C.道路有死人D.勉力不时项,古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今义:表示常量的数。
B项,古义:农事。
今义:本领。
C项, 古今义相同。
D项,古义: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
今义:努力,尽力。
5.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君子道其常B.雩而雨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D.怪之,可也答案:D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遵行;B项,名词作动词,下雨;C项名词作动词,统治。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6. 下列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50730028)A. 礼义不修 B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C.繁启、蕃长于春夏D •万物皆备于我矣答案:A解析:A 项是宾语前置,B 、C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7ff61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66.png)
《先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何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以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以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 子路从尔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以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可以,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以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认为也!仲尼不可以毁也。
别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常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2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认为知,一言认为不知。
言不可以不慎也!夫子之不可以及也,犹天之不可以阶而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3单元《荀子》选读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3单元《荀子》选读同步练习(I)卷](https://img.taocdn.com/s3/m/8ee540516294dd88d0d26bf4.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3单元《荀子》选读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怪之,可也,万物之怪,书不说B . 日月食而救之,是以日进也C . 治乱天邪,禹以治D . 本事不理,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2.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寇难并至寇:外寇B .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时常C . 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伤:妨碍D . 弃而不治治:研究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本次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②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中方敦促日方切实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③领导看望因芦山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这位病人时说,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
A . 勾勒遵守即使/也B . 勾画恪守虽然/但C . 勾勒恪守虽然/但D . 勾画遵守即使/也4.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均为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君子有常体矣,是无世而不常有之B . 三者错,无安国,小人错其在己者C .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德行厚,知虑明D . 其说甚尔,其灾甚惨,万物之怪,书不说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 和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限制一样,城乡养老并轨也是破除制度壁垒、助推资源流动的关键性举措。
B . 让我们留住文化记忆,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有机溶合中铸造城镇之魂,谱写城镇化新篇章。
C . 依靠拾荒的微簿收入,烟台“五保”老人刘盛兰15年捐助百余位学生,只为一个炽烈的“助学梦”。
D . 党中央“八项规定”约束的都是违规违纪的行为,整肃的都是歪风斜气,叫停的都是不应得的福利。
铜仁市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3单元《荀子》选读 同步练习
![铜仁市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3单元《荀子》选读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6e98dd7bed5b9f3f80f1ccf.png)
铜仁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3单元《荀子》选读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慈父见背见:看见。
B . 舅夺母志夺:改变。
C . 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D . 责臣逋慢逋:拖延。
2. (2分)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君子生非异也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D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 (2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 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D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沛公居山东时4.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活用方式都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 .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眄庭柯以怡颜B .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举世非之而不加沮C . 水击三千里园日涉以成趣D .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5. (2分)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A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 . 沛公安在C . 群臣侍殿上者D .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6.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回顾一下即将渐行渐远的2012年,要是有人问你,2012年你都看了哪些电影?相信你能不假思索地答出几部。
B . 衡阳保卫战虽然以双方协议停火而告终,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有效地阻击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几乎导致日军的“一号作战大攻势”中途夭折。
C . 对于公开官员财产,我们所期待的不是“紧烧火、慢揭锅”,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一鼓作气、一公到底”。
D . “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3单元《荀子》选读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3单元《荀子》选读同步练习C卷](https://img.taocdn.com/s3/m/fc3b3f62e53a580217fcfe0f.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3单元《荀子》选读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7高一下·江阴期中)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 . 舍相如广成传B . 而况于明哲乎C . 人皆得以隶使之D . 越国以鄙远【考点】2. (2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
B .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 . 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 . 王说之,益车百乘。
【考点】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古之学者必有师B . 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C . 以为桂林、象郡D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考点】4.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均为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君子有常体矣,是无世而不常有之B . 三者错,无安国,小人错其在己者C .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德行厚,知虑明D . 其说甚尔,其灾甚惨,万物之怪,书不说【考点】5. (2分) (2020高一上·乌鲁木齐期末)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仲卿母所遣A . 自缢于庭树B . 渐见愁煎迫C . 何言复来还D . 老姥岂敢言【考点】6.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不断完善自我。
B . 三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回想初逢时,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现而今大家都已双鬓染霜,垂垂老矣。
C . 日本右翼势力炮制了一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他们的表演十分拙劣,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D . 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了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荀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其”字,意义与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⑤吾其还也A、①与④相同B、②与③相同C、④与⑤相同D、全都不相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席卷天下,包举宇内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会盟而谋弱秦⑦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⑧履至尊而制六合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B、①⑧⑨/②⑤/③/④/⑥⑦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旦日飨士卒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④拒关,毋内诸侯⑤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⑥张良出,要项伯⑦今者项庄拔剑舞⑧因人之力而敝之A、①③④⑤B、②③⑥⑦C、①④⑤⑧D、④⑥⑦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文言句式的角度来看,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客有吹洞箫者B、不拘于时,学于余C、渺渺兮予怀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以”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B、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C、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D、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中省略成分不同的一项( )A、沛公军霸上B、为击破沛公军C、将军战河北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趋于亡而皆背晋以归梁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子孙视之不甚惜C、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赂秦而力亏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从词类活用角度看,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的一组是( )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②族秦者秦也。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使不得上。
⑤击成,大破之。
⑥间至军中。
⑦六王毕,四海一。
⑧可怜焦土!⑨裂裳衣疮。
A、①④⑦B、③⑤⑥C、④⑥⑨D、①③⑥【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译文:【答案】:【解析】:第11题【翻译】翻译下面各题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答案】:【解析】:第12题【翻译】翻译下列句子。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答案】:【解析】:第13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
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
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
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
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
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
胜出,复为谏大夫,令左冯翊宋畸举霸贤良。
胜又口荐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以霸为颍川太守。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
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始,霸少为阳夏游徼,与善相人者共载出,见一妇人,相者言:“此妇人当富贵,不然,相书不可用也。
”霸推问之,乃其乡里巫家女也。
霸即取为妻,与之终身。
为丞相后徙杜陵。
(注)庭中:廷尉。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B、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C、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D、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有身份的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
《礼记》上说:“男子十八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二百石,汉代官员的等级,汉代郡守(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法。
C、察,察举制,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汉代察举制度始于汉文帝时,到汉武帝时制度达到完备。
D、《尚书》,儒家典籍“五经”之一,《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包括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温和善良,足智多谋。
他在担任河南太守丞时,处事符合法令,合乎人心,最终也赢得了人心。
B、黄霸乐于学习。
他因不检举弹劾犯了大不敬之罪的夏侯胜而与之一同下狱,在狱中跟从夏侯胜学习《尚书》。
C、黄霸善于处理政务。
他治理颍川时,力行教化,教化行不通才使用刑罚,致力于培养值得信赖的地方官。
D、黄霸对待下属宽厚仁德。
督邮想赶走年老耳聋的许县丞,黄霸却认为许县丞廉洁,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并无妨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②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
【答案】:无【解析】:第14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
”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
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
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
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
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
”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
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
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素与顺之友善。
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
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
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对下列句子中断句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B、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C、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D、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
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