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合集下载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征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 研究的干扰性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的构成是怎样的?
方法论
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和技术
方法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什么是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是什么?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怎样的?
什么是科学?
人类认知的途径
非经验性的认知途径
经验性的认知途径
非经验性的认知途径
传统
权威 思辨
传统与权威认知途径存在的危险
阻碍人类研究
思辨认知方式的危险
直觉与洞察的非经验性
逻辑推理前提的准确性保证
从事社会研究的人应该了解各种可供选择 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便于选择有 效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则有助于认清各 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局限性和互补性。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 一些辩证关系
个案式解释和通则式解释
个案式解释 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穷尽某个特定 情形或者是事件的所有原因。
通则式解释 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寻找一般性地 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的原因。
社会研究的过程
研究的主要阶段
选择问题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的实施阶段 资料分析阶段 得出结论阶段
选择问题阶段
选择研究主题
形成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阶段
为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 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 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研究的实施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 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 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 集工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不仅探讨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还要研究这些方法的本体基础、特点、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方法论自觉和研究水平。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性和系统性,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开放性,鼓励研究者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也倡导开放式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理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基本原则①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理论。

②历史性原则:强调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必须以历史为基础,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③辩证性原则: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④阶级性原则: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以阶级斗争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⑤客观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⑥全面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全面性,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不偏不倚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理论具体化为多种方法,如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等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

马克思对此作了一个经典论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件数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论述为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一)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作为社会子系统,它包括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劳动资料是传递人对劳动对象的作用的物和物的系统。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要素。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在未加入生产过程以前,是潜在的生产力,当它通过技术环节应用于生产或称,渗透到其他要素中,就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

“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

管理使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协调运转,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产实践中,生产力系统的各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要素,它具有能动性,是“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

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在生产力要素中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

马克思对此作了一个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性、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论述为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一)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作为社会子系统,它包括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劳动资料是传递人对劳动对象的作用的物和物的系统。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要素。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在未加入生产过程以前,是潜在的生产力,当他通过技术环节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到其他要素中,就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

“协作和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管理使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协调运转,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产实践中,生产力系统的各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要素,它具有能动性,是“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

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在生产力要素中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系统,它包括了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用于探究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行为和解释社会规律。

以下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一些主要组成部分: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和实证模型来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

2.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通过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参与观察等方法收集非数值化的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

3.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社会制度等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点和规律。

4. 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对特定个体、组织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5.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统计和多元统计等技术,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6. 模型构建方法:模型构建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概念模型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规律,常用的模型包括经济模型、社会网络模型等。

7. 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是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综述来获取知识和理解社会现象。

8. 行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导向的研究方法,它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干预和改变实践来促进社会进步。

以上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一些主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工具箱,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第四讲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第四讲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第四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第四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一、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方法论阐释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家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艰辛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攻克难关,建功立业,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有的人很早就成名了,伽利略十九岁成名,一生做出了七项贡献;牛顿二十三岁成名,一生做出十一项贡献;马克思写出了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巨著《资本论》等等。

有的人,虽终身勤奋,却成效甚微,甚至一事无成。

科学研究成功与否,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德、识、才、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

“德、识、才、学”兼备,是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才”所应包括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在此,毛泽东同志把方法比喻成桥或船。

桥或船是人们为解决过河问题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一般性地指出,科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

这是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最常用的解读。

在西方语言中,“方法”一词来源于希腊文μεταοδος,其中,μετα表示“沿着”,οδος表示“道路”,因此,它从词义上来看意味着沿着示其内在发展规律,使人们更好地去认识和变革客观世界。

因此,所谓科学研究的方法,就可以理解为人们为解决认识客观世界这一基本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手段、方式(模式)、途径(道路)以及它们的合理性条件等。

许多哲学家或科学家,都根据自身的体会,谈到了在科学研究中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的特别重要性。

被马克思誉为现代实验科学始祖的英国哲学家弗·培根说,“我们不仅要谋求并占有更大数量的实验,还要谋求并占有一种与迄今所行的实验不同种类的实验;还必须倡导一种完全不同的,足以促进和提高经验的方法、秩序和过程。

1.什么是社会科学?有哪些相邻概念?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什么是社会科学?有哪些相邻概念?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什么是社会科学?有哪些相邻概念?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它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主干学科,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2.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了解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密切联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并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有助于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

2.有助于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

3.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工程研究的辨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4.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简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通常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解释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解释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解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是指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思想体系。

这三个体系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会思潮以及外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要素。

首先,中国哲学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涵盖了伦理道德、宇宙观、人生观、政治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

中国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天人合一、人道主义、阴阳平衡等理念。

这一体系的代表性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这些学派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国社会科学体系是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体系。

社会科学体系主要由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构成。

在社会科学体系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理论构建和政策分析等方法,探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制度、人类行为等问题。

社会科学体系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中,为政策制定、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最后,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和发展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社会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方面。

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特征的思想体系。

这一体系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修正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体来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互相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国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三大体系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同时,这些思想体系也在不断地与世界其他文化和学术思潮进行交流和碰撞,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框架

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框架

维普资讯
、6 6
企监 家 天地 ・ 论 敬 /2 0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7 0
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社会科学整体性研究态势增强、 应用性研 究成果比 重加大、 东西方文化研究互补日 趋活跃、 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的联盟更加紧密等。一方面, 就学科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而言, 要求成果评价要反映出各学科的个性, 但另一方面, 学科 界限的模糊化则客观上要求在对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打破旧的评 价模式。这种“ 二难式” 困境显然要求对现有的固定格式化的评 价模式进行革新。同时,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具有隐性和
维普资讯

合/ 15 6
论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成 果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构 建 的 原 则 与 框 架
邓 曼
摘 要: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善是帝约社会 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来说, 】 具有潜在性、 间接性和难测性。第 科学成果评价工作效果的重要原因。目前, 我国采取以同行评 三, 社科成果作用的公用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经济学上 价的方法为主, 对量化的综合 评价指标体 系的研 究和运 用还不 的“ 公用产品” 的性质, 它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手段、 策略 够, 系统、 规范、 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仍在探 等一旦公布于众, 就会被不同的个人、 单位, 不同的地区甚至不 索、 构建和完善之中。本文基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属性, 同的国家所共同使用。 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和基本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就是指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
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 对待评成果具有的价值大小所进行的评 判或判断的行为过程。它由评价主体、 评价客体及评价方法三 个基本要素组成, 其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这种价值的确立不 是依据个人需要, 而是依据群体需要, 因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 价值是针对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意义与贡献而言 的, 它满足的不是个人的需要, 而是群体的需要。但是, 评价过 程和评价方式则会受到评价对象, 即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本身属 性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属性和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 1 社会科学学科门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致使成果评价极 为复杂。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广泛而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 而这些研究对象具有易变性和非稳定性。各学科都有 自身鲜明 的特色, 如哲学的研究成果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文学的研究成 果和管理学的研究成晃是不可通约的、很难具有直接的可比 , 性。这种结构上的层次嵌套式意味着社会科学是一个能在不同 层面涌现新质的复杂系统。因此, 社会科学研究很难获得像自

第三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后实证主义

第三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后实证主义

社会科研的方法体系
社会科研方法纵向可划分为若干层次(高层方法观 层、中层范畴论、移植论和范式论层、低层方法层 和底层作法层)
方法观层
范畴
论(功
能和目 的)
范式
论(取
向)
移植
论(视
角)
方法层p24
作法层p24
高层 中层 低层 底层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中层
范畴论p73
从研究性质的角度看:社会科研的类型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 究)、应用研究。
范畴论p75
预测性研究:带有前瞻性质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 目的是说明研究对象将来的状态。
是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研究对象的现状发展变化规律(描述性研究) 因果链条(解释性研究) 对未来的状况进行科学的
预测(预测性研究)例如:21世纪中国教育督导 走向研究(预测性研究)
高层 中层 低层 底层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低层
方法层(确定研究方式)p77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低层
方法层(确定研究方式)p77
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或访谈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观点、 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系统地收集信息与进行分析,来认识社会现 象极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式。
个体主义方法论
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行为主义理论克服了 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弊端,提出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三 个命题:
(1)社会目标和利益是某种或某些个人目标和利 益的存在形式,个体利益决定他们的行为选择
(2)社会整体是个体行动的结果,对社会整体的 认识必须归结到“个体行为”的基础上。
(3)对整体范畴的认识必须从个体心理出发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后实证主义

社会学概论精编第三版第3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精编第三版第3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概念
(对事物 或现象的 抽象)
变量
(具有多个 取值的概念)
指标
(表示变量含 义的具体事物)
例:
社会阶层 上、 中、 下
职业划分 教育程度 收入水平
取值 事物 1 事物 2
. . . 事物n
概念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以下概念是否可以进行社会测量?
自由、 同情心、 幸福、 偏见、 歧视
概念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社会研究范式案例
一、《自杀论》 (1898)是实证研究范式的典范, 是自然科学的因果分析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
研究步骤: 第一步——界定概念、 确定问题、 提出假设。
第二步——收集资料、 对各种解释进行验证。
社会因素
个人心理、 生理因素
自杀行为
各类人的自杀率
气候……
第三步: 运用假设检验法选择符合调查资料的、 较好的解释
三、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研究、 米尔斯的权力精英研究 以及许多社会工 作研究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如何提出一个研究问题? 如何选择研究适当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找到研究对象? 如何收集到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一、研究的逻辑过程
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理性目标指导下, 通过不断的 演绎和归纳,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饭菜的质量
人均住房面积
娱乐活动场所的 多少 空气质量如何 (具体指标)
二、社会学的解释
(二)假设
社会学研究中的假设是一种预设的变量关系和尝试性解释。
假设分为研究假设(H1 )和虚无假设(H0) , 研究假设就是 研究者所要验证的假设, 是研究目的, 虚无假设是指和研究假 设相对立的假设。
最后上升到理论概念—社会整合(社会支持), 一种共性解释。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指人们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它主要包括问题提出、文献查找、理论构建、假设建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呈现等环节。

下面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的简要介绍。

首先,研究的起点是问题提出。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研究目标。

在确定问题后,研究者需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查找和阅读,以了解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和描述,并提出研究中所用到的关键概念和变量。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问题,并从中提出一些初始的假设。

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的收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研究者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清洗、编码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和一致。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来检验假设和验证理论。

最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总结。

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报告、论文、演示等形式进行呈现。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解释,以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研究者还应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注重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和科研规范。

总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程对于想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掌握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技术,研究者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地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并为社科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分析。

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信仰、人权取代神权、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认识方式)2.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作用:1.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

4.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功能定位: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5客观性原则:人类社会。

主体性原则:人自身的内在要求。

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发展性原则: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先进性;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和心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

谈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谈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谈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答:(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2)关于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积极推动其与时俱进,是自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性质所决定的。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综合体现,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又完备的方法论。

②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

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展示出自己所特有的开放性。

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直面各种矛盾问题、理论方法,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缜密的思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专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 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 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 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0世纪40-6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讲述了系统的存在方式,称为老三论。
维纳(控制论) 申农(信息论)
贝塔朗菲(系统论)

20世纪60-8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协同论和突变 论讲述了系统的演化方式,称为新三论。
哈肯(协同论) 托姆(突变论)
普里戈金(耗散结构论)


20世纪80-90年代,兴起了混沌学、分形等研究复 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 老三论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系统工程、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 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等基础理论的 蓬勃兴起,标志着系统科学的形成。

—— 恩格斯

所谓的科学认知,就是遵循科学的规范,运用科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过程,目的是 寻求社会认识的真知或真理。



1、社会现象由人的活动构成,具有复杂性,使得社会认 知要达到真理不仅困难,而且所要达到的真理具有更为复 杂的内容。 2、对社会认知所得到的结论,本身就包含了价值的内容 和善的要求。人们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也总得根据本民族本 国家本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修正和变通。 3、社会科学认知难以达成一致的认可,并不意味着社会 历史研究没有客观的真理和正确的认识标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认识不断地发展,认识的科学化历程也不断提高,对于科学的理解出现了分化。

首先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率先成为了科学,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科学与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同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社会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因此,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发展起来,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是人类社会研究活动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

从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后我们应该认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因此也决定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必然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

从全书来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它们分别是: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二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式;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

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下面我就从各个方面来介绍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对社会科学认识活动的一种方法论反思,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其实,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围绕实证与理解的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实证主义与理解,既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的统一。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他们认为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但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是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

它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从自然科学中寻找可以运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提出了从个人的、主观的动机或体验的认识中寻找认识社会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反实证主义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

并且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

认为自然科学是探寻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社会科学则是说明社会中的个别具体事物的联系,它具有不可重复性,也没有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社会科学〔一〕、社会科学的内涵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与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从学科性质来界定社会科学,根据这样一个立场,我们将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社会科学〞概念: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二〕、社会科学的复杂性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远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2〕、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则常常以个性事件为对象〔3〕、社会现象难以模拟和控制〔4〕、社会现象充满着偶然性、不可测性〔5〕、社会现象难以量化,具有更大的模糊性2、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复杂性.〔1〕、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自然现象的,社会科学家却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研究社会现象.〔2〕、对同一社会现象,具有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社会科学家就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和解释.〔3〕、对事实作出评价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其地位、利益甚至其情感、好恶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3、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1〕、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形式逻辑、辩证逻辑〕.〔2〕、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3〕、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三〕、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的确定无疑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1、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2、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否定其或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3、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历史事件虽然充满着杂多性、偶然性和曲折性,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否则,历史将变得十分神秘.例如,经济有其客观规律,计划经济体制就行不通;价值规律就不可否定;政治有其客观规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文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其实,自然科学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它除了有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外,还有教人掌握生活技能的功能.社会科学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具有通过教化,帮助人们增长智慧、健全人格、和谐身心、修养德性、确立信仰、陶铸灵魂等,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作用.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四〕、社会科学研究与其特点1、所谓社会科学研究,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应用某些方法和技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简称为社会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知识,解决一定的理论或现实问题.2、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用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只有通过与其他社会事物的整体联系才能得到说明.〔2〕、必须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孔德的学术继承人涂尔干从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出发,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当然,涂尔干也承认,社会现象比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复杂得多,因而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之间的联系也复杂得多.〔3〕、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在科学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科学的使命就在于追求客观真理,它不应该与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相联系.上述观点虽然维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纯洁性,但这个原则事实上即使是在所谓纯粹的经验科学内也难以坚持.因为,在自然科学X围内,它的认识对象虽然是客观的,但由于任何科学活动必然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由不可能与价值无涉的人来实现的社会实践,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实现价值中立.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身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依托于社会科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西方,"方法〞〔method<meta+〕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指思考问题的路径,并意味着比知识更深刻的东西〔思路〕,而方法论〔+logy〕则是对之的解读."在现代,方法一词是指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与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概言之,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与工具、手段和途径.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按其不同层次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与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与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与其运用的基本原则.〔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统计分析法列宁曾明确地把社会经济统计看作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要定量地研究社会现象,不能满足于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观察,而必须进行专门的和有计划的社会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法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数量规律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是构成统计分析方法的两大基本支柱.其中,描述分析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加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对资料进行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如通过计算各种比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系统描述和反映事物数量方面的本质.统计推论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的一种方法.其任务在于根据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的一般情形.如通过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都属于定量研究的X畴.2、比较研究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比较研究法迅速兴起.比较研究不只是一种具体的分析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系列与此思维方式相关的学科纷纷出现,如比较社会学、比较人类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法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史学、比较文化学等等.这些新兴学科的出现,表明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比较研究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简称调查,是最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掌握调查研究法是社科学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研究技能.调查研究法是指采用自填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系统地收集信息与进行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与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它有几个基本特征:研究内容的广泛性;资料收集工具的特定性;获取资料的与时性和全面概括性;资料分析的定量化.4、统计分析法列宁曾明确地把社会经济统计看作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要定量地研究社会现象,不能满足于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观察,而必须进行专门的和有计划的社会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法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数量规律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是构成统计分析方法的两大基本支柱.其中,描述分析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加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对资料进行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如通过计算各种比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系统描述和反映事物数量方面的本质.统计推论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的一种方法.其任务在于根据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的一般情形.如通过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都属于定量研究的X畴.4、系统分析法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是现代系统论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它同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和观点一起,构成了现代认识和思维方式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系统分析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系统,不是单一晶体或单一细胞,而是两个以上的因素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任何事物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3〕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是相干性联系,即能产生整体功能.系统作为整体尽管不等于要素,也不能还原为要素,但它却不能离开要素,它是由要素构成的.要素作为系统的构件〔元件〕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的,又对整体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发生着作用和影响.这里所谓的功能,是指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即系统从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统的变换,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对其环境的作用称为输出,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为输入.可见,系统的功能体现了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系统的结构和环境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体现了系统的结构.系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X畴.整个世界与其各种事物无不处于系统的联系之中.这些系统可划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自然–人工复合系统,或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或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或宇宙系统、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或有机系统和无机系统等等.系统与系统之间,按其有序性程度的高低,又构成从低级到高级的等级序列,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过渡.系统X畴的普遍性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普遍性的反映,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体现.〔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原则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2、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1、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1〕、均为研究客观物质世界提供模式、程序、手段和合理性标准〔2〕、均为人们获取真理性认识,并且促进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一根本目的服务〔3〕、均需要构造理论并对理论作出评价2、两种方法的差异和界限这主要由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社会过程是比自然过程更为复杂的动态过程,社会科学要考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因素,采取数量化、形式化的方法求得理论的清晰性、精确性和预见性相对困难.3、两种方法论逐渐走向统一〔1〕、从阶级性看,阶级问题已不能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障碍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证明社会现象中有一部分没有阶级性.〔2〕、从价值观看,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脱离价值判断,自然科学脱离价值判断亦非绝对〔3〕、从准确的预见性看,关于自然现象可以准确地预见,而社会科学现象则不能准确地预见的差别也在逐渐消失.〔4〕、从可重复性看,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能而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不能重复出现的差别也是相对的.〔5〕、从定量化看,也同样不能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障碍. 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社会科学研究时之所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而不能把现代西方的某一思潮和流派奉为神明,主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超越了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起其他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流派来要正确得多、深刻得多、高明得多.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两个"坚信〞概括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我国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研究西方哲学的著名学者X放桐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具有一致性,同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从根本上超越了包括近代哲学在内的全部西方哲学,彻底克服了它们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且也从根本上超越了取代西方近代哲学的西方现代哲学,同样避免了它们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超越,不是在个别问题上的突破,而是整体上的超越.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所以当我们选择已有的思想资源作为自己的评判标准和指导思想时,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在内的其他哲学理论和流派,它们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为我们提供借鉴,因此,我们也只能把它们视为提供借鉴者而不能作为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科学研究;2、在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马克思所提出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作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就研究社会现象而言,人文科学方法论主X以理解的方法或方法论个人主义开展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则是一种主X以实证的方法或方法论整体主义开X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他们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知识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具体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这一看似类于常识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却起到了一种革命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人们关注和看重的是处于社会"大厦之顶〞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至于粗鄙的物质生活是处在这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视野之外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具体化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与到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2、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5、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考试相关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考试相关考题

导论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同属科学,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你如何理解两者关系P2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之间的关系P5,11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P11第一章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实用原则,这句话的问题在哪里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实践是检验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角度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知行统一的方法论原则,这样才能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实用原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立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标.因此实用原则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和“效果”的衡量标准.认为只要行动的结果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就是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效果,掌握了真理.这种观点表面上同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根本不同.因为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看理论和实践是否达成了统一是否一致,理论是否正确反映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用主义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的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pt:一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社会科学研究要反映人民的愿望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经验.二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止主观随意性三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深入群众.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回归实践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理论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的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独立思考: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品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建构主义、实践哲学、行动研究或者现象学研究方法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分析可任选一个布尔迪厄实践哲学:习性这个概念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他的实践理论试图超越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其中的一种理论把实践仅仅看作是构成性的,而另一种理论则把实践看作是被构成性的,如列维—的方法论和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诸如的结构主义和涂尔干的追随者们的结构机能主义.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生活应被看作是结构、性情和行为共同构成的交互作用,通过这一交互作用,社会结构和这些结构的具体化的因而也是处于某种境遇之中的知识,生产出了对行为具有持久影响的定向性,这些定向性反过来又构成了社会结构.因此,这些定向性同时既是“构造性结构”,又是“被构造的结构”;它们形成了社会实践,也被社会实践所成.然而,实践并不是以态度研究的方式,直接从那些定向性中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即兴创作的过程,这一即兴创作过程反过来也是由文化上的定向性、个人轨迹和玩社会交互作用游戏能力所构成的.胡塞尔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方法,即通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胡塞尔倡导的早期现象学运动,主张在各人文学科内运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的知识.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悬置原则,将一切有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他以为这一哲学立场既可避免当时自然科学中的经验论的“自然主义”,又可避免当时德国“精神科学”中的历史相对主义,从而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确定性的认识基础.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意向关系既包括意向作用,又包括意向对象.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他主要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方式,即对象的“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作用.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演变为更彻底的主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原深化为“纯粹意识”或“纯自我”,以便使知识的“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性的基础上.经过这一还原,一切经验性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包括所谓先验自我、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他认为,先验自我是意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核心,同时也是推动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的构成作用及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他指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同世界的过渡,是通过所谓“主体间关系体”来完成的.胡塞尔因其在现象学中的先验唯心主义与彻底主观主义的立场、观点,使他在现象学学派内部不断受到批评.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的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在实践发展理论,不仅是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本身的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实践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实践不仅与认识一样具有普遍性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所以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这一标准对我国当前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具有实践和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深入实践,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第二章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就是社会系统. P31 PPT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很多部分,有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各系统之间都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社会形态主要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社会发展变化.技术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视角研究社会发展变化.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他们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所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 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 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套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历史性方法和协同相关分析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在唯物论的方法论辩证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分析矛盾特殊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从某种现象的矛盾分析社会,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并列的关系.系统分析方法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系统强调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与相互促进,但是这并不是说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与矛盾的存在.与此相反,系统分析方法正是在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并且不断地丰富着矛盾学说.系统学说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矛盾网络.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将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实践为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既相互区别,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论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发展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1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系统整体的功能不是各孤立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2结构性原则: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决定功能的变化.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通过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功能优化.3层次性原则: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之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研究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4开放性原则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如果系统处于不能正常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 如果系统在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引进的不是“负熵”而是“正熵”,系统也要导致解体和混乱.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二:邓小平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有封闭半封闭向对外开放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崛起.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实行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系统的开放性原则的最出色运用.第三章.和谐社会就是无矛盾冲突的社会.错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一种无矛盾的社会,也不可能构建一种无矛盾的社会.因为和谐是不同主体、不同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既然是不同的主体、不同事物就必然存在着差异,而差异本身就是矛盾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差异还会演变成其他各种矛盾形式,如果不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存在,就谈不上和谐社会关系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提就是协调矛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所不在,也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和根本法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也就是矛盾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矛盾不存在有和没有的问题,也不存在好和坏的问题.矛盾不解决是坏事,矛盾解决了才是好事.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矛盾,事物就是在不断的解决矛盾过程中前进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强调要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正确理解阶级分析法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P45下面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利益矛盾是阶级矛盾的根源,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求科学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极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的差别、矛盾、斗争以及阶级力量变化的趋势,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阶级分析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论述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要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具体方法P42-44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应当是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样是不存在的.一是要善于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其中内因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内因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二是依据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和统一是事物矛盾所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两个对立面.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辩证把握和运用,对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在量上变化的激励与控制,把不和谐因素控制在一个社会矛盾可以接受的限度和范围内,在矛盾运动中寻求积极的动态平衡,在相对平衡中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使整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科学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三是依据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对我国社会复杂矛盾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强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区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一种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吗错误.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的其中一部分.概念:P54-55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加以了解、说明和解释的一切活动.它是以人类社会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解释和预测为目的,以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其若干重要方法包括历史主义的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第四章整章,可答大标题,结合具体内容.P48如何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P56-57,资料整理P5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分析与评价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但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却不时出现刺耳的噪音,这就是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