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五官疾病MRI诊断
眼CT、MRI影像表现
眼眶外伤
眼球破裂
CT
直接征象:①眼环不连续,伴有局部不规则增厚;②晶 状体脱位或者缺如;③眼球内出血、密度增高,眼内异 物、积气;④眼球变形缩小,内部结构无法辨认。 间接征象:①眼球表现,体积增大或者缩小;②眼球突 出或者内陷。
MRI
与CT表现想通,MRI还可以推测玻璃体出血时间的长短, 探查阴性异物的滞留情况。
MRI
对显示骨折继发的软组织改变较有优势,而对骨折本身 征象的展示不够充分。MRI更易观察眶内容物有无崁顿 或者疝出至邻近的鼻窦内。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左眼眶下壁骨折伴下直肌崁顿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视神经管THREE
眼眶肿瘤
眼眶肿瘤
眼球肿瘤:
MRI增强冠状位
1.颈内动脉,2.动眼神经,3.展神经,4.垂体,5.滑车神经, 6.三叉神经分支
PART TWO
眼眶外伤
眼眶外伤
眼部异物
CT
分辨率高,根据异物的密度和伪影可以大致确定异物的性 质(金属、合金或者更低密度异物),可以同时显示异物 与球壁的关系(球壁、球内、球外眶内),以及并发症, 多位学者认为,CT对异物的发现率高达100%,根据层面和 象限并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异物的位置。
CT冠状位
1.视神经管,2.视神经管内壁,3.翼管,4.翼突外侧板,5.视神经管上壁, 6.前床突,7.视神经管外壁,8.眶上裂,9.圆孔, 10.翼突根部,11.翼突内侧板
眼部解剖
CT轴位
1.眼球,2.上斜肌,3.颞肌,4.鞍上池,5.滑车,6.泪腺眶部, 7.眼上静脉,8.眶上裂,9.颈内动脉
CT轴位
1.前房,2.玻璃体,3.外直肌肌腱,4.外直肌肌腹,5.视神经眶内段, 6.角膜,7.晶状体,8.内直肌肌腱,9.视盘,10.内直肌肌腹, 11.肌椎内间隙,12.视神经眶内段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模版--五官-教学-定稿文件
五官系统――X线副鼻窦未见异常双侧上颌窦气化良好,密度均匀,窦壁光整;额窦、前组筛窦未见异常。
其它:未见异常。
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颅骨内外板连续;未见明确骨质疏松、破坏及增生现象;未见明确骨折线;其它:未见异常。
颞颌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闭口位:下颌小头位于颞颌关节内;张口位:下颌小头位于颞颌关节前方;构成颞颌关节各骨骨质未见骨折,未见破坏及增生现象;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双侧乳突未见异常。
双侧乳突呈气化型,气房分化良好,房间隔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
双侧乳突尖正常。
腺样体未见异常。
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厚度<1.8cm;气道未见受压变形;余未见异常。
鼻骨骨折。
鼻骨中段见横行透亮线;骨皮质中断;折远端向下成角移位;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双侧慢性乳突炎。
双侧乳突气化不良;双侧乳突气房小而少,小房将间隔模糊;乳突窦骨质硬化,未见明显破坏。
鼓室盖、上鼓室正常;窦硬膜角正常。
右侧慢性乳突炎。
右侧乳突呈板障型,气房小而少,房间隔模糊,透光度减低,见普遍性密度增高影;未见明确骨质破坏区;左侧乳突呈气化型,气房分化良好,房间隔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
双侧乳突尖正常。
左侧慢性乳突炎。
左侧乳突呈板障型,气房小而少,房间隔模糊,透光度减低,见普遍性密度增高影;未见明确骨质破坏区;右侧乳突呈气化型,气房分化良好,房间隔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
双侧乳突尖正常。
左侧乳突炎,疑胆脂瘤形成。
左侧乳突气化不良;左侧乳突气房小而少,小房间隔模糊;左侧鼓室窦区见囊状不均质透亮影,骨质边缘模糊,小房间隔不可见;右侧鼓室窦区未见异常。
双侧窦硬膜角正常。
右上颌窦囊肿。
右上颌窦下部见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晰,周围有透亮带。
左上颌窦气化良好,密度均匀,窦壁光整;其余各副鼻窦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右侧慢性上颌窦炎右上颌窦透光度减低;见普遍性密度增高影;窦壁骨质未见破坏现象;余付鼻窦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双上颌窦粘膜肥厚。
人体五官-影像
以海绵状血窦型最常见;缺乏肌层及弹 力纤维,血流缓慢,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完 整的包膜。
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X线:较大者:眼眶普遍性扩大,无骨质破坏, 可发现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内有钙化灶
CT:平扫:球后肌锥内类圆形肿块,边界清, 密度可不均,部分有钙化灶。
正常耳部MRI表现--分辨率T2WI
(一)耳外伤
听小骨脱位
锤右 骨侧 头上 和鼓 砧室 骨内 头锤 之砧 间关 间节 隙脱 增位 宽, 。
外耳道并乙状窦前壁骨折
乙有 双 状错 侧 窦位 外 前。 耳 壁左 道 骨乳 骨 折突 折 (气 ( 箭房 箭 头透 头 2亮 1 )度 ) 。减
低 ,
纵行颞骨骨折
眼睛
眼 球 外 侧
面 观
右侧眼球及眶腔矢状断面
眼与眼眶
眼眶:包括眶骨、眼球、视神经、眼外肌、眶 脂体、眼动脉和眼上下动脉等.
常见疾病:眼球突出、眶内肿瘤、外伤和异物. X线平片:可显示眶骨病变和眶内不透X线异物. CT:对眼眶外伤和异物定位有重要意义. MRI和USG:对软组织病变诊断价值较大.
向下推移眼球及视N,眶外侧壁骨质无破坏.
左泪腺混合瘤泪腺窝深压迹源自左侧泪腺混合瘤MRI T1WI
F/55,左眼眶外上方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 肿块呈等信号,与眼肌相似。
左侧泪腺混合瘤MRI T2WI
T2WI信号明显增高,不均匀。
左侧泪腺混合瘤MRI 增强
IV血管瘤(hemangioma)
为眶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血管发育畸形, 分毛细血管型和海绵状型,具有眶内占位和生长 缓慢的特点,在20~40岁时才发病。
耳CT及MRI图解
耳影像学与临床(一)迟放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耳部疾病的诊断除了临床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外,影像学检查越来越成为诊断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随着CT、MRI的普及,耳和颞骨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耳和侧颅底临床常规的辅助诊断项目。
从本期起,继续教育栏目对耳和颞骨影像学的结构、解剖名词及诊断作系统介绍。
首先介绍耳部正常CT 解剖结构,然后介绍耳部、内听道MRI解剖结构。
在了解正常结构的基础上,将介绍和分析耳和侧颅底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CT对骨和钙化组织显影清晰,可兼顾骨与软组织的显示,在一般耳部疾病的应用中价值较高。
MRI可多轴向成像以提供全面观察;可避免骨质干扰骨管腔内细小软组织结构的显示,而且对软组织特性反映较好,故常用于耳、内听道、侧颅底肿瘤的软组织病变检查。
CT观察骨结构以骨算法扫描最为清晰,如用普通扫描则应加骨窗(扩大窗宽,提高窗平)显示,以利观察细小骨质改变。
耳部CT常用轴位和冠位,本期重点介绍耳部轴位CT检查。
本栏目得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CT室罗道天教授和宋济昌副教授的支持,特此感谢。
耳部轴位又称水平位,病人仰卧,取听-毗线,于外耳孔上方10mm处,可用用130KV、100MA、3-6S、1-3MM层厚和间距用骨质窗位条件,往下连续扫描,要求扫完整个岩锥。
横断面CT对于外耳道前后壁、中耳前后内外壁、听小骨、内耳道前后壁、内耳迷路、面神经膝部和垂直段、乙状窦、静脉孔及颈动脉管等结构显示较清楚。
由于头位的关系,显示的结构有时二侧不对称,需要以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这里仅就典型的层面进行讨论。
图1.-图4.显示岩尖部和上半规管。
图1 图2图3 图4图5.起出现内听道。
图6.出现耳蜗顶旋,同时在内听道外侧有一通向上鼓室的通道,是面神经迷路段。
内听道的听神经到达耳蜗为止,前庭神经止于前庭和半规管,唯有面神经向鼓室方向延伸,形成面神经迷路段。
图5图6图7.的重要结构为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神经节,由此向前有一分支为岩大浅神经,向后为面神经鼓室段,此结构呈“T”型,垂直于岩大浅神经和面神经鼓室段的是面神经迷路段。
五官影像解剖
4. 泪囊造影
用于慢性泪囊炎病人,以明确泪囊大小, 泪液通路的通畅情况。正常泪囊和鼻泪管 通畅,泪小管呈细线状,长10~12mm,宽 4~7mm,鼻泪管宽约2mm,走行迂曲,造 影剂大部分流入下鼻道底部。
5. 眼眶超声检查
自角膜弧形线测量至后极球壁为眼球长径, 一般为24mm,横径23mm。
4. 眶裂和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构成,视神经和眼动脉位 于管内,长约10~12mm。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和蝶骨小翼之间的空隙, 眼经脉和3.4.6颅神经及第8颅神经第一分支通 过眶上裂进入中颅窝。
眶下裂是眼眶和翼腭窝.颞下窝之间的通道。
二. 眼及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和表现 1. X线平片 (1)眼眶正位片(柯氏位)
正常MRI表现:骨质和气体均无信号,正常外耳 道、中耳、听小骨与乳突小房均为低信号。内 耳的内外淋巴液T1WI像上为低信号,T2WI像 上为高信号。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上 能 清楚显示耳蜗、半规管、前庭和面神经。
四、咽部
一、基本知识: 上起颅底,下起C6椎体下缘平面(环状软
骨下缘)移行于食管,以软腭与会厌上缘 分界,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2.中耳 a.鼓室:六个壁: (1)上壁:盖壁,即鼓室盖,为一薄 层骨板,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2)下壁:颈静脉壁,由薄骨板与颈 内动脉静脉起始部隔开。 (3)前壁:颈静脉壁,即颈动脉管的 后壁,此壁上方有咽鼓管的开口。
(4)后壁: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的 开口。由此突向后通入乳突小房, 开口的下方有一小的锥隆起。
• 2.室带后端止于杓状软骨上突(点状),声 带止于声带突(三角形)。
• 3.室带内缘游离外缘模糊,与甲状软骨间有 喉旁间隙,声带外缘紧贴甲状软骨内缘。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
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态。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3)颅缝与囱门有无异常。
09临床影像(中枢五官)
1、名词解释AVM:动静脉畸形,好发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
腔隙性梗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直径约10-15mm。
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小脑。
“冰冻眼眶” :眼眶弥漫性炎性假瘤,病变广泛,眼球壁增厚,视神经增粗,泪腺增大,球后密度增高,眶内结构分界不清,结构模糊形成所谓“冰冻眼眶” 。
填空题1.颅咽管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即颅咽管在退化过程中的残留上皮细胞,是颅内常见肿瘤,常见于儿童。
“3个90% ”:90%发生在鞍上区,90%为囊性,90%可钙化。
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多见,囊壁和实性部分多有钙化。
2. 喉癌: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空气污染,吸烟,饮酒,外伤,过度用声和病毒感染与发病有关。
93-96%为鳞癌,多位于一侧声带前2/3,声门型最多见。
大体病理分型:声门上型:分化差,血供丰富,容易出现LN转移;声门型:局限于声门区,转移较迟,预后较好;声门下型:向前可侵犯甲状腺,向后可侵犯食道;混合型:常为上诉各型的晚期表现。
选择题1.在X线摄影中,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A)A.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和适当体位B.病变形状C.临床资料D.诊断医生的诊断水平E.病变器官的功能状态2.与X线CT相比,MRI检查显示占绝对优势的病变部位为(B)A.头颅病变B.颅颈移行区病变C.肺部病变D.肝脏病变E.骨关节病变3.脑出血的MR亚急性期表现:(B)A.T1WI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B.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高信号从周边开始,向中心推进C.T1WI和T2WI高信号,边缘出现环状低信号影D.囊腔形成者,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周边为极低信号影围绕4.额窦开口于(C)A.中鼻道、上鼻道.B.上鼻道C.中鼻道D.下鼻道问答题2.鼻咽癌的CT表现?早期:咽隐窝局部隆起,有时见小结节突入鼻咽腔,咽隐窝及鼓管开口变浅或消失,双侧不对称,增强扫描可有强化。
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锤骨柄附着在鼓膜上,锤骨头与
☆
砧骨体形成关节,短突在轴位上
指向☆乳突窦入口。
二、中耳
乳突:初生时尚未发育,仅见
鼓窦,1岁时乳突开始发育,
3岁时气化较明显,按其气化
情况可分为气化型、板障型、
混合型和硬化型。
乳突窦☆ :是乳突小房中最
☆
大者,居鼓室后壁上,它沟
通鼓室与乳突小房。二者内
面衬贴的黏膜与鼓室黏膜相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按其走行部位:
(1)
颅内段
(2)
内听道段
(3)
颞内段,又分为三段
l迷路段: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 之间到达膝神经节
l鼓室段:又名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 行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l乳突段: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镫骨小头后方、鼓室后 壁的嵴状骨突起为锥隆 起,其内、外侧各有一 小凹陷分别为锥隐窝和 面隐窝,面神经管垂直 段在此层面向前上转折 移行为水平段。
耳部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性耳发育畸形
发病率1.46/万,包括外耳畸形、中耳畸形和内耳畸形; 外、中耳畸形较多见、常同时存在,可当侧或双侧同时
发生; 内耳畸形较少见,多为双侧,常单独发生,也可同时伴
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李卓 2016.12
耳的影像解剖
耳的组成
耳为听觉和平衡觉的终末器官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窦,乳突蜂房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
正常影像解剖
一、外耳道 外1/3为软骨部,X线片不
易观察,CT和MRI可以分辨其 结构和形态。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眶部肿瘤,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的各种肿瘤。
2.眼肌疾病,如格氏眼病等。
3.血管性病变,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屡等。
4.外伤5.非金属性眼内和眶内异物。
6.眶内炎症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
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嘱病人检查中双眼平视前方或闭眼,使眼球保持不动。
(2)成像中心:眶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采集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扫描范围上F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险至眶尖。
③推荐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适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WI、T=>W1.冠状面T3WI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成像序列。
如脂肪抑制技术等。
④成像野(FoV):18-25cmo也可根据眼眶大小及病变范围设定扫描范围。
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o⑥成像层厚:2~5mm。
⑦矩阵1128X256或256X512等。
(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1.程序相同,可加扫T1.WI-FS序列。
常规做横断面、斜状面及冠状面T1.WI (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IWI。
二、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
2.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
五官的MRI诊断
眼部血管 • 眼动脉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发出,与视神经一起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视神经与上直肌之间越过视 神经至眼眶内侧向前行。眼的静脉主要有眼上静 脉和眼下静脉,前者起源于眼眶前内侧鼻根部, 向后穿过肌锥行走于上直肌下,经眶上裂入海绵 窦;后者起源于眶底前内侧,向后行于下直肌之 上,一支入眼上静脉,一支经眶下裂入翼丛。血 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产生流空效应,因而Tl及T2 加权像呈管状低信号,在高信号的脂肪及等信号 肌肉及神经衬托下常能显示其走行,MRI横断面 及矢状面可显示前后走行的眼动、静脉主干,于 眼球上层面,可见眼上静脉在眼球后方呈向外拱 的弯曲线形,约2mm粗细,冠状面则对垂直于眼 轴走行的分支血管显示较好。 • 信号,T2加权像为略高信号,MRI横断面及冠状 面均可清楚显示。
正常MRI影像表现(图3-1)
• 正常眼部MRI信号强度一般以大脑皮质作为 信号参照,但有时为描述病变的信号改变, 常将病变与眼外肌信号做比较。 眼眶 • 在MRI图像上致密骨所含活动氢质子极少, T1及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而松质骨内含红 骨髓,因而T1及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正常 眶缘骨质坚厚,除致密骨外,尚有较少的松 质骨,T1及T2加权像为高信号。而眼眶四壁 主要由较薄而致密骨板构成,T1及T2加权像 为低信号,加上眶壁旁的副鼻窦内的气体亦 为低信号,因而MRI对眼眶轮廓和形态的显 示远不如CT敏感和准确。
眼外肌 • 眼外肌包括4条直肌(上、下、内、外直肌)、 2条斜肌(上、下斜肌)和1条提上险肌。 • 4条眼外直肌均起源于眶尖处视神经周围 的总腮环,上、下、内、外直肌分别起自 总腮环的主、下、内、外侧,沿眼球与眶 内侧壁的间隙向前伸展至眼球前部,止于 巩膜。各肌之间有肌间筋膜相连,围成锥 体形,称为肌圆锥。肌圆锥以视神经孔为 顶点,眼球为底部,视神经位于其内,因 此可将眼眶内间隙分为肌锥内间隙和肌锥 外间隙。
五官影像诊断学
起自鼻和鼻窦粘膜常累及一侧筛窦和上颌窦, 起自鼻和鼻窦粘膜常累及一侧筛窦和上颌窦, 切除易复发, 切除易复发,有5%~15%可恶变 可恶变 鼻腔及受累一侧筛窦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 鼻腔及受累一侧筛窦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 窦壁受压变薄, 窦腔可扩大 窦壁受压变薄,亦可有窦壁骨质 破坏, 破坏,应考虑恶变可能 增强一般无强化
其它肿瘤
骨瘤 神经鞘瘤 脑膜瘤 巨细胞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牙源性肿瘤
咽 部
咽部应用解剖 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 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
长约12cm 鼻咽:颅底至软腭下缘 口咽:软 鼻咽: 口咽: 长约 腭至舌骨水平面 喉咽:舌骨水平面至环状软 喉咽: 骨下缘
鼻 咽
顶壁: 顶壁:由蝶骨体和枕骨底部构成 前壁: 前壁:通后鼻孔 后壁:与第1、 颈椎相对 在顶壁与后壁交界处, 后壁:与第 、2颈椎相对 • 在顶壁与后壁交界处, 有淋巴组织团块--腺样体 有淋巴组织团块 腺样体 • 鼻咽两侧壁有咽鼓管开口 咽口 鼻咽两侧壁有咽鼓管开口----咽口 • 恰在下鼻甲后缘后方约 恰在下鼻甲后缘后方约1cm处 • 咽口后上方的钩 处 状隆起----咽鼓管隆起或圆枕 咽鼓管隆起或圆枕, 状隆起 咽鼓管隆起或圆枕, 圆枕后方隆起的 粘膜皱襞称咽鼓管皱襞。 粘膜皱襞称咽鼓管皱襞。 • 在该皱襞与圆枕的后 方有深陷的隐窝----咽隐窝 方有深陷的隐窝 咽隐窝
五官影像诊断学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 刘兆玉
眼和眼眶
解剖及影像基础
五官疾病影像诊断学
粘液囊肿系炎症使鼻窦开口阻塞,致粘液潴留而成,鼻窦 粘膜为囊壁,囊内含黄绿色或棕黄色粘稠液,发生感染时 可为脓液,多见于额窦和筛窦,少见于上颌窦和蝶窦。
粘膜下囊肿和粘液腺囊肿较小时一般无症状,较大时局部 有胀感,头痛。粘液囊肿早期多无症状,病变进展可致窦 腔膨胀扩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局部隆起,眼球突出移 位,溢泪、头痛等症状,检查局部可触及肿块。
MRI:粘膜下囊肿和粘液囊肿在MRI平扫T1WI上呈低—中 等信号强度,T2WI呈高信号强度,囊肿壁光整。粘液囊肿 MRI的信号强度变化取决囊内蛋白浓度,早期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强度,随着蛋白粘液的变性、机化、纤维 化,其在T1WI、T2WI信号强度降低,以致均可呈低信号强 度。囊肿膨胀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眼眶肿瘤CT表现 (血管瘤)
眼眶血管瘤
平扫
增强
炎症性假瘤
为眼眶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占突眼病50%,可分为弥漫 炎症型,泪腺炎型、血管炎型、肌炎型、脂肪坏死型、肉 芽肿型、纤维硬化型。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突眼、复 视、视力下降、。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
X:早期可无异常,严重可有眼眶内密度增高及眼球突出。 CT: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绕眼球,
良性肿瘤:边缘光滑、 密度/信号多数均匀,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 性肿瘤,本病35~45%属遗传性,其中10%有阳性家族史。该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肥,肿瘤 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 ,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瘤体可坏死、出血 、钙化。
眼耳鼻喉常见疾病CT影像诊断
17
2022年4月5日星期二
17
2、连续性仔细观察该部位多层图像的解剖结构、形态、 密度变化等情况;
3、如发现异常结构或密度改变,注意以下几点: ► 是否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 病变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周围组
织或器官的毗邻关系(良性or恶性?)。
18
20► 位于额骨眉弓后方的内外骨板间 ► 多不对称,常有骨性间隔,可缺损 ► 前壁:额骨鳞部外板,坚厚 ► 后壁:额骨鳞部内板,较薄,与前颅
窝相邻,常有骨裂隙与之相通,有导 静脉通硬脑膜下腔 ► 下壁:眶上壁,最薄 ► 内壁:骨性间隔
外伤
副鼻窦骨折, 视神经管\颧弓骨折
副鼻窦骨折
副鼻窦骨折, 视神经管\颧弓骨折
三维重建成像
鼻骨、鼻中隔骨折
眼外伤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冠状面薄层CT检查 ►可显示颅底骨折部位,但常难以直接显示瘘
8
2022年4月5日星期二
8
(四)、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特点: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辐射 剂量较大,且费用高,有一定创伤性。
9
2022年4月5日星期二
9
(五)、CT( Computed Tomography )
(一)成像原理:利用了X线
的原理。是经过不同方式的计算 方法使每个像素数字化(立体化、 数字化的线成像)。
(三)、超声诊断学(B超);
(四)、核磁共振成像(MRI);
(五)、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六)、SPECT及PET
3
2022年4月5日星期二
3
(一)、DR(Digital radiography)
成像原理:数字化的X 线成像技术。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
42
43
腮腺恶性肿瘤
常见的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 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 长,包膜多不完整或无包膜,常累及周围的组织或 皮肤。
CT表现:边界不清楚、轮廓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相邻脂肪 或筋膜界面消失,若中央坏死,出现不规则低密度 区。
29
30
31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较常见良性肿瘤,起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下颌骨,单发,病变生长缓慢。主要就诊 原因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和不对称畸形,咬合不 良等
CT和MRI: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 膨胀,肿瘤呈等或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锐利,有菲薄完整的骨壳,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骨 化影
区 CT:颌骨内类圆形低密度区,轮廓清晰,
边缘光滑,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7
根尖囊肿
8
9
角化囊肿
10
11
含牙囊肿
12
13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是上皮性牙源性 颌骨肿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CT表现:呈分叶和多发小囊样,肿瘤与腺体之 间无低密度带存在(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与腺体 之间有一低密度带),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 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 移位。
MR表现:瘤体较易产生蛋白含量高的囊腔, 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
40
Wa r t h i n 瘤 C T 表 现
CT:典型部位是下颌骨,可见边界清楚、圆形或 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0-20HU之间,囊壁 薄,平扫时因囊肿壁与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密度相 近,囊壁显示欠佳,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轻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咽颅底筋膜
▪ 致密结缔组织膜 ▪ 横断面:
- 起于:翼内板后缘 - 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 - 绕行:咽鼓管软骨 - 向后:颈动脉孔前方 - 向内:咽后壁、椎前肌前方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Image 8
颧蝶缝 圆孔
蝶鳞缝 鼓鳞裂
岩枕裂
眶下裂 下颌窝(顶)
中耳 颈动脉管
枕骨颈静脉结节
Image 9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颈动脉管
耳蜗基底转 中耳
Image 10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内听道
耳蜗 中耳
乳突
枕髁
Image 2
翼上颌裂 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髁突
枕髁
乳突
Image 3
翼突 翼板
茎突 枕乳缝
颧骨 翼腭窝
(左)蝶棘 乳突 枕骨(基底部和枕髁)
Image 4
颧面孔 颧弓 蝶骨大翼
翼突
舌下神经管 枕鳞
蝶腭孔 翼腭窝 翼板 蝶棘 茎突基底部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 • 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前:眶下裂---眼眶 2.后内:翼管---破裂孔 3.后上:圆孔---颅中窝 4.后下:腭咽管---鼻咽 5.内:蝶腭孔---鼻腔 6.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
腮腺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腮腺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区病变,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由手术或病理证实,将MRI 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结果 30例病变中,良性病变26例,以多形性腺瘤居多 (13/26),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其次为腺淋巴瘤(7/26),病变边缘光整,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易囊变或液化,大多数为轻中度强化,恶性病变4例,多数为粘液表皮样癌,表现为边界不清楚,浸润性生长,部分病变可有增大淋巴结。
结论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多数腮腺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腮腺; 病变; 磁共振成像;诊断; 鉴别诊断[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 diagnosis of parotid disease. Methods 30 patients proved with parotid diseas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scanned with plain and contrast MRI. Results 30 benign tumers were 13 pleomorphism tumors, 7 Warthin tumors, 2 hemangiomas,2 mucus skin carcinoma,1 drive pipe cancer 1 papillate pouch gland cancer;2 chronic mumps; 1 tuberculoma;1 mikulics. All lesions were found clearly, Benign lesions demonstrated regular and clear margin.Malignant lesions demonstrated irregular and unclear margin.24 lesions showed low signal intensity on T1WI and high intensity on T2WI; Angioma had its symbolical signals and it was iso-intensity or high intensity on T1WI; High intensity on T2WI.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mage findings ,combined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most parotid disease can be diagnosed correctly.[Key words] parotid gland; tumors;magnetic resonance imanging; diagnosis; different diagnosis.随着MRI应用于腮腺病变的检查以来,由于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和多参数成像,成为目前腮腺病变明确诊断最理想的检查手段[1]。
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疾病的 C T、 M R I诊断ppt课件
影像科 曹伟
急诊
急诊医学-现代医学的标志 急诊医生-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创伤: 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腹部脏器损伤、骨折、血气胸、肺挫伤 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
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子宫外孕破裂 脑血管疾病: 脑梗塞、脑出血
实性部分多有钙化
颅咽管瘤
图示:CT平扫鞍区囊实性占位
脑 转 移 瘤
脑转移瘤
脑 转 移 瘤
头颈部
平 扫
肌炎型炎性假瘤
增强
Graves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胶质瘤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副鼻窦炎
鼻息肉为炎症性病灶,可压迫骨质引起塑形, 无骨质破坏,多呈双侧性
中 耳 炎
梭形
硬膜下血肿:新月形
脊髓损伤
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
鼻外伤
眼部异物
胸部外伤
肺挫伤 血气胸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
肋 骨 骨 折
血气胸
肺挫伤
腹部外伤 肝脾肾挫伤、破裂
肝挫裂伤
脾破裂
二、脑血管疾病
以出血和脑梗死多见,CT和MRI诊断价值大; 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则需配合DSA、CTA、MRA诊 断
脑动脉瘤
CT平扫
CT增强
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 消化道急性穿孔 急性肠梗阻 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 急性胰腺炎 腹部外伤 泌尿系结石 子宫外孕破裂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急 性 阑 尾 炎
穿孔
急性胃肠道穿孔
急性胃肠道穿孔
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
胆囊结石
胆 囊 炎
医学影像学(3.7.1)--喉部正常影像及疾病影像诊断
矢状面显示舌根、会厌、会厌前间隙、声带前联 合较好
检查时病人喉部放松,平静呼吸,尽量减少吞咽 动作以减少伪影。
正常影像解剖
喉既是呼吸道,又是 发音器官, 位于颈前正中,上通 咽腔下接气管,上界 为会厌上缘,下界为 环状软骨下缘,
分为声门区,声门 上区及声门下区。
咽喉部
病理: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 90 %。 ① 声门型癌,发生于声带;最多见, 60 % ② 声门上型癌,其次( 30 %),发生于会
厌、杓会厌襞、室带和喉室等处; ③ 声门下型癌,少见,发生于声带下缘至环
状软骨下缘之间;多为声带癌向下蔓延 ④ 混合型癌(亦称跨声门型癌),为喉癌的
晚期表现。
喉癌 LanΒιβλιοθήκη geal carcinoma4. 混合型:为喉癌晚期表现,肿瘤占据整 个喉腔。声带和室带多同时受侵,伴周围 软组织广泛浸润及颈部淋巴结转移。
喉癌 Lanygeal carcinoma
咽喉部
三、 MRI
1.T1WI 肿瘤呈等或略低信号,坏死区信 号更低; T2WI 肿瘤为稍高信号,坏死 的组织信号更高。增强后肿瘤呈不同 程度强化,
正常影像表现
咽喉部
一、 X 线检查 侧位片可清楚显示会厌溪、会厌、声门
上区、声门下区 正位体层摄影可清楚显示喉前庭、喉室
、声带(真声带)和声门下区结构,在呼 气、吸气、闭气、发音时可见声带的活动 度及其形态。
正常影像表现
咽喉部
二、 CT 、 MRI 检查
喉部组织在 CT 密度/ MR 信号见咽部 喉软骨:软骨骨化及髓腔形成的程度。 1 年轻人软骨未骨化, T1 及 T2WI 等信号, CT 等密度,与其它软组织较难区分。 2 30 岁以上成年人 T1WI 中央高信号代表脂肪及 黄骨髓生成。年老时骨化变为皮质骨,信号减低。 CT 为高密度。 3 会厌软骨由弹性软骨组成, T1WI 略低于肌肉 , T2WI 略高于肌肉。 CT 呈等密度,少有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
以海绵状血窦型最常见;由充满 血液
的血窦和纤维间质构成,缺乏肌 层及
弹力纤维,血流缓慢,海绵状血 管瘤
具有完整的包膜。
MRI诊断
多发生在球后肌圆锥内,圆形、类圆形或
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 与眶内脂肪相比,肿块在T1WI上呈低信 号;
至头疼。
状如畏
急性期还可出现全身症
寒,发热等。
鼻及鼻窦疾病:鼻窦炎
病理
急性期主要病理变化为粘膜充血水肿, 炎细胞浸润,同时分泌大量分泌物(浆液性, 粘液性及脓性),少部分还可并发骨髓炎或 眶内及颅内炎症。
慢性期主要有粘膜肥厚或息肉样变;也 可能发生粘膜萎缩。
鼻及鼻窦疾病:鼻窦炎
MRI诊断
鼻甲肥大,鼻粘膜增厚。表现为窦壁或分隔 表面
平行状或分叶状软组织信号影,T1WI呈低或 等
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分泌物较多时可见窦腔内呈水样信号影; 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如见液平面为其特 征
表现。 增强扫描见粘膜强化明显呈高信号,而分泌
T1WI
T2WI
鼻及鼻窦疾病:副鼻窦炎
鉴别诊断
副鼻窦肿瘤:窦腔内实性肿块, 强
正常眼眶(T1WI)横断面
正常眼部(T1WI冠状面)
T1
脂正
肪常
抑眼
制部
(
加斜 权矢 像状
面
)
概述
.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起源于视网膜的胚胎 性
恶性肿瘤 . 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肿瘤,绝大多数见 于
三岁以内的儿童, . 多数为单眼起病,少数为双眼先后发病。 . 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突眼及眼球运动 障
MRI诊断
信号具特征性,在T1WI呈高信号,T2WI 呈低信号,是因为黑色素的顺磁性致T1、 T2值缩短。少数不含黑色素T1及T2像均 为中等信号。
肿瘤较小时呈扁平状,眼环局限性增厚;
较大时突入玻璃体,形成‘磨菇云’征 增强扫描肿瘤均匀一致强化。
恶性黑色素瘤1
恶性黑色素瘤2
பைடு நூலகம் 概述
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先天发育异 常所致,因发展缓慢,在20~40岁时才发病。
眼部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理
. 肿瘤可呈结节状突向玻璃体(内生型); 也可向视网膜下生长(外生型);
或沿视网膜呈弥漫型生长(平面型)。
. 本病的特征病理改变为常发生钙化 (80-
90%)。
MRI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异常信号之肿块 T1WI上呈低,等混合信号;较正常玻璃 体
信号高,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较玻 璃体
信号低。T1WI/T2WI低信号提示为钙 化区,
钙化较小时MR不易显示。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突出,形态不规则,
鉴别诊断:
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s病):年龄 较
大,无钙化,MR信号较均匀 视网膜剥离:
比较:
. CT较MRI更易发现肿瘤内钙化,故对本 病
T2WI呈高信号。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 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 多数可见视神经受压移位或肿瘤包绕,眼
外肌移位。冠状面更有利于显示。 肿瘤较大时可压迫骨壁使其凹陷变薄,但
无破坏。
左眼眶内血管瘤1
平扫
增强
左眼眶内血管瘤1
眼眶内血管瘤2
眼眶内血管瘤3
T1WI
左侧泪腺混合瘤(横断T1)
由于窦腔内 气体及窦壁 骨皮质均呈 黑色,二者 很难区分。 因此鼻窦主 要由中等信 号强度的粘 膜层衬托面 显示。
冠状面显示鼻甲 与鼻道的关系、 眶底、筛窦及上 颌窦底清楚。
鼻及鼻窦疾病:副鼻窦炎
概述
. 鼻窦炎为最常见的鼻疾病,分急性和 慢性 . 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筛窦,常多发 . 若一侧或双侧各鼻窦均发炎,称全组鼻窦炎 . 临床表现:鼻塞,流脓涕,局部压痛,甚
诊断,CT较MRI好。 . 但MRI在肿瘤蔓延、侵及颅内结构、显
示视神经等结构优于CT
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球内恶性 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性别差别不 大, 几乎都为单眼发病,极少累及双眼。
85%左右发生于脉络膜。由于肿瘤好发 于 脉络膜外层后极部,故病人较早出现视物变 形、变小及相应部位的视野缺损
(50%),泪腺癌次之,占30% . 泪腺混合瘤多数为良性,起病缓慢,约
20%为恶性,多见于中年人。 . 泪腺癌又称圆柱状腺癌,多见于女性,病
程快,发展快。
眼部肿瘤:泪腺肿瘤
临床表现:
1 早期可无症状 2 眼球向鼻下向突出,向上转及外转受限制 3 眼眶外上方可触及一质地坚硬,表面呈结
节状肿块 4 圆柱癌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眼球突出、眼
T2WI
T2WI
增强
鉴别诊断
炎性假瘤:眼球突出不随静脉压变 化,强化不如血管瘤
视神经胶质瘤:包饶视神经,信号 较均匀
脑膜瘤:信号均匀,强化明显 淋巴血管瘤:临床罕见,常发生于
儿童,边界不清,周
边强化为主。
T1WI
炎性假瘤
T2WI
增强
眼部肿瘤:泪腺肿瘤
概述:
. 是原发眶内肌圆锥外最常见的肿瘤,多起 源于泪腺窝内,以泪腺混合瘤最常见
适应证:
1 眼球及眼眶外伤 2 眼眶炎性疾病 3 眼球疾病 4 眶内肿瘤 5 眼眶血管畸形 6 突眼查因 7 眶周及全身疾病累及眼眶
第一节 眼及眼眶
正常眼眼眶MR表现
1眼眶:骨皮质T1、T2像均呈低信号 2眼球及球内结构:球壁,晶状体,房水及玻璃体。
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连不易区分,巩膜T1及 T2WI均为低信号,可区分 3视神经:T1及T2WI均为软组织等信号,3-4mm 4眼外肌:T1及T2WI均为中等信号 5眶内脂肪:多位于球后,T1及T2像均为高信号 6 血管:T1及T2WI均呈管状低信号 7 泪腺:外上象限,T1中等信号,T2略高信号。
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迅速出现。
眼部肿瘤:泪腺肿瘤
MRI诊断:
1 眼眶外上方象限泪腺窝内边界清楚、结节状肿块 2 与眼肌相比,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多
均匀 3 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 4 肿瘤位于肌圆锥外,眼球向前内下方突出,外直
肌向内侧推移,肿块较大时泪腺窝扩大,眶骨变 形 5 恶性者:肿块形状不规则,信号不均匀,边界不 清楚,强化不均匀,眶壁破坏,侵入颅内
骨质破坏多
化明显,
涕及分泌物。
见,无流
炎性肉芽肿:病变区均匀性强化。 副鼻窦囊肿:密度均匀,不随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