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事件”对楼市的警示详解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美国股市的熔断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熔断是指当股市出现急剧下跌,导致市场交易无法正常进行时,交易所为了避免市场恐慌和大规模投资者损失,会暂停股市交易一段时间,以期缓解市场压力,重新平稳股市情绪。
美国股市的熔断现象对中国股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学习。
美股熔断现象反映了市场风险管理的不足。
在市场波动加剧、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熔断机制的出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
熔断机制的出现也暴露了市场在平时风险管理上的不足。
在面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和投资者恐慌时,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当具备更为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应对各种极端情况的发生。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也需要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评估,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美股熔断现象也暴露了交易所市场监管的不足。
一旦出现股市大幅波动,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当迅速做出应对措施,避免市场情绪失控和大规模投资者损失。
美股熔断现象反映出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应对措施上存在不足。
中国股市也需要借鉴美股熔断经验,加强交易所市场监管的力度,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市场异常波动的监测和应对力度,以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美股熔断现象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熔断机制的出现导致了市场的暂时性停摆,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冷静应对,避免情绪化交易和盲目跟风。
对于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而言,也需要时刻警惕市场的变化,保持理性投资和交易心态,避免在市场波动时盲目跟风,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美股熔断现象也提醒我们加强国际市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的股市之间相互影响越来越大。
美股熔断现象也引发了国际市场之间的连锁反应,对其他国家的股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需要与其他国家的股市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风险防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1.8倍熔断机制 -回复
1.8倍熔断机制-回复所谓[1.8倍熔断机制]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市场机构和监管机构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一机制及其作用。
第一,熔断机制的背景与原因。
金融市场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市场波动性是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波动性可能是由于市场的交易活动过于激烈、信息不对称、外部事件等原因所导致。
当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交易活动往往会变得混乱并造成恐慌情绪,从而进一步放大市场的波动。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熔断机制被引入并逐渐成为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第二,熔断机制的定义与操作方式。
熔断机制是一种在市场价格出现极端波动时启动的一种保护措施,其目的是提供一个合理的时间窗口以让市场冷静下来,重新评估风险与参与者的行为。
熔断机制分为多个阶段,其中最为常见的是1.8倍熔断机制。
当市场价格出现瞬时下跌,达到一定程度(通常为市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一定比例,如1.8倍)时,市场将会停牌一段时间,旨在减缓投资者的情绪,稳定市场。
第三,熔断机制的影响与效果。
熔断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市场的短期波动性,避免市场由于情绪引发的大幅波动。
在市场停牌期间,投资者有时间思考,重新评估市场风险,并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此外,熔断机制的引入还能够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增加市场的吸引力。
第四,熔断机制的局限与挑战。
尽管熔断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市场的波动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熔断机制并不能完全消除市场的风险,它只是提供了一个缓冲期,而非长期解决方案。
其次,熔断机制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遗漏,尤其是在市场出现下跌时,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此外,不同的市场和交易所对于熔断机制的运行方式和触发条件也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市场之间的不一致性和协同效应不足。
第五,熔断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熔断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成都三倍熔断楼盘限售规则
成都三倍熔断楼盘限售规则1. 什么是三倍熔断?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成都的楼市新规——“三倍熔断”。
这名字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深莫测?其实,它就是个聪明的策略,目的是为了防止房价像坐火箭一样飞起来,给购房者一点喘息的机会。
你想,谁不想买个房子,不想天天跟着房价的起伏心惊胆战呢?1.1 规则的基本内容简单来说,三倍熔断就是,如果某个楼盘在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上涨超过了设定的阈值,相关部门就会介入,限制这个楼盘的交易。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要真刀真枪地实施。
比如说,你的房子今天卖100万,突然某个小区的房子一夜之间卖到120万,眼看着自己的财产蒸发,心里得多么忐忑呀!这时候,相关部门就会出手,限制交易,给大家一个冷静的时间。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道理?1.2 为啥要搞这个?有人可能会问,干嘛要这么麻烦呢?这不就是限制我们的买卖自由吗?其实不是的,这项主要是为了保护购房者的权益,防止一些炒房客趁机坐地起价,让老百姓承受不起。
就像打麻将一样,谁都不想被“放炮”,一夜之间房子就成了“金贵货”。
这个能让房价更稳定,大家都能安心买房,不用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血汗钱被炒得一干二净。
2. 规则的具体操作2.1 时间节点说到具体操作,这个三倍熔断的规则可是有时间限制的。
通常情况下,市场会设定一个观察期,比如说半年。
假如在这段时间里,房价涨得飞快,超过了设定的幅度,熔断机制就会启动。
就像那种“预警”一样,提前告诉你“兄弟,冷静点,别着急”。
2.2 适用范围而且,这个规则不是随便什么楼盘都能适用。
它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热点区域,特别是那些刚需购房者特别多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越是热门的地方,房子就越容易被炒起来。
为了不让这个情况恶化,熔断规则就像是给这些热门楼盘加了一层保护罩,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参与。
3. 购房者的反应3.1 市场的看法那么,购房者们对此怎么看呢?不少人表示欢迎,尤其是那些首次购房的年轻人。
毕竟,他们对市场的波动最为敏感,每天都得跟着房价的起伏而心情起伏。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近期,美国股市发生了两次熔断事件,随着疫情蔓延和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这两次熔断事件对中国股市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美股熔断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对中国股市的启示。
美股熔断是指当标普500指数在交易时间内下跌7%、13%和20%时,交易将暂停15分钟,30分钟和直到当天收盘。
在3月9日和3月12日,美股分别经历了两次熔断事件。
美股熔断事件凸显了全球市场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担忧。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产生了担忧,因此纷纷抛售股票。
这也暴露出全球市场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敏感性,一旦出现重大风险,投资者往往会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导致股市下跌。
美股熔断事件对中国股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股市受到全球股市的影响较大,而美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
当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时,中国股市往往会受到牵连。
3月9日的美股熔断事件导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沪深300指数跌幅逾3%,上证指数跌幅逾2%。
由此可见,全球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传导到了中国股市。
美股熔断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启示是,中国股市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面对全球市场的动荡和风险时,中国股市应该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应对,以减少对投资者的冲击。
此次美股熔断事件可以看出,交易暂停的措施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给投资者一定的冷静期。
中国股市可以借鉴美股的熔断机制,建立起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股市还需要加强与全球市场的联动性。
全球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中国股市需要更加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走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与全球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只有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风险。
中国股市也应该借鉴美股熔断事件的经验教训,加强市场的监管和监测。
在金融市场中,市场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才能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的发生。
此次美股熔断事件也引发了对美国金融监管的争议,认为监管措施不够严格,导致市场失灵。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近期美国股市出现了多次熔断,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担忧和恐慌情绪。
本文将从分析美股熔断的原因、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美股熔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市场波动和高频交易的影响。
市场波动指的是市场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波动,这可能是由于全球经济不稳定、地缘政治风险或者其他事件的影响导致的。
高频交易则是指利用计算机算法和高速网络进行的快速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的出现增加了市场波动性。
美股熔断对市场的影响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熔断带来的短期冲击,二是对市场信心的长期影响。
短期冲击主要表现为市场交易暂停,导致投资者无法买卖股票,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和恐慌情绪。
而长期影响则表现为投资者对市场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怀疑,可能导致投资者撤离市场或减少投资。
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对中国来说,美股熔断提供了一些启示。
我们需要关注全球市场的波动和变化,因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是明显的。
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控制高频交易的风险,这种交易方式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我们需要继续加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美股熔断的发生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和担忧,对全球市场和中国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市场监管,控制高频交易的风险,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cme 熔断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cme 熔断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熔断机制是一种用于保护金融交易市场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通过暂停交易来稳定市场情绪并防止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在金融市场中,价格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投资者恐慌,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市场的崩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各国的交易所纷纷引入了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设置一系列触发条件,当市场价格迅速波动超过某一阈值时,交易所会立即启动熔断机制,暂停市场交易一段时间,以给市场和投资者提供冷静思考的时间。
熔断机制的作用不仅在于稳定市场情绪,同时也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避免过度恐慌导致的投资损失。
熔断机制的实施和效果各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目标是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一些国家采用了渐进式熔断机制,即在市场波动程度逐渐加剧时,熔断的阈值也逐步降低,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另一些国家则采用了二元熔断机制,即一旦市场价格波动超过阈值,就立即暂停交易一段时间。
总结来说,熔断机制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市场保护工具,通过暂停交易来稳定市场情绪、防止市场崩盘、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它的实施和效果因国家而异,但都致力于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熔断机制的优化和创新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并有望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讨论CME熔断机制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熔断机制的定义和背景。
这其中将包括对熔断机制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其起源、发展和应用背景等重要信息。
第三部分将深入探讨熔断机制的原理和作用。
我们将详细解释熔断机制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我们将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熔断机制对市场的影响。
第四部分将关注熔断机制的实施和效果。
股市熔断后的市场信号与解读
股市熔断后的市场信号与解读在投资的世界里,股市熔断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
它就像是市场突然亮起的一盏红灯,让交易戛然而止,也让投资者的心瞬间悬起。
当股市熔断发生后,市场会释放出一系列复杂的信号,对于投资者来说,准确解读这些信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股市熔断。
简单来说,股市熔断是一种市场保护机制,当股市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下跌时,交易就会暂停一段时间,以防止恐慌性抛售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
这种机制的初衷是为了给市场一个冷静期,避免过度的波动导致系统性风险。
那么,股市熔断后释放出的第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市场的恐慌情绪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当大量投资者纷纷急于抛售股票,导致市场跌幅超过熔断阈值,这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和企业盈利预期变得极为悲观。
这种恐慌情绪可能是由于宏观经济数据不佳、政治不稳定、重大突发事件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然而,恐慌情绪并不总是意味着市场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一种过度反应。
比如,当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出现问题时,市场可能会出现“羊群效应”,导致整个股市受到牵连。
但实际上,其他大部分公司的基本面可能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投资者在面对熔断后的恐慌情绪时,需要保持冷静,深入分析市场下跌的真正原因。
其次,股市熔断还可能反映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
在极端情况下,当市场上的买家寥寥无几,而卖家急于出货时,就会出现流动性枯竭的局面。
这会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进而触发熔断。
流动性问题往往是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危机。
再者,从行业角度来看,股市熔断后不同行业的表现也能传递出有价值的信号。
一些抗周期性的行业,如公用事业、消费必需品等,在熔断期间相对跌幅较小,甚至可能会出现上涨。
这表明投资者在恐慌中仍然认为这些行业具有稳定性和防御性。
而对于一些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能源、原材料等,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涨停板与熔断机制的影响与应对
熔断机制旨在为市场提供冷却期,减少市场的恐慌和过度反 应,保护投资者利益。通过暂停交易或限制买卖报价,减缓 市场的波动,使投资者有更多时间理性思考和决策。
涨停板与熔断机制的关联性
涨停板和熔断机制都是为了控制市场波动和维护投资者利益而设立的交易制度。
两者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通过限制交易和提供冷却期来减缓市场的波动 。
降低市场波动
通过设置涨跌停板和熔断阈值,可以 限制市场的波动范围,降低市场的波 动率。
在市场波动过大时,熔断机制可以起 到减缓交易的作用,防止市场的剧烈 波动。
防止恐慌性抛售
当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熔断机制可以暂停交易,给市场参与者提供冷静思考的时间,避免恐慌性抛 售。
熔断机制有助于减少市场的羊群效应,降低集体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抑制过度投机
通过限制股价的上涨速度,涨停板制 度能够遏制过度投机和盲目跟风行为 ,降低市场的波动。
涨停板制度有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投 资,减少对短期暴利的追求,促进市 场的健康发展。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涨停板制度限制了股价的波动范围,降低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保护了他们 的利益。
在市场下跌时,涨停板能够减缓股价的下跌速度,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出 逃机会。
涨停板可能带来的问题
涨停板制度可能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及时传递,影响投资者对 市场的判断和决策。
在极端情况下,涨停板制度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的降低,影 响市场的正常交易。
03
熔断机制对市场的影响
价格发现
熔断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减少非理性波动,使价格 发现过程更加合理。
在熔断期间,市场交易受到限制,减少了市场的投机行为 ,有助于价格回归理性。
“熔断惨案”:天灾加人祸
“熔断惨案”:天灾加人祸作者:刘子安来源:《新金融观察》2016年第02期冷静思考,熔断机制并不决定股市的走势,但事实证明应该起到的稳定器作用并没有实现,反而加剧了动荡,证监会形象地将其称之为“磁吸效应”。
多重利空压制走势2016年开年伊始,人民币的大幅下跌一时间让投资者惶恐,1美元兑换6.3元和6.4元人民币的关口接连失守。
虽然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已经形成一致的共识,但新年以来如此猛烈的下跌仍然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人民币汇率过快地贬值导致了A股市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从而使得不稳定性从汇率市场向其他资产传递。
市场担忧人民币大幅贬值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受到抑制,未来降息的空间有限,此外弱货币还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胀。
虽然当前大宗商品处于低位,短期无忧,但一旦原油等价格出现超预期的上涨,国内通胀就急速回升。
降息空间难以打开也意味着市场资金利率短期可能见底,从而对股票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对冲资金面短期紧张,另外一个可动用的工具即为降准。
但是外汇占款的降低使得被动性的货币投入减少,货币政策的效果会出现一定的折扣。
资金外流的压力也对股票市场形成打压。
而上周压制股市走势的重量级事件并不只是人民币走软,随着18号文即将到期,市场投资者期许已久的后续延缓重要股东减持股票的规定迟迟未能出台,投资者担忧原始股这一“堰塞湖”随时可能垮塌,股市随即成为一片“泽国”。
在重压之下,A股上周出现了两次断崖式下跌,但本应让投资者冷静的熔断制度反而成为市场恐慌的放大器。
根据熔断的机制,沪深300指数涨跌达到5%的熔断阈值后,全市场会暂停交易15分钟,而股指期货的日内涨跌幅会扩大到7%,当市场日内出现如此剧烈的变动之后恐慌情绪会增加,尤其是市场流动性紧缩下价格波动会大幅加剧,这在流动性日益枯竭的股指期货市场表现更为明显。
沪深300指数上周一触及5%熔断后恢复交易到再次触发7%的熔断,用时不到6分钟;上周四更是在恢复交易后不足2分钟就触发了7%阈值。
股市熔断的社会影响与文化反思
股市熔断的社会影响与文化反思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股市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动和变化时刻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而股市熔断机制,作为一种应对股市极端波动的措施,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股市熔断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术语,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
首先,股市熔断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财富状况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冲击。
当熔断发生时,交易瞬间停止,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会引发恐慌和焦虑情绪。
对于那些将大部分资产投入股市的投资者来说,熔断可能意味着多年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家庭财务状况陷入困境。
这种财富的急剧变动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社会层面,股市熔断也对企业的融资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股市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当熔断频繁发生时,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企业的上市和再融资计划可能被迫推迟或取消。
这对于那些急需资金扩大生产、研发创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进而对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股市熔断还会对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造成巨大的压力。
证券经纪人、分析师等金融从业者的收入往往与股市的表现密切相关。
当熔断导致股市大幅下跌时,他们的业务量减少,收入降低,职业发展面临困境。
同时,为了应对熔断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也增加了金融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股市熔断反映了社会对于风险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在一个追求快速回报和高风险投资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
股市熔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过度冒险文化的一种警示。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充分评估风险,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
同时,股市熔断也暴露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美股熔断是指遭遇重大的市场崩盘或恶劣的市场条件时,证券交易所会采取停止交易的措施。
熔断机制是为了避免市场的过度波动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安排。
最近一次美股熔断发生在2020年3月,原因是新冠病毒疫情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恐慌。
这次熔断给中国股市带来了一些启示。
美股熔断表明市场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不可否认,熔断机制的出现是对市场风险的一种有效规避和管理手段。
在市场恐慌和剧烈波动的时候,停止交易可以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防止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中国股市也可以借鉴美股熔断的经验,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美股熔断对中国股市的启示是,应加强市场监管。
在美股熔断期间,交易所和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
中国股市也应该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打击市场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还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和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
美股熔断显示了市场的全球化特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
美股的熔断对全球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中国股市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这表明中国股市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市场的动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
中国股市也需要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美股熔断对中国股市的启示是,投资者需保持理性。
在市场剧烈波动和恐慌情绪蔓延的时候,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
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需要加强自身的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做好充分的投资准备工作。
中国股市也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
美股熔断为中国股市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中国股市应借鉴美股熔断的经验,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关注全球市场的动态,并提醒投资者保持理性和冷静。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股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警示
口文 /刘 琳
提要
美 美国住房市 孪兄弟 。 国金融危机形式上是因为金融 本文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 率加重 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
是因为大批房地产金融衍 生品 出现 随着房地产市场价格的 创新, 起 源及 实质入手 , 探讨金 融危机对 我 国房 场开始大幅降温。 但根源在于美国房 地产 市场泡沫 很多次级抵押信贷市 了问题, 地产 市场 的影响 , 并在 此基础之 上指 出美 下跌和利率 的上升,
一
撼 了美 国金融市场 , 并在国际金 融市场掀 而 拉 动 我 国经 济增 长 的 三 驾 马车 ( 口、 出 起 滔天 巨浪 , 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 已 投资和消 费) 旷 ,尤其是 出口也受 到较 大影
、
金 融危 机 的起 源 及 实 质
为 了促 进 国 内房 地 产 业 的 发 展 , 励 演 变 成 一 场 严 重 的金 融 危 机 。 目前 , 发 响, 来 自国内外 的双重压 力下 , 国国 鼓 始 在 我 公众按揭置房 , 美国通过 金融机构 发行次 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 了美 国、 欧洲 民经 济 增 长 出 现 明 显 回 落 。 数 据 表 明 , 级债券 。次级贷主要针对信用分数较低 、 和 日本等 主 要 金 融 市场 , 正 在 向全 球 实 20 0 8年 美 国 金 融 危 机 把 中 国 的 G P 向 D 并 没有 收 入 证 明 和 负债 较 重 的 人 , 供 3 提 ~ 体经济蔓延。深入分析不难 发现 , 0 9年 粗 略 这场世 下 拉 动 1个 百 分 点左 右 ,而 2 0 7年 的短 期 贷 款 。 利 率 的诱 惑 和 对 经 济 纪 性 的金 融 危 机 起 源 于 美 国 的 次 级 抵 押 估算 ,可 能向下拉动 0 低 . 百分点左右 , 5个 形势 的 乐观 情 绪 , 无 数 尚无 力 购 房 的 美 贷 款 危 机 , 让 继而 危 机 通 过 金 融 市 场 之 间 的 其 中 主 要 拉 动 因 素 是 出 口减 速 导致 的 净
熔断最简单的理解
熔断最简单的理解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熔断这玩意儿,你可别被它那专业的名头给唬住喽!其实啊,熔断就好比咱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你想想看,咱平时过日子,有时候是不是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就像突然停电啦,或者路上堵车堵得死死的。
熔断就跟这差不多!它就是在股市这个大舞台上,当情况变得特别混乱、特别不可控的时候,有人喊了一声“停!”,就像是裁判吹了个哨子,让大家都先冷静冷静,别再瞎折腾了。
这熔断就像是一道紧急刹车,在股市这辆快车跑得太快、眼看就要失控的时候,猛地踩下去,让车子先停下来,免得冲到沟里去。
它的目的呢,就是为了保护大家,不让大家一下子亏得太惨。
比如说吧,股市就像一场热闹的集市,各种股票就像是不同的摊位。
有时候大家都疯狂地冲向某个摊位,把价格抬得老高老高,这时候就可能出问题啦。
熔断这时候就出来说:“哎呀呀,别闹啦,先停一停!”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重新开始。
这熔断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它可不是随便就出来的哦,那也是有规矩的。
就像咱玩游戏得有规则一样,熔断也有它的标准。
一旦达到了那个标准,它就会“闪亮登场”。
你说这熔断是不是很神奇?它能在关键时刻给股市降降温,让大家别头脑发热。
虽然它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烦,就像你正玩得高兴呢,突然有人让你停下来。
但你仔细想想,这也是为了咱好呀,不然真要是一路疯狂下去,那后果可不堪设想!所以啊,咱可别小瞧了熔断这个东西。
它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股市这个大环境更稳定、更安全。
咱普通老百姓在股市里玩,不就图个安稳嘛!有了熔断,就好像多了一道保障,让咱心里也能踏实点。
总之呢,熔断就是股市里的一个小卫士,它在默默地守护着大家的财富呢!别觉得它神秘莫测,其实它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大家说是不是呀!。
股市熔断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如何
股市熔断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波动往往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弦。
而股市熔断机制,作为一种在极端市场情况下的紧急刹车措施,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其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股市熔断。
简单来说,股市熔断就是当股市指数在短时间内下跌达到一定幅度时,交易所为了控制风险、防止恐慌性抛售进一步加剧市场动荡,而暂停交易一段时间。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股市熔断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直接的影响。
其一,投资者信心受挫。
新兴市场中的投资者往往对市场的稳定性和风险抵御能力信心相对不足。
一旦发生熔断,会让他们更加担忧市场的未来走势,从而可能导致大量资金的撤离。
这不仅会影响股市的融资功能,还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计划造成阻碍。
因为企业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可能会缩减投资、削减业务,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
其二,市场流动性降低。
熔断机制的触发会导致交易暂停,这在短期内会使市场的流动性急剧下降。
流动性对于市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缺乏流动性可能会使买卖双方难以达成合理的交易价格,导致市场的定价机制出现扭曲。
对于那些急需资金或者想要调整投资组合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风险。
其三,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
在新兴市场中,信息传播和投资者教育可能相对不够完善。
熔断的发生容易被误解为市场崩溃的信号,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性抛售。
这种恐慌情绪可能会蔓延至其他金融领域,如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然而,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股市熔断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熔断机制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一方面,它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短暂的冷静期。
在极端行情下,投资者的情绪往往会主导市场,导致非理性的交易行为。
熔断机制的实施可以让投资者在交易暂停的这段时间内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避免盲目跟风抛售,从而有助于减少市场的过度波动。
另一方面,也给监管部门和政策制定者争取了时间来采取措施稳定市场。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美股市场经历了多次熔断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美股熔断不仅仅是一次市场事件,更是一个对市场机制和风险管理的反思。
对于中国来说,美股熔断事件也提供了很多启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监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股熔断事件的背景与原因1. 熔断机制的设立在了解美股熔断事件的原因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美股熔断机制是如何设立的。
美股熔断机制源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当时纽约证券交易所发生了大规模的股市崩盘,股价暴跌。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等各方达成了共识,决定设立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的目的是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暂时停止交易,以平复投资者的恐慌情绪,避免市场失控。
2. 熔断事件的触发条件美股市场的熔断机制设定了三个触发条件,分别是7%、13%和20%的跌幅。
当标普500指数下跌达到7%时,将暂停交易15分钟;当下跌达到13%时,将再次停牌15分钟;当下跌达到20%时,则会全天停盘。
美股熔断事件的发生往往有多方面原因。
市场情绪的波动往往是熔断事件的导火索。
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变动产生恐慌时,往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市场的波动。
市场机制和交易规则的设计,也是熔断事件的重要因素。
如果交易机制和规则存在漏洞,会导致市场在波动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平稳运作,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程度。
外部因素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也经常会影响美股市场的波动性,引发熔断事件。
二、美股熔断事件对中国的启示美股熔断事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熔断机制的设立是一种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
中国股市在2015年股灾之后,也曾经引入了熔断机制。
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意外触发和制度设计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和恐慌情绪的蔓延。
美股熔断机制的成功实施经验,可以为中国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借鉴。
美股熔断事件也提醒了我们要重视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
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教训与启示
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教训与启示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灾难,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教训以及启示。
一、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受到了重创。
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贷环境的严重收紧,购房贷款变得更加困难,许多购房者无法负担得起房贷利息或支付首付款项。
这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房价出现大幅下跌。
此外,金融危机还导致了投资者信心大幅下降,投资热情降低。
房地产开发商面临巨大的融资困难,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纷纷撤资,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土地积压、建设停滞等。
二、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的教训1. 金融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连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了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密不可分。
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与金融市场的繁荣密切相关。
当金融市场陷入困境时,房地产市场也会受到直接冲击。
这一教训告诉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金融监管系统,以保持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2. 关注房地产市场泡沫金融危机也揭示了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的泡沫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会导致房价大幅上涨,进而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
3. 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金融危机还暴露了金融监管不足的问题。
金融市场的运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监管机制,以避免金融风险的蔓延和扩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防范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
三、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的启示1. 规避投机行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房地产市场崩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投机行为的盲目导致。
购房者和开发商都应该避免投机行为,警惕市场泡沫的出现。
购房者应理性购房,而不是盲目跟风,开发商也应遵循市场规律,避免过度开工和储备。
2. 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金融机构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这给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违法处理熔断情况说明
违法处理熔断情况说明
违法处理熔断情况是指在金融市场中,由于某些参与者的违法行为或市场异常情况导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熔断机制被触发以维护市场的稳定运行。
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或短期内波动过大时,交易所将暂停交易一段时间,以防止进一步的恶化。
违法处理熔断情况的目的是减少操纵市场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具体的熔断机制和处理方式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交易所采取固定的熔断机制,例如当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时,交易所会自动暂停交易数分钟或数小时,以便投资者有时间冷静思考和调整策略。
如果市场在恢复交易后仍然出现下跌,可能会继续暂停交易,直到市场稳定下来。
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采取动态的熔断机制,例如当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时,交易所会暂停交易数分钟,并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恢复交易。
如果市场在恢复交易后继续下跌,可能会再次暂停交易,直到市场稳定或者达到一定的时间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违法处理熔断情况并非常规操作,只在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才会触发。
市场监管机构会对引发违法处理熔断情况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关措施处理违法行为。
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风险情况调整投资策略。
成都土拍熔断机制
成都土拍熔断机制成都土拍熔断机制是指在土地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市场稳定和防止土地价格过高的一项措施。
通过设立一定的触发条件和控制措施,使土地市场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止交易,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购房者的利益。
下面是一些与成都土拍熔断机制相关的参考内容。
一、成都土拍熔断机制的背景和意义:1. 土地市场供求失衡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供给量相对有限。
在土地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土地价格过高、房价波动大的问题,对经济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影响。
2. 成都土拍熔断机制的意义:设立熔断机制有助于平衡土地市场供求关系,避免土地价格过高的情况出现,同时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和市场秩序,增加土地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二、成都土拍熔断机制的触发条件:1. 土地市场价格过高:当土地市场价格超过一定阈值时,触发熔断机制。
阈值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政府控制政策来设定,以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2. 资金链断裂:当土地开发商面临巨额资金压力,无法保证项目正常开展时,也可以触发熔断机制,以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和市场秩序。
三、成都土拍熔断机制的控制措施:1. 停止土地拍卖:一旦触发熔断机制,应立即停止土地拍卖行为,以阻止进一步的市场投资和土地价格的上涨。
2. 重新评估土地价格:在熔断机制触发后,应对土地价格进行重新评估,确保土地价格与市场需求相符合,避免恶性竞争和土地浪费的情况出现。
3. 引导合理开发: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土地开发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保证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开发效率和房屋供应量。
四、成都土拍熔断机制的效果和风险:1. 效果:成都土拍熔断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土地价格过高和房价波动大的情况出现,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和市场秩序,提升市场透明度和稳定性。
2. 风险:土拍熔断机制的设立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科学的预测判断能力。
如果政府判断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熔断机制的滥用或失效,进而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股熔断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近日,美国股市出现了多次熔断现象,引发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和讨论。
熔断机制是一种股市防护机制,其目的是在市场异常波动时,暂停交易,以避免过度波动对投资者造成的风险。
然而,美国股市熔断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其是否能起到预期作用的质疑。
首先,美国股市熔断的出现与全球疫情的蔓延有关。
新冠病毒的爆发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情绪的波动,从而引发了市场的异常波动。
其次,美国熔断机制的设置存在疑问。
美国股市熔断机制主要分为三级,每级都有不同的暂停交易时间和活动控制措施。
然而,根据最新的熔断报告,美国股市的熔断机制并没有按照设定的规则运行,交易暂停时间也延长了很多,这些都可能导致熔断机制的失效。
那么,对于中国股市,美国熔断机制出现的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启示是什么?首先,中国股市也应该建立健全的熔断机制。
当前,中国股市也存在一些熔断机制,如日线限制、涨跌停板等。
但是,这些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过于严格的涨跌停板将导致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对投资者和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股市应该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熔断机制,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机制。
其次,应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熔断机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异常波动时,暂停交易以避免过度波动对投资者造成的风险。
因此,中国股市应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的投资者维权机制,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最后,应该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市场异常波动。
市场异常波动的出现,往往会引发各种问题,如投资者情绪波动、交易异常等。
因此,对于市场异常波动,监管部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防范市场异常波动的发生,保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总之,美国股市熔断的出现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对于中国股市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股市应该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熔断机制和投资者保护机制,防范市场异常波动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断事件”对楼市的警示章林晓猴年伊始,“熔断事件”折腾一周后,终于暂告一段落了。
A股新年第一周四度触发熔断,两日暴跌市值蒸发逾8万亿元,投资者人均损失近16万元,无疑令人震惊。
房产与股票一样,同属中国投资市场最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这次股市财富瞬间的灰飞烟灭会否在楼市重演?这种财富瞬间的灰飞烟灭,对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这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熔断机制为何不管用熔断机制酝酿半年,推出四天即被叫暂停,引发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
熔断机制的设计,其初衷是通过“暂停交易”让市场参与者恢复理性,以避免触发程序交易引起连锁崩盘。
然而,中国A股在4天内4次熔断,其中1月7日累计交易时间不足15分钟,创单日最短交易纪录,这令世界为之侧目。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面对复杂纠结的经济现象,或许需要的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熔断机制当年为何要在美国出台?熔断机制今日中国借鉴学习为何效果不彰?从“两种货币”入手,或许不难对此作出解释,而且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其他经济现象也可以作出合理解释。
“两种货币”是指“实体货币”和“虚拟货币”。
在过去文章中,笔者曾指出,理论常常落后于现实,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更是如此。
按照现代信用货币理论来说,现代信用货币发行的依据,应当是以商品物资保证为基本依据的,其发行量也要求控制在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这部分货币暂且称之为“实体货币”。
然而,上个世纪70~80年代之后,美国开始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促进了虚拟资本快速发展,最终全球虚拟资产的交易量远远超过了商品和服务贸易。
譬如,2009年,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为4.2万亿美元,是商品和服务的90倍;金融衍生品场内交易日均成交量为10万亿美元,是产品和服务的200多倍。
当“虚拟经济规模”远大于“实体经济规模”之后,有相当部分货币的发行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商品和服务的支撑,这种货币就很难再用现代信用货币理论加以解释,这部分货币暂且称之为“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脱离实体经济,其最大特征就是高度投机性。
不同于过去实体经济时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虚拟经济产品的价格具有极大的波动性;从定价方式上说,虚拟经济产品更多侧重于心理预期定价,这种心理预期定价在市场投机者之间极易相互感染,导致市场的狂热或恐慌,加剧市场非理性波动,熔断机制就是为此应运而生的。
美国推出熔断机制,缘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指暴跌508.32点,跌幅22.6%;随后,美国熔断机制出台。
1988年2月,美国推出熔断机制至今,虽然只在1997年10月27日触发了一次熔断机制,但另一套被称为“48号规则”的盘前熔断机制,自2007年12月实施之后,已被调用77次。
对于熔断机制究竟能减缓市场波动,还是加剧市场波动,国外研究者其实并未取得一致结论。
这些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是美元,交易、结算和储备的核心是美元,当美元拥有“虚拟货币”和“实体货币”双重属性时,由于人民币发行的主渠道是外汇占款,外汇资产的主体又是美元资产,人民币与虚拟货币又岂能撇清关系?从本质上讲,人民币这些年来事实上也早已拥有“实体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双重属性了。
当然,中国与美国毕竟有很大不同,美元“虚拟货币”一方面有规模庞大的虚拟经济可以对应,另一方面又可以凭借美元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的优势地位,跨越国界将其超发到全球,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而中国以外汇占款方式为主超发的人民币“虚拟货币”只能在国内自己消化,消化的主战场又主要集中在楼市和股市,楼市和股市投机性之重、价格波动性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据统计,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增发了4万亿美元,增幅40%,中国增发了93万亿人民币,增幅230%。
中国楼市和股市最终成为海内外“虚拟货币”的主要渗透地和集结地,这就是这些年来中国楼市“十年九调、屡调屡涨”,A股涨跌起伏幅度之大举世瞩目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
A股熔断机制之所以相对于美国更加不管用,除了中国散户交易量居多,而美国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居多,中国股市相对更容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之外,更主要的是中国相对市场容量较小的股市承载着相对过多的人民币“虚拟货币”。
在美元“虚拟货币”流出中国、人民币“虚拟货币”被动收缩的大背景下,熔断机制不但未能让市场参与者冷静,反而让市场参与者更恐慌,最终起到了助跌作用。
楼市该采取何种措施房产与股票同属中国投资市场最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
A股股民财富瞬间的灰飞烟灭会否在楼市重演?对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来说,又将会造成何种冲击?这已成当前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的货币,虽然从本质上可区分为“实体货币”和“虚拟货币”,但是,麻烦就在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额头上没有刻字,没有注明这个是“实体货币”,那个是“虚拟货币”,实体货币和虚拟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的。
麻烦更在于,当数量无比庞大的虚拟货币数量渗透到实体经济之后,实体经济也会随之传染上虚拟经济之弊病,譬如价格的极大波动性;于是,“剪羊毛”和“被剪羊毛”的故事,也就随之展开了。
按照马歇尔的“四要素说”和“四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组织(企业)—利润。
劳动得到工资,土地得到地租,资本得到利息,企业获得利润,各方各得其所,井水不犯河水,大家和谐相处。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麻烦,在于虚拟货币规模飞速膨胀,导致金融资本“一个要素”如此“独大”,与其他“三个要素”(严格讲,应该是“四个要素”,另外一个要素是产业资本,为叙述的方便,这里将其忽略了),不能和谐相处了。
经济生活类似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前提是生态需要平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类生物就会遭受灭绝的威胁。
统计显示,次贷危机暴发前夕,美国金融衍生品规模高达531万亿美元,而美国2007年的GDP仅为14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一旦金融资本想要得到2.6%的回报,美国所生产的商品物资就要被它一扫而光。
次贷危机暴发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金融衍生品规模不但没有减小反而不断膨胀。
据统计,2011年华尔街大银行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数量比2008年危机高峰时还增长了41%。
如此飞速膨胀的虚拟经济规模,对应的自然是飞速膨胀的虚拟货币数量,金融资本“一个要素”如此不受节制的膨胀“独大”,绝非是其他“三个要素”所能承受的。
只不过,在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时,其他“三个要素”难以承受的问题暂时得到了掩盖;因为从货币供求角度讲,量化宽松是一种让钱不值钱的手段。
而当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进入加息通道时,其他“三个要素”难以承受的危机就不可避免地暴发了;因为加息意味着一个要素如此独大的金融资本要张开“血盆大口”了。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一松一紧背景下,一个要素如此独大的金融资本化身为海量游资大肆进出各个经济体“猎食”,其实质就是一个“剪羊毛”的过程。
资本不受节制通吃一切,最终结果必然是全球财富的高度集中。
据法国《费加罗报》1月18日报道,据非政府组织乐施会(Oxfam)发表的报告显示,世界财富集中呈现加速趋势,世界1%最富有的人收敛的财富,现已超过99%其他剩余人口所拥有的财富。
全球大宗商品包括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以及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的一路下降,虽然可以浅层次地从供求关系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但从更深层面来讲,更主要的还是与一个要素如此独大的金融资本正张开“血盆大口”有关。
A股新年第一周两日暴跌,投资者人均损失近16万元,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熔断机制,而在于“剪羊毛”过程的启动,其表现形式就是美元流出中国,人民币被动收缩。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1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33万亿美元,降至逾三年新低,低于预期3.415万亿美元,前值3.4383万亿美元;12月份外汇储备大降1079亿美元,创史上最大降幅;12月末央行口径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至24.85万亿元,下降幅度再创历史记录。
央行1月18日至21日接连出招,通过SLO、MLF、逆回购等向市场净投放资金高达9550亿元,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相对股市来说,楼市问题更加复杂,如果应对措施不当,后果自会更加严重。
楼市问题复杂性,关键在于四个“密切相关”:一是与民众财富密切相关,房地产资产约占全中国家庭财富总量的七成左右;二是与地方财政密切相关,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普遍在三成以上;三是与银行放贷密切相关,各商业银行普遍偏爱以房地产作为贷款抵押物,抵押贷款占比估计不会低于六成;四是与产能过剩密切相关,房地产上下游关联产业是产能过剩重灾区。
“熔断事件”警示我们,技术手段改变不了“虚拟货币”规模远超“实体货币”而导致金融资本在整个经济生态中“一股独大”的危害。
应对“虚拟货币”化身海量游资对实体经济的“剪羊毛”,上策是在海量游资大举进入国门之前实施“阻击”,在海量游资大肆流出国门之前实施“管制”;下策则是奉行市场原教旨主义,让海量游资如入无人之境,自由出入国门,最终“被剪羊毛”。
值得庆幸的是,在对海量游资的“阻击”上,中国除了当年在金融市场没有实施托宾税之外,在房地产领域(包括土地市场)则是打了三个漂亮的“阻击战”:一是直接对海外游资进入中国进行阻止,出台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等政策;二是出台了限购限贷政策,确保楼市成为消费市场而非投机市场;三是在农地改革上明确了“三条底线”,而不是如有些专家所建议那样,让“农村土地之肉”去喂“货币老虎之口”。
如果没有这三个“阻击战”的“先手棋”,楼市的“熔断事件”或许会早于股市发生,海量游资现或许也已在逐鹿广大的农村土地了。
当然,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现在海量游资流向已经发生改变,当前除了农地改革“三条底线”不可动摇外,楼市调控重点也应该由“阻击”转向“管制”了。
此文已发《中国地产》2016年第3期,文章标题有幸被选登在杂志封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