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地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

---技术总结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山峦起伏,四季雨水充沛,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对可溶性岩层进行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各类形式的溶蚀现象,这种喀斯特地质多表现为溶岩、溶腔、裂隙、裂谷等地质,不良地质有岩溶、顺层偏压、淤泥、特殊岩土等,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条件较差,雨水多,铁路隧道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

这种溶蚀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溶蚀使得隧道结构物局部或者全部悬空,溶蚀对运行期隧道结构也有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如溶洞、溶腔等填充物外涌,给施工现场造成困难和安全隐患;下大雨或雨季来临,洞内掌子面泥水四溢,时有掉块、坍方、冒顶,洞内施工更加困难。所以,在溶蚀地质施工铁路隧道,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对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尤为重要。

下面以息烽县郁家坡隧道坎坎坷坷、极为艰难的施工经历为例,总结出以下6点在溶蚀地质隧道施工的心得经验。

郁家坡隧道位于云贵高原黔中东缘息烽县,隧区内海拔大约有950-1200m,为低中山地貌。隧道埋深10-100m。区内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分干湿两季。

隧址区高坡陡,地表径流条件好,大气降雨多沿坡面排入沟中冲走,地表水较少,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

郁家坡隧道设计全长806m,地处岩溶发育地区,而且多处浅埋、偏压。2013年6月1日开工,计划2015年5月底完工,工期24个月,采用单口掘进(隧道进口),早期开挖时掌子面经常有涌泥、坍方,甚至隧道冒顶发生,工程进度非常缓慢,2014年11月底,18个月进尺累计不足200m,每月进尺不足10m,原因是大部时间花在处理涌泥、塌方、冒顶等工程事故上面。为保证隧道按期完成,不影响铺轨工作,就必须加快速度,于是监理和施工方一起仔细认真调查分析影响进度的各种原因,最后研究决定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郁家坡隧道顶部地表水进行截、堵、引、排。

为减小地表水下渗对隧道施工产生的不良影响,施工前在隧道掌子面里程前后100m、左右60m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截、堵、引、排,尤其是沟谷处,路线中心线上有50m处截、堵,用直径300mm的PVC管引排到下游,并在沟底做一条浆砌排水沟,以便雨水多的时候排泄较大流量的雨水、洪水。

这样处理数段沟谷及地表之后,发现洞内渗漏水环境明显减少,文明施工也比以前好了许多,掌子面涌泥、坍方现象也减少了,没了返工窝工,进度加快了约30%~50%。。

2.加强隧道超前地质探测及隧道地质描述,为初期支护参数增减提供依据。

任何坍方、冒顶,只要仔细观察,都是有预兆的,比如地表沉降迅速变化,洞内掌子面有掉快,仰拱附近初支混凝土有裂纹、掉片,洞内观测点沉降变化较快。所以做好地质调查和超前探测、沉降观测工作很有必要。

郁家坡隧道现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警防范。采用地质调查法+物探法(TSP202+地质雷达+红外探水)+超前钻探法(3孔+加深炮孔)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围岩,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法并加强支护参数。施工中逐段核实围岩级别,做好围岩构造节理的产状与分布状况的调查,对因构造节理形成的不稳定部位加强支护,防止坍塌;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压缩施工工序间距,精心组织施工。

为防止仰拱下沉及隧道运行期的安全,在仰拱纵向每5m一个断面横向间距5m共三个点向下钻探5m深,灌水检查仰拱下面是否有溶洞、溶腔,如有则及时填石或注浆处理,以此保证隧道仰拱运行期安全和质量。超前钻探3个孔主要是上台阶向前方一次钻探约30m第二次钻探需要搭接5m(重叠),另外2孔中台阶位置向外侧斜插月45度角打入,深度约30m,用来检查溶洞、溶腔等,如有,则采取浆砌或C25混凝土回填,拱顶处理采用喷射混凝土到一定厚度,然后喷砂处理(缓冲顶上掉块、坍方)。

3.掌子面开挖工法、方法。该隧道净空尺寸设计已定,开挖施工方法根据围岩级别、埋深不同,分别采用CRD和三台阶开挖工法施工,为避免掌子面(因为震动)塌方、掉块,隧道掌子面开挖采用挖掘机破碎

头开挖,未采用爆破法施工(早期爆破施工,掌子面坍方较多),这样有利于保护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坍方,为初期支护提供良好条件,而且节省时间。

4、加强隧道施工初期支护。短开挖,强支护,当然也要快支护,开挖完后初期几个小时沉降最为明显。中管棚、超前小导管、系统锚杆、拱架(V级围岩I20a间距50cm)、网片等,注浆完毕喷射混凝土(湿喷)连续作业,预埋沉降观测标志,首次观测记录。随着后续工序展开,一直要按照规定(或加大)频率进行观测沉降和收敛值,为初期支护参数增减提供基本数据。

5.加强隧道顶部地表和洞内沉降观测,里程洞内纵向为掌子面到二衬段落的沉降、收敛值,地表纵向掌子面前30m到二衬段落每5m一个断面左右5m一个点、横向左右约60m到二衬段落的沉降观测,及地面裂缝的有无、是否增大等情况的巡视观测,做好内业记录,分析变化趋势,为施工支护参数增减提供基础依据。

在开挖下台阶、尤其是开挖仰拱时,沉降值及收敛值变化较大,这时候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尽快促使仰拱封闭形成承载环;或者沿中台阶高度设置数道水平钢拱架加喷射混凝土水平横撑,然后竖向均布钢拱架支撑,辅助径向小导管注浆等措施稳定围岩,使得围岩沉降、收敛减缓至接近稳定。在初支沉降基本稳定且初支不侵限二衬时应尽早完成二衬施工。

6.地表注浆,尽管采取了上述方法,工程进度仍达不到计划目标,经过研究又增加了浅埋段地表注浆,同时增开了另一洞门施工(出口),在隧道未开挖区域的地表,2倍洞宽高度埋深范围内,进行纵横3m×3m梅花形布置的地表注浆,孔深在隧道顶部1~5m,此举效果明显,之后洞内施工再无掉块、坍方,进度加快不少,最终按在计划工期(调整后)2015年11月底前开通完工,比原计划晚了6个月,但是没有影响铺轨工作。

总之:郁家坡隧道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地理复杂,岩层多变,加之雨水多,工期紧,开始施工时因为考虑隧道不长,影响不了工期,所以不够重视,在工期吃紧情况下 ,才仔细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得当,如采用地表水引排、加强地质及超前观测、洞内外沉降频率加大、开挖方法得当,初期支护及时等措施和最后地表注浆、增开洞口措施,工期才如期(调整后)完成。这6点经验都是在付出代价后获得,所以尤显弥足珍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