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

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

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

一、硬度检验: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

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230 -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合并了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0-200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合并了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式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

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通常周期式加热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应在淬火后、回火后均从料框的上、中、下部位抽检6-9件/炉,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热处理硬度检测标准

热处理硬度检测标准

热处理硬度检测标准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可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强度要求。

而硬度检测则是评定材料是否符合热处理标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硬度检测的相关标准和方法。

1. 硬度检测的标准。

热处理后的材料硬度检测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硬度检测标准包括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标准、巴氏硬度(Brinell Hardness)标准和维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标准等。

这些标准都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设备,用于评定材料的硬度值。

2. 硬度检测的方法。

硬度检测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洛氏硬度检测主要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载荷,然后测量材料表面的残留印痕深度来确定硬度值。

巴氏硬度检测则是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载荷,然后测量压痕的直径来计算硬度值。

而维氏硬度检测则是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载荷,然后测量压痕的对角线长度来计算硬度值。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硬度检测。

3. 硬度检测的设备。

进行硬度检测需要使用相应的硬度检测设备。

常见的硬度检测设备包括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巴氏硬度计和维氏硬度计等。

这些设备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具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和精度。

在进行硬度检测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硬度检测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硬度检测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需要保证待测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和清洁度,以免影响硬度检测的准确性。

其次,在进行硬度检测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标准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载荷和时间,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需要对硬度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热处理硬度检测是热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

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

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热处理是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真空热处理和调质处理等基本工艺。

A.退火: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B.正火: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C.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D.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E.调质处理: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F.真空热处理(又称为光亮淬火):真空热处理是真空技术与热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热处理技术。

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真空热处理可实现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可去掉工件表面的磷屑,并有脱脂除气等作用,从而达到表面光亮净化的效果。

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表面热处理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一类是化学热处理。

A.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B.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硬度测量介绍没有比这个更详细的

硬度测量介绍没有比这个更详细的
2


概念: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是评 价金属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硬度试验可以反映金属材 料在不同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性能的差异。 分类:按测试方法分为压入法和划痕法; 按施加载荷情况分静载法(如布、洛、维氏硬度)和动载法(如肖氏 硬度); 特点: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量范围广; 2)与材料化学成分、热处理和金相组织有一定的联系,在原材料 检查和热处理质量控制方面有重要作用; 3)压痕小,非破坏性,特别适用于表面检验,如脱碳、渗碳(氮)、 表面淬火和零部件的成品检验; 4)与抗拉强度存在一定的经验关系,可以通过硬度测定来推断金 属材料的强度;另外,硬度还和金属的切削、成型和焊接性能 有关,可以用来评定材料的工艺性好坏.
9
显 微 硬 度
优点: 1)不存在布氏硬度试验时,要求载荷P和压头直径D所规定条件的约束,以 及压头变形问题; 2)不存在洛氏硬度法那种硬度值无法统一的问题,不仅载荷可以任意选取, 而且材质不论软硬,测量数据稳定可靠,精度高; 缺点: 硬度值需通过测量对角线长度后才能计算(或查表)出来,因此测量效率 不如洛氏硬度高。 附:
6
显 微 硬 度
概念:用小的载荷把硬度测试的范围缩小到显微尺度以内就称为显微硬 度。显微硬度是金相分析中常用的测试手段之一。加在锥形金刚 石压头上的负荷极小,从数克到数百克,在试样上所留的压痕也 极微小,压痕对角线一般只有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用金相显微 镜测量),因而使得欲评定某一相或结构组分的硬度成为可能,进 而为组织分析或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分类:1)锥面夹角为136°的正方锥体压头,又称维氏(Vikers)锥体, d1=d2。它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及欧洲各国均采用这一类型 的压头;符号:HV—维氏硬度 2)菱面锥体压头,又称克诺伯(Knoop)型压头。7d1=d2此类压 头在美国使用较为普遍;符号:HK—努氏硬度

热处理硬度检测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热处理硬度检测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G-2002球罐热处理后硬度检测方案
2008年3月3日
一、编制原因
2007年11月30日,G-2002球罐进行热处理工作,在热处理升温有21个测温点(共有24个测温点)到达标准要求的600±25℃时,处在球罐顶部区域第18、19、21测温点在保温过程中始终低于标准下限的575℃以下,第18点、19点为550℃,第21点为560℃,热处理结束后,我们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认定是由于热电偶或温度自动记录仪出现机械故障造成的热处理曲线失真(具体原因已经在2008年2月29日下午召开的专题会上说明,详见会议纪要),实际热处理温度已经符合规范要求,现热处理后焊接试板力学性能试验已经合格,为进一步证实球罐热处理已经符合要求,特编制热处理后硬度检测方案。

二、检测原理
对球壳板上第18、19、21点所在位置及其周边进行硬度检测,得出一组数据;另选两点热处理温度符合要求的球壳板表面进行硬度检测,得出第二组数据,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第18、19、21点的硬度是否与其它合格位置基本一致。

检测单位应是施工单位以外的第三方。

三、检测方法
在第18、19、21测温点为中心半径500mm范围内取2点,与这三点距离最近的焊缝上在热影响区、焊道任意取3点,进行硬度测试,(应力主要集中在焊道、热影响区)经硬度测试值HB<185,说明热处理达到了消除应力的效果。

在同一圆周上测量16、17两个测温点,对热影响区、焊道任意3点进行硬度测试,测得一组数据,与第18、19、21测温点测得一组数据相比较,如果两组数据基本接近,说明第18、19、21测温点温度没有上去的原因是由于热电偶或温度自动记录仪出现机械故障造成的热处理曲线失真。


G-2002球罐板赤道带热电偶分布示意图
东。

2硬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2硬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3.2主要工程量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1
锅炉受热面
约30000

每台机组
2
锅炉本体管道
约1000

每台机组
3
锅炉附属管道
约500

每台机组
4
汽机四大管道
约400

每台机组
5
汽机附属管道
约500

每台机组
6
其它
/
/
待定
4.编制依据
4.1制造厂、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4.2《电力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L/T 678—2013
报告一式二份,交专工处理。
6.4完工事项
硬度测试工作完成后,对已检测的部件进行标识并做好后处理,整理好器材及辅助材料撤离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7.质量控制措施
7.1对测试中出现的异常值需查明原因分别对待。
7.2由于操作原因造成的硬度测试值的偏差,应删去偏离值,重新测试。
7.3对不明原因的较多偏离值的出现,应采取扩大检验范围和多点测试的手段进行硬度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及时汇报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决定是否复测验证和处理。
7.4若是试件原因如:过轻不稳或测试表面有覆盖物或打磨过于粗糙等原因,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测试。
8.精细化管理、洁净化施工
8.1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认真检验,严格把关,做到检测数值真实、准确。
8.2金属检验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反映检验质量;检验人员持证上岗率100%;计量器具周检率100%;检验结果正确率100%;检验报告正确率>98%。
11.1临时用电 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热处理检验方法国家标准

热处理检验方法国家标准

中国热处理检验规范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

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

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

为此,为了提高我公司热处理产品质量,遵循热处理相关标准,按零件图纸要求严格执行,特制定本规范一、使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零件加工部所有热处理加工零件。

二、硬度检验: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

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

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热处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产品或零件的内在质量及性能。

在生产中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所有的热处理零件从原材料进厂开始,每一道热处理工序后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能直接转入下道工序,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另外在热处理生产中一个称职的检验员,只是按照技术要求对热处理后的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和把关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任务是当好参谋。

在热处理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看操作者是不是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工艺参数是否正确。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帮助操作者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可能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各种因素都控制起来以保证生产出质量优良、性能可靠、用户满意的合格品。

一、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一)预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原材料的组织、软化,以便于机械加工,消除应力,获得理想的热处理原始组织等。

对有些大件预先热处理也是最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一般采用正火及退火。

1)铸钢件的扩散退火由于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晶粒易粗大,在退火后还应再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

2)结构钢的完全退火一般用于中低碳钢铸件、焊接件、热轧及热锻件的改善组织、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应力等。

3)合金结构钢的等温退火主要用于42CrMo等钢的退火。

4)工具钢的球化退火球化退火的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及冷变形性能。

5)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的目的是消除铸钢件、焊接件、机加工件的内应力,减少后工序的变形与开裂。

6)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是消除工件的冷作硬化。

7)正火正火的目的是改善组织、细化晶粒,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上述退火与正火获得的组织都是珠光体。

在质量检验中,重点是做工艺参数的检查,即在退火及正火进行过程中,做流动检查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这是首要的,在过程结束后主要检验硬度,金相组织,脱碳深度,及退火正火目的项,带状,网状碳化物等。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一、常用热处理零件硬化层深度、渗层深度有关术语、定义、代号和适用范围及检测方法附注:①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 4.903N~49.03N(0.5kgf~5kgf)内的某一试验力和其他值的极限硬度值,在特殊情况下要注明,如Dc49.03/515=0.6表示采用试验力49.03N(5kgf),极限硬度值为515HV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等于0.6mm;②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4.903N~49.03N(0.5kgf~5kgf)内的某一试验力和其他值的极限硬度值,在特殊情况下要注明,如Ds4.903/0.9=0.6表示采用试验力4.903N(0.5kgf),极限硬度值等于零件表面所要求的最低硬度的0.9倍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等于0.6mm;③测量方法有显微组织测量法和显微硬度测量法,选择的测量方法和它的精度取决于硬化层的性质和估计的深度。

由于测量方法也影响到测量结果,因此选择哪种方法测量及何种试样形式,必须在图纸和工艺上预先规定;④当工艺/图纸没有规定测量方法时,优先采用显微硬度法。

用显微硬度测量法检测时,一般试验力用1.96N(0.2kgf)的界线显微硬度为基体硬度加30HV,除非工艺/图纸另有规定;⑤试验力为0.9807N(0.1kgf)(HV0.1),极限硬度值HG一般规定为基体硬度加30HV。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其他试验力的显微硬度和极限硬度值;⑥试验力为0.9807(0.1kgf)(HV0.1),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其他试验力的显微硬度和极限硬度值;⑦测量方法有硬度法和金相法两种,采用哪种测量方法应预先规定。

硬度法规定采用试验力为2.94N(0.3kgf)的维氏硬度,从试样表面测至比基体硬度高50HV处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对于渗氮层硬度变化很平缓的钢件(如碳钢、低碳低合金钢制件)可从试样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比基体维氏硬度值高30HV处。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概述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概述

2.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在热处理工艺中,钢的加热目的是为了获得奥氏体,奥氏体是钢在 高温状态时的组织,其强度及硬度高,塑性良好,晶粒的大小、成分及 其均匀化程度,对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钢在加热 时,为了得到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 间,以求在冷却后获得高性能的组织。 3.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成分相同的钢经加热获得奥氏体组织后, 以不同的速度冷却时,将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见表2-1。
镀镍的作用:镍可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增加钢的强度、韧 性、耐热性,增加钢的防腐蚀、抗酸性及其导磁性等。镍 还能够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增加钢的硬度。 此外,在钢的热加工中,镍又有防止铜对金属表面产生有 害影响之功能。
碳素钢
(2)中碳钢
(3)高碳钢
(碳含量0.25%-0.6%)
(碳含量0.6%-2.11%)
二、铸铁
铸铁中的碳主要以渗碳体和石墨两种形式存在,根据碳的存在 形式不同,铸铁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白口铸铁 (2)灰铸铁碳 (3)麻口铸铁 根据铸铁中石墨形态不同,铸铁又可分为:灰铸铁中的石墨呈 片状;可锻铸铁中的石墨呈团絮状;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球状,蠕 墨铸铁中的石墨呈蠕虫状。
时效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80~200度,保温5~20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随炉 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目的:1. 稳定钢件淬火后的组织,减小存放或使用期间的变形;2.减轻淬火 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内应力,稳定形状和尺寸。 应用要点:1. 适用于经淬火后的各钢种;2.常用于要求形状不再发生变化的 紧密工件,如紧密丝杠、测量工具、床身机箱等。
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 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目的: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洁程度;2.减小淬火时的变形 和开裂;3.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要点:1.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钢;2. 不 仅可以作为各种较为重要结构的最后热处理,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紧密零件, 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以减小变形。

金属硬度检测的试验方法

金属硬度检测的试验方法

摘要硬度是评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硬度的实质是材料抵抗另一较硬材料压入的能力。

硬度检测是评价金属力学性能最迅速、最经济、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

硬度检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测定材料的适用性,或材料为使用目的所进行的特殊硬化或软化处理的效果。

对于被检测材料而言,硬度是代表着在一定压头和试验力作用下所反映出的弹性、塑性、强度、韧性及磨损抗力等多种物理量的综合性能。

由于通过硬度试验可以反映金属材料在不同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性能的差异,因此硬度试验广泛应用于金属性能的检验、监督热处理工艺质量和新材料的研制。

金属硬度检测主要有两类试验方法。

一类是静态试验方法,这类方法试验力的施加是缓慢而无冲击的。

硬度的测定主要决定于压痕的深度、压痕投影面积或压痕凹印面积的大小。

静态试验方法包括布氏、洛氏、维氏、努氏、韦氏、巴氏等。

其中布、洛、维三种试验方法是应用最广的,它们是金属硬度检测的主要试验方法。

另一类试验方法是动态试验法,这类方法试验力的施加是动态的和冲击性的。

这里包括肖氏和里氏硬度试验法。

动态试验法主要用于大型的,不可移动工件的硬度检测。

关键词:硬度;物理量;试验方法;力学性能Abstract第1章引言 (5)1.1金属材料硬度的定义 (5)1.2硬度试验的作用和特点 (5)1.3常用硬度试验方法的分类 (6)第二章金属材料硬度的检测方法 (8)2.1 洛氏硬度检测方法 (8)2.1.1原理 (8)2.1.2符号和计算公式 (8)2.1.3检测过程及其示意图 (9)2.1.4洛氏硬度标尺及技术参数 (12)2.1.5标尺的应用原则 (12)2.1.6应用范围及其特点 (13)2.1.7检测及注意事项 (13)2.2布氏硬度检测方法 (18)2.2.1原理 (18)2.2.2计算公式 (18)2.2.3相似原理及其应用 (19)2.2.4 K值于K常数的选用 (20)2.2.5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21)2.2.6检测方法和技术条件 (21)2.3维氏硬度检测方法 (24)2.3.1原理 (24)2.3.2范围、符号和说明 (24)2.3.3 计算公式 (25)2.3.4相似原理 (26)2.3.5应用及其特点 (27)2.3.6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28)2.3.7试样最小厚度于检测力间关系 (29)第三章方法选用和硬度要求 (30)3.1硬度检测方法的选用 (30)第四章金属硬度检测技术现状及其展望 (34)4.1硬度计发展现状 (34)4.2现代硬度计量测试的发展趋势 (35)4.3现代硬度计的展望 (35)附录A 部分发达国家有关硬度试验方法标准号(不是全部) (37)第1章引言1.1金属材料硬度的定义硬度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中最常见的一个性能指标。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操作及硬度测定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操作及硬度测定

560~670 660~760
3、淬火加热温度 对亚共析钢是 Ac3 十(30~50 ℃);对共析
钢是和过共析钢是 Ac1 十(30~50 ℃),见图 2-2 所示。在此温度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
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
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
体所组成。
钢的临界温度 Ac1、Ac3 及 Accm,在热处 理手册或合金钢手册中均可查到,再经过计算
750
840~860
60
725
766
295
743
770~800
T7
730
770
700

780~800
T8
730

700

780~800
碳素工具钢
T10
730
800
700

780~800
T12
730
820
700

780~800
T13
730
830
700

780~800
4、回火温度
钢经过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质硬而脆,并且工件内部存在很大的内应力,如果直接
3
C.高温回火 是在 500~650 ℃进行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为 HRC25~35。
用于结构零件的热处理。其综合机械性能较好。淬火加高温回火叫调质处理。
D.高于 650 ℃的回火为珠光体,硬度较低。
表 2-3 45 钢淬火后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
类型
回火温 度/℃
回火后组织
回火后硬度 (HRC)
完全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亚共析钢,Ac3 十(30~50℃);球化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共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一、常用热处理零件硬化层深度、渗层深度有关术语、定义、代号和适用范围及检测方法1附注:①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 4.903N~49.03N(0.5kgf~5kgf)内的某一试验力和其他值的极限硬度值,在特殊情况下要注明,如Dc49.03/515=0.6表示采用试验力49.03N(5kgf),极限硬度值为515HV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等于0.6mm;②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4.903N~49.03N(0.5kgf~5kgf)内的某一试验力和其他值的极限硬度值,在特殊情况下要注明,如Ds4.903/0.9=0.6表示采用试验力4.903N(0.5kgf),极限硬度值等于零件表面所要求的最低硬度的0.9倍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等于0.6mm;③测量方法有显微组织测量法和显微硬度测量法,选择的测量方法和它的精度取决于硬化层的性质和估计的深度。

由于测量方法也影响到测量结果,因此选择哪种方法测量及何种试样形式,必须在图纸和工艺上预先规定;④当工艺/图纸没有规定测量方法时,优先采用显微硬度法。

用显微硬度测量法检测时,一般试验力用1.96N(0.2kgf)的界线显微硬度为基体硬度加30HV,除非工艺/图纸另有规定;⑤试验力为0.9807N(0.1kgf)(HV0.1),极限硬度值HG一般规定为基体硬度加30HV。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2其他试验力的显微硬度和极限硬度值;⑥试验力为0.9807(0.1kgf)(HV0.1),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其他试验力的显微硬度和极限硬度值;⑦测量方法有硬度法和金相法两种,采用哪种测量方法应预先规定。

硬度法规定采用试验力为2.94N(0.3kgf)的维氏硬度,从试样表面测至比基体硬度高50HV处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对于渗氮层硬度变化很平缓的钢件(如碳钢、低碳低合金钢制件)可从试样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比基体维氏硬度值高30HV处。

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

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

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表面热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其硬度检验方法如下:1、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

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硬度检测可采用维氏硬度计,也可采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

试验力(标尺)的选择与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工件表面硬度有关。

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试验的选择可参照表1、表2和表3。

表1 维氏试验力的选择表2 表面洛氏硬度标尺的选择表3洛氏硬度标尺的选择表1~表3分别是采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时,对应于不同的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化层深度和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值维氏硬度试验力和洛氏、表面洛氏硬度标尺的选择表。

由表1~表3可知:1.1维氏硬度计是测试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重要手段,它可选用0.5~100kg的试验力,测试薄至0.05mm厚的表面硬化层,它的精度是最高的,可分辨出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微小差别。

另外,有效硬化层浓度也要由维氏硬度计来检测,所以,对于进行表面热处理加工或大量使用表面热处理工件的单位,配备一台维氏硬度计是有必要的。

1.2表面洛氏硬度计也是十分适于测试表面淬火工件硬度的,表面洛氏硬度计有三种标尺可以选择。

可以测试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尽管表面洛氏硬度计的精度没有维氏硬度计高,但是作为热处理工厂质量管理和合格检查的检测手段,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况且它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较低,测量迅速、可直接读取硬度值等特点,利用表面洛氏硬度计可对成批的表面热处理工件进行快速无损的逐件检测。

这一点对于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厂具有重要意义。

1.3当表面热处理硬化层较厚时,也可采用洛氏硬度计。

当热处理硬化层厚度在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

1.4维氏、洛氏和表面洛氏三种硬度值可以方便地进行相互换算,转换成标准、图纸或用户需要的硬度值。

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实测硬度

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实测硬度
【工艺方法】:软氮化
【工艺参数】:560℃×6h
【渗层深度】:DN=0.20
【实测硬度】:327~348HV5,319~336HV10
【工件材料】:45#钢
【工艺方法】:软氮化
【工艺参数】:555℃×10h
【渗层深度】:DN=0.25
【实测硬度】:328~347HV5,348~366HV10
【工件材料】:20CrMo
【工件材料】:QT450—10
【工艺方法】:氮碳共渗
【工艺参数】:560°C×6h
【渗层深度】:白层厚≥0.008mm
【实测硬度】:600HV0.2左右
【工件材料】:H13
【工艺方法】:氮碳共渗
【工艺参数】:560°C×4h
【渗层深度】:白层厚≥0.001mm
【实测硬度】:≥800HV0.1
工件材料】:38CrMoAl
【工件材料】:38CrMoAl
【工艺方法】:辉光离子氮化
【工艺参数】:550℃×18h
【渗层深度】:0.40mm
【实测硬度】:980HV5
【工件材料】:20CrMo
【工艺方法】:气体软氮化
【工艺参数】:570℃×8h
【渗层深度】:0.35mm,白亮层0.0075
【实测硬度】:齿表面硬度720HV1、齿心部硬度22HRC
【工艺方法】:氮化
【工艺参数】:520°C×15h+560°C×16h+530°C×15h
【渗层深度】:0.15~0.20mm
【实测硬度】:927~1113HV0.2,896~979HV1,716~756HV5
【工件材料】:42CrMo
【工艺方法】:氮化
【工艺参数】:500°C×12h+520°C×13h

热处理后焊缝硬度检测方法

热处理后焊缝硬度检测方法

热处理后焊缝硬度检测方法
热处理后焊缝硬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具和材料:硬度计、焊缝试样、热处理工艺记录等。

2. 清理试样:用砂纸或磨床将焊缝试样表面打磨平整,去除氧化皮和杂质。

3. 确定检测位置:在焊缝上选择合适的检测点,一般选择焊缝的顶部或侧面,避开焊接缺陷和不规则区域。

4. 检测硬度:将硬度计放置在焊缝上,按照规定的试验力、加载时间和卸载时间进行操作,读取硬度值。

5. 记录数据:将检测到的硬度值记录在热处理工艺记录中,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6. 比较标准:将检测到的硬度值与相应的硬度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硬度检测应该在热处理后尽快进行,以免试样表面氧化或出现其他变化。

同时,检测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硬度计在热处理行业使用 硬度计操作规程

硬度计在热处理行业使用 硬度计操作规程

硬度计在热处理行业使用硬度计操作规程热处理是提高和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及可靠性、提高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其行业水平的高低对制造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热处理行业除了少数厂家外,总体水平远不能热处理是提高和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及可靠性、提高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其行业水平的高低对制造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热处理行业除了少数厂家外,总体水平远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热处理行业面临的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这其中,我国的热处理检测设备更为落后。

严重的限制和阻碍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的防止产品出现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下面我就机械零件、工模具热处理后*常用的硬度测试来举例。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的一个指标,硬度值实际上不是一个单位的物理量,它是表征着材料的弹性、塑性、形变、强化率、强度和韧性等一系列不同物理量组合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一般可以认为硬度是指金属表面上不大体积内抵抗变形破裂的能力。

采用便携式里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检测的实用价值在于不必破坏工件并可成批检验零件,已成为产品质量检查、制定合理工艺和分析产品质量的重要实验方法之一。

结构件及模具检测实际使用情况一、用里氏硬度计测试硬度来分析、验证大型齿轴、内齿圈预处理工艺及渗碳淬火工艺的方法:1、预处理工艺后测试这道工艺操作后的质量直接影响渗碳工艺操作后齿轴、内齿圈渗碳层硬度分布的均匀性、齿部的变形量。

更重要的是芯部的强度(未渗层)。

当用里氏硬度计测试齿轴的齿部及柄部、内齿圈的外圆内径及端面,如果发现测试的同一区域硬度*高和*低的相差较大,在审查仪表炉温、装炉方式、工艺冷却方式都正常的前提条件下,就可根据硬度值高低差值及分布的状况,推断出工件内组织存在着偏析或带状组织。

如金相图片显示的带状偏析因为用硬度法测试的实况是测试点在黑色的珠光体带硬度偏高,在白色铁素体带硬度偏低。

这种组织缺陷在随后的渗碳淬火工艺操作中是不可能消除,而是被保留下来。

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整理版]

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整理版]

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表面热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其硬度检验方法如下: 1、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

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硬度检测可采用维氏硬度计,也可采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

试验力(标尺)的选择与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工件表面硬度有关。

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试验的选择可参照表1、表2和表3。

表1 维氏试验力的选择表2 表面洛氏硬度标尺的选择表3洛氏硬度标尺的选择表1~表3分别是采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时,对应于不同的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化层深度和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值维氏硬度试验力和洛氏、表面洛氏硬度标尺的选择表。

由表1~表3可知:1.1维氏硬度计是测试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重要手段,它可选用0.5~100kg的试验力,测试薄至0.05mm厚的表面硬化层,它的精度是最高的,可分辨出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微小差别。

另外,有效硬化层浓度也要由维氏硬度计来检测,所以,对于进行表面热处理加工或大量使用表面热处理工件的单位,配备一台维氏硬度计是有必要的。

1.2表面洛氏硬度计也是十分适于测试表面淬火工件硬度的,表面洛氏硬度计有三种标尺可以选择。

可以测试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尽管表面洛氏硬度计的精度没有维氏硬度计高,但是作为热处理工厂质量管理和合格检查的检测手段,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况且它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较低,测量迅速、可直接读取硬度值等特点,利用表面洛氏硬度计可对成批的表面热处理工件进行快速无损的逐件检测。

这一点对于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厂具有重要意义。

1.3当表面热处理硬化层较厚时,也可采用洛氏硬度计。

当热处理硬化层厚度在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

1.4维氏、洛氏和表面洛氏三种硬度值可以方便地进行相互换算,转换成标准、图纸或用户需要的硬度值。

swrch35k热处理硬度 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swrch35k热处理硬度 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swrch35k热处理硬度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SWRCH35K是一种常见的钢材,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工艺,通过控制钢材在高温条件下的冷却速率来改变其硬度和力学性能。

本文将重点讨论SWRCH35K钢材的热处理硬度,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与概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概括和介绍。

其次,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SWRCH35K钢材以及热处理对硬度的影响,并概述了已有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将介绍实验方法和材料选择,包括实验方法的具体步骤以及样品准备方案。

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展示试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热处理工艺下SWRCH35K钢材的硬度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其硬度的主要因素。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SWRCH35K钢材的热处理硬度,并解释说明其工艺与硬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SWRCH35K硬度变化趋势的分析,我们将探讨影响它硬度的主要因素。

这将有助于优化工业生产中对SWRCH35K钢材热处理过程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此外,本文还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展望,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2. SWRCH35K热处理硬度解释说明与概述2.1 SWRCH35K概述SWRCH35K是一种碳素钢材料,具有高的加工性能和机械强度。

它通常用于制造螺栓、螺母、轴承等零部件,其硬度对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磨性至关重要。

2.2 热处理对硬度的影响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对于SWRCH35K这样的碳素钢材料而言,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硬度。

在加热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并通过快速冷却来锁定这种结构,从而使材料达到更高的硬度。

2.3 SWRCH35K热处理工艺与硬度关系的研究现状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SWRCH35K热处理工艺与硬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技术,它通过对天车驱动轮表面进行热处理,改善其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从而提高天车的寿命和运行效率。

在现代工业中,天车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搬运设备,广泛应用于码头、仓库、制造业等领域。

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天车驱动轮承受着重大载荷并与地面接触,其表面容易受到摩擦、磨损、腐蚀等因素的影响而退化。

因此,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和提升天车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完成后,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

正文分为三个主要章节:定义和背景、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以及常见方法和技术。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介绍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随后,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的常见方法和技术。

接下来,在第四章中,我们将集中讨论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控制与优化相关内容,包括温度控制与调节方法、时间参数优化与控制策略,以及工艺气氛与冷却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最后,在第五章中,我们将总结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的全面概述,介绍其定义、背景和应用领域,并详细阐述常见的方法和技术。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控制与优化策略,并介绍表面硬化机理和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并对该技术领域有所启发,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

2. 正文:2.1 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的定义和背景天车驱动轮表面热处理工艺是指对天车驱动轮表面进行一系列的加热处理过程,以改善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天车驱动轮作为天车系统中的核心零部件,承受着重要的载荷和摩擦力,因此其表面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性能十分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概述
表面热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其硬度检验方法如下:
1、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

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硬度检测可采用维氏硬度计,也可采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

试验力(标尺)的选择与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工件表面硬度有关。

这里涉及到三种硬度计。

维氏硬度计是测试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重要手段,它可选用0.5~100kg的试验力,测试薄至 0.05mm厚的表面硬化层,它的精度是最高的,可分辨出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微小差别。

另外,有效硬化层深度也要由维氏硬度计来检测,所以,对于进行表面热处理加工或大量使用表面热处理工件的单位,配备一台维氏硬度计是有必要的。

表面洛氏硬度计也是十分适于测试表面淬火工件硬度的,表面洛氏硬度计有三种标尺可以选择。

可以测试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尽管表面洛氏硬度计的精度没有维氏硬度计高,但是作为热处理工厂质量管理和合格检查的检测手段,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况且它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较低,测量迅速、可直接读取硬度值等特点,利用表面洛氏硬度计可对成批的表面热处理工件进行快速无损的逐件检测。

这一点对于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厂具有重要意义。

当表面热处理硬化层较厚时,也可采用洛氏硬度计。

当热处理硬化层厚度在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

维氏、洛氏和表面洛氏三种硬度值可以方便地进行相互换算,转换成标准、图纸或用户需要的硬度值。

相应的换算表在国际标准ISO、美国标准ASTM和中国标准GB/T中都已给出。

在沈阳天星网站的技术资料栏目中这三种换算表都可以找到。

2、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

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而工件的芯部又具有高的强韧性。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

硬化层深度还是要用维氏硬度计来检测。

检测从工件表面到硬度降到50HRC那一点的距离。

这就是有效硬化深度化学热处理工件的表面硬度检测与表面淬火热处理工件的硬度检测相近,都可以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来检测,只是渗氮厚的厚度较薄,一般不大于0.7mm,这时就不能再采用洛氏硬度计了。

3、局部热处理
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较高,可用感应加热等方式进行局部淬火热处理,这样的零件通常要在图纸上标出局部淬火热处理的位置和局部硬度值。

零件的硬度检测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硬度检测仪器可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值,如热处理硬化层较浅,可采用表
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