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优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海陆的变迁〔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论根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
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络。
教学方法:老师提问,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老师再讲解、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第1节“大洋和大洲〞,导入新课:展示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示意草图〞,让学生指认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及名称,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目的:为下面讲授新课奠定根底〕二、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导入:有谁知道“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其实古人早就发觉到海陆的是变化的,因此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海陆是怎样变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一、沧海桑田2. 看教材图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由此得出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1.地壳的变动、2. 海平面升降、3. 人类活动的影响〕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3. 阅读课本材料,理解魏格拉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4. 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2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周围一片汪洋→6500万年前大陆与海洋别离→如今七大洲四大洋的状况5. 参照课本图,讨论大西洋是如何形成的?太平洋将来的命运会怎样?〔1:以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洲与南北美洲渐渐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的。
2:太平洋会消失,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美洲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7.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处于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
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地球科学研究说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了解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以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理解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表现。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水平。
3.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
2.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以实际例子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运动与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等。
呈现一些实例,如大陆漂移、海陆变迁的地理意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海陆变迁原因和实例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一. 教材分析《2.2 海陆的变迁》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地图的阅读能力已初步形成。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具体实例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和提升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地理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3.地理坐标系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和实例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地图材料:准备世界地图、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问题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如海平面上升、陆地沉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向学生介绍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分界线。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地图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2.2.2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
第 1 页 共 3页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全球分为 大板块,各大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一般来 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 , 多 。
1.生结合课文,说出板块构造 学说的内容。师指导学生利用 歌谣进行记忆。 歌谣记忆: 板块构造学 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 交界地震多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重点 难点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尤其能解释世界上一些著名山系的形成和火山、地震带 的分布。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同学们, 还记得 5.12 是什么 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 日子吗?(汶川地震纪念日)对, 四年前的 5 月 12 日,一声撕心裂 学生回忆汶川地震及日本 肺的巨响,一个地动山摇的震颤, 地震时的情景,激起求知欲和 一场摧肝断肠的灾难, 降临在泱泱 探究欲。 巴蜀;去年日本又发生了特大地 震,并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给日 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影响 了全球环境。 你知道产生这些大地 震的原因吗?本节课咱们就来探 究这个问题。
(3)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
3. 学生读图 2.22, 找出板块运 动的两种形式。 4. (1) 生读图分析, 组内讨论、 交流,回答。 ( 因为红海处于非洲板块 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发生 张裂运动,所以红海在不断扩 张,有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 (2)小组讨论探究回答。 ( 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 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 块之间产生碰撞挤压运动,距 离在缩小,所以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 (3)观察、思考、讨论、回 答。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1.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沧海。
(1)你能找到哪些证明沧海桑田变化的例子呢?(2)请说出导致沧海桑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海陆变迁?模拟实验: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小旗的陆地变成海洋呢?(可用材料:水)(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 1/4 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会不断扩大?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主要的因素是哪一个?1.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出示地球“活动论”和地球“固定论”2.设置小小科学家环节:观察世界局部图,说一说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追问:你知道是谁发现这个秘密的吗?3.展示阅读材料:1910 年的一天,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1.20 世纪60 年代,在大陆漂移的基础上,科学家们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展示六大板块图,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2.解读板块构造学说: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c.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利用六大板块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1)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象。
追问:对比板块分布图,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吗?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8.链接生活: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球表面形态和地壳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2.使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和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3.培养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和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实例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实际例子,用于案例分析。
3.投影仪:保证教学课件的展示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变化,引出本课的主题——海陆的变迁。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的形成、台湾海峡的海底隧道等,让学生认识到海陆变迁的真实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海陆变迁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海陆的变迁》活动型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一、课标知道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难点:运用板块运动观点解释相关现象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六大板块的分布:90%的学生能够掌握2、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70%的学生掌握3、会解释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6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板块运动基本观点的描述及运用观点解释现象。
四、教学目标1、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2、在“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上指出并填上六大板块名称。
3、能够举例说明板块运功与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可是为什么地球上会有高山的存在?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的爆发?火山地震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都是解释不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理论板块运动。
【讲授新课】活动一:板块运动的基本内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归纳提升1、自主学习阅读p41页的文字内容,概括出板块运动的主要内容2、展示交流主要采用小组内部展示的方式。
3、归纳提升板块运动的主要观点:(一)全球由____大板块构成;(二)板块是不断_________的,板块之间包括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三)板块交界处地壳______,多_____、______;板块内部地壳______。
活动二:知道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归纳提升1、自主学习观察课本42页板块分布图和山脉、火山地震分布图,结合下面5个问题,知道板块分布。
(1)哪个板块几乎全是海洋?(2)有几个板块是以大洋命名的?(3)有几个板块是以大洲命名的?(4)中国位于哪个板块?(5)大洋洲位于哪个板块?2、小组讨论阅读材料,结合课本以及课件上的图片,小组合作交流,试着解释下面三个问题:材料一:新华社电日本当地时间16日早10时13分(北京时间9时13分)发生里氏6.8级地震,迄今造成至少6人死亡,另有约500人受伤。
2.2海陆变迁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如图2.2-3所示)
②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证据:
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三.拓展渗透
1.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要通过板块分布示意图来掌握。
2.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
(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四.检测反馈
阅读课本36页“阅读材料”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魏格纳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陆为什么漂移?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板块运动
教学重难点:
1.板块的运动
2.板块运动产生的现象
教学流程:
一.预设导学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学习。
1.查阅词典解释什么是沧海桑田?
2.想一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地震和火山喷发?
3.地球有哪些板块组成?
二.探究展示
1.海陆变迁的实例告诉我们: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教学内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精品教案
《海陆的变迁》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学生学本节前已经学习了大陆漂移学说,知道海陆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因此课堂开始之后就展示出板块运动学说是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科学的认识海陆变迁的原理。
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原型比较宏观,为了更加形象的讲解理论,课堂设计了用书本模拟以及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展示了主要山脉以及裂谷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地形的变化趋势预测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有些枯燥,所以在课堂的结束加入防震知识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并找到理论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最终的目标是结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对陆地和海洋运动和变化有个整体的认知。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下列板块中,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亚欧板块2.下列不易发生火山、地震的国家是()A.日本B. 中国C.英国D.印度尼西亚3.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大西洋面积将扩大②地中海将会消失③亚欧大陆将分裂④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将发生碰撞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4.南美洲智利地震是因为哪两个板块碰撞引起的()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2015年4月25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尼泊尔境内发生8.1级地震,地震造成尼泊尔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题目。
5.尼泊尔发生地震主要是由()A.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造成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造成C.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造成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造成6.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上课的我们,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不管任何情况,立刻跑向室外B.立即从窗户处向外跳逃生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D.护头下蹲并躲在结实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到开阔地带【参考答案】B;C;D;B;B;D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海陆的变迁一、板块的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2.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挤压:山脉、岛弧等张裂:海洋、裂谷等3.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二、学习防震防震知识大讨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知识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1.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绘制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陆漂移的畅想曲,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地球演化史。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书三、板块运动[讲授新课]1.简要介绍大陆漂移说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认识地球演变的一支畅想曲。
但由于它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随着不断的探究,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谱写了大陆漂移的第二乐章——海底扩张说,又给了大陆漂移说新的生命力。
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又进一步探索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谱写了第三畅想曲——板块构造学说。
这是人类揭开地球演变神秘面纱的三部畅想曲。
那么,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来解释大陆漂移的呢?2.读图讨论电脑展示课本P42图2.22和图2.23。
让学生观察,并分成学习小组讨论:(1)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3.归纳板书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见板书设计)。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说一块,鼠标点击闪动一块)。
第二,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分别点击各板块的箭头,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的方向)。
第三,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即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课程标准】(一)课程内容标准: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课标具体目标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六大板块,知道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地壳的比较活跃地带;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并弄清原因,它们是板块运动的例证。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材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运动观点,解释相关现象发生的原因(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会运用基本观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会用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六大板块的分布:90%的学生能够掌握2、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70%的学生掌握3、会解释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6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板块运动基本观点的描述及运用观点解释现象。
【教学目标】1、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2、运用“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4、运用板块运动学说,会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5、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复习: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是什么?导入: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可是为什么地球上会有高山的存在?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的爆发?火山地震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都是解释不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理论板块运动。
三、板块的运动活动1:阅读图文资料,获知板块运动观点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阅读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总结提升1、阅读图文资料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海陆变迁》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海陆变迁》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2)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了解板块间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模拟演示、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何变化?两个大陆之间的大西洋的面积有何变化?(学生读图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明确: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距离越来越远,大西洋的面积越来越大。
下面让我们继续来探究海陆的变迁过程。
二、新课学习提问: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大陆的漂移呢?模拟演示:1.将弯曲的吹管插入清水中,把剪好的纸板或塑料块按照拼合好的形状,小心地放在清水表面。
2.往吹管里吹气。
观察纸板或塑料板慢慢分开,向两边漂移的过程。
明确: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展示大陆漂移动力来源示意图演示并讲解:熔融物质从大洋中部的裂缝中喷发出来,把较老的岩层向两边推。
(三)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碰撞和张裂)3.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1)由岩石组成的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提问:全球分为哪六大板块?(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提问:图中“→←”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表示碰撞挤压、“←→”表示张裂拉伸活动:依据六大板块现在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科学家绘制出了5000万年后的世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同课异构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年级七科目地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授课类型新课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本课主要内容有三部分:海陆变迁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的运动。
海陆变迁与大陆漂移学说讲述证据,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年级5个班,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
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及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优秀教案(一)知识目标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三)德育目标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一)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二)教具准备装水的透明容器、橡皮泥新课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陆漂移说,谁能为我们介绍它的内容。
学生回答。
师: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板书)三、板块构造运动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让学生阅读之后,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书)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让同学们看一个装饰品,是一种由六个部分组成的球体。
并强调地球表层不平整,有的高,有的低,高出海平面的是陆地,低于海平面的是海洋。
将橡皮泥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
(板书)2、全球大致分为6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用橡皮泥演示板块运动,大陆漂移。
读图2.19,熟悉6大板块的位置、名称。
生: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书)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讲述:地球相当于一个破裂的鸡蛋,放到水里煮,蛋清会延着裂缝渗出来。
裂缝就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渗出的蛋清就像一座座火山。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两 __带,并说出是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用两本书演示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
师:阅读2.20和2.21图,红海、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生:非洲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老师介绍板块张裂运动的发展过程: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读2.22图,思考,为什么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学生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二第二节节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2
【教学过程】
三.板块的运动(大胆预测,探寻证据,分析验证)
(一)猜一猜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小组长负责分工安排,并协调探究过程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
搜集资料的组员适时向大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发言,记录员记录主要的发言,组长整理答案,达成一致,得出相关结论。
(二)板块运动会形成哪些地形呢火山.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呢实验演示既然板块能运动,那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那么力的方向有几种呢学生用书本作为实验材料,演示板块运动以及所受力的方向。
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导致什么结果大胆预测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探寻证据在板块碰撞处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
分析验证用书本演示板块运动和山系的形成,并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和东亚岛屿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得出结论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过渡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除了形成山脉,预测一下还会发生什么情况大胆预测在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会震动,可能会引发地震.火山。
探寻证据通过观察下图寻找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证实预测。
(教师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学生观察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位置)得出结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热点聚焦阅读下列的图文资料,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发现四川雅安地震的成因。
雅安与汶川同处“龙门山断裂带”,在科学家看来,从汶川到雅安,龙门山地震带上的城市接连被摧毁,绝非偶然。
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知名地质专家栾锡武表示,青藏和成都两个板块活跃的地区不仅是龙门山断裂带这300千米,从甘肃陇南到云南昆明,沿线几个城市都位于两个板块之间的活跃带上。
青藏板块与成都板块之间的“角力”从汶川地震后从未停止。
xx年4月2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分析雅安地震成因时说,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北面破开了一个100多千米的“口子”,释放了能量,但南边没有释放出来。
而这次正是龙门山的南边发生地震,是汶川地震未释放能量的一次爆发。
栾锡武这样描述青藏板块与成都板块这些年的运动“青藏高原一直在往上走,成都板块一直在顶着它,一个动,一个不动,两个板块的对立关系长期存在,这个地震活跃带的能量也一直在积聚,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成都板块顶不住青藏高原板块,它就会释放能量,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地震。
”虽然雅安地震只是汶川地震破坏强度的分之一。
但可怕的是,过一段时间,两个板块之间的能量会再这样积聚,周而复始,产生新的能量和新的地震。
2.视野拓展小组成员合作,从前面学过的板块位置图进一步探究世界地震的主要分布,比如说为什么日本.印尼多火山地震,而同为岛国的英国却很少发生地震
3.防震图解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防震措施,了解地震后应如何学会自我保护用类似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另一个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又会导致什么结果”。
大胆预测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探寻证据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透露,红海正在发生分裂,数百万年之后可能将产生一个新的海洋,而非洲大陆也将分成两部分。
由于板块的张裂运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
得出结论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预测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将会怎样变化2猜想几百万年后,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会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