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初探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初探
李心华
2012-1-7 10:51:20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4期苏联建国初期(自十月革命胜利至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在列宁、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条件,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拟就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一、一旦条件与时机成熟,就立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抓住这个孟点不放松。
在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得了国家政权以后,在什么条件与时机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前途的重要问题。列宁的理论及苏联建国初期的实践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就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1917年12月,在列宁建议下,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法令,在人民委员会下面设立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以便对国民经济实行有计划的管理,调节生产和产品分配及工业拨款,组织好社会主义生产。各大区、县也设立了相应的经济委员会,逐步把经济管理权集中到苏维埃政权手里,为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918年3月初,经过列宁的努力和斗争,苏维埃政府终于接受了德国提出的苛刻条件,与其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战争,东得了一个宝贵的喘息时机,来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加速建立红军,加强工农联盟,以巩固苏维埃政权。3月下旬,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的初稿》中指出:无产阶级一经获得夺取政权的胜利,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国家。而此
时所说的管理,主要的意义不是政治而是经济,管理国家的任务首先是归结为纯粹的经济任务,归结为组织国民经济、组织生产、实行全民计算和监督等方面的任务。[1]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4月29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但是到7月,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就开始了,工作重点只能放到战争上。
1920年2月,正当高尔察克与邓尼金都先后被击溃,一个短暂的喘息时机来临之际,列宁在第七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不能削弱自己的军事力量,但同时必须把整个苏维埃政权机器由全力从事战争的轨道转上和平经济建设的新轨道。”[3]3月29日,他在俄共(布)九大上所作的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现在的任务是要把无产阶级所能集中的一切力量,把无产阶级的绝对统一的力量都投到经济建设的和平任务上去”[4]。但是此后不久,受帝国主义支持的波兰地主资产阶级及国内弗兰格尔反革命匪帮的武装进攻爆发了,俄共(布)及苏维埃政权土作重点的转移又落空。
1920年11月初,苏俄取得了粉碎最后一支白匪武装弗兰格尔部队的胜利。第二天,列宁便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走向战胜白卫分子的每一步都会使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5]。12月22日,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经济任务、经济战线现在又作为最主要的任务和基本的战线提到我们面前来了。”[6]这一次,工作重点的转移终于实现了,以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十大为其标志。
但是这个时候,苏俄还处于恢复国民经济之初,处于过渡时期之初,离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还有十余年时间,次要的剥削阶级还存在,劳动群众的私有制还未改造,只是工人阶级夺取全国政权已有三年,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已大体上和基本上完成。苏俄经三次才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列宁关于工作重点转移的条件与时机的那个论断是正确的:只要工人阶级夺取了全国政权,大体上和基本上剥夺了剥夺者,大体上和基本上镇压了剥夺者的反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便应当也能够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作重点转移的条件与时机,不应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苏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苏联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以后,在党内斗争与阶级斗争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但党和政府始终没有放松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只是到40年代初期卫国战争开始,苏联才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战争—流血的阶级斗争上。即使在残酷的激烈的战争时期,苏联后方的人民群众也还是为着战争的胜利而抓紧进行经济建设。
苏联适时地极早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抓住这个重点不放松,这个战略决策与措施,对于苏联建国初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乃至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其理论价值不可低估。
二、经济建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为苏联指明了前进方向,鼓舞全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早在1915年,列宁在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时就明确指出,一国内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可以剥夺资本家并在本国组织社会主义生产。但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向何处去,仍然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问题。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俄国经济落后,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甚至咒骂布尔什维克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一个“活不成的”“早产
儿”。列宁严厉驳斥了他们的谬论,指出依靠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斗争,苏维埃政权能够巩固,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开展。尽管此时的列宁认为没有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俄国苏维埃政权,很难长期存在下去,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很难“认真地进行”,但他并不认为应该放弃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欧洲革命的胜利上面,去从事那“盲目的赌注”。因此,他号召苏俄人民要不顾一切旧的东西,完全按照新的方式去改造和建设经济。他认为这将使社会主义在俄国立于不败之地。1920年底,列宁从前“不可思议”的形势出现了。在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失败以后,在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千涉结束以后,却出现了“苏维埃共和国和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并在”的局面。列宁深刻地总结了国内战争的经验,指出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争取西方无产阶级的支持,就可以为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这样的国际条件下,苏俄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向社会主义。他在批判苏汉诺夫等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的错误观点时指出:“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末,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创造这种文明的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究竟在哪些书上看到,说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有或不可能有这类变化的呢?”[7]他在《论合作制》一文中,列举了国家支配着一切大生产资料,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权力,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结成联盟,无产阶级对工农联盟的领导,合作社等等条件之后,明确指出这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而且足够的一切。”[8]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清除了机会主义者制造的思想混乱,为苏联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列宁逝世以后,俄共(布)党内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重新弹起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老调,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前途表示绝望,否认苏联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