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与血栓检验

合集下载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结果判断
+ N/↑
N
N
血管因素
+↑
↓ 不良
PLT量减少
+↑
N
不良 PLT功能异常、VWD
N
N
N
N
凝血因子异常可能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凝血象检查 —APTT、PT、TT、Fg定量检测
1、仅有APTT↑
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异常(因子Ⅷ、Ⅸ、 Ⅺ、Ⅻ),常见血友病。
2、仅有PT↑
提示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异常(因子Ⅶ)。
【临床意义】
新出血点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
血管壁的结构和(或)功能缺陷: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的量、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血小板检测
P298
血小板检测
筛选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诊断试验: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1、血小板计数
(platelet count,PC或BPC,PLT)
【参考值】 (100-300)×109/L
P260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 ﻯ‬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造血功能障碍(再障、急
白、急性放射病)
‫ ﻯ‬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ITP、DIC、TTP ‫ ﻯ‬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血小板增多: ‫ ﻯ‬原发性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
PT
共Ⅹ
同Ⅹa+Ⅴa+Ca2+ +PF3 途Ⅱ
径Ⅰ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诊断学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课件

诊断学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课件

活化血小板
Blood clotting course 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 态的过程,也简称为凝血。
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凝血因子有限 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 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由 于血液接触异物表面或负电荷物质如心血管 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置于玻璃管内,只靠血 液本身的各种凝血因子就可完成的血液凝固 过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ited partial thrombplastin time,APTT
适应证
–内源凝血途径因子异常的筛查 –异常抗凝物增多的筛查 –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监测 –vWF 异常的筛查
参考范围
–一般为30~45s,>对照血浆10s有意义
APTT 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活动性静脉血栓
肺栓塞
2.0-4.0
3.0
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
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心脏换瓣术后
3.0-4.5
3.5
肝素治疗监测
APTT, 普通肝素 5000-10000u/24hr, 不测 10000u/24hr, APTT延长至正常参考值的1.5-1.7倍 10000u-30000u/24hr, APTT延长至正常参考值的1.5-2.5倍
如何监测口服抗凝药
PT 为首选指标 维持PT在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
应用INR值(国际标准化比率) 作为监测指标:INR 2.0~3.0
不同情况抗凝治疗适宜的INR范围
INR范围 INR靶值
术前2周或术中口服抗凝药 1.5-3.0 原发或继发静脉血栓的预防 2.0-3.0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一)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一)

[模拟]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A.增加内皮细胞内的脂质B.损伤内皮细胞C.诱发胶原增生D.在受损血管局部形成血小板血栓E.活化凝血因子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2题:内源性凝血第一阶段的辅因子是A.FⅢB.FVC.PKD.FⅧE.FⅫ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题:不含有丝氨酸活性中心的是A.ⅧaB.凝血酶C.ⅨaD.ⅪaE.Ⅻ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题:血小板黏附功能异常增加见于A.储存池病B.口服避孕药C.巨大血小板综合征D.服用解热镇痛药E.血小板无力症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题:关于因子Ⅻ,正确的叙述是A.在体内的作用可有可无B.更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于激活纤溶系统C.内源性凝血必需的因子D.可激活mdYVKE.可激活因子Ⅺ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题:APTT用于血友病的筛查,其敏感性为A.可筛查出亚临床型血友病B.不能用于筛查血友病C.可筛查出重型血友病D.可筛查出血友病携带者E.可筛查出轻型血友病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7题:一患者多次发生鼻出血,PT、APTT、血小板计数都正常,应继续检查A.凝血时间B.血小板功能C.出血时间D.束臂试验E.Vwf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8题:血栓前状态的筛查指标,除外A.APTT、PT缩短B.血小板计数升高C.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D.GMPl40过度表达E.D-二聚体阳性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9题:抗血友病蛋白指的是A.FⅦB.FⅨC.FⅧD.FⅪE.FV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0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的监测指标除外A.9T在正常的1.5~2.5倍B.纤维蛋白原1.2~1.5g/LC.FDP在300~400mg/LD.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E.D-二聚体阳性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1题:ATⅢ不能抑制的是A.ⅫaB.凝血酶C.ⅧaD.ⅪaE.Ⅸa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2题:编码因子Ⅷ的基因位点在A.4q35B.Ⅹq28C.Ⅹq26.3-q27.2D.12Pter-P12E.1P21-q25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13题:一个紫癜病人,如果BT延长而Plt正常,一般不考虑A.VitC缺乏B.过敏性紫癜C.单纯性紫癜D.血小板无力症E.ITP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14题: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的生理作用是A.激活凝血因子B.扩张血管C.缩血管D.抗凝E.激活血小板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5题:血块收缩不良时,如确认是止、凝血障碍,需排除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无纤维蛋白原血症C.血小板无力症D.ⅩⅢ因子缺陷E.ITP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6题:APTT正常,PT延长,可考虑A.体内TFPI增高B.严重肝病C.血友病乙D.血友病甲E.体内肝素物质过多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7题:凝血共同途径中不包括A.FⅦB.FⅩC.FⅠD.FⅤE.FⅡ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8题:体内肝素的抗凝作用不包括A.介导ATⅢ灭活FⅪaB.介导ATⅢ灭活FⅨaC.介导ATⅢ灭活FⅧaD.介导ATⅢ灭活FⅫaE.介导ATⅢ灭活凝血酶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19题:在体内诱导血小板第一相聚集的是A.瑞斯托霉素B.GPⅡb-ⅢaC.ADPD.5-HTE.Fg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0题:脑血栓的检查结果为A.血小板功能异常B.6-酮-PGFlα升高C.凝血时间延长D.出血时间延长E.vWF升高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1题:血小板释放的促凝物质在凝血多个环节起作用,该物质是A.PF4B.TXA2C.GPIb-ⅨD.GPⅡb-ⅢaE.PF3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2题:属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SLEC.急性感染D.脑血栓E.急性溶血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3题:如果病人D二聚体阳性,出血原因是A.肝脏合成纤溶酶原能力下降B.维生素K缺乏C.肝脏合成的02抗纤溶酶减少D.肝脏清除纤溶物质能力下降E.肝脏合成t-P增加减少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24题:临床上对于应用普通肝素治疗的病人,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是A.Plt降低,但不低于50×109/LB.AFTT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之内C.DD阳性D.PT延长,但不高于2PTE.活化凝血时间正常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25题:对于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测需采用的标准为A.TT正正常B.活化凝血时间正常C.叮延长,但不高于3PTD.INR维持在2.0~3.0之间E.血小板降低,但不低于50×109/L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26题:合成血栓调节蛋白的是A.巨核细胞B.血小板C.脾D.肝脏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7题:在血小板黏附作用中起介导作用的是A.vWFB.GPIIb-ⅢaC.FnD.FgE.GPⅠb-Ⅸ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8题:对于糖尿病病人,判断其进入血栓前状态的特异性指标为A.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B.全血和血浆黏度升高C.血小板计数增加D.APTT和PT缩短E.FPA增加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9题:内皮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起抗凝作用的有A.内皮素B.vWFC.PAFD.TFPIE.TXA2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0题:FHa在凝血过程中的负反馈作用体现在A.直接抑制FⅩB.直接抑制FⅧC.直接抑制FⅡD.直接抑制FⅫE.激活蛋白C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31题: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A.可直接反映毛细血管结构B.可直接反映血小板数量C.可直接反映毛细血管功能D.不能诊断任何疾病E.可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2题:vWF的意义是A.vWF降低见于vWDB.是一种脂蛋白C.只反映一期止血功能D.仅由内皮细胞产生E.vWF升高没有意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3题:易引起DIC的白血病是A.ALL-L3B.AML-MoC.CLLD.AML-M3E.CML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4题:引起叮延长的因素除外A.严重肝病B.维生素K缺乏C.服用阿司匹林之后D.纤溶亢进E.服用华法令之后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35题:利用锥板式或旋转式黏度计所测得的血液黏度参数是A.血液比黏度B.血浆比黏度C.还原比黏度D.表观黏度E.血清比黏度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6题:属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为A.FⅨB.FⅦC.FⅢD.FIE.FV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7题: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脾切除D.急性化脓性感染E.骨髓纤维化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8题:一脑血栓病人,医师为其实行溶栓治疗,为防止并发脑出血,可采用的监测手段是A.PltB.FgC.TTD.PTE.AFTT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39题:Hageman因子的编码序号为A.FⅨB.FⅤC.FⅦD.FⅪE.FⅩ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0题:所谓维生素依赖性蛋白不包括A.FⅢB.FⅡC.FⅦD.PCE.FX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1题:血液黏度降低见于A.高血压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营养不良D.糖尿病E.肾脏疾病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2题:很少根据FDP的定性实验鉴别原发和继发性纤溶的原因是A.FDP不及DD定性特异B.FDP本身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C.FDP不及DD定性简便D.FDP不及DD定性敏感E.FDP与原发性纤溶无关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43题:BT延长,Plt正常,但血块收缩不良多不考虑A.vWDB.无纤维蛋白原血症C.ITPD.血小板无力症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4题:血栓前状态的基础疾病除外A.肾病B.严重贫血C.糖尿病D.长期服用避孕药E.甲状腺功能低下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45题:可筛出狼疮样抗凝物质的是A.TT延长,被甲苯胺蓝纠正B.Lupo延长,Lucor时间正常C.Lupo正常,Lucor时间延长D.Lupo、Lucor时间都延长E.PT、APIT都延长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6题:以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增多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见于A.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B.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vWDE.过敏性紫癜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7题:对于严重肝病的病人,可排除原发性纤溶亢进的是A.FDP阴性B.Pg含量降低C.DD阳性D.FDP阳性E.PT延长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8题:区别原发与继发纤溶的指标是A.FPBDB.血小板C.FDPD.FPAE.D-二聚体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49题:血浆肝素定量的临床价值在于A.评价肝脏的合成功能B.监测肝素治疗的合理用量C.了解ATⅢ的活性D.筛查体内病理性抗凝物质是否增加E.肝素类抗凝物质与狼疮样抗凝物质的鉴别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0题:某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欲给予抗凝药物华法令治疗,其安全用药的监测指征为A.INR维持在2.0~3.0B.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C.PT不超过正常对照3sD.D-二聚体阴性E.APTT维持在基础值的2倍左右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51题:编码vWF的基因位点在A.1P21-q25B.Ⅹq28C.Ⅹq26.3-q27.2D.4q35E.12ter-p12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2题:红细胞滤过指数的临床意义在于A.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B.滤过指数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强C.心肌梗死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D.微血管痉挛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E.滤过指数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3题:Christmas因子的编码序号为A.FⅤB.FⅨC.FⅦD.FⅩE.FⅪ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4题:编码因子Ⅺ的基因位点在A.Ⅹq28B.Ⅹq26.3-q27.2C.12pter-P12D.4q35E.1P21-q25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55题: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组成凝血活酶B.活化Ⅲ因子C.激活Ⅻ因子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D.作为Ⅲ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E.为凝血因子激活提供磷脂催化表面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6题:其活化表示凝血进入共同途径的是A.FⅪB.FⅩC.FⅨD.FⅤE.FⅧ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7题:过敏性紫癜病人可出现A.血块收缩不良B.出血时间延长C.凝血时间延长D.vWF:Ag量降低E.束臂试验阳性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8题:急性ITP的血液学改变不包括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B.血小板严重降低不包括C.幼稚巨核细胞增多D.大血小板增加E.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59题:在体内直接启动内源性凝血的物质是A.组织因子B.活化的血小板C.破损的内皮细胞D.vWFE.暴露的胶原纤维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0题:编码因子Ⅸ的基因位点在A.Ⅹq26.3-q27.2B.1P21-q25C.4q35D.Ⅹq28E.12Pter-P12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61题:促进血块收缩的血小板成分是A.GPⅠb-ⅨB.F×ⅢC.FgD.β-TGE.Tm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2题:体内凝血时,可以完全不经过活化的因子是A.FXB.FⅧC.FⅦD.FVE.FⅫ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3题:Stuart-Prower因子的编码序号为A.FⅦB.FⅨC.FⅤD.FⅩE.FⅪ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4题:在PS的协助下,APC主要灭活A.FⅦaB.FⅧaC.FⅩD.FⅨaE.PLG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5题:APT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除外A.反映内源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功能B.反映高凝状态C.肝素治疗的安全监测D.筛查血友病E.直接诊断DIC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6题:一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现有皮肤紫癜现象,不会受到影响的是A.束臂试验B.血小板黏附率C.出血时间D.血块收缩试验E.TM测定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7题:能活化蛋白C的是A.TMB.PF4C.FXⅢaD.vWFE.KK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68题: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的是A.脾功能亢进B.弥漫性血管内凝血C.子宫肌瘤D.班替综合征E.血液被稀释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9题:叮测定时,加入兔脑粉的作用是A.代替Ca2+,启动共同凝血途径B.替代FⅢ,加大表面积,加快外源凝血C.激活FⅢ,启动外源凝血D.代替FⅦ,启动外源凝血E.激活FⅫ,启动内源凝血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0题:血浆6-酮-PGF1α的化学本质和意义是A.血栓性疾病生成增加B.血栓性疾病时减少C.仅由血小板产生D.具有缩血管作用E.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1题: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或PAP)增加不包括A.DVTB.严重肝病C.严重肾病D.恶性肿瘤E.脑血栓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72题:在体内生物半寿期最长的凝血因子为A.FⅫB.FⅡC.FⅩⅢD.FⅠE.FⅦ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73题:引起血小板计数生理性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A.静脉血低,毛细血管血高B.妊娠中晚期低,分娩后高C.午后低,早晨高D.春季低,冬季高E.月经后低,月经前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74题:纤维蛋白原定量更为重要的是A.溶栓治疗监测B.SLE病情观察C.口服抗凝药物监测D.诊断血友病E.诊断肝病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5题:DIC时,不会出现A.APTT延长B.Plt升高C.FDP增多D.PT延长E.DD阳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6题:引起血液黏度增加的是A.贫血B.长期口服水杨酸类药物C.长期服用避孕药D.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E.营养不良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77题:在体内生物半寿期最短的凝血因子为A.FⅦB.FⅫC.FⅠD.FⅩⅢE.FⅡ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8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A.CT延长B.BT延长C.TT延长D.APTT延长E.PT延长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9题:在纤维蛋白原活化过程中,最先由纤维蛋白原。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APTT延长:血友病,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肝脏疾病,阻塞性黄 疸,,新生儿出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SLE等。
为内凝血途径常用的筛选试验。正常参考范围:28-40秒,超过对照值10秒以上为异常
纤维蛋白原(Fg)测定
增高的意义:
感染毒血症、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 无菌性炎症、肾炎、风湿热、恶性肿瘤等; 其它如放射治疗、月经期或妊娠期。 正常凝血反应的最终结果为纤维蛋白原反应生成纤维蛋白,所以,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也十分重要。参考值:2-4g/L
目的:确定患者是否有止血功能缺陷(尤其是轻微止血异常) 必要性:检出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尤其是轻型,亚临床型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或后天)。给予替代或对症治疗,防止术中、术后出血,术后伤口愈合差 结论:术前凝血象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预防手术出血,保证手术安全,消除医疗隐患的必要步骤
术前常规检查(出血危险过筛试验)
3、实验室检查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异常
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 < 100×109/L或呈进行性 下降
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4.0g/L,或 呈进行性下降
02
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或血浆D-二聚 体(D-Di)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
PT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 APTT延长或缩短10秒以 上
抗凝血机制
细胞抗凝血作用: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促凝物质、凝血因子吞噬、清除。 体液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作用 蛋白C系统(蛋白C、蛋白S)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浆肝素定量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抗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时 ⑴检查Fg有无异常 间测定(TT) ⑵检查循环血中有无抗凝物 AT-Ⅲ是否增高(肝素样物质) 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增高→出血 AT-Ⅲ活性降低→血栓形成 血浆蛋白细胞抗原测定(PC) 必须转换成活化的蛋白细胞(APC)才发挥抗凝作用 减低: 见于先天或获得性PC缺乏症,后者鉴于 DIC、肝病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脑血栓发作前有哪些“信号”?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非常容易啊,做个头颅CT就知道了!当然,我想题主不是想听到这样一个答案,“都做头颅CT了,我还问你干什么?”但是,没办法,脑出血和脑血栓单从症状上是不能完全区分的。

脑部症状的特点是哪个脑区损坏就出现哪个症状,与是出血造成的还是梗死造成的关系不大。

因此,即使最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如果单凭症状诊断,也有可能出错,因此,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个头颅CT是最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

如果说一定要从症状区分一下的话,可能有这么几点可做一点提示作用。

不过,还是强调,单凭症状诊断一点也不可靠。

1.脑出血往往头痛多见,而脑血栓头痛不那么常见;2.脑出血起病相对更急一些,有一部分脑血栓可能有一个进展过程,也有一下子就很重的;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尤其是突然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脑血栓则不一定,睡眠中,休息时,活动中都有可能出现。

不管脑血栓还是脑出血,发病前一般没有什么所谓“先兆”。

极少一部分人,脑血栓发生前可能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现象提示很可能要脑血栓了!不过既然绝大部分脑血栓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原因造成的,那么,如果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心脏病,那么就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吧!多年来的研究证实,合理的控制“三高”,改善生活习惯,适当的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还是对脑血栓有预防作用的。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关注及点赞!21赞踩 5评论分享举报医学莘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师健康领域创作者04-17 22:49 关注脑出血与脑血栓统称为脑卒中,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后者是由于血栓堵塞脑血管引起。

那么,如何区分脑出血与脑血栓,脑血栓发作前有哪些信号?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脑出血与脑血栓的病因不同、诱因不同o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通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此时血压急剧升高,超过血管所承受的压力,发生脑血管破裂引起;o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通常发生于安静或夜间休息时,此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脑血管狭窄处易形成血栓,堵塞脑动脉。

第五章 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

第五章   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

第五章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对血栓与止血的认识•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分类•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一、1、Platelet adhesion reaction: platelet glycoprotein Ⅰb-Ⅸ-Ⅴ经vWF介导黏附于暴露的血管内皮。

Platelet aggregation reaction: glycoprotein Ⅱb/Ⅲa fibrinogen 的介导发生聚集。

以上为第一相聚集,呈可逆反应2、血小板发生释放反应release reaction:ADP, ATP, 5-HT,AP(antiplasmin), PF4, β-thromboglobulin (β-血小板球蛋白)等,加速血小板聚集反应,形成不可逆的第二相聚集反应。

二、抗凝血途径:anticoagulant pathway细胞抗凝作用Cellural anticoagulation :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细胞体液抗凝作用Humoral anticoagulation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辅酶Ⅱ(HC-Ⅱ)(2)蛋白C/蛋白S抗凝体系:活化的蛋白C在PS协同作用下,灭活FⅤa、FⅧa,激活纤溶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由内皮细胞和肝脏合成,具有抑FⅦa、FⅩa的作用。

(4)其他凝血蛋白:如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作用较弱。

三、1、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管壁异常:先天性;获得性血小板异常:数量异常;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异常:先天性;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多为获得性纤溶活性亢进复合性因素:如DIC、恶性肿瘤、创伤、手术、器官移植等2.血栓病的分类遗传性/先天性:抗凝血酶、蛋白S、蛋白C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缺陷等获得性/继发性:动、静脉血栓;新瓣膜血栓等四、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临床出血特征:一期止血缺陷,二期止血缺陷,纤溶活性亢进实验诊断:①筛选试验:一期止血缺陷(采用BT和血小板计数);二期止血缺陷(采用APTT和PT)纤溶活性亢进确诊试验:按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优化组合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疼痛、肿胀、脏器损害等影像诊断:确定血栓栓塞部位第二节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测一、一期止血相关检查(一)筛查:Bleeding time(BT):1、延长:reference interval: min, >9 min is prolong1.血小板明显减少2.血小板功能异常3.严重缺乏某种凝血因子,如vWF4.血管异常5.药物影响2、evaluate of B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re bad,clinical significanceis limit.(二)血管壁损伤的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是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大分子糖蛋白2. vWF、纤维素连接蛋白(Fn)可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诱导血小板聚集。

创伤和手术中的出血和血栓问题

创伤和手术中的出血和血栓问题
〔2〕非控制显性DIC:指微血管体系功能严重受抑, 并有炎症-凝血网络的损害或破坏,病变呈恶性进展 或难逆性转归状态〔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大型手 术、恶性肿瘤等〕。
〔一〕DIC
• DIC的诊断:
显性DIC的积分诊断标准
〔一〕DIC
• DIC的诊断:
非显性DIC的积分诊断标准
〔一〕DIC
• DIC的诊断:
原发性PLT↑症
继发性PLT↑症
〔4〕PLT↓,APTT↑、PT↑
PLT↓ APTT↑、PT↑
DIC
肝素诱导的PLT↓症
〔5〕PLT正常,APTT↑、PT↑
PLT正常 APTT↑、PT↑
常见: 依K因子缺乏症 重症肝病 华法林、肝素 新生儿出血 杀鼠药中毒 阻塞性黄疸 胆道病 抗生素
少见:
因子Ⅹ缺乏症/抑制物 因子Ⅴ缺乏症/抑制物 因子Ⅱ缺乏症/抑制物 因子Ⅰ〔Fg〕缺乏症 异常Fg血症 抗磷脂综合征〔APS〕 原发性纤溶症
〔一〕血友病A/B创伤和手术
血友病替代治疗: • 欲达血浆止血水平:
手术类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FⅧ:C/FⅨ:C欲达的血浆止血水平〔%〕 术前1d~术后3d 术后4~6d 术后7~10d
40~50 30~40
30~40 20~30
20~30 15~20
20~30
15~20
10~15
〔一〕血友病A/B创伤和手术
FDPs 失血
单核/巨噬细胞
休克 缺血/灌注损伤
FPA/FPB 内毒素/毒素内皮细胞损伤 NhomakorabeaMSOF
〔一〕DIC
• 临床表现:
微血管栓塞 广泛,多脏器,占50%~78%。
血小板聚合体 内皮细胞脱落

出血与血栓发生机制

出血与血栓发生机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纤维蛋白单体
D二聚体
铰链纤维蛋白
15
Shandong University
6. 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物
凝血酶活化纤溶抑制物
α2-抗纤溶酶 α2-巨球蛋白
16
Shandong University
稳态(Homeostasis)
凝血
纤溶
血管
抗凝
血小板
• 小血管、微血管(smll vessel) • 血小板(Platelet) •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Protein System) • 抗凝系统(Anticoagulation Protein System) • 纤溶系统(Fibrinolysis System) • 抗纤溶系统(Antifibrinolysis System)
5
Coagulation Pathways
Intrinsic Pathway
Extrinsic Pathway
Contact
XI
IX TF Pathway Tissue Factor + VII TF-VIIa X
XIIa HKa XIa
PL
Common Pathway
Prothrombin
PL (Tenase)
4
Shandong University
神经反射
止血的一般过程
毛细血管破裂
组织因子释放
血管壁收缩
血流减慢
5
血小板活化
早期血栓
稳定牢固的血栓
Shandong University
凝血系统激活
凝血酶生成 纤维蛋白铰链
4. 血管壁修复 5. 纤维蛋白溶解 6. 恢复血流

出血与血栓疾病实验室诊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牡丹江医学院

出血与血栓疾病实验室诊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牡丹江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瀑布学说”被世界公认是在血栓与止血研究哪一个阶段?A:第二阶段B:第三阶段C:第一阶段D:第四阶段答案:A2.历史上,对血栓与止血的认识开始于哪种疾病?A:贫血B:出血性疾病C:血栓性疾病D:过敏性紫癜答案:B3.出血与血栓疾病实验室诊断的学习内容分哪几个部分?A:方法学评价B:临床应用C:检验方法学D:基础理论答案:BCD第二章测试1.关于血管壁哪项是正确的()。

A:在中膜和外膜均分布有神经B:毛细血管的管壁只有内皮细胞C:所有血管都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D:直径大于100μm的血管称为大血管E:内膜都是内皮细胞层答案:D2.生理性止血机制主要包括()。

A:凝血与抗凝血的动态平衡B: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与维持C:凝血、抗凝血与纤溶的相互制约D:交联纤维蛋白的形成E:血管收缩、纤维蛋白形成答案:B3.对血管收缩的论述正确的是()。

A:血管收缩就是一期止血B:大血管的收缩可以引起血管闭合C:大血管的收缩主要依靠体液活性物质D:是血管参与止血最快速的反应E:小血管的收缩主要依靠神经肌肉调节答案:D4.血管壁与血小板作用可形成止血所需的初级血栓,完成机体的()。

A:血液凝固B:一期止血C:二期止血D:纤维蛋白凝块形成E:稳固血栓形成答案:B5.下列哪组物质是由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的()。

A:凝血因子VIII、IX、XIB:凝血酶原、凝血酶、抗凝血酶C:凝血因子VII、IX、X和凝血酶原D:抗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E:凝血因子 X、V和纤维蛋白原答案:D6.下列哪些物质减少使抗栓功能减弱()。

A:组织因子、vW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B:PGI2、t-PA和抗凝血酶C:激肽释放酶(K)D:组织因子E:凝血因子XII答案:B7.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描述错误的是()。

A:有Fg从内皮细胞释放入血B:有凝血因子V从内皮细胞释放入血C:有组织因子从内皮细胞释放入血D:PAI合成和释放增多E:内皮细胞vWF合成和释放减少答案:E8.关于正常的止血过程,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2 参考值 < 5mg/L
3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纤溶、DIC、恶性肿瘤、肝 脏(肾脏)疾病、肺梗死、溶栓治疗、 白血病、移植排斥反应
四 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1 原理 受检血浆+DD抗体 2 参考值 凝集法阴性;ELISA <200μg /L 3 临床意义 ① 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
1 定义
被检血浆+TF(组织凝血活酶)+Ca2+后血 液凝固所需时间
2 原理
TF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块形成

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主要是检查外原性凝血途径是否有异常的筛选试验。同 时也可检查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Ⅴ、Ⅹ是否有异常
3 参考值 11~13s,与正常对照 >3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4 临床意义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 止血检测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 纤溶机制
一 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损伤后,血管的止血机制表现为
1 血管收缩
(1)作用 血流变慢或受阻、血小板粘附
、聚集 (2)机制
①神经反射 ②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TXA2、5 -HT
2 血小板的激活
血小板粘附、聚集 由vWF介导
3 凝血系统的活化
3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Ⅷ 、 Ⅸ、 Ⅺ 明显缺乏( 血友病A、B ,因子Ⅺ缺乏症)
(2凝血酶原、Leabharlann 子Ⅴ、因子Ⅹ减少:严重肝 损害(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严重肝损害、 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5)纤溶亢进:FDP增多 (6)循环血中抗凝物质增多
CT缩短见于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③内外源性凝血启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收缩蛋白 使纤维蛋白收缩,血栓坚固,止血完善。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讲义第十九章_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讲义第十九章_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三、血液凝固机制四、抗血液凝固系统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六、血液流变学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1.血管壁的结构第 1 页共18 页(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胞连续排列构成。

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weibel-palade body)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以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

(2)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起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并启动凝血过程的作用。

另外还参与血管的舒缩功能。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壁与组织之间的分界层。

2.血管壁的调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反应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

(1)神经调控: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受神经的支配,通过神经轴突反射来实现。

(2)体液调控:内皮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3.血管壁止血功能(1)收缩反应增强:当小血管受损时,通过神经轴突反射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血栓烷A2(TXA2)、5-羟色胺(5-HT)和内皮素(ET)等使受损的血管发生收缩,损伤血管壁相互贴近,伤口缩小,血流减慢,凝血物质积累,局部血黏度增高,有利于止血。

(2)血小板的激活:小血管损伤后,血管内皮下组分暴露,致使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结果在损伤的局部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也有利于止血。

(3)凝血系统激活:小血管损伤后,内皮下组分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凝血系统。

最后在损伤局部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块,堵塞伤口,有利于止血。

(4)局部血黏度增高:血管壁损伤后,通过激活因子Ⅻ和激肽释放酶原,生成激肽(brady-kinin),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出血管通透性因子。

临床血液学检验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练习题一、A11、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2、凝血第一阶段内源性途径涉及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ⅡB、因子Ⅰ,ⅩⅢC、Ⅻ,PK,HMWKD、Ⅲ,Ⅶ,ⅤE、Ⅹ.Ⅻ3、属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是()。

A、FⅧB、FⅪC、FⅨD、FⅦE、FⅫ4、蛋白C系统不包括()。

A、蛋白CB、蛋白SC、血栓调节蛋白D、凝血酶敏感蛋白E、活化蛋白C抑制物5、正常内源凝血途径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因子Ⅸa,Ⅷa,PF3,钙离子形成复合物B、因子Ⅲ,Ⅶa,钙离子形成复合物C、因子Ⅹa,Ⅴa磷脂,钙离子形成复合物D、因子Ⅸ,Ⅷ,Ⅱ,PF3,钙离子形成复合物E、因子Ⅻa,Ⅸa,PF3钙离子形成复合物6、凝血过程中,起反馈加速(催化)的因子是()。

A、钙离子B、组织凝血活酶C、因子ⅩD、接触因子E、凝血酶7、下列哪项是外源凝血途径()。

A、因子Ⅻ被激活到因子Ⅹa形成过程B、因子Ⅻ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C、因子Ⅶ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因子Ⅲ的释放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E、因子Ⅱ被激活到Ⅹa形成过程8、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9、下列哪些不是存在于血浆的凝血因子()。

A、因子ⅠB、因子ⅢC、因子ⅤD、因子ⅦE、因子Ⅸ10、下列哪种情况使血液黏度增高()。

A、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B、切变率降低C、纤维蛋白原减低D、温度增高E、中度贫血11、内源性凝血系统始动反应首先是()。

A、Ⅻ因子被激活B、组织因子(Ⅲ因子)激活C、Ⅷ因子被激活D、Ⅹ因子被激活E、Ⅶ因子被激活12、蛋白C在下列哪一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变为有活性的蛋白C()。

A、凝血酶B、膜蛋白酶C、糜蛋白酶D、纤溶酶E、α1抗胰蛋白酶13、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起动因子()。

A、Ⅺ因子B、Ⅴ因子C、Ⅲ因子D、Ⅱ因子E、Ⅻ因子14、正常共同凝血途径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3.3.1血浆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
[原 理]
标准凝血酶
血浆
[参考值]
16-18s
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
[ 意 义]
主要检测凝血过程第三阶段 1.纤维蛋白原质与量异常 2.FDP增多,如纤溶亢进 3.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如AT-Ⅲ、肝素 样物质 4.异常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郑军
本课学习重点:
瀑布学说cascade hypothesis---熟悉 APTT,PT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FDP,DD,Fg----掌握 血栓止血筛选试验----熟练掌握
生理状态下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
的有12个,尚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MWK),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PK) 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赖于Vitk,称Vitk依 赖因子(Vitamin K 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 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
纤溶亢进
FDPs阴性,DD 阳性
理论上只有继发性 纤溶,而无原发性 纤溶,但实际上是 FDPs的假阴性。
FDPs,DD均阳 性
见于继发性纤溶。
4.2血小板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最新诊断标准:
1. 至少两次检测血小板减少,血细胞无异常。 2. 脾一般不大。 3. 骨髓像的变化,巨核增生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4.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Leabharlann Fg>1.0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二、血栓性疾病
概述 在血栓形成(thrombosis)和/或血栓栓塞 (thromboembolism)过程中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血栓性疾 病(thrombotic disease)。
临床上十分常见,常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的损伤,后果非 常严重,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一、出血性疾病
(3)APTT正常和PT延长 多数是由于外源凝血途径缺陷所致的 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因子Ⅶ缺乏症。 (4)APTT和PT都延长 多数是由于共同途径缺陷所致的出血性 疾病,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因子Ⅹ、Ⅴ、凝血酶原缺陷和纤维蛋白 原缺陷症等。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第十章第出一血章与造血血栓及性造疾血病调应控用
第第一一节节 出造血血与器血官栓与性造疾血病微概环述境
目录
一、出血性疾病
(一)分类 (二)实验室检验程序
二、血栓性疾病
(一)概述 (二)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一、出血性疾病
定义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ease)是由于多种原因导 致机体止血、凝血功能障碍或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过度, 而引起的自发性出血、轻微外伤后过度出血或出血难止的一 类疾病。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一、出血性疾病
(一)分类 根据临床出血的主要病理原因,出血性疾病可简单分为 血管性、血小板性、凝血因子异常、纤溶过度和循环抗凝物 质增多等类型。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一、出血性疾病
(二)实验室检验程序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除病史、家族史和临床表现外,血 栓与止血检验具有确诊的重要价值。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血管壁与内皮细胞检验出血时间(BT)出血时间检测是指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出血自行停止所需的时间。

此过程反映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粘附,血小板活化和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反应。

1.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自肘前窝凹下二横指处,经常规消毒后,使刀片由“测定器”内刺入皮肤,启动秒表,每隔半分钟用干净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液,直至出血自然停止,按停秒表,记录出血时间。

2. Duke法,自耳垂或指尖取血。

【方法与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注意事项】测定器法:1. 采取部位应保暖,血液应自动流出。

2. 由于刺入皮肤的刀片长度和深度均固定,故“测定器法”的结果较为准确。

3. 滤纸吸干流出血液时,应避免与伤口接触。

4. 试验前1周内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影响结果。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检验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血小板计数:目视计数法。

【标本】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方法与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试剂】1. 草酸铵法稀释液。

2. 许汝和稀释液。

【附注】1. 血小板稀释液要清洁。

防微粒和细菌污染。

试管和吸管也应清洁、干净。

2. 针刺应稍深,使血流通畅。

拭去第一滴血后,首先采血作血小板检测,动作要快,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

采取标本后尽快计数。

3. 血液稀释液充分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后,要静置10~15min。

室温高时注意保持计数池周围的湿度,以免水分蒸发。

4. 计数时光线要适中,注意有折光性的血小板与杂质灰尘相区别,附在血细胞旁边的血小板也要注意,不要漏掉。

血小板计数仪计数【标本】末梢血。

【方法与操作】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及与其相匹配的稀释液。

操作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测定【标本】根据仪器的要求用末稍血或静脉取血注入抗凝管(EDTA.Na2或肝素)【方法与操作】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均可检测血小板功能检验血小板粘附试验【标本】自静脉取血1.0~1.5ml。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促凝血酶原激酶
TF
VII
VIIa TF Ca2+
X
IXa Ⅷa
Xa,Ⅴa
Va Ca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II因子)
凝血酶(活 化的II因子)
测定时间(秒)
纤维蛋 白凝块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PTR= 样本PT时间
正常人PT时间
ISI 样本PT时间
INR = 正常人PT时间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抗凝—纤溶 动态平衡破坏-----出血/血栓
凝血减低(凝血因子减低) 抗凝增强 纤溶增强(原发或继发)
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增强 抗凝减低(易栓症) 纤溶正常或减低
炎症、感染、外伤、大手术等
出血 血栓形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肝脏疾病 • 维生素缺乏 • 长期腹泻
出血
• 凝血酶、抗凝血酶、纤溶酶---肝脏合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功能异常 • 血小板无力症
出血
• 血小板数量增高或活化------易形成血栓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系统的止血作用
血液凝固系统 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 接触因子: Ⅻ、 Ⅺ 、激肽释放酶元(PK)、 高分子量激肽原
主讲人: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检验目的:
1、评价机体出血的可能性 出血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低/功能低下 2)凝血功能减低(凝血因子缺乏) 3)抗凝功能增强 4)纤溶功能亢进

诊断学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诊断学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实用文档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诊断
筛查试验:PLT、PT、 FIB 确诊试验:TT、FDP、D-Dimer、 3P、
PLG、α2-AP、AT-III, 分 子 标 志 物 : 凝 血 酶 原 片 段 1+2
(F1+2)、纤维蛋白肽A(FPA)、凝 血酶-抗凝血酶 III(TAT)复合物、纤 溶酶-抗纤溶酶(PAP)复合物测定
实用文档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非交联纤 维蛋白
因子ⅩⅢ
交联纤维 蛋白






纤 溶 酶
Bβ1-42 Aα极附属物(A、B、C、H)
Bβ15-42 Aα极附属物
X、Y、D、E片段 X’、Y’、D’、E’片段
实用文档
Aα碎片(A、B、C、H)
碎片X’、Y’、D’、E’ D-二 聚体 γ-二 聚体
复合物(DD/E)
复合(DY/YD)
实用文档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实验检查
临床表现
– 皮肤及粘膜出血、瘀点 – 反复出现瘀斑或血肿
选择实验检查项目
– 筛查试验 – 确诊试验
实用文档
血管收缩
血小板
血 初 二管 期损 止伤 血
组织因子
实用文档
XII因子
血栓与止血检验仪器
实用文档
血液标本采集
采血:清晨、空腹、 静脉采血,一针见血。
实用文档
DIC诊断标准
检查项目
判断标准
血小板数量
<100× 109/L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对 照 血 浆 3s以 上
纤维蛋白原定量
<1.5 g/L
变化特点 进行性减少 进行性延长 进行性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外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
参考值: 11~13秒,异常: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
PTR:prothrombin ratio 1.0±0.05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RIsI 1.0±0.1
临床意义:
⒈PT↑:①先天性Ⅰ、Ⅱ、Ⅴ、Ⅶ、Ⅹ 缺乏
参考值:加钙法 129.8±41.1min 加酶法 157.5±59.1min
临床意义: ELT ↓:纤溶活性↑,见于原发性和继发
性纤溶亢进(DIC) ELT ↑:纤溶活性↓,见于血栓或血栓前状
态、抗纤溶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20.21
第三节血栓与止血的常用实验 检测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检查的诊断试验 二、凝血和抗凝血检查的诊断试验 三、纤溶活性检查的诊断试验 四、血栓形成的常用检测
.
9
.
10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机制
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11
第二节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
一、一期止血的筛选试验 (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 二、二期止血的筛选试验 (凝血和抗凝血异常) 三、纤溶活性检查的筛选试验
.
12
(一)出血时间(BT)
血液自然流出→自然停止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9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
BT↑: 1、血小板↓↓
2、血小板功能异常
3、凝血因子↓↓:vWD、DIC
4、血管异常
5、药物:阿司匹林、潘生丁
BT↓: 血栓前状. 态、血栓性疾病
13
(二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BPC)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⒈血小板减少 <100×109/L ① 血小板生成障碍 ②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③ 血小板分布异常 ⒉血小板增多 >400×109/L ① 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 ② 反应性:急性感染、溶血、癌症(<500×109/L)
②后天性缺乏:如严重肝病、VitK缺乏、纤溶亢
进、DIC、口服抗凝剂、循环中抗凝物质等。
⒉PT↓:高凝状态
⒊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PTR:1.5~2.0,INR 2~3
.
17
(五)血浆纤维蛋白原(Fg)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
↑: AMI 、DM、妊高征、急性肾炎、MM、 急性感染、手术 、恶性肿瘤、血栓前状态
⒉内源性凝血途径: Ⅻa -Ⅺa,Ⅸa-Ⅷa: Ⅹ→Ⅹa
3.凝血共同途径: Ⅹa -Ⅴa: Ⅱ→Ⅱa ↓
Ⅰ→Ⅰa
.
7
.
8
四、抗凝血机制
1、细胞抗凝: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肝细胞
2、体液抗凝: AT-Ⅲ:灭活Ⅱa、Ⅸa、Ⅹa、Ⅺa、Ⅻa(50-67%) HCⅡ:灭活Ⅱa、Ⅹa PC→APC+PS→灭活Ⅴa、Ⅷa、激活纤溶 TFPI:抑制 TF-Ⅶa、Ⅹa
临床意义:
阳性:DIC早、中期。假阳性:肿瘤、上 消化道出血、大手术、败血症、肾病、 人流等
阴性:正常人、晚期DIC、原发性纤溶亢 进等
.
28
(七)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
参考值: <5㎎/L
临床意义: ↑:原发性纤溶症、DIC、恶性肿瘤、肝、 肾疾病、肺梗死、DVT、溶栓治疗 、白 血病、器官移植的排斥等
.
22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 )
参考值:94.1%±32.5% 临床意义:
↓:vWD ↑:血栓性疾病
肾脏疾病 妊高征、DM 等
.
23
(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PAIg)
临床意义:
⒈PAIg↑: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⒉观察病情:好转→PAIg↓
.
14
(三)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参考值: 32~43秒,异常:超过正常对照10秒 临床意义: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之一 ↑:凝血因子的缺乏:血友病; Ⅰ、Ⅱ、Ⅴ、
Ⅹ、Ⅻ、 PK、HMWK↓;严重肝病、肝素应 用;FDP↑;抗凝物质↑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 ↓:高凝状态
.
15
.
16
复发→ PAIg ↑
.
24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临床意义:
PAgT↑: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
PAgT↓: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 征、低纤维蛋白血症、尿毒症、肝硬化、 贮存池病、MDS、AL、抗血小板药物等
.
25
(四)因子Ⅷ Ⅸ Ⅺ Ⅻ促凝活性 (FⅧ:C、FⅨ:C、FⅪ:C、FⅫ :C)
.
29
(八)血浆D-二聚体测定(DD)
↓:DIC、原发性纤溶、重症肝炎、肝硬化
.
18
(六)血浆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
参考值: 16~18秒 异常: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
临床意义: ↑: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FDP↑ ③肝素、类肝素物质
.
19
(七)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euglobulin lysis time,ELT)
第五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的实验诊断
.
1
第一节 概述
.
2
基础理论
正常的止血机制: 1.血管壁的作用 2.血小板的作用 3.凝血因子的作用 4.抗凝系统的作用 5.纤溶系统的作用
.
3
一、血管壁的止血机制
血管收缩 血小板活化 凝血系统激活 血肿压迫
.
4
二、血小板的止血机制
血小板的活性反应 粘附:GpIb-Ⅸ-vWF-胶原 聚集:GPⅡb/Ⅲa-Fg- GPⅡb/Ⅲa —血小板第一相聚集(可逆) 释放反应: 致密颗粒— ADP、ATP、5-HT、AP α-颗粒— PF4、β-TG、TSP
加速聚集
白色血栓 —血小板第二相聚集(不可逆) 参与凝血过程
.
5
三、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 FⅠ—FⅩⅢ(除FⅥ)、PK、HMWK 均为蛋白质(除FⅣ) 均在血浆中(除FⅢ) 肝脏产生(除FⅢ 、FⅣ)
.
6
(二)凝血因子的止血作用
凝血过程分三期: 凝血活酶形成期 凝血酶形成期 纤维蛋白形成期
⒈外源性凝血途径: Ⅲ-Ⅶa: Ⅹ→Ⅹa
参考值:略
临床意义: ↑ 血栓或血栓前状态 ↓ 血友病,FⅧ抗体,DIC,肝病等。
.
26
(五)抗凝血功能检测
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 血浆蛋白C抗原测定(PC) 血浆游离蛋白S测定(FPS)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TAT)
.
27
(六)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3P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