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问诊单教学提纲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蔡长友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到会场的,我想很多都是专家,都是咱们中医界比较资深的有经验的医师。
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非常开心,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人的学**是终身制的,我也把我每次的讲座都当成一次历练,当成一次学**。
所以今天就把我们蔡氏经方对六经辨证一些理解、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进行交流。
蔡氏经方近几年来被一些人关注,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理论有多神奇、有多深奥。
有一些弟子跟我谈心,我收集到了他们心中怎么想的,他有什么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我会做一个综合考虑:我们蔡氏经方学术哪些值得提倡,哪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有些弟子跟我讲,他说蔡氏经方有三点:第一是好学;第二是好用;第三是好复制。
我觉得这个概括得比较好,我们讲中医学,它浩如烟海,源流众多,分支也众多。
那么学**中医,你要是选择不当,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初学者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讲,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他也是一个积累。
就怕什么?就怕你走了弯路回不来,这就麻烦了。
因为我们中医流派异彩纷呈,怕你花了大量精力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蔡氏经方多年来秉承了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始终不改,医圣老祖先他留下的这些好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值得我们发扬,所以我觉得六经辨证,医圣这个《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和挖掘的东西。
有一些初学者找不到感觉,学中医学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信心了,结果打算改行了,那他如果有幸接触到我们蔡氏经方,他如果说能学得进去,能用好,就会重新找回自信,觉得原来中医还可以这样来为人看病,觉得这些高深莫测、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可以这样简单地学,简单地用,而且又不失正道。
我们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这个中医学里面你学好六经辨证,我们讲是大病小病一样看。
我们蔡氏有一个口号:学好六经辨证,癌症就当感冒看。
其实这个话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同仁会觉得,看感冒和看癌证的思路能一样吗?实践中它会告诉你,它会给你答案。
六经辩证提纲(中医必背)
六经辩证提纲(中医必背)一、太阳纲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风寒束表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二、少阴纲脉微细,但欲寐——真阳不足、水饮盛、营虚、津亏失眠、想睡而难入眠,心烦,精神萎靡,全身疲累,双眼无神,面色,青白或者晦暗无华。
无汗或冷汗淋漓四肢逆冷,无热或微热,畏寒重,口渴喜热饮,咽痛。
项背紧张酸痛,或心前区刺痛。
四肢逆冷疼痛、蜷卧,腰腹冷痛冰凉,大便溏泻不爽、妇人月经期长,经水暗黑,带下清稀,尿频色白,夜尿频多、舌质青黯或者紫黯、口唇紫绀,脉象微细,或浮或沉,迟而无力。
三、阳明纲胃家实。
热、烦、实、胃中干、大便难。
——实热伤津。
其里证可分为:气分证和血分证身热恶热,或潮热或时烘热汗出,头汗、掌心热,手足心出汗,热盛伤津而懊恼、心烦,失眠,或烦躁谵语;或热伤营血而瘀,甚则血热妄行,如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等。
里热上涌作喘或胸中窒塞或头晕目眩,或阳明热结,嗓子发痒顽咳,面红、眼赤、耳鸣食欲旺盛,或能食易饥而泛酸,或气机阻滞不能食,口干口苦,燥渴引饮喜冷。
腹胀痛不通、拒按,大便秘结数日不解,或干硬难解,或排便不净肛门灼热,或里热下利而舌红苔黄腻尿频数色黄赤,或尿短不利色黄赤,或尿道灼热痛感,妇人经水色红质稠,带下色黄,皮肤斑丘疹高突色鲜红,或局部红肿热痛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口唇干红,脉象浮洪或沉实,滑数有力四、太阴纲病在里,胸下结坚,呕吐,食不下,腹满自利,时腹自痛,下之益甚,抑郁寡欢,身重疼难以转侧如痹状,无热或微热,恶风寒汗出,清涕善嚏,风水溢饮,脉沉弱而迟——虚寒水饮无热或微发热,恶风严重并出汗。
善嚏,流清涕。
头晕头痛,吃饭后犯困,想睡觉。
身体疲惫乏力。
胸下结坚,胸闷短气,心悸心下痞塞胀满、冷痛,噫气,呕恶,胃中凉,食欲不振,口中黏,口不干或口干饮水不多,喜温,腹中凉,腹胀,矢气得舒,肠鸣如走水。
四肢烦疼,身体沉重,肌肤麻痹,肌肉瞤动。
《伤寒论》六经提纲、诊断标准、问诊技巧
《伤寒论》六经提纲、诊断标准、问诊技巧本文节选《经方学科》一、《伤寒论》六经提纲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5)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4)四:“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6)二、伤寒六经诊断标准1、从太阳证诊断标准(1)恶寒或恶风发热;(2)头或头项僵痛,身痛关节痛;(3)身痒、颜面浮肿,脉浮。
2、从阳明证诊断标准(1)发热而不恶寒;(2)便干;(3)口干渴;(4)脉滑或数有力。
3,从少阳证诊断标准(1)口苦、咽干、目眩;(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3)诸孔窍疾患,如:眼、耳、鼻、头、咽;(4)脉弦。
4、从太阴证诊断标准(1)大便偏稀;(2)胃脘胀满或腹痛;(3)畏寒喜热、食不下,呕吐;(4)脉沉弱。
5、从少阴证诊断标准或问诊内容寒化证:(1)脉微细,但欲寐;(2)怕冷、四肢厥逆;(3)周身关节疼痛。
热化证:(1)心烦失眠;(2)口干渴;(3)舌红无苔;(4)脉沉细数。
6、从厥阴证诊断标准(1)消渴;(2)气上冲心;(3)心中痛热;(4)饥饿但不想吃;(5)三阳之一与太阴合病,寒热错杂。
三、伤寒六经问诊顺序与技巧在问时,要做到如下几点,这几点是针对六经的证问的,病人自述后,我一般都是从太阳证逐一地往下问。
但又不可过分机械的从太阳来问,第一,从太阳证开始问(1)头痛不痛;(2)脖子痛不痛;(3)腰痛不痛;(4)恶不恶寒。
第二,从阳明证开始问(1)吃的怎么样;(2)大便怎么样;(3)是一天几次,还是几天一次。
第三,从少阳证开始问(1)口苦不苦;(2)咽干不干;(3)耳呜不呜;(4)目昡不眩。
第四,从太阴证开始问(1)有没有想吐的意思;(2)有没有下泻的感觉;(3)有没有腹痛表现;(4)有没有饥又吃不下现象。
真正的伤寒六经提纲
真正的伤寒六经提纲
1.六经提纲图
2.六经表里图
3.六经传变图
4.六经论治图
太阳表病图1
太阳表病图2
太阳表病图2
太阳表病图2
●六经病的提纲证,乃是《伤寒论》全书之纲领。
它把三百九十八条的大法微言,而一线相贯,都交织在六经提纲证上。
因此,它不仅有指导临床辨证的意义,而且又有组织全文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学习《伤寒论》先从六经提纲证开始,对它应该有深刻的了解,更要结合临床去体会它的指导意义。
如果我们把六经的提纲证从理论到实践能紧紧掌握手中,则对辨证论治的方法,就有举一反三、迎刃而解的效用。
六经提纲诀!(真正的六经辨证提纲)
六经提纲诀!(真正的六经辨证提纲)一、太阳纲:太阳病,是个表证,它的基本病机是风寒束表。
太阳病的特定脉象:浮脉。
再细分,可以分为太阳伤寒的浮紧脉、太阳中风的浮缓脉两类。
并且,单一的太阳病,脉象应该不见虚象。
太阳病没有特定的舌象,也就是说,还是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原因应该是太阳病得病时间短,病位在表浅的肌肤腠理,尚未影响到舌色、舌苔。
见到这样的舌、脉,我们可以按表证常见症状来问诊。
有无恶风寒,有无发热,有汗无汗。
并了解恶寒发热的规律。
有无头脑颈项疼痛,有无肢体疼痛。
有无鼻塞流涕。
有流涕的,还需了解涕的稀薄、稠厚,与颜色,以区别寒热多寡。
有无咳喘,有无吐痰。
有痰时,需要了解痰的稀薄、稠厚,与颜色。
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再结合望诊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单一太阳病,病人应该不会呈现明显的虚弱之象)。
假如病人饮食、二便无明显异常,精神状态也不显得虚弱,我们就可以根据“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判断为表证中的阳性的太阳病,再根据脉紧与脉缓、有汗与无汗来细分为伤寒证或者中风证。
也许有人会心想:病哪有这么简单的让你来判断。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单一太阳病出现的概率。
其次,所谓知常达变。
明白了单一的太阳病,而后才能进一步明白与其合并系属的更为复杂的病情。
单一太阳病的基础方,是太阳伤寒的麻黄汤,和太阳中风的桂枝汤。
太阳病,它的病机是体表被风寒所束,用药上以辛温发散为主,治疗法则上采用汗法。
汗法祛除体表风寒,势必要耗损机体津液,因此还要佐以甘滋养津液的药来帮助机体恢复正气。
附:太阳纲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风寒束表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二、少阴纲:少阴病,它的基本病机是真阳不足。
少阴病的特定脉象:微细脉(心跳无力)。
少阴病分少阴表证、和少阴本证两大类。
少阴表证的脉象,可以细分为少阴伤寒的微细浮紧脉,少阴中风的微细浮缓脉两类。
少阴本证的脉象,是微细沉弱脉。
《伤寒论》中的“六经”提纲,学中医者必背,建议收藏
《伤寒论》中的“六经”提纲,学中医者必背,建议收藏《伤寒论》是我国中医药史上的瑰宝,也是每位中医人的必读书籍之一。
其原条文中对于六经辩证的概括性提纲,更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
现把原文整理照录如下:一、《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以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太阳病,也是表阳证。
二、《伤寒论》第179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论》第182条:“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以脘腹硬满有抵抗、压痛,或者发热、汗自出、不恶寒怕冷、反恶热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阳明病,也是里阳证。
三、《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少阳证,也是半表半里证。
四、《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比胸下结硬。
”以腹部胀满而吐、吃不下东西,自利,时不时的腹痛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太阴病,也是里阴证。
这跟阳明病是一个对立,也是一个相反的。
那阳明病是热结于里,一派这个实热证;那么这个是虚寒在里,一派这个虚寒证。
要牢记的是;“虚寒在里,以下为禁。
”五、《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也是表证(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来说的,一般的表证也类似太阳病,但是脉比较微细,同时喜欢躺着,喜卧,困倦。
六、《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是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厥阴病,也是半表半里证。
关于“食则吐蛔”,现在很少了,古时候卫生条件差,没有蛔虫的人很少。
厥阴病是上虚下寒,如果寒从下往上冲,蛔要受波及则会吐蛔,如果没有蛔,再怎么冲也不会吐蛔。
主要参文献《胡希恕医学全集》。
六经提纲
一、六经提纲第1条(《伤寒论》赵开美本序号,以下同):“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注解: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侯为特征的,即是说,无论什么病,若见有以上一系列的证候者,即可确断为太阳病,便不会错误。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注解:阳明病,即里阳证。
胃家实,指病邪充实于胃肠之里,按之硬满而有抵抗和压痛的意思。
胃家实为阳明病的特征,故凡病胃家实者,即可确断为阳明病。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解:少阳病,即半表半里的阳证,它是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着,即可确断为少阳病。
按:口苦、咽干、目眩,可是肝胆病的部分症状,但做为半表半里阳证,它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咽炎、肺炎、胃肠炎等急慢性病常出现此类证候。
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注解:太阴病,即里阴证。
它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的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太阴病。
此腹满为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满有别,若误为实满而下之,则必致胸下结硬之变。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注解:少阴病,即表阴证。
这是对照太阳病说的.意思是说,若太阳病而脉微细,并其人但欲寐者,即可确断为少阴病。
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注解: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
它是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一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厥阴病。
半表半里证不可下.尤其是阴证更不可下,若不慎而误下之,则必致下利不止之祸。
以上注解,只就原文略明其大意,如参照分论各章仔细研读,自可明了。
表里相传和阴阳转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常自表传入于里、或半表半里,或自半表半里传入于里.或自表传入于半表半里而再传入于里。
JT叔叔医道课08六经病提纲(太阳、阳明、少阳)
JT叔叔医道课08六经病提纲(太阳、阳明、少阳)08.2013.04.02 下:六经病提纲(太阳、阳明、少阳)同学啊,你们刚刚下课的时候手把手,有没有发现一些苦命人呐,这个,我们的这个苦命排行榜第一名应该是谁啊?我觉得”失志”应该满苦命的哦,是不是?其实失志的人,老实说你不要把脉哦,说不定也会知道,因为失志的人十之六七有一个很奇怪的小特征,就是他会忍不住,在和你相处的时候要告诉你他其实过得很好,就是代偿性的自我安慰,他会跟你讲说:“哎呀,其实我老板很器重我,我朋友超多的哦,然后我薪水也很多。
”这样子的人有时候就是,有点对自己的存在颇有不安的。
那接下来哦,接下来我想要把下面几页讲义快速的,其实快也快不了哦,但是呢同学,我看我们这个坐的教室好狭窄啊,所以大家的讲义也不能这样一字排开,就本来我这讲义第二页到第七页就来个一字排开,这样上课会比较好上一点哦。
那可能现在的话就要大家拼命抽牌了,是不是有点可怜哦。
而且呢,课本要打开到卷三的第十二条。
因为我希望这堂课能够把《伤寒论》的提纲讲完,所以我想说尽可能看看这里看看那里,然后就什么什么都一起把它带过去。
那我们这个课本的卷三的这个十二条到十七条呢,我上次有讲过,是从《黄帝内经--热论》里面抄出来的,那《黄帝内经》讲到疾病的时候就比较会强调在一条经脉上的现象,那张仲景就比较做更多地推括。
所以我们这样子对照的来看的话,可能同学可以看到内经的观点跟张仲景的观点大概有怎么样的不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医哲学的,应该说是中医学派一个基础的认识。
那,我们先看下卷三的十二条,它说如果呢,一个人受了凉,它呢传到经络上的时候,人就会开始发烧,所以伤寒,就是《黄帝内经》说的热病。
那,它说如果只是传一条经,他发烧发的很高不一定会死,可是如果同时表里经两感,因为太阳经的底面是少阴经,少阳经的底面是厥阴经,阳明经的底面是太阴经。
那如果这个人的感冒太凶狠的话,一次踩穿了楼板,两层楼一起感冒的话,那他就比较容易有危险。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课程提要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课程提要关于六经辨证东汉·张仲景,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
六经辨证,用来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
六经病的传变:传经: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直中:病邪直入三阴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细目一、太阳病证一、太阳病提纲太阳病证指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以恶风寒、脉浮、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太阳病本证1.太阳中风证病因: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
病机:卫强营弱。
表现: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为主要表现;或见鼻鸣,干呕。
治法:调和营卫,祛风解肌。
方剂:桂枝汤。
2.太阳伤寒证病因: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病机:卫阳被遏,毛窍闭伏。
表现:以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体疼痛、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或见气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剂:麻黄汤。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三、太阳病变证:1.栀子豉汤证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3.葛根黄芩黄连汤证4.真武汤证1.栀子豉汤证病因病机:指发汗吐下后,实邪已去,余热留扰胸膈,出现虚烦不得眠的证候。
临床表现:虚烦不得眠,卧起不安,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
治法:清宣郁热。
代表方剂:栀子豉汤。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病因病机:表证误用汗下,或疾病自然转变后,出现的身热、汗出、气喘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气喘,咳嗽,咯痰,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宣肺热。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
3.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因病机:表证不解,邪热内陷阳明,下迫于肠,出现下利不止、身热汗出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利不止,身热汗出,气喘,恶寒发热,脉促。
治法:清热止利,表里双解。
代表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
4.真武汤证病因病机:表证不解,过汗伤阳,肾阳虚衰而导致的阳虚水泛的证候。
仲景的六经病提纲
仲景的六经病提纲仲景的六经病提纲正是反映了六经病理性状和病理部位,所以六经提纲也正是六经病的病理界说。
例如,太阳提纲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病理过程是机体对生物病原体的抗御过程。
脉浮为血管扩张浅出、血液充盈,体表组织血液增加。
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是表明抗御反应在肌肤经脉组织部位。
病在身体之表,仲景称为表病。
表部位的阴性过程为少阴病。
例如,少阴提纲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仲景文例言简意赅,凡说无热恶寒即为阴病,凡说阴病即赅无热恶寒。
少阴脉微细,乃因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管因而收缩,表现沉微细弱,病机为气虚血少。
体表组织因供血不足而体温低落,脑组织因贫血而出现神志不清的欲寐状态。
少阴病表现了抗御过程中体表组织功能衰弱与体液不足的状况,这正显示了表部位的阴性病理过程。
太阳病与少阴病由于是同一表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
如“太阳病,发汗,逐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曲伸者”,这是太阳因汗多亡阳造成向少阴发展的例子。
又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这是少阴病与太阳之过渡阶段中偏属少阴的例子。
少阴病以体表功能衰退为依据,不应发热,但脉沉已表明经脉之功能衰弱,虽反其常而有微热,但仍不失少阴的内在根据。
从正反两方面看,太阳与少阴是伤寒表病位依据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据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
阳明病是伤寒胃肠病位的阳性过程。
如阳明提纲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胃家赅言胃肠,“邪气盛则实”。
阳明赅发热,胃肠为躯体的里面。
所以仲景称阳明为里病,亦是与表病相对而言。
提纲中胃家指出病位,实乃邪气盛而正气充实之谓,这正是阳明病的特征。
阳明提纲指出了胃肠病位的阳性抗御过程。
胃肠病位的阴性过程为太阴病。
如太阴提纲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
”又说,“太阴为病,脉弱。
”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象,乃气虚血亏的状况下而吐利腹疼自是胃肠病位阴性病理过程。
【汉唐经方】六经为病提纲
【汉唐经方】六经为病提纲六经为病的提纲证,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
六经为病,各有一条纲领,古人以之比如大将建旗鼓,便士卒望之而知趋,方能压住阵脚,而能指挥若定。
观张仲景于复杂的疾病中,择出六经至当的证候,即所以建旗鼓。
用以反映疾病的规律,使人知所趋。
由是观之,六经的提纲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说明六经的提纲证,首先必须弄清六经辨证的对象和范围。
我认为,六经辨证方法,原是以邪气伤人而立论的,并非只针对伤寒之一病。
柯韵伯在《伤寒论翼》的序言中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
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制节”。
柯氏把六经辨证,视为百病而立,实能先获张仲景之心,因而也就扫清了只治伤寒一病的俗见,扩大了六经辨证的范围。
简而言之,这部书包括了两类疾患:一类是急性热病的伤寒,二类则是慢性疾患的杂病。
两者发病虽异,而医理则通,都不能离开六经之制节。
所以本书的内容是以六经辨证为宗旨。
六经本身是由脏腑经络所组成的六个系统,它们属于物质范畴,故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以反映生理和病理的变化。
辫证的方法,就是按照六经的客观规律去分析疾病,去认识疾病,务使主客观统一起来,就达到辨证之目的。
然而,辨证一定要言之有物,丝毫不能离开物质的存在,六经绝非空洞的名词游戏,它既有受邪之体,又有所病之因。
有能有所,以见证由体生,证由体定之理。
因为辨证之法是从六经之体而求证,由于六经之体各异,故每经的证候特点也就随之不同。
这就为辨证时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也应该看到,六经所反映的证候,又有共同规律可循,这是因为证侯的产生,决定于六经的阴阳对立变化的规律。
所以,阳与阴对立,有阳证也就必有阴证,表与里对立,如有表证也就必有里证,寒与热对立,若有寒证也就必有热证.虚与实对立,故有虚证也就必有实证。
这种相对而生的八个证候,它们既是疾病中的阴阳矛盾产物,又是疾病对立的统一。
因为它们不超出相对而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发病规律,古人就叫做“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伤寒论六经篇(六经辨证)①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经病发热寒,头项强疼风出汗,舌苔白薄兼恶风,脉缓需把桂枝选,头身疼痛无汗喘,脉紧麻黄汤发汗。
2、桂枝汤中桂芍甘,姜枣加入营卫安。
麻黄汤中桂枝甘,杏仁加入可平喘。
3、太阳府证发热汗出兼渴饮,渴欲饮水水入反,小便不利脉来浮,蓄水证中五苓散。
小便不利精神狂,便利蓄血用抵挡汤。
抵挡汤中水蛭牤,桃仁破瘀并大黄,太阳兼证项背强,不能自如葛根汤。
肺气上逆胸痰喘,桂枝甘草杏仁汤。
即桂枝汤加杏仁厚朴。
4、太阳兼证太阳项强难俯仰,经络不利葛根汤,外寒内饮吐稀痰,内挟水饮小龙选。
外寒内闭热在里,大青龙汤疗烦安。
②阳明病提纲阳明经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阳明经证身热汗,口渴喜饮兼心烦,舌苔黄腻脉洪大,清热生津白虎选。
白虎汤:生石膏、粳米、知母。
2、阳明府证日莆热,神志不清大便结,烦躁谵语疼拒按,脉实有力苔燥裂。
舌红芒刺夜热重,承气汤用冲积结。
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3、阳明身热身发黄,身热鲜明便不爽,心烦口渴小便赤,苔黄脉数茵陈汤。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4、阳明兼证:阳明蓄血人善忘,便硬易下色黑亮,浊热上扰心神明,治法选用抵挡汤。
③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1、少阳为病咽喉干,往来寒热兼目眩,胸闷苦烦不欲食,心烦喜呕脉来弦,苔白而薄食纳少,和解少阳小柴煎。
2、少阳兼证太阳证经,发热恶寒肢结疼,微呕胃脘郁不通,柴胡桂枝汤可用。
小柴胡桂枝汤合用3、少阳阳明合病上少阳阳明郁郁烦,呕吐不止心下烦,阳明热结有证象,大柴胡汤可速选。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半白芍将,姜枣加入急煎服,少阳府证是妙方。
4、少阳兼证中部寒,胸胁满痛口苦烦,疼扰肩背不欲食,大便溏泻脉来弦。
脉迟无力苔现白,柴胡桂枝甘草选。
汤:柴胡桂枝汤姜用干,黄芩牡蛎花粉连,炙草加入急煎服,能治少阳中部寒。
④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
如何从六经辨证的角度进行问诊?
如何从六经辨证的角度进行问诊?导读:前两天在网络上看到的这篇文章,觉得还蛮贴合临床,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六经辩证之问诊各位老师、师兄、中医爱好者:我是常卫江,来自陕西宝鸡的一名基层中医,今天我就临床六经辩证中有关中医四诊中的问诊方面临床心得与同道一块分享,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补充,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帮我改正,我在此谢过。
问诊为四诊之首,说是简单,实则用于临床实战并不容易。
因为和同道在微信探讨病案时经常问我,如何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通过问诊来获取四诊中珍贵资料的,有什么技巧没有?今天我就借此机会一同分享。
我临床问诊一般都按中医十问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问歌》内容言简意赅,可做为问诊的参考。
但在实际问诊中,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而重点地询问,不能千篇一律地机械套问。
再结合遵循六经顺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第一,问太阳证:是否头痛,是否脖子痛不舒服,是否腰痛,全身痛,是否恶寒、恶风,是否身痒,出汗,只要病位在表的症状。
第二,问阳明证:午后嘲热有无,口渴,吃的怎么样(食欲、食量),大便怎么样,是一天几次,还是几天一次。
病位在里的阳性证状。
第三,问少阳证:口苦不苦,咽干不干,有无往来反复规律性症状,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五官的疾病,半表半里症状。
第四,问太阴证:是否恶心,有、无想吐有没有腹痛,有下泻的感觉。
(下坠感、或身体困重)怕冷,肢冷症状,也包括气虚,血虚,水饮,痰饮,血瘀,实寒,病位在里的虚寒性症状。
第五,问少阴证:平时有没有四肢觉冷恶风,出汗,有无低热的感觉,四肢关节疼痛,病位在表的阴性症状。
笫六,问厥阴证:有无口苦口干症状,有没有气上冲心有心中痛热的感觉,有无大便稀的症状,厥阴证包括一少阳太阴合症,二阳明太阴合症两类,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性症状。
六经病临床问诊要点‖《经方讲习录》
六经病临床问诊要点‖《经方讲习录》
以下内容来自书籍《经方讲习录》:
我们学会病脉证治的方法以后,在临床上就可以化繁为简,就可以从形形色色的症状中解脱出来。
我们需要的是辨六经病、金匮病。
大家不要慌,今天重点谈了六经病的辨证,金匮病的辨证以后会讲。
“太阳病诊断标准:【怕冷和脉浮】。
其中无汗是麻黄剂,有汗是桂枝剂;
颈部、背部僵硬是葛根剂。
少阳病诊断标准:【口苦和胁胀胁痛】。
若患者口苦、胁胀、胁痛,应该考虑少阳病。
阳明病诊断标准:【怕热、汗出、大便干。
】
对于三阳病来说,问诊就是如此,肯定不是十分的全面,也不是绝对的正确,但从临床来说,正确率达到 90% 我还是有把握的。
对太阴病来说,提纲证可以诊断,自利不渴也可以诊断,但我在临床上总结的经验是:
【进食凉物后难受,为太阴病,】
这是我从无数医案和患者中总结出来的。
但问题是极少数患者,我问他们说:“你吃了凉东西难受吗?”患者说:“我从来不吃凉的,所以吃了凉东西是不是难受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情况需要用别的诊断方法。
用厥阴提纲证来诊断厥阴病,当然可以,但在临床上不太方便。
我的方法是问患者是否手脚凉,如果手脚凉,则考虑有厥阴病的可能。
记住,是可能而不是一定。
如果手脚不凉,则排除厥阴病。
对于少阴病,则采用提纲话证来诊断,脉微细,但欲寐。
我的经验是:
少阴病患者共性是精神疲倦,休息差。
因此,少阴病问诊应问患者是否有精神,睡眠怎么样。
【《伤寒论》六经辨证提纲】
【《伤寒论》六经辨证提纲】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这14个字就是“太阳病”提纲,即“表阳证”。
记住“太阳病”是以9个字“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
临床上无论什么病,哪怕是西医诊断的癌症或什么炎症等等病,只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可以按照中医理论诊断为“太阳病”、即“表阳证”而不会有错,治疗也肯定有效。
千万记住中医是“对病证下药”,绝不是“对病名下药”。
中医特色是“辨证论治”,不是“看病名论治”。
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5这10个字是“阳明病”提纲,其实就3个字“胃家实”。
临床见到病邪在胃肠,按压硬满有抵抗或疼痛,就可诊断为“阳明病”、即“里阳证”。
记住还有一条:“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7“胃家实”是“阳明腹实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病外证”。
凡病见此外证者,也应诊断为“阳明病”。
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4这12个字是“少阳病”提纲,其实就6个字“口苦,咽干,目眩。
”这是“半表半里阳证”。
只要有此证,就可诊断为“少阳病”。
四:“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这一大段话是“太阴病”提纲。
有5个要点:1、腹满而吐;2、食不下;3、自利益甚;4、时腹自痛;5、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这是“太阴病”即“里阴证”,见此一系列证候即可诊断为“太阴病”。
千万记住这里的“腹满”是“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的“实满”不同,“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这12个字是“少阴病”提纲,其实就6个字“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少阴病”,即表阴证。
这是对照“太阳病”而言,只要有“脉微细,但欲寐”表阴证,就可诊断为“少阴病”。
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6这一大段话是“厥阴病”提纲。
蔡氏经方六经辨证问诊单
蔡氏经方六经辨证问诊单关于《蔡氏经方六经辨证问诊单》(下简称《问诊单》)的说明内容摘要:1,创作《问诊单》的思路及依据。
2,填写《问诊单》的注意事项。
3,《问诊单》为远程医疗创造条件。
4,重要声明。
5,(《问诊单》附后)一,创作《问诊单》的思路及依据。
蔡氏经方中医看病是从人体的六经去循经找病。
六经各自有其功能,生病了各经会表现出各自的症状,医师通过''四诊即望闻问切’’所了解到的症状进行辨证。
蔡氏比较侧重病人的症状,大多数人从其症状就可了解到病人哪些经有哪些问题。
我制作了《蔡氏经方六经辨证问诊单》,其作用:1,病人在候诊时先填写《问诊单》可节省问诊时间;2,适合远程医疗,医生通过《问诊单》让病人将''望闻问’’的信息反馈医生。
蔡氏经方六经辨证体系最适合远程医疗。
当然病人配合的认真程度与远程辨证准确性成正比;3,可普及蔡氏经方知识及训练病人就诊前的准备,增强病人平时留意自己身体健康情况和观察自身各症状或各种分必物的色、味、性状变化情况的意识。
二,填写《问诊单》的注意事项:(一)《问诊单》有项必填。
(二) 填写《问诊单》的方法:1,将《问诊单》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到具备编辑功能的手机里的'’写字本'’或'’备忘录'’或其它……,然后按内容有问必答,编辑后通过微信发给医生(面诊的直接交给医生)。
2,可按《问诊单》内容的顺序将答案写在稿纸上,然后进行拍照发微信给医生。
3,不会操作手机又不会写字的可找家人或他人帮助。
4,《问诊单》有三个类型的题项:分别是问答题、判断题和选择题。
判断题根据答案'是’或'否’,'有’或'无’直接打√或打×。
选择题就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即可。
(三)拍舌照应拍舌面和舌下照片。
有的手机拍照片因受环境、光线及手机本身设置不同而存在色差,拍完照片应看看照片的颜色跟舌体颜色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应重拍或加以说明。
六经辨证问诊单教学提纲
六经辨证问诊单六经辨证问诊单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主诉一表相关1.发热高热38度以上低热正常2.出汗大汗活动汗出不汗出正常3.身体怕热怕冷怕风正常4.呼吸鼻塞流涕呼吸费力正常5.小便喝水少小便多喝水多小便少正常(5-8次/天)小便感觉尿急尿痛6.咳嗽剧烈偶尔正常有痰无痰痰色白色黄色7.哮喘有无8.咽喉痒疼痛阻塞感9.疼痛肢节疼痛颈部不适后背不适头部不适10浮肿面部四肢下肢正常二半表半里1.感觉忽冷忽热加衣热脱衣冷上半热下半冷2.口感口苦口干口腻正常3.心烦有无4.胃口好一般较差吃得多容易饿想吃但吃不下5.呕吐想吐刷牙想吐正常6.胸部7.胁部8.头部三里相关1.胃部胃痛胃胀反酸打嗝正常2.大便一次/天几次/天便秘3.便色黄色青色黑色便血4.腹部按会痛不按也痛痛喜按腹胀小腹痛腹软腹肌紧张正常5.口渴常口渴偶尔口渴正常6.喝水偏多偏少7.饮水喜热水喜冷水正常舌苔脉病证年月日酸:14sJ五味子:敛肺止咳酸枣仁:敛心安神山茱萸:敛精止遗乌梅:安蛔苦:1.苦寒泄热:柴胡:泄胆热黄芩:清心火,泄脾热黄连:清心火,泄胃热黄柏:清心火,退黄栀子:泄心火茵陈:退黄芍药:泄热养营竹叶:清心除烦牡丹:清虚热白头翁:除下重2.破结除满大黄:泻下通便,活血化瘀枳实:破气散结厚朴:降逆除满杏仁:降逆平喘桃仁:活血化瘀射干:除上气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皂荚:化痰芫花:逐水(《本经》作辛,为是)大戟:逐水甘遂:逐水3.苦以燥湿白术:燥湿健脾苦参:燥湿杀虫4.苦能排脓赤小豆芽:破血化脓败酱草:排脓5.苦极反升瓜蒂:催吐'甘:1.甘以补虚:人参:补元气饴糖:建中甘草:补宗气,解毒,调和诸药小麦:补心气黄芪:补气行气大枣:补脾粳米:补胃地黄:补心阴麦冬:补肺阴阿胶:补血益阴当归:补血麻子仁:养血润肠.瓜蒌根:生津止渴升麻:解毒2.淡以渗利泽泻:清热利水滑石:清热利湿茯苓:通调水道猪苓:利水薏苡仁:渗湿椒目:利水3.涩以固之:赤石脂:固小肠禹余粮:固大肠灶中黄土:固胃4.重以镇之:代赭石:降胃气龙骨:镇肝魂辛:1.辛以散邪:麻黄:宣肺气,平喘咳,温表散寒桂枝:温心阳,抑水气,解肌发汗艾叶:行气散寒防己:散水气,消身肿乌头:散寒蜀椒:散寒2.辛以行气:川芎:行血香豆豉:宣气半夏:宣肺气生姜:宣胃气桔梗:利咽瓜蒌实:宽胸散结薤白:通阳散结葱白:通阳止泻葛根:升津液,升清止泻旋复花:行气消痞3.辛以温阳:附子:温肾阳干姜:温脾阳细辛:温肺阳吴茱萸:温肝阳咸:1.咸以软之:芒硝:软坚通便)牡蛎:软坚消痞(胆)鳖甲:软坚消癥(肝) 2.咸以走血:水蛭:活血化瘀蛰虫:活血化瘀虻虫:活血化瘀分享:。
六经问诊单
性别
年龄:
婚姻:
主诉:
1 皮肤日常湿润还是干燥?
恶冷?恶风?身疼痛?脖子僵硬?颈椎?肩膀?
脉位用手指搭上去感觉是“触之既得”还是摸半天摸不到还是其他情况?每分钟多少次脉速?2、情绪通常急噪暴躁?无两肋有无涨满?
口苦?咽干?目绚?呕吐?
3、反胃?反酸?大便干结?腹硬满拒按?
4、大便成形?
大便粘马桶?
日常爱不爱喝水?若喝水倾向于爱喝冷还是热?
5、脉位用手指压下去才能感觉到脉的微弱跳动?
四肢(手脚)日常冷?
整天打不起精神闹瞌睡?
6、气撞冲胸?糖尿病?爱吃?爱喝?爱小便?小便颜色?
舌苔颜色?舌苔厚薄?舌头有断裂纹或沟壑?小便利索吗?尿量少?尿急?尿频?不尿不尽?尿黄?尿热烫?
女科信息:
例假延期?提前?血量?黑血块?白带颜色?痛经?上次例假具
体日期?堕胎流产史?手心脚心烦热?下午到晚上身体温度变高?。
伤寒论六经辩证详细问诊单
伤寒论六经辩证详细问诊单生辰(请注明是农历,还是阳历)所在省市联系电话职业婚否性别,年龄生肖属相现在主要症状:主症特点(哪些条件可使症情加重或减轻?相关伴随症状。
):现正在服用的药:哪些情况能加重病情:现在是否艾灸:是否接种过什么疫苗?何年何月何日接种的?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请一定认真填写):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请一定认真填写):发病的时辰:发病时的典型症状西医病名:发病季节:发病原因:是否长期用过激素:是否大量用过消炎药:是否做过手术:以下括号内属于自己的症状用红笔标注面色:(与平常是否不同?红,黄,白,黑,青,有无光泽?):眼象:(白睛颜色:色青,色黄等,有无血丝?有无瘀斑?有无黑点?有无干涩,胀感,眼下颜色):出汗情况(有,无,少汗,多汗,白天汗,醒时出汗,睡后出汗,出汗时伴发热?活动时出汗?):部位(全身,头汗,手足心汗,心汗,半身汗):耳(鸣,聋,痒,痛,左,右):目(红,肿,痛,青,黄,血丝,瘀斑,黑点,干涩,昏花,眩晕,流泪,左,右,眼下颜色):口(口干、渴否?口苦?口腻?口甜?有无泛酸?有无异味?溃疡否?肿痛否?睡时是否流口水?):呕吐(有,无,食入即吐,早上吃晚上吐,晚上吃早上吐,呕吐为未消化食物?酸水,干呕而不吐):鼻(不通,流涕,左孔,右孔):咽(干,痛,痒,吞咽困难):胸(满,闷,胀,痛,热,凉):乳(胀,痛,增生,肿块,左,右):胁(胀,痛,热,凉,左,右):腹(肿,胀,痛,满,硬,凉,热,喜按,拒按,喜冷,喜热,有无膨隆,腹部有无静脉曲张,有无肠鸣音):外阴(肿,胀,痛,热,凉,如烧,坠胀,挛缩):心(烦,悸,慌,紧,痛,凉,热,跳快):心下(满,堵,胀,烧):胃(胀,痛,满,酸,凉,热,疼痛性质):头(痛,晕,麻,木,昏,沉重,在头顶,两太阳穴,后枕部,前额部,全头):项(僵,痛,酸,重,胀):肩(痛,凝,酸,麻,胀,凉,热,左,右):臂(痛,凉,热,酸,麻,左,右):手(凉,热,干燥,出汗,麻,抖,左,右):背(痛,酸,重,麻,胀,凉,热,左,右):腰(酸,重,痛,麻,凉,热,胀,左,右,中间):腿(痛,酸,重,麻,木,肿,胀,凉,热,僵,软,左,右,内,外):膝(痛,肿,胀,酸,麻,凉,热,软,骨痛,左,右):足(痛,麻,胀,凉,热,,左,右):足跟(痛,凉,热,麻,胀,左,右):足趾(麻,痛,胀,凉,热,左,右,部位):3、请选择与下列项目对应的身体状况——括号内属于自己的症状用红笔标注饮(多,少,喜冷饮,喜热饮,喜温,喜酸,喜辣,喜苦,喜咸,喜甜):食(多,少,喜米,喜面,喜粥,喜油腻,厌油腻):睡眠(多,少,平时是否易困倦?是否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时时惊醒?醒后入睡是否容易或困难?):大便(次数,干,湿,粘,腻,便秘,失禁,颜色,溏泻,是否成形?解时肛门有无灼热?有无不消化食物?有无虫卵?有无脓血?是否感觉总欲大便,但便出不爽?):小便(次数,量多,少,不畅,不禁,颜色,频数,有无血尿?有无浑浊?有无灼热感?小便时有无疼痛?通畅否?气味有无异常?尿后遗沥不尽?夜尿繁多?):房事:(有无多少性欲旺盛,性冷淡阳痿早泄手淫,几年手淫史曾堕胎)是否遗精皮肤情况(有无斑疹,斑疹颜色?皮肤颜色?有无肿胀,肿块?质地,疮疖,局部颜色,痒否?痛否?肤温?冷?):月经(周期,多,少,提前,延期,深红,黯暗,鲜红,淡红,浓稠,清稀,有无血块?有无痛经?):白带(有,无,多,少,白,黄,赤,腥,臭):胎产情况(有无经历胎产?孕几产几?有无流产史?):4、请回答身体有如下哪些症状(属于自己的用红体字标注)发热,出汗,怕冷,怕风,怕热,哮,喘,咳,气短,有痰,打嗝,呕逆,恶心,腹泻,便血,尿血,吐血,鼻血,牙龈出血,心烦,易恐,肢体震颤,肢体僵硬,乏力倦怠,头重脚轻,少气懒言,嗜卧,不喜卧,半身不遂,时冷时热,长期低烧,淋巴节肿大,胸骨刺痛,站立觉累,静脉曲张,骨发空,骨发热,梦遗,早泄,阳痿,不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经辨证问诊单
六经辨证问诊单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主诉
一表相关
1.发热高热38度以上低热正常
2.出汗大汗活动汗出不汗出正常
3.身体怕热怕冷怕风正常
4.呼吸鼻塞流涕呼吸费力正常
5.小便喝水少小便多喝水多小便少正常(5-8次/天)
小便感觉尿急尿痛
6.咳嗽剧烈偶尔正常
有痰无痰痰色白色黄色
7.哮喘有无
8.咽喉痒疼痛阻塞感
9.疼痛肢节疼痛颈部不适后背不适头部不适
10浮肿面部四肢下肢正常
二半表半里
1.感觉忽冷忽热加衣热脱衣冷上半热下半冷
2.口感口苦口干口腻正常
3.心烦有无
4.胃口好一般较差吃得多容易饿想吃但吃不下
5.呕吐想吐刷牙想吐正常
6.胸部
7.胁部
8.头部
三里相关
1.胃部胃痛胃胀反酸打嗝正常
2.大便一次/天几次/天便秘
3.便色黄色青色黑色便血
4.腹部按会痛不按也痛痛喜按
腹胀小腹痛腹软腹肌紧张正常
5.口渴常口渴偶尔口渴正常
6.喝水偏多偏少
7.饮水喜热水喜冷水正常
舌苔脉病证
年月日酸:14sJ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梅:安蛔
苦:
1.苦寒泄热:
柴胡:泄胆热
黄芩:清心火,泄脾热
黄连:清心火,泄胃热
黄柏:清心火,退黄
栀子:泄心火
茵陈:退黄
芍药:泄热养营
竹叶:清心除烦
牡丹:清虚热
白头翁:除下重
2.破结除满
大黄: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枳实:破气散结
厚朴:降逆除满
杏仁:降逆平喘
桃仁:活血化瘀
射干:除上气
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
皂荚:化痰
芫花:逐水(《本经》作辛,为是)
大戟:逐水
甘遂:逐水
3.苦以燥湿
白术:燥湿健脾
苦参:燥湿杀虫
4.苦能排脓
赤小豆芽:破血化脓
败酱草:排脓
5.苦极反升
瓜蒂:催吐'
甘:
1.甘以补虚:
人参:补元气
饴糖:建中
甘草:补宗气,解毒,调和诸药
小麦:补心气
黄芪:补气行气
大枣:补脾
粳米:补胃
地黄:补心阴
麦冬:补肺阴
阿胶:补血益阴
当归:补血
麻子仁:养血润肠.
瓜蒌根:生津止渴
升麻:解毒
2.淡以渗利
泽泻:清热利水
滑石:清热利湿
茯苓:通调水道
猪苓:利水
薏苡仁:渗湿
椒目:利水
3.涩以固之:
赤石脂:固小肠
禹余粮:固大肠
灶中黄土:固胃
4.重以镇之:
代赭石:降胃气
龙骨:镇肝魂
辛:
1.辛以散邪:
麻黄:宣肺气,平喘咳,温表散寒
桂枝:温心阳,抑水气,解肌发汗
艾叶:行气散寒
防己:散水气,消身肿
乌头:散寒
蜀椒:散寒
2.辛以行气:
川芎:行血
香豆豉:宣气
半夏:宣肺气
生姜:宣胃气
桔梗:利咽
瓜蒌实:宽胸散结
薤白:通阳散结
葱白:通阳止泻
葛根:升津液,升清止泻
旋复花:行气消痞
3.辛以温阳:
附子:温肾阳
干姜:温脾阳
细辛:温肺阳
吴茱萸:温肝阳
咸:
1.咸以软之:
芒硝:软坚通便)
牡蛎:软坚消痞(胆)
鳖甲:软坚消癥(肝) 2.咸以走血:
水蛭:活血化瘀
蛰虫:活血化瘀
虻虫:活血化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