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复习之 隋唐史专题复习共17页文档
高三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隋唐部分

隋唐时期培补资料一、政治特征政治稳定,民族融合,边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朝代更迭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开启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局面,以后近400年里,中国历史处于分裂割据之中,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隋末,由于繁重的徭役、兵役以及穷兵黩武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爆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政权摇摇欲坠,608年,太原留守李渊称帝,定都长安,隋朝灭亡。
唐初国家统一、安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发展,国力强盛。
从唐睿宗开始,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开始设军镇(藩镇),以后逐渐扩大到内地,藩镇长官称节度使,他们拥有很大的权力,对中央集权构成极大威胁,安史之乱(755——763年)便是地方节度使反叛中央的开始,至此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成为唐朝后期政治上的重要特点之一,此外还有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唐朝迅速走向衰落,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自称皇帝,唐朝灭亡。
(二)国家治理1、中央政府(1)机构的创设三省六部制:雏形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北周,正式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各机构职责尚书省——政令的执行,中书省——政令的草拟,门下省——政令的审批吏部: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
户部:掌管户口、经济、财政等。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等。
兵部:掌管武官选拔和军事行政。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审判。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和后勤有关工作。
(3)权力运行机制、目的、评价①运行机制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②目的分散相权,加强君权。
③评价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

3.社会生活
积极开放,丰富多样。
4.三教合一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 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 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 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这两则材料说 明了什么问题 呢?
唐太宗晚年的骄奢
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 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 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陛下在贞观初,清净寡欲,化被荒外。 今万里遣使,市索骏马,并访怪珍。 ——《十渐不克终疏》
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地方割 据势力
(4)特点
谭桂衡阳,必多积谷……三秦之人,待此而饱; 六军之众,待此而强。 ——《旧唐书》卷一二三《刘晏传》
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之后)
手工业
(1)纺织业
定州的绫绢产量最多,每年要向皇帝进贡 1500多匹。 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鄽chá n 间。 ——《东城老父传》
玄宗时采用采缬法印染的织物,“遍于天下,乃为至贱所服”。
——《唐语林》卷四《贤缓》
丝织品产量多、质量高;
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染色技术提高 缂丝技艺,“通经断纬”
(2)制瓷业 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李肇《国补史》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秘色越瓷》 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秘色瓷出现; 唐三彩; 地方特色瓷窑(邢窑白瓷);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导学教程──隋唐篇.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导学教程──隋唐篇考点指南1、三省六部制用归纳法阐述其建立、发展及完善的过程。
掌握三省六部的职能、相互关系和长官。
理解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2、科举制理解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归纳科举制创立、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分析归纳科举制的进步作用。
3、租庸调制认识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掌握唐朝的租庸调制,分析、理解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的作用。
4、两税法理解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归纳两税法的内容,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两税法。
重点和难点精析1、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职权和作用(1)三省,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2)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户部一一主管户口、赋税等。
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历史作用: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2、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均田制开始于北魏,止于唐朝中期,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它最大的作用是通过国家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从而促使生产的发展。
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赋税制度。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并加以改进,规定50岁以上的可以纳绢代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租为田租,即土地税,缴纳谷物;调为户调,属人头税,缴纳绢和布;庸是服役期间纳绢或布代役,不再限制年龄,也是人头税。
可见,租庸调制是以人头税为主的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赋税负担,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隋唐时期

第四讲【隋唐时期】隋(581-618);唐(618-907)※阶段特征1、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宏大;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对外贸易发达;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并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4、对外关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唐朝还加强了和周边各国及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和文化交流,并加强了各国间的政治往来,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核心主干知识政治【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演变: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唐代:三省六部制(1)内容:①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设六部。
②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2)特点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②职责明确,提高效率;③协商政务,集思广益;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3)影响①在当时的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对历史的作用:是我国官制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1、隋朝:郡县制。
2、唐朝:(1)唐初: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隋唐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总复习

明书 《说文》和《字林》
明算 算经
精品PPT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 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 “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 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中唐诗人王建(约767~约831前后) 汴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精品PPT
唐朝精品中PPT外交往
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 崇客礼,令先老、后孔,末后释。
——唐高祖李渊《先老后释诏》
佛道挑战儒学 正统地位
精品PPT
西
东
市
市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精—品PP—T 《唐六典》卷二十
唐 长 安 西 市
精品PPT
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②唐代某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
③唐政府征收茶税
④此时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①农具和技术:曲辕犁 ②水利灌溉:筒车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 2.手工业 ①制瓷:南青北白 ②丝织:吸收波斯织法 ③民营手工业恢复 3.商业 ①原因 ②表现 4.经济繁荣的原因 精品PPT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1.思想
①隋朝:三教合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科举制
隋唐
隋唐史复习

第一节
一:隋的统一 (1).建立:(略)
短暂的隋朝(581---618)
(2).统一的条件(原因):
(3)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使中国再度走向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隋在统一和巩固统一中开创了一系列措施, 对后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巩固统一: ⑥⑦⑧⑨ (一)经济: (1)工程建设① ② ③ ④ (2)推行均田制
1.经济:①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江南的开发,为隋的统一奠 定了经济基础②分裂混战,不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 2.政治: ①南朝士族势力衰落,削弱了封建割据的社会基础,为 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 纪律松弛,不堪一击③隋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军队建 设,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 3.民族关系:略 4.人心:长期的战乱,人们渴望统一。
回忆:我国历史上的清明政 治与腐败政治
第二节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618----741)
出现---贞观之治——奠定基础 回忆:
发展---武周之治
我国历史 上的清明 ——承上启下 政治与腐 败政治
顶峰---开元之治 ——开创盛世
清明政治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武周之治 开元盛世
原 因
客观: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的封建统治
(1)措施 (2)利弊 3.唐玄宗实行募兵制 (1)背景----均田制的瓦解,府兵制的崩溃 (2)措施与利弊
府兵制与募兵制的比较 不同点 士兵的性质 士兵的来源 府兵制 均田户按规定出丁 募兵制 自由应募
兵农合一,亦兵亦农 终身职业兵
兵将关系
兵将分离
将领长期统帅, 兵将间有隶属关系
武器、粮食 自备 国家供给 的来源 相同点 实行与废除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 总结:为加强中央集权, 我国古代社会进行的重要 军事方面的举措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指导: 隋唐两宋部分(通史版)

第三单元隋唐宋元时期【课标综述】【必修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必修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待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必修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道诗经,楚辞、汉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选修1】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选修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隋朝和唐朝前期重建了大一统的统治,尤其是唐朝前期总体而言政局稳定,社会繁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北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唐太宗亲历隋末战乱,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选贤任能,采取了轻摇薄赋、减轻刑罚等一系列措施,执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隋唐时期中央官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同议政、协助皇帝执政,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唐朝后期出现落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初期为了保证藩镇割据局面不再出现,把地方权力尽量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
围绕着这些问题,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守旧和变法的反复斗争。
宋神宗在位时,起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其目的包括富国、强兵和培养人才。
王安石变法规模宏大,但最终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
隋唐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都很显著,在此基础上,商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繁华。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考试选官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 机会,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统治基础,也改变了豪门 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集中到中央 和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有利于政局 稳定;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 伍,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 读书、考试、做官三者结合,推动教育发展,形成 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学习的氛围, 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科举制是中华文明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对西方文官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楷书代表作欣赏
( 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 ( 盛 晚 唐 唐 ) ) 颜 柳 真 公 卿 权 《 《 多 玄 宝 秘 塔 塔 碑 碑 》 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有如关东大》 汉。柳体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 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汉代宰相是首 长制,唐代宰相是 委员制”(钱穆)
三分相权 相互牵制 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组织系统图
三省六部制特点: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加强皇权; 对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①三省六部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 督,从而使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从而分割削弱了相 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市的变迁
汉代长安
西市
东市
隋唐经济发展表现
①耕作技术:唐曲辕犁(耕犁完善) 农 ②水利灌溉:隋开凿大运河;唐筒车灌溉 业 ③土地制度:隋、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④赋税制度:唐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 ①制瓷业:南青北白制瓷体系;瓷器经海上丝绸 手 之路输出国外;唐三彩/秘色瓷 工 ②丝织业:技术轻盈精湛吸收波斯织法和风格。 业 ③民营手工业:赋税政策调整推动其恢复发展。 ①运河经济发展;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 商 发展。(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坊市分离) 业 ②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出现。 ③对外贸易:唐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广州)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2、隋唐时期的经济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4、唐太宗复习建议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隋唐时期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总体时代特征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考点聚焦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三省六部制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如图所示: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1.创立和完善: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通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时期

C
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三、隋唐经济繁盛
(一)隋唐农业成就
(1)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完善 ,为后代所沿用。(标志中国传统耕犁技术定型)
(2)灌溉工具:唐朝出现筒车(水力) (3)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4)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在唐代成为生活必 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西方政治精英中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政客的,经考 试进入权力体系的职业技术官员,即现代西方政体中的所 谓“文官”(亦叫“公务员”)。 “文官考选制”的实 质是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利于统治效率的提 高。西方文官制度中公务员的考核录用,在形式上也与当 年中国的科举制有相似之处。现在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的考 选中的公开竞考,多级考试、逐步淘汰等原则和方式都直 接继承了中国的科举制。
英美等国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借鉴了中国“科举 制”。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
世界影响:科举制度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都产生 过较大的影响, 对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英国在工 业革命后,借鉴中国考试办法,推陈出新,创设了文官 制度
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 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 中国的科举制度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其实,他们 所盛赞的也是我们现在所继承的科举制度的精髓即“公 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 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 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 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 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 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 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隋唐史复习课

)
A解决黄河水源不足B加强南北交通 C显示隋王朝的强大D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11、唐太宗的统治被称为( ) A开元盛世 B开元之治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1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B她重用人才发展生产 C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 1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作用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14、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5、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 唐宗指的是( ) A李渊 B杨坚 C李世民 D武则天
21、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开始于( A三国时期 B两晋时期 C隋朝 D唐朝 22、科举制度中殿试开始于( A唐高祖 B唐太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23、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2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 A三百多年B一千多年C一千三百多年D三千多年 25、唐太宗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举考试的每年( A几十人B百人C千人D万人 )
16、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17、唐朝最著名的陶器是( ) A青瓷 B白瓷 C景德镇瓷器
D开元盛世
D唐三彩
18、唐朝时成为一座国际性大城市的是( ) A成都 B洛阳 C长安 D扬州 19、下列生产工具唐朝时出现的是( ) ①筒车②耧车③曲辕梨④水排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20、我国的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 D唐朝
生产工具的改进,
(开元盛世)
高中历史通史一轮复习-第四讲 隋唐时期

史料三 自经此项制度推 式、选官原则、选官基础上有什么
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发展变化?
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 由史料三绿线信息中可看出其选
上第。
官原则为制度化、公开、公平、客
——钱穆《国史新论》 观等,选官基础日益扩大。 由史料三红线信息中可看出官员
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史论形成
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或特点
了解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所谓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 试。制举不常举行,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 要地位。
进士及第只取得做官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 要通过吏部的身、言、书、判考试。
了解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考生来源:一是中央和地方学校的学生,称 为生徒;二是不在学校的读书人,可在州县 官府报考,经考试合格到京城参加考试,称 为乡贡
⑤推动了隋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 形成有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知识分子创造性,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第四讲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B、隋唐制度建设——继承完善和创新制度
(一)政治制度 4、演变
开创→ 完善→ 改革→ 僵化→
2)后期乱世 原因
①政治腐败: ②军事举措失当
安史之乱 经过: 时间:755—763年
a、外重内轻(增设军镇节度使) b、军备废弛
影响: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经济:北方生产遭到破坏,北民南迁,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军事:边防空虚。为评叛形成内重外轻,唐朝边疆地区不时告急。
一、政治部分 A、隋唐朝代更迭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指导: 隋唐两宋部分(通史版)

第三单元隋唐宋元时期【课标综述】【必修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必修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待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必修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道诗经,楚辞、汉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选修1】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选修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隋朝和唐朝前期重建了大一统的统治,尤其是唐朝前期总体而言政局稳定,社会繁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北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唐太宗亲历隋末战乱,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选贤任能,采取了轻摇薄赋、减轻刑罚等一系列措施,执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隋唐时期中央官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同议政、协助皇帝执政,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唐朝后期出现落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初期为了保证藩镇割据局面不再出现,把地方权力尽量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
围绕着这些问题,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守旧和变法的反复斗争。
宋神宗在位时,起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其目的包括富国、强兵和培养人才。
王安石变法规模宏大,但最终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
隋唐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都很显著,在此基础上,商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繁华。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

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地方割 据势力
(4)特点
谭桂衡阳,必多积谷……三秦之人,待此而饱; 六军之众,待此而强。 ——《旧唐书》卷一二三《刘晏传》
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之后)
手工业
(1)纺织业
定州的绫绢产量最多,每年要向皇帝进贡 1500多匹。 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鄽chá n 间。 ——《东城老父传》
640年,文成公主入藏
(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
(2)策略: “战而后和” (3)具体措施: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东突厥: 武力征服;设立都督府,羁縻府州 突厥 西突厥:武力征服; 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 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 帝国‛。
和雇匠: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转变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商业
(1)交通 陆路:以长安为中心,重要的交通干线可到达: 山东、北京、辽宁、太原、扬州、兰州、西藏、 云南、广东、广西。 水上:大运河。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 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 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卷九四《崔融传》
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
(曲辕犁、筒车) ——《通典》卷七《食货 · 丁中》
在中央工部之下设有水部司,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 ②劳动力充足
“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 ③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楫灌溉之利,咸总而举之。”
——《唐六典》卷七《尚书工部》 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作
玄宗时采用采缬法印染的织物,“遍于天下,乃为至贱所服”。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隋唐(历史)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一节短暂的隋朝基础网络高考试题集锦1.(1997年上海卷)下列各项,不属于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的是A南北经济的发展 B大运河的开凿 C北方民族的融合 D人民渴望统一2.(2000年广东卷)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高丽B巡游江南C巩固统一局面D搜刮各地财富3.(1996年全国卷)隋朝的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4.(2006年上海)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A、北京到广州B、扬州至杭州C、北京至杭州D、杭州至广州5.(2003年全国、广东卷)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2002年上海卷)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7.(2006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
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高考历史隋唐复习共22页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