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二-数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数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主渠道之一,同时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故在高考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本内容概述】数列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数列的基本概念,如等差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比中项等;第二方面是数列的运算,即运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数列的有关性质求数列的一些基本量(a1、a n 、n、d(q)、Sn)的问题;第三方面是解题思想方法与解题规律,利用公式列方程(组),例如等差、等比数列中的“知三求二”问题,利用函数图象、单调性、最值解题,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等思想方法的应用.【高考热点透视】1.高考对数列基本知识的考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⑴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这方面的考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是中、低档难度题,但解题方法灵活多样,技巧性较强;⑵数列的运算,即用有关公式和性质求解一些基本量问题,特别是an 与Sn的关系问题(考生易漏掉n = 1时的情况)历来是考查的热点;⑶综合题型在数列中考查比较多,这类考题多是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解析几何等知识的交汇点,此类问题往往难度大,综合性强,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较多;⑷近几年来,探索性题型在数列中考查比较多.解决探索性问题应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的生动体现.可以设想,在今后的命题趋势中探索性题型仍将是热点和重点之一.⑸应用题型在数列中近几年明显增加.从近几年与数列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看,以关注热点、贴近生活,抓住考生身边的重要事件作素材,比如,当前大家都关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住房改革与医疗改革问题,个人储蓄与养老保险问题,分期付款购买家具、电器、汽车、住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国土资源与人口发展问题等等,借助数列知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2.高考对数列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⑴分类讨论思想:如等比数列的求和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形;已知数列前n项和Sn 求通项an分n = 1和n≥2两种情形;求数列极限时对两个参数进行大小比较的讨论等;⑵函数思想:将数列视为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的函数;⑶数形结合思想: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和前n项和公式Sn分别视为直线和抛物线方程;⑷转化思想:如将非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要点精析】1.数列的表示方法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⑴{ an }与an是不同的,前者表示数列a1,a2,…,an,…,而后者仅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项.⑵数列a1,a2,…,an,…,与集合{ a1,a2,…,an,…,}不同,差别有两点:数列是一列有序排布的数,而集合是一个有确定范围的整体;数列的项有明确的顺序性,而集合的元素间没有顺序性.2.数列通项公式的三个要点⑴一个数列如果有通项公式,那么它是一个函数式,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 .⑵并非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数列0.1,0.10,0.101,0.1010,…,就没有通项公式.⑶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并不唯一,如数列11,102,1003,10004,…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a n =10n + n 或 a n =10n + n + (n -1)(n -2)(n -3)(n -4).3.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里的“从第2项起”是为了使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都确实存在,而“同一个常数”则是保证至少含有3项.所以,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这个数列至少含有3项.4.判断或证明所给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证明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应该用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采用的形式为: ① 当n ≥2时,有a n -a 1-n = d (d 为常数); ②当n +∈N 时,有a 1+n -a n = d (d 为常数); ③当n ≥2时,有a 1+n -a n = a n -a 1-n 成立; ④a 2+n -2a 1+n +a n = 0; ⑤S n = an 2+ bn .若判断数列{ a n }不是等差数列,只需有a 3-a 2≠a 2-a 1即可. 5.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⑴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 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 a n }、{ b n }为等差数列,则{ a n ±b n }与{ka n +b}(k 、b 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⑷对任何m 、n +∈N ,在等差数列{ a n }中有:a n = a m + (n -m)d ,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⑸、一般地,如果l ,k ,p ,…,m ,n ,r ,…皆为自然数,且l + k + p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n }为等差数列时,有:a l + a k + a p + … = a m + a n + a p + … .⑹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 为取出项数之差).⑺如果{ 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那么,a n ,a 1-n ,…,a 2、a 1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 ;在等差数列{ a n }中,a l m +-a l = a k m +-a k = md .(其中m 、k 、l ∈+N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⑼当公差d >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 <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 =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6.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的基本性质⑴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S n 可以写成S n = an 2+ bn 的形式(其中a 、b 为常数).⑵在等差数列{ a n }中,当项数为2n (n ∈N *)时,S 偶-S 奇= nd ,偶奇S S =1+n na a ;当项数为(2n -1) (n +∈N )时,S 偶-S 奇= a n ,偶奇S S =1-n n. ⑶若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则S n ,S n 2-S n ,S n 3-S n 2,…仍然成等差数列.7.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含义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要注意下列三点:⑴q 是指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顺序不要错,即q =nn a a 1+ (n +∈N )或q =1-n na a (n ≥2). ⑵由定义可知,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都不为0,因而公比q 也不为0. ⑶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必须对任意n +∈N ,nn a a 1+= q ;或1-n na a = q (n ≥2)都成立.8.判断或证明所给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⑴a 1+n = a n q (a n ≠0)⇔{ a n }为等比数列.⑵21+n a = a n a 1+n ( a n a 1+n ≠0)⇔{ a n }为等比数列.9.等比中项与等差中项的主要区别如果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那么a G =Gb,即G 2= ab ,G =±ab .所以,只要两个同号..的数才有等比中项,而且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如果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那么等差中项A 唯一地表示为A=2ba +,其中,a 与b 没有同号..的限制.在这里,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既有数量上的差异,又有限制条件的不同.10.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⑴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m ( m 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⑵对任何m 、n +∈N ,在等比数列{ a n }中有:a n = a m · q m n -,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⑶一般地,如果t ,k ,p ,…,m ,n ,r ,…皆为自然数,且t + k ,p ,…,m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n }为等比数列时,有:a t .a k .a p .… = a m .a n .a p .… ..⑷若{ 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 a n |}、{a 2n }、{ka n }、{na 1}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 q |}、{q 2}、{q}、{q1}. ⑸如果{ 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那么,a 1,a 3,a 5,…,a 12-n ,…是以q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⑹如果{ a n }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 +∈N ,都有a n ·a 2+n = a 2n ·q 2>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⑻当q >1且a 1>0或0<q <1且a 1<0时,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当a 1>0且0<q <1或a 1<0且q >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 = 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 <0时,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1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的基本性质⑴如果数列{an}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n =⎪⎩⎪⎨⎧≠--=.1,1)1(,1,11时当时当qqqaqnan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 = 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 = 1和q ≠1进行讨论.⑵当已知a1,q,n时,用公式Sn=qqa n--1)1(1;当已知a1,q,a n时,用公式Sn =qqaan--11.⑶若Sn 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mn+= S m+qS n.⑵⑷若数列{ an }为等比数列,则Sn,Sn2-Sn,Sn3-Sn2,…仍然成等比数列.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1与T1,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2与T2,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3与T3,则S1,S2,S3成等比数列,T1,T2,T3亦成等比数列.12.求数列{ an}的前n项和常用方法⑴拆项分别求和,例如:an= n+(21)1-n,求数列{ a n}的前n项和S n,将其拆成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即可.⑵倒序相加求和,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就是用的这种方法.⑶错位相减法,这是在推导等比数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 an · bn}的前n项和,其中{ an}、{ 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特别提示】1.在运用公式an = Sn-S1-n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前提条件是“n≥2”,因为当n = 1时,S1-n没有意义.2.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该数列各项均不为0,因此,在研究等比数列时,要注意an ≠0,因为当an= 0时,虽有a2n= a1-n· a1+n成立,但{an}不是等比数列,即“b2= a · c”是a、b、c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对比等差数列{an},“2b = a + c”是a、b、c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这一点同学们要分清.3.⑴如果三个数成等差数列,一般可设为a-d,a,a+d;⑵如果四个数成等差数列,一般可设为a-3d,a-d,a+d,a+3d。
高中数学数列综合讲义(知识点+模型总结+高考试题全部类型解析)
重要组成部分: 首项 a1 , 每一项 a1 , a 2 , a3 , a 4 通项 a n Y3:分类: [项数角度] 有限数列 无限数列 如: {1,2,3,5,8,13,21,34……} 常数数列 ⊃ 单项数列 如: {1} ,
[常数角度]
多项数列 如: {1,1,1,1,1,1,1} 非常数数列 如:{1,2,3,5,8,13,21} [项的正负性角度] 纯正数数列 如:{1,2,3,5,8,13,21} ( a n > 0 ) 纯负数数列 如:{-2,-4,-6,-8,-10,-12……} ( an < 0 )
+ an
⎧ S n − S n −1 (n ≥ 2, n ∈ N * ) ⎩ S1 (n = 1)
[函数]数列是定义域为自然数集,值域为实数集的函数。 [表示方法] 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递推法 [两项之间的关系] ⊃ 相邻两项 [等差数列] a n − a n −1 = d [等比数列]
an = q ( q ≠ 0) a n −1
2
S 2 n −1 2n − 1
n
[积与通项之间的关系] 等比数列 an =
Tn 2 a1 S tk − S (t −1) k Stk − S(t −1) k }
2 n
= an −1 • an +1 (n ≥ 2)
间隔 k 项的三项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2an = an − k + an + k (n ≥ k + 1)
a 2 n = an − k • an + k (n ≥ k + 1)
ma m − na n m−n
特殊三项: a n , a m , a n + m
(完整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整理
1数列中a n 与S n 之间的关系:a nS ‘(n 1)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S n & i ,(n 2).2、等差数列: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a n - a n 1=d , (n >2, n € N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 a 、A b 成等差数列或a n pn q (p 、q 是常数)⑷前n 项和公式:n n 1 S n n^d2⑸常用性质: ① 若 mn p q m,n, p,q N ,贝U a m a n a p a q;② 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a k ,a k m ,a k 2m ,,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 数列 a n b ( ,b 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④ 若{a n }、{0}是等差数列,则{ka n }、{ka n pb n } (k 、p 是非零常数)、{a p nq }( p,q N )、,…也成等差数列。
⑤单调性: a n 的公差为d ,则:i) d 0 a n 为递增数列; ii) d 0 a n 为递减数列; iii) d 0a n 为常数列;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a n pn q ( p,q 是常数)⑦若等差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S n ,则S k 、S 2kS k 、S 3k S 2k …是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⑵等比中项:若三数a 、Gb 成等比数列G 2 ab, ( ab 同号)。
反之不一定成立。
数列⑶通项公式:a n a 1(n 1)d a m (n m)dn a-i a n2⑶通项公式:a nn 1n maga m q⑷前n 项和公式:a 1 1 q n S i1 qa 1 a n q 1 q⑸常用性质①若m n pq m,n, p,q N , 则 am ana p a q;② a k ,a k m ,a k 2m ,为等比数列, 公比为 q k (下标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③ 数列a n (为不等于零的常数)仍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正项等比数列 a n ;则lg a n 是公差为lg q 的等差数列;④ 若a n 是等比数列,则 ca n , a n 2 ,a n r(r Z )是等比数列,公比依次是⑤ 单调性:a i 0,q 1或印 0,0 q 1 a “为递增数列; a i 0,0 q 1或q 0,q1a .为递减数列;q 1 a n 为常数列; q 0a n 为摆动数列;⑥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是常数列。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重难点解析第二章课文目录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重点】1、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2、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3、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4、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5、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的理解与应用。
6、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难点】1、根据数列的前n项观察、归纳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2、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3、等差数列的性质,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4、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5、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灵活应用定义式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6、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1)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2)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3.数列的一般形式:aj,az,ag, …,an, …,或简记为{a},其中a。
是数列的第n项4.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的第n项a。
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 (1)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 …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也可以是; 1.(3)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召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5.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an= f(n),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高中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
高中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许多数学问题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附上相关例题供读者练习。
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其中,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位置称为项数,用字母a表示数列的通项。
数列的性质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见情况:1.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n},公差为d,则有如下性质:(1)通项公式:an = a1 + (n-1)d(2)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3)项数公式:n = (an - a1) / d + 1例题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3,公差是4,求第10项的值。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a1 = 3,d = 4,n = 10,求得a10 = 3 + (10-1) * 4 = 39。
1.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n},公比为q,则有如下性质:(1)通项公式:an = a1 * q^(n-1)(2)前n项和公式:Sn = a1 * (q^n - 1) / (q - 1)(3)项数公式:n = logq(an / a1) + 1例题2: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2,公比是3,求第5项的值。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a1 = 2,q = 3,n = 5,求得a5 = 2 * 3^(5-1) = 162。
2. 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过找到数列的规律和应用对应的公式,可以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下面分别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1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于等差数列{an},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
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数列 知识点总结及数列求和,通项公式的方法归纳(附例题)
⎩⎨⎧无穷数列有穷数列按项数 2221,21(1)2nn a a n a a n a n=⎧⎪=+=⎪⎨=-+⎪⎪=-⋅⎩n n n n n常数列:递增数列:按单调性递减数列:摆动数列:数 列数列的考查主要涉及数列的基本公式、基本性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数列求和、数列极限、简单的数列不等式证明等.1.数列的有关概念:(1) 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2) 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由于自变量的值是离散的,所以数列的值是一群孤立的点。
(3) 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如: 221n a n =-。
(4)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n n a a -=+,其中121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再如: 121,2,a a ==12(2)n n n a a a n --=+>。
2.数列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如1,3,5,7,9,… (2)图象法:用(n, a n )孤立点表示。
(3) 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按有界性M M M >Mn n n n +⎧≤∈⎪⎨⎪⎩有界数列:存在正数,总有项a 使得a ,n N 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总有项a 使得a4.数列{a n }及前n 项和之间的关系:123n n S a a a a =++++ 11,(1),(2)n n n S n a S S n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可变形为d m n a a m n )(-+= ⑵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 3.等差中项如果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b a A +=2⇔a ,A ,b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 5.常用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2)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知识分享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一、数列1. 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 为该数列的项 .⑴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 有“规律”.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 的数列.⑵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⑶项 a n与项数 n 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⑷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 或它的有限子集 ) 的函数当自变量 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2. 通项公式:如果数列 a n 的第 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 , 那么 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 a n f(n).3.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 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 a n 与 它的前一项 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 a n f(a n 1) 或a n f(a n1,a n 2)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 a n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 a n 中, a 1 1,a n 2a n 1,其中 a n 2a n 1是数列 a n 的递推公式 .4. 数列的前 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S 1(n 1) ① S n a 1 a 2 a n ; ② a n 1.n 1 2 n nS n S n1(n 2)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 .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 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① 递增数列 :对于任何 n N ,均有a n 1 a n . ② 递减数列 : 对于任何 n N , 均有 a n 1 a n . ③ 摆动数列 : 例如: 1,1, 1,1, 1, . ④ 常数数列 : 例如:6,6,6,6, ⋯⋯.⑤ 有界数列 :存在正数 M 使 a n M,n N .⑥ 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 M ,总有项a n 使得 a n M.n11、已知a n 2 n (n N * ) ,则在数列 { a n }的最大项为__(答: 1);n 2 156 252、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an,其中a,b 均为正数,则 a n 与a n1的大小关系bn 1为 ___(答: a n a n 1);a 1 (0,1) ,由关系式 a n 1 f (a n )得到的数列 {a n }满足 a n1 a n (n N*) ,则该函 数的图象是 ()(答: A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数列 a 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 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Lesson6 数列知识点1: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3.等差中项a +b如果 A =2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m )d ,(n ,m ∈N *)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 ,则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n (a 1+a n )n (n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其前n 项和S n 或S n =na 1+22.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d d 2⎛S n 2+ a 1-2n .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 .⎝⎭7.等差数列的最值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等差数列的判定(1)定义法:a n -a n -1=d (n ≥2) ; (2)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2.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各项和的有关性质(1)a m ,a m +k ,a m +2k ,a m +3k ,…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2)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是等差数列. (3)S 2n -1=(2n -1) a n .n(4)若n 为偶数,则S 偶-S 奇=2. 若n 为奇数,则S 奇-S 偶=a 中(中间项) .31例1(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 }中,a 1=5a n =2-(n ≥2,a n -11n ∈N *) ,数列{b n }满足b n =(n ∈N *) .a n -1(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11(1)证明∵a n =2-(n ≥2,n ∈N *) ,b n =.a n -1a n -111∴n ≥2时,b n -b n -1=a n -1a n -1-111=1a n -1-1⎛2a -1⎝n -1⎭a n -11-=1. a n -1-1a n -1-15∴数列{b 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712(2)解由(1)知,b n =n -2,则a n =1+b 1+2n -7n2设函数f (x ) =1+2x -77⎛7⎛⎫易知f (x ) 在区间-∞,2和 2,+∞⎪内为减函数.⎝⎭⎝⎭∴当n =3时,a n 取得最小值-1;当n =4时,a n 取得最大值3.例2(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15=0.(1)若S 5=5,求S 6及a 1 (2)求d 的取值范围.-15解 (1)由题意知S 6=S 3,a 6=S 6-S 5=-8.5⎧5a 1+10d =5,所以⎨⎩a 1+5d =-8.解得a 1=7,所以S 6=-3,a 1=7. (2)方法一∵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 +15=0,2即2a 21+9da 1+10d +1=0.因为关于a 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Δ=81d 2-8(10d 2+1) =d 2-8≥0,解得d ≤-22或d ≥2. 方法二∵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 +15=0, 9da 1+10d 2+1=0.故(4a 1+9d ) 2=d 2-8. 所以d 2≥8.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22或d ≥2.例3(前n 项和及综合应用)(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5,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解方法一∵a 1=20,S 10=S 15,10×915×145∴10×20+2d =15×20+2d ,∴d =-3.565⎛5∴a n =20+(n -1) × -3=-3+3⎝⎭∴a 13=0,即当n ≤12时,a n >0,n ≥14时,a n12×11⎛5⎫∴当n =12或13时,S n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3=S 12=12×202× -3⎪⎝⎭=130.5方法二同方法一求得d =-3n (n -1)⎛52523 125521255-n -∴S n =20n 2·3=-6n +6=-6+242⎝⎭⎝⎭∵n ∈N *,∴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2)∵a n =4n -25,a n +1=4(n +1) -25,∴a n +1-a n =4=d ,又a 1=4×1-25=-21.所以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a n =4n -2511由①得nn (n -1)⎧21n +⎪2×(-4) (n ≤6)T n =⎨(n -6)(n -7)66+3(n -6)+×4 (n ≥7)⎪⎩22⎧-2n +23n (n ≤6),=⎨2 ⎩2n -23n +132 (n ≥7).例4,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3例5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S n a =, 则使得n 为正T n n -3b n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3 . (先求an/bn n=5,13,35)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这类问题的要求不高,但试题难度较难把握. 一般有三常见思路:(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2)“a n+1=pa n+q ”这种形式通常转化为an +1+λ=p (an +λ), 由待定系数法求出, 再化为等比数列; (3)逐差累加或累乘法.2S n例6 已知数列{a n }中,当n ≥2时,其前n 项和S n 满足a n =,则数列{a n }a 1=,n 的通项公式为2⎧(n =1)⎪a n =⎨3(n ≥2)⎪⎩1-4n 2S n -S n -122S n =2S n -1⇒S n -1-S n =2S n S n -1⇒11-=2(n ≥2) S n S n -1⇒S n =. 2n +1a a a aa n =n ⋅n -1⋅⋅3⋅2⋅a 1, n ≥2.n -1n -2212+ln n例7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ln(1+) ,则a n =n知识点2:等比数列及其n 项和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比中项若G 2=a ·b (ab ≠0) ,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n q n-m,(n,m ∈N *) .(2)若{an }为等比数列,且k +l =m +n ,(k,l ,m ,n ∈N *) ,则a k ·al =a m ·a n . (3)若{an },{bn }(项数相同) 是等比数列,则{λan }(λ≠0) ,⎧1⎫⎧a n ⎫2⎨,{an },{an ·b n },⎨b 仍是等比数列.⎩a n ⎭⎩n ⎭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an }的公比为q(q≠0) ,其前n 项和为S n ,当q =1时,S n =na 1;a 1(1-q n )a 1-a n q当q ≠1时,S n ==.1-q 1-q6.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7.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难点】1.等比数列的特征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 也是非常数. 2.等比数列中的函数观点利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揭示等比数列的特征及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在借用指数函数讨论单调性时,要特别注意首项和公比的大小.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na (1-q )a 1-a n q 1n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及前n 项和公式S n ==(q ≠1)1-q 1-q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q ,n ,S n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的思想的应用.(3)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如果不确定q 与1的关系,一般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公比q =1和q ≠1两种情况.例1:(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6-a 4=24,a 3a 5=64,求{a n }的前8项和S 8; (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它的前n 项和为40,前2n 项和为3 280,且前n 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 项.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及已知条件得:32⎧a 6-a 4=a 1q (q -1)=24,①⎨a 5=(a 1q 3)2=64. ②⎩a 3·由②得a 1q 3=±8.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2,无解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4,∴q =±2. ,故舍去.当q =2时,a =1,∴S a 1(1-q 8)181-q 255;当q =-2时,a ,∴S a 1(1-q 8)1=-181-q 85.(2)若q =1,则na 1=40,2na 1=3 280,矛盾.⎧①∴q ≠1,∴⎨⎪a 1(1-q n )1-q =40,⎪⎩a 1(1-q 2n )1-q =3 280,②②①1+q n =82,∴q n=81,③ 将③代入①得q =1+2a 1. ④又∵q >0,∴q >1,∴a 1>0,{a n }为递增数列.∴a n =a 1q n -1=27,⑤ 由③、④、⑤得q =3,a 1=1,n =4. ∴a 2n =a 8=1×37=2 187.例2 已知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n }中,b 1=a 1,b n =a n -a n -1 (n≥2) ,且a n +S n =n.(1)设c n =a n -1,求证:{c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 1) 证明∵a n +S n =n ,∴a n +1+S n +1=n +1. ②-①得a n +1-a n +a n +1=1,∴2a n +1=a n +1,∴2(an +1-1) =a n -1,∴a n +1-1a n -1=12,∴{an -1}是等比数列.∵首项c 1=a 1-1,又a 1+a 1=1,∴a 1111=2,∴c 12q =2又c n =a n -1,∴{c是以-11n }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由(1)可知c n =⎛ 1⎛1⎝-2⎭ n -1⎝⎭=-⎛ 12⎝2n ⎭,∴a n =c n +1=1-⎛ 1⎝2n ⎭. ∴当n ≥2时,b n =a n -a n -1=1-⎛ 1n ⎡⎛1⎝2⎭-⎢⎣1-⎝2n -1⎤⎭⎥⎦=⎛ 1⎝2⎫⎪n -1⎭-⎛1⎝2⎫⎪n ⎭=⎛ 1⎫n ⎝2⎪⎭. 又b 11=a 1=⎛12∴b n = 2n ⎝⎭.① ②1例3 在等比数列{a n }中,(1)若已知a 2=4,a 5=-2,求a n ; (2)若已知a 3a 4a 5=8,求a 2a 3a 4a 5a 6的值.a 1解 (1)设公比为q ,则a q 3,即q 3=-8,21⎛1--∴q =-2,∴a n =a 5·q n 5=-2n 4.⎝⎭2(2)∵a 3a 4a 5=8,又a 3a 5=a 4,∴a 34=8,a 4=2.5∴a 2a 3a 4a 5a 6=a 54=2=32.a n +a n +1例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2,a n +2=2n ∈N *. (1)令b n =a n +1-a n ,证明:{b n }是等比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规范解答(1)证明 b 1=a 2-a 1=1, [1分]a n -1+a n当n ≥2时,b n =a n +1-a n =2-a n11=-2(a n -a n -1) =-2b n -1, [5分]1∴{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 [6分]⎛1⎫(2)解由(1)知b n =a n +1-a n =-2⎪n -1, [8分]⎝⎭当n ≥2时,a n =a 1+(a 2-a 1) +(a 3-a 2) +…+(a n -a n -1) [10分]⎛1n -1 -21-⎝⎭⎛1⎛1n -2=1+1+-2+…+-2=1+⎝⎭⎝⎭⎛1⎫1--2⎪⎝⎭2⎡521⎛1⎤521=1+3⎢1--2n -1⎥=33-2n -1当n =1时,33-21-1=1=a 1,⎣⎝⎭⎦⎝⎭⎝⎭521∴a n 33-2n -1 (n ∈N *) . [14分]⎝⎭例4 (07 重庆11)设是1-a 和1+a 的等比中项,则a +3b 的最大值为 2 .(三角函数)2233例5 若数列1, 2cosθ, 2cos θ,2cos θ, … ,前100项之和为0, 则θ的值为(),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例26 , 三边成等比数列, 则三角形的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k π△±k ∈Z __________.【综合应用】例7.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 n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c 1c 2c n(2)设数列{c n }对n ∈N 均有b b b a n +1成立,求c 1+c 2+c 3+…+c 2 013.12n解 (1)由已知有a 2=1+d ,a 5=1+4d ,a 14=1+13d ,∴(1+4d ) 2=(1+d )(1+13d ) .解得d =2 (∵d >0). ∴a n =1+(n -1)·2=2n -1.又b 2=a 2=3,b 3=a 5=9,∴数列{b n }的公比为3,∴b n =3·3n -2=3n -1.c c c 2) 由b b …+b a n +1得12nc n -1c c 当n ≥2时,b b …+=a .b n -1n 12c 两式相减得:n ≥2时,b a n +1-a n =2.nn -1∴c n =2b n =2·3 (n ≥2) .c 1又当n =1时,b =a 2,∴c 1=3.1⎧3 (n =1)∴c n =⎨n -1.3 (n ≥2)⎩2·∴c 1+c 2+c 3+…+c 2 0136-2×32 013=3+=3+(-3+32 013) =32 013.1-3知识点3:数列的基本知识*1,a n 与S n 的关系:a n =S 1(n =1) 或S n -S n -1例1:设{a n }数列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2,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应用: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有三种方法:累加法,累积法,构造法①对形如a 1=a ; a n +1=pa n +q 的递推公式(p . q 为常数且p ≠1),可令整理得λ=a n +1+λ=p (a n +λ),列②对形如a n +1=⎧1⎫求出⎨⎬即可⎩a n ⎭q, a n +1+λ=p (a n +λ),所以是{a n +λ}等比数p -1 a n 1q的递推公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再=p +,a n +1a n pa n +q例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3, a n +1-a n =2n ,则 a n的最小值为 10.5 n。
【专题训练】数列(等差、等比) 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基本量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1.复习 等差数列(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1(2)n n a a d n --=≥d a a n n =1--d a a n n =2-1--(由定义,累加法推得通项公式)…… d a a =12-(2)通项公式1(1)n a a n d =+-(3)性质: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4)前项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等比数列(1)定义 :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1n a +:(0)n a q q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3)性质:在等比数列{}n a 中,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N q p n m 其中(4)前项和公式)1(11)1()1(111≠⎪⎩⎪⎨⎧--=--==q q qa a qq a q na S n nn例1(2015年全国卷I )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0,243n n n n a a a S >+=+,(1)求{}n a 的通项公式:变式1:(湖北省武汉部分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起点考试)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3=3,S 3=9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变式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其前n 项和为n S ,若2822a a +=,且4712,,a a a 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例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n n S a n =-.(1) 证明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变式1:(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数学模拟试题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4,a 3+a 5=564.(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变式3:已知数列{}n a ,{}n b ,其中1,511-==b a ,且满足)3(2111---=n n n b a a ,)3(2111----=n n n b a b ,2*,≥∈n N n .(1)求证:数列{}n n b a -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前n 项和为S n ,且S 1,S 2,S 4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变式(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且13542a a a ++=,39a +是1a ,5a 的等差中项.数列{}n b的通项公式nn b =Ν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数列(等差、等比)知识点清单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5、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称 为数列 的前 项和,用 表示,即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已知三个数之积时,一般设此三个数分别为 , , ,其中 为公比。
若已知四个数成等比数列及这个四个数的积时,一般不设为 , , , ,因为这种设法使得四个数的公比为 ,就漏掉了公比为负数的情形,造成漏解。
2、求数列最大(小)值的方法
一般方法——解不等式 ;或
特别地,若 为等差数列, 为它的前n项的和时,求 的最大(小)值可以利用①二次函数的性质;② 中项的符号。
3、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公式法:利用 求通项公式
③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迭代法:对于形如 型的递推公式,采取逐次降低“下标”数值的反复迭代方式,最终使 与初始值 (或 )建立联系的方法就是迭代法.
(2)累加法:形如 的递推公式可用 求出通项;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4、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
②
③ ,其中 、 是常数
①
②
③
5、性质1
在等差数列 中,若已知 与 ,其中 ,则该数列的公差 。
若等比数列 中,公比是 ,则 。
6、性质2
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且 、 、 、 ,则 。
特别地、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且 、 、 ,则 。
在等比数列 中,若 ( , , , ),则 。
高中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习题附答案
第五章 数列5.1数列基础 5.1.1数列的概念一、知识点1. 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成为数列。
2. 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称为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 ,第2项,…,第n 项 ,n a a a a ,......,,321,-1a 首项。
3. 通项:因为数列从首项起,每一项都与正整数对应,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n a a a a ,......,,321…,其中n a 表示数列的第n 项(也称n 为n a 的序号,其中n 为正整数,即n ∈N+),n a 称为数列的通项.此时,一般将整个数列简记为{an} ,这里的小写字母a 也可以换成其他小写英文字母.4. 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数列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n a =f(n) 来表示,其中f (n)是关于n 的不含其他未知数的表达式,则称上述关系式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不是所有的数列都能写出通项公式,如果数列有通项公式,那么通项公式的表达式不一定唯一.5. 与函数的关系:数列{n a }可以看成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子集的函数,数列中的数就是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值时对应的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数列也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直观地表示.6. 分类:1)有穷数列:项数有限个2)无穷数列:项数无限个3)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4)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5)常数列:各项都相等6)摆动数列:时而增大时而减小二、典型题典型题一 数列定义的理解1.有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为( ) ①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②数列可以看成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③若用图像表示数列,则其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④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在数列1,1,2,3,5,8,x,21,34,55中,x 等于( ) A.11B.12C.13D.143.(2020甘肃兰州高二期中)下列数列中,既是递增数列又是无穷数列的是( ) A.-1,-2,-3,-4,…B.-1,-,…C.-1,-2,-4,-8,…D.1,,…,典型题二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4.若数列{a n }的前4项依次是2,0,2,0,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可能是( ) A.a n =1+(-1)n+1B.a n =1-cos nπC.a n =2sin2D.a n =1+(-1)n-1+(n-1)(n-2)5.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n n a n -=2,则下列各数中不是数列中的项是( )A.2B.40C.56D.906.(2020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期中)如图是谢尔宾斯基三角形,在所给的四个三角形图案中,黑色的小三角形个数依次构成数列{a n }的前4项,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A.a n =3n-1B.a n =2n-1C.a n =3nD.a n =2n-17.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13+=n na n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递增数列B.递减数列C.摆动数列D.常数列 8.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3)7,77,777,7 777,….典型题三 数列的单调性9.在数列{a n }中,a n =n 2-kn(n ∈N +),且{a n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10.(2020北京第十一中学高三一模)数列{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n-c|(n ∈N +),则“c<2”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要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nan a n +=。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高中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有序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用an表示。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该常数称为公差。
用下列公式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如果已知首项a1和公差d,可以使用通项公式求出任意项an。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n = n/2 × (a1 + an)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q,该常数称为公比。
用下列公式表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如果已知首项a1和公比q,可以使用通项公式求出任意项an。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n = a1 × (1-q^n) / (1-q)四、数列的性质和应用1. 数列分类根据数列的性质可以将数列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振荡列等。
2. 极限当数列的项无限接近某个确定的值时,称该值为数列的极限。
数列的极限可以用于证明一些数学问题的存在性和计算问题的精确解。
3.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金融领域中的复利计算、物理学中的运动学问题等。
掌握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五、数列的问题求解方法1.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已知的数列问题,如果能够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就能够方便地计算出任意项和前n项的和。
2. 求和问题的解法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数学建模、概率论、微积分等学科的基础。
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列知识。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基本的数列之一,它由一个首项和一个公差决定。
首项记作$a_1$,公差记作$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下所示:$$a_n=a_1+(n-1)d$$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为:$$S_n=\frac{n}{2}(a_1+a_n)$$其中,$S_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差中项的性质对于等差数列$a_1, a_2, a_3, \dots, a_n$,它的中项可以表示为$a_k$,其中k表示等差数列的项数。
等差数列的中项满足以下性质:$$a_k=\frac{a_{k-1}+a_{k+1}}{2}$$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与比值相等的数列,它由一个首项和一个公比决定。
首项记作$a_1$,公比记作$q$。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下所示:$$a_n=a_1 \cdot q^{n-1}$$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为:$$S_n=\frac{a_1(1-q^n)}{1-q}$$其中,$S_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当公比$q=1$时,等比数列成为等差数列。
三、数列的特殊性质1. 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a_i, a_j, a_k$满足$a_j=\frac{a_i+a_k}{2}$。
(2)等差数列的任意四项$a_i, a_j, a_k, a_l$满足$(a_j-a_i)\cdot(a_l-a_k)=0$。
2. 等比数列的性质(1)等比数列的任意三项$a_i, a_j, a_k$满足$a_j^2=a_i\cdot a_k$。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之一。
它在数学建模、数学推理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情况。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有以下知识点:1. 公式推导:首项a₁,第n项aₙ,公差d,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
2.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可表示为Sn = (n/2)(a₁ + aₙ)或Sn = (n/2)(2a₁ + (n-1)d)。
3. 性质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常数差、递增递减、首项、公差、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情况。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第n项为aₙ,则有以下知识点:1. 公式推导:首项a₁,第n项aₙ,公比q,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q^(n-1)。
2. 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可表示为Sn = a₁ * (1 - q^n) / (1 - q)(当q ≠ 1)。
3. 性质总结: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常数比、递增递减、首项、公比、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比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重要的性质和应用,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比较它们的几个方面:1. 增长速度:等比数列的增长速度比等差数列的快,因为等比数列的公比q大于1时,随着项数的增加,数列的增长速度加快。
2. 联系与转化: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间存在联系,可以通过某些变换将等差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也可以通过某些变换将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
四、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数列在实际问题中常见的几种应用情况:1. 等差数列的应用:人口增长问题、金融投资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 数列)的单调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3、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其中2a b A +=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 A +=。
4、等差数列的前n 和的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5、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 ,如:1a ,3a ,5a ,7a ,……;3a ,8a ,13a ,18a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 a a d n m-=-()m n ≠;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说明: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Ⅰ)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 项,则①S 奇-S 偶nd =; ②1n n S a S a +=奇偶; (Ⅱ)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1n -项,则①S 偶-S 奇n a a ==中;②1S n S n =-奇偶。
6、数列最值(1)10a >,0d <时,n S 有最大值;10a <,0d >时,n S 有最小值;(2)n S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n S ,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 N +∈);②若已知n a ,则n S 最值时n 的值(n N +∈)可如下确定100n n a a +≥⎧⎨≤⎩或100n n a a +≤⎧⎨≥⎩。
(推荐)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1、数列的基本概念(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2、主要公式(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a n =⎩⎪⎨⎪⎧S 1 n =1S n -S n -1 n ≥2. (2)等差数列 a n =a 1+(n -1)d =a m +(n -m )d .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2n (n -1)d .A =a +b 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a n =a 1q n -1,a n =a m ·q n -m . S n =⎩⎪⎨⎪⎧ na 1 q =1a 1-a n q 1-q=a 11-q n 1-q q ≠1.G =±ab (等比中项).3.主要性质(1)若m +n =p +q (m 、n 、p 、q ∈N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1,57,715,931,…; 2.定义法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 a 1,a 3,a 9成等比数列,S 5=a 2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前n 项和法(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3n +1,求通项 a n ;(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求通项a n. 4.累加法已知{a n}中,a1=1,且a n+1-a n=3n(n∈N*),求通项a n. 5.累乘法已知数列{a n },a 1=13,前n 项和S n 与a n 的关系是S n =n (2n -1)a n ,求通项a n . 6.辅助数列法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7.倒数法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1(n ∈N *).求通项a n . 专题二 数列的前n 项和的求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 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求和:S n =112+214+318+…+(n +12n ). 2.裂项求和法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1n n +k =1k ·(1n -1n +k);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1a n ·a n +1=1d (1a n -1a n +1); (3)1n +1+n =n +1-n 等.3.错位相减法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 n b n },当求该数列的前n 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 }的各项乘以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然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 }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已知数列{a n }中,a 1=3,点(a n ,a n +1)在直线y =x +2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a n ·3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4.分段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由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两段构成,则可考虑利用分段求和.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S n =1(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b n =3+log 4a n ,设T n =|b 1|+|b 2|+…+|b n |,求T n .附注:常用结论1)1+2+3+...+n =2) 1+3+5+...+(2n-1) =3)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比(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②2()③(为常数).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②(,)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公式1.2.1.2.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则3.,,成等差数列4. 3.,,成等比数列4. ,(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2)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若已知,则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Lesson6 数列知识点1: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3.等差中项a +b如果 A =2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m )d ,(n ,m ∈N *)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 ,则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n (a 1+a n )n (n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其前n 项和S n 或S n =na 1+22.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d d 2⎛S n 2+ a 1-2n .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 .⎝⎭7.等差数列的最值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等差数列的判定(1)定义法:a n -a n -1=d (n ≥2) ; (2)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2.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各项和的有关性质(1)a m ,a m +k ,a m +2k ,a m +3k ,…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2)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是等差数列. (3)S 2n -1=(2n -1) a n .n(4)若n 为偶数,则S 偶-S 奇=2. 若n 为奇数,则S 奇-S 偶=a 中(中间项) .31例1(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 }中,a 1=5a n =2-(n ≥2,a n -11n ∈N *) ,数列{b n }满足b n =(n ∈N *) .a n -1(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11(1)证明∵a n =2-(n ≥2,n ∈N *) ,b n =.a n -1a n -111∴n ≥2时,b n -b n -1=a n -1a n -1-111=1a n -1-1⎛2a -1⎝n -1⎭a n -11-=1. a n -1-1a n -1-15∴数列{b 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712(2)解由(1)知,b n =n -2,则a n =1+b 1+2n -7n2设函数f (x ) =1+2x -77⎛7⎛⎫易知f (x ) 在区间-∞,2和 2,+∞⎪内为减函数.⎝⎭⎝⎭∴当n =3时,a n 取得最小值-1;当n =4时,a n 取得最大值3.例2(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15=0.(1)若S 5=5,求S 6及a 1 (2)求d 的取值范围.-15解 (1)由题意知S 6=S 3,a 6=S 6-S 5=-8.5⎧5a 1+10d =5,所以⎨⎩a 1+5d =-8.解得a 1=7,所以S 6=-3,a 1=7. (2)方法一∵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 +15=0,2即2a 21+9da 1+10d +1=0.因为关于a 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Δ=81d 2-8(10d 2+1) =d 2-8≥0,解得d ≤-22或d ≥2. 方法二∵S 5S 6+15=0,∴(5a 1+10d )(6a 1+15d ) +15=0, 9da 1+10d 2+1=0.故(4a 1+9d ) 2=d 2-8. 所以d 2≥8.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22或d ≥2.例3(前n 项和及综合应用)(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5,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解方法一∵a 1=20,S 10=S 15,10×915×145∴10×20+2d =15×20+2d ,∴d =-3.565⎛5∴a n =20+(n -1) × -3=-3+3⎝⎭∴a 13=0,即当n ≤12时,a n >0,n ≥14时,a n12×11⎛5⎫∴当n =12或13时,S n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3=S 12=12×202× -3⎪⎝⎭=130.5方法二同方法一求得d =-3n (n -1)⎛52523 125521255-n -∴S n =20n 2·3=-6n +6=-6+242⎝⎭⎝⎭∵n ∈N *,∴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2)∵a n =4n -25,a n +1=4(n +1) -25,∴a n +1-a n =4=d ,又a 1=4×1-25=-21.所以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a n =4n -2511由①得nn (n -1)⎧21n +⎪2×(-4) (n ≤6)T n =⎨(n -6)(n -7)66+3(n -6)+×4 (n ≥7)⎪⎩22⎧-2n +23n (n ≤6),=⎨2 ⎩2n -23n +132 (n ≥7).例4,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3例5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S n a =, 则使得n 为正T n n -3b n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3 . (先求an/bn n=5,13,35)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这类问题的要求不高,但试题难度较难把握. 一般有三常见思路:(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2)“a n+1=pa n+q ”这种形式通常转化为an +1+λ=p (an +λ), 由待定系数法求出, 再化为等比数列; (3)逐差累加或累乘法.2S n例6 已知数列{a n }中,当n ≥2时,其前n 项和S n 满足a n =,则数列{a n }a 1=,n 的通项公式为2⎧(n =1)⎪a n =⎨3(n ≥2)⎪⎩1-4n 2S n -S n -122S n =2S n -1⇒S n -1-S n =2S n S n -1⇒11-=2(n ≥2) S n S n -1⇒S n =. 2n +1a a a aa n =n ⋅n -1⋅⋅3⋅2⋅a 1, n ≥2.n -1n -2212+ln n例7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ln(1+) ,则a n =n知识点2:等比数列及其n 项和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比中项若G 2=a ·b (ab ≠0) ,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n q n-m,(n,m ∈N *) .(2)若{an }为等比数列,且k +l =m +n ,(k,l ,m ,n ∈N *) ,则a k ·al =a m ·a n . (3)若{an },{bn }(项数相同) 是等比数列,则{λan }(λ≠0) ,⎧1⎫⎧a n ⎫2⎨,{an },{an ·b n },⎨b 仍是等比数列.⎩a n ⎭⎩n ⎭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an }的公比为q(q≠0) ,其前n 项和为S n ,当q =1时,S n =na 1;a 1(1-q n )a 1-a n q当q ≠1时,S n ==.1-q 1-q6.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7.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难点】1.等比数列的特征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 也是非常数. 2.等比数列中的函数观点利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揭示等比数列的特征及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在借用指数函数讨论单调性时,要特别注意首项和公比的大小.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na (1-q )a 1-a n q 1n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及前n 项和公式S n ==(q ≠1)1-q 1-q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q ,n ,S n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的思想的应用.(3)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如果不确定q 与1的关系,一般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公比q =1和q ≠1两种情况.例1:(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6-a 4=24,a 3a 5=64,求{a n }的前8项和S 8; (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它的前n 项和为40,前2n 项和为3 280,且前n 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 项.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及已知条件得:32⎧a 6-a 4=a 1q (q -1)=24,①⎨a 5=(a 1q 3)2=64. ②⎩a 3·由②得a 1q 3=±8.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2,无解将a 1q 3=8代入①式,得q 2=4,∴q =±2. ,故舍去.当q =2时,a =1,∴S a 1(1-q 8)181-q 255;当q =-2时,a ,∴S a 1(1-q 8)1=-181-q 85.(2)若q =1,则na 1=40,2na 1=3 280,矛盾.⎧①∴q ≠1,∴⎨⎪a 1(1-q n )1-q =40,⎪⎩a 1(1-q 2n )1-q =3 280,②②①1+q n =82,∴q n=81,③ 将③代入①得q =1+2a 1. ④又∵q >0,∴q >1,∴a 1>0,{a n }为递增数列.∴a n =a 1q n -1=27,⑤ 由③、④、⑤得q =3,a 1=1,n =4. ∴a 2n =a 8=1×37=2 187.例2 已知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bn }中,b 1=a 1,b n =a n -a n -1 (n≥2) ,且a n +S n =n.(1)设c n =a n -1,求证:{c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 1) 证明∵a n +S n =n ,∴a n +1+S n +1=n +1. ②-①得a n +1-a n +a n +1=1,∴2a n +1=a n +1,∴2(an +1-1) =a n -1,∴a n +1-1a n -1=12,∴{an -1}是等比数列.∵首项c 1=a 1-1,又a 1+a 1=1,∴a 1111=2,∴c 12q =2又c n =a n -1,∴{c是以-11n }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由(1)可知c n =⎛ 1⎛1⎝-2⎭ n -1⎝⎭=-⎛ 12⎝2n ⎭,∴a n =c n +1=1-⎛ 1⎝2n ⎭. ∴当n ≥2时,b n =a n -a n -1=1-⎛ 1n ⎡⎛1⎝2⎭-⎢⎣1-⎝2n -1⎤⎭⎥⎦=⎛ 1⎝2⎫⎪n -1⎭-⎛1⎝2⎫⎪n ⎭=⎛ 1⎫n ⎝2⎪⎭. 又b 11=a 1=⎛12∴b n = 2n ⎝⎭.① ②1例3 在等比数列{a n }中,(1)若已知a 2=4,a 5=-2,求a n ; (2)若已知a 3a 4a 5=8,求a 2a 3a 4a 5a 6的值.a 1解 (1)设公比为q ,则a q 3,即q 3=-8,21⎛1--∴q =-2,∴a n =a 5·q n 5=-2n 4.⎝⎭2(2)∵a 3a 4a 5=8,又a 3a 5=a 4,∴a 34=8,a 4=2.5∴a 2a 3a 4a 5a 6=a 54=2=32.a n +a n +1例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2,a n +2=2n ∈N *. (1)令b n =a n +1-a n ,证明:{b n }是等比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规范解答(1)证明 b 1=a 2-a 1=1, [1分]a n -1+a n当n ≥2时,b n =a n +1-a n =2-a n11=-2(a n -a n -1) =-2b n -1, [5分]1∴{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 [6分]⎛1⎫(2)解由(1)知b n =a n +1-a n =-2⎪n -1, [8分]⎝⎭当n ≥2时,a n =a 1+(a 2-a 1) +(a 3-a 2) +…+(a n -a n -1) [10分]⎛1n -1 -21-⎝⎭⎛1⎛1n -2=1+1+-2+…+-2=1+⎝⎭⎝⎭⎛1⎫1--2⎪⎝⎭2⎡521⎛1⎤521=1+3⎢1--2n -1⎥=33-2n -1当n =1时,33-21-1=1=a 1,⎣⎝⎭⎦⎝⎭⎝⎭521∴a n 33-2n -1 (n ∈N *) . [14分]⎝⎭例4 (07 重庆11)设是1-a 和1+a 的等比中项,则a +3b 的最大值为 2 .(三角函数)2233例5 若数列1, 2cosθ, 2cos θ,2cos θ, … ,前100项之和为0, 则θ的值为(),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例26 , 三边成等比数列, 则三角形的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k π△±k ∈Z __________.【综合应用】例7.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 n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c 1c 2c n(2)设数列{c n }对n ∈N 均有b b b a n +1成立,求c 1+c 2+c 3+…+c 2 013.12n解 (1)由已知有a 2=1+d ,a 5=1+4d ,a 14=1+13d ,∴(1+4d ) 2=(1+d )(1+13d ) .解得d =2 (∵d >0). ∴a n =1+(n -1)·2=2n -1.又b 2=a 2=3,b 3=a 5=9,∴数列{b n }的公比为3,∴b n =3·3n -2=3n -1.c c c 2) 由b b …+b a n +1得12nc n -1c c 当n ≥2时,b b …+=a .b n -1n 12c 两式相减得:n ≥2时,b a n +1-a n =2.nn -1∴c n =2b n =2·3 (n ≥2) .c 1又当n =1时,b =a 2,∴c 1=3.1⎧3 (n =1)∴c n =⎨n -1.3 (n ≥2)⎩2·∴c 1+c 2+c 3+…+c 2 0136-2×32 013=3+=3+(-3+32 013) =32 013.1-3知识点3:数列的基本知识*1,a n 与S n 的关系:a n =S 1(n =1) 或S n -S n -1例1:设{a n }数列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2,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应用: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有三种方法:累加法,累积法,构造法①对形如a 1=a ; a n +1=pa n +q 的递推公式(p . q 为常数且p ≠1),可令整理得λ=a n +1+λ=p (a n +λ),列②对形如a n +1=⎧1⎫求出⎨⎬即可⎩a n ⎭q, a n +1+λ=p (a n +λ),所以是{a n +λ}等比数p -1 a n 1q的递推公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再=p +,a n +1a n pa n +q例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3, a n +1-a n =2n ,则 a n的最小值为 10.5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