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15个平面几何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证明:利用向量,简单明了

设H,G,O,分别为△ABC的垂心、重心、外心.,D为BC边上的中点。

∵向量OH=向量OA+向量AH

=向量OA+2向量OD (1)

=向量OA+向量OB+向量BD+向量OC+向量CD

=向量OA+向量OB+向量OC;

而向量OG=向量OA+向量AG

=向量OA+1/3(向量AB+向量AC) (2)

=1/3[向量OA+(向量OA+向量AB)+(向量OA+向量AC)]

=1/3(向量OA+向量OB+向量OC).

∴向量OG=1/3向量OH,

∴O、G、H三点共线且OG=1/3OH。

2、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证明:如右图所示,△ABC的BC边垂足为D,BC边中点为L。证法为以垂心H为位似中心,1/2为位似比作位似变换。

连结HL并延长至L',使LL'=HL;做H关于BC的对称点D'。

显然,∠BHC=∠FHE=180°-∠A,所以∠BD'C=∠BHC=180°-∠A,从而A,B,D',C四点共圆。

又因为BC和HL'互相平分于L,所以四边形BL'CH为平行四边形。故∠BL'C=∠BHC=180°-∠A,从而A,B,L',C四点共圆。

综上,A,B,C,D',L'五点共圆。显然,对于另外两边AB,AC边上的F,N,E,M也有同样的结论成立,故A,B,C,D',L',F',N',E',M'九点共圆。此圆即△ABC的外接圆⊙O。

接下来做位似变换,做法是所有的点(⊙O上的九个点和点O本身)都以H为位似中心进行位似比为1/2的位似变换。那么,L'变到了L(因为HL'=2HL),D'变到了D(因为D'是H关于BC的对称点),B变到了Q,C变到了R(即垂心与顶点连线的中点)。其它各点也类似变换。O点变成了OH中点V。

位似变换将圆仍映射为圆(容易用向量证明),因此原来在⊙O上的九个点变成了在⊙V上的九个点,且⊙V 的半径是⊙O的一半。

这就证明了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和三个欧拉点都在一个圆上。

3、费尔马点:

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证明:如图,以△ABC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ABD、△BCE、△ACF,

连接CD、BF、AE交于点O,试证:O是费马点。

证明:在△ACD、△ABF中,

AD=AB,∠DAC=∠BAF,AC=AF

∴△ACD≌△ABF(SAS)

∴∠ADC=∠ABF

∴A、B、O、D四点共圆。

∴∠AOB=120°。

同理可得,∠AOB=∠AOC=∠BOC=120°。

过点A、B、C作OA、OB、OC的垂线交于三点R、S、T,易知△RST是正三角形。

在△ABC内作异于O一点G,作RS、ST、RT的垂线GX、GY、GZ,连接GA、GB、GC。

易用面积法得:OA+OB+OC=GX+GY+GZ。

∵点到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OA+OB+OC=GX+GY+GZ

∴点O是费马点。

4、塞瓦(Ceva)定理:

在△ABC中,过△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的直线,分别交边BC、CA、AB与点D、E、F,则;其逆亦真

证明:

同理

以上三式相乘,得

5、密格尔(Miquel)点:

若AE、AF、ED、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AED、△BCE、△DCF,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

证明: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设M是△ABC外接圆上任意一点,D、E、F分别是AB、BC、CA直线上的点,如果使得D、B、M、E四点共圆,C、F、M、E四点共圆,A、F、M、D四点共圆,那么D、E、F

三点必然共线。证明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证明∠DEB=∠CEF即可。

∵A、B、M、C四点共圆

∴∠DBM =∠FCM

∵A、F、M、D四点共圆

∴∠BDM =∠CFM

即△MBD∽△MCF,∠BMD =∠CMF;

∵D、B、M、E四点共圆

∴∠DEB=∠BMD

∵C、F、M、E四点共圆

∴∠CEF =∠CMF

∴∠DEB=∠CEF,即D、E、F三点共线。

6、葛尔刚(Gergonne)点: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F,则AE、BF、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

证明:∵AF=AE,BF=BD,DC=DE(切线长定理)

∴(AF/BF)×(BD/CD)×(CE/AE)=1

∴AD、BE、CF三线共点(赛瓦定理的逆定理)

7、西摩松(Simson)线:

已知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PD⊥BC,PE⊥ACPF⊥AB,D、E、F为垂足,则D、E、F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西摩松线。

证明:已知:ΔABC外接圆上有一点P,过P向三边所在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是X、Y、Z,

求证:X、Y、Z三点共线。

证明:

如图,连接PB、PC

∵∠AYP=∠BXP=90°

∴A、Y、P、X四点共圆,∠AYX=∠APX

同理C、Z、Y、P四点也共圆

∴∠ZYC=∠CPZ

在ΔAXP和ΔCZP中

∠BXP=90°=∠CZP,∠PAX=∠PCZ

∴∠APX=∠ZPC,∠AYX=∠ZYC

∵∠AYX+∠XYC=180°

∴∠ZYC+∠XYC=180°

∴X、Y、Z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