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区分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重点难点】区分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雨果:1802 -1885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 -1860 ,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华美、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燃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 )缎晨xī( ) 箱qiè( ) 瞥.见( )赃.物( ) 缀.满( )2、说说对以下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4、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 .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和 .【合作探究】默读课文1 -4段:5、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6、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7、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盛赞的词语 .8、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9、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精读精练】阅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答复以下问题 .10、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 .请找出两个反语 .①②11、"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 .A、凯旋而归的丑态B、狼狈为奸的丑态C、得意忘形的丑态D、为难的丑态12、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 .C、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消灭文明的强盗行径 .D、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答案1、绸曦箧piēzāng zhuì2、〔1〕文明人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何来"文明〞野蛮人饱受文明人的欺压与凌辱 .两相对照,自诩为文明人的英法联军何来"文明〞类似反语的用法,是雨果对侵略者的愤怒谴责 .〔2〕这正是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表达,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不是人民,而是治人者- -政府 .鲜明的立场,表现了雨果是人民的雨果 .〔3〕好一个"我证实〞,其凛然之气、无畏的精神,让人折服 .3、D4、法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默读课文1 -4段:5、一是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梦想,产生东方艺术6、〔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7、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拟,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消耗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假设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8、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9、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五、重点研读:10、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11、C .12、C .13〔1〕开端:村里来了个招工指标 .〔2〕、开展:老李头去给姚书记送红包 .〔3〕、高潮:姚书记决定把招工指标给老李头的儿子 .〔4〕、结局:招工指标给老李头的儿子 .14、红包15、歌颂农村基|层干部不计恩怨、秉公办事16、(1)是表达情节的需要,更是突出贼人"雅〞的需要 . (2)他家美元、存折和数目惊人的各种有价证券,深感反腐倡廉人人有责〞的"贼人〞将所窃的证据寄到检察机关 .(3)有多种原因:a贼人的留言和行动让"我〞感到有趣;b "我〞并没有损失什么;c "我〞急于想看书记的结果;d "我〞了解书记被停职审查的原因,但又不便说出 .(只要能答出任何两点即可)17、心理描写"这贼人假设有书癖,我这几千册的宝贝还不让他给捣腾空了〞 . 动作描写的"急忙扑到书架前〞 .18、象"书记〞那类小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他都依然能占国|家的廉价,岂止一把防盗锁就能解决问题吗?真正的君子,是无需防范的 . 言之有理即可 .19、抓住两点(1)揭露的主题方面,(2)自己的实际行动方面 .20、A B C21、略22、略23略醉翁亭记学案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 ,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翼:〕②名之者谁 ?〔名:〕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④伛偻提携 .〔伛偻:〕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读一读 ,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 "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如何理解太守的 "乐其乐〞 ?9.作者自号醉翁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 "醉〞与 "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选出 "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阅读文段 ,答复以下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 "醉〞与 "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 "而〞字 ,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 "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B、重读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 ,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乐〞字写 ,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一、基础部分1、辨字组词:幻( ) 赃( ) 箧( ) 窃( )幼( ) 脏( ) 筐( ) 窍( )2、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3、雨果,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等。

希腊有,埃及有,罗马有,巴黎有,而东方有。

书信的开头要有,结尾要有,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4、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

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知识链接】1.了解背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

反语一般有两类①表示讽刺的反语。

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

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

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

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

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1生字注音:缀满()琉璃()珐琅()眼花缭()乱惊骇()晨曦()瞥()见劫掠()箱箧()野蛮()赃()物制裁()窃()贼2雨果,()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等。

【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填空:信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了圆明园,()了侵略者。

2、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合作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品味。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高尚品格。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答案-word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答案-word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答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信》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chàn)巍巍B. 瞥(piē)见给(jǐ)予珐琅(fǎ) 赤裸裸(luǒ)C. 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liáo)乱D. 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 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 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 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3.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A.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B.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C.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D.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

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A. ③④②①B. ④②③①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5. 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二、瞥()见箱箧()惊hài()一、1.fàlánɡ鹭曦piēqiè骇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2.野蛮肮脏华丽贬低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

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我们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我们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1. 欣赏世界各国艺术代表建筑: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意大利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中国的圆明园2.圆明园简介: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 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到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了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3.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二.检查预习1.作者及作品: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他在这些作品里对人民的不幸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社会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控诉,本文选自《雨果文集》2.字音词义三.整体感知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盛赞圆明园的文艺术价值;二是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

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参考答案: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示例:(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这句话中“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讽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程度之深,表明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

(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这句中,“赞誉”也就是“谴责、批判”之意,再次表明作者态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蔑视之情。

五、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

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不是不够爱国,这展现的是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统编版语文九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习题及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习题及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国别)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等。

二、根据字音写汉字:1. (zāngwù)3. (yǎn huāliáo luàn)4. (jīnghài)5. (xiāng qiè)6. ( zhìcái)7. (dàng rán wúcún) 8. (qiǎn zé)9. ( piējiàn) 10. (bùkěmíng zhuàng)三、这封书信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2、3段,第二部分为4——10段。

这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横线长短与答案的字数相符)二、根据字音写汉字:1.赃物(zāngwù)3. 眼花缭乱(yǎn huāliáo luàn)4. 惊骇 (jīnghài)5. 箱箧 (xiāng qiè)6. 制裁 ( zhìcái)7.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cún) 8. 谴责 (qiǎn zé)9. 瞥见 ( piējiàn) 10. 不可名状 (bùkěmíng zhuàng)三、这封书信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2、3段,第二部分为4——10段。

这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横线长短与答案的字数相符)第一部分,作者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价值进行了高度的赞赏;第二部分,先用“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转,过渡到对侵略者暴行的直言痛斥。

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做了情感上的蓄势铺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教案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教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准印份包科领导签字: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主备人:吴学优课型:新授课审核:八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12年9月10日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得分:【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法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体会文章的悲剧效果。

情感价值目标:与雨果一起赞颂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增强爱国情感,痛恨法西斯,树立保卫人类文明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1、感受文章中对东方智慧的高度赞美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爱,加深对侵略者的恨。

(重点)2、品味文章多次多彩的语言,欣赏作家的讽刺艺术。

(重点)3、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难点)【知识链接】反语: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雨果,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

圆明园: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约十余公里。

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

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式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观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3、检查字词。

赃.(zāng)物箱箧.(qiè)制裁.(cái )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é)掠震撼.(hàn)3、解释词语。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4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体会这封信精彩的语言。

2、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文中精彩语言。

2、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知识链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1、快速默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理解成语含义。

给.予( ) 珐琅.. ( ) 制裁.( ) 赃.物( )箱箧.( ) 眼花缭乱:荡然无存:不可名状:独一无二:2、关于雨果雨果(1802一1885), 作家。

的重要代表。

生于军官家庭。

代表作品有小说《 》《 》,《九三年》等。

3、课外查找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

4、整体感知: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自主评价: 学科长评价: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中的两个强盗是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3、雨果用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1.生字注音。

珐琅..( ) 脂.( )粉 惊骇.( ) 瞥.( )见 箱箧.( ) 赃.( )物 晨曦.( ) 2.词语解释【眼花缭乱】【不可名状】【晨曦】【富丽堂皇】【丰功伟绩】【荡然无存】3.填空本文作者是 , 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 、 等。

4、作者对圆明园没有直接进行描写,而是通过想象进行描写,是因为( )A .作者没有到过圆明园,无法进行直接描写。

B .作者对圆明园并不十分了解,只好借助想象来进行描写。

C .运用想象进行描写,更便于作者抒情。

9、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不少于200字)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教师评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随堂小练含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随堂小练含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劫掠..并焚毁了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tāo天大罪,也给世界文明史带来了空前劫难。

雨果以一个政治流亡者、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身份,写下著名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这封信里,雨果痛心,雨果为恍.若月宫的圆明园的消失感到痛心;雨果愤慨.,雨果为东方文明的珍宝被毁而感到愤慨;雨果谴责,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野mán行为;雨果大声jí呼,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劫掠..(jié lüè) 恍.若(huǎnɡ) 愤慨.(kǎi)(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āo天大罪(滔) 野mán(蛮) jí呼(疾)2.(教材原创题)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1)圆明园在( )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 )艺术中的地位。

(2)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 )的建筑,某种( )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A.理想幻想形容好像B.幻想理想说出恍若C.理想幻想说出好像D.幻想理想形容恍若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D )A.南非世界杯中橙色军团淘汰巴西队,士气大振,锐不可当....。

B.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站在河堤上望着夜幕下的家乡。

C.见有武警上前,持刀男子一时张皇失措....。

D.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再回去时就发现课本已消失得荡然无...存.了。

4.本文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字词、作者,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走进作者: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

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绸缎()琉璃()晨曦()珐琅()箱箧()瞥见()赃物()恍若()赞誉()劫掠()2、解释词语:(1)晨曦:晨光。

(2)瞥见:一眼看见。

(3)眼花缭乱:眼睛看见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4)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5)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6)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7)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提示:学生可从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新部编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三)学习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让华夏民族刻骨铭心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侵略者的满载而归宣告结束。

巴特勒上尉希望声名显赫的文学大师雨果先生,为其远征中国的“胜利”捧场。

然而,雨果的回应,令其大火所望。

作为一个法国人,雨果这位文学大师以其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尽显了伟大人格的魅力。

品析《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作家以激情捍卫公理的气概,着实令我们万分敬佩。

四、教材精华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小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工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段析】书信的开头语,准备就巴特勒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

【品味】“多谢”一词使文章开篇就充满了讽刺意味。

“赞誉”一词是文章的关键词,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①以上文段中用了很多敬语如“您”“多谢”“请”等,这是作者真正在表达他的敬意吗?如果不是,那又为何这样写呢?)【段析】过渡句,承上启下。

【品味】“请”字含有讥讽意味。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深圳】《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深圳】《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课型:新授执笔:刘瑛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学[学习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理解铺陈、反语等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味雨果的伟大情操与人道主义精神,思考圆明园被毁灭的根本原因。

一、【课前热身】请收集有关“雨果”或“圆明园”的名言、诗句或故事:二、【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雨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简介背景: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野蛮地劫掠并烧毁了圆明园。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圆明园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从此化为废墟,令中华民族遗恨千古。

3.圆明园: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修建而成的供皇帝游乐的花园。

占地约350公顷,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

园内还珍藏着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因此它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4.书信格式:①称呼:顶格。

②问候语: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

③正文:在问候语下面一行,空两格起笔。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若干段来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一般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常用)。

“敬礼”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你的朋友×××等。

初二语文导学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第 4 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学习目标】1.能准确的记住“晨曦、惊骇、瞥见、箱箧、珐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的反语特色。

3.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能体会文中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初读课文,标记段落,完成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骇.( )瞥.见( )赃物( )箱箧.( )珐琅..( )晨曦()..( ) 劫掠.( )制裁2.积累并解释词语。

荡然无存:不可名状:富丽堂皇:丰功伟绩: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你能在上述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旨么?新知探究探究点一: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首先要在文中划出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等句子,然后大声读出来体会其感情。

)探究点二: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学法指导:联系作者身份以及写作背景资料,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暗含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综合提升(小创作,任选其一)1、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2.想象并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当堂检测】赞美圆明园——正直的良知, 。

侵略者——讽刺、谴责本文是以 为背景的文章。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 ,在这封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角度,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 。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之处:【知识链接】1.背景简介: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识记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2、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4、领悟只有国家民族强盛,才能免遭外族侵略的道理,从而坚定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1、感知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信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赞美和讽刺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箱箧惊骇晨曦劫掠瞥见赃物制裁珐琅2、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______ 眼花缭乱:_________惊骇:________ 制裁:___________3、了解背景。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咸丰六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

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

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

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

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

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

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

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

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

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后奕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

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约十余公里。

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

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作者简介雨果,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生于军官家庭。

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

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

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

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870年回国。

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

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4、这封信的主体部分若分为两部分,我认为可以这样分:2——_ :赞美圆明园。

_ ——10:讽刺侵略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味。

【课内探究案】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巴特勒上尉——法国人,英法联军统帅之一;雨果——法国著名作家。

巴特勒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所以写信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在回信中究竟写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读一读信的内容。

1、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大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情!2、哪位同学敢于在班内朗读,释放你的激情?你想读哪几段就读哪几段!悟一悟信的感情。

3、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出了对圆明园的赞美,对侵略者的讽刺!同学们,请概括一下,这封信表达了雨果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大胆说出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一品信的语言。

5、雨果强烈的感情是通过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请同学们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在小组内感情朗读。

6、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一谈信的启示。

7、雨果用他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在信中表达了对我们的同情。

那么,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从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耻辱中,应该反思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8、写一写: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检测案】●课内语段阅读。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2、“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3、“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指___________ 。

4、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 修辞手法。

●课外语段阅读。

圆明园残简一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

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

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

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二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

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

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

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7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8柱;两侧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左右那两座13层的方形喷水塔,塔顶与四周88根喷管交织成网。

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

当年,老佛爷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个奇景。

英国那个“文明”的使臣马戛尔尼,也在这儿瞻仰过大水法奇观。

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

这大水法应该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喷泉,如同将香港掳掠到米字旗下,那美丽的海湾就取了那位女皇亚历山德丽娜的名字,叫做维多利亚湾。

于是英吉利开来坚船利炮就这样做了。

英法联军闯入这宫廷禁地,将珍宝财物抢掠一空,焚火三天,烟尘蔽日。

万园之园,顷刻化为劫灰。

如今的大水法,孤寂在一片苇丛之中。

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龛式门洞如同一颗不屈的头颅,如同一副不倒的铮铮铁骨,昂然屹立在翠绿的苇丛。

它不会流泪了,喷泉早已干涸;它不会声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哑。

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哟,我撕肝裂胆的大水法!三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

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

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

你的学名——叫汉白玉。

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

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

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你仰面朝天,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

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

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茵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

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

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

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

我白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5.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简毁珠散:_____________________6.选文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文第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预习案】1、qiè hài xī jié piē zāng cái fà láng2、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