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识记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2、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4、领悟只有国家民族强盛,才能免遭外族侵略的道理,从而坚定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

1、感知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信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赞美和讽刺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箱箧惊骇晨曦劫掠

瞥见赃物制裁珐琅

2、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______ 眼花缭乱:_________

惊骇:________ 制裁:___________

3、了解背景。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圆明园

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作者简介

雨果,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4、这封信的主体部分若分为两部分,我认为可以这样分:

2——_ :赞美圆明园。_ ——10:讽刺侵略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味。

【课内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巴特勒上尉——法国人,英法联军统帅之一;雨果——法国著名作家。巴特勒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所以写信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在回信中究竟写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读一读信的内容。

1、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大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情!

2、哪位同学敢于在班内朗读,释放你的激情?你想读哪几段就读哪几段!

悟一悟信的感情。

3、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出了对圆明园的赞美,对侵略者的讽刺!同学们,请概括一下,这封信表达了雨果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大胆说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品一品信的语言。

5、雨果强烈的感情是通过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在小组内感情朗读。

6、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谈一谈信的启示。

7、雨果用他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在信中表达了对我们的同情。那么,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从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耻辱中,应该反思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8、写一写: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2、“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3、“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 。

4、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 修辞手法。

●课外语段阅读。

圆明园残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

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7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8柱;两侧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