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班会课教学设计
合理归因班会课教学设计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合理归因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解释时所采用的原因归属方式。
合理归因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班会课中进行合理归因的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1.了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到合理归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原理。
2.合理归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常见的合理归因方式及其特点。
4.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案例中的行为结果。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归因方式和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境,体验不同的归因方式,并讨论其结果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合理归因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合理归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归因方式和经验。
4.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运用合理归因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案例中的行为结果。
5.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境,体验不同的归因方式,并讨论其结果和影响。
6.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正确的归因方式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果,运用合理归因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合理归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0课:积极合理归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心理健康全一册
1. 内部归因: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才能和能力。 通过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对于结果的影响,个体能够更好 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增强自信心。 2. 稳定归因: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的稳定性。个体应 该相信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是稳定的,而不是将成功或失败归因 于临时的运气或环境因素。 3. 可控归因: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个体 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和行动来影响结果,而不是将成 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概 念和应用。通过分析他人的归因方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 鉴,提高自己的积极合理归因能力。
积极合理归因是培养积极乐观心态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自己 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合理归因也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 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积极合理归因的 能力,共同追求心理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积极合理归因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 积极合理归因,我们可以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 抗挫折的能力。同时,积极合理归因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 谐发展,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1. 意识到自己的归因方式:我们应该关注自己对事件的解释方 式,尽量选择积极合理的归因方式。 2. 寻找积极的解释:当面临困难或挫折时,我们可以积极寻找 积极的解释,如努力、智慧等,而不是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 力或命运。 3. 培养乐观心态:乐观心态是培养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条件。 我们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4. 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积极合理归因经验,可以互 相学习和支持,共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2023
第10课:积极合理归 因
合理归因教案公开课
合理归因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1.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1.3 教学内容介绍合理归因的定义和意义分析不合理归因的例子和影响讲解合理归因的步骤和方法第二章:不合理归因的例子和影响2.1 不合理归因的例子学生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学生犯错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学生失败归因于他人的错误2.2 不合理归因的影响降低自信心和自尊心阻碍个人成长和发展影响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第三章:合理归因的步骤和方法3.1 确定归因对象和事件明确所要归因的具体对象和事件避免将问题归因于模糊不清的因素3.2 收集相关信息寻找可靠的证据和数据支持考虑不同角度和观点3.3 分析可能的归因因素区分内外部因素区分稳定和不稳定因素区分可控和不可控因素3.4 选择合理的归因根据相关信息和分析结果,选择最合理的归因避免过度简化和片面化第四章:练习和应用4.1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不合理的归因4.2 实际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引导学生反思合理归因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回顾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5.3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合理归因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第六章:合理归因与自我成长6.1 合理归因与自我认知讲解合理归因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分析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6.2 合理归因与目标设定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合理归因设定个人目标讲解目标设定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6.3 合理归因与时间管理介绍如何利用合理归因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分析时间管理对学习效率的影响第七章:合理归因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7.1 合理归因与沟通讲解合理归因在沟通中的作用分析不合理归因对沟通的影响7.2 合理归因与冲突解决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合理归因解决人际冲突分析合理归因对冲突解决的帮助7.3 合理归因与团队合作讲解合理归因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合理归因对团队合作的负面影响第八章:合理归因与心理健康8.1 合理归因与情绪管理讲解合理归因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分析情绪管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8.2 合理归因与压力应对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合理归因应对压力分析合理归因对压力应对的帮助8.3 合理归因与心理韧性讲解合理归因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分析心理韧性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第九章:合理归因的实践与应用案例9.1 成功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如何运用合理归因取得成就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启示9.2 失败案例分析分析失败人士如何通过不合理归因陷入困境引导学生引以为戒,避免重复错误9.3 个人应用案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应用合理归因的案例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共同成长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合理归因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10.2 学生反馈与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10.3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合理归因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合理归因与自我成长合理归因与自我认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通过归因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来加深理解。
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教案)
1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教案)主题: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核心思想:人们做事情,往往会对结果进行合理归因,这种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态与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了解自己的归因方式,以此激发自身潜能,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一、归因理论的概念及分类归因理论是指人们对于他人或自我行为结果的解释和解读,针对事件结果的解释与归因,主要分为自我归因与他人归因两大类。
自我归因:指将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内在特质或控制力,并相信这种结果可以被改变。
自我归因既包括一些对自己行为结果抱有积极乐观心态的做法,如将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自信、自律等内在特质,也包括一些对自己行为结果抱有消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态度的做法,如将不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经验等。
他人归因:即对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解释和判断,通常分为三种方式:1.个人因素归因:将行为结果归因于他人个人的特定特质,如能力、性格。
2.情境因素归因:将行为结果的原因归因于情境,如环境、竞争压力等。
3.混合因素归因:将行为结果的原因归因于个人特质与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自我归因方式对行为的影响1.内化式自我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在特质和能力,将失败或挫折归因于外部因素影响。
内化式自我归因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动机和行动的决心和实施力,从而取得成功。
2.扩张式自我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个体掌控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可以帮助个体对失败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减少消极心态的出现。
3.外部式自我归因:将自身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自身失败和挫折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
这种归因方式有可能导致个体过度依赖于外部因素,对自己过分苛责和自我否定,从而影响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三、养成积极自我归因的习惯1. 接受失败与挫折: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个人经历,接受自己不足之处并学会反思,理解和接受失败的过程是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核心。
高一九班班会-合理归因
说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 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
各抒己见
小溪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 成绩优异,在初中还担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 是“前呼后拥”的样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 高中,小溪再也找不到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 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不喜欢她, 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 溪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为什么她们 都不理我呢?肯定是她们针对我、排挤我,还 联合起来欺负我!
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 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6.学校令人讨厌 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 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
小调查
9.考题总是太难 10.不喜欢任课教师 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 14.缺乏恒心和毅力 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思考:小溪是如何归因的?
你如何看待小溪的归因?
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刚到高一就成 了
“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 再努力恐怕也没用了!——你呢? 乙:我?我还不跟你一样:初中也算是“希望之 星”,高一就成了“扫把星”!但是我不认为 自己笨,之 所以落到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 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 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讨论:
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过去 你是如何归因的,现在看看是 否合理
填空比赛
(1)正确地归因是过去事情的(完美结局),更是下
一次成功 (良好开端)。
(2)正确地归因的目的是: (明确努力方向,取得进步和成功。)
(3)正确归因前的信念是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
合理归因教学设计
合理归因教学设计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认知归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规划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归因的思维和动作过程。
下面是一个针对中学生的合理归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合理归因的概念,掌握合理归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正确解释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学生能够自主分析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3. 案例分析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认知归因理论的基本理念。
(2)教师将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呈现给学生,比如因果推断法、突破表面现象法、不确定性推断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2)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尝试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解释一些事件或行为,并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思考以及相互协作,找到事件或行为的合理归因,并向其他小组汇报他们的结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涵盖不同的领域和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2)学生个体或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归因,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推理过程。
5. 总结归纳:(1)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归因进行分类和总结,指出归因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归因中可能存在的偏误。
(2)对合理归因的方法和策略做一个系统化的总结,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归因策略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讨论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2. 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发言和归因过程进行评价;3. 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交流,评价学生对合理归因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合理归因的特点
合理归因的特点
合理归因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术语,它指的是人们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对事件原因进行合理的、逻辑的解释和判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理归因具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归因具有自我中心性。
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合理归因时,往往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自我中心性,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自己,也更容易接受一些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心理满足感。
其次,合理归因具有可塑性。
这意味着,人们的合理归因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被改变和调整的。
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合理归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此外,合理归因还具有普遍性。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对什么事件进行合理归因,都可以应用同样有效的方法。
这种普遍性,使得人们
更容易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
另外,合理归因还具有相关性。
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合理归因时,往往需要考虑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
这种关联性和影响,使得人们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最后,合理归因还具有可靠性。
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合理归因时,需要基于可靠的事实和证据,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可靠性,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得正确和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决策力和行动力。
总之,合理归因具有自我中心性、可塑性、普遍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效果。
合理归因教案公开课
合理归因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提高学生面对挫折和挑战时的心理韧性1.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原则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1.3 教学内容合理归因的定义和意义常见的不合理归因方式合理归因的技巧和策略第二章:不合理归因的危害2.1 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的危害分析不合理归因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合理归因的危害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不合理归因的负面影响2.3 教学内容不合理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合理归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合理归因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三章:合理归因的技巧与策略3.1 课程目标让学生学会合理归因的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能力3.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理归因的技巧和策略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合理归因技巧分析案例3.3 教学内容积极归因的技巧消极归因的调整策略自我归因的培养方法第四章:提升心理韧性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提高心理韧性的意识和能力4.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心理韧性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3 教学内容心理韧性的定义和作用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心理韧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实践与演练5.1 课程目标让学生将所学合理归因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挑战时的正确心态5.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应用经验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运用合理归因技巧解决问题5.3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合理归因技巧的应用演练总结与反馈第六章:识别和改变不合理信念6.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信念掌握改变不合理信念的策略和方法6.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合理信念的定义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不合理信念技能训练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技巧6.3 教学内容不合理信念的常见类型和特征识别不合理信念的技巧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自我反思与成长7.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7.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7.3 教学内容自我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自我反思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成长的策略和行动计划第八章:情绪管理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技能训练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8.3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管理的意义和价值调节情绪的技巧和方法第九章:人际沟通与合作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掌握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技巧9.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练习沟通和合作技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沟通和合作的经验9.3 教学内容人际沟通的定义和原则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技巧有效沟通和合作的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总结与反馈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布置课后作业,促进学生持续学习10.2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课程重点内容问答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查问卷法: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10.3 教学内容课程重点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学生反馈的收集和分析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指导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合理归因教案公开课”展开,共包含十个章节。
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 教案--高中心理健康
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高中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理论,认识到不合理归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
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2. 常见的不合理归因方式3.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4. 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心态调整5. 实践演练:如何进行合理归因和应对失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不合理归因的危害及合理归因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识别不合理归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归因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归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归因理论,引导学生认识不合理归因的危害。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识别不合理归因。
4. 讲解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5.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
6. 实践演练: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归因的过程。
五、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不合理归因的现象,举例说明。
2. 尝试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合理归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积极面对失败的心态。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合理归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积极面对失败的心态。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合理归因技巧的熟练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心得体会,分析他们对于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的感悟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不合理归因的案例分析、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2. 视频资料:用于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积极合理归因 初中 教案
积极合理归因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心理健康课时:1课时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的概念,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积极合理的归因习惯,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合理的方式归因,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1. 归因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演练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归因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归因的理解和经历。
二、讲解归因理论(10分钟)1. 教师讲解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归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三、学习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如强调努力、可控因素、积极心态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四、实践演练(10分钟)1. 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练,练习积极合理归因。
2. 学生分享演练心得,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与感悟(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积极合理归因的感悟文章。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归因习惯。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归因习惯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感悟,让学生学会积极合理归因,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积极合理归因,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合理归因
归因
•简单地讲就是寻找原因,即对学习、工作成败的结果
给出缘由。
•这个缘由可以是外部条件和环境,也可以是主观条件。
•“失败乃成功之母”?
•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归因!
归因三维度
•原因来源: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
或他人行为因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还是来 自外在环境; •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 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
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
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归因模式
暂时 内部 外部 努力 精神 心情 稳定 能力 智力
运气 机遇 他人帮助 任务难度 环境障碍
•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
所决定。
归因六因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 成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二、教学重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2.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实践三、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归因方式2. 如何让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技巧解决问题四、教学内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合理归因是指人们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解释和解释方式。
良好的归因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维护心理健康。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
2. 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积极归因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2. 角色扮演法3. 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挑战和困难的案例,让学生对合理归因产生兴趣和共鸣。
2. 理论讲解: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积极的归因方式。
4. 角色扮演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通过讨论分享不同的归因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积极的归因方法。
5. 总结:总结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2.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3. 教学实践观察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处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的概念,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基本概念,掌握归因的三维度(稳定性、控制性、可控性)和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2. 正确归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归因。
3. 积极归因训练:培养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2. 讲解归因理论:介绍归因的三维度和六因素,让学生掌握归因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归因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题,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归因理论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变化: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归因方式和心理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心理健康、心理调适的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故事素材:用于导入的短篇故事。
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讨论的实例。
4. 课后作业: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和正确归因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合理归因的三个要诀
合理归因的三个要诀
合理归因是指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能够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出真正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三个合理归因的要诀:
1. 多找内部原因,少找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个人自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态度等;外部原因是指环境、他人等因素。
在归因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人内部的因素,而不是归咎于外部因素。
这样可以促使个人更加积极地改进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2. 多找可控原因,少找不可控原因:可控原因是指个人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如个人的努力、学习方法等;不可控原因是指个人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如天气、他人的行为等。
在归因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可控原因,这样可以让个人更有动力去改变和提高自己。
3. 多找稳定原因,少找不稳定原因:稳定原因是指那些长期存在、不易改变的因素,如个人的天赋、性格等;不稳定原因是指那些容易改变、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程度、情绪等。
在归因时,应该更多地关注稳定原因,这样可以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计划。
总之,合理归因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内部原因、可控原因和稳定原因,客观地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温州三溪中学徐晓芳[适用年级]高一、二年级[理念阐述]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
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减轻任务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好——侥幸运气不好——自认倒霉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活动准备]游戏道具: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参考文献:陈家麟,郭亨杰:《高中心理教育指导》.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附录:我的归因特点作为了解影响你自己学习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符合你的情形,请在()中打“√”。
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章节名称合理归因计划学时 1学习内容⏹新课内容✧韦纳三维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学习者分析一般来说,学生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与内在因素(能力强或学习刻苦),而吧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运气或其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维持自我价值感。
但是有的同学总是不能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引导大学生对学习生活进行合理归因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该课程是必修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知识与技能掌握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做合理积极的归因思维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归因的概念✧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解决措施✧讲解归因的概念以及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利用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来解释生活和学习中的案例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解决措施✧理论是心理学学习的根本,通过实例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归因概念和韦纳归因的理论另一方面是韦纳归因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并且达到分析归因所引起的结果,如何改变不合理的归因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学习成败的案例。
另一方面是心理学家实验的验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对现实生活遇到的事件和学习成败的案例做引导,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生趣,在乐趣中学习,在思考中提高。
同时组织有效地引出理论,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同时通过实验科学的数据进一步证实理论的实践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讨论的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解—概括归因归因理论讲解基本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听讲、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渗透自主学习意识。
讲解—提问生活中你的归因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听讲、说出自己的归因方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归因
理论分析
• 心理学家维纳发现学生对学习 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6 种类型
控制点 稳定性
稳定的 不稳定
内部
外部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常见的错误归因
• 将失败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 将成功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 • 少数人也会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不可控 制的因素
不合理归因的影响
• 将成败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容易造成被
3、自我夸张型
特点是:对现实自我评价过高,以致出 现了虚假的理想自我
听了以上介绍后,认真思考一下: 你的现实自我是怎样的? 理想自我又是怎样的? 要从现实自我顺利走向理想自我,现在 该作什么调整 ?
我是“自我贬低”型的,我经常怀疑自 己的能力,经常自责,这次考试没考好, 又使我伤心得不能自拔。幼时曾有过的理 想早已如沉入大海的冰山了。现在我的内 心又有了些触动。我对自己认真审视后发 现,是我的消极、错误的归因,才使我在 成绩不理想与心理自卑之间形成了恶性循 环
问题 : 《 将军的胜利 》给我们什么启示?
找一找:此次考试成败的原因
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 主观臆断。
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 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 环境,但也不要一味自责。 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 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
真心英雄MP3
动、消极、依赖、侥幸的心理;
• 将成败归因于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 容易产生听天由命、不负责任的心理;
• 将成败归于稳定因素时,容易产生思想
上的僵化和盲目性(盲目乐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盲目悲观)
合理归因
• 将成败归因于内在的、可控制的、不 稳定的因素, 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胜不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加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降低对成功的 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不期望的归因模式
(1)习得性无助模式
– 成功 → 不可控的原因,如 运气好,任务容易 (外部的、特定的、可变的)
– 失败 → 不可控的原因,如 能力低 (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
中学生学习成败 常见归因类型
•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 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 弃努力。 •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 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 3.把失败归之于 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 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 信心。
思考:
在归因时,应该注意什么?
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 主观臆断。
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 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 环境,但也不要一味自责。 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 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
归因就是寻找原 因,即你对学习、工 作成败的原因作出判 断。 原因可能是外部 条件和环境,也可能 是内部个人的。
韦纳的归因理论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成功和失 败的结果,并作出种种的原因推论; • 成败结果可以按照努力、能力、任务难度 和运气四个因素进行归因; • 这四个因素又可以从原因源、稳定性、控 制性三个维度上加以分类; • 不同的原因维度对情感、期望以及行为选 择具有不同的影响。
归因模式
• 原因源:内部——外部(自身——他人) •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 控制性:可控——不可控
成败原因
内外源
内部 外部
成败归因维度 稳定性
稳
● ●
● ●
●
● ● ● ●
●
● ●
•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强→自尊→增加了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 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以后的成功的 抱有高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东区中学 谢桂娴
你来当专家
• 张朋是一名高二学生,初中时尽管父母 很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 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 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 平时他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很 晚,电视很少看,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 可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还是没有考 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他感到失望、 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怎么 办才好。 请你帮小张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原 因,并告诉他以后该怎么办。
学习无能 → (认知、动机、 行为缺失)
期望的归因模式
• 成功 → 可控的原因,如
能力强,持久努力
(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
• 失败 → 可控的原因,如
努力不够 (内部的、特定的、可变的)
不存在 → 无能和 缺失
小组讨论:
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过去 你是如何归因的,现在看看是 否合理,应该如何改进。
中学生学习成败 常见归因类型
• 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 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 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 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 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 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 意、自豪, 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