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等,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育成绩的原则,并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2011级新生进行新标准评价的探索。实验表明,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更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不断提高体育差生的体质水平;有助于发挥“双主”作用,特别是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我锻炼意识;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教学手段;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

一、前言

半个世纪以来,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可谓众说纷纭,给人们留下最深刻最突出的印象莫过于竞技运动成绩了。过去往往把获取运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评价观念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还有教育自身导向的原因。这些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思维定势,多年来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它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更多的人对如何评价学生

的体育成绩倍加关注。传统的体育课评价,从评价方法上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由于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脱离,评价结果无法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极大的挫伤。学生由于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即使平时不努力,考核时也能轻松拿到好成绩。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努力,仍不能取得好成绩,甚至达标都有一定困难。对基础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伤害。从目前各高校的课程评价内容反映出,只重视知识、技术、技能的单纯性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体育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我们必须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和体育氛围,因此改革传统的体育课评价方式势在必行。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重庆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中医、口腔、护理四个班不同专业的120名学生,进行新课程评价标准的考试。其中男生79人、女生41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2005年9月就有关体育课评价问题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40份,回收率100%。

2.实验法:对研究对象的120人在开学第一周介绍新标准的评价

方法,第二周进行初始成绩的测试,期末时与其他同学一样进行期末测试。

3.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对实验班素质测试的初始成绩与期末成绩进行数据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

通过对2011级大一新生240(实验班120人,对照班12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所得结果见表1。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有99%的学生认为以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出勤率和运动成绩(初始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涨幅)等方面来评定体育成绩是科学合理的。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120人初始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纵向比较

实验班的运动成绩(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有80%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8%的同学与初始成绩持平,14.2%的同学期末考试时由于身体原因稍有退步。同时从测试中可知,长幅在20

秒以上的,全部分布在原始成绩为4分钟以上;增幅在10-19秒的,也大部分分布在原始成绩为4分钟以上,有20%分面在3分40秒至4分种之间;长幅在1-9秒的,主要分布在3分20至4分钟之间,这样的成绩变化也符合运动成绩增长的规律,同时说明,只要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平时运动成绩差的学生经过努力后,耐力素质是可以提高的。

2.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横向比较

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优秀、良好的分布差别不大,而实验班的及格率达100%,对照班有10%的同学不能及格。说明成绩差的同学经努力后能达到考试标准。这样的评价结果能充分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都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四、结论与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由于人的形态、生理和心理及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其发展也是非同步的,所以应结合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进步幅度多角度地进行评定。对形体上或生理上有明显差异的学生,通过增加一些任选项目来评定其耐力及上肢力量等素质。只有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才能收到预期的评价效果。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

用初始成绩+增涨幅度+学期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的评定体育成绩模式来评价体育成绩。这样的评价形式才具有代表性,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形成,对学生养成良好地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测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定

体育能力是指个人具有自我从事体育锻炼的本领,即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从事体育锻炼。所以,在体育教

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课的基本知识,还应向学生传授从事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能力。评定学生体育能力,可通过考评和达标的形式进行。例如:“篮球考核”可通过技评、达标、组织小型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评定学生体育能力。总之,在全面评定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应把评定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上。

(四)提高学习态度的评分比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人才选用上也形成了新的标准,特别是对体力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运动体验中是否主动地积极参与,与同伴的协作能力及自我克服困难的毅力等方面,这些都属于非智力与非体力范畴,是学习态度的外在表现。从社会的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必须加大学习态度评分比例的调整力度,这将有利于学生的非智力与非体力因素的发展。评分比例可根据各校具体情况逐步调整,调整幅度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必定会对如何评价学校体育,如何评价学生体育成绩进行重新审视。为了把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向深入,我们必须调整视角,从传统的评价误区中走出来。可以断言,在总结和继承的基础上,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改革,一定会使学校体育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