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二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二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二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④不厌其烦——乐在其中——莫名其妙——不乏其人——不计其数⑤.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仆诚(果真)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那些)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成语例释】洞烛其奸: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名副其实:名卢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2.用作副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语气。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经典文言】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命令)(《伶官传序》)⑤汝其勿悲(表婉商)⑥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还是)试臣,何遽(匆忙)叱乎?(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经典文言】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③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译文:推测起来,大概是堂下诸人中有怀恨我的吧!)④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成语例释】舍我其谁:舍,除了。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走向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新人

【走向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新人

"【走向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新人教版 "板块一 专项训练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不如因.而厚遇之振声激荡,伺者因.此觉知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今者.出,未辞也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答案】D【解析】连词,和、同。

A.介词,趁此;介词,因为。

B.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代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时候”。

C.代词,这;动词,到……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且焉.置土石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B.⎩⎪⎨⎪⎧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答案】B【解析】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A.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句末语气词,可不译。

C.代词,你;如同,像。

D.连词,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副词,暂且,姑且。

3.下列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臣乃.敢上璧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B【解析】①②中“乃”均为副词,可译为“却”“竟(然)”;③可译为“才”;④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B【解析】①代词,我、自己;②副词,大概;③介词,引出对象;④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词类,它们通常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而是用来表示语气、体态、语法结构等方面的用词。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如下:
1.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已经发生,也可以表示疑问、反问、感叹等
语气。

例如:“已而后知其所以然矣。

”、“自与先生辞,今三年矣。

”、“何事不伤人哉!”、“敷裘(fū)而辞了。

此干戈一也。


2.之:表示所属关系或方向性,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向”,
还可以表示动词的补充。

例如:“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
有坚忍不拔之志。

”、“直北之山”,“之言如君之语。


3.乎:表示疑问、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呢”。

例如:“此之谓乎?”、“孔子受命于周而之昭公之时……君乎!”、“安
得其芳名之乎?”
4.而:连接并列词语、句子、动词与宾语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而且”、“却”。

例如:“一言而当之者,吾以穷久矣。

”、“病而后自既
至人皆死。

”、“敬告诸公,随便而言。


5.以:表示手段、目的、原因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为了”、“因为”。

例如:“以求利者群,以违天者少。

”、“以讹传讹。

”、“以怀先王之志”。

6.于:表示处所、方向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向”。

例如:“维何不”,“于今著之”,“君子之德于其所偶。


总之,文言虚词在文言文的表达中起到了连接词语、表示语气和调节句子结构等作用,对于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请解释下面语段中12个“其”的含义和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①其鲜乎?君②其有意,叼③其一而 啖之,得饱④其口福。”狼曰:“⑤其如猛犬何?”狐间 于犬曰:“羊数詈君,⑥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⑦ 其无闻邪?⑧其畏主人邪?及⑨其嬉逐,愿为一雪⑩其耻, 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 其无辞乎?”护羊愈 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答案: ①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②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③ 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④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⑤副词, 可译为“多么”;⑥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⑦可译为“凭什么”;⑧ 可译为“怎么样”。 2.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 死②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 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③乎!而王胡为④乎如此好乐?若恢恢⑤乎王于理事必有 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⑥乎? 答案: ①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②相当于“于”;③助词,感 叹语气,可译为“啊、呀”;④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⑤助词,词尾,不 译;⑥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代词,可译为“这样”;⑤代词,可译为“这件事”;⑥助 词,宾语前臵标志,不译;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⑧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⑨人称代词, 可译为“我”。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1.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①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②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 此言者,③何也?其所据④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 ⑤何其大也!然⑥何人能忘情耶?⑦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⑧何如?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 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 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 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 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的概念与分类在文言文中,虚词是指除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外的一类词类,主要包括助词、语气助词、介词、连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语义和结构的作用,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情感。

1. 助词:助于动态或静态动作动态化,使句子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

2. 语气助词: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情感色彩和语气。

3. 介词:用来表示空间、方向、方式等关系。

4. 连词:连接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起到衔接、转折等作用。

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与意义1. 助词①能:表示“可能”的意思,有可能会发生某事情。

例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离骚》)在这个句子里,“能”表示可以根据天候条件而导致海上航行困难。

②得:表示能够完成某种动作或者达到某种状态。

例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底·登鹳雀楼》)这句诗中,“得”表示通过在楼上观赏风景能够了解雨中花落的情况。

2. 语气助词①啊:表示感慨、援引事实或确认等。

例如:“燕于飞也,时哉乎!舍昆仑之巅而下者三万六千岁矣!”(《拟刘琨书》)这段话中,“啊”表示对燕子的神奇飞行做出感慨。

②哉: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达一种思考或对事物的震惊、赞美等情感。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世说新语·任诞篇》)这段话里,“哉”表示对生死的思考,深化了此言论。

3. 介词①於:表示时间、方位、动作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浪淘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句词中,“於”表示向、往的意思。

②乎:表示疑问,常用在句末,表达对事物的怀疑或询问。

例如:“今聪者听之若座中人出言也;愚者听之若隔室中人出言也。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这段话里,“乎”表示对前面所说的情况进行确认或呼应。

4. 连词①而:连接并列成分、转折、衔接等。

例如:“秣陵虽好,吾不能老骥美焉。

”(刘禹锡《陋室铭》)这句话中,“而”表示内容上存在一种递进与反差的关系。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指示代词,表示地点,时间和程度,意为“在此以后”。

例如:于是之后,他便离开了。

2.所:指示代词,表示所说的事物,用于指示上文或前文提到的事物,意为“说道的”。

例如:所谓的节俭就是节约和勤俭的意思。

3.其:指示代词,表示未曾提到的,或代替事物的代词,意思是“那”或“它”。

例如:其实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4.具:形容词,表示拥有特定属性或特质,意思是“有”。

例如:这
种做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5.以:介词,表示用,通常放在动词前,意思是“用”。

例如:以谨
慎的眼光审视问题。

6.致:介词,表示对事的影响,意思是“对…有影响”。

例如:致使
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7.于:介词,表示状态,意思是“对…处于”。

例如:孩子们处于一
种无助的状态。

8.仍:副词,表示状态,意思是“仍然”或“还是”。

例如:他仍是
个孩子。

9.然:副词,表示结果,意思是“因此”或“所以”。

例如:他不服气,然后离开了。

10.者:名词后缀,用于表示人或事,意思是“…的人”或“…的事物”。

例如:发明者们在不断的改进其设计。

11.故:副词,表示结果,意思是“因此”或“所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学习目标】1、了解考点,理解考纲。

2、掌握高考常考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巧记本义,紧扣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

4、了解词义演变特点,重点掌握古今同形异义词5、找规律、析特点,掌握词类活用。

6、关注特殊实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7、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的含义。

【学习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学习难点】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考纲”解读】1.湖北《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什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如何理解考点中的“常见”和“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3.文言实词包含哪些小考点?考试的重点是什么?❖它包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考点,其中前三个考点为考试重点。

二、【命题规律】高考文言实词在命题上有什么特点?❖立足于常见常用,既包括《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实词,又包括教材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

❖注重与教材的联系,所考的实词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或词义。

❖考查形式有明考和暗考两种。

明考题型为选择题,即将四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加以解释,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暗考就是不单独设题,而是结合语句理解、信息筛选、分析概括和句子翻译等来考查考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三、【常见错误】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赋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

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错误类型一】弄错通假具体表现: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或按原字去解释,或将它作另外的字解释,都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新课标全国卷往往在翻译题中兼顾考查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对教材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如下整理。

热点题型一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之:代下文所唱的歌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其:他们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若:你们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而:通“尔”,你【答案】 C【提分秘籍】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分类记忆如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奚、安、焉、孰等。

第2步,联系语境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若”,前者是实词,为“像,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第二人称代词用。

热点题型二 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无以,则王乎B.⎩⎪⎨⎪⎧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C.⎩⎪⎨⎪⎧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至于誓天断发……何其衰也 D.⎩⎪⎨⎪⎧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答案】 D【提分秘籍】对于“副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看清位置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起着限制作用。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总结文言虚词是一类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表示语气、修饰词性等的词语,在古代文言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总结:1.之: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之”。

例如:“君子之道”(君子的道德标准)。

2.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但是”、“并且”等。

例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习起来不知疲倦,教导别人毫不厌倦。

3.乎:表示疑问、感叹或加强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呢”等。

例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地的规律是损耗本份上还有余,满足不够。

4.也: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

例如:“世之奇伟、瑰怪、多见者皆出于无功名之后,一介布衣。

”(世界上的奇异、奇怪、多见的都是没有功名的人。

5.乃:表示因果关系、推论、转折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是”、“于是”、“可见”等。

例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

6.才:表示程度低或时间晚于预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才”、“还”。

例如:“独不见夫大诗人之所以为大者,固有以其发于前古才也。

”7.曰:表示说话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称”等。

例如:“人曰:使石有知”(人们说:如果石头有知觉)。

8.若:表示条件、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假如”。

例如:“若非中道而废,则不可复保持人之正之心也。

”总的来说,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各个成分、表达语气、修饰词性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虚词的使用较为灵活,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句子结构进行理解。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202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

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20年版)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C.以乎之 D.且于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填写文言虚词,需要理解语句的意思。

这句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一语文每日一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一语文每日一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虚词的类型1.一词多义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因此要分清其用法及意义。

如∶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遂与之俱出;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其中例①中的"之"是动词,"往";例②中的"之"是代词,可译为"他";例③中的"之"是助词,"的";例④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题1.对下列各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不出,火且尽。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河水清且涟漪。

⑤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⑦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 ⑧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答案:B解析∶连词,并列|副词,将要|副词,将近|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让步2. 同类异形这一类虚词在文言文中也较多,要注重积累和区分。

(1)表示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唯、仅、直……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2)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3)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4)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可根据文意译为∶吗、呢、了、啊、吧.·3.特殊虚词特殊虚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要注意分辨。

(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焉(于之)(2)虚词连用,如∶"藉第令毋斩"中的"藉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或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最后一词,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或难以具体指代的词语,主要用于语法功能或句法结构的表达。

文言文中有许多虚词,其中常见的有义助词、状助词、声助词、副助词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义助词1. 之意义:表示动作的发出方和受事方的关系,通常译为“的”。

用法:在句子中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

例如:“秦之破楚也,三月而后得胜。

”(《史记·秦始皇本纪》)2. 乎意义: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通常译为“吗”、“啊”、“呢”等。

用法:在句子中独立使用,用于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例如:“苍天乎,弄璋之善者也。

”(《左传·哀公十六年》)3. 而意义:连接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通常译为“而且”、“却”等。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词语或短语,起承接作用。

例如:“吾闻之诚多而碎者乎,望诸弟!”(《左传·文公八年》)4. 乃意义:表示结果或推断,通常译为“于是”、“因此”。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引起结果或推断,常与“故”相对。

例如:“深构念也,故行自守以好谨,乃知君子之于国也。

”(《礼记·中庸》)二、状助词5. 也意义:表示肯定、感叹、提问、推测等语气,通常译为“了”、“啊”、“吗”等。

用法:在句子末尾或句中独立使用,用来表示语气。

例如:“明乎哉!礼之有恒,民之有穷也”,(《礼记·大同篇》)6. 焉意义:表示动作、状态的场所,通常译为“在”、“往”。

用法:在句子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进行的场所。

例如:“斥之东南隅焉,具之以闾巷。

”(《周礼·春官宗伯》)7. 兮意义:表示语气的停顿和思索,通常译为“啊”、“呀”等。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表示思索、停顿等语气。

例如:“有德者,先古之达人,师古之贤人。

兮,未有尝见之;然灵然致之。

”(《老子》)8. 矣意义:表示语气的断定或肯定,通常译为“了”、“呀”等。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表示完结、断定或肯定的语气。

高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级(识记)
考纲阐释
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既能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4.连词 ①表 并列 和/又/又„„ 与、及、暨/且、而、 又„„/一 以/且„„且„„, 边„„一 载„„载„„ 边„„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于是、就、便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然后/至于 《鸿门宴》 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 人称 吾、予、 余、我 女、汝、 若、尔、 而、乃、 子 之、其、 彼、厥、 渠 属、辈、 侪、类、 徒
考纲解读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答案)

专题十五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而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①⑦ /②④ /③⑤ /⑥⑧B.①⑦ /②③ /⑤⑧ /④⑥C.①⑥ /②④ /③⑦ /⑤⑧D.①④ /②③ /⑥⑦ /⑤⑧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犹且从师而.问焉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二、何1.下列句中加点词“何”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A .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姜氏何厌之有.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徐公何能及君也.D.何以战.三、乎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技盖至此乎.A.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儿寒乎?欲食乎.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四、乃1.下列各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三项是( 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解释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t ūn),均为人名。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A项,第一个“其”是语气词,因其在句中不需要担当成分;第二个“其”放在句中,是代词,代指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边境这件事。

B项,两个“之”都是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是结构助词,的。

C项,两个“遂”都是放在动词的前面,是副词,解释为“于是,就”。

D项,两个“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解释为“……的人”。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

比如典例中A项中的“其”就可以从它在句中位置上进行区分。

“其”放在疑问句或感叹句的句首,一般是语气词,表反问或表猜测;“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是语气词,一般表商量或者命令的语气,“吾其还也”中表商量,“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表命令,“一定”;“其”放在句中的其他位置,一般是代词。

依据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解决其他几项,“之”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就相当于今天的“的”,“遂”放在动词的前面,自然是副词。

一、课内阅读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选),完成后面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毋内.诸侯内:接纳B.素.善留侯张良素:向来C.吾得兄事.之事:事情D.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兴隆也(《出师表》)..遣将守关者此先汉所以B.臣为.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C.孰与.君少长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D.且为之.奈何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文:(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

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

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岁余,高后崩,即罢兵。

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史记·南越列传》)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番禺负.山险负:依仗B.称制,与中国侔.侔:相等C.以其党为假守假:假装D.击灭南越而并王.之王:统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B.败数县而去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C.击灭南越而.并王之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D.佗因此以.兵威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8.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

译文:(2)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译文:一1.C2.A【解析】A项,两个“所以”都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B项,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介词,被。

C项,前一个“与”与“孰”构成固定结构,“孰与”的意思是“与……比……”;后一个“与”,动词,结交,亲附。

D项,前一个“之”,代词,这件事;后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D【解析】D项,“均出自《鸿门宴》一文”不当,“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

出自庄子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因为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磨得很薄的,用很薄的刀刃来进入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宽绰而有余地的了”。

4.(1)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是我救了他(我使他活下来);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活”“今”“幸”)(2)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所以”“关”“备”“非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活”,使动用法,救活;“今”,现在;“幸”,幸亏。

(2)“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关”,函谷关;“备”,防备;“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在这时候跟从沛公,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张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说:“不要跟着他一二5.C【解析】C项,假:代理。

6.C【解析】A项,之:上句为代词,下句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焉:上句为助词,不译;下句为代词,“哪里”。

C项,为:助词,表示顺承关系。

D项,以:上句为“凭借”,下句为“因为”。

7.C【解析】C项,是赵佗攻占了长沙边邑数县。

8.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解析】注意句中的专有名词不可断开,注意重点动词。

9.(1)中原地区混乱,不知何时才能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

(2)(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中国”“安”“畔”“因”“稍”“以”“假”。

【参考译文】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

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