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麻疹、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麻疹、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06eb1fee009581b6bd9eb3b.png)
加强通风
• 加强门诊、候诊室、输液室、留 观室、病房通风换气,调整布局, 可适当增加机械通风设施。
通风
• • • • • • • • • • • • 1. 自然通风 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2. 机械通风 2.1工作原理 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利用风机、排风扇等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流动。 2.2通风方式 2.2.1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适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内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场 所。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 2.2.2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室内排风口 宜远离门,宜安置于门对侧墙面上。 2.2.3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根据通风的 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 3. 注意事项 3.1应充分考虑房间的功能要求、相邻房间的卫生条件和室内外的环境因 素,选择通风方式及室内的正负压。 3.2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清洁,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
一、口罩: 1、 一般诊疗活动,佩戴普通或外科口罩; • 2、进行手术、体腔穿刺等操作戴外科口罩; • 3、接触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患者时戴医用防 护口罩 二、手套 •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 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2、进行无菌操作、接触破损皮肤、粘膜时,应 戴无菌手套。 • 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医务人员的防护
• (1)标准预防: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 等。 •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 戴帽子、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N95) ;进 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 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 (3)转运病人时医务人员及司机也应做好个 人防护。
•
• • • •
手足口病院感防控PPT课件
![手足口病院感防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67e77e453610661ed9f493.png)
3
肠道病毒
❖ 肠病毒在病毒学上分类属于无外膜的病毒;对周遭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 耐湿热: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在4℃可存
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 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可达pH 2,故不会被胃酸破坏,可以通过胃酸到达肠道
餐桌等)、玩具、书籍、游乐设施等每天使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 拖2次或紫外线灯近距离照射30分钟,污染时随时消毒; ❖ 患儿出院、转院、死亡后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14
规范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
❖ 方法:经纬线法
经线(南北即上下)所有经线平行与纬线垂直 纬线(东西即左右)所有纬线平行与经线垂直
12
规范消毒 ③生活用品、织物
❖ 生活用具、玩具等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 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时间30min,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 餐(饮)具消毒:首选煮沸消毒30min,也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30min后清水冲洗;建议:污染餐具用含氯消毒剂浸泡预处理后,清水洗净煮沸 消毒15分钟 -20分钟;
5
流行病学
成
隐
人
性 感
获 得 相
染
应
率
抗
高
体
1、病毒耐酸,可在肠道繁殖,肠道排出病毒可持续6~8周; 2、也可在扁桃腺增殖,唾液前数天在咽喉部及粪便便有病毒存在,此时即有传染力;
6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防控原则:
❖及时隔离:控制传染源(感染者、隐性感染、健康携带)
保护易感人群
❖规范消毒: ❖科学防护:
切断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af278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7.png)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医院组织专业的流行病学调查团队,对疑似病例进行详细 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 信息。
加强监测与预警
医院设立监测站点,实时监测病毒的传播情况和变异情况 ,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 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采取 有效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 ,以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02
CATALOGUE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01
02
03
隔离病房设置
将手足口病患者隔离在单 独的病房,并确保病房通 风良好,防止病毒传播。
隔离衣使用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 应穿好隔离衣,并佩戴医 用口罩和手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将积极引进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诊 疗能力。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手足口病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 作,分享经验和成果,有助于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医院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提升。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效
重要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医院是感染控制的关键场所。预防和控制 手足口病在医院内的传播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加强患者筛查、严格隔离和消毒措 施、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等,医院成功地减少了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e78b3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c.png)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手足口病的定义接触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也可能带有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飞沫传播污染物品传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症状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部皮疹等。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
诊断诊断手足口病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对于疑似病例,医生还会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调查,以明确诊断。
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诊断患者聚集病毒传播免疫力低下030201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保护患者安全控制疫情维护医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教,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隔离患者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强化消毒措施对医院内环境、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健全感染防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预防医院感染的策略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隔离措施确诊的手足口病患者应立即实施单间隔离,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患者的隔离与治疗防护措施培训内容健康监测医护人员的防护与培训消毒方法通风换气清洁频次环境的清洁与消毒1 2 3监测网络监测指标数据收集与分析医院感染的监测体系03报告时限01报告范围02报告流程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数据挖掘改进措施效果评估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疫苗改进和接种策略优化先进检测技术的研发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跨部门的协作与联动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应急响应增强公众认知与自我防护能力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宣传01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02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防控工作03。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6a2d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7.png)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儿和儿童疾病,其特征是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
初期症状包括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和咽痛。
通常在发热1-2天后,口腔溃疡会出现,最初是红色小疱疹,然后变成溃疡。
口腔疱疹通常出现在舌头、牙龈和口腔颊粘膜上。
在1-2天后,皮肤上会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常见于手掌、足底和臀部。
有些病人只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通常不是很严重,几乎所有患者无需治疗即可康复。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XXX病毒A16型。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中度传染性的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
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之间传播。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通常为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诊断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对手足口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
幼儿园、托儿所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呢?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晨间体检,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情况,就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同时,患病的孩子应该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通用8篇)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1d0d5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d.png)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1为切实加强201X年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效应急处置我校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全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专项工作,分工协作,分头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消毒员: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教育1、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学校各班要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
建立每日零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教导处,教导处及时上报乡教办。
5、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6、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7、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8、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9、做好校内教室、环境、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保持通风,定时打扫消毒。
厕所要随时清扫积水、尿垢、粪便,确保厕所清洁,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0、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11>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三、我校预防手足口病实施方案1、认真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在疫情期间,严格实行晨检、午检和零报告制度,并认真做好学生缺课情况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
每天早上,班主任老师逐一对学生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孩子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校。
加强门诊管理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
![加强门诊管理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https://img.taocdn.com/s3/m/b12cba27e2bd960590c677ce.png)
在 术前预防性应用 时 , 一定 要一 次足 量 给药 , 应使 手术开 始
时组织和血清 内达 到有效 药物浓度 。 2 1 通过 宣传 教育 患者及 其 陪护 人员普 及 医院感 染 的预 .4 防和控制知识 , 控制 陪护 及探 视患 者 的人数 , 正做 到 了 来 真 人 性化管理 , 到了 良好 的效果 , 起 同时减 少 了院 内感染 的传 播 也改善 了医患关 系。 总之 : 医院感 染的发生率是衡量 护理管理 工作 的一 条基
发 [0 9 1 2 0 ]9号) 要求 , 为进 一步加 强 手足 口病 防控工 作 , 我 院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加强 门诊 管理。
1 强 化 培 训
候诊 时间 , 降低疾病传播 风险 。要求各科 门诊 医师在后接诊
过程 中要仔 细询问病史 , 重询问周边有 无类似病 例 以及 接 着
1 1 医务 科、 . 院感办联合 组织全体 医务人 员学 习《 手足 口病 诊疗指南 2 1 00版》 主要 内容 包括 手足 口病 的 临床表 现 、 , 诊
手进行细菌学检测一 次 , 并备底 案
2 1 对各类 消毒灭 菌设 备 , .0 如高 压锅 紫外 线灯 管 、 学消 化
加 强 门 诊 管 理 预 防 手 足 口病 医 院 感 染
文灵 敏 陈凤 翔 王 岚
待 每一 患者后必须 更换 手套 并用 流动水 洗 手 。适 时使用 避
污纸 , 免 接 触 患 者 或 患者 物 品 的 手 污 染 分 诊 台 的 洁 净 避
2 8 对体温计 、 血带一 般 常规 消毒管 理 , 求 日常化 , . 止 要 严
格化 , 患者 床单元 , 垫 , 对 床 被褥 , 床头桌 , 布 , 氧用 的湿 拖 吸 化瓶 , 水 的更换 , 及 血压 计 、 听诊 器带 、 舌板等 的常规 消毒 压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分析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24090c02020740be1e9b16.png)
进行评估 , 观 察具体的疗效 。
1 . 2 调查 方法 与研究 预防治疗 过程 中, 首先 对上 报 的病 例进行检 查和确诊 , 确 诊后 进行 相关 的资 料调 查 和登记 , 建 立相关 的医疗档案 , 对疫 情及 病例 资料 上报 , 而具 体 的预
防及控制 手段主要包括 以下几点 。
1 . 2 . 1 预防方案 医院 积极做 好 手足 口病 的宣 传 和教 育 , 制定相应 的预防控制管理制度并 快速落实 , 作 为 医院的 医护 人员要注 意和家属进行交流 , 将疫情 防控 的注意方法 予 以告 知, 形 成有效 的保 障控制 系统 , 同时 医院 积极 的做好 疫 情控 制反应体制 , 有严格 的来 诊与 防控 措施 , 一旦 出现 疑似 病例
病的治疗和预防上要根据患者 的情况来制定相应 的措施 , 并有 效的执行 , 这对 于杜绝手足 口病的 医院感
【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医院感染 ; 防控治疗; 预防效果
临床上 , 对手足 口病进 行研 究发 现其 具 有发 病急 、 病 情 蔓延 快的特点 , 通常会 在局 部暴 发 流行 , 患 者感 染后 出现 急 性 的肠道感染 , 临床症状一般表 现为患者 手部 、 口、 足部等 出 现皮疹 或者溃疡 等 , 严重 的可 导致脑 膜 炎 、 心肌 炎等 … 。所 以, 对此类病患进 行全 面有 效 的预 防和快 速控 制尤 为 重要 , 本次研究 中选取 了 2 0 0 8 年 4月到 2 0 1 0 年l O 月 山西省 介休 市人 民医 院收治 的并确 诊感 染手 足 口病 患者 1 5例 , 对 其临 床资料等进 行 回顾性 的总结分析 , 并 观察 临床治疗疗 效 。详
行 回顾性 的总结分 析 , 并对 医院在 预防治疗 中所 采取 的措施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7e584aa3c1ec5da51e270e9.png)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手足口病区、诊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河南省医疗机构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试行)》,特制定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望各相关科室认真执行。
一、处置原则(一)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同时,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二)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设置发热疱疹预检分诊点,做到合理分诊。
(三)就诊患儿的诊室应做到一人一诊室,防止交叉感染。
(四)临床诊断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区收治,同一病区内不得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
严禁将患儿安置在病区走廊内,防止交叉感染。
二、消毒隔离措施(一)诊室、病室的空气保持新鲜,开窗通风和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患儿出院后应采取紫外线灯管进行终末消毒。
(二)诊室、病室内诊疗台、床旁桌、门把手、床栏杆等物体表面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min,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三)诊室、病室内的地面湿式清洁,禁止使用扫帚扫地,每天至少2次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min,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四)物体表面或地面被患儿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按照血液/体液溅洒等污染物污染时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详见附件1)。
(五)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应采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剂与其搅拌均匀消毒,作用60-120min。
盛放呕吐物、排泄物的容器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洗净备用。
(六)患儿的床单位用物保持清洁,一人一用一更换,长期住院患者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用后放置于双层污衣带内,交由洗衣房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后,清水清洗、干燥备用。
(七)抹布应在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更换,拖把(地巾)分区域、分室使用、分池(桶)涮洗。
手足口病区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研究
![手足口病区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de2f20bd64783e09122b80.png)
3 . 强现场督 导及健康教 育 :① 医院感染控制 科工作人员 应不定 期 5加
到手足 口病 病区监督 、指导 ,以及 时发现 问题并协助解 决 ,尤其应 加
强对执行 难度较大 的手 卫生、工人 的清洁消毒及 终末 消毒 、医疗废 物 处理等工 作的督导 ,②对 患儿及其 家属积极进行手足 口病卫生宣讲 , 详细讲解 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以及不 良 个人 卫生习惯 和饮 食 习惯 的危害 ,指 导家属对 患儿接触 物品的消毒 以及诊疗 期间注意 事 1 项 ,如少 去拥挤 的公共 场所 ,避免 与发热 、出疹性疾 病的儿童 接触 , 不喝生水 、不吃生冷食 物等。
34 ・首 埋 ・教 百 ・教 字 ・ 3
J l2 1 , O. 。 O2 uy U Z V IO N .1 1
手足 口病 区控 制医院感染 的管理对策研究
周 书生 孙 爱 秀
( 邑市 人民
【 要】 目的 总 结手 足 口病 区控 制 医 院感染 的经 验 , 以分析其科 学、合 理 的管理 对 策。方法 回顾性 分析 我 院 2 0 摘 08年收 治 的 10 手足 口 2例
吐物应用 1%漂 白粉乳 液搅匀后2再 倒人厕所 l③加强 医疗废 物的分 0 h 类 、收集及 处理的管理工作 ,严格按 照所 订规章制度执 行 ,对手足 口 病 病 区的生 活垃圾和 医用垃 圾均采用双层 垃圾袋盛装 , 由专人收集 并 送指定场所焚烧 。
10 手足 1病 患儿均 为我 院2 0 年7 2例 2 1 08 月至 1月 所收 治 、确诊病 2
1临床 资料
管 理 :如普 通患儿给予 门诊治疗及 定期来 院复诊 即可 ,对伴持 续发 热 、精神 差 、呕 吐的3 以下患 儿 ,应 留院观察 ,病情好 转者可解 除 岁 留院观察 ,对病情 较重 、出现符合 住 院条件者 应立即住 院治疗 ,该措 施 可有效分流患儿 、防止交叉感染 、节 省医疗 资源。 34落 实防护措施及 物品管理 :①手足 口病 患儿粪便 、疱疹液 和呼吸 . 道 分泌物及其接 触的生活用 品及医疗器具均 可造成医 院感染 。 因此 , 落实 医护人 员及 家属 陪护 的防护 措施 ,如 制定严 格 的探视 、 陪护制 度 ,禁止患 儿随意串病房 ,医护人员穿戴 工作服 、口罩 ,尤 其是接触 患儿 的血液 、分 泌物 、排泄 物时应戴手套 ,诊护后均应认真洗 手 、消 毒 ;②专人 负责科室 内空气 、地面 、门窗 、床架等物 品的 日常消毒 、 灭菌工作 ,并注意保持 室内的清洁干燥 ,对 患儿排泄物 、分 泌物 、呕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最新进展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b40a5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a.png)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最新进展摘要:手足口病(HFMD)属于常见的小儿疾病,其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病情为EV71(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CoxA16型。
易于幼儿中常见,以手、足、口腔、臀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等为主要特点,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发热表现。
其中常见的感染源为咽喉分泌物、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与玩具,预后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儿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水肿、心肌炎等,或是无菌性的脑膜炎,严重时还会引发死亡,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手足口病来讲,做好有效的预防与治疗非常有必要。
本文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方案进行探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治疗;最新进展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COX16型,在1969年时,被美国首次确认为EV71,之后两者交替出现,每2-3年,会流行一次[1]。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属于肠病毒,此病症的发病初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属于中度传染性疾病,病毒会通过水、唾液等媒介进入到呼吸道、肠道,甚至还会通过皮肤的接触进行传播[2]。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并会出现类似于呼吸道的症状,如腹泻、低热、咽痛、食欲减退等[3]。
之后,会在病情的发展下,在口腔的两侧黏膜、软腭等部分连续出现疱疹,会在水疱破溃后,形成相应的小溃疡,从而引发下咽困难、咽痛等症状,对进食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患者拒绝进食,同时手与足的远端部位,特别是手掌部位或是足底部位,会出现米粒大小、边缘充血疱疹性的皮疹[4]。
通常情况下,只需对症治疗,预防良好,但有少数病例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在不同原因的影响下导致死亡[5]。
手足口病本为常见病,但近年来频出流行性暴发,而且在流行时还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会引发严重的心肌损伤或是中枢神经系统类的疾病。
因此,在2008年5月,临床将手足口病定为丙类传染病,故而增加了临床与人们的重视程度。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分析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a4a32e482fb4daa48d4b0e.png)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分析作者:胡剑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对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策略,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1年9月收儿科住院治疗的985例手足口病患儿各项临床资料,以及所实施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结果:985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出院,无医院感染病例出现。
结论:加强预检分诊、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防控意识、做好消毒隔离、加强手卫生管理、广泛的健康教育等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在医院内传播。
【关键词】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66-02手足口病是以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71)为主感染所引起的常见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是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其患儿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患儿可因出现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
而且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比例大等流行病学特点,因此做好消毒、隔离是预防该病传播以及避免医院感染的关键[1]。
为有效预防在儿科病房其他住院病人中出现手足口病医院感染、切实保护患儿生命安全,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预防与控制措施,并严格督促实施,医院感染预防取得良好效果,无1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985例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4岁, 1~3岁655例,占总数66.50% ;性别分布:男性647例占65.69%,女性338例占34.31%;散居儿童居多820例,占总数83.25 %,幼托儿童151例占15.33%;多数来自农村共675例,占发病总人数68.53%,县城城区共310例,占发病总人数31.47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共发病例920例,构成比为93.40 %;临床上以皮疹、发热为主要特征,985例患儿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临床病例诊断标准。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管理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管理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7650fb5f121dd36a32d8249.png)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管理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关键词】手足口病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为重要。
笔者对我院2010年1年的手足口病管理及预防控制情况进行了总结。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0年1月——2010年12月31日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675例,其中男455例、女220例,年龄1月—37岁、1岁≤569例≤3岁、小于1岁有12例、大于3岁有104例、其中有2例成年人。
有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上级定点医院治疗,675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归档病历,查看病程记录、医嘱单、检验单、影像报告单、三测单等,根据综合分析,675例患儿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
2、预防控制措施2.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会诊转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工作日志制度等。
2.2加强培训多次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2010版手足口病的诊治、消毒隔离措施及个人防护,并组织手足口病区医护人员及“120”急救进行演练,考试,科内再次组织医护人员培训、考核,让每个医护人员掌握手足口病的有关防治知识及诊断标准、消毒隔离措施。
院感办及保洁公司对院内保洁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及个人防护措施培训,使消毒隔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3落实预检分诊制度0~6岁所有儿童来医院就诊前,都要经过门诊预检分诊处、我院门诊预检分诊处常年有皮肤科医生对发热疱疹患儿进行分诊,按照要求对所有发热及疱疹的患儿,首先在预检分诊处经过分诊医生检查后填写挂号单并加盖公章后才能挂号,然后有导医将患儿带至发热疱疹门诊就诊。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0326dfb4daa58da1114a15.png)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缓和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爆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手足口病的病房管理】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手足口病的病房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d952df3169a4517623a37e.png)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手足口病的病房管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100:1,患者、隐性感染为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多数病人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因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引起死亡,故易引起社会恐慌。
我科是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全市的传染病防治任务,2010年3~9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2例,门诊输液观察治疗2200人次,经采取规范及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全部患儿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
现将病房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组织管理在手足口病高峰期来临之际,护理部及时安排人员,设立预检分诊。
科内调配物资,完善抢救设施,开放4楼监护室。
组织科内全体人员学习手足口病的2010版防治指南、危重患儿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消毒隔离技术等内容。
由护理骨干负责患儿的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其他低年资护士协助。
消毒隔离在病区内严格划分隔离区域,将住院患儿安排在四楼,不同类型的患儿不得混住,监护室24小时开放。
门诊输液的患儿提前告知不可乱串房间,不得互换物品及食物。
均安排在固定房间,为了保证不出现院内感染现象,每张床位只安排1名患儿输液。
普通患儿床边隔离,重症患儿单间隔离。
建立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天开窗通风,移动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日,每次60分钟;地面、物体表面、排泄物、呕吐物及其盛装容器全部使用浓度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处理;住院患儿衣物、玩具彻底暴晒,患儿的床单位、门把手及周围环境均使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吸氧头罩、可复用的呼 吸机螺纹管及面罩、简易呼吸器及附件、止血带等 交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要点
• 1 概述 • 2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 3 托幼机为
足
常
口 肠道病毒属 见
病
柯萨奇病毒 CoxA 16
肠道病毒71型 EV 71
埃可病毒 Echo
概述——病原学
• 肠道病毒:湿、热环境下
适合生存
• 抵抗力: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 不敏感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存在问题
五、医务人员配备数量与接受患儿数量、诊疗及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有一定差距。
六、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认知水平亟 待提高。如医院室内、室外环境仍采用喷雾消毒方法。
七、医务人员标准预防及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到 位,着装不规范,卫生洗手、手消毒操作不符合要求。
以上诸多因素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成为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消毒隔离措施
(一)结合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情况,制定并实施 发热疱疹专门门诊、留观室、隔离病区及重症监护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掌握患儿 留观、出观及住院、出院的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医 院内暴露时间。
(二)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 同时加强接触隔离的各项措施。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消毒隔离措施
(三)保持诊室和病室空气新鲜。 开窗通风和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凡安装动态空气消毒设施,应依据病室体积合
理设置并正确使用,每日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时应在无人情况下进行。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消毒隔离措施
(四)规范接触皮肤和粘膜的非一次性诊疗、护理器 具及物品的消毒。
隐患。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防控建议
• 建立科学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 •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 制订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环境管理 • 合理分诊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 • 教育、督促病孩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卫生保洁员和陪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防范重点
• 及时报告,早期控制重症病例 • 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避免医院内感染 • 降低社区的新发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三个环节
• 控制传染源 – 感染者 – 隐性感染
• 切断传播途径: – 合理消毒隔离技术-经粪口传播 -经空气/飞沫传播 – 标准预防原则
• 保护易感人群-密切接触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处置流程
(一)实施预检分诊制度,设置发热疱疹预检分诊 点,做到合理分诊。
(二)发热疱疹专门门诊应设置接诊分诊台,根据 就诊患儿数量,设置1~3个诊室,每次接诊1名 患儿。候诊区、诊室、留观室、治疗室、输液室、 注射室及专用卫生间等设置合理,并保证有效的 通风,避免拥挤。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处置流程
(三)临床诊断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区收治,同一病 区内不得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
★严禁将患儿安置在病区走廊内,防止交叉感染。 (四)隔离病区应分设医患、洁污通道,不交叉逆行。
重症监护病房应设置治疗室、配奶室和沐浴室等。 ★医务人员更衣、值班、库房及卫生处置与患儿诊 疗区设实际隔断。
• 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 龄组发病率最高。
• 潜伏期2~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引起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大多数病例症状轻 微,可以自愈。
概述——流行病学
• 各年龄组易感 • 少数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
肿、循环衰竭等。
• 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
病毒
概述——流行病学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 §传染源 现症患者
隐性感染者 粪--口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 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患儿粪便 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 §传播媒介物 被污染的手 毛巾、牙杯、玩具、食具、被褥内衣 医疗器具等
§传染性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可检出 病毒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 3、可复用喉镜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备用。消毒 存放符合要求,不得放入原包装盒内或裸露存放。
喉镜清洗消毒与存放流程
取出存放于容器内的消毒喉镜
75%酒精擦拭消毒
救治患者
摘取喉镜套
清水擦拭干净
含有效氯1000mg/消毒剂擦拭消毒
清水擦拭干净
75%酒精擦拭消毒
存放于清洁消毒后的密闭容器内
备用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消毒隔离措施
(五)奶瓶、奶嘴应一人一用一灭菌。 奶瓶、奶嘴、盛放器等奶具清洗、干燥后
压力蒸汽灭菌 备用; 清洗用具和装放容器保持清洁、干燥。 若为母乳喂养者,指导患儿母亲在哺乳前后认
真实施卫生洗手。
(六)餐(饮)具消毒: 餐具须一人一用一清洗一煮沸消毒,每次时间
15~20min; 亦可采用含有效氯25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
75%酒精、5%来苏儿
不能将其灭活
在外环境中
可长期存活
1mol二价阳离子
可 对热灭
活的抵抗力
• 灭活病毒:紫外线、干燥
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
醛、碘酒等
在50℃
可被迅速灭活
• 低温环境:4℃
可存活1年
-20℃
可长期保存
概述——流行病学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四季均可 发病,好发于4~9月份。
概述——流行病学
•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但≤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医院感染防控要点——存在问题
一、对EV71感染的各个环节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二、未能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相关科室的医院感 染管理各项制度,不便于执行和督导。 三、设置位置、建筑布局及区域划分和区域内房间设置、 人物及洁污流向不符合传染病管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 求。 四、设备、设施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配置不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