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及家长参与指南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及家长参与指南

一、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随着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日益增多,幼儿园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教育方案,以保障幼儿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预防教育方案的建议:1.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幼儿的健康。

2. 教育幼儿维护个人卫生:幼儿园应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或课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清洁等。

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幼儿园应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健康状况,以共同关心幼儿的健康。

5.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幼儿园要密切关注当地的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二、家长参与指南除了幼儿园的预防教育方案外,家长也应积极参与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以保障孩子的健康。

1. 家庭环境卫生:家长应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对家具、玩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2. 教育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换衣服等,以减少病菌的侵入。

3. 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家长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幼儿园。

4. 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预防工作,如积极参加家长会、关注幼儿园的通知等。

5. 了解手足口病知识:家长应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症治疗。

总结: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尤其是在幼儿园中容易传播。

幼儿园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加强预防教育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以保障幼儿的健康。

希望通过以上建议,能够为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方案续写:六、预防传染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以及污染物品传播。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疮、手足疱疹等。

由于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尤为重要。

以下是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的相关信息。

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进行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是指患者的分泌物(如口水、粪便)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其他人身上。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首先,家长们需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内衣内裤、不乱吃东西等。

此外,对于散发发热、咳嗽的孩子,要及时带去医院接受治疗。

2.及时消毒对于地面、桌椅等常接触的物品,需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尤其是对于公共场所的卫生,要尤其关注。

此外,对于孩子的手玩具等物品也需要经常消毒。

3.避免孩子间的接触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尽量避免接触到其他孩子的分泌物和血液。

此外,还需要注意孩子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互相传染。

4.打疫苗当前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相应的预防接种疫苗。

但是,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接种其他疫苗,如乙肝疫苗等,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三、手足口病的治疗方式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减轻症状。

建议患者多饮水、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口疮可以口服止疼药,或者通过口腔口腔消毒液漱口缓解。

如果出现高热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四、手足口病的检查诊断对于怀疑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可以进行病毒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以针对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粪便等样本进行,通过PCR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检查出病原体。

血清学检查则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抗体水平,诊断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病毒。

总之,手足口病在幼儿园这个特殊场所是一种很容易传播的疾病,而且孩子们的免疫能力比较低,所以预防尤其重要。

家长们要亲力亲为,加强孩子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幼儿园也需要加强对于教师和孩子的防控宣传和管理,做好检查和隔离工作,共同关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手足口病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案随着季节的变化,幼儿园手足口病的突发状况可能会增加,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案对于保护孩子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幼儿园手足口病突发情况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在季节交替时期,幼儿园应加强对空气流通的管理,保持教室的通风和空气清洁;定期消毒教室及玩具,并要注意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的教育宣传;通知家长避免带有病症的孩子上学;加强对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

2. 监测措施:幼儿园应当定期检测幼儿的健康情况,加强对于手足口病症状的监测,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3. 应急预警:在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的地区或出现疫情的周边地区,幼儿园应及时发布疫情预警,通知家长注意预防和监测。

二、处理方案1. 隔离处理:一旦发现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幼儿,应当立即将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 通知卫生部门:在出现疑似或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时,应当立即通知卫生部门,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 清洁消毒:对于幼儿园内的教室、玩具等场所应当进行全面消毒清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我的观点和理解: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在幼儿园这样一个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传播,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案非常必要。

预防措施是关键,通过定期的卫生防疫宣传以及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隔离和通知卫生部门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清洁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

最终目的是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提高社会对疫情的防控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探讨了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案,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措施、预警措施以及具体的处理方案。

通过这些应对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幼儿园的孩子们,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让他们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方案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尤其是在接触到口腔、鼻腔、眼睛等易受感染的部位后,应及时洗手。

幼儿园要确保提供干净的洗手设施和肥皂,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2.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幼儿接触频繁的场所和物品,如门把手、桌椅面、玩具等,要加强消毒频率,以杀灭病毒和细菌。

3. 避免幼儿接触病毒源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对有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幼儿要及时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

同时,要避免幼儿接触患有手足口病或患有类似症状的幼儿,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幼儿园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

食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的卫生。

5. 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增强幼儿的体质,减少感染的机会。

6. 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幼儿园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测,了解幼儿园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如果发现有疑似病例或病毒传播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疫情扩大。

7. 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幼儿园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告知他们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

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预防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和稳定。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疾病预防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疾病预防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家庭环境的变化,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发生,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疫情监测1.每日体温监测:幼儿园应设置专门的体温监测点,每个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需接受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的孩子要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

2.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加强对幼儿园环境卫生的日常监测,定期对公共场所和玩具进行消毒,保持幼儿园的整洁和卫生。

3.定期教育宣传:定期对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疫情。

二、疫情管理1.发现疫情立即报告:一旦有学生出现手足口病症状,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隔离处理。

2.及时隔离感染者:对于发现的感染者,要立即隔离并安排其家长前来接送,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3.人员应急培训: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接受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培训,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熟悉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

三、卫生防护1.提前准备消毒物品:幼儿园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消毒物品,如酒精、消毒水等,以备不时之需。

2.强化日常卫生:加强对班级和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洁,保持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3.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避免疾病传播。

四、家长配合与沟通1.家长健康监测:要求家长定期监测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工作人员。

2.建立沟通渠道:建立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畅通沟通渠道,及时传达疫情信息和防护知识。

3.加强合作与配合:家长需配合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应急预案,确保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幼儿园师生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疫情监测、疫情管理、卫生防护和家长配合与沟通,能够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与处理方案 幼儿园健康管理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与处理方案 幼儿园健康管理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与处理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

然而,幼儿园中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幼儿园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手足口病防控与处理方案,保障幼儿身体健康。

一、手足口病概述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2.手足口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病情轻重不等。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等,易在集体生活场所传播。

二、手足口病预防措施1.幼儿园应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幼儿园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餐厅等场所的清洁卫生。

3.定期开展幼儿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减少传播风险。

三、手足口病防控措施1.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后,及时通知儿童家长,建议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

2.对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进行隔离处理,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阻断病毒传播。

3.加强对患有手足口病儿童的护理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和处理1.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每日监测儿童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学校领导和卫生部门。

2.对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及时、全面的报告,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的监测和处理工作。

3.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减少病毒在幼儿园的传播。

五、加强幼儿园卫生防疫管理1.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提高孩子们的免疫力。

2.加强幼儿园人员的健康管理,规范员工的健康证明,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3.定期组织对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强化卫生防疫工作。

在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与处理方案中,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需密切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全程把好儿童的健康大门。

要加强与社会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共同防范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健康管理中,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成年发病人群为儿童,特点是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为了做好幼儿园学校手足口病的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和完善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预防措施1.提高防病意识:幼儿园老师和幼儿的家长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了解,并提高防病意识,及时发现和排除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鼓励每个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等。

3.加强环境卫生:幼儿园要保持教室、餐厅、洗手间等场所的清洁卫生,每天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4.调整课程安排:适当减少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减少儿童之间的接触机会,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

5.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幼儿园家长会、布告栏、宣传栏等渠道,定期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发现疑似病例1.当发现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时,立即通知幼儿园负责人和医护人员。

2.将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将疑似患病的儿童及时隔离,避免与其它儿童接触。

3.通知家长:及时通知疑似病例的家长,建议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和治疗,并告知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4.加强卫生消毒:对疑似病例所在的教室、餐厅、洗手间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四、病例确认1.医生确认:让疑似病例进行专业医生的诊断,明确是否患有手足口病。

2.医学观察:将疑似病例送往医院隔离区进行医学观察,确保及时处理和隔离。

五、传染阻断1.清除病毒源:对病例的唾液、鼻涕、粪便等具有传染性的物品进行彻底清除和消毒。

2.通风消毒:对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场所进行通风处理和消毒,清除病毒的传播途径。

3.接触隔离:对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进行隔离,不与其他儿童接触,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治疗。

六、幼儿园保健工作1.健康监测:每天对所有儿童进行健康状态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医务室设置:幼儿园配备医务室,及时接待病例,提供急救和隔离治疗。

3.健康宣教:对幼儿和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集中场所。

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一、注意个人卫生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必要加强个人卫生的教育。

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外出回家后等重要时刻要洗手。

另外,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保持室内卫生
幼儿园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保持幼儿园的室内卫生非常重要。

幼儿园应该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通风,防止交叉感染。

三、饮食卫生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不要让孩子随便吃路边摊或者买不干净的食品。

四、避免接触病毒患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患者传播。

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如果发现有病毒感染的儿童,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同时,家长要避免孩子接触感染病毒的人或物品,尽量不要让孩子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
方。

五、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卫生、提高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患者和及时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一、方案由来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

为增强全园教职工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不轻病,不恐病,提高全园教职工防病能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我特意制定了“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到不轻病,不恐病。

提高防病能力,
2、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仔细观察幼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

3、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隔离,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副园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保健医生
组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四、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园务措施
1、加强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全园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2、至少组织一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其它幼儿园交流预防手足口病的成功经验,尽量争取聘请医院儿科医生入园给全园教职工及家长做讲座及指导。

3、幼儿园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册、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4、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睡眠室、教室、洗手间、办公室、医务室、活动室、食堂等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个小时。

5、幼儿园给全园幼儿及教职工提供洗手液,提供消毒液及消毒柜,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紫外线消毒,对幼儿的日用品及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消毒。

6、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二)保健医生
1、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认真做好幼儿入园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并做好幼儿入园情况登记工作。

2、发现幼儿发烧或可疑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院确诊,避免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医生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在园幼儿有发烧等情况后进行紧急隔离,由保健医生通知家长病儿的病情并送往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救护电话,确诊病情后进行相关处理。

4、家长及教师一定要报告本园医务室,不得隐瞒病情。

保健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责任被告人(园长或授权人),并由疫情责任报告人以电话及书面信息等形式,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当地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医生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继续入园学习。

6、保健医生加强对幼儿园其他教职工(特别是保教人员)的防病指导工作、消毒隔离指导工作,加强幼儿园各种物品的消毒及对幼儿的检疫、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保教人员
1、各班带班老师认真做好本班幼儿的出勤、缺勤情况登记及记录,有不明原因而缺勤的幼儿,带班老师应及时电话联系、QQ联系或家访,了解缺勤原因及病情,对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儿,应及时上报保健医生。

2、加强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卫生的教育,监督幼儿的个人卫生情况,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提醒幼儿不要养成吃手的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3、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幼儿入睡前,寝室至少通风30分钟,幼儿外出活动教室要开窗通风。


4、保教人员仔细观察幼儿的在园情况,一旦发现幼儿有发烧、口腔疼痛、皮疹或可疑症状,立即通知保健医生。

5、家长接送幼儿,需在幼儿园指定接待区接送,不得进入幼儿的活动区域,晚上接走后不得在幼儿园滞留,迅速离园。

(四)保育人员
1、加强本班幼儿生活用品的卫生管理工作,保证每月晾晒一次幼儿的被褥,每月至少清洗被罩一次,至少每半月清洗床单枕巾一次,毛巾每周晾晒3次。

2、茶杯每天用热开水消毒一次,门把手及幼儿所能触及到的地方每周消毒一次(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本班玩具也要每周消毒一次。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五)厨师人员
1、到正规食品零售点购买新鲜、卫生的食品,不得贪图便宜采购变质、霉变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2、加工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3、加工食品不得贪图方便快捷,应将原料洗净,荤素菜、生熟菜应分开放,食品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

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六)门卫
1、外来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幼儿园,有特殊情况者,必须在传达室进行详细登记后进入,但不得进入幼儿的活动区域。

本项工作由传达室人员负责。

(七)家长配合
1、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定期给幼儿餐具和衣物进行清洗,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

3、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增强体育锻炼,注意均衡营养膳食,做到多喝温开水,多吃蔬菜,多吃瓜果,粗细粮搭配,增强幼儿的抗病能力。

5、幼儿有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书面向带班老师请假,并及时到当地儿童医院确诊,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