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给药 制剂
经皮给药制剂
第十三章经皮给药制剂第一节概述一、经皮给药制剂(de)概念与特点将药物应用于皮肤上,穿过角质层,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以达到局部治疗作用,或由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de)过程成为经皮给药.广义(de)经皮给药制剂包括软膏剂、硬膏剂、贴剂,还可以是涂剂和气雾剂等.狭义(de)经皮给药制剂一般是指贴剂,通常起全身治疗作用,也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DDS).TDDS发展很快,我国现有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芬太尼、尼古丁等经皮给药制剂.与常用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1)可避免肝脏(de)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de)降解,减少了胃肠道给药(de)个体差异;(2)可以延长药物(de)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3)可以维持恒定(de)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de)峰谷现象,降低了不良反应;(4)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de)病人.TDDS虽然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由于皮肤(de)屏障作用,仅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de)药物;(2)大面积给药,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存在皮肤(de)代谢与储库作用.二、TDDS(de)基本组成TDDS(de)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层、控释膜、黏附层和保护膜.背衬层药物贮库层控释膜1.背衬层一般是一层柔软(de)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2.药物贮库层药物贮库既能提供释放(de)药物,又能供给释药(de)能量.其组成有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3.控释膜该膜多为由EVA和致孔剂组成(de)微孔膜.4.黏附层是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de)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5.保护层为附加(de)塑料薄膜,用时撕去.三、TDDS(de)类型TDDS基本可分为膜控释型和骨架型两类.膜控释型经皮给药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de)性质控制药物(de)释放速率.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是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中,由骨架(de)组成成分控制药物(de)释放.目前在生产及临床普遍应用(de)有:充填封闭型、复合膜型、黏胶分散型、微储库型、聚合物骨架型.(一)充填封闭型TDDS充填封闭型TDDS(de)释药速率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药物储库中(de)材料;②控释膜(de)结构、膜孔大小、组成、药物在其中(de)渗透系数、膜(de)厚度,如改变EVA膜中VA(de)含量,膜(de)渗透性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de)释放;③黏胶层(de)组成和厚度.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Nitro、雌二醇经皮给药制剂Estraderm、芬太尼经皮给药制剂Durogesic等均为膜控释型TDDS.(二)复合膜型TDDS东莨菪碱经皮给药制剂Transderm-V和可乐定经皮给药制剂(Catapres TDDS)都是这种类型.(三)黏胶分散型TDDS为了保证恒定(de)释药速率,可以将黏胶分散型系统(de)药物储库,按照适宜浓度梯度,制备成多层含不同药量及致孔剂(de)压敏胶层.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Deponit属此种类型.(四)聚合物骨架型TDDS聚合物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de)释药速率受聚合物骨架组成与药物浓度影响.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Nitro-Dur即是该类TDDS.(五)微储库型TDDS微储库型经皮给药制剂(de)释药速率受药物在亲水和疏水两项中(de)分配过程和药物在聚合物骨架中(de)扩散过程所控制.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Nitrodic属于此类型TDDS.第二节药物(de)经皮吸收一、皮肤(de)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及皮肤附属器构成.(一)表皮表皮具有类脂膜特性,是限制化学物质内外移动(de)主要屏障.表皮内无血管,故药物进入表皮不会产生吸收作用.(二)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药物进入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后易为血管和淋巴管所吸收,产生全身作用.(三)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毛囊和皮脂腺.它们从皮肤表面一直到达真皮层底部,其总表面积占皮肤总表面积(de)1%左右.大分子药物以及离子型药物可能从这些途径转运.二、药物(de)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一)药物(de)经皮吸收过程药物(de)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而扩散到皮肤上;穿透指药物透入表皮内起局部作用;吸收指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二)药物经皮吸收(de)途径药物经皮吸收(de)途径有2条:一是表皮途径,药物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收(de)主要途径;二是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由于其表面积小,因此它不是药物经皮吸收(de)主要途径.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过程(de)因素(一)药物(de)性质1.药物(de)溶解性与油/水分配系数(K)一般药物穿透皮肤(de)能力为: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而既能油溶又能水溶者最大,如果药物在油、水中都难溶则很难透皮吸收,油溶性很大(de)药物可能聚集在角质层而难被吸收.2.药物(de)分子量药物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一般分子量3000以上者不能透入,故经皮给药宜选用分子量小、药理作用强(de)小剂量药物.3.药物(de)熔点与通过一般生物膜相似,低熔点(de)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4.药物在基质中(de)状态影响其吸收量溶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微粉>细粒,一般完全溶解呈饱和状态(de)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二)基质(de)性质基质对药物(de)释放性能影响很大,药物从基质中越容易释放,则越有利于药物(de)经皮渗透.对于同一剂型(de)不同处方组成,药物(de)透皮速率可能有很大(de)不同.1.基质(de)特性与亲和力不同基质中药物(de)吸收速度为:乳剂型>动物油脂>羊毛脂>植物油>烃类.水溶性基质需视其与药物(de)亲和力而定,亲和力越大,越难释放,因而吸收也差.2.基质(de)pH能使药物分子型增多(de)pH,有利于药物(de)经皮吸收.当基质(de)pH<酸性药物(de)pKa,或基质(de)pH>碱性药物(de)pKa时,则药物(de)分子形式明显增加,因而药物易于穿透和吸收.(三)经皮促进剂(de)影响经皮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加速药物渗透穿过皮肤(de)物质.理想(de)经皮促进剂理化性质应稳定、无药理活性,对皮肤应无刺激和过敏性.1.二甲基亚砜及其同系物二甲基亚砜(DMSO)能促进甾体激素、灰黄霉素、水杨酸和一些镇痛药(de)透皮吸收.高浓度(de)二甲基亚砜能产生较强(de)透皮促进作用,但可引起较严重(de)皮肤刺激性.2.氮酮类化合物月桂氮(艹卓)酮(Azone)(de)透皮促进作用很强,与其他经皮促进剂合用效果更佳,如与丙二醇、油酸等都可以配伍使用.3.醇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包括各种短链醇、脂肪醇及多元醇等.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等多元醇单独应用时,促渗效果不佳.往往与其他经皮促进剂合用,在起到增加药物及经皮促进剂溶解度(de)同时发挥协同作用.4.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用量1%~2%)可增溶药物,增加皮肤(de)润湿性,可改变皮肤(de)屏障性质,故也可增加皮肤(de)渗透性,通常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e)作用大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其他经皮促进剂萜类化合物、尿素、挥发油和氨基酸等.(四)皮肤因素(de)影响皮肤(de)渗透性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de)重要因素.存在着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用药部位和皮肤(de)状态等方面(de)不同.特别是对于有损伤(de)皮肤,由于其角质层被破坏,皮肤对药物(de)渗透性大大加强,会引起过敏与中毒等副作用.四、促进药物经皮吸收(de)新方法促进药物经皮吸收(de)方法有药剂学方法、化学方法与物理学方法,研究得最多(de)药剂学方法是使用经皮吸收促进剂.对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合成具有较大透皮速率(de)前体药物是可行(de)化学方法.近来离子导入、超声波和电致孔等物理学方法亦用来促进水溶性大分子药物(de)经皮吸收.(一)前体药物由于亲脂性高(de)药物易于透过皮肤角质层,因而应用前体药物(de)方法改善药物(de)极性,提高其渗透率.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de)溶解性与渗透量(de)关系方面.通过对药物(de)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制备前药,往往可以改变其某些理化性质.(二)离子导入离子导入是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de)过程.影响药物经皮离子导入转运(de)因素是多样(de),主要有电流、应用时间、药物性质、剂型因素、生理因素和渗透促进剂等(de)影响.一般来说,电流强度越大,药物透过量越多(皮肤(de)最大可耐受(de)电流密度不超过 mA/cm2);电流应用时间越长,离子导入效果越好;药物分子质量越小、浓度越高、表面电荷越多,离子导入量越大.第三节TDDS(de)常用材料经皮给药制剂中除了主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和溶剂外,还需要控制药物释放速率(de)压敏胶、背衬材料和保护膜材料.经皮给药制剂(de)药物选定后,高分子材料(de)选择是经皮给药制剂设计(de)主要工作.经皮给药制剂需要不同性能(de)高分子材料来满足不同性能(de)药物与各种设计要求.一、控释膜材料经皮给药制剂(de)控释膜分为均质膜与微孔膜.用作均质膜(de)高分子材料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本品无毒、无刺激性、柔软性好,与人体组织有良好(de)相溶性,性质稳定,但耐油性较差.控释膜中(de)微孔膜常通过聚丙烯拉伸而得,也有用醋酸纤维膜(de).另外,可用核孔膜,它是生物薄膜经高能荷电粒子照射,得到(de)形状规则、大小分布均匀(de)微孔膜,微孔大小精确可调,但成本较高,也可用α粒子照射塑料膜后经特殊化学蚀刻而成.二、骨架材料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都是用高分子材料作骨架负载药物,这些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1)形成骨架(de)高分子材料不应与药物作用.(2)骨架对药物(de)扩散阻力不能太大,以使药物有适当(de)释放速率.(3)骨架稳定,能稳定地吸收药物.(4)对皮肤无刺激性,最好能黏附于皮肤上.(5)高温高湿条件下,保持结构与形态(de)完整.(一)聚合物骨架材料大量(de)天然与合成(de)高分子材料都可作聚合物骨架材料,如亲水性聚乙烯醇(详见第七章)和疏水性聚硅氧烷.(二)微孔材料几乎所有(de)合成高分子材料均可作微孔骨架材料,应用较多(de)是醋酸纤维素.三、压敏胶压敏胶在经皮给药制剂中(de)作用是使制剂与皮肤紧密贴合,有时又作为药物(de)贮库或载体材料,可调节药物释放速度.它们应该具有以下特性:(1)良好(de)生物相容性.(2)对皮肤无刺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3)具有足够强(de)黏附力和内聚强度.(4)化学性质稳定,对温度与湿度稳定.(5)有能粘接不同类型皮肤(de)适应性.(6)能容纳一定量(de)药物和吸收促进剂而不影响其化学稳定性与黏附力.(7)在具限速膜(de)经皮给药制剂中,应不影响药物(de)释放速率.(8)在胶黏剂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中,应能控制药物(de)释放速度.压敏胶有四个黏合性能,即初始力T、黏合力A、内聚力C和黏基力K,它们之间必须满足:T<A<C<K.T是指涂有压敏胶(de)制品和被粘物以很轻(de)压力接触后立即快速分离所表现出来(de)抗分离能力;A是指用适当(de)压力和时间进行黏贴后,压敏胶制品和被粘表面之间所表现出来(de)抵抗界面分离(de)能力;C是指黏胶剂层本身(de)内聚力;K是指黏胶剂与背衬材料之间(de)黏合力.经皮给药制剂常用(de)压敏胶有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和聚硅氧烷三类.这三类压敏胶与药物配合性能亦不一样,如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能容纳其重量50%(de)硝酸甘油,聚异丁烯类压敏胶能负载可产生治疗作用剂量(de)硝酸甘油,而聚硅氧烷类压敏胶能负载硝酸甘油(de)量小.四、其他材料(一)背衬材料系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de)薄膜,应对药物、胶液、溶剂、湿气和光线等有较好(de)阻隔性能,同时应柔软舒适,并有一定强度.常用由铝箔、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复合而成(de)多层复合铝箔,厚度约20~50μm.背衬膜最好有一定(de)透气性,可在背衬膜上打微孔.(二)保护膜材料系指用于TDDS黏胶层(de)保护,常用(de)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薄膜.有时也使用表面经石蜡或甲基硅油处理过(de)光滑厚纸.(三)药库材料可以使用(de)贮库(de)材料很多,可以用单一材料,也可用多种材料配制(de)软膏、凝胶或溶液,如卡波姆、HPMC、PVA等,各种压敏胶和骨架材料也同时可以是药库材料.第四节TDDS(de)制备方法、实例和质量评价一、TDDS(de)制备方法经皮给药制剂根据其类型与组成有不同(de)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涂膜复合工艺、充填热合工艺、骨架黏合工艺.(一)涂膜复合工艺是将药物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如压敏胶溶液中,涂布于背衬膜上,加热烘干使溶解高分子材料(de)有机溶剂蒸发,可以进行第二层或多层膜(de)涂布,最后覆盖上保护膜,亦可以制成含药物(de)高分子材料膜,再与各层膜叠合或黏合.(二)充填热合工艺是在定型机械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定量充填药物储库材料,热合封闭,覆盖上涂有黏胶层(de)保护膜.(三)骨架黏合工艺是在骨架材料溶液中加入药物,浇铸冷却成型,切割成小圆片,黏贴于背衬上,加保护膜而成.二、TDDS实例(一)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硝酸甘油是一种有效(de)心绞痛治疗与预防剂,口服给药首过效应达60%;常用片剂舌下黏膜给药,但由于半衰期小,作用时间短,需频繁给药;当血药浓度高时,会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所以研究和开发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是符合临床医疗需要(de).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是应用最多(de)经皮给药制剂,不同(de)厂家有不同结构(de)产品上市,下表列举了三种产品(de)性能和结构.表三种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de)特性(二)双氯芬酸钠经皮给药制剂双氯芬酸钠(DCF)是一种新型(de)非甾体强效消炎镇痛药,临床上用于消炎、镇痛、解热和抗风湿等.双氯芬酸钠口服吸收迅速,血浆半衰期短(),达峰时间快,但口服易引起胃肠紊乱、头晕、头痛及皮疹等不良反应.以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主要基质,制得了双氯芬酸钠经皮给药制剂(DCF-TDDS).该制剂能避免首过效应,降低不良反应,且有长效作用.三、质量评价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剂通则项下规定透皮贴剂应作含量均匀度、释放度等项目(de)检查,并应符合要求,保证质量.(一)含量均匀度照含量均匀度检查法(附录Ⅹ E)测定,限度为±25%.(二)释放度透皮贴剂(de)释放度是指药物从该制剂在规定(de)溶剂中释放(de)速度和程度.照释放度测定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Ⅹ D第三法)测定.(三)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 J)检查,细菌数每10cm2不得超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0cm2不得超过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0cm2不得检出.。
药剂学:第二十一章 经皮给药制剂
特点
避免首过效应 维持恒定血药浓度 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
自主给药
2020/11/15
透皮制剂
8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 善患者用药顺应性(compliance)/一般 情况下,口服缓释或控释制剂,有效作用 时间不会超过24h,与之相比,TDDS1次 给药维持有效作用时间均在1d以上,有 些可在7d以上; (4)患者可自主给药,减少个体间差异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和个体内差 异(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如多肽及蛋白质药物)能经皮
肤给药,TDDS研究的极为重要 内容就是寻找改进药物透过皮肤
屏障的有效方法/如选择或合成 新的渗透促进剂(panetration enhencers),研究皮肤透过能 力强的药物载体,使用电流导入 药物以及超声波(ultrasonic wave)或激光技术(laser technique)的应用等。
12
2020/11/15
透皮制剂
13
2020/11/15
透皮制剂
14
1、角质层
人体皮肤角质层(stratum corneum)厚约
15~20µm,与体外环境直接接触/由无生命活 性的多层扁平角质细胞形成,角质细胞膜为脂质、 蛋白质和非纤维蛋白等相互镶嵌组成的致密交联 结构而成为外来物质渗透的屏障/一般来说,对 于脂溶性较强的药物,其屏障作用相对较小,主 要的限速因素是由角质层向生长表皮的转运过程; 而分子量较大的药物、极性或水溶性较大的药物 则较难透过。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第二十一章 经皮吸收制剂
(3)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4)长时间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 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5)减少给药次数,而且患者可以自主用用药,特 别适合婴儿、老人及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提高用 药依从性。 (6)发现副作用,可随时中断给药。
四、缺点 (1)不适合剂量大或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的药物。 (2)不适合要求起效快的药物。 (3)药物吸收的个体差异大。
三、经皮贴剂的辅助材料
压敏胶 系统组件材料 背衬材料、控释膜、骨架和储库材料、防黏层材料
涂膜复合工艺
四、制备工艺
第四节 经皮给药贴剂的质量控制
一、体外经皮渗透评价 1.实验装置Leabharlann 立式扩散池水平式扩散池
2.皮肤模型 (1)皮肤的选择: 聚合物薄膜 动物皮肤: 常用动物(家兔、大鼠和豚鼠)的皮肤渗透性比人 皮肤为大,小猪和猴的皮肤一般近似于人的皮肤 猪或乳猪是良好的动物模型,体内、外结果具有更 好的一致性。 (2)皮肤的处理 (3)皮肤的保存
3.接收液的选择 生理盐水、(pH7.2-7.4)磷酸盐缓冲液 、40%PEG400。 4.温度的控制 渗透扩散池夹层水浴的温度应使皮肤表面温度接近生 理温度32℃。
5.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方法: 将装配好的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在 不同的时间间隔取样,同时补充等量的空白接受介 质。 样品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药物累积经皮渗透量、稳态经 皮渗透速率及渗透系数。
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DS):是指药物以 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从 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经皮给药系统一般指透皮贴剂(dermal patch)。 同样经皮肤给药而仅在皮肤或皮下局部组织发挥作 用的外用制剂在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 方面与 TDDS 有较大的区别。如软膏剂、硬膏剂、 涂剂和气雾剂等。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课件
药代动力学评价对于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 高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皮给药制剂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方便、安全、有效
详细描述
经皮给药制剂在常见病治疗中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由于经皮给药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达病灶部位,避免 了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同时也避免了注射给药的疼痛和感染风险。常见的经皮给药制剂包括 乳膏、贴剂和喷雾剂等,适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经皮给药制剂在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经皮给药制剂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经皮给药制剂的成功案例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创新、突破、引领未来
近年来,随着药剂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给药制剂在临 床应用中取得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例如,新型的经皮给药 制剂可以通过微针技术、纳米技术等手段提高药物的渗透 性和吸收效果,从而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未来,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经皮给药制剂将会在更多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课件
• 经皮给药制剂概述
• 经皮给药制剂的药代动力学 • 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经皮给药制剂的定义
经皮给药制剂与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 相比,具有避免胃肠道降解、避免肝 脏首过效应、给药方便等优点。
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
贴片类
01
涂剂类
02
贴剂类
03
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基质的选择与制备
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
07
经皮给药制剂的未来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引入
总结词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引入将为经皮给药制 剂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提高药物渗 透性和皮肤耐受性,降低药物副作用, 提高疗效。
VS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与新技术的 引入为经皮给药制剂带来了新的突破。例 如,纳米技术可以使药物在皮肤表面的分 布更加均匀,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疗效; 生物相容性材料可以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 激,提高皮肤的耐受性;3D打印技术可 以实现个性化给药,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 求。
特点包括使用方便、避免胃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降低给药频率等。
历史与发展
经皮给药制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使用膏药治疗各 种疾病。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经皮给药制 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经皮给药制剂的种类
包括贴片、膏药、凝胶、喷雾剂等多种形式。
的治疗。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
胰岛素经皮给药制剂可用 于糖尿病的替代治疗。
甲状腺疾病
抗甲状腺药物可经皮给药 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甲 状腺炎。
肥胖症
经皮减肥药可辅助控制肥 胖症。
04
经皮给药制剂的市场前景
市场现状
全球市场
经皮给药制剂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步 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市场
拓展适应症范围。
政策支持
政府对医药行业给予了政策支持 ,鼓励创新和产业发展,这将有 助于经皮给药制剂市场的进一步
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挑战与机遇
挑战
经皮给药制剂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安全 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 研发和规范化生产。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通则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通则(最新版)目录一、经皮给药制剂的概述二、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通则三、影响经皮给药制剂释放度的因素四、体外释放试验的作用与评价方法五、经皮给药制剂的等效性评价六、总结正文一、经皮给药制剂的概述经皮给药制剂是指通过皮肤敷贴的方式将药物输送到体内的一种剂型,具有可持续、便捷、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经皮给药制剂的种类繁多,包括贴膏、凝胶、贴片等,其核心技术是药物的释放系统。
二、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通则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是指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从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释放度越高,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越好。
但是,过高的释放度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增加毒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需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三、影响经皮给药制剂释放度的因素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辅料的性质和数量、药物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药物晶型、乳膏中二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和内相的液滴大小、药物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制造工艺等。
四、体外释放试验的作用与评价方法体外释放试验是表征和评价半固体制剂性能的有效手段,可以反映药物的溶解度、粒径、剂型流变性等多种理化参数的综合。
该试验通过对制剂进行定时取样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药物的释放量,从而评价制剂的释放行为和速度。
五、经皮给药制剂的等效性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等效性评价是指对比不同制剂在相同条件下药物的释放度和吸收程度。
通常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等效性试验等,来评价不同制剂之间的等效性。
六、总结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是评价其质量和疗效的重要指标,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影响释放度的因素繁多,需要从辅料、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评价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评价一、引言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将药物直接传递到体内的途径,具有使用方便、避免首过效应、减少副作用等优点。
本文旨在介绍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评价过程,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和挑战。
二、研发过程1. 药物筛选研发经皮给药制剂的首要步骤是选择适合的药物。
需要考虑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疏水性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适合经皮给药途径。
2. 载体选择经皮给药制剂通常需要使用载体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载体包括聚合物、乳化剂、纳米颗粒等。
选择合适的载体对于药物的传递和效果至关重要。
3. 制剂设计将药物和载体合理组合,并确定其剂型、剂量等参数。
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给药速率、释放方式以及与载体的相容性等因素。
4. 制备方法根据药物和载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胶凝法、乳化法等。
制备方法的选择将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稳定性。
三、评价方法1. 渗透性评价通过离体皮肤渗透实验、皮肤渗透模型等方法,评价经皮给药制剂在皮肤上的渗透情况。
主要考察药物的渗透速率和渗透量。
2. 稳定性评价通过药物的物化性质变化、药物释放速率的测定等方法,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稳定性。
需要考虑药物在制剂中的溶解度、颗粒大小等因素。
3. 药效评价使用动物模型或临床试验等方法,评价经皮给药制剂在体内的药效。
对于不同的药物和疾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四、应用领域经皮给药制剂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治疗:适用于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医学美容:适用于皮肤问题的治疗,如痤疮、皱纹等。
3. 儿童用药:适用于儿童的用药方式,避免口服的不便和副作用。
4. 特殊人群用药:适用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求。
五、挑战与展望虽然经皮给药制剂在医学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 皮肤渗透性:不同药物的渗透性能差异较大,需要深入研究提高渗透性。
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经皮给药制剂简介•经皮给药制剂的技术原理•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市场前景•经皮给药制剂的挑战与发展策略目录01经皮给药制剂简介定义经皮给药制剂是指通过皮肤给药,使药物渗透进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制剂。
发展历程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历程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人使用植物等药物贴敷皮肤治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经皮给药制剂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定义与发展历程避免首过效应。
经皮给药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优点一优点二优点三持续稳定释放。
经皮给药制剂可实现药物的持续稳定释放,维持稳定的药物浓度,减少给药次数。
局部治疗作用。
经皮给药制剂可在病灶部位直接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03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0201分类二膏剂。
膏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成半固体状,涂抹于皮肤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经皮给药制剂。
分类一贴剂。
贴剂是一种常见的经皮给药制剂,通常是将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片状,贴敷于皮肤表面。
分类三凝胶剂。
凝胶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皮给药制剂,以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将药物分散或溶解于其中,涂抹于皮肤后形成一层薄膜。
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02经皮给药制剂的技术原理是皮肤的最外层,主要起到保护作用,由不同类型的角质细胞构成。
表皮层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赋予皮肤强度和弹性。
真皮层位于真皮之下,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具有保温和缓冲作用。
皮下组织如汗腺、皮脂腺、毛囊等,参与温度调节、皮脂分泌等功能。
附属器皮肤的结构与功能药物通过角质层的脂质双分子层进行被动扩散,主要受到药物分子大小、脂溶性和浓度梯度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透过皮肤的方式与机制被动扩散通过皮肤中的特定载体蛋白,主动将药物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利用电渗析原理,通过施加外部电场,推动带电药物分子通过皮肤。
第十八章 经皮给药制剂
•需要脉冲给药或病人自我控制
的药物 •复杂的给药模式:渐高,渐 低, 变化或是循环方式
电致孔 (electroporation)
o 当施加高压脉冲电场于脂质双分子层或细
胞膜上时,可使之产生暂时性的水性通 道,从而增加脂质双分子层膜或细胞膜的 通透性。属于一项新兴技术。 o 不仅可促进小分子药物的透皮过程,也实 现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透皮,并保持生物活 性。 o 用于治疗癌症、心脏病 o 研究 主要集中在皮肤安全性、电致孔仪 和临床实践。
①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 型和卵磷脂) ②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乙酸乙酯、二 甲基亚砜(应用较早,但有一定毒性,美 FDA已不允许使用)和二甲基甲酰胺) ③月桂氮卓酮 (laurocapam,azone)及同系物 ④有机酸、脂肪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 ⑤角质保湿与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酮 类) ⑥萜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烯等)
胶粘剂骨架型透皮制剂
四、药扩散过程
药物透皮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途径有二个:
1、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包括通过细胞间 隙扩散和通过细胞膜及细胞扩散)和表皮进入真 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 收的主要途径。角质层是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
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理想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迅速起作用
不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及水分损失
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 无嗅无味
促进剂促进透皮吸收的机制: – 改变角质层类脂排列
– 影响角质层水合作用
– 溶解皮脂腺管内皮脂 – 扩大汗腺和毛囊开口
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三)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动力学
药物通过皮肤被认为是一个被动扩散过 程,可用Fick扩散定律来描述。
经皮给药制剂【优质最全版】
水分、光线有较好的阻隔性能;有一定的强 第二节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药物→角质层细胞→活性表皮→真皮中→毛细血管→体循环 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
度支撑给药系统;良好的柔软酸二乙酯、聚乙烯、聚苯乙烯、复合铝箔膜等 二、经皮给药制剂常用材料
第一节 概述
(3)储库型:高分子材料将药物和透皮吸收促 进剂包裹,可在控释膜表面涂加一定剂量药 物缩短用药后时滞。 若控释膜损坏,造成药物大量释放,引发严 重毒副作用。
二、经皮给药制剂常用材料
1.压敏胶(黏附、载体、控释) 要求:对皮肤无刺激、不致敏;具有
足够的黏附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和防水性能;
5.类型:
背衬层
药物黏胶层
防黏层
(1)黏胶分散型:药物分散在压敏胶(骨架、贮库、 控释材料),铺于背衬材料上。
可制成多层不同浓度的含药压敏胶
第一节 概述
背衬层
含药骨架
黏胶层
防黏层
(2)周边黏胶骨架型:药物释放受骨架组 成与药物浓度影响。
骨架:亲水性聚合物(PVA、PVP、聚丙烯 酸酯、聚丙烯酰胺)
药库材料:软膏、水凝胶(卡波姆、HPMC、PVA) (2)周边黏胶骨架型:药物释放受骨架组成与药物浓度影响。
复合铝箔膜等
二、经皮给药制剂常用材料
防黏材料 :硅化聚酯薄膜、铝箔-硅纸复合物、 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 等高聚物
药库材料:软膏、水凝胶(卡波姆、HPMC、PVA)
二、经皮给药制剂常用材料
2.药物的理化性质
分配系数与溶解度:油、水中均较好 分子大小:分子量<500 分子形状与立体结构:线性 pKa :表皮,调节TDDSpH 熔点:小(溶解度的对数与熔点的倒数成正比) 分子结构:与角质层类脂形成氢键
经皮给药制剂名词解释
经皮给药制剂名词解释
经皮给药制剂是指以药物融入某种容易溶进皮肤细胞中的基质
载体来制成的药物制剂,是一种直接将药物和持久性载体融合在一起来治疗疾病的技术。
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已经有一段时间,它的最初含义是利用皮肤的渗透性将一种含有活性成份的物质植入皮肤中,使它在正确的配比下给药口服药物,从而实现有效的药物治疗。
经皮给药制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药物和载体。
载体是一种稳定的涂层,用于将药物放入皮肤中。
它可以由合成或植物材料制成,以及其他类型的可分解物质。
药物一般是通过液体或固体分散体的形式添加到载体中。
这种制剂的吸收性质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溶性以及载体的结构和类型。
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治疗早期皮肤病、皮肤感染、皮肤肿瘤以及其他皮肤疾病。
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获得有效护理的可能性,而且能够减少药物的频率和剂量,从而减少其副作用,并有助于维持日常护理程序的一致性和可控性。
此外,经皮给药制剂还可以用于加快药物的吸收速率,而且可以在室温下保存,节约存储空间,使运输变得更加容易。
经皮给药制剂对于患者治疗有很大的优势,是一种新兴的药物治疗方法。
它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显著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间隔期。
但是,像皮肤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仍然可能发生,因此,在使用经皮给药制剂之前,应充分了解其副作用,并由专业医生提供临床指导。
总之,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治疗方法,具有高效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它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汇报人:2023-12-19•经皮给药制剂概述•经皮给药制剂的种类与剂型•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领域目录•经皮给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现状及趋势•经皮给药制剂的法规与监管要求概述目录01经皮给药制剂概述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给药的制剂形式,药物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直接作用于皮肤局部。
经皮给药制剂具有方便、舒适、可避免胃肠道降解等优点,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情况,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长期管理。
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硬膏剂到现代的凝胶贴剂、气雾剂等多种形式,技术不断进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发展历程目前,经皮给药制剂在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领域,许多传统中药通过经皮给药制剂的形式实现了现代化。
现状发展历程与现状优势经皮给药制剂具有方便、舒适、可避免胃肠道降解等优点,同时可以维持药物浓度的稳定释放,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情况,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长期管理,经皮给药制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局限性经皮给药制剂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皮肤状态、药物性质等,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经皮给药制剂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难以承受。
优势与局限性02经皮给药制剂的种类与剂型贴片包括普通贴片、缓释贴片和脉冲贴片,通过贴敷在皮肤表面,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涂剂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易于涂抹的流体,通过涂抹在皮肤表面被吸收。
气雾剂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适宜的介质中,灌装在带有阀门的气雾罐中,通过阀门将药物喷洒到皮肤或黏膜表面。
将药物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制成溶液制剂,涂抹在皮肤表面。
溶液型乳剂型膏剂型将药物制成乳剂,涂抹在皮肤表面,药物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脂质层被吸收。
将药物制成膏状物,涂抹在皮肤表面,药物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被吸收。
030201将药物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制成溶液制剂,再加入适量的基质制成膏剂或乳剂。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的释放度通则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的释放度通则摘要:I.引言- 经皮给药制剂的重要性- 释放度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II.经皮给药制剂的定义和分类- 经皮给药制剂的定义- 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III.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标准-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体内释放度测定方法- 释放度的质量标准IV.影响释放度的因素- 药物性质- 载体材料- 制备工艺V.提高释放度的方法和策略- 优化药物性质- 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 改进制备工艺VI.释放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开发- 药物评价- 临床应用VII.结论- 释放度在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正文:I.引言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将药物输送到体内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非侵入性、可调控、可重复给药等优点。
在医药领域中,经皮给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疼痛、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
然而,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对其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给药制剂中释放出来的程度和速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药物研究中,释放度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对于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II.经皮给药制剂的定义和分类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将药物输送到体内的药物递送系统,主要包括贴膏、凝胶、乳液、泡沫等。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给药方式,经皮给药制剂可分为多种类型。
III.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标准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给药制剂中释放出来的程度和速度,通常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测定方法进行评价。
体外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溶出度测定法和扩散度测定法;体内测定方法主要包括Franz 扩散池法和动物试验法。
在药物制剂研究中,释放度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包括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量和稳定性等指标。
IV.影响释放度的因素药物的释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性质、载体材料和制备工艺等。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通则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通则(最新版)目录1.引言2.经皮给药制剂的定义和分类3.释放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4.体外释放试验的意义和方法5.释放度的评价标准和应用6.结论正文1.引言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敷贴方式将药物输送到体内的新型给药途径,具有许多优点,如避免胃肠道刺激、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
在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药物释放度是一个关键的考察因素。
本文将对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通则进行考察,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经皮给药制剂的定义和分类经皮给药制剂是指通过皮肤贴剂或凝胶等形式,将药物应用于皮肤上,使药物通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
根据药物释放的形式和速度,经皮给药制剂可分为速效、缓释和控释等类型。
3.释放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经皮给药制剂中释放到体内的速度和程度。
影响释放度的因素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剂的辅料和配方、皮肤的生理状况等。
为了获得理想的释放度,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
4.体外释放试验的意义和方法体外释放试验是评价经皮给药制剂释放度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模拟体内环境来预测药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释放行为。
体外释放试验的方法包括扩散法、溶出法、渗透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经皮给药制剂进行释放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5.释放度的评价标准和应用释放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释放速度和释放量。
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一定时间内的释放量来评价;释放量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制剂在相同时间内的药物释放量来评价。
通过对释放度的评价,可以选择出更适合临床应用的经皮给药制剂。
6.结论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是评价其效果的重要指标,需要通过体外释放试验来加以考察。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的释放度通则
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的释放度通则(实用版)目录1.引言2.经皮给药制剂的概述3.释放度的定义与意义4.影响经皮给药制剂释放度的因素5.释放度的测试方法6.结论正文1.引言经皮给药制剂是指通过皮肤敷贴的方式将药物输送到体内的一种给药形式。
这种给药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避免胃肠道刺激、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
然而,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考察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及其相关内容。
2.经皮给药制剂的概述经皮给药制剂主要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和凝胶剂等,这些制剂具有复杂的结构,其物理性质取决于辅料的性质和数量、分散的药物颗粒大小和形状、药物晶型、乳膏中二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和内相的液滴大小、药物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制造工艺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制剂的释放特性以及流变学等其他特性。
3.释放度的定义与意义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经皮给药制剂中释放到皮肤上的速度和程度。
它是评价经皮给药制剂性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常,释放度越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越高,但过高的释放度可能导致药物在皮肤上的滞留时间过短,从而影响疗效。
因此,合适的释放度对于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和评价至关重要。
4.影响经皮给药制剂释放度的因素影响经皮给药制剂释放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剂的组成、工艺条件等。
例如,药物的溶解度、粒径、剂型流变性等理化参数可以影响体外释放速率。
此外,皮肤的生理状态和病变情况也会对药物的释放产生影响。
5.释放度的测试方法体外释放试验是评价经皮给药制剂释放度的有效手段。
该试验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一定时间内的释放量来反映药物的释放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度来评价制剂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6.结论经皮给药制剂的释放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皮给药制剂
1. 膜控释型 2.骨架扩散型 3.黏胶分散型
1. 膜控释型
组成: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层、黏 胶层和防粘层(保护层)五部分。
2.骨架扩散型
组成:背衬层、药物骨架层、黏胶层和防 粘层(保护层)。
Nitro-Dur(硝酸甘油)为该种类型的 TDDS,其骨架为聚乙烯醇、聚维酮和羟 丙基纤维素等形成的亲水性凝胶。
冲液 (2)供应液 对于大多数药物,可选择其饱和水溶液
4.温度控制
渗透扩散池夹层水浴的温度应使皮肤表面 温度接近生理温度32℃,
直立式的扩散池水浴温度维持在37℃, 水平式扩散池夹层水浴温度应为32℃。
5.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1)方法: 将装配好的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
实验,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取样,同时补充 等量的空白接受介质。 样品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用适当 的分析方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药物累积 经皮渗透量、稳态经皮渗透速率及渗透系 数。
③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④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或恢复治疗,提高病人
顺应性,更适合于不宜口服的病人; ⑤个体差异小。
透皮给药系统的局限性
由于皮肤屏障的作用,通常只适于药效强的 药物;
对皮肤可能有刺激性、过敏性等; TDDS的生产工艺和条件也较复杂。
19.1.2 经皮吸收制剂的组成与分类
微孔膜(核孔膜)
3.压敏胶 压 敏 胶 (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PSA)是压敏性胶黏剂的简称,系指在轻微压力下 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黏材料。
PSA是TDDS的关键材料, PSA使给药系统与皮肤 紧密贴合,又作为药物的贮库或载体材料,调节药 物的释放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asonably constant dosage can be maintained (as opposed to peaks and valleys associated with oral dosage)恒速释药,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和毒
副作用的发生
The patch is noninvasive and dosage can be
复合膜型 充填封闭型 聚合物骨架型
胶粘剂骨架型
The absorption route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 释放 穿透 吸收
主要途径: 表皮途径 次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
皮肤结构图
Stratum corneum
Epidermis
Advantages of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
First pass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and degradation in GI tract is avoided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适用于蛋白、多肽类药物;
Reduced frequency for administration 延长给药间
Nicotine
据统计,在2005年,有40%的美国药厂生产透皮 贴剂。目前全球透皮贴剂市场可达到800亿~ 1000亿美元。
经皮给药贴剂已成为口服和注射剂之后的第三代 药物剂型。目前该类制剂在欧美国家的市场占有 率,已接近口服给药剂型1/3的市场份额。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non-or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适于少数药物,作用剧烈的药物是理想候选药物
If the patch is defective the entire dose can be released all at once resulting in dose dumping.
控释膜破裂或损坏,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Poor diffusion of large molecules.
Dermis
真皮
Subcutaneous tissue
皮下组织
表皮途径 药物
角质层、表皮、真皮 毛细血管 体循环
皮肤附属器 药物
毛囊、皮脂 腺、汗腺
体循环
Microroutes of drug penetration
皮肤的代谢与贮库作用
活性表皮内有代谢酶,其产生的“首过效 应”比肝内弱得多;可用来设计前体药物。
1.分子大小 Molecular weight
药物通过皮肤角质层的扩散近似地遵循StokesEinstein定律
由于分子半径与分子体积是立方根关系,而分子 量与分子体积有线形关系,所以分子量大时显示 出对扩散系数的负效应。分子量越大,分子体积 越大,扩散系数越小。分子量大于600的物质较 难通过角质层。
Delayed onset of drug action.
Skin irritation.
分类
药物或经皮吸收促进剂被控释膜或其它 控释材料包裹成贮库,由控释膜或控释 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经皮制剂
膜控释型 骨架扩散型
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 物骨架中,由骨架的组成成 分控制药物的释放。
第十九章 经皮给药制剂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preparation
❖掌握经皮制剂的概念、特点、分类; ❖了解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熟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了解经 皮渗透促进的设计及药物经皮扩散的体外、 体内研究方法。 ❖熟悉经皮制剂的常用载体材料,各类经 皮给药制剂的处方组成,了解其制备方法 与质量评价。
定义
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或称经皮治疗系统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TTS)
透皮贴剂(transdermal patches)
是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 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 液循环到达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 位起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Facilitate the passage of therapeutic quantities of drug through the skin into general blood circulation to produce a systemic effect.
定义
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stopped by removal 可随时中断给药,特别适合婴儿、
老人或不宜口服的患者(呕吐、腹泻)。
Oral versus Transdermal
Lag time
Limitations of TDDS
Usually reserved for drugs which are extremely potent (thus requiring a dosage of only a few mg).仅
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药物、避孕药、 尿失禁药、激素类药、止吐、抗晕动药处方,增 加透皮速率和增加药物透皮量
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 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 尔等TTS。
Multiple Indications
Fentanyl
Testosterone 睾丸激素
✓包括软膏、硬膏、贴片,还可以是涂剂和气雾 剂等。
Solid State
Liquid Fill With membrane
Film Forming Liquid
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晕动病的 TTS — 东莨菪碱贴剂( Transderm-Scop , Alza发明,Ciba-Geigy上市)
药物在皮肤内产生积累--形成贮库(主要积 累部位是角质层)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动力学
药物通过皮肤是t的关系 :
D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系数,单位为cm2/s;
C`0 —皮肤最外层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h —皮肤厚度。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药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