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特征及价值意义

[摘要]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极具个性、影响深远、堪称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本文试图对《三国演义》中张飞这一人物的艺术形象作浅陋的分析,解析其人物形象的外在形象、性格品质,并试图从这一形象特征中阐述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和挖掘其在文学、社会方面的价值及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三国演义》张飞形象特征价值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熟悉、喜爱的人物形象。但在众多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中,有关张飞形象的专题论文似乎并不多。沈伯俊曾有言:“《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带有较多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的英雄。”的确如此,《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既不像诸葛亮一样被神化得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赵云一样形神完美,毫无缺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贴近我们生活的有瑕疵的英雄人物。张飞是性情中人,是本色英雄,他的身上既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崇高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理想,又有一般市井小民的粗俗鲁莽,甚至有着重大的性格缺陷。“粗犷鲁莽”就是张飞最好的性格标签。当然,他身上还汇集了其它诸多优秀的品行,本文将着重对其性格品行作详细分析。另外,张飞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有其特定的原因,本文也将就此作简要阐述。

一、《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特征

(一)张飞的外在形象分析

在古代戏曲舞台上,张飞的扮相大多是黑脸、眼大方正、虎虎有威,仿佛不这样就难以突出张飞的“英雄气概”。以致于很多人一提到张飞的外在形象,都会用“豹头环眼”来形容。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往往擅于用“惊人之笔”,夸张地凸现人物的形貌、声音、气势等。比如,写张飞出场那一段:刘备读了招募义兵的榜文正在叹息,忽听背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为国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只见来者“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便是对张飞形貌、声音、气势的描写,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威猛霸气的猛张飞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反观全书,还有很多章节都对张飞这异乎常人的外部特征进行了大肆渲染,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了张飞“威猛、鲁莽、豪放”甚至有点“令人生畏”的外部形象。

在古代艺术样式特别是小说和戏曲中,人物的外部特征总有点“脸谱化”。张飞的外部形象从《三国志》开始,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随后历经宋元民

间话本及舞台的进一步加工,越来越被脸谱化为一个威猛、豪爽但又粗鲁、暴躁的武夫形象。这种脸谱化的处理其实是很多古代小说为了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而采用的惯用手法。于是,《三国演义》中,仁刘备、义关羽、莽张飞、智孔明、奸曹操的外在形象就被仿佛被定了型。自然而然,张飞的“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就成了其外貌的“标签”了。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罗贯中对张飞外貌的夸张描写,“莽张飞”形象才会如此地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喜爱。我想,假如张飞的形象被描写成相貌儒雅、知书达理,恐怕会使很多人接受不了。

(二)张飞的性格品行分析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其他人物相比,其实不算一个着墨很多的人物,但却是一个性格异常鲜明的艺术典型。从人物的外部形象中我们也可以解读这一艺术形象的部分性格特征:如威猛勇武、鲁莽粗俗等,但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张飞这一形象倾注了罗贯中的个人感情,他不但写出了张飞的“莽和直”,也写了张飞的“善恶兼具”、“智勇双全”,使这人物形象摆脱了以往小说“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惯例,显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1、忠和义的结合。

张飞与刘备的结义不单纯是由于仰慕或是传统理解上的恩义。这从结义的誓辞“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中可以看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可以说是忠和义的最好统一。刘、关、张结义的根本出发点是他们都想“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们还拥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就是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是所谓的“汉室宗亲”。《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作品是把刘备当作“仁德爱民”的圣君来歌颂。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就可以将他们看似不合法的起义行动合理化,甚至将他们变成汉朝的希望,正义的化身。

我们上面在分析张飞的外在形象中引用了张飞第一次出场的话语,其中也表现了张飞的“忠”的性格特点。“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张飞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就当为国出力,报效国家。所以当他一旦知晓刘备的王室身份时,就觉得刘备是可以让他实现这种愿望的人。这就是他愿意与刘备结义的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虽然忠义在张飞身上基本是统一的,但两者相比,忠高于义。比如他怒鞭督邮时,主要原因是“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也就是说他怒鞭督邮不是为了救民救国,而是为了保护哥哥不受别人欺辱。古城会要杀关羽,也是忠高于义的体现。关羽投降了敌人曹操,既不忠,且不义,所以他要杀此不忠不义之人,所谓的兄弟之义就不复存在了。长坂坡大战时,他怀疑赵云背叛他的哥哥反投曹操去了,于是要“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了!”所以说,对于张飞来说,他首先是忠,而且张飞之忠,首先在忠于刘备,而忠于刘备是建立

在他们共同忠于汉家天下的基础之上,因为忠汉所以忠于刘备。毛宗冈在《三国志演义回评》中也认为张飞是“盖有君臣,然后有兄弟,君臣之义乖,兄弟之义绝。”

当然,刘关张身上也表现了结义的“手足之情”,甚至是因为这“手足之情”促使蜀汉走向灭亡。但是我们具体分析这一情况,是在他们初步达到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目标——即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一目标的基础之上,可以说用关羽的牺牲换来的。关羽以生命为代价见证了他对刘备的君臣兄弟之义。张飞拥有了二哥拿命换来的富贵。作为以给耿直的汉子,他的内心是自愧不如的。他说:“昔我三个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今不幸二哥半途而废,吾安得独享富贵耶。”他不会让二哥枉死,当他实现了对国之忠后,这份兄弟之情就显得特别重要,甚至成了他生命的支柱。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张飞的心目中,忠和义是同时存在的,但份量是不一样的,忠国之心大于忠兄之义,君臣之义大过兄弟之情,只有在于君臣之义无损的情况下,兄弟之情才会现于他的心中。

2、勇猛和智慧的结合。

张飞的“勇猛”是无可置疑的。在数年的对外“争夺”中,他屡立汗马功劳。著名的战役有:徐州时捉刘岱,长坂桥退曹兵,取武陵,夺巴郡时擒严颜,战马超,败张郃取瓦口关等,在这些出生入死的战争中,张飞的勇武性格得到多方面的展现。尤其是长板桥退曹兵,用“一人独退曹家百万兵”,将张飞的神勇威猛描写到了极致。《三国演义》以勇武著称的名将众多,但也只有张飞一人拥有能退“百万”敌众的战绩。甚至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一人能退敌“百万”的将帅也仅张飞一人。《三国志》中也有这场战争的描写,说明其并不是完全虚构的。小说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烘托和合理的夸张,将张飞神勇慑敌的形象描写得鲜明生动。

但让人忽略的是张飞的“智”。有人认为张飞是有勇无谋,其实张飞在真实历史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儒雅英雄。主要是《三国演义》对他的形象描绘,给人们感觉只是个“莽夫”,又因为其在性格上存在重大缺陷,严重影响了历史真实的张飞在人们中的形象。但我们仔细分析《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发现即使在《三国演义》中,张飞也并非全无谋略,只是偶尔嗜酒犯浑而已。张飞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至少有四场:诈醉擒刘岱;长坂桥智退曹操;义释严颜;智破张颌。从这些著名战役中至少说明《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也并非完全是一个粗人,而是粗中有细,用兵打战还是颇有些谋略的。只是他“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才给人们留下了鲁莽、粗大,缺乏智慧的深刻印象。其实,这是张飞性格中的重大缺陷,是人性弱点所致,和智慧无关。所以总体来说,张飞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真英雄。

3、鲁莽和暴虐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